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鲜处方
牛皮癣特效方

牛皮癣特效方牛皮癣根治牛皮癣顽疾外用特效方:牛皮癣外用特效方黄精15克、藿香15克或土槿皮20克、大黄20克、白矾20克、用米醋3市斤煎熬成汤剂,趁热浸泡患处2~3小时。
每天浸泡一次。
浸泡完后再煮熬至沸腾,以备下次再用。
每剂药可浸泡7天。
一般即可痊愈。
我母亲曾患过牛皮癣,治疗多年,都无法根治。
用此药汤浸泡3、4次,就彻底根治了。
《中国秘验方精选续》《名医临床效验小方》祖传根治牛皮癣经验方:根治牛皮癣祖传内服经验方子 ~!!土茯苓30克、补骨脂、莪术、牛蒡子、山楂、丹参各25克、乌梢蛇15克。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曾治疗200例,基本治愈105例,5年后随访复发6例。
龚凝才经验方牛皮癣妙方:患上牛皮癣、妙方来收敛花椒30克、白矾60克、硫磺、火硝、老盐各120克。
共研细末,用猪板油捣如膏,洗净患部擦干,外敷患处,数次愈。
转自杨氏诊所治疗牛皮癣:外用药方:大枫子、雄黄、川椒、生巴豆、白鲜皮、硫磺、紫槿皮、枯矾、樟脑、蛇床子、丹皮、苦参、藜芦、斑蝥、轻粉、冰片各5克,百部、皂刺各25克。
共粉末加60度白酒1市斤浸泡15天后,用棉签蘸药液涂抹患处3-5次,(以不起泡为限度),全身发病者可分批分片治疗。
内服药方:佩兰、独活、瓜蒌各6克,蒲公英、菖蒲、苍术各10克、生甘草、黄柏、车前草、苦参各15克,土茯苓、滑石、薏苡仁、茵陈、白鲜皮、萆薢、皂角刺、金银花各30克,泽泻、灵芝各50克。
头半个月一天一剂,以后改为两天一剂,将中药用水浸泡1个小时然后微火煎两个小时,三煎三服,饭前半小时服用。
治疗牛皮癣和皮肤病最主要的要忌口:驴肉、鹅、烟、酒、咸鱼、忌辛辣、忌生萝卜。
这是我用了近30年的药方,经本人验证对牛皮癣和诸多皮肤病有特效,屡试屡效,妙不可言。
一位沂蒙山区的老中医的牛皮癣一次净特效方:牛皮癣一次净特效方(转)白芷,肉桂各30克,斑蟊25克,研磨成粉未,加入醋酸含量为1:5—3.0%的食用醋,或1.5—3.0%的医用醋酸溶液制至糊状即成。
银屑病(牛皮癣)

银屑病(牛皮癣)本病又称牛皮癣。
屑祖国医学中的“白疱”“松花癣”、“蛇风”、“疱风等范畴。
是一种皮损“红斑、鳞屑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
红斑上堆集很厚的银白色鲜屑,抓去脱屑,可见到呈筛状如露水珠样的出血点,为本病主要特征。
1、牛膝9克,寒水石9克,白矾(水飞)6克,花椒4.5克。
以上为末,以熟猪油同鸡蛋清调搽即愈。
主治牛皮癣(《男女奇效良方》)。
2、白茅根60克,韭菜根60克,芝麻油30克,冰片3克。
将药物捣烂取汁,外涂搽患处。
主治牛皮癣。
3、金银花60克,乌梅20克,土茯苓20克,金钱草60克。
将药物捣烂取汁,外涂搽息处。
主治牛皮癣。
4、石榴皮3 0克,金毛狗脊20克,千年健2 0克,葱白12克,煎后外浸洗患处。
主治牛皮癣。
5、旧鼓皮l块,小米糠油适量。
将旧鼓皮炙烧成炭,研末,与小米糠油调和。
敷患处,每日3次。
主治牛皮癣(《偏方大全》)。
6、鲜荸荠l o枚,陈醋7 5克。
荸荠去皮,切片浸醋中,放锅内文火煎10余分钟,待醋干后,将荸荠捣成糊备用。
将糊少许涂患处,用纱布摩擦,当局部发红时,再敷药糊,贴以净纸,再包扎好。
每天1次,至愈为止。
治牛皮癣(《偏方大全》)。
7、生驴皮l块,入皮硝腌之,烧灰,油搽,即可治愈。
主治牛皮癣(《万病验方藩)。
8、鲜鸡蛋lo个,陈醋适量。
将鸡蛋用醋浸泡7 -- 10天,取出,去蛋壳,将蛋黄、蛋清调匀贮于瓶内。
用时以棉花球蘸涂患处,每日涂抹数次,每次2分钟。
主治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偏方大垒》)。
9、川槿皮3 0克,半夏1 5克,大枫子仁1 5个。
上锉片、河、井水各1碗,浸露7宿,取加轻粉3克,任水中,以秃笔蘸涂疮上,覆以青衣,夏月治尤妙。
但忌浴数日,水有臭涎更效。
主治牛皮癣(《扶寿精方》)。
10l硫黄2-7克,白信0.3克,巴豆9克,为细来,菜油调。
主治牛皮癣(《男女奇效良方》)。
1 1、官挂、良姜、细辛各1.5克,斑蝥1 0个(研碎,白酒1 5 0毫升,浸渍7天,每天震摇1次),浸出有效成分,滤取清汁,为缓和白酒的局部牵!激,加入甘油30毫升。
5种常见皮肤病的针灸处方

5种常见皮肤病的针灸处方
1.荨麻症(隐疹、风疹、风隐疹)
主穴:风池、血海、膈俞、足三里、三阴交、合谷;
配穴:风门、风池、大椎、神阙、天枢、中脘
2.带状庖疹(缠腰火丹、蛇串疮、蛇丹、蜘蛛疮)
主穴:相应夹脊穴、阿是穴、曲池、合谷、阳陵泉、支沟;
配穴:期门、曲泉、足窍阴、中渚、内庭、外关、侠溪、公孙、血海、大椎
3.神经性皮炎(牛皮癣、顽癣、摄领疮)
主穴:风池、大椎、曲池、血海、委中、阿是穴;
配穴:合谷、阴陵泉、膈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神门
4.寻常性痤疮(肺风粉剌、面疮)
主穴:大椎、肺俞、膈俞、曲池、合谷;
配穴:鱼际、足三里、阴陵泉、关元、三阴交
5.黄褐班(肝斑、面尘)
主穴:曲池、合谷、耳尖(放血)、行间、三阴交;
配穴:内庭、太冲、大椎、血诲、太溪。
【倪海厦医案连载16:皮肤病(湿疹、痒、头皮屑、顽癣等)】

【倪海厦医案连载16:皮肤病(湿疹、痒、头皮屑、顽癣等)】湿疹?头皮屑多?疣?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右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痒,温服,有微汗,避风。
(汉代剂量,需转化为现代剂量,一般一两折算现代一钱,约为3.3g)第二个呢,简单的,你如果是一般念,就变成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太麻烦了,我们叫做麻杏薏甘汤,哦,就是,用的也是很广。
麻杏薏甘汤,简单说就是麻杏薏甘汤,你如果说,同样在皮肤上,看到红疹,荨麻疹,很痒,那个时候我刚刚讲过,麻黄加术汤,对不对?但是你如果看到不痒,是疣呢?哦麻杏薏甘汤。
好,为什么薏仁呢能够去表湿,这个麻杏薏甘汤主要设计这些药是为了肌肉的酸痛,所以皮肤表面第二层才是肌肉,再来是血脉神经再来才到关节,所以我们治疗湿症呢,就分几种药物而已,经方只有几种药,那你一看到表面上那个红红的长了那个黏黏的粘巴巴很多都是湿疹,你不要管它名称是什么,在皮肤表面上又痒,然后一看到湿的,麻黄汤加白术对不对。
比较不痒就长一个东西在哪边,就肌肉里长出来,但它还不痒。
不痒不是在皮肤,所以说疣并不是在皮肤上长出来,是在肌肉中长出来,就是说你开麻黄加术汤没有用,你要开麻杏薏甘汤,诶一下子疣就收掉了,要不然的话有些人疣生的很多啊,生一个还好啊,自己用绳子捆上扎掉就算了,万一一票怎么办?对不对?好,还有些疣生在不该生的地方,都可以用麻杏薏甘汤,都可以去掉了,好你不要管它的名字是叫菜花叫什么,都没有关系的,那怎么办呢,反正统统可以用这个处方把它去掉,好当然你用烧把皮肤那烧掉,烧了以后你再喝麻杏薏甘汤也是可以的,都没关系的。
好,看这个病者呢一身尽疼,这个全身痛的话就是讲的肌肉痛了,“发热,日晡所剧者,名曰风湿”。
好这个因为湿在身上的时候,你阳气没有办法透达出来,哦,好我们这样画,用个圆圈,这个是你的身体,这是你的体表,那你的体表身体里面的热呢,很热,那在体表下方有一层湿在这边,好,湿在在这边,那这个湿呢,这个热要经过这个湿才能到达体表,才能把这个热发散掉。
有效治疗牛皮癣的中药秘方

有效治疗牛皮癣的中药秘方
1方[药物] 川槿皮500克,好烧酒5000克,榆面120克。
[制法] 川槿皮勿见火,晒燥研末,与榆面共用酒浸泡,七日为度。
[用法] 不时蘸洒搽擦。
用于治牛皮癣。
[出处] 《养生经验合集》。
2方[药物] 百部120克,苦参120克,蛇床子60克,雄黄15克,狼毒75克。
[制法] 上药共研粗末,装入纱布袋内,用水2500克至3000克,煮沸30分钟。
[用法] 用软毛巾擦洗患处,或洗后再加热水浸浴。
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皮肤瘙痒症(瘾疹)、阴囊湿疹、荨麻疹等。
[出处] 3方[药物] 侧柏叶120克,苏叶120克,芨藜秧240克。
[制法] 上药共碾粗末,装纱布袋内,用水2500-3000克煮沸30分钟。
[用法] 用软毛巾蘸汤液擦洗,或擦洗后加热水浸浴。
用于治疗牛皮癣、鱼鳞病及其它皮肤干燥脱屑类皮肤病。
[出处] 4方[药物] 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等份。
[制法] 将上药加水煎煮取汁。
[用法] 外洗患处,每日3—4次。
用于治牛皮癣风湿热型,症见局部有成片丘疹肥厚,并有部分皮损潮红、糜烂、湿润和血痂等。
民间偏方验方治皮肤病

民间偏方验方治皮肤病:. 1治银屑病(牛皮癣);(1).用醋熬花椒水,奇迹般地除根了。
方法是:买一瓶醋,放一把花椒,熬半小时,放凉后将熬的花椒水装入瓶中,用一小毛笔刷花椒水于患处,每天坚持早、午、晚刷涂患处,无论何种顽癣,均可根治。
(2)方法是採几条鲜榆树枝,挤压出汁液抹在患处(汁液只能用一次)。
每天一次,连抹十天即可根治..(3)将大蒜捣成蒜泥,敷在患处两小时,以周围烧起泡为止,尔后再拔火罐,将毒汁吸出。
2.牛皮癣、头癣、顽癣:猪胆一个,刺破,将胆汁放在小碗内,加入明矾(如黄豆大),待溶化后用胆汁搽患处,每日2次,连用7天。
此方治疗多年皮癣、顽癣效果神奇。
3.各种癣*.(昆明市李保华)雄黄和羊油调成湖状搽患处,连用7--10天。
4. 牛皮癣:把大蒜放些盐捣烂如泥,敷在患处,用纱布盖好并用胶布固定,每天换新蒜泥一次。
一段时间后牛皮癣便可以消除,患处只留下一块深色的斑印5. .牛皮癣:把旧的铜钱放在醋里泡一泡,然后在瓷碗里磨一磨,把碗底的醋汁涂在患处。
这个方法的原理大概是醋和铜钱在一起会产生类似有药物疗效的物质吧.6. 冶脚癣;用大蒜5-6瓣,花椒25粒。
先把花椒炒焦,碾压成粉和大蒜头一起捣成糊状。
洗净患处,抹1-2毫米厚。
每隔日敷药一次,敷药后20分钟左右即出现黄水。
7.疥疮、恶疮、无名疮:白鸡毛一把烧成灰,用芝麻油调成糊状,每日涂患外2~3次,连用5~7天,效果极佳。
8. 各种皮炎:生鸡蛋一只,将整蛋放陈醋内泡7天。
再取出蛋打破用蛋清涂患处,每日2~3次,7天可愈。
忌酒、辣物。
9. 冻疮偏方*,白罗卜一个,生姜4两,桂枝3钱,煮沸,温后洗。
一天一次,连洗3到5次。
10.蛇胆疮:用旱烟油一小团(或抽过的香烟过滤嘴3个),用适量水调匀,涂患处,每日3次,连用3~5天痊愈。
11.汗斑癣:独头蒜(或小蒜头)捣烂,用纱布包好,蘸陈醋擦患处(擦至局部发热伴轻微刺痛),一日三次,用5~7日。
12.扁平疣:每次用马齿苋*20克(鲜品40克),板蓝根*15克,煎汤一碗内服,并留少量外涂,一日二次,连用10天。
牛皮癣银屑病之传统内治方

牛皮癣银屑病之传统内治方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以表皮细胞过度增殖为特点的皮肤病。
至今病因病理仍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感染、免疫、代谢及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典型皮损为红色斑丘疹,表面覆银白色鳞屑,轻轻刮去表皮鳞屑,可见一层淡红发亮的薄膜;刮除薄膜后,可见小出血点;皮损边界清楚,可累及皮肤的任何部位,但以头皮及躯干、四肢伸侧为主;初起皮损往往呈小点状,遍布全身,称急性点滴型银屑病。
发生于头皮的皮损,鳞屑一般较厚,使毛发成束状,但不引起脱发。
皮损侵及指趾甲可使甲板出现点状凹陷、失去光泽、甲板变形、部分剥失等。
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等。
除累及皮肤外,还可侵犯关节,即为关节炎型银屑病;少数病人在红斑基础上还可出现脓疱,即为脓疱型银屑病;病情发展严重时,皮损可累及大部分乃至整个皮肤,即为红皮病等。
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数病人于夏季病情自然缓解,秋冬季加重。
本病西医以一般措施、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为原则。
中医有“松皮癣”、“牛皮癣”、“白庀”、“干癣”等之称。
多因风邪外侵,情志内伤,饮食失节等引起。
主要从热、瘀、燥立论予以治疗,内治、外治、针灸方法很多,但仍缺乏肯定的根治办法。
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1.生地饮生地黄、土茯苓各30g,丹皮、赤芍、黄芩、生栀子各15g,连翘、滑石各20g,防风、蝉蜕各12g,甘草10g。
水煎分服,日服1剂。
药渣加陈醋1000 m1浸泡2小时,然后擦洗皮损处。
20剂为1疗程。
本方有凉血熄风,活血解毒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白疤98例,结果痊愈37例,显效29例,好转2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9%。
2.银屑汤方:防风、生地各10g,白鲜皮、白茅根各15g,银花、丹参各12g。
热盛者加黄芩、山栀;夹有湿邪者加茵陈、土茯苓、苡仁;血瘀明显者加鸡血藤、红花;头部皮疹严重加蜂房、白芷;下肢为甚加茜草、牛膝。
本方用治风盛血热型,症见新生皮疹不断出现,形状多呈点滴状或斑片状,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剥去鳞屑,基底有点状出血,或伴口干舌燥,尿赤或便秘,心烦喜冷饮,舌质多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或数。
银霄病怎么治根

⑶在红斑的基础上,有群集的,针头至粟粒大小的脓疱。脓疱可发生于白疕的皮疹上,也可发生于非白疕皮疹处的皮肤。少数患者原来无白疕的皮疹,可以突然发生脓疱性损害并迅速泛发全身,以后才逐渐出现白疕的皮疹。应注意脓疱型并不是白疕继发感染。
⑷常伴有发热,疲乏不适,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泛发者可见高热,寒战。
⑷常累及头皮,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暗红斑,其上覆盖有很厚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的鳞屑,头发被鳞屑簇集在一起而呈束状,但不脱发。
⑸如累及指(趾)甲,则甲板可出现点状的小凹陷,状似顶针(以指甲为多见)。也有的指(趾)甲变黄,增厚,沟纹,或甲板与甲床分离。
⑹自觉不同程度的瘙痒。⑺病程经过缓慢,易反复发作,多冬重复轻(也有夏重冬轻或不受季节影响者)。病程一般可分为叁期:
白疕是一种慢性的皮肤病,其特征是在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白疕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古医籍亦有称之为松皮癣。本病西医称为银屑病,旧称牛皮癣。本病以青壮年为多见,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率相似。临床可分为寻常型、关节型、脓疱型和红皮症型四种类型,其中以寻常型为多见。
寻常型
⑴皮疹好发于四肢伸侧(特别是肘、膝关节伸面),其次为躯干部(特别是骶部)和头皮、发际。
2、中成药复方丹参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每次16~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15天为一疗程。
湿热蕴积型
证见
皮疹发生于腋窝、腹股沟及阴部等皱褶部位,而表现为红斑、浸渍、糜烂、渗液者;或掌跖部见群集之小脓疱;或同时见关节肿胀疼痛,甚至僵硬、畸形;常伴有胸闷,纳呆,神疲乏力,下肢沉重。舌质编红,苔黄腻,脉濡滑或滑数。
关节型
⑴有白疕的皮疹。
⑵有关节的病变。多侵犯小关节(如指、趾关节),间或侵犯肘、膝关节、骶髂关节和椎间关节等。症状瑟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相类似,可见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制,以至关节僵硬或关节畸形。但关节病变多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