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生性别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一、内容描述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是我们要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对于每一个毕业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就业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影响因素,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个人因素,个人的学历、专业、能力、性格等方面都会对就业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学历越高、专业越热门、能力越强的人,越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

而性格方面,比如说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也是企业在招聘时会考虑的因素。

所以我们在大学期间,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便在毕业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找到理想的工作。

其次是外部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经济形势、行业发展、政策导向等。

例如当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企业的招聘需求就会减少;而当某个行业发展迅速时,该行业的就业机会就会增多。

此外政府的政策导向也会对就业产生影响,比如说政府鼓励创业的话,那么创业就业的机会就会增加;而如果政府出台了限制企业裁员的政策,那么就业市场的压力就会减轻。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这些外部环境因素,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

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比如说家庭背景、人际关系、地域差异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机会和选择,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只要我们努力提升自己,抓住机遇还是有可能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的。

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众多,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去分析和应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A. 背景介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和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据统计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874万人,其中本科毕业生占比最高,达到了70左右。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就业率也持续下降。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为,比2018年下降了个百分点。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性别差异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性别差异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性别差异摘要: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性别差异是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问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代表的是一个国家高层次的教育,需要将女性入学的机会和高等教育学历层次做一定的联系,进而直接反映出入学机会在性别上的公平程度。

文章对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同学历层次的入学机会性别差异做了具体的分析,并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不同现象分析了原因。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历层次;入学机会;性别差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后,人们更加关注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平等问题,性别间的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是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女子高等教育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过程是一个数量上从无到有,并且持续增长,相对比例和层次逐渐提高,专业学科范围逐渐扩大的过程。

一、不同学历层次在校女大学生数量比例总体分析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和研究生教育的大力发展,女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接受高等教育的层次也不断提高。

具体而言,2000年,高等教育各个层次女性在校学生比例都比男性低,女性在校生的绝对数量少,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男性在校生数量是女性的3-4倍。

2006年,专科女学生在校比例超过了男性达到50.13%;相继,2009年,普通本专科女学生在校生比例也超过了男性达到50.48%,在硕博研究生层次,总体上女性在校生比例还未超过男性,但硕士研究生层次女性在校生比例在2010年也超过了男性达到50.36%。

到2016年,专科、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层次女性的在校生比例均超过了男性,总体上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硕士研究生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但专科层次比例有所下降。

总的来说,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征可以总结为:学历层次越高,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少,研究生层次女性所占比例低于本专科层次女性所占比例,专科层次所占比例低于本科层次,博士研究生层次所占比例低于硕士研究生层次所占比例。

相对已经普及了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是相对稀有的教育资源,在原本就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里探讨入学机会的性别差异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就业性别歧视案例_电大_成人教育_教育专区

就业性别歧视案例_电大_成人教育_教育专区

篇一:国内外就业性别歧视现状国内外就业性别歧视现状观古今中外,男尊女卑的思想由来已久,根深蒂固。

人类这种长期的性别不平等历史,使得性别歧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业性别歧视即是这种不平等观必然导致的结果。

虽然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反就业性别歧视方面比我国走的更远些,相对来说,立法更全面,经验也比较丰富。

一)中国就业性别歧视现状前我国的就业性别歧视现象比比皆是,随处可见。

工作岗位的缺乏和监管力度的不足,使得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或直接或隐性的拒绝女性求职者的应聘。

全国妇联及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实施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女性就业率不断降低,且男女两性收入差距也逐步扩大。

年月就业促进法颁布实施后,用人单位虽不再明目张胆地公开拒绝女性求职者,但在具体确定录用人员时却依然按照男性优先于女性的原则,即使该女性比男性优秀许多。

国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平等的就业机会管现如今女性地位不断上升,逐渐撑起半边天,但就业的机会仍远远低于男性。

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广告中都公开注明“只招男性”或是“男性优先”,又或者,虽没有明文规定应聘者的性别,可在条件相当甚至女性更优秀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也会优先考虑男性。

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今天,女性面临的歧视也愈来愈严重。

、性别骚扰骚扰作为一种非传统的就业性别歧视,呈现出的普遍化与显性化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的宋三木案的案子被报道出来。

三、不平等的退休年龄及退休金待遇女不同龄退休,是我国性别歧视的一个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

国外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大都是实行男女同龄退休制度。

该制度的制定初衷是对女性的照顾,是保障妇女权益的象征。

、男女同工不同酬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在各行各业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般而言,教育水平和个人能力才是决定收入水平的关键性因素,然而纵观国内外人才市场,男性工资明显高于女性,即使同岗位同工时同工作内容。

、岗位性别隔离动力市场普遍存在的性别偏好与性别歧视,导致了性别分化与性别隔离,即男女就业的“岗位层次”高低不同。

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特征与就业焦虑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特征与就业焦虑的关系研究

分 别 采 用 明 尼 苏达 多相 人 格 测 定 ( MP)中 的 量 表 5 值 和 状 态 焦虑 问 卷 ( — ) 结 果 状 态 焦 虑 分 数 与 常 模 (53 ± 19) M I Mf s AI。 4 .1 1 9 比较 , 高 于 全 国 均 大 学 生 常 模 , 1Mf > 0分) 组 4M f ≤4 组 ( 值 7 和 ( 值 0分) 状 态焦 虑 分 数 与 常 模 比较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意 义(< .1 。 组 4M f > 0分) 的 P O0 ) ( 值 7 焦虑 水 平 最
医学信息 2 1 6月第 2 卷第 1 Meia If ai .u . 0 2 V 12 . o 1 0 2年 5 期 dc1nn t n J n 2 1. o. 5 N . m1 o
勘误对 比就更清晰 明了了。 34编辑 所有素材备齐后 , . 进入后期编辑 制作 。编辑 与常规 的编辑 程 序 一 样 , 由 于该 片 是 以 校 正 勘 误 为 目 的 , 此 , 一 个 操 作 程 序 但 因 同 进行两 次 , 一次是有错 的操作 , 另一 次是正确 的操作 。因此编辑时侧 重对第一 次有错误操作 的错误环节 的展示 和强调 。在正确操作演示 巾, 要一气合成 , 最好用 一个 长镜 头 , 人以连贯熟 练 的感 觉 , 强 给 加
高 , 次 是 组 1Mf ≤4) ) 再 次是 组 2Mr >4 其 ( 值 (分 , ( 值 0分 ≤6 0分 ) 最低 的 是 组 3 M f > 0分 ≤7 , ( 值 6 0分 ) 男女 之 间 , 同专 业 之 间 , 乡之 间差 。 不 城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2 M f > 0分 ≤6 组 ( 值 4 0分 ) 组 3 M f > 0分 ≤7 、 ( 值 6 0分 ) 组 4 M f > 0分 ) 状 态 焦虑 分 数 差 异 显 著 , 余各 组 间状 态 焦 与 ( 值 7 的 其

大学生求职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

大学生求职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
YI NG o g b o ,L A n S n . a ‘ Il a g
( . eri et n sg m n O w ; 口 Rcu m n dAs n e f e t a i t
6 Sho cn mc adMaa e e t S u w s J o n n esy hnd 10 1 . colfEoo i n ngm n, ot e i t gU i r ,C eg u60 3 ) o s h t ao v i t
A s at T i p p r n l e egn e ̄a et nga utsa pyn r b h sl so sta b t c : hs a e ay st ed r f c o r a p ligf j .T er ut h w t r a z h d e oa o e h
业生和黑龙江高校女 生就业 状况 和就业价 值取 向来说 明男
大学生就业是在求职过程 中实现 的 , 如果性 别对大学 生 就业具有影响 , 那么性别不仅影响就业率还会在 大学生求 职 过程 中有所体现 , 因此本文提出以下研 究假设并进行检验 。 H : 同性别 的大学生在求 职过程 中的表现不 同 0不 进一步这个假设 可以分解为 以下 6个具体假设。
H 0: 6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求职 失败后 的选择存在差异 。 本文所采用 的数据来源于《 大学生就业过程调查》, 该问
解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表现对于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 改善
大学生就业状况 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为此 , 文利用 问卷调 本
中图分类号 :2 14 F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 8 0 (0 7 0 一 o 4— 5 10 — 4 9 2 0 ) l 0 8 0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最新3篇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最新3篇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最新3篇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篇一一、正视我市女大学生就业现状(一)应从思想认识现状上高度重视女大学生就业工作随着男女平等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女大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

但是毕业难以就业的女大学生,对其本人、家庭及社会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和潜在危机。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有些部门和企业对女大学生就业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解决不力,重点表现在不愿参与、不愿接纳、不愿关心方面,工作上不主动、不积极,敷衍了事、浮皮潦草。

(二)应从社会就业现状上正视女大学生就业工作就业歧视直接导致男女就业竞争中的不平等现状的产生。

毋庸讳言,目前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远不及男生。

虽然我国宪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都明确规定了男女平等,但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毕业生的环节中,依然存在一定的性别歧视,部分招聘岗位要求只招聘男生,部分招聘岗位虽然没有性别要求,也会以体力劳动女生适应不了为由婉言拒之,或只能作为男生的备胎招聘,以致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同学科的女硕士就业反而比不上本科、甚至大专男生的现象。

(三)应从实际情况上正确认识女大学生就业工作事实胜于雄辩。

根据XX省XX年省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登记统计情况,近三年共有55408名未就业毕业生做了实名求职登记,其中女大学生35016名,占总人数的63.2%。

根据吉林市的统计情况,XX年市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中,近三年共有8522名未就业毕业生做了实名求职登记,其中女大学生5611名,占总人数的65.8%。

可见较之男生,女生已成为就业队伍中的弱势群体。

二、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一)政策机制不完善政策机制不健全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政策性因素。

从宏观角度看,我国相关的法律大多只是做了原则性的规定,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

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都以保护我国妇女的劳动就业权利为主,更多的是对男女区别对待或照顾,而对平等的机会和平等的责任缺乏具体的规定,致使一些法律、政策流于形式,在实际中难以操作。

女大学生就业的性别歧视的对策探析

女大学生就业的性别歧视的对策探析


进一步 优化社会 文化环境 ,健 全保障体 系
女 大 学生就 业难 是一 个社 会 问题 ,首 先要 致 力于 消除 文 化观 念 中 的性 别歧 视 和性别 偏
见,在全 社会倡 导性 另 平等 、就 业公平 的文化 观念 。从 政府到 社会 各界应 充分看 到女 大学 生 0
在现 代化建 设和 社会 发展中的 重要 作用 ,认识 到女性 充 分就业 对社会 稳定 、家庭 和睦和 下一
从 上世纪9 年代 开始 ,伴随 着社 会经 济变 革和 我国高等 教育 的改 革 ,高 校 毕业生 的 分配 0 政策 也开始转 向 “ 自主就 业 ,双 向选 择 ”的 以市场 为导 向的就 业机 制 。在这 一 变革环 境下 , 女 大学生就业难 问题 日益 凸现 ,并 引起 了全 社会 的普遍 关注 。 2 0年 3 ,智联招 聘 网 与新 浪 网联 合就 “ 05 月 进入职 场 男女 是 否平 等 ”进行 了调 查 ,结 果 显示 , l 不 平等 依 然 存在 ” 。在 “ 大 学生 在 毕 业时 是 否 感到 就 业性 别 歧视 ”的 一项 生别 女
中 ,认 为求职 很顺 利的 只有 55%,认 为女性 必 须 比男性 付 出更 多的 努力 才行 的有 2.0 .9 89 %; 承认 的确 存在 的有3 . %,当然能感到 且 为此很痛 苦的是2 . %。 27 5 04 0
2 0 年初 ,西南政 法 大学又进 行 了针 对女 大学生 就业情 况 的调 查 。调 查数 据 显示 ,7 % 07 0 的女 生认 为在 求职过 程 中存在 男女 不 平等情 况 。女生 的就 业签 约率 相对 男生 低5个百 分点 , 未签 约率 比男 生高3 %。女生 到国 家机 关和事 业 单位供职 的 占3 %,男生 占7 %。上 海市妇 联 6 1

女性主义\性别视角与当代女大学生就业问题

女性主义\性别视角与当代女大学生就业问题

女性主义\性别视角与当代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就业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显得愈发重要,它既关系国计民生,也关乎社会稳定。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以后,大学生的就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高校女生是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社会文化传统、性别区分、法制缺失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明显多于男生。

从女性主义和性别视角来看,女大学生就业的困境折射出我国女性所扮演社会角色的局限性,改进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助于我国社会结构的改进和社会稳定。

可以从社会文化、法制体系建设及推进女性创业等方面入手改进。

标签:女性主义;女大学生;就业女性主義是对妇女运动的总称,它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特点,本质上受18世纪西方以“自由、平等”为主题的启蒙思想影响而产生,主要的流派有自由派(历史最悠久)、马克思主义派(泛指持经济基础一上层建筑结构影响女性的理论学派,其中甚至包括了对马克思,特别是对恩格斯妇女思想的批判)、社会主义派(源于美国,反对把个人发展作为妇女运动的最终目标,而是要解放整个社会)、激进派、第三世界派及后现代派等。

女性主义源于西方近现代社会思潮中,分析和说明问题时带有典型的西方特征(如自由派、激进派等),因此综合各种流派的有益成分,并结合我国女性社会特点具体分析问题,是我们对待我国女性社会问题所必须持有的基本态度。

清季以降,中国女性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巨变,伴随着社会角色变迁的是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及分工的改变,其主体意识由“贤妻良母”型(传统型)向“独立新女性”型(新中国成立以后)再到“自我”型(改革开放以后)转变。

整体地看,我国女性社会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但相对于中国几千年男权社会的影响而言,这种角色的转变和思想的转向仍然是艰难和曲折的。

具体表现,就是作为社会人存在的女性的社会分工角色,即就业问题。

女性获得就业权利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就业也是人力资源得以最大社会化效益的途径,平等就业是实现性别角色社会平等的基础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检验过程
提出假设,a.H0 性别与学历对就业没有影响,b.H1 性别与学 历对就业存在影响。求X2 值计算表。 (一)性别与学历对就业的影响
x2 = ∑ ( f0 − fe )2 fe
2 2 2
一、列联分析
(一)性别与学历的列联分析
学历 1 性别 1 2 1/6 7/60 7/60 1/4 4/15 31/60 1/12 7/60 1/5 1/2 1/2 2 3
(9 − 60 × 0.5 × 15 15 ) (6 − 60 × 0.5 × ) 60 + 60 + 15 15 60 × 0.5 × 60 × 0.5 × 60 60
2 2 2
2
2
二、两个被研究的变量的期望值列联表
(一)性别与学历期望值列联表
Y X 男 女 1 0.056 0.056 9/60 2 0.043 0.043 7/60 3 0.024 0.024 21/60 4 2.72 2.72 9/60 5 2.286 2.286 14/60 0.5P1 0.5P2
9 14 14 ) (11 − 60 × 0.5 × ) (3 − 60 × 0.5 × ) 60 + 60 + 60 =10.258, 9 14 14 60 × 0.5 × 60 × 0.5 × 60 × 0.5 × 60 60 60
2
2
2
(二)性别与年龄对就业的影响
( f − fe )2 == =∑ 0 fe
x2
(6 − 60 × 0.5 ×
14 14 18 18 ) (8 − 60 × 0.5 × ) (8 − 60 × 0.5 × ) (10 − 60 × 0.5 × ) 60 + 60 + 60 + 60 14 14 18 18 60 × 0.5 × 60 × 0.5 × 60 × 0.5 × 60 × 0.5 × 60 60 60 60
2
(二)性别与年龄的列联分析
Y 1 X 男 女 9 6 15 6 8 14 8 10 18 5 4 9 2 2 4 30 30 60 2 3 4 5
(8 − 60 × 0.5 ×
2 x2 的自由度=(R-1) (C-1)=4 , 令α=0.05, x0.05 (4) = 9.488 2 = 9.488 x2> x0 .05 ( 4) ,故拒绝H 0,接受H1,性别与学历对就业存在影 响。
2 2 2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5 − 60 × 0.5 ×
(二)性别与年龄期望值列联表
Y 1 X 男 女 0.3 0.3 15/60 0.32 0.32 14/60 0.11 0.11 18/60 0.056 0.056 9/60 0 0 4/60 0.5 P1 0.5 P2 2 3 4 5
2 9 9 4 4 ) (4 − 60 × 0.5 × ) (2 − 60 × 0.5 × ) (2 − 60 × 0.5 × ) 60 + 60 + 60 =1.58 60 + 4 9 9 4 60 × 0.5 × 60 × 0.5 × 60 × 0.5 × 60 × 0.5 × 60 60 60 60
以河南城建学院建筑学院 300 名应届毕业生为总体,抽取 其中 60 名同学为样本,其中女生 30 人,男生 30 人。抽样率为 20%,样本数为 60。性别、学历、专业所属类别、年龄、工作 地点、平均薪资期望、应聘岗位男女面试比例、收到offer个数。 本文从性别与学历、性别与年龄对就业的影响进行阐述。
学术论坛
Academic Forum
本科毕业生性别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 张思琦 | 河南城建学院工商学院 1214121 班 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 要:女大学生就业难反映了劳动力市场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其根源在于社会性别定位及厂商利润最大化动机行为的 驱使。 关键词:毕业生;性别;就业;影响
2 9.488 x2 的自由度=(R-1) (C-1)=4 , 令α=0.05, x0.05 (4) = =9.488 2 = 9.488 x2< x0 .05 ( 4) ,故接受H 0 ,拒绝H1,即性别与年龄对就业没有 影响。
四、结论
性别与学历对就业存在影响,性别与年龄对就业没有影响。
109
=

(4 − 60 × 0.5 ×
9 9 7 ) (5 − 60 × 0.5 × ) (3 − 60 × 0.5 × ) 60 + 60 + 60 9 9 7 60 × 0.5 × 60 × 0.5 × 60 × 0.5 × 60 60 60
2 2
(4 − 60 × 0.5 ×
2 21 21 9 7 ) (11 − 60 × 0.5 × ) (10 − 60 × 0.5 × ) (1 − 60 × 0.5 × ) 60 + 60 + 60 + 60 + 7 21 21 9 60 × 0.5 × 60 × 0.5 × 60 × 0.5 × 60 × 0.5 × 60 60 60 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