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丰子恺-赏析
《渐 丰子恺》阅读答案

《渐丰子恺》阅读答案1渐丰子恺①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
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
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犰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
假使人生的进行不像山陂而像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即如昨夜的孩子今朝忽然变成青年;或者像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即如朝为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
故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
这在女人恐怕尤为必要:歌剧申,舞台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这句话,骤听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认,实则现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渐渐变成的。
⑦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
巨富的纨绔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这样的例,在小说中,在实际上,均多得很。
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甚么强烈的刺激。
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
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③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阴阳潜移,春秋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不暗合于这法则。
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荫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
我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
然而由冬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夏,由夏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冬,其间实在没有显著的痕迹可寻。
渐

体会主旨
1、如何理解文中所写的“渐”?作者写作本文的 主要目的是什么? 参考:(1)文章中的“渐”是一个关于时间推移、 事物变化的程度的修饰词,意谓“渐渐”。作者认 为事物的变化是在“渐渐”的过程中发生的 。“渐” 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 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 (2)写作的主要目的:唤醒人们的时间意识,激 励人们要把握好时间,把握好生命,做一个有“大 人格”、“大人生”的人。
2、作者用怎样的方法把抽象的道理讲明白?
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1)举了一些非常贴近现实生活的例子来 分析人生的发展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微妙进 行的。如 “巨富子弟”的变化、昼夜季节 的变化、儿女的成长、植物的花开、抱犊过 沟、时钟移针等。 (2)把看不见的人生变化比喻成人们熟悉 的走路,音乐符号、时钟等,说理形象而到 位。
6、 “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 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 生’”。
怎样才是“大人格”、“大人 生”? 对社会、对人生有所助益、不计 个人得失,追求一种超越的心态,执 着追求人生的意义。
你认为古今中外有哪些人物是具备了“大人 格”“大人生”的人?他们又都具备了些什 么品格?
• ◆ 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孔子 •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 淹 • ◆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 •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 ◆ 努力让死亡成为一个“节日”的史铁生 • ◆ 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
5、文章在结尾处选用中国诗人和英国诗人的两段诗文 有何用意? 如何理解?
人活在世上,就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蜗牛壳里,空间那 样狭窄,还有什么好争论呢?生命短暂,就像石头相 撞的那一瞬间所发出的一点火光,人生就这样过去了。 人生在世,是如此的渺小、短暂,又何必斤斤计较呢?
丰子恺 渐阅读答案

丰子恺渐阅读答案渐丰子恺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
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
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而似乎觉得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了。
假使朝为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
歌剧舞台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这句话,骤听使人不能相信。
少女也不肯承认,实则现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渐渐”变成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
巨富的纨绔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这样的例子,在小说中,在实际上,均多得很。
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什么强烈的刺激。
故虽到了饥寒病苦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
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原则,造物主的微妙工夫!阴阳潜移,春秋代序,物类的衰策荣生杀.无不暗合于这法则,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荫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我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
往年除夕,我们曾在红烛下守候水仙花的开放,真是痴态!倘水仙花果真当面开放给我们看,便是大自然的原则的破坏了。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我觉得时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钟的针了,人生也知此,似乎“我”水远不变。
实则与时钟的针一样无常!一息尚存。
丰子恺《渐》PPT课件

.
9
5、第七段中,作者说“然人类中 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 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 生’”。怎样才是“大人格”、“大 人生”?
.
10
.
11
你认为古今中外有哪些人物是具 备了“大人格”“大人生”的人,他 们又都具备了些什么品格?
• 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孔子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
• 如: • 浪费时间 • 追求名利而不折手段 • 违背道德良心做坏事 • 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不豁达
.
15
具备的品格
智慧、明达的思维; 高瞻远瞩的目光; 海纳百川的气度与胸怀; 谦让、平和的人生态度; 不计较个人得失,对社会人生有所助益; 超越自我,执著于人生意义的追求
.
16
E、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
淹 •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 努力让死亡成为一个“节日”的史铁生 • 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
.
12
.
13
讨论分析: A文章在提出“渐”的本质是时间后,举了搭车 乘船的例子。这个例子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意思呢?
a请用文中的语言来回答。 b用自己的话说,意思是什么呢?
搭车乘船的时间比较短,人们能够支配、把握,能 有明达之人出现。而对于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 车的较长时间“人生”而言,人们就不能支配‘把握了, 就少有明达之人了,以至还出现“凶险残惨的争斗”。
.
14
B“凶险残惨的争斗”是人们不能把握时间而做 出的不明达的举动。那其实面对自己并不长的生命 时间,即人生,人们还有哪些不明达的表现?
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也说:“一粒沙里见世 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 永劫。”如何理解这几句话?
丰子恺的渐的读后感

丰子恺的渐的读后感读丰子恺先生的《渐》,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对时间和人生有了更深的思索。
文中,丰子恺先生以细腻而独特的视角,阐述了“渐”这一奇妙而又不易察觉的现象。
他指出,“渐”是大自然的神秘力量,它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经历着岁月的变迁,却又常常让我们忽略了这种变化的存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渐”无处不在。
从春天的新芽逐渐长成繁茂的枝叶,到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长大成人,“渐”的魔力总是在悄然发挥着作用。
我们总是习惯于关注那些瞬间的、显著的变化,却对“渐”所带来的细微改变视而不见。
然而,正是这些细微的改变,日积月累,最终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巨大变化。
丰子恺先生说:“‘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们常常在“渐”中迷失,误以为当下的状态会永远持续下去,从而失去了对未来的规划和对生活的警惕。
比如,我们在舒适的环境中逐渐变得懒惰,在稳定的工作中渐渐失去了进取的动力。
当有一天我们突然惊觉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被“渐”所带来的惯性束缚,难以挣脱。
“渐”不仅影响着我们的个人生活,也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作用。
社会的变革往往也是在“渐”中发生的。
新的思想、新的技术,起初可能只是星星之火,但在“渐”的推动下,最终可能形成燎原之势。
然而,如果我们对社会发展中的“渐”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就可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被时代所淘汰。
同时,“渐”也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
生命的诞生、成长、衰老直至死亡,都是一个“渐”的过程。
我们无法阻挡生命的流逝,但我们可以在这个“渐”的过程中,珍惜每一个瞬间,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
当我们意识到生命是在“渐”中不断前行时,就会更加珍惜当下,不再虚度光阴。
丰子恺先生对于“渐”的思考,也让我反思自己对待时间的态度。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匆匆忙忙,追求着所谓的目标和成就,却很少停下来,感受时间在我们身上留下的痕迹。
11、《渐》

人生不论穷富,不必太过于斤斤计较,应该尽量放 宽胸怀,随时保持心情的愉快,这才是处世之道。 他表达了短暂与永恒,局限与无限的相对意义。珍 惜、用心感受眼前的一切。眼前的一切,只要去用心 感受,它都是美好的。无限小可以变成无限大,瞬间 也可以是永恒。
课堂讨论
你是否感到“渐”对你的影响,这影 响是好是坏?你认为今后该如何把握 自己的生命?
渐渐,花开花谢、春秋代序,让我们珍惜 每一瞬的美丽; 渐渐,容颜老去、生死交替,让我们珍惜每 一寸的光阴; 渐渐,沧海桑田、聚散分离,让我们珍惜每 一次的相守。
作业
第1自然段:写人的青春“渐变”。 第2自然段:写人的境遇的“渐变”。 第3自然段:写人对自然之物、身边亲人的情感体 验差异。 第4自然段:写“农夫抱犊跳沟”的故事,写人 “自己”与外界的关系的渐变。 第5自然段:写“时间”与“人生”的关系。 第6自然段:写个体的“人”与社会群体的“人” 的关系。 第7自然段:引用警句含蓄表达什么是“大人 生”“大人格”。
2.课文引用了“抱犊跳沟”的故事,这种写 作手法对于说明“渐”的道理有什么好处? 乘火车的旅客这一个比喻,对文章的主题又 有什么帮助?
使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举了一些非常 贴近现实生活的例子来分析人生的发展变化是在不 知不觉中微妙进行的。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然人类中也 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 这句话中“人”的理解?
丰子恺(1898.11.9-1975.9.15),曾用名丰润、丰仁、婴行, 号子恺,字仁。汉族,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我国现代画家、散 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 就的文艺大师。丰子恺的散文从内容上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类: ①探究人生和自然的奥秘,带有玄思的色彩。 ②描写儿童的情趣。 ③回忆自己的创作历程。 ④取材于日常生活见闻,反映世态人情。这一类的散文也是丰 子恺散文创作的主体部分,能够代表其散文创作的基本特色。名篇 有《给我的孩子们》、《华瞻的日记》、《儿女》、《作父亲》、 《车厢社会》等。 艺术特点: 丰子恺的散文只用平常的字句,务求明白,不喜欢装修粉饰, 文字有一种朴讷而又明亮的味道,是典型的随笔体散文,其《缘缘 堂随笔》融童心和禅趣为一体,既真率自然,又妙趣横生。
丰子恺《渐》原文阅读

丰子恺《渐》原文阅读丰子恺《渐》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
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
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
假使人生的进行不象山陂而象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即如昨夜的孩子今朝忽然变成青年;或者象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即如朝为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
故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
这在女人恐怕尤为必要:歌剧中,舞台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这句话,骤听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认,实则现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渐渐”变成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
巨富的纨?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这样的例,在小说中,在实际上,均多得很。
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甚么强烈的刺激。
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
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阴阳潜移,春秋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不暗合于这法则。
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荫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
我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
然而由冬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夏,由夏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冬,其间实在没有显著的痕迹可寻。
《渐》

丰子恺部分作品
几个茶杯,一卷 帘栊,便是十分 心情
虽然是疏朗的几笔墨 痕,画着一道卷上的芦帘, 一个放在廊边的小桌,桌 上是一把壶,几个杯,天 上是一钩新月,我的情思 却被他带到一个诗的仙境, 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 的美感。 ——郑振铎
远每 不一 忘幅 的都 东有 西一 (点 朱令 光人 潜永 )
思考5: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 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 • 怎样才是“大人格”、“大人生”?
“大人生”“大人格”
他们能不为“渐”所迷
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 ——懂得人生短暂,不为名利欲望耗费有 限的光阴。
——心胸广阔,超然豁达,追求人生真谛, 追求友爱和谐,追求心灵自由。
人的生命历程中 渐变规律
写作特点: 1.以小见大,从日常琐事中感悟生命真谛 。 2.借助形象生动的故事说明深刻道理。 3.整散结合的句式,错落有致;顶针修辞 ,切合题意。 4.语言平易朴实,用词贴切,分析道理深 入浅出,通俗易懂。
每天读15分钟
假如一个中等水平的读者读一本一 般性的书,每分钟能读300字,十五分钟 就能读4,500字。一周七天读31,500字, 一个月是126,000字,一年的阅读量可以 达到1,512,000字。而书籍的篇幅从 60,000字到100,000字不等,平均起来 大约75,000字。 每天读15分钟,一年就可以读二十 本书。
思考7: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唤醒人们的时间意识, 激励人们要把握好时间, 把握好人生。 做一个有 “大人格”、 “大人生” 的人。
文章主旨
丰子恺的《渐》通过对 的 描述和分析,揭示时间的 隐秘性和欺骗性 , 告诫世人要 用大时间观去面对世界,学会宏观地把握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原文】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
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
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
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
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
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
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
假使人生的进行不象山陂而象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即如昨夜的孩子今朝忽然变成青年;或者象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即如朝为青
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
故
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
这在女人恐怕尤为必要:歌剧中,舞台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
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这句话,骤听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认,实则现在的老婆
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渐渐”变成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
巨富
的纨?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这样的例,在小说中,在实际上,均多得很。
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
本人不感到甚么强烈的刺激。
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
的生的欢喜。
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阴阳潜移,春秋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
不暗合于这法则。
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荫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
我
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
然而由冬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夏,由夏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冬,其间实在没有显著的痕迹可寻。
昼夜
也是如此:傍晚坐在窗下看书,书页上“渐渐”地黑起来,倘不断地看下去(目力能因了光
的渐弱而渐渐加强),几乎永远可以认识书页上的字迹,即不觉昼之已变为夜。
黎明凭窗,不瞬目地注视东天,也不辨自夜向昼的推移的痕迹。
儿女渐渐长大起来,在朝夕相见的父
母全不觉得,难得见面的远亲就相见不相识了。
往年除夕,我们曾在红蜡烛底下守候水仙
花的开放,真是痴态!倘水仙花果真当面开放给我们看,便是大自然的原则的破坏,宇宙
的根本的摇动,世界人类的末日临到了!“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
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
每日如此,未尝间断。
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
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
沟了。
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
方法的。
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
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
日在增加其苦劳!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
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
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
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
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渐”的本质是“时间”。
时
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
因为空
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
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
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
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
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坐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
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轧,总有得下
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
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
所以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得太长。
象现在的世界上的人,倘定
他们搭船乘车的期间的寿命,也许在人类社会上可减少许多凶险残惨的争斗,而与火车中
一样的谦让,和平,也未可知。
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
那是“大人格”,“大人生”。
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
故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
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
光中寄此身。
”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
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
【作品赏析】丰子恺,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文学家和翻译家,他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
文艺大师。
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
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
《西洋名画巡礼》《丰子恺文集》《丰子恺散文集》等著作。
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
十多部。
本文《渐》是《缘缘堂随笔》的开卷首篇,在所有的丰子恺散文选本中都是必录的首选。
就是在这第一篇里,丰子恺业已为自己平生的文章定下了调子,“入渐知微,见微知著”,
这便是丰子恺全部文字的品貌和格调。
丰子恺终其一生,他都致力于表现细碎的东西,却正
是在细碎中传达了人生的社会的意义。
“渐”是什么?这一问题似乎太玄虚。
其实,《渐》说
的是和人与生俱来的“时间”,人在时间中生,在时间中逝,“阴阳替移,春秋代序”,时间始终在进行。
时间是古今中外所有的人每天每时每秒都感受到的存在,但又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握得着、看得到、说得清的存在。
作者凭着自己对时间的独特感受,独特把握,抓住生活中许多
实实在在的现象,写出了这样一篇发人深省、启人深思的好文章。
同样是写“时间”,朱自清的《匆匆》一文委婉清丽,而丰子恺的这篇《渐》则平淡洗练,两者共同被誉为议谈时间
的“散文双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