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凝证(肩周炎)的护理方案
肩凝症

肩凝症肩凝症是一种以肩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年龄多在50岁左右。
女性多于男性,单侧发病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露肩风”、“冻结肩”等。
相当于西医学的肩关节周围炎。
一、临床表现:患肢肩部肌肉萎缩、肩关节活动范围严重受限,主要是外旋、内旋、外展、上举受限。
二、临证护理:1)向病人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疗和护理,消除紧张情绪。
2)定期为病人按摩上肢及肩部肌肉,主动加强上肢各关节活动。
3)电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穴位药物注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都需避开药熏理疗,应与之间隔2 h或以上,以利药液吸收;电针治疗前需患者局部皮肤完整无溃疡、破损;穴位药物注射治疗后,局部制动,抬高患肢,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情况;注意保暖,避免当风。
三、饮食护理: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宜选择温热易于消化之品,如热稀饭、羊肉汤、鱼汤等,忌食生冷及肥甘不易消化之品。
四、用药护理:给中药时,严格掌握服药时间和温度,一般宜饭后服,温度34-36摄氏度宜温热服,药后避免当风受凉。
五、并发症的护理:鼓励病人做手指关节的各种活动,捏橡皮球或健身球,并做主动性的肩关节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
六、健康指导:⑴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避免肩部受凉。
⑵加强功能锻炼:如爬墙锻炼、体后拉手锻炼、外旋锻炼、摇膀子锻炼等。
特别要注重关节的运动,可经常打太极拳、门球,或在家里进行双臂悬吊,使用拉力器、哑铃以及双手摆动等运动,但要注意运动量,以免造成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
⑶纠正不良姿势。
对于经常伏案、双肩经常处于外展工作的人,应注意调整姿势。
4)对已发生肩凝症的患者,除积极治疗患侧外,还应对健测进行预防。
肩周炎护理常规

肩凝症(肩周炎)护理惯例令狐采学界说:肩凝症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的筋膜产生病变或损伤而引起的一种病症,以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肌肉萎缩为临床特点。
本病多由肝肾亏损,气血虚弱,血不养筋;或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或外伤后遗,痰浊瘀阻而引起。
一、护理评估1、病发史,诱发因素2、疼痛部位,性质,水平,继续时间3、评估肩部活动情况,双上肢感觉和肌力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5、辩证分型:风寒湿型,淤滞型,气血虚型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惯例进行。
2、坚持病房整洁、宁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病情观察①注意观察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病发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
②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③注意观察局部肌肉情况及活动功能。
④注意观察失眠、多梦、焦躁等情况。
3、临症(证)施护①行理疗病人要注意皮肤情况,避免烫伤。
②小针刀、臭氧患者要避免针孔感染。
4、饮食指导宜食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及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黑木耳、羊肉、黑芝麻、当归等可调理气血,舒筋活络之品,忌生冷、肥腻,忌烟酒。
5、给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温服,风寒湿痹宜热服,风湿热痹宜凉服。
6、情志护理调节情志,指导其戒躁戒怒,使体内阳气宣泄,多与患者交流,取得信任,安心养病。
三、健康指导(1)消除恐惧,告诉病人肩周炎是可防可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注意肩关节局部保暖,随气候变更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受风及久居湿润之地。
(3)避免过度劳累及提重物。
(4)要加强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和户外熬炼,注意平安,避免意外损伤。
(5)要加强营养,可适当多吃富含钙、磷,具有补益肝肾、滋养筋脉之食物,饮食调养以补肝肾、养筋脉为根本,做到合理搭配、对症进食,饮食有度、避免偏食。
(6)加强功能熬炼,如:划圈法、爬墙摸高、体后拉手等。
应以锲而不舍、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为原则。
肩周炎的护理常规

肩周炎肩关节四周炎,又称“冻结肩”、“五十肩”、“漏肩风”、“老年肩”等,是指肩关节痛苦及活动强直的一促临床综合症 , 因为年迈肝肾损失,气血衰弱、血不荣筋、痰湿瘀阴,复感风寒湿邪,使血呆滞不畅,筋脉为之拘挛而致。
初期临床表现为肩关节痛苦、或有稍微肿胀,每在肩关节外展,后伸和前臂旋前等活动时痛苦加剧,病程如超出两个月,甚至洗脸、梳优等平时生活自理均感困难、痛苦可影响睡眠,偶而扭闪患肩时会惹起刀割样痛苦、肩关节有宽泛压痛、龙以喙突、结节间沟、肱骨大结节外痛为重,并向背部及肘部放射,无论主动或被动的肩上举、后伸外旋内等活动均受限,肌肉萎缩,病程长,难过大,严重影响患肢功能。
一、护理评估1 )痛苦发生时间、性质、关节形态。
2 )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情况。
4)辨证:行痹、痛痹、着痹、热痹、虚痹。
二、护理重点1、一般护理1 )按痊愈科一般护理惯例进行。
2 )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痛苦、屈伸不利者,宜卧床歇息,病情稳固后可适合下床活动。
脊柱变形者宜睡硬板床,保持衣被洁净干燥,出汗多时实时擦干,改换衣单。
3 )生活不可以自理的卧床患者,要常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改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备发生压疮。
2 、病情察看,做好护理记录1 )察看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2 )察看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陪伴症状等变化。
3、给药护理1 )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2 )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3 )注意服药后的成效及反响,出现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等症状时,实时报告医师。
4 )用药酒治疗时注意有无酒精过敏反响。
4、饮食护理精选1)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平淡爽口,易于消化。
2)风、寒、湿痹者,应进食温热性食品,适合饮用药酒,忌食生冷。
3)热痹者,宜食平淡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食品,鼓舞多饮水。
5 、情志护理1 )病程缠绵,行动不便,患者常心情抑郁。
要关怀患者,赐予心理宽慰,减少其难过,使其踊跃配合治疗与护理。
肩周炎患者的日常护理

肩周炎患者的日常护理引言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特征是肩关节周围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对于肩周炎患者来说,除了医生的治疗,日常的护理也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肩周炎患者的日常护理措施,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患者加速康复。
1. 保持肩部休息肩周炎患者应尽量避免过度使用受到炎症影响的肩关节,以减轻炎症和疼痛。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尝试使用肩部支撑带或肩带,以稳定肩关节并减少疼痛。
此外,患者应尽量避免一些肩部运动,如举重、搬运重物等。
2. 加强肩部肌肉的锻炼尽管肩周炎患者需要休息肩部,但适度的肌肉锻炼对于康复也非常重要。
特别是肩部周围的肌肉,如背肌、肩胛肌等。
通过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并加速恢复过程。
但是,在进行肩部肌肉锻炼之前,患者应当向医生咨询并获得合适的指导。
3. 使用热敷和冷敷热敷和冷敷是肩周炎患者日常护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疼痛缓解时,可以使用热敷,如热水袋或热毛巾,放在疼痛区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
而在炎症加重时,可以采用冷敷,如冰袋或冷毛巾,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感。
4. 保持正确的姿势良好的姿势对肩周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患者应尽量避免低头和弯腰,保持头部和身体的直立,以减少肩部的压力。
此外,患者在长时间坐着或站立时,应经常调整姿势,避免肩部长时间处于同一位置。
5. 避免长时间静止长时间的静止会导致肌肉僵硬和疼痛加重,肩周炎患者应该避免长时间坐着或躺着不动。
建议患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肩部的活动和伸展,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和缓解肩部疼痛。
6.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肩周炎患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以避免过度劳累和肩部受伤。
建议患者在工作或家务活动中使用工具或设备来辅助,如使用双手提物、使用支撑带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提高对肩部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尽量避免一些可能导致肩部受伤的活动。
7. 保持良好的营养良好的营养对肩周炎患者的康复也有一定的影响。
患者应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帮助肌肉和骨骼的修复和恢复。
肩凝症(肩周炎)护理常规【9页】

• 3、临症(证)施护
• ①行理疗病人要注意皮肤情况,防止烫伤。
• ②小针刀、臭氧患者要防止针孔感染。
• 4、饮食指导
• 宜食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及含钙高的食物, 如牛奶、鸡蛋、黑木耳、羊肉、黑芝麻、当归等 可调理气血,舒筋活络之品,忌生冷、肥腻,忌 烟酒。
• 5、给药护理
• 中药汤剂一般温服,风寒湿痹宜热服,风湿热痹 宜凉服。
肩凝症(肩周炎)护理常规
• •
肩凝症(肩周炎)护理常规
定义:肩凝症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的 筋膜发生病变或损伤而引起的一种 病症,以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 肌肉萎缩为临床特点。本病多由肝 肾亏损,气血虚弱,血不养筋;或肩 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或外伤后遗
,痰浊瘀阻而引起。
一、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发因素 2、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 3、评估肩部活动情况,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分型:风寒湿型,淤滞型,气血虚型
• 6、情志护理
• 调节情志,指导其戒躁戒怒,使体内阳气宣泄, 多与患者交流,取得信任,安心养病。
三、健康指导
• (1)注意肩关节局部保暖,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 衣服,避免受寒受风及久居潮湿之地。
• (3)避免过度劳累及提重物。
• (4)要加强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和户外锻炼,注意 安全,防止意外损伤。
• (5)要加强营养,可适当多吃富含钙、磷,具有 补益肝肾、滋养筋脉之食物,饮食调养以补肝肾、 养筋脉为根本,做到合理搭配、对症进食,饮食 有度、防止偏食。
• (6)加强功能锻炼,如:划圈法、爬墙摸高、体 后拉手等。应以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为原则。
二、护理要点
• 1、一般护理 •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骨痹-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的中医护理方案

• (4)TDP神灯照射法:照射处皮肤距离辐射板30~50cm,皮肤表面温度保持 在40℃,每日1次,每次20分钟。高热、软组织损伤早期、有出血倾向者 禁用;避免烫伤;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
• (7)雷火灸:遵医嘱选取肩髃、肩贞、肩髎、肩前、阿是穴等穴,进行 雷火灸治疗,每日1次,每次20分钟。体质虚弱者,施灸火力宜小,避免 烫伤;饥饿的患者应先进食或喝些糖水后再进行施灸;雷火灸治疗后注 意评估局部皮肤有无水泡,及时于对症处理,防止皮肤感染。
三.屈伸不利
• 1.评估肌力及活动受限的范围、持续时间等,必要时日采 取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他意外发生。
(二)特色技术
• 1.中药湿敷 • 2.中药熏蒸 • 3.中药外敷 • 4.穴位贴敷 • 5.中药泡洗 • 6.中药离子导入 • 7.中药涂药 • 8.蜡疗
四、健康指导
• (一)生活起居 • (二)饮食指导 • (三)情志调理 • (四)康复指导
(一)生活起居
• 1.肩关节部位保暖,慎起居防风寒,随气候 变化随时于增减衣服,避免久居潮湿之地。
• (2)开天门法:将双手放于头部,推上星→推头维→推眉围 →梳理太阳经→扣印堂→扣百会一揉太阳穴→揉风池穴, 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以疏通经络,促进睡眠。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一)药物治疗 • (二)特色技术
(一)药物治疗
• 1.内服中药:中药汤剂宜温服,风寒湿痹宜热服,风湿热痹 宜凉服,宜早饭前30分钟,午、晚饭后30分钟服用,如有胃 部不适可饭后服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
骨痹-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的中医护理_方案

关节肿胀中医护理特色技术5-7
• (5)遵医嘱中药外敷:将调制好的药物平摊于纱布上,厚薄0.2~0.3cm, 大小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皮肤破损处禁用中药外敷疗法;注意评 估局部皮肤有无红疹、瘙痒水泡、破溃等,应及时对症处理,防止皮肤 感染。
• (6)遵医嘱穴位贴敷。肩痹取曲池、肩髃、足三里等穴进行穴位贴敷, 每日1次,每次30分钟至3小时。皮肤有炎症、破溃及药物或胶布过敏 等不宜贴敷;贴敷期间忌大量进食寒凉之品,进食辛辣刺激瘙痒、水泡、 破溃等,应及时对十症处理,防止皮肤感染。
(三)情志调理
• 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取 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 2.及时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及时消除不 良情绪。
• 3.有情绪障碍者,加强巡视,多关心患者,建 议请心理咨询医师进行治疗。
• 4.分散注意力法:听舒缓音乐、移情疗法、 指导家属与患者聊天。
• 5.给患者必要的生活协助,鼓励家属参与。
关节疼痛中医护理特色技术5-7
• (5)雷火灸:遵医嘱选取肩髃、肩贞、肩髎、肩前、阿是等穴,进行雷 火灸治疗,每日1次,每次20分钟。体质虚弱者,施灸火力宜小,避免烫 伤;饥饿的患者应先进食或喝些糖水后再进行施灸;雷火灸治疗后注意 评估局部皮肤有无水泡,及时对症处理,防止皮肤感染。
• (6)中药离子导入:将中药液涂于治疗部位皮肤,将探头放置于其上,反 复提拉、打圈,促进药液导入,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有皮肤破溃、 炎症、湿疹、安装心脏起搏器等仪器的患者禁用,防止电灼伤;局部皮 肤或身体有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
• 4.痰瘀互结证:曾有外伤史,或痹痛日久,关节刺痛、掣痛,或疼痛较剧, 入夜尤甚,痛有定处;或伴肢体麻木,不可屈伸,反复发作,骨关节僵硬 变形,关节及周围可见瘀色。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或黄腻。
肩周炎的护理常规

肩周炎的护理常规
1、常规护理
(1)保持环境舒适;
(2)在指导下定期参加热敷治疗;
(3)及时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
(4)合理的饮食;
(5)坚持运动,合理按摩;
(6)睡眠充足,戒烟限酒;
(7)及时用各种牵张作用的带子或胶带给肩关节施加支撑;
(8)护理时要及时观察病人的活动情况,尽可能的提高病人的安全感;
(9)注意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10)要加强病人的家庭教育,为减轻病情做准备。
2、药物治疗
(1)应该服用解热镇痛药,以减轻疼痛。
其中,口服抗炎药是常用的类型,如布洛芬,左乙拉西坦等。
(2)针对实体性肩周炎,可以应用抗凝药,使血液流通改善,如阿司匹林、依那普利等。
(3)应用激素类药物,有效地抑制炎症,如强的松等。
(4)对于症状严重的病人,可以应用静脉注射药物。
3、理疗治疗
(1)热疗:热敷,汗蒸、搅拌按摩等,以刺激关节及肌肉血液循环,减轻症状及预防反复发作。
(2)物理疗法:均衡放松、静脉激电等,配合活动,以减少肩袖肌
肉痉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湿痹证: 肩部串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二)气滞血瘀证: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
舌质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三)气血亏虚证: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
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肩部疼痛
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治疗,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
痛点处可行灸法或中药涂擦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穴位按摩、灸法、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二)肩关节活动受限
1.评估受限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
2. 避免诱发肩关节活动受限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3.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4.指导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防肌肉萎缩。
(三)怕冷
1. 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注意肢体保暖
2.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中药涂擦、中药贴敷、理疗、游走罐、灸法、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四)压痛
1.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2.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中药涂擦、中药贴敷、理疗、游走罐、灸法、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五)肌肉痉挛与萎缩:
1.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
2.指导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防肌肉萎缩
3.遵医嘱进行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艾灸等治疗,注意防烫伤。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手法治疗的护理
松解类手法的护理
1治疗前向患者讲解松解类手法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嘱患者放松,协助患者摆放体位。
3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和反应,询问有无眩晕、恶心等不适。
4治疗结束后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半小时。
(二)特色技术
1.中药熏蒸
2.中药贴敷
3.中药涂擦
4.刮痧5.游走罐 6.拔火罐 7.灸法
(三).物理疗法的护理
可选择TDP照射、偏振光、超声波、中频、磁振热、经络导平、艾灸仪、骨质疏松治疗仪。
1.物理治疗前评估患者皮肤情况,讲解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2.中频仪电极片要和皮肤紧密接触,必要时用固定带、沙袋固定。
3.治疗时要及时询问患者感觉情况,及时调整电流的大小。
治疗过程中忌中断电源,防止瞬间电流击伤患者。
4.治疗结束后观察皮肤情况,如有红肿、水泡要及时观察处理。
5.磁热疗法时,保持有效的照射距离,询问患者感受,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烫伤。
四、健康指导
(一)运动疗法
1.体操练习:双手握住体操棒,在体前,手臂伸直,然后反复用力向上举,尽量向头后部延伸;在体后,双手握棒,用力向上举。
2.手指爬墙练习:侧面或前面站立,抬起患炎侧的前臂,以食指和中指贴墙,然后沿墙向上慢慢作爬墙式运动。
3.后伸压肩,背地桌面,双手扶桌,反复下蹲,重复10次,练习肩关节后伸功能。
4.站立画圈,站立、双臂伸直,避免弯曲,最大限度缓慢地由下向上按顺时针画圈(注:双臂伸直,否则无效),然后逆时针划圈,重复10次,反复进行。
5.患者双手扶持固定物体(如床沿、桌边)做下蹲,用体重牵拉患肢向上举直。
6.双手在颈后部交叉,肩关节尽量内收及外展,反复数次。
(二)生活起居
1.避免长时间劳作,忌肩部负重。
2.避免长时间半躺在床头,沙发看电视、看书。
3.注意肩部保暖,防风寒湿邪侵袭。
(三)饮食指导
1.风寒湿痹证: 宜进祛风散寒温性食物,如大豆、羊肉、狗肉、胡椒、花椒等。
食疗方:鳝鱼汤、当归红枣煲羊肉等。
忌食凉性食物及生冷瓜果、冷饮,多温热茶饮。
2.气滞血瘀证:宜进食行气活血,化瘀解毒的食品,如山楂、白萝卜、木耳等。
食疗方:醋泡花生等。
避免煎炸、肥腻、厚味。
3.气血亏虚证:宜进食益气养阴的食品,如莲子、红枣、桂圆等。
食疗方:桂圆莲子汤,大枣圆肉煲鸡汤等。
(四).情志护理
1.向患者介绍本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社会状况,及时消除不良情绪。
2.介绍成功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给患者必要的生活协助,鼓励家属参与。
4.有情绪障碍者,必要时请心理咨询医师治疗。
五、护理难点
患者疼痛难以忍受,病程长,取效慢,患者心情烦躁,难以坚持治疗。
解决思路:
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后给予合理的治疗和指导,鼓励病员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