地形图测绘(培训)

合集下载

地形图测绘(铁路工程测量)

地形图测绘(铁路工程测量)

三、数字测图系统
硬件设备一
地面测量仪器 获取地面信息的基本设备。
全站仪、经纬仪、测距仪等。
目前一些传输的机助成图系统都适用各种地面测量仪器进行采集, 如CASS系统设有速测仪、经纬仪加测距仪、视距、量距等各种采 集模式,能充分的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
三、数字测图系统
全站仪
徕卡
南方
三、数字测图系统
课后小结 1.地形图概述。 2.地形图的比例尺。 3.地形图图式。 4.等高线。
课后作业 见学习平台
数字测图
本次课内容及学习目标
数字测图
学 习 目标 1、数字测图概述——了解数字测图的优点及发展; 2、数字测图工作内容——掌握数字测图工作内容; 3、数字测图系统——了解数字测图系统的组成。
一、数字测图概述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 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光滑封闭)。水面静止的湖 泊和池塘的水边线,实际上就 是一条闭合的等高线。
四、等高线
1.等高距h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线间隔或称等高距,一般用h表示。在同 一幅地形图上,各处的等高距应当相同。(一般按图的比例尺和测区的地形类别 选择基本等高距h的值,如下表所示)
简明
象形
易于判读地物
2017年10月14日发布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示国家 标准,已经于2018年5月1日实施。
三、地形图图示
地形图图式的作用:
地形图图式是地形图制图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01 有助于“去粗取精”地把地表上最重要的信息反映到图上去; 02 有助于在有限的图面上多反映一些信息; 03 有助于读图; 04 有助于美化图面。
一、概述
地形
地物 地貌
地面人工建筑物,如房屋、道路、农田、桥梁…… 地面自然形态,如山脉、河流、 平原、洼地……

地形图测绘

地形图测绘

破 破坏房屋
1.5
2.0
Ⅱ京石5 32.804
棚房
地物符号( 地物符号(二)
1.0
4.0 2.0
2.0
2.0
I-16 84.46
1.5 4.0
1.0
地物符号( 地物符号(三)
地物符号的分类: 地物符号的分类: 分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与半比例符号。 分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与半比例符号。 比例符号:形状大小可按比例尺缩绘在图上; (1)比例符号:形状大小可按比例尺缩绘在图上; 非比例符号: (2) 非比例符号 : 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比例注在 图上, 则不考虑其实际大小而采用规定的符号表示。 图上 , 则不考虑其实际大小而采用规定的符号表示 。 半比例符号( 线性符号) (3) 半比例符号 ( 线性符号 ) : 长度可按比例表示 宽度不按比例表示; 宽度不按比例表示; 其次,还有注记符号 为表示地物的名称、种类、 注记符号( 其次,还有注记符号(为表示地物的名称、种类、 特征等,对地物加以说明所采用的文字、 特征等,对地物加以说明所采用的文字、数字或特 有的符号) 有的符号)
地形比例尺的精度(地形图精度) 地形比例尺的精度(地形图精度) 概念:相当于图上0.1mm的实地水平距离。 概念:相当于图上0.1mm的实地水平距离。 0.1mm的实地水平距离
下表为几种比例尺的比例尺精度: 下表为几种比例尺的比例尺精度:
比例尺 比例尺精度 1:500 0.05 m 1:1000 0.1 m 1:2000 0.2 m 1:5000 0.5 m 1:10000 1.0 m
10.2a、10.2b、10.2c、10.2d、 (见P214图10.2a、10.2b、10.2c、10.2d、)
例:地物符号(一) 地物符号(

最新7地形图测绘media.(8.26)

最新7地形图测绘media.(8.26)
最新7地形图测绘media.(8.26)
1.地形图的比例尺
① 定义: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 段的水平长度之比。
② 数字比例尺

d 1 1 1:M
D
D d
M
③ 图示比例尺
最新7地形图测绘media.(8.复式比例尺两种。 ➢ 为了用图方便,以及避免由于图纸伸缩而引起的
H=45
水位每退5 m,则山坡面与
H=40
水面的交线即为一条闭合等
高线,其相应高程为45 m、
H=35
40 m、35 m。
将地面各交线垂直投影在水
平面上,按一定比例尺缩小,
从而得到一簇表现山头形状、
45 40
大小、位置以及它起伏变化
水平面
35
的等高线。
最新7地形图测绘media.(8.26)
等高线原理
等高距(等高线间隔):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h。在同
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
等高线平距: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d。由图可知,d
最新7地形图测绘media.(8.26)
火车站 东河庄 汽修厂 农 场 西三庄 石板坡
中医院 龙王庙 清风峡
220
3511
0.2
0.8
西三庄 3510.0-220.0
0.4
0.6
密级
221
0.8
3511
0.8
测 0.2

单 3510

220
0.2
测图日期:
坐标系:
高程基准:
0.2
3510
0.4
0.6
地物符号——依比例符号
房屋 草 地 最新7地形图测绘media.(8.26)

第7章 地形图测绘

第7章 地形图测绘

2、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等高距: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h)。
一个测区内(同一幅地形图)只能采用一个等高
距,称为基本等高距 。


等高线平距:图中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d)。
地面的坡度:是等高距和平距的比值。
h i d M
式中:M——数字比例尺字母 。
由等高线平距判断坡度:

平距越大,坡度越小,等高线稀疏 平距越小,越度越大,等高线稠密

确定格网线的坐标、 注记。
确定控制点所在的方 格,按比例尺展出。 检查:在图上量取相 邻控制点间的距离。 其与理论值之差图上 0.3mm。
0.50.5
1000
900
B 6.45

800
700

600
500 500
A 4.50
600
700 800 1:1000
900
1000
二、碎步点的测绘方法(平面位置)
房屋
竹林 灌木 阔叶林 草地

非比例符号 轮廓较小的地物,或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
按比例画到图上的地物,如三角点、水准点、独立树、里 程碑、水井和钻孔等,则采用一种统一规格、概括形象特 征的象征性符号表示,这种符号称为非比例符号,只表示 地物的中心位置,不表示地物的形状和大小。
方柱
圆柱(电杆) 气象站 路灯 喷水池
第7章 地形图测绘
学习目标:
掌握:比例尺及比例尺精度,利用等高线表示地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了解:地图及地形图基本知识,地图投影及地图编 制,数字化测图,地籍图与房产图测绘。
7.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一、 地形图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地物:地球表面的固定物体,边界线或特征点; 地貌:地球表面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等高线; 地形: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培训讲义PPT全面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培训讲义PPT全面

(4) 等高线愈密则表示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稀则表示 坡度愈缓,等高线之间平距相等则表示坡度相等;
(5) 经过河流的等高线不能直接跨越而过,应该在接 近河岸时,渐渐折向上游,直到与河底等高处才能越过河 流,然后再折向下游渐渐离开河岸;
(6) 等高线通过山脊线时,与山脊线成正交,并凸向 低处;等高线通过山谷线时,则应与山谷线成正交,并凸 向高处。
外图廓线外,除了有接图表、图名、图号,尚应注明 测量所用的平面坐标系、高程坐标系、比例尺、测绘日期 和测绘单位等。
7-2 地貌与等高线 一、 等高线原理
等高线,就是 地面上高程相等的 各相邻点所连成的 闭合曲线,也就是 水平面(严格来说应 是水准面)与地面相 截所形成的闭合曲 线。我们日常见到 的池塘或蓄水库的 水面与岸边的交线, 就是一条等高线。
一、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测图前,须踏勘了解测区的地形,抄录控制点的平面
及高程成果,了解其完好的程度。检查和校正仪器,准备 工具材料,拟定作业计划以及在图纸上绘制坐标格网、图 廓线和展绘控制点。 1 图纸
地形测图一般选用一面打毛的乳白色半透明聚脂薄膜 图纸。当缺乏聚脂薄膜图纸时,可选用优质的绘图纸作为 原图纸进行测绘。 2 绘制坐标格网
地形图按比例尺的不同,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种。 1∶500、1∶1000、1∶2000、1∶5000的地形图,称为大 比例尺图;1∶1万、1∶2 5万、1∶5万、1∶10万的地 形图,称为中比例尺图;1∶20万、1∶50万、1∶100万 的地形图,称为小比例尺图。
3 地形图比例尺精度 测量有误差,人眼绘图亦有误差。人眼分辨角值为
三、 地形图符号 地形,就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地物指的是地球表面
各种自然物体和人工建(构)筑物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高 低起伏的形态。地形测量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把错综复杂 的地形测量出来,并用最简单、明显的符号表示在图纸上, 最后完成一张与实地相似的地形图,上述符号称为地形图 符号。

地形图测绘(工程测量课件)

地形图测绘(工程测量课件)

2)全站仪的数据采集
1
建立文件
(1) 准备工作
2
将已知控制点输入到文件
3 测量前的设置
(2)测站定向
①在已知点上将 全站仪对中、整平, 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
②测站定向。
(3)数据采集。
①检查。首先实测定向点坐标,然后检查定向点 坐标的测量值与理论值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按“是 (F3)”键。
②数据采集。执行“前视/侧视(F3)” →“测 量(F3)”→“坐标(F3)”→“记录存储(F3)” 命令重复采集其他碎部点。在采集过程中,如棱镜高 发生变化,需重新输入棱镜高,否则可按F4键,同前。
1)全站仪数据采集的通用方法
(1)准备工作。 ①建立文件(项目、任务)。 ②将已知控制点数据输入到文件。已知的控制点数据可以通过手
工键入,也可以通过通信方法传输至全站仪新建的文件中。因此, 此过程可以在室内完成。
(2)测站的定向与检查。
①仪器对中与整平。在已知点上整平全站仪,对中偏差 应小于3 mm
3 .直角坐标法 用卷尺量出x、y,来 确定碎部点。适用于靠近控 制点的连线,垂距y较短的 情况。
4. 距离交会法 测定已知点至碎部点的距 离来确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 已知点不一定是测站点, 可能是测定位置的碎部点。
野外数据的采集 数字化测图概述
广义的数字化测图包括:利用全站仪或GPS RTK(全球定位系统的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 术)等测量仪器进行的野外数字化测图;利用手扶 跟踪数字化仪或扫描数字化仪将纸质地形图数字化; 利用航空摄影相片或遥感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等技 术。在实际应用中,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主要是指 利用全站仪或GPS RTK等工具进行野外采集并在 室内成图,即野外数字化测图。

《地形图测绘》

《地形图测绘》
4、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用于指示坡度下降方向的短线。(举例) 5、等高线的分类: ⑴ 首曲线:按照测图前选定的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 ⑵ 计曲线:每隔四条首曲线加粗描绘的等高线称为计曲线。 计曲线一般都注记高程。计曲线多的地方,一般不需要示坡线。 ⑶ 间曲线:按1/2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 ⑷ 助曲线:按1/4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 首曲线与计曲线是地形图中表示地貌必须描绘的曲线,而间曲线、助曲线根据需 要来确定是否描绘。
编辑ppt
8.3.2 地形测图的方法 (一)经纬仪测绘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测站上的准备工作 安置经纬仪于控制点A,如图所示,测定竖直度盘的指标差x,并用尺子量 出仪器高i。
编辑ppt
2.在水平度盘读数为零度时,照准另一控制点B,作为起始方向。 3.转动照准部使望远镜瞄准立在碎部点1上的视距尺(一般使中丝对准尺上仪 器高i处,此时i=l),读出上、中、下三丝在尺上的读数,并读出水平度盘及竖盘 读数,分别记入手簿内。 4.算出水平距离D及高差h,并计算碎部点的高程H测点(H测点= H测站+h; 式中H测站为测站点的高程)。水平距离计算到分米,高差、高程计算到厘米。 5.用量角器和三棱尺将碎部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注以高程,注记时可 用碎部点的点位兼作高程数字的小数点。
地形:地物和地貌合称为地形。
8.1.1地物的表示方法
地形图图式中地物的符号分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线状符号和注记符号。
1. 比例符号:将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的地物形状轮廓线,按测图比例尺缩小
绘制在地形图上,再配合注记符号来表示地物的符号,称为比例符号。
在地形图上表示地物的原则是:凡能按比例尺缩方法
编辑ppt
⑴ 山头:山头的等 高线呈环网状。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补充)讲解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补充)讲解

辅 助
5400050 (5 2)180 50 fD
f
2 x

f
2 y

0.30m2 0.09m2
计 算
f p 60 n 60
(4)其它图外注记
外图廓线
在外图廓的左测下图方日应期注、记方法测、图坐日期、测比图例方尺法、平面和 高程坐标系统、等高距及标系地统形等图图式的版别。在外图廓下方 中央应注写比例尺。在外图廓的左侧偏下位置应注明测绘单 位全称。
老干部 活动中心 排 球 场
图书馆
幼儿园
土木楼
流体力学 实验室 第七教学楼
500.00
416.10 154.23
204.27 370.74 500.00
1 2 3 4 5 1
2
3352400
∑ 5400050 50 5400000
1137.80 0.30 0.09 0 0
f m (n 2)180
fx xm 0.30m fy ym 0.09m
57 17 42
备注
〞 互差小于20
闭合导线测量的主要内容
► 量边
线 段
观测 次数
整尺段(m)
零尺段(m)
往 AB

4×30 4×30
16.76 16.80
总计(m) 136.76 136.80
相对误差
平均值(m)
1/3400
136.78
相对误差:K=|D往—D返|∕D平均=1 ∕ D平均∕△D
在平坦地区,钢尺量距一般方法的相对误差一般不应大于1/3 000; 在量距较困难的地区,其相对误差也不应大于1/1 000。
► 地形图测绘的原则: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比例尺全野外数字化碎部测图与常见问题
一基本知识
(一)地形图---通过实地测量或编绘的方法将地面上各种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一定比例尺,用规定的图式符号以正射投影方法绘制在图纸上,
这种既表示出地物的平面位置、几何形状及大小,又表示出地貌起伏形态的图。

(二)地形图的主要内容
1.测量控制点。

2.地物要素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等。

3.地貌要素包括等高线、示坡线、高程注记点、陡坎、斜坡、陡崖、滑坡、冲沟、地裂缝、岩溶漏斗、独立石、溶洞、石堆、石垄、土堆、坑穴、土质等。

4.境界
5.植被
6.注记
(三)等高线
1.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各点所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亦可形象地表述为:地球表面被以等高距设定的不同高度的水平面所截,截面线以一定的比例在平面的垂直投影)。

具体分为:
112
(1)首曲线---从高程基准面起算,按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又称基本等
高线。

(2)计曲线---从高程基准面起算,每隔四条首曲线加粗一条的等高线,又称加粗等高线(从0米高程起算,基本等高距的5的倍数)。

(3)间曲线---按1/2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又称半距等高线。

(表示局部地貌时使用,可不闭合)。

2.等高线的特性
(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高程相等。

但高程相等的点不一定在同一条等高线上。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在本幅图内不能闭合,则在相邻图幅内闭合。

(绘制等高线时,在遇到建筑物及陡坎、斜坡、堤坝、双线道路、双线沟渠、河流时,绘到上述符号边沿中断,其他情况下一般不能中断)。

(3)等高线除在陡坎、陡崖处之外,不能重合、相交。

(4)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特征线成正交。

(5)同一幅图内,等高线越密,表示地面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表示地面坡
度越缓。

(四)示坡线
是指示斜坡降落方向的短线。

它与等高线垂直相交,应在谷底、鞍部、山头及斜坡方向不易判读的地方和凹地的最高、最低一条等高线上绘出。

(五)典型地貌的名称
地貌是指地表面的高低起伏形态,是地形图要表示的重要信息之一。

地貌的基本形态可以归纳为几种典型地貌:
1.山丘(山头)凸起而高于四周的高地称为山丘(山头);
2.洼地凹入而低于四周的低地称为洼地;
3.山脊山坡上隆起的凸棱称为山脊,山脊上的最高棱线称为山脊线(又
称分水线);
4.山谷两山坡之间的凹部称为山谷,山谷中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又称合水线);
5.鞍部相邻两个山头之间的最低处形状为马鞍状的地形称为鞍部,它的位置是两个山脊线和两个山谷线交会之处。

6.绝壁(陡崖)近于垂直的山坡称为绝壁(又称陡崖)。

113
图(1) 综合地貌及其等高线表示
(六)用等高线表示典型地貌
1.山丘和洼地的等高线
图(1)中的1处为山丘的等高线,2处为洼地的等高线。

它们投影到水平面上都是一组闭合曲线,从高程注记中可以区分这些等高线所表示的是山丘还是洼地,也可通过等高线上的示坡线来区分,示坡线的方向指向低处。

2.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
山脊的等高线是一组凸向低处的曲线(图(1)中的3处),各条曲线方向改变
114
处的连接线(图中点划线)即为山脊线。

山谷的等高线为一组凸向高处的曲线(图(1)中的4处),各条曲线方向改变处的连接线(图中虚线)称为山谷线。

山脊和山谷的两侧为山坡,山坡近似于一个倾斜平面,因此山坡的等高线近似于一组平行线。

3.鞍部的等高线
典型的鞍部是在相对的两个山脊和山谷的会聚处(图(1)中的5处)。

它的左右两侧的等高线是相对称的两组山脊线和两组山谷线。

4.绝壁(陡崖)
绝壁都是由于地壳产生断裂运动而形成的,绝壁有比较高的陡峭岩壁,等高线非常密集,因此在地形图上要用特殊符号来表示绝壁(图(1)中的6处)。

二、大比例尺全野外数字化碎部测图
在已完成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在野外用全站仪对测区内地物、地貌特征点进行实地测量(并在现场绘制地形草图或对每一点的属性、连接关系进行编码),将野外采集的三维坐标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使用测图软件进行人机交互编辑生成
数字地图,最后用绘图仪自动输出地形图。

(一)作业流程:
115
(二)各工序工作要点及常见问题
1.准备工作阶段
(1)仪器检查重点检查使用仪器的相关重要部件的功能是否良好,指标是否满足要求;检查对中杆、钢卷尺的长度是否正确。

如:脚架、仪器脚螺旋、对中器、止动旋扭、垂直度盘指标差等是否符合要求。

使用的测图软件、系统库、版本,是否是设计书指定的。

(2)学习培训应全面系统地学习本项目技术设计书有关碎部侧图的张节,掌握基本的技术要求。

如: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测图比例尺、基本等高距、基本数学精度(即地物平面坐标中误差和限差,高程注记中误差和限差,等高线插求中误差和限差)。

做到心中有数。

熟悉、了解“图式”各种符号的定位点、表示的实体内容,熟练掌握各种符号的使用方法。

(3)常见问题一是不在作业前进行仪器检查,使用的仪器脚架不稳固,极易发生方向偏扭;仪器的视准轴与激光测距轴不一致;垂直度盘指标差超限。

导致采集数据错误,降低生产效率。

二是测前不进行学习培训,凭以往经验盲目生产,导致所采用的作业方法不符合实际。

2.外野数据采集阶段
(1)测站检核
每个测站(特别是支站点)都要进行必要的检核(可用测站附近的各级GPS 点、各级导线点、图根点、已测过的明显地物点),以防止摆错点,用错点的坐标和高程,测站点与定向点颠倒,X与Y坐标颠倒,仪器在定向后扭动等项错误发生。

(2)地物点采集
地物点主要采集各种建筑物、构筑物与地面相接的几何特征点。

如:房屋角、不同高度不同层数的分界点;各种检修井、电杆、指示桩等点状地物的中心点;公路的中线和边线;单线沟渠的中线;双线沟渠的边线和中心底部点;大车路、小路的中心线点;各种不同地类、林地、果园等的地类界(略)。

特别强调的是:
116
以上采集的点不但要平面坐标正确,还要保证所有点的高程正确,在实际工作中因通视困难需改变已设定棱镜高度的点,一定要及时在观测中进行改正。

坚决改掉在地籍测图工作中形成的不顾高程正确与否,随意改变棱镜高度而在仪器中不改设定的站标高的错误习惯。

一些地物(如:房屋、水池等)测点较密集、并且需要使用免棱镜(或频繁改变棱镜高)时,可对不需要高程的点加“—”号,并在导入计算机进行编图时及时删除。

(3)地貌点采集
地形点主要采集能够真实体现地表高程起伏、构建地面模型的地形特征线、特征点(如:山脊线、山谷线、山头、鞍部、坡度变换点);还有陡坎(梯田坎)、斜坡、陡崖、滑坡、冲沟、地裂缝、岩溶漏斗、独立石、溶洞、石堆、石垄、土堆、坑穴、及较大陡坎、斜坡的坡脚点。

117
(4)草图与编码
草图要清晰可辨认,点的编号与仪器存储的序号一致,草图符号使用正确,点的连接关系清楚。

如用编码测图,每个点的编码要正确表示该点的属性和连接关系。

总之,野外数据采集是数字化测图的关键,工作要求是:每个测站采集的点无错漏,数学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测站之间连接无缝隙。

(5)常见问题
①居民地周围房前屋后的陡坎遗漏较多。

②高程点错点较多。

主要原因:在地籍测图工作中形成的忽视点的高程正确性,随意改变棱镜高度,而在仪器中不改设定的站标高的错误习惯。

③斜坡和较大的陡坎底部无高程点。

④地貌主要特征点、特征线和坡度变换点采集有欠缺,一是采点位置不当,二是采点密度不够,用采集的点所构建的不规则三角网地面模型与实地地貌不吻合,形成的等高线与实地地势形状不符。

3.内业计算机编图及整饰阶段
(1)地物编辑(略)
(2)等高线编辑
首先选取全部的采集点的高程(不允许对所采集的高程点进行设置间隔过滤选取),删除所有的错误高程点。

①平地和梯田地区用手工绘制。

②山地、丘陵、斜坡地按不同的区域范围分别构建不规则三角网地面模型(必须检查,对出现的悬空、入地的三角形进行删除、增加修改,特殊情况下需加一些辅助点),自动生成等高线,然后对等高线进行必要的光滑处理。

(3)高程注记点
高程注记点是地形图的地貌要素之一,高程注记点的选取要满足四个要求:
①密度要求平坦地区一般每格8—12点,地貌复杂地区还要加大密度。

118
②要分布均匀。

③重要、明显的地物点要注记高程(如:宝塔、水塔、烟囱、堤坝、水井及高大建筑物,道路交叉、转弯、变坡处等);主要的地貌特征点(如:山顶、鞍部、山梁、谷底、坡脚底、明显的坡度变换点等)。

④要顾及不同的高程面。

(4)常见问题
①大车路和图上宽度小于2mm的沟渠,不按平均宽度绘制。

②相互连接的坎子,表示的层次不清。

③相邻地物线压盖、粘连。

④应用曲线表示的地物线、等高线有明显折角。

⑤居民地周围、田坎稠密的梯田地区等高线漏绘。

⑥高程注记点密度不够,不均匀,位置选取不当。

⑦棚房符号使用错误较多(四面无墙、一面有墙----)。

⑧水系无系统性(还有高、低压线)。

⑨等高线生硬,且局部失真,精度难以达到要求。

⑩地名注记、道路注记不符合要求。

3.过程检查
输出的图要显示采集点位,便于检查。

自查必不可少,项目部检查要有记录资料。

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