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溶液知识点图像总结

溶液知识点图像总结一、概念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一种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而溶剂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在溶液中,溶质分子或离子分散在溶剂中,不会析出或沉淀。
2. 溶解度溶质在单位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称为溶解度。
溶解度可能随着温度、压力或溶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溶解度曲线是描述不同温度下溶质溶解度的图像。
3.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达到极限时,称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解和溶质析出达到动态平衡。
饱和溶液的溶解度通常用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浓度来表示。
二、影响因素1. 温度溶解过程通常是吸热的,因此温度升高可以增加溶质溶解性。
而对于气体来说,温度升高会减少溶解度。
这些关系可以通过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2. 压力对于固体和液体溶质来说,压力的改变对溶解度的影响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但对于气体溶质来说,压力升高会增加溶解度。
亨利定律描述了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与压力的关系。
3. 溶质间相互作用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
溶质溶解度通常与其化学性质有关,如极性、离子化等。
不同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有助于理解不同物质溶解度差异的原因。
4. 颗粒大小溶质的颗粒大小对其溶解度有一定影响。
通常来说,颗粒越小,其表面积越大,溶解度越高。
这也是为什么粉末溶解比块状溶解更快的原因。
三、浓度表示1. 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称为质量分数。
常用的表示方式有百分比和千分比。
2. 体积分数溶质的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称为体积分数。
对于气体溶液,通常使用体积分数来表示其浓度。
3. 摩尔浓度单位容积内溶质的摩尔数称为摩尔浓度。
摩尔浓度可以通过溶质的摩尔数和溶液的总体积来计算。
4. 摩尔分数溶质的摩尔数与溶质和溶剂的摩尔总数之比称为摩尔分数。
摩尔分数可以用来描述溶质在溶液中的比例。
四、溶解过程1. 溶解过程的热效应溶解过程通常是吸热的,因为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克服一定的能量障碍。
初中化学溶液的溶解度及溶剂对溶解过程的影响

初中化学溶液的溶解度及溶剂对溶解过程的影响溶解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形态转变过程,它是指固体物质在液体中均匀分散的现象。
在化学研究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溶解度这一概念来描述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溶剂中最多可以溶解多少物质。
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一、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 温度: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例如常见的固体溶解于水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 压强:对于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情况,适当增加压强可以增加气体分子与液体分子之间的接触机会,从而使溶解度增加。
3. 溶剂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对溶解度也有较大影响。
例如,极性溶剂对极性物质有较好的溶解度,而非极性溶剂则对非极性物质有较好的溶解度。
二、常见溶解度实验为了探究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
1.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选择一种固体物质,如食盐,称取一定质量的食盐,分别加入不同温度的水中,观察溶解程度。
可以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加的速度会加快。
2. 溶剂对溶解度的影响:选择不同的溶剂,如水、酒精、油等,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加入一种固体物质,观察溶解程度的差异。
可以发现,不同溶剂对同一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三、溶解度的应用1. 溶解度是很多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例如药物的制剂过程中,需要考虑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以确定配伍方案。
2. 溶解度也与环境保护相关。
例如,一些物质在自然环境中的溶解度较大,会导致污染,对环境造成危害。
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溶解度的应用场景,比如在做饭时调味过程中,盐和糖的溶解度就会影响到口感的体验。
总结:溶解度是描述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程度的指标,受温度、压强和溶剂性质的影响。
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变化。
溶解度的应用涉及到医药、环境保护和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
了解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依据上一节内容你认为溶解限量的实质是什么?
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 31.6g和115g分别叫做硝酸钾在20oC和60oC的溶解度.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 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 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 指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 所能溶解的质量。
怎样理解 20 ℃时氯化 钠的溶解度是36克?
你会判断
溶质的种类不同在 水里的溶解限量不 同。
向 晶 蒸 观 察试体馏察管、水,中 用 加 给加量入试入筒试管量管加3克取中热硝,,5毫酸振再升钾荡观,加硝解有热酸不完的钾加全试完热溶管全的解中溶没
温度越高时,固体物 质在水里的溶解限量 越大。
用量筒分别量取5ml和
10ml 蒸馏水,分别 加入2g食盐振荡。
解
度
/
克
氯化钠
36.5
31.6
34.5
0 20
80
温度/ ℃
0 20
80
温度/ ℃
蒸发结晶 结晶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 物质,采用 蒸发结晶,如氯化钠 。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 物质,采用 降温结晶 ,如硝酸钾 。
回忆教学过程: 1、实验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 2、认识溶解度 3、绘制溶解度曲线
10ml水中的食
盐完全溶解 5ml水中的没有
水的量越多,溶质 的溶解限量越大。
完全溶解
通过这次实验探究, 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 哪些疑问呢?
学生活动二:认识溶解度
温度/oC
20
50
60
硝酸钾在100g水 31.6g
90g
115g
中的溶解限量
分析31.6g和115g两个数值的含义。
固体的溶解度概念

固体的溶解度概念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热力学条件下,一个固体在溶剂中达到平衡时所能溶解的最大量。
固体的溶解度通常用摩尔溶解度或质量溶解度来表示。
摩尔溶解度是指在1L溶剂中能够溶解的该物质的摩尔数,而质量溶解度则是指在1L溶剂中能够溶解的该物质的质量。
固体的溶解度可以从热力学或动力学的角度进行解释。
从热力学角度来看,固体的溶解度取决于溶剂的特性和固体的热力学性质。
当固体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时,使得固体颗粒更容易与溶剂相互作用,这会促进固体的溶解。
相反,当固体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时,或是固体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时,固体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就更难以发生,因此固体的溶解度就相对较低。
从动力学角度来看,固体的溶解度还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达到一定的极限时,离子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会使离子更加难以溶解。
因此,当溶液饱和后,固体的溶解度就达到了最大值。
此时固体和溶液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经达到均衡,任何多余的固体都会通过沉淀作用逸出溶液。
固体的溶解度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增加温度会使固体颗粒吸收更多的热能,从而增大了它们的热运动,更容易与溶液中的溶剂相互作用,促进固体的溶解。
但是,不同的固体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其溶解度变化的趋势也不相同。
有些固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增加而增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呈现正常的溶解度曲线;而有一些固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此时溶解度曲线呈现反常的形状,这是因为随着温度升高,固体中的化学键愈发不稳定,降低了其在溶液中的稳定性而导致的。
固体的溶解度往往受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固体的晶体结构、溶剂的性质、环境温度等。
正是因为受到这些因素的限制,固体的溶解度才会呈现出多样的性质,这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多种可选的溶解度方案。
在化学制药、医药、石油化工、农业等领域,固体的溶解度常常是化学反应、药品发展等重要指标。
在这些领域中,针对固体的溶解度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和新药开发的原理,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固体的溶解度概念

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是指某一固体物质在某一温度下,在一定的体积的溶剂中的溶解量的大小。
它是指在固定条件下,一段时间内,某一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到某一体积溶剂中所需要的质量。
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而言,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会增加。
溶解度也受溶剂性质和溶质性质的影响,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溶剂对同一溶质有不同的溶解度。
溶解度用来衡量某一固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溶剂中的溶解量。
溶解度的大小取决于温度,体积和溶剂的性质。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能够完全溶解某一定量的溶质,这就是一种溶解度。
换句话说,溶解度是指某一固体物质在某一温度下,在一定的体积的溶剂中的溶解量的大小。
溶解度的大小取决于温度,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反之温度越低,溶解度越小。
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粒子的运动速度也会增加,从而增加分子粒子与溶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溶质的溶解度。
另外,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也会影响溶解度,当溶质与溶剂的性质接近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小,从而降低溶解度。
除温度外,溶剂的体积也会影响溶解度。
一般而言,体积越小,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小,溶解度越低,反之体积越大,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大,溶解度越高。
此外,溶剂本身的性质也会影响溶解度。
溶剂越稠,溶质越难溶解,溶解度越低,反之溶剂越稀,溶质越容易溶解,溶解度越高。
最后,溶质本身的性质也会影响溶解度。
一般而言,溶质的密度越高,表面越粗糙,溶解度越低。
同样,溶质的极性越强,溶解度越高。
总之,溶解度是某一固体物质在某一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溶剂中的溶解量。
它受温度、溶剂体积、溶剂性质和溶质性质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会增加;而随着体积的增加,溶解度也会增加。
溶剂的性质也会影响溶质的溶解度,当溶剂和溶质的性质接近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小,溶解度会降低。
溶质本身的性质也会影响溶解度,溶质的密度越高,极性越强,溶解度越高。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化学中,溶解度是指单位温度和压强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它是描述溶解过程的重要参数,对于理解化学反应、溶液的性质以及物质的溶解行为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九年级化学中与溶解度相关的知识点。
一、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度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一般来说,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 压力:溶解度对固体和气体溶质的压强变化不敏感,但对气体溶质的压强变化十分敏感。
3. 溶剂的种类:不同溶剂对相同溶质的溶解度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常温常压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4. 溶质的性质:溶质的化学性质对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具有相同分子结构的脂肪酸,其溶解度随着酸链长度的增加而降低。
二、饱和溶液与过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当一定量的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无论继续搅拌还是加热,溶质都不能再溶解的状态称为饱和溶液。
2. 过饱和溶液:如果一个溶液的溶解度在较高温度下已经提高,然后在相同温度下急剧冷却,使得溶质的浓度超过了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就形成了过饱和溶液。
在过饱和溶液中,即使不加入额外的溶质,也可能发生结晶现象。
三、浓度的表示方法1. 质量分数:质量分数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2. 体积分数:体积分数是指溶质体积与溶液体积之比,同样常用百分数表示。
3.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一般用mol/L表示。
四、溶解度的应用1. 溶解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城市供水中的水质检测需要测定某些物质的溶解度,判断是否超标。
2. 溶解度也是理解药物溶解行为的重要参数。
药物的溶解度直接影响其吸收速度和药效。
3. 在冶金和冶炼过程中,对不同矿石中的有用金属元素的溶解度进行研究,有助于优化冶炼工艺和提高金属的回收率。
总结起来,九年级化学中的溶解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化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液中所能溶解的最大物质量,通常用溶质在100克溶剂中溶解的质量来表示。
对于溶解度这个概念,同学们可能早就接触过了,而在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材中涉及了一些溶解度相关的知识点。
现在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这些知识点,加深对溶解度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
1.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度受温度、压强和溶质浓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
但对于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来说,有些固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固体在溶液中的溶解过程是放热的。
压强对气体的溶解度有较大影响,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升高溶解度增大。
而溶质的浓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则比较复杂,一般来说溶质浓度增加,溶解度也增加,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溶解度减小的情况。
2. 饱和溶解度与过饱和溶解度饱和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动态平衡时的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例。
饱和溶液有一个固定的溶质质量。
而过饱和溶液则指在同样温度下,溶质的质量超过了饱和溶液所允许的最大溶质质量。
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可以通过加热、振动等外界条件来使其结晶。
3.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计算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溶质的质量来确定溶液是否饱和。
计算公式为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当质量分数等于饱和溶度时,溶液为饱和溶液。
4.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饱和溶解度随溶质浓度的变化关系的曲线。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所不同。
当溶质的溶解度随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时,称为正溶解度曲线。
当溶质的溶解度随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时,称为反溶解度曲线。
5. 溶解度的应用溶解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肥料中溶质的浓度来控制肥料的效果。
在医药生产中,了解药物的溶解度,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来调节药物的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固液相平衡的準據
3
Chapter 11 Solubilities of Solids in Liquids
標準狀態的逸壓
溶液溫度與蒸氣壓下降的 關係
4
Chapter 11 Solubilities of Solids in Liquids
理想溶解度
固氣平衡曲線的斜率與液 氣平衡曲線的斜率的關係
建構中
17
Chapter 11 Solubilities of Solids in Liquids
建構中
18
Chapter 11 Solubilities of Solids in Liquids
建構中
19
Chapter 11 Solubilities of Solids in Liquids
建構中Biblioteka 8Chapter 11 Solubilities of Solids in Liquids
建構中
9
Chapter 11 Solubilities of Solids in Liquids
建構中
10
Chapter 11 Solubilities of Solids in Liquids
建構中
14
Chapter 11 Solubilities of Solids in Liquids
建構中
15
Chapter 11 Solubilities of Solids in Liquids
建構中
16
Chapter 11 Solubilities of Solids in Liquid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图中,采用式(8-8) 很好的描述了实验数据。因 此,理想溶液的计算、而设 对这些系统是适用的,但是 对精确的工作,这种假设只 是一种近似。
7.4 非理想溶液
式(8-7)是假设为理想溶液 2 1 而得出的。而实际上, 2。 1 只要溶质和溶剂分子的性质和大小有显著不同,
而预测液体溶剂中的固体溶质的活度系数的普遍化方法是 没有的,但对于非极性的溶质和溶剂,通常可用ScatchardHildebrand关系式(正规溶液)作出合理的估算:
8.1 热力学构架
固体溶质1,溶剂为2。固体的溶解度即在固-液平衡时,液 相中的x2。固液平衡方程:
f2 (纯固体) f 2 (液体中的溶质)
或
O f2 x f 2 2 2 (纯固体)
(8-1) (8-2) (8-3)
f2 由(8-2)得溶解度为: x2 2 f 2O
O f 标准态逸度 2 是任意的,唯一的热力学条件是必须在与溶 液相同的温度下。一般定义某一指定压力及溶液温度下纯过冷 液体的逸度为标准态逸度。这是一种虚拟的标准态。
7.3 理想溶解度
MxLaughlin和Zainal对9种芳烃在苯中的溶解度数据进 行关联,将式(8-7)中的三相点温度Tt 用熔融温度Tm代替, c p 的几项,得到一个合理的近似式: 并忽略包含
熔融 S m ln x2 R Tm T 1
(8-8)
8.1 热力学构架
考察一种简单情况,假设纯固体和过冷液体的蒸汽压很小, 可用其代替逸度,而不引起显著误差;其次假设溶剂与过冷液 2 1 8-3)变为: 体状态溶质的化学本性相似,则可取 ,故(
x2
s p2 (纯固体)
此式中的x2为理想溶解度。
p
s 2 (纯过冷液体)
(8-4)
该式的意义可从右图看出: 如果溶质是固体,溶液 的温度必然低于三相点温度。 则纯固体的蒸汽压必小于外 推得到的过冷液体的蒸汽压。
第八章 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8.1 热力学构架 8.2 纯溶质逸度比的计算 8.3 理想溶解度 8.4 非理想溶液 8.5 固体溶液
8.1 热力学构架
“相似相溶”只是经验表述,有时,“相似不一定相溶”。 例如蒽和菲在苯中的溶解度:
这是由于溶解度不仅与溶质的活度系数有关,而且与活度 系数所参照的标准态逸度以及纯固体的逸度有关。
2)如8.4节所指出的,计算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时, 假设固相是纯的,即 1 x2 1 。 x1 1 和 2
3)预测两个组分在固相中是否互溶或是部分互溶,是 有困难的。非极性物质的一般规则是只要两个组分的分子 大小和形状显著不同,固相互溶性通常是可以忽略的。 4)人们对固体相混合物认识还不足。
8.2 纯溶质逸度比的计算
定义在温度T及饱和压力下的纯过冷液体为标准态,平衡 式是: f2 简化符号 f (纯固体) x2 x2 2 L (8-5) 2 f2 2 f2 (纯过冷液体)
L 为计算比值 f 2 f 2 ,设计下图所示热力学循环。
三相点温度Tt
b a
c d
操作温度T
(8-7)
由式(8-7)直接推导出的两个有用结论: ①对给定的固体-溶剂系统,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增 加的速率与熔融焓成正比,而作为一级近似,与熔融温度无关。 ②对给定的溶剂,在恒温下,如果两种固体的熔融焓相近,则 低熔融温度的固体有较高的溶解度。同样,如两种固体的熔融 温度相近,则熔融焓低的固体有较高的溶解度。
液体
8.2 纯溶质逸度比的计算
根据如下关系式进行推导:
fL RT ln Gm H m T Sm f a d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d a d
具体的推导过程参照课本,这里给出推导结果:
c p Tt c p Tt f L 熔融 H m Tt ln 1 1 ln (8-6) f RTt T R T R T
式(8-6)用可测的热力学性质表示在温度T时过冷液体的 逸度,进而知道固体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8.3 理想溶解度
将式(8-6)代入式(8-3),并假设 2 1 ,可获得理 想溶解度:(估算溶解度的可靠方法)
c p Tt c p Tt 1 熔融 H m Tt ln 1 1 ln x2 RTt T T R T R
8.5 固体溶液
前面各节假设固体在溶剂中有一定的溶解度,而溶剂 在固体中却没有显著溶解。因此,仅考虑组分2,即固体组 分的平衡方程。 但是,在许多场合下,组分1和组分2不仅在液相、而 且在固相中也是互溶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写出两个平 衡方程:
f(固相) f(液相) 1 1
f2 (固相) f 2 (液相)
L 2 Vm Φ ln 2 2 1 2 1 RT
(8-9)
VmL2—过冷液体的摩尔体积; Φ1 —溶剂的体积分数;
1 —溶剂的溶解度参数; 2 —过冷液体的溶解度参数。
8.4 非理想溶液
注意:
式(8-9)中,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和摩尔液体体积可由溶剂 的热力学性质计算。但是,过冷液体溶质的上述参数,必须 利用8.2节中的热力学循环才能计算。不再详述。 ② 另外,Myers将内聚能密度分为色散部分和四极部分,研究 了它们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③ 在非极性系统中,理想溶解度一般大于实验值。 ④ 式(8-9)表明,理想溶解度是最大可能的溶解度。但是, 只要液体溶液与拉乌尔定律有负偏差,就可观察到溶解度上 升的情况,通常发生在极性系统。
引入活度系数后,可重写上述方程:
L L L 1 x1 f 纯 1 x1 f 纯1 1 L L L 2 x2 f 纯 2 2 x2 f 纯 2
8.5 固体溶液
几点说明:
1)如果系统温度比组分1的三相点高,而比组分2的低, 那么固体1和纯液体2都是虚拟的。都要根据8.2节中的热力 学循环来计算纯过冷液体和纯过热固体的逸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