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探讨杨海燕

合集下载

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心理护理改善心功能的效果探讨

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心理护理改善心功能的效果探讨

观 察组比对照组 下降明显, 差异具统计 学意 义 ( p小于O . 0 5 ) ; 观 察组 疗效总有效率为 ( 9 3 . 3 %) , 对照组 疗效 总有 效率为 ( 8 0 . 0 %) , 观 察组 比对 照组疗效显著 。通过 临床心理 疏导,对心 力衰竭 患者具有改善心 功能的作 用,心理 护理应用临床 治疗 中,能有效提 高患者生命质量 。适 宜在 临床护理工作 中推广应 用。 关键词 : 改善 心功 能 ; 心理疏导 ; 心 力衰竭
无效 : 心功能改善 尚不 到 I级,临床病情 有所加重 。
总 有 效 率 =显 效 +有 效 / 总例 数 , 乘 以 1 0 0 %。 1 . 4 统计学方法 文 中所有数 据采 用 S P S S 1 3 . 0 软件 分析 包 ,对 相关数 据进 行统计 分析 ,组问构 成 比采 用 进行 检验 ( P小于 0 . 0 5 ) ,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 果 2 . 1观察组和对照组预后左心室射血 分数比较 预后 5 个月 ,左心室射血分数 比较 : 观察 组 ( 5 3 . 2 8 ±5 . 0 9 ) 对照 组 ( 4 6 . 8 4 ±5 . 2 1 ) ,观察组 比对照 组有增 高明显 ,两组对 比差 异 ( p小 于 0 . 0 5 ) ,具 统 计 学 意 义 。 见 表 1 。 2 . 2观 察组和对 照组 预后脑钠素的比较 ( ±s ,r i g / L ) 预后 5 个 月, 针 对 两 组 患 者 脑 钠 素 的 比 较 :观 察 组 ( 4 3 0 . 9 6 ±1 6 1 . 7 2 )对 照 组 ( 6 2 3 . 5 6 ±1 7 5 . 8 7 ) , 观 察 组 比对 照 组 下降 明显 , 两组对 比差异 ( p小于 0 . 0 5 ) , 具统计学意义 。见表 2 . 表 l 观察组和对照组预 前、预后 左心室射血 分数 比较 ( ±s )

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观察

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观察
率7 2 . 1 %:观察 组经治疗后有 l 8例患者的心力衰竭 症状治疗显
效, 有2 1 例患者治疗有效 , 有4 例患者治疗无效 , 心力 衰竭治疗
有效率 9 0 . 7 %。两组心力衰竭治疗 效果组 间差 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 < O . 0 5 ) 。见表 1 。
表1 两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治疗效果比较[ n ( %) 】
以均数加 减标 准差形式 ( ) 表示计 量资料 , 进行 t 检验, 计 反复入院接受治疗 , 使其身心惧疲 , 往往会丧失信心, 产生焦虑 理 ,
对照组经治疗后有 1 4例患者 的心力 衰竭症状治疗 显效 , 有
1 7 例患者治疗有效 , 有 1 2 例患者治疗 无效 , 心力衰 竭治疗有 效
心; ④ 进行科 学系统 的健康 教育 , 使 患者预后更加理 想 , 使 生活
质量显著提高 。
1 . 3 观 察 指 标
计学意义 ( 尸 < O . 0 5 ) 。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 L V E F水平分别为 ( 4 1 . 2 6  ̄ 4 . 0 2 ) %和 ( 5 3 . 5 9  ̄ 4 . 4 1 ) %, 组 内差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 < 0 . 0 5 ) ; B N P水平分别为( 9 6 2 . 4 6  ̄ 8 0 . 5 2 ) n  ̄ 和( 4 4 1 . 7 5  ̄ 7 4 . 1 7 ) n g / L , 组 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尸 < 0 . 0 5 ) 。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上述两项
报道 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的改善仍然在 I 级以下 , 症状表现治疗后没有改善甚至加重 。
1 . 5 统 计 方 法

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探讨

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探讨

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探讨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LVEF和BNP,并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LVEF和BN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中,采取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标签:心理护理;心力衰竭;心功能心力衰竭易导致患者心功能不全,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心力衰竭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因此,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本文通过对我院心力衰竭患者86例进行分组研究,观察心理护理在对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6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

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7.33±3.18)岁,患者疾病类型中,包括冠心病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风湿性心脏病12例以及冠心病7例。

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57~78岁,平均年龄(67.83±3.91)岁,患者疾病类型中,包括冠心病1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风湿性心脏病11例以及冠心病8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嘱咐患者按时用药、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嘱咐患者合理搭配饮食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心力衰竭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 LVFF、6-MWT以及BNP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6%,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70%,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心理护理应用在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296-01心力衰竭为内科常见慢性病之一,该病比较容易致使患者心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患者比较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构成严重的影响,同时心理因素还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1]。

基于此,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患者过程中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出研究,以期为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部分参考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5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42-84岁,平均年龄(61.24±2.62)岁;病程0.2-6年,平均病程(3.04±0.16)年。

同时将同期收治的50例心力衰竭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61.43±2.76)岁;病程0.2-7年,平均病程(3.16±0.27)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探讨

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探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67期385·临床监护·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探讨王建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7)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全部患者均采用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心理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血浆脑型利钠肽(BNP)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

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有效改善,让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让血液中的BNP含量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力衰竭;心功能;作用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67.3220 引言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心力衰竭的病程迁延、临床疗效并不理想,预后不好,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身心俱疲,缺乏治疗的信心,进而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患者不能有效配合治疗,让病情加剧,最终让患者的住院率、死亡率提升[1]。

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医学模式也在不断转变,心理护理在现代医学模式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也开始更加关注和重视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

我院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加强心理护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具体情况现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2],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为,心功能III级21例,IV级59例。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和心功能治疗的影响评价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和心功能治疗的影响评价

1.3954
9.8137
0.6017
7.1693
跃0.05
约0.05
跃0.05
约0.05
组别 对照组 (n=21) 观察组 (n=21)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表 2 护理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曾依s)
LVESD(cm) LVEF(%) LVEDD(cm) CO(L/min)
3.25依0.12 51.22依4.12 4.95依0.23
此研究 SPSS23.0 对比。计数资料用(%)表示, 计量资料(曾依s)表示,比值 字2、t 值检验,若 P约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圆园员9 年 第 2 期(下旬)
79
2结果
2.1 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改善情况 护 理 前 患 者 焦 虑 抑 郁 评 分 无 明 显 差 异 (P跃
作者简介:塔林萨日娜,1984 年生,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科学历,护师。
激食物,尽量戒烟酒。将药物服用方式和剂量详细告 知患者,不可随意增加或删减药量,不可随意更换药 物。日常生活中切勿进行运动量过大的活动,避免血 压剧烈波动[2-3]。(2)强化心理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治 疗过程较为漫长,后期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抗拒 心理,所以医护人员要定时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后分 发健康宣教小册子,并通过不定期开展讲座等方式 提高患者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知度,树立和加强患 者治疗积极性和自信心。可以通过深呼吸、看电视、 散步、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确保其心情愉 悦。引导患者发现自身存在价值,为其讲解典型案 例,帮助其重拾治疗信心,使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及社 会[4]。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对比分析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改善情况; 焦虑采用(SAS),总分 50-59 分轻度焦虑,总分 6069 分中度焦虑,总分逸70 分重度焦虑。抑郁采用 (SDS)量表,总分 53-62 分轻度抑郁,总分 63-72 分 中度抑郁,总分逸73 分重度抑郁。 1.3.2 对比分析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心功能 (左室收 缩末期内径 LVESD、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 张末期内径 LVEDD、心排量 CO、左房内径 LA、心脏 指数 CI[5])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心理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 6 8 . 4 3 ±3 . 2 1 )岁 ,心功 能分级 : Ⅱ 级2 6 例 ,Ⅲ级2 5 例。研究组 男性
血分数 ( L V E F )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价。
1 . 4 统 计学 处理 :采用 S P S S 1 9 . 0 ,采用 均数 ±标 准差 ( 士s )、率 ( %)分别表示 计量资料及计数 资料 ,行独立样 本的啦 验及 检验 ,P
慢性心力衰竭 ( C H F )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好发于 中老
年人 ,其病因是 由多种因素 引起 的心肌结构及 功能异 常 ,导致组 织器
项 ,使患者有一 定 的心理 准备 ,嘱患者保证 充足 睡眠 ,对于 紧张 、焦
虑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帮助患者疏导焦虑抑郁情绪,使患 者放松心情 ,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口 】 。②治疗 中心理护理 :耐心的向
者的 负面情 绪 ,提 高 患者 的心功 能,在护 理 工作 中有 重要 意 义。

抑郁
情绪 评 分较干 预 前均 明 显改 善 ,且 研 究组显著 优 于对 照 组 ,两组 比较 差 异性 显著 ( P< 0 . 0 5 ) 。结论 心理 护理 干预 能有 效改 善心 力衰竭 患 【 关 键 词】 心理 护理 ;心 力衰竭 ;心 功 能 ;负 面情 绪 ;H A MD 评 分 ;H A MA 评 分 中图分 类号 :R 4 7 3 一 文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7 )1 9 - 0 2 8 9 — 0 2
患者讲解 治疗的 目的、方法及 注意事 项 ,治疗 中密切观察 患者 的生 命 体征 及疼 痛反 应 ,采 用亲 切 温和 的语言 给于 患者 安慰 ,紧握 患者 的 手 ,给 予鼓励 的眼神 ,缓解 患者 的紧张情 绪 。 ③治疗 后心 理护理 :

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探讨

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探讨
患者 均给 以 药物治 疗 以及常 规护理 , 观 察 组再 次基 础上加 入 心理护 理 , 比较 两组临床 疗 效、 左 心 室射血 分数 ( L VE F ) 以及 血 浆脑利 钠肽 ( B N P )
情 况。结果 观 察 组治疗 总 有效 率 为 9 0 . O %,对 照 组 为 6 8 . 0 %,两组 差异 显著 ;两 组 L V E F和 B N P均 有改 善 ,观 察组 改善 效果 显著 优 于对 照组 ( P<O . 0 5 ) 。结 论 在 常规 治疗和 护理 基 础上 给 以心 力衰竭 患者 心理 护理 可 以改 善 患者心 功 能 ,提 高 患者生 活质 量 ,为 惠者 带来 更 多
1资料 与 方法
1 . 2护理方法 :均给 以两组 患者相 应的临床 治疗 以及 常规 的护理 ,观 察组再 次基 础上加入 心理护理 ,具体护理方法 如下 :①向患者接受 心
力衰竭 的相关知识 ,使得患者对 于疾病有 更深层次 的理 解 ,告知 患者
在 日常生活 中应该 注意的饮食 以及作息等 ,消除患者心 理恐惧树 立治 疗信心 。②密切 关注治疗过程 中患者 出现 的各 种并发症 ,及时帮 助患 者治 疗 并发 症 ,减轻 痛苦 。积极 与 患者进 行沟 通 ,了解 患者 心理 所 需 ,对 患者提 出相 应问题积极 回答 ,可 以请 通过配合治 疗后取得 满意 效果 的病友现 身说 法 ,提高患者 治疗依 从性 。③给 以病 情改善 的患者 鼓励 ,使得患者感 受到护理所 带来的温 暖 ,消除负面情 绪对战胜疾 病 更坚 定信 。④尊 重患者 ,多站 在患者 的角度考虑 问题 ,每次 的护 理时
表示 ),当 P<0 . 0 5 为差异 ,存在统计学 意义 。
2结 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探讨杨海燕
发表时间:2019-09-23T14:24:29.1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6月12期作者:杨海燕
[导读] 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探讨。

杨海燕
(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摘要】目的: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探讨。

方法:以随机的方式选取在本科室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根据随机方式选取124例患者进行调查,本次调查选取时间2017年12月-2018年9月调查的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对比组、研究组,每组各62例。

对比组在本次调查中对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本次调查中对患者实施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观察对比组、研究组临床护理结果。

结果:对比组护理满意率为80.64%,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6.77%。

对比组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根据对比结果证实两组之间存有明显的差异(P<0.05)。

结论:在临床中给予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心功能,还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改善心力衰竭;心功能
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心力衰竭该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心功能不全。

该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较高。

心力衰竭该种疾病病程长,临床治疗的效果不显著。

预后的情况不好,患者经常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

导致患者缺乏治疗的信心、身心疲惫。

大多数据患者都会出现心理不良情绪。

患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严重的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并提高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社会不断的在进步,医疗水平也随之发展的迅速。

人们也逐渐注重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1]。

在我院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效果显著。

具体方式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根据随机方式选取124例患者进行调查,本次调查选取时间2017年12月-2018年9月调查的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对比组、研究组,每组各62例。

对比组患者年龄为(48-75)岁,平均(61.5±5.4)岁。

研究组患者年龄为(50-78)岁,平均(64±6.5)岁。

对比组、研究组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具有可比性。

1.2方式:
心力衰竭患者全部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

对比组患者在实施治疗期间采用了传统护理干预,其中包括患者的活动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

研究组的患者在传统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具体发放如下:(一)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需要告诉患者注意事宜,例如:基础疾病、血糖、血压、血脂、饮食控制等,需要让患者认识到心力衰竭的发病因素、食疗方式及预后等,让患者可以减少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增强患者的治疗的信心。

(二)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和临床的症状进行监测及询问。

护理人员需要听取患者对临床治疗的评价进行听取,可以让患者参与到治疗护理过程中可以是患者的主观能力提高,可以促进患者康复起到影响力。

(三)加强对患者家属实施健康宣教,可以让患者家属更好的了解心力衰竭疾病的相关资料,对患者进行鼓励,患者可以得到综合的锻炼,确保患者的生活环境和谐。

(四)护理人员需要鼓励患者改善症状,护理人员需要让患者感受护理人员的关心、支持、等,可以使患者治愈的动力和信心得到提高。

1.3指标观察和评价
1.3.1观察对比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

我院采用相关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总分值为一百分,高于80分(包含80分)为非常满意;高于60分(包含60分)为基本满意;低于59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式
将本文结果输入到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以P<0.05表示时说明存在对比价值,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比组参与调查的患者家属中有62名对于本次调查表示满意,其中非常满意为40例、基本满意为10例、不满意为12例,护理满意率为80.64%;研究组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家属中有62名对于本次调查表示满意,其中非常满意为45例、基本满意为15例、不满意为2例,护理满意率为96.77%,对比组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根据对比结果证实两组之间存有明显的差异
(P<0.05)。

3讨论
在临床中心力衰竭患者心理通常的症状表现为焦虑、抑郁等症状,据相关数据显示,患有心力衰竭患者通常的心功能及心理症状有着密切关系,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措施,心理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而且对患者的心功能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提高[2]。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进化,心理护理措施在医学界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心理护理措施是一种创造性的护理模式。

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情绪影响,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采用心理护理措施对于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给予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效果显著[4]。

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心功能,还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素琴.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02.
[2]梁丽娟.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与心功能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15):1958-1960.
[3]吕素洁,孙玉燕,邢爱军,et al.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7(6).
[4]蔡青.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