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我和我的家》名师课堂实录

最新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我和我的家》名师课堂实录
最新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我和我的家》名师课堂实录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堂实录及名师点评

第9课《我和我的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2.了解一些简单的传统中国家庭的伦常关系。

3.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教学过程:

环节1:我来到我家

师:同学们,昨天,大家都回到家里,请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谈了你们出生时的故事。现在,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学生在组内交流。)

师:通过交流,同学们有没有感受到,你们每一个人的出生,对你们的父母、长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学生回味家人讲述的自己出生时的家庭故事,感受自己的出生对家庭的重要意义,感受家人对自己到来的悦纳。)

师:我注意到,刚才大家在交流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关于家人的称谓,你们都了解这些称谓吗?这些称谓都与你们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点评:这一环节的主题是通过了解“我”的到来给家里带来的喜悦,体会“我”的出生对家庭的重要,提升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和自信心,进而引导学生产生对和谐家庭关系的积极期待。

环节2:我的家庭树

师:刚才我们听了同学们的家庭故事,每个家庭中都有好几口人,同学们也都知道怎么称呼自己的家人。但是,大家是不是知道自己与他们的血缘关系呢?请看一看教材第35页的家庭树。你们会填吗?(学生填写,教师在一旁相机指导。)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家庭称谓歌》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指导学生边听歌边结合教材中的家庭树,学习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 师: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了解不同家庭成员的称谓,让我们来表演一个小小的课本剧吧。这里是课本剧《家庭大聚会》,请以小组为单位,设置情境,分角色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员。看哪个小组表演得生动。

点评:在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填写家庭树,让他们尝试了解家庭成员的各种称谓,搞清楚各种家庭关系。学生一定会遇到困难,这时,让大家去听录音,一起唱《家庭称谓歌》,这都有助于学习准确的家庭称谓。唱完《家庭称谓歌》之后,学生往往只能暂时记住一些关于家

庭成员称谓的知识,记得快忘得也会快。这时,教师很有创意地设计了课本剧,让学生们进行表演,这就使得教学增加了趣味性。学生在愉快的表演中,能很好地巩固刚刚学会的称谓。这种做法值得提倡。

环节3: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家庭照片,看一看我们的身上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家人的“影子”。

生:我的眼睛像妈妈。

生:我的鼻子像爷爷。

生:我的脾气像爸爸。

师:我们的身上为什么会有家人的“影子”呢?

生1:因为我们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呀。

生2:因为我是爷爷的孙子啊。

师:那么,是不是我们身上所有的地方都像家人呢?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点评: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意环节间的衔接,一环扣一环地展开教学,使得学生能很流畅地思考。这位教师还有一点特别值得赞扬的,就是提问:“是不是我们身上所有的地方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