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计算机本科《操作系统》作业4及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作业4(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时钟中断是属于______。
A.硬件故障中断 B.程序中断 C. I/O中断 D.外部中断2.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特权指令______下执行。
A.只能在核心态 B.只能在用户态C.可在核心态,也可在用户态 D.不能在核心态,也不能再用户态3. 空白文件目录法用于______。
A.主存空间的管理 B.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C.虚存空间的管理 D.外设的分配与回收4. 采用SPOOLing技术后,使得系统资源______。
A.利用率提高了 B.利用率降低了C.利用率有时提高有时降低 D.出错的机会增加了5. 文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A.实现对文件的按名存取 B.实现虚拟存储C.提高外存的读写速度 D.用于存储系统文件6. 为了解决不同用户文件的“命名冲突”问题,通常在文件系统中采用______。
A.约定的方法 B.多级目录 C.路径 D.索引7. 操作系统中______采用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技术。
A. SPOOLing技术 B.覆盖技术 C.通道技术 D.虚拟存储技术8. 对磁盘进行磁头调度的目的是为了缩短______时间。
A.寻道 B.旋转 C.传送 D.启动9. 加密保护和访问控制两种机制相比______。
A.加密保护机制的灵活性更好 B.访问控制机制的安全性更高C.加密保护机制必须由系统实现 D.访问控制机制必须由系统实现10.在文件系统中引入“当前目录”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A.方便用户 B.提高系统性能 C.增强系统安全性 D.支持共享文件11.在磁盘调度算法中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SSTF算法性能最好B.磁盘调度算法的性能与队列中请求服务的数目无关C.对I/O队列中的服务请求进行干预处理有利于提高C-LOOK算法的性能D.C-SCAN算法适用于磁盘负载较小的系统12.位示图用于______。
A.页面置换 B.磁盘空间管理 C.文件目录查找 D.磁盘驱动调度13. 在下列有关旋转延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在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这门课程时,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检验理解程度的重要环节。
而对于第四版的课后习题答案,其涵盖了丰富且关键的知识点,为我们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关于进程管理的部分习题答案。
进程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理解进程的状态转换、进程调度算法等对于掌握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比如,在一道关于进程调度算法的习题中,通过分析不同算法在各种场景下的性能表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先来先服务算法简单直观,但可能导致短作业等待时间过长;短作业优先算法能够有效减少平均等待时间,但对长作业不利;时间片轮转算法则能保证每个进程都能获得一定的 CPU 时间,但时间片大小的选择会影响系统性能。
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和答案的分析,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不同调度算法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根据系统需求进行选择。
在内存管理方面,习题答案也为我们揭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虚拟内存技术是现代操作系统中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它使得进程能够在逻辑上拥有比物理内存更大的空间。
通过相关习题的解答,我们明白了页表的作用、页面置换算法的原理以及如何计算内存的有效访问时间等。
例如,在分析最佳置换算法时,我们可以看到它在理论上能够实现最小的缺页率,但由于需要预先知道未来的访问序列,在实际中难以实现。
而像最近最少使用算法和先进先出算法,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近似地模拟最优效果,同时具有较好的可实现性。
文件系统的习题答案则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了文件的组织、存储和访问方式。
文件的目录结构、文件的分配方式以及文件的读写操作等都是这部分的重点。
比如,在研究连续分配、链式分配和索引分配这三种文件分配方式时,答案详细地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
连续分配方式能够实现快速的顺序访问,但不利于文件的扩展和删除;链式分配方式解决了文件扩展的问题,但随机访问效率较低;索引分配方式则综合了两者的优点,但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来存储索引表。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注:课本为《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汤小丹梁红兵哲凤屏汤子瀛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章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2.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3)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3.为什么说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答:OS首先在裸机上覆盖一层I/O设备管理软件,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第一层次抽象;在第一层软件上再覆盖文件管理软件,实现了对硬件资源操作的第二层次抽象。
OS 通过在计算机硬件上安装多层系统软件,增强了系统功能,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由它们共同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4.试说明推动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2)方便用户;(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5.何谓脱机I/O和联机I/O?答:脱机I/O 是指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机,在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或卡片上的数据或程序输入到磁带上。
该方式下的输入输出由外围机控制完成,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而联机I/O方式是指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输出都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
6.试说明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答: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CPU 的分时使用缩短了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人机交互能力使用户能直接控制自己的作业;主机的共享使多用户能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作业。
7.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答:关键问题是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在用户能接受的时延内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章1.设计现代OS的主要⽬标是什么?答:(1)有效性(2)⽅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2.OS的作⽤可表现在哪⼏个⽅⾯?答:(1)OS作为⽤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3)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3.为什么说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答:OS⾸先在裸机上覆盖⼀层I/O设备管理软件,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第⼀层次抽象;在第⼀层软件上再覆盖⽂件管理软件,实现了对硬件资源操作的第⼆层次抽象。
OS 通过在计算机硬件上安装多层系统软件,增强了系统功能,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由它们共同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4.试说明推动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是什么?答:主要动⼒来源于四个⽅⾯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1)不断提⾼计算机资源的利⽤率;(2)⽅便⽤户;(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5.何谓脱机I/O和联机I/O?答:脱机I/O 是指事先将装有⽤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装⼊纸带输⼊机或卡⽚机,在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或卡⽚上的数据或程序输⼊到磁带上。
该⽅式下的输⼊输出由外围机控制完成,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的。
⽽联机I/O⽅式是指程序和数据的输⼊输出都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的。
6.试说明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是什么?答: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是更好地满⾜⽤户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CPU 的分时使⽤缩短了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机交互能⼒使⽤户能直接控制⾃⼰的作业;主机的共享使多⽤户能同时使⽤同⼀台计算机,独⽴地处理⾃⼰的作业。
7.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答:关键问题是当⽤户在⾃⼰的终端上键⼊命令时,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在⽤户能接受的时延内将结果返回给⽤户。
解决⽅法:针对及时接收问题,可以在系统中设置多路卡,使主机能同时接收⽤户从各个终端上输⼊的数据;为每个终端配置缓冲区,暂存⽤户键⼊的命令或数据。
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在学习操作系统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的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章引论1. 操作系统的定义是什么?答: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软件,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一个简单、一致的接口。
2.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答: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设备管理和用户接口等。
3. 解释并区分多道程序和多任务操作系统。
答:多道程序操作系统是指能够同时运行多个程序的操作系统,通过时间片轮转的方式实现程序的并发执行。
而多任务操作系统是指能够同时运行多个任务的操作系统,任务之间可以是并行执行的。
第二章进程管理1. 进程和程序的区别是什么?答:进程是程序在执行过程中的实体,包括程序计数器、寄存器和栈等,而程序是存储在磁盘上的可执行文件。
2. 什么是进程控制块(PCB)?答:进程控制块是操作系统中用来管理和控制进程的数据结构,包括进程的标识符、状态、优先级、程序计数器和寄存器等信息。
3. 进程的状态有哪些?答:进程的状态包括就绪状态、运行状态和阻塞状态。
第三章内存管理1. 什么是虚拟内存?答:虚拟内存是一种扩展内存的技术,将磁盘空间作为辅助内存来扩展物理内存的容量。
2. 什么是页面置换算法?答:页面置换算法是用于虚拟内存管理中的一种算法,当物理内存不足时,根据一定的策略选择一个页面将其从内存中置换出去,以便为新的页面腾出空间。
3. 什么是内存分配算法?答:内存分配算法是用于管理和分配内存的一种算法,包括连续分配、非连续分配和分段分页等。
第四章文件系统管理1. 文件系统的作用是什么?答: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用于管理和组织文件的一种机制,它提供了对文件的创建、读写、删除等操作。
2. 什么是文件控制块(FCB)?答:文件控制块是操作系统中用于管理文件的数据结构,包括文件的属性、位置、大小和权限等信息。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试题及答案

1.独占设备:
2.文件控制块:
3.动态重定位:
4.对换技术:
6. 记录:
[键入文字]
5
三、判断改错题(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实现虚拟存储器的关键技术是提供快速有效的自动地址变换的硬件机构和相应的软
件算法。
()
2、磁盘是共享设备,所以允许多个进程同时在存储空间中进行访问。
计算机操作系统测试(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括
号中。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文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A、文件控制块及文件
B、I/O 文件及块设备文件
C、系统文件及用户文件
D、文件及管理文件的软件
2、 实现进程互斥可采用的方法( )
A、中断
B、查询
C、开锁和关锁
D、按键处理
3、某页式管理系统中,地址寄存器的低 9 位表示页内地址,则页面大小为( )
A、1024 字节 B、512 字节 C、1024K
D、512K
4、串联文件适合于( )存取
A、直接
B、顺序
C、索引
D、随机
5、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是由于程序的( )引起的
A、顺序执行 B、长短不同 C、信号量
10、(√)
四、简答 1、答: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作用,这些进程将 永远不能再向前推进。产生死锁的原因可归结为两点:
(1) 争资源。 (2) 进程推进顺序非法。 在具备下述四个必要条件时,就会产生死锁。 (3) 互斥条件 (4) 请求和保持条件 (5) 不剥夺条件 (6) 环路等待条件 2、什么是多道程序技术,它带来了什么好处? 答:多道程序技术即是指在内存中存放多道作业,运行结束或出错,自动调度内存中 另一道作业运行。多道程序主要优点如下: (1)资源利用率高。由于内存中装入了多道程序,使它们共享资源,保持系统资 源处于忙碌状态,从而使各种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2)系统吞吐量大。由于 CPU 和其它系统资源保持“忙碌”状态,而且仅当作业 完成或运行不下去时才切换,系统开销小,所以吞吐量大。 3、答:有结构文件可分为以下三类,分别是: (1)顺序文件。它是指由一系列记录,按某种顺序排列所形成的文件。 (2)索引文件。当记录为可变长度时,通常为之建立一张索引表,并为每个记录 设置一表项,以加速对记录的检索速度。 (3)索引顺序文件。这是上述两种文件方式的结合,它为文件建立一张索引表,
《操作系统(四版)》习题解答

《操作系统(四版)》习题解答红色字是这个学期考试内容第1章习题答案一、填空1.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2.按功能划分,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
3.操作系统是在裸机上加载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硬件系统功能的首次扩充。
4.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处理机(包含作业)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
5.在分时和批处理系统结合的操作系统中引入“前台”和“后台”作业的概念,其目的是改善系统功能,提高处理能力。
6.分时系统的主要特征为多路性、交互性、独立性和及时性。
7.实时系统与分时以及批处理系统的主要区别是实时性和可靠性。
8.若一个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可同时供多个用户使用,则它应该是分时操作系统。
9.如果一个操作系统在用户提交作业后,不提供交互能力,只追求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大吞吐量和作业流程的自动化,则它应该属于批处理操作系统。
10.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能充分发挥CPU 和外部设备并行工作的能力。
11. 计算机网络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高度发展基础上相结合的产物。
12. 在计算机网络中,各计算机仍使用自己的操作系统,由它管理自身的资源。
只有各计算机间进行信息传递、以及使用网络中的可共享资源时,才会涉及到网络操作系统。
13. 如果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其处理和控制功能被分散在系统的各个计算机上,系统中的所有任务可动态地分配到各个计算机中,使它们并行执行,实现分布处理。
这样的系统被称为“分布式系统”,其上配置的操作系统,被称为“分布式操作系统”。
二、选择1.操作系统是一种B 。
A.通用软件B.系统软件C.应用软件D.软件包2.操作系统是对C 进行管理的软件。
A系统软件B.系统硬件C.计算机资源D.应用程序3.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以提高CPU和外部设备的A 。
A.利用率B.可靠性C.稳定性D.兼容性4.计算机系统中配置操作系统的目的是提高计算机的B 和方便用户使用。
操作系统四版习题解答完整版

操作系统四版习题解答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操作系统(四版)》习题解答第1章习题答案一、填空1.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2.按功能划分,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
3.操作系统是在裸机上加载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硬件系统功能的首次扩充。
4.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处理机(包含作业)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
5.在分时和批处理系统结合的操作系统中引入“前台”和“后台”作业的概念,其目的是改善系统功能,提高处理能力。
6.分时系统的主要特征为多路性、交互性、独立性和及时性。
7.实时系统与分时以及批处理系统的主要区别是实时性和可靠性。
8.若一个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可同时供多个用户使用,则它应该是分时操作系统。
9.如果一个操作系统在用户提交作业后,不提供交互能力,只追求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大吞吐量和作业流程的自动化,则它应该属于批处理操作系统。
10.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能充分发挥 CPU 和外部设备并行工作的能力。
11. 计算机网络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高度发展基础上相结合的产物。
12. 在计算机网络中,各计算机仍使用自己的操作系统,由它管理自身的资源。
只有各计算机间进行信息传递、以及使用网络中的可共享资源时,才会涉及到网络操作系统。
13. 如果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其处理和控制功能被分散在系统的各个计算机上,系统中的所有任务可动态地分配到各个计算机中,使它们并行执行,实现分布处理。
这样的系统被称为“分布式系统”,其上配置的操作系统,被称为“分布式操作系统”。
二、选择1.操作系统是一种 B 。
A.通用软件B.系统软件C.应用软件D.软件包2.操作系统是对 C 进行管理的软件。
A系统软件B.系统硬件C.计算机资源D.应用程序3.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以提高CPU和外部设备的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系统》课程作业(四)
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中) 通常,用户编写的程序中所使用的地址是( )。
A •逻辑地址 B •物理地址 C .绝对地址
D .内存地址
可由CPU 调用执行的程序所对应的地址空间为(
A .符号名空间
B .虚拟地址空间
C .物理空间
D .逻辑地址空间
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作( A .编译
B .连接
C .运行
D .重定位
经过(
),目标程序可以不经过任何改动而装入物理内存单元。
A .静态重定位
B .动态重定位
C .编译或汇编
D .存储扩充
动态重定位是在程序( )期间,每次访问内存之前教学重定位。
A .执行
B .编译
C .装入
D .修改
在分时系统中,可将进程不需要或暂时不需要的部分移到外存, 让出内存空间以调入其
他所需数据,称为( A .覆盖技术
C .虚拟技术 分区管理中进行分区的是主存的( A. 系统区域
C .程序区域 分区管理要求对每一个作业都分配(
A. 地址连续
C .若干连续的页面 固定分区中各分区的大小是( A .相同的
C .根据进程要求确定 动态分区管理方式下,分配作业的主存空间根据( A . 一张分区说明表
B . 一张分区说明表和一张空闲分区表
C . 一张位示图”构成的分区说明表
D .由系统自定
在存储管理中,为实现地址映射,硬件应提供两个寄存器,一个是基址寄存器。
另一个 是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姓名 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
B .对换技术 D .物理扩充
B .用户区域 D .整个区域 的内存单元。
B •若干地址不连续 D •若干不连续的页面 B .相同或者不同,但预先固定 D •随进程个数而定
A .控制寄存器
B .程序状态字寄存器C.限长寄存器 D .通用寄存器
可重定位分区存储管理采用的地址转换公式是()。
A .绝对地址=界限寄存器值+逻辑地址
在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整个系统的页表个数是(
)个。
A . 1个
B . 2个
虚拟存储器的容量是由计算机的地址结构决定的, 若CPU 有32位地址,则它的虚拟地
址空间为( )。
在请求分页虚拟存储管理中,若所需页面不在内存中,则会引起( )。
A .输入输出中断 B .时钟中断
C. 越界中断 D .缺页中断
下列存储管理方案中, 不要求将进程全部调入并且也不要求连续存储空间的是
(
)。
A .固定分区
B .可变分区
C .页式存储管理
D .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
存储管理中,页面抖动是指(
)。
A .使用机器时,屏幕闪烁的现象
B. 被调出的页面又立刻被调入所形成的频繁调入调出现象
C. 系统盘有问题,致使系统不稳定的现象 D .由于主存分配不当,偶然造成主存不够的现象 在页式虚拟存储管理系统中,
LRU 算法是指( )。
A .最早进入内存的页先淘汰
B. 近期最长时间以来没被访问的页先淘汰
C. 近期被访问次数最少的页先淘汰
D .以后再也不用的也先淘汰 判断题(正确的划 V,错误的划Xo ) 在现代操作系统中,不允许用户干预内存的分配。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1.
B .绝对地址=下限寄存器值+逻辑地址
C .绝对地址=基址寄存器值+逻辑地址
D .绝对地址=块号 块长+页内地址 最先适应分配算法把空闲区(
) A •按地址顺序从小到大登记在空闲区表中
B •按地址顺序从大到小登记在空闲区表中
C .按长度以递增顺序登记在空闲区表中
D •按长度以递减顺序登记在空闲区表中 最容易形成很多小碎片的可变分区算法是( A .
最先适应算法 C .位示图法
)。
B .最佳适应算法 D .以上都不是
F 列存储管理方案中,不采用动态重定位的是(
)。
A .页式管理
B .可变分区
C .固定分区
D .段式管理
在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从页号到物理块号的地址映射是通过( A .段表 B .页表
C . PCB )实现
的。
C .与页面数相同 虚拟存储技术是(
)。
D .和装入主存的进程个数相同 B. 扩充相对地址空间的技术
D .扩充输入输出缓冲区的技术 A . 100K B . 640K C . 2G D . 4G
2. CPU可以直接访问外存(如磁盘)上的数据。
()
3. 固定分区存储管理的各分区的大小不可变化,这种管理方式不适合多道程序设计系统。
()
4. 可重定位分区存储管理可以对作业分配不连续的内存单元。
()
5. 采用动态重定位技术的系统,目标程序可以不经任何改动,而装入物理内存。
()
6. 动态存储分配时,要靠硬件地址变换机构实现重定位。
()
7. 在页式存储管理方案中,为了提高内存的利用效率,允许同时使用不同大小的页面。
()
8. 虚拟存储器是利用操作系统产生的一个假想的特大存储器,是逻辑上扩充了内存容量,
而物理内存的容量并未增加。
()
9. 虚拟存储方式下,程序员编制程序时不必考虑主存的容量,但系统的吞吐量在很大程度
上依赖于主存储器的容量。
()
10. 虚拟存储空间实际上就是辅存空间。
()
11. 在虚拟存储系统中,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巨大的存储空间。
因此,用户地址空间的大
小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
12. 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不利于页面的共享和保护。
()
三.思考题
(1)为了提高内存的利用率,在可重定位分区分配方式中可通过什么技术来减少内存碎
片?
(2)请求分页技术与简单分页技术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3)某虚拟存储器的用户编程空间共32个页面,每页为1KB,内存为16KB。
假定某时
刻一用户页表中已调入内存的页面的页号和物理块号的对照表如下:
计算逻辑地址0A5C(H)所对应的物理地址。
参考答案:
一、ACDBA BBABB CCABC BDBDD DBB
二、1, 5, 6, 8, 9, 12 是正确的。
2. (X)。
CPU不能直接访问外存上的数据,需要放入内存后才可以存取。
3. (X)。
固定分区管理方式支持多道程序设计。
4. (X)。
分区存储管理要求对作业分配连续的内存单元。
7. (X)。
页式存储管理中使用的页面均大小相同。
10. (X)。
虚拟存储空间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存储空间,是操作系统对逻辑内存的扩充。
11. (X)。
虚拟存储器的容量不是无限大的,它受到指令的地址字长和外存容量的限制。
三、思考题
(1)为了提高内存的利用率,在可重定位分区分配方式中可通过什么技术来减少内存碎片?
在可重定位分区分配方式中采用紧缩技术来减少内存碎片。
(2)请求分页技术与简单分页技术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请求分页技术与简单分页技术之间的根本区别是:请求分页提供虚拟存储器,而简单分页系统并未提供虚拟存储器。
(3)某虚拟存储器的用户编程空间共32个页面,每页为1KB,内存为16KB。
假定某时刻一用户页表中已调入内存的页面的页号和物理块号的对照表如下:
计算逻辑地址0A5C(H)所对应的物理地址。
解:
页式存储管理的逻辑地址分为两部分:页号和页内地址。
由已知条件
用户编程空间共32个页面”可知页号部分占5位;由每页为1KB”,1K=210,可知内页地址占10位。
由内存为16KB,可知有16块,块号为4位。
逻辑地址0A5C(H )所对应的二进制表示形式是:000 1010 0101 1100,根据上面的
分析,下划线部分为页内地址,编码“ 000 10为页号,表示该逻辑地址对应的页号为2。
查页表,得到物理块号是4(十进制),即物理块地址为:01 00,拼接块内地址10 0101 1100,得01 0010 0101 1100,即125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