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左传》资料汇编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导学案

《曹刿论战》导学案锁定目标目标:1.识记《左传》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2.学习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评析人物形象。
4.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学习他勇于担当、忠君爱国的精神。
【学习重点】1.疏通文意,积累实虚词。
2.学习分析人物性格,学习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分析人物性格,学习写作方法。
一.预习巧导航:1.文学常识:《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
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写作背景:齐与鲁是春秋时的邻国,齐是较强大的诸侯国,鲁是较弱小的诸侯国。
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
齐襄公荒淫暴虐,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怕遭牵累,都出奔他国。
公子小白出奔莒jǔ国,公子纠出奔鲁国。
齐襄公被齐国大臣杀死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准备回国当国君。
莒国和鲁国都各自护送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回齐国。
公子小白抢先到达齐国夺得君位。
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齐桓公当上国君后,以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为借口,于公元前684年进攻鲁国。
鲁国被迫出兵抵御,战于鲁国长勺。
(本篇所记即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4.知识链接(1)战国时期四位有名的政治活动家,皆以礼贤下士而闻名于世,他们分别是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战国四君子之首)、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时称"战国四君子"。
(2)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体、编年体、纪传体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如《国语》《战国策》,《国语》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jiān)小惠未遍.(biàn)B.民弗.从也(fú)小信未孚.(fú)C.齐师败绩.(jī)下视其辙.(zhé)D.夫.战,勇气也(fú)望其旗靡.(mí)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必以信.B.十年春,齐师伐.我/伐.竹取道C.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D.可以一战./何以战.3.课文第2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是表现曹刿()A.忠君报国的思想B.勇于牺牲的决心C.冲锋陷阵的精神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4.下列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两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B.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C.第一次击鼓能让士兵生气,第二次(击鼓)士兵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就竭尽了。
D.一次击鼓能振作土气,两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三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
二、情景默写5.(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6.今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100周年。
你所在的学校将举行“迎七一·爱祖国”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氛围,请你为该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知识点梳理

句式积累
倒装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判断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美词美句
积累
四
字
词
语
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不知所言 陟罚臧否
引喻失义 作奸犯科 苟全性命 优劣得所
裨补阙漏 指日可待 察纳雅言 行阵和睦
名句Leabharlann 受任于败军之间,奉命于危难之际。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一
词
多
义
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深追先帝遗诏。
为:俱为一体。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词类
活用
庶竭驽钝
通
假
字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义。“阙”通“缺”。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同“谏”
古
今
异
义
卑鄙:身份低位,见识浅陋。今义是指品质低劣、下流。
秋:“时”的意思。今义是指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
痛恨:痛心遗憾。今义是指十分憎恨。
拓
展
杜甫:出师未捷人先死,
常使英雄泪满襟。
武侯祠匾额对联选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过厅对联
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
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诸葛亮殿对联
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繁,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过厅对联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诸葛亮殿对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曹刿论战》学生版

《曹刿论战》导学案在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有很多,像中国古代的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等,都在中国战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究竟是什么?孟子说得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在于人心的向背。
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悟出了这个道理,并把它写进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里。
走近《曹刿论战》,感悟圣贤先哲的智慧,你会觉得智慧的天空万里无云!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赏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3.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4.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结构一、新课导入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的长勺之战曾经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说它采用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曹刿论战》就是谈论这场战争的。
在鲁国的生死存亡之际,曹刿挺身而出,凭着其深远的见识,从容的风度,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曹刿.( ) 小惠未徧.( ) 小信未孚.( ) 又何间.( )焉公与之乘.( ) 长勺.( )2.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肉食者鄙: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将鼓之:既克:望其旗靡:(2)通假字小惠未徧。
(3)古今异义牺牲玉帛牺牲,古义:今义:小大之狱狱,古义:今义:必以情情,古义:今义:忠之属也忠,古义:今义:又何间焉间,古义:今义:可以一战可以,古义:今义:肉食者鄙鄙,古义:今义:再而衰再,古义:今义:(4)一词多义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故:公问其故:彼竭我盈,故克之:属:忠之属也:神情与苏黄不属:有良田美池之属:以:可以一战:必以情:必以分人:伐:十年春,齐师伐我:伐竹取道,下见小潭:(5)词类活用神弗福也:公将鼓之:(6)省略成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乃入见。
第六单元小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

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小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玉帛.(bó)未孚.(fú)旗靡.(mí)曹刿.(guì)B.窥.镜(kuī)昳.丽(yì)期.年(jī)辙.乱(ché)C.崩殂.(cú)行.阵(háng)咨诹.(zōu)善道陟.(zhì)罚臧否.(pǐ)D.瀚.海(hàn)饮.归客(yǐn)进谏.(jiàn)舂.谷(chōng)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但这掸精竭虑..创作出来的学说,和我们只有常识的见解是很不一样的。
....去揭力B.如梦初醒的观众。
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C.棚屋里面燥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得像温室……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望。
D.这就是我的母亲,不辍劳作....使得她的脸上布满沧桑,她的嗓音也略带沙哑。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左传》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战国时期左丘明所作。
B.《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学著作,由西汉刘向编订。
C.《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D.《过零丁洋》的作者是文天祥,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再抬眼看向燕巢时,燕子妈妈却已经飞走了。
①一到春天,屋檐下的燕窝便围成半圆形,燕子妈妈来回衔泥土、干草筑巢②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④低下头一瞅,还能看见忙碌的小蚂蚁们,正勤勤恳恳地打着洞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④②D.②③④①5.诗文名句默写。
(1)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雉从梁上飞。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古诗文名句填空默写题汇总

初中九年级下册古诗文名句填空默写题汇总文言文名句1. 鱼, 我所欲也; 熊掌, 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鱼我所欲也》)6.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7.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不辱使命》)8.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不辱使命》)9.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1.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2. 当余之从师也,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3.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4.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5.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16.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曹刿论战》) [17.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曹刿论战》)1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19.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2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2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曹刿论战》预习、思考探究、拓展延伸及课文解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九下第六单元单元《曹刿论战》预习、思考探究、拓展延伸及课文解读一、预习与单元导语的关系及其教学价值预习◎我国古代有很多以弱胜强的战例,长勺之战就是其中之一。
你还知道那些类似的战例?◎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好停顿,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预习”里的第一段文字,要求学生了解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并点明了本课所写战争的名称。
这些内容指向的就是单元导语里首段中的“有以弱胜强的战争实例”以及“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要完成这样的预习内容,学生就要对类似的战例有所了解,并能对作战双方有所了解,尤其是获胜一方的情况更要有所知悉。
做好了这步预习任务,学生也就能带着崇敬之情走进文本,感受人物的超凡魅力了。
“预习”里的第二段文字,是为学生背、译文章做好充足的准备。
内容指向的就是单元导语里的第二段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理解词语古今异义的差异,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让学生朗读并能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这符合《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的要求。
读文言文要多诵读,其目的就是要把这种语体变为自己的语言习惯,如同各民族视自己的共同语为习惯一样。
这样的声音熏陶,就是在慢慢的提升语文素养。
而多积累文言词语的释义,更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一预习环节,也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以便更好地在课堂上解决问题。
二、思考探究、拓展延伸与单元导语的关系及其教学价值思考探究一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并据此复述课文。
二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三课文仅用二百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说说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思考探究的三个题目与单元导语中“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以及“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紧密相连。
且三个题目符合阅读规律,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先概括故事情节,再深入思考事件的本质原因,最后再鉴赏材料安排的妙处。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9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6单元《20曹刿论战》

课时练20曹刿论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请见(guì)又何间.焉(jiān) 小惠未遍.(biàn)B.小信未孚.(fú)牺牲玉帛.(bó) 遂.逐齐师(suí)C.肉食者鄙.(bǐ)登轼.而望之(shì) 望其旗靡.(mí)D.夫.战,勇气也(fú)下视其辙.(zhé) 弗.敢专也(fú)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衣食所安.(2)小惠未遍.(3)神弗福.也(4)齐师.伐我(5)弗敢专.也(6)必以信.(7)小信未孚.(8)虽不能察.(9)望其旗靡.(10)彼竭.我盈(11)小大之狱.(12)牺牲..玉帛(13)公将驰.之(14)忠之属.也3.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B.其.乡人曰其.真不知马也C.日出而.林霏开登轼而.望之D.必以.分人可以.一战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其间.千二百里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曹刿请.见俯身倾耳以请.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春秋时鲁国人。
B.《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C.古代战争是通过“三官(鼓、金、旗)”进行调度指挥的。
“鼓”是鼓舞士气、指挥军队前进的工具,“金”是指挥军队防守、收兵、停战的工具,“旗”是召集、指挥军队的工具。
D.“十年春,齐师伐我”中的“十年”指的是鲁庄公十年。
7.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资料汇编
著作简介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
现在有些学者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但均为质疑,因为《左传》中某些文章的叙事风格与其他不符,并无任何史料佐证,只能归为臆测。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也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
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仅据宋人陈骙在《文则》中列举,就有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之多,实际还远不止此,后人认为檄文也源于《左传》。
题解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
”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
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
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前4世纪中叶),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
《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作者简介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
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左丘明出身的家族世代为史官,曾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记述内容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
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
《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
《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
这就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作品评价
《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
《经学通论·春秋》评论说:左氏叙事之工,文采之富,即以史论,亦当在司马迁、班固之上,不必依傍经书,可以独有千古。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和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巨著。
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相斫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
《左传》受到学界重视是在魏晋时期,先后有服虔、杜预为其作注解,以后成为研究《春秋》的重要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