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 第五章 第3讲
高中化学必修2 课时第5章第3节 硅酸盐材料高一化学精品讲义

硅酸盐材料【学习目标】1、了解硅酸盐的概念,会用氧化物表示硅酸盐的组成2、掌握三大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熟悉常见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主干知识梳理】一、硅酸盐材料1、无机非金属材料(1)元素组成: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含有硅、氧元素(2)特点:具有耐高温、抗腐蚀、硬度高等特点,以及特殊的光学、电学等性能(3)物质组成: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多为硅酸盐材料,如:制作餐具的陶瓷、窗户上的玻璃、建筑用的水泥2、硅酸盐(1)概念:由硅、氧和金属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2)性质:硅酸盐性质稳定,熔点较高,多数难溶于水(3)硅酸盐的结构:在硅酸盐中,Si和O构成了硅氧四面体,Si在中心,O在四面体的4个顶角;许多这样的四面体还可以通过顶角的O相互连接。
其结构示意图为(4)表示方法:硅酸盐矿物的成分复杂,多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它们的组成表示顺序是: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但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不能为分数例如:硅酸钠Na2SiO3表示:Na2O·SiO2镁橄榄石Mg2SiO4 表示:2MgO·SiO2高岭石Al2Si2O5(OH)4表示:Al2O3·2SiO2·2H2O 正长石KAlSi3O8表示:K2O·Al2O3·6SiO2钾云母(KH2Al3Si3O12) 表示:K2O·3Al2O3·6SiO2·2H2O3、最简单的硅酸盐——Na2SiO3(1)俗名:泡花碱,水溶液俗称水玻璃(2)物理性质:白色固体,可溶于水(3)化学性质①与酸反应:Na2SiO3+2HCl===2NaCl+H2SiO3(胶体)②与CO2反应:Na2SiO3+CO2(少量)+H2O===Na2CO3+H2SiO3(胶体)Na2SiO3+2H2O+2CO2(过量)===H2SiO3(胶体)+2NaHCO3(4)用途:①制硅酸;②黏合剂(矿物胶);③耐火阻燃材料;④防腐剂4、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如水泥、玻璃、陶瓷等硅酸盐材料硅酸盐产品水泥玻璃陶瓷主要设备水泥回转窑玻璃窑——主要原料石灰石和粘土纯碱、石灰石、石英(过量) 黏土反应原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Na2CO3+SiO2=====高温Na2SiO3+CO2↑CaCO3+SiO2=====高温CaSiO3+CO2↑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主要成分3CaO·SiO2、2CaO·SiO23CaO·Al2O3Na2SiO3、CaSiO3、SiO2Na2O·CaO·6SiO2——特性水硬性(跟水掺和搅拌后容易凝固变硬)非晶体,无固定熔点,在一定范围内软化可制成各种形状抗氧化、抗酸碱腐蚀、耐高温、绝缘【对点训练1】1、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其中正确的是( )A .钙沸石[CaAl 2Si 3O 10·3H 2O]表示为Al 2O 3·CaO·3SiO 2·3H 2OB .镁橄榄石(Mg 2SiO 4)表示为MgO·12SiO 2 C .钾云母(K 2Al 6Si 6H 4O 24)表示为K 2O·2H 2O·3Al 2O 3·6SiO 2D .滑石(Mg 3H 2Si 4O 12)表示为3MgO·4SiO 2·H 2O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硅酸钠是硅酸盐,但不能溶于水B .电影银幕用水玻璃浸泡,主要是为了防腐C .建筑工业常用水玻璃作黏合剂D .用水玻璃浸泡铁道的木制枕木,主要是为了防火3、下列有关硅酸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硅酸盐中的阴离子都是SiO 2-3B .硅酸盐都难溶于水C .通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说明硅酸盐就是由各种氧化物组成的D .Na 2SiO 3是一种最简单的硅酸盐,其水溶液可用作黏合剂二、新型陶瓷1、新型陶瓷的特点:新型陶瓷在组成上不再限于传统的硅酸盐体系,在光学、热学、电学、磁学等方面具有很多新的特性和功能2、常见的新型陶瓷及特点(1)碳化硅(SiC):俗称金刚砂,碳原子和硅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具有类似金刚石的结构,硬度很大,可用作砂纸和砂轮的磨料。
第五章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讲义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学习目标】1、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特点以及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了解常见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原理。
【知识点梳理】一、硅酸盐材料硅酸盐工业:以含硅物质为原料,经过加热制成硅酸盐产品的工业。
如制造陶瓷、玻璃、水泥等。
1.陶瓷(1)生产原料:黏土等。
(2)生产过程:混合→成型→干燥→烧结→冷却。
(3)陶瓷种类:土器、陶器、炻器、瓷器等。
(4)性能及优点:抗氧化、耐酸碱、耐高温,绝缘,易加工成型等。
(5)特种陶瓷:精细陶瓷(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并具有声、电、光、热、磁等方面的特殊功能)。
2.玻璃(1)生产原料: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石少(含硅物质)。
(2)生产设备:玻璃窑。
(3)生产过程:把原料粉碎,按适当的比例混合放入玻璃窑中加强热熔化,冷却后即得普通玻璃。
高温高温(4)主要反应: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
(5)主要成分:普通玻璃是Na2SiO3、CaSiO3和SiO2熔化在一起所得到的混合物。
(6)重要性质:玻璃在常温下虽呈固态,但不是晶体,称为玻璃态物质。
没有固定的熔点,受热只能慢慢软化。
3.水泥(1)生产原料:石灰石、黏土和其他辅料(如石膏)。
(2)生产设备:水泥回转窑。
(3)生产过程:将原料以一定比例混合,磨细成生料,在窑中烧至部分熔化、冷却成块状熟料。
再加入适量石膏磨成细粉,即得普通水泥。
(概括为:“两磨一烧加石膏”)(4)主要成分:硅酸三钙(3CaO ·SiO 2)、硅酸二钙(2CaO ·SiO 2)、铝酸三钙(3CaO ·Al 2O 3)、铁铝酸四钙(4CaO ·Al 2O 3·Fe 2O 3)等的混合物。
(5)重要性质:水泥具有水硬性,而且在水中也可硬化。
贮存时应注意防水。
(6)主要用途:制成水泥砂浆、混凝土等建筑材料。
【教案】必修2-5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案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3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学重难点重点:主体功能区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分类;难点:区域协调发展和建设主体功能区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对比分析、案例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收集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播放《大美中国》视频同学们,大美中国,是不是很美?那是什么理念撑起美丽中国?为了建设美丽中国,我国制定了若干项国家发展战略,你能说出一两项吗?学生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和国土意识。
讲授新课一、建设主体功能区1.概念、意义设问:什么是主体功能,并说说课件中松嫩平原、辽中南地区和尤溪的九阜山自然保护区的主体功能?什么是主体功能区,建设主休功能区有什么意义?小结: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有利于国土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2.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展示课件,分组明确任务:阅读教材P109-110,从土地资源适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经济发展水平这四个角度分析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必要性。
完成下列表格。
(分组合作完成)【学法指导】同学们读图时首先明确图片展示的主题是什么,再注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问题。
学生合作探究学生读图和课本,完成表格通过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图文转化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理解主体功能区的概念。
引导学生采取自学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主体功能区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表达能力。
讲授新课意图例信息,最后再结合我国区域差异进行分析。
小结:在确定区域主体功能时,要综合考虑土地资源适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地理背景。
3.主体功能区的划分(1)限制开发区域与禁止开发区域讨论:阅读教材111页,完成下面思维导图,并对“限制开发就是限制发展?”展开讨论。
小结:限制的是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而不是所有的开发活动。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高中物理课件 第五章 第3讲

第3讲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必备知识新学法基础落实一、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1.重力做功的特点(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___________有关.(2)重力做功不引起物体___________的变化.[主干知识·填一填]高度差机械能2.重力势能(1)公式:E p =___________.(2)特性:①矢标性:重力势能是___________,但有正、负,其意义是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比它在参考平面上大还是小,这与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不同.②系统性:重力势能是物体和___________共有的.③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大小与_________的选取有关.重力势能的变化是________的,与参考平面的选取_________.mgh 标量地球参考平面绝对无关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1)定性关系:重力对物体做正功,重力势能就________;重力对物体做负功,重力势能就_______.(2)定量关系: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即W G =E p1-E p2=___________.减少增加- ΔE p二、弹性势能1.大小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_________及劲度系数有关.2.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弹力做________,弹性势能减小,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_________.三、机械能守恒定律1.机械能:动能和_________统称为机械能,其中势能包括________势能和________势能.形变量正功增加势能重力弹性2.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___________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________,而总的机械能保持___________.(2)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3)守恒表达式:重力或弹力转化不变守恒观点E 1=E 2,E k1+E p1=E k2+E p2转化观点ΔE k =___________转移观点ΔE A 减=___________-ΔE p ΔE B 增1.重力势能是由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所共有,但一般常叙述为物体的重力势能.2.重力做功不引起物体机械能的变化.3.对同一弹簧,形变量相同,弹性势能相同.4.单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做功,而多物体(即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系统内弹力做功,但这并不等于只受重力和弹力作用.5.利用守恒观点列机械能守恒的方程时一定要选取零势能面,而且系统内不同的物体必须选取同一零势能面.[规律结论·记一记]一、易混易错判断1.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零势能参考面的选取无关.( )2.克服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 )3.发生形变的物体都具有弹性势能.( )4.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一定增加.( )5.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6.物体的速度增大时,其机械能可能减小.( )7.物体除受重力外,还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则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必刷小题·测一测]√√×××√√二、经典小题速练1.忽略空气阻力,下列物体运动过程中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是( )A .电梯匀速下降B .物体由光滑斜面顶端滑到斜面底端C .物体沿着斜面匀速下滑D .拉着物体沿光滑斜面匀速上升 B解析:B 电梯匀速下降,说明电梯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并不是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所以A错误;物体在光滑斜面上,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但是支持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支持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所以B正确;物体沿着粗糙斜面匀速下滑,物体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摩擦力和重力都要做功,机械能不守恒,所以C错误;拉着物体沿光滑斜面匀速上升,物体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拉力和重力都要做功,机械能不守恒,所以D错误.A3.(人教版必修2P 80T 1改编)把小球放在竖立的弹簧上,并把球往下按至A 位置,如图甲所示.迅速松手后,球升高至最高位置C (图丙),途中经过位置B 时弹簧正处于原长(图乙).忽略弹簧的质量和空气阻力.则小球从A 位置运动到C 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经过位置B 时小球的加速度为0B .经过位置B 时小球的速度最大C .小球、地球、弹簧所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守恒D.小球、地球、弹簧所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C解析:C A到B的过程中,小球先加速后减速,当加速度为零时,弹力等于重力,速度最大,但位置在B点下方,故A、B选项均错误;小球由A到C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小球、地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选项C正确,D错误.关键能力新探究思维拓展命题点一 机械能守恒的理解和判断(自主学习)[核心整合]1.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1)只受重力作用,例如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守恒.(2)除重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或做功代数和为零.(3)除重力外,只有系统内的弹力做功,并且弹力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变化量的负值,那么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注意并非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如与弹簧相连的小球下摆的过程机械能减少.2.机械能是否守恒的三种判断方法(1)利用机械能的定义判断:若物体动能、势能之和不变,机械能守恒.(2)利用守恒条件判断.(3)利用能量转化判断:若系统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系统内也没有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则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题组突破]1.(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重力和弹力作用时,机械能才守恒B .当有其他外力作用时,只要合外力为零,机械能守恒C .当有其他外力作用时,只要其他外力不做功,机械能守恒D .炮弹在空中飞行不计阻力时,仅受重力作用,所以爆炸前后机械能守恒C解析:C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系统内弹力做功”而不是“只有重力和弹力作用”,“做功”和“作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A项错误;物体受其他外力作用且合外力为零时,机械能可能不守恒,如拉一物体匀速上升,合外力为零,物体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故机械能增加,B项错误;在炮弹爆炸过程中产生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不守恒,D项错误;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特点知,C项正确.2.(系统机械能守恒的判断)(2022·济宁质检)如图所示,将一个内外侧均光滑的半圆形槽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槽的左侧有一竖直墙壁.现让一小球自左端槽口A 点的正上方由静止开始下落,小球从A 点与半圆形槽相切进入槽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在半圆形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它做功B .小球从A 点向半圆形槽的最低点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处于失重状态C .小球从A 点经最低点向右侧最高点运动的过程中,小球与槽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小球从下落到从右侧离开槽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C解析:C 小球从A点向半圆形槽的最低点运动的过程中,半圆形槽有向左运动的趋势,但实际上没有动,整个系统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小球与槽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小球过了半圆形槽的最低点以后,半圆形槽向右运动,系统没有其他形式的能量产生,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小球从A点至到达槽最低点过程中,小球先失重,后超重;小球由最低点向右侧最高点运动的过程中,半圆形槽也向右移动,半圆形槽对小球做负功,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故选项C正确.3.(含橡皮绳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的判断)如图所示,固定的倾斜光滑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 的圆环,圆环与一橡皮绳相连,橡皮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的A 点,橡皮绳竖直时处于原长h .让圆环沿杆滑下,滑到杆的底端时速度为零.则在圆环下滑过程中( )A .圆环机械能守恒B .橡皮绳的弹性势能一直增大C .橡皮绳的弹性势能增加了mghD.橡皮绳再次达到原长时圆环动能最大C解析:C 圆环沿杆滑下,滑到杆的底端的过程中有两个力对圆环做功,即环的重力和橡皮绳的拉力,所以圆环的机械能不守恒,如果把圆环和橡皮绳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故A错误;橡皮绳的弹性势能随橡皮绳的形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由题图知橡皮绳先变松弛后被拉伸,故橡皮绳的弹性势能先不变再增大,故B 错误;根据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圆环的机械能减少了mgh,那么圆环的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橡皮绳的弹性势能增加量,为mgh,故C正确;在圆环下滑过程中,橡皮绳再次达到原长时,该过程中动能一直增大,但不是最大,沿杆方向合力为零的时刻,圆环的动能最大,故D错误.判断机械能守恒的“三点”注意(1)系统机械能守恒时,机械能一般在系统内物体间转移,其中的单个物体机械能不一定守恒.(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绝不是合外力的功等于零,更不是合外力等于零,而是看是否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3)对于一些绳子突然绷紧、物体间碰撞等情况,除非题目特别说明,否则机械能必定不守恒.题后反思命题点二 单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师生互动)[核心整合]1.表达式2.一般步骤3.选用技巧在处理单个物体机械能守恒问题时通常应用守恒观点和转化观点,转化观点不用选取零势能面.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斜面与一竖直光滑圆轨道相切于A 点,轨道半径R =1 m ,将滑块由B 点无初速度释放,滑块恰能运动到圆周的C 点,OC 水平,OD 竖直,x AB =2 m ,滑块可视为质点,取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1)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2)若滑块能从D 点抛出,滑块仍从斜面上无初速度释放,释放点至少应距A 点多远.例 1答案:(1)1 s (2)5.75 mA2.(单物体、多过程机械能守恒)(2022·黑龙江重点中学联考)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0.50 m的光滑圆弧槽BCD,B点与圆心O等高,水平面DQ与圆弧槽相接于D点,一质量为m=0.10 kg的小球从B点的正上方H=0.95 m高处的A点自由下落,由B点进入圆弧槽轨道,从D点飞出后落在水平面上的Q点,DQ间的距离x=2.4 m,球从D点飞出后的运动过程中相对水平面上升的最大高度h=0.80 m,取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求:(1)小球经过C点时轨道对它的支持力大小F N;(2)小球经过P点时的速度大小v P;(3)D点与圆心O的高度差h OD.答案:(1)6.8 N (2)3 m/s (3)0.3 m命题点三 多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多维探究)1.对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要注意判断物体运动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2.注意寻找用绳或杆相连接的物体间的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3.列机械能守恒方程时,一般选用ΔE k=-ΔE p或 ΔE A增=ΔE B减的形式.第1维度:轻绳连接的物体系统…………………常见情景三点提醒(1)分清两物体是速度大小相等,还是沿绳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2)用好两物体的位移大小关系或竖直方向高度变化的关系(3)对于单个物体,一般绳上的力要做功,机械能不守恒;但对于绳连接的系统,机械能则可能守恒(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环(可视为质点)套在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一足够长且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与小环相连,另一端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质量为M 的物块相连,已知M =2m .与定滑轮等高的A 点和定滑轮之间的距离为d =3 m ,定滑轮大小及质量可忽略.现将小环从A 点由静止释放,小环运动到C 点速度为0,重力加速度取g =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sin 53°=0.8,cos 53°=0.6)( ) A .A 、C 间距离为4 mB .小环最终静止在C 点C .小环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始终等于物块增加的机械能D .当小环下滑至绳与杆的夹角为60°时,小环与物块的动能之比为2∶1例 2 AD第2维度:轻杆连接的物体系统…………………常见情景三大特点(1)平动时两物体线速度相等,转动时两物体角速度相等(2)杆对物体的作用力并不总是沿杆的方向,杆能对物体做功,单个物体机械能不守恒(3)对于杆和球组成的系统,忽略空气阻力和各种摩擦且没有其他力对系统做功,则系统机械能守恒例 3C第3维度:轻弹簧连接的物体系统…………………题型特点由轻弹簧连接的物体系统,一般既有重力做功又有弹簧弹力做功,这时系统内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守恒两点提醒(1)对同一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由弹簧的形变量完全决定,无论弹簧伸长还是压缩(2)物体运动的位移与弹簧的形变量或形变量的变化量有关例 4AC核心素养新导向学科培优典例1ACD典例2 C。
硫及其化合物课件第三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D.全部
解析:(1)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反应越早达到平衡。在反应达到平衡前,温度越高φ(H2O)越大,则结合题图可知容器d、e中φ(H2O)减小是由于达到平衡后温度
2 升高平衡左移,所以t1时容器d、e中反应肯定处于平衡状态,容器a、b中反应肯定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容器c中反应可能处于平衡状态。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左移,则正反应
新课讲解
(3)设计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案时,除了要考虑所加试剂的种类,还 要考虑哪些问题?
离子角度:钙离子通常加碳酸钠除去;镁离子要加氢氧化钠除去;硫 酸根离子要加氯化钡除去;
然后考虑顺序:先加氯化钡再加碳酸钠,可以保证过量钡离子通过形 成碳酸钡沉淀被除去,反之过量钡离子会留下来成为新的杂质。最后过 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可以用盐酸来除去.
[Ar]3d84s2,Ni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3d84s2;Fe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64s2,Fe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3d64s2,参与化学反应时,失去2个电子或3个电 子,表现为+2价或+3价。 题组二 规避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的陷阱 【解析】(1)酸浸为固体和液体的反应,增大反应速率,可把废镍催化剂粉碎、 提示:①所用的Cu(OH)2悬浊液必须是新制的,而且制备时,NaOH溶液必须明显过量。 NaOH的物质的量n(NaOH)=2n(Cu)=4 mol ,则m(NaOH)=nM=4 mol ×40 g·mol-1 1 mol—CHO~2 mol Cu(OH)2~1 mol Cu2O。
6.实验探讨:综合考虑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选择一 答案:溶液恰好由紫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84.7 %
(2)工业合成氨的正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提高平衡体系中NH3的质量分数需要使平衡正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加入合适的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 移动,故a、d项不符合题意;将平衡体系中的氨分离出来,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不变,瞬时反应速率不变,之后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b项不符合题意;增大压强,反
第3讲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2 )

知识点一:一、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1.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 (1)电子排布与周期划分的本质联系周期价层电子排布各周期增加的能级元素种数 ⅠA 族 0族 最外层最多容纳电子数 一 1s 1 1s 2 2 1s 2 二 2s 1 2s 22p 6 8 2s 、2p 8 三 3s 1 3s 23p 6 8 3s 、3p 8 四 4s 1 4s 24p 6 8 4s 、3d 、4p 18 五 5s 1 5s 25p 6 8 5s 、4d 、5p 18 六 6s 1 6s 26p 6 8 6s 、4f 、5d 、6p 32 七7s 17s 27p 687s 、5f 、 6d 、7p 32(2)规律:①周期序数= 。
②本周期包含的元素种数= 的2倍=对应能级组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答案】电子层数 对应能级组所含原子轨道数 2.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划分知识精讲考点导航第03讲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划分依据:取决于原子的价层电子数目和价层电子排布。
(2)特点:同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数目和价层电子排布相同。
(3)规律①对主族元素,同主族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完全相同,价层电子全部排布在n s或n s、n p轨道上(见下表)。
价层电子数与族序数相同。
族序数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价层电n s1n s2n s2n p1n s2n p3n s2n p4n s2n p5子排布③稀有气体元素:价层电子排布为(He除外)。
【答案】n s2n p2 n s2n p6【即学即练1】1.原子核外的某一能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18,则该能层是A.K能层B.L能层C.O能层D.M能层【答案】D【解析】根据鲍利不相容原理可知,每一能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22n,所以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18的能层是第三能层即M层,故答案为:D。
2.关于价电子排布式为523d4s的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25 B.价电子数为7C.位于第四周期ⅦB族D.位于第四周期VB族【答案】D【解析】该元素的最大电子层数为4,应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3d和4s能级电子数之和为7,应在第7列,位于ⅦB族,价电子数为7,原子序数为25,故D错误。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五章第三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1讲 第描五述章运动的化基工本生概产念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2.新型陶瓷 (1)新型陶瓷在组成上不一定是硅酸盐,在光学、热学、电学、磁学等方面具有很 多新的特性和功能。 (2)碳化硅(SiC)俗称金刚砂,碳原子和硅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具有类似金刚石的结 构,硬度很大,用作砂纸和砂轮的磨料;碳化硅还耐高温,可用作耐高温结构材料、耐 高温半导体材料等。
第1讲 第描五述章运动的化基工本生概产念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2.常见传统硅酸盐材料
产品
主要原料
陶瓷
黏土(主 要成分为 含水的铝 硅酸盐)
普通 玻璃
纯碱、 石灰石、 石英砂
水泥
石灰石、 黏土
主要设备 ——
玻璃窑
水泥 回转窑
主要成分 硅酸盐
Na2SiO3、 CaSiO3、 SiO2 硅酸盐
用途
用于生产建筑材 料、绝缘材料、 日用器皿、卫生 洁具等
用于生产建筑材 料、光学仪器和 各种器皿,还可制 造玻璃纤维
用于建筑材料、 水利工程
第1讲 第描五述章运动的化基工本生概产念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2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1.硅和二氧化硅 (1)晶体硅的物理性质:晶体硅是一种带有① 金属光泽 的灰黑色固体,导电性介 于② 导体与绝缘体 之间,是良好的③ 半导体 材料,高纯度硅广泛应用于信 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领域。
高纯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HCl3+H2
Si+3HCl。
第1讲 第描五述章运动的化基工本生概产念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生物高中必修2第五章第三节教学设计4

___人类遗传病___
___高一年级生物备课组
班级姓名学号
【布臵作业】
1.21三体综合征、并指、苯丙酮尿症依次属于()
①单基因病中的显性遗传病②单基因病中的隐性遗传病;③常染色体病;④性染色体病。
A②①③;B④①②;C③①②D③②①。
2.下列肯定属于遗传病的是()
A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疾病B具有家族性的遗传病
C 具有终身性的疾病D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3、下列需要进行遗传咨询的是()
A亲属中生过先天畸形孩子的未婚青年B得过乙肝的夫妇
C父母中有后天性残疾的未婚青年D得过乙型脑炎的夫妇
4.一个患抗维生素D痀偻病(显性伴X遗传)的男子与正常男子结婚,为预防生下患病的孩子,该夫妇进行了遗传咨询。
你认为合理的指导应该是()
A 不要生育
B 妊娠期多吃含钙食品
C 只生男孩 D只生女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故C正确。
【总结提升】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方法 (1)利用机械能的定义判断(直接判断):机械能包括动能、重力势 能和弹性势能,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可以看物体或系统机械能的
总和是否变化。
(2)用做功判断:若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虽受 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机械能守恒。 (3)用能量转化来判断:若物体系统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而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则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 (4)对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除考虑是否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 功外,还要考虑系统内力做功,如有滑动摩擦力做功时,因有摩擦
m
【互动探究】上题中若没有物块C,
物块A离地面的高度为1.5L,如图
所示。求: (1)物块A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2)物块A落地后,物块B还能上升 的最大高度。
【解析】(1)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据转化观点, A、B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A、B动能的增加量,有
1 (M+m)v2 2 解得: 3(M m)gL v Mm
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时,物体Fra bibliotek机械能不变,故(8)对。
考点1
机械能守恒的判断(三年2考)
深化理解
【考点解读】关于机械能守恒的理解
(1)只受重力作用,如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的各种抛体运 动,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只有重力或系统内的弹力做功。 (3)系统内的弹力做功伴随着弹性势能的变化,并且系统内弹力 做功等于系统弹性势能的减少量。
大 小
矢标性
相对性
知识点 3 1.内容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Ⅱ
动能 势能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_____与_____可以相互 保持不变 转化,而总的机械能_________。 2.三种守恒表达式
观 点 表达式 Ek2+Ep2 Ek1+Ep1= ______ -Δ Ep Δ Ek= _____ -Δ EB Δ EA= _____
增大 物体做负功,重力势能就_____。
减少量 (2)定量关系: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_______, -(Ep2-Ep1) Ep1-Ep2 即W = _________= ______。
G
无关 (3)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绝对的,与参考面的选取_____。
知识点 2
1.定义
弹性势能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由于有弹力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 能,叫做弹性势能。 2.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 (1)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类似于重力做功与重力势 -Δ Ep 能变化的关系,用公式表示:W= _____。
热产生,系统机械能将有损失。
【变式训练】(2013·泰安模拟)如图 所示,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
物体A,物体处于光滑水平面上,弹簧处
于原长,现用一向左的恒力F推物体,则在物体向左运动至弹簧 最短的过程中( )
A.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B.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C.弹簧的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和弹簧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第3讲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知识点 1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Ⅱ
1.重力做功的特点 路径 高度差 (1)重力做功与_____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_______有关。 机械能 (2)重力做功不引起物体_______的变化。 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减小 (1)定性关系:重力对物体做正功,重力势能就_____;重力对
【总结提升】弹簧类问题的突破要点 (1)弹簧的弹力大小由形变大小决定,解题时一般应从弹簧的形 变分析入手,确定原长位置、现长位置、平衡位置等,再结合其
他力的情况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2)因软质弹簧的形变发生改变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瞬间内形
变量可以认为不变。因此,在分析瞬间变化时可以认为弹力大
小不变,即弹簧的弹力不突变。 (3)在求弹簧的弹力做功或弹簧的弹性势能时,通常可以根据系 统的机械能守恒或功能关系进行分析。
(M-m)g×1.5L=
(2)设B还能上升h,B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 有 1 mv 2 mgh
2
解得: 3(M m)L h
2(M m)
答案:(1)
3(M m)gL Mm
(2) 3(M m)L
2(M m)
【总结提升】多物体机械能守恒问题的分析方法 (1)对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要注意判断物体运动过程中,系统 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注意寻找用绳或杆相连接的物体间的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 (3)列机械能守恒方程时,一般选用ΔEk=-ΔEp的形式。
m
【解题探究】判断下列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守恒 (1)物块C在落地之前,A、B、C三者组成的系统机械能_____。 (2)物块C在落地之后,物块B在落地之前,A、B组成的系统 守恒 机械能_____。
【解析】(1)A上升L时速度达到最大,设为v,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mgL-MgL= 1 (M+2m)v2
(1)细绳受到的拉力的最大值; (2)D点到水平线AB的高度h; (3)弹簧所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Ep。 【解题探究】(1)小球由C→D过程中,受哪些力,哪些力不做功:
拉力、重力 ①受到的力:___________。 拉力 ②不做功的力:_____。 (2)小球恰好沿斜面方向压缩弹簧,说明小球的速度方向有何特
(2)由D到A,小球做平抛运动
vy2=2gh tan53°=
vy v1
③ ④
联立解得h=16 cm (3)小球从C点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与弹簧系 统的机械能守恒,即Ep=mg(L+h+xsin53°),代入数据得: Ep=2.9 J。
答案:(1)30 N
(2)16 cm
(3)2.9 J
D.橡皮绳再次达到原长时圆环动能最大
只有重力或系统内的 【解题探究】(1)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弹力做功 _________。 (2)圆环在运动过程中,橡皮绳的拉力是否对圆环做功? 提示:橡皮绳的拉力对圆环做功。 (3)圆环的动能最大时,所受到的合力有何特点? 提示:动能最大时合力为零。
) ) )
(8)物体只发生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
恒。(
)
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面的选取有关,所处的位置越高, 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故(1)、(2)均对;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 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从而对外做功,同时物体所具
有的弹性势能减小,故(3)对,(4)错;物体在速度增大的过程中,
2
得 v 2(2m M)gL。
2m M
(2)C着地后,若B恰能着地,即B物块再下降L时速度为零。 对A、B组成的系统由动能定理得-MgL+mgL=0解得M= 2 m
1 (M+m)v2 2
若使B不着地,
应有M> 2 m,即 2。 m 答案:(1) 2(2m M)gL
2m M
M
(2) M 2
点? 提示:小球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 零 (3)弹簧获得最大弹性势能时,小球的速度为___。
【解析】(1)小球由C到D,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 2 mgL mv1 2
解得v1=
2gL
① ②
2 v1 在D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g m L
由①②解得F=3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细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 N。
【典例透析2】如图所示,物块A的质量为
M,物块B、C的质量都是m,并都可看作质 点,且m<M<2m。三物块用细线通过滑轮 连接,物块B与物块C的距离和物块C到地 面的距离都是L。现将物块A下方的细线 剪断,若物块A距滑轮足够远且不计一切 阻力。求:
(1)物块A上升时的最大速度;
(2)若B不能着地,求 M 满足的条件。
越大 (2)对于弹性势能,一般物体的弹性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_____。`
3.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的比较
内 概 容 念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被举高 弹性形变 物体由于_______而具 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而
有的能 mgh Ep=____ 标量 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 有关 平面_____ 具有的能 劲度系数 与形变量及_________有关 标量 一般选弹簧形变为零的状态 弹性势能 为_________零点
【解析】选C。开始时由于橡皮绳处于原长h,所以圆环开始时
做匀加速运动。当橡皮绳再次被拉长至h时,此后将会对圆环产 生一个阻碍圆环下滑的拉力,此时圆环克服拉力做功,机械能不 守恒,故A错误。整个过程中橡皮绳的弹性势能先不变后增大, 故B错误。当拉力达到某一值时,才会使圆环的加速度为零,速 度达到最大值,故D错误。圆环和橡皮绳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整个过程中圆环的重力势能减少量等于橡皮绳弹性势能的增加
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和 减少量,可不选零势能
转化 观点
Δ Ek=-Δ Ep
的重力势能等于系 统增加(或减少)的 动能 若系统由A、B两物
面而直接计算初、末
状态的势能差
转移 观点
体组成,则A物体机 常用于解决两个或多 Δ EA增=Δ EB减 械能的增加量与B 量相等 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的 物体机械能的减少 机械能守恒问题
【典例透析1】(2013·衡水模拟)如图所示, 固定的倾斜光滑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的圆 环,圆环与一橡皮绳相连,橡皮绳的另一端固 定在地面上的A点,橡皮绳竖直时处于原长h。 让圆环沿杆滑下,滑到杆的底端时速度为零。则在圆环下滑过程 中( )
A.圆环机械能守恒
B.橡皮绳的弹性势能一直增大
C.橡皮绳的弹性势能增加了mgh
(2)应用机械能守恒能解决的问题,应用动能定理同样能解决,
但其解题思路和表达式有所不同。
【典例透析3】(2013·德州模拟)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