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作文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意思-赏析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意思|赏析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
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
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
译文美丽的春光映入眼帘,春日东风总是将繁花吹散。
几重烟雨朦胧,只有这些娇弱的花朵难以庇护。
梦里总是时不时浮现起旧时故国的道路。
春天反复无常,在那杜鹃泣血的地方,分不清落花染红的是春雨还是眼泪。
作者:佚名此词见于《陈忠裕全集》,借惜花怀人,寄托亡国哀痛与复国希望。
正如题中所示,此词是写春日风雨有感。
春日风雨,是当时所处的环境、节候和气氛,而有感则是寄离词人的感慨和情怀。
词之起二句,先扬后抑。
此时词人举目所见,是满眼韶华,一片春光。
继而东风乍起,落红遍地。
这一顿挫,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从而也折射出时代的变化。
陈子龙生当明清易代之际,对明王朝怀有深厚感情。
在他看来,明代江山无限美好,正如满眼韶华。
可是清兵南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犹如骤起狂风,将万紫千红摧残殆尽。
在这里,词人用的是比兴手法。
韶华(春光)和红(花),代表美好事物,代表他所热爱的明代江山和明代人民;而东风则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也隐喻清兵的南下,东风一辞作贬义者,古已有之,如陆游《钗头凤》东风恶,欢情薄,此处只是移用于词人所憎恶的事物罢了。
下面二句,以几番照应前面的惯字。
说明东风之摧残百花非止一次,而是经常如此。
烟雾二字,补足前句未及写出的雨字。
春天的风雨连绵无尽,常常呈现烟雾迷蒙的状态。
在东风肆虐、烟雨茫茫的天气中,百卉凋残,一片凄凉,于是词人不禁发出由衷的慨叹:只有花难护!前几句造足蓄势,至此词人的感情迸发而出,力抵千钧。
在生活中,他奔走呼号,出生入死,力求挽救明朝的危亡,结果毫无效果。
因此这一句正是反映了词人内心深处的亡国之痛。
下片宕开一笔,径写对明王朝的系念,但在词的意脉上仍与上片紧密相连。
词人在白天看到风雨摧残的落花,到了晚上便自然联想到惨遭践踏的故国。
梦里相思一句,为艳词中常语,然而此处用以表达爱国之情,却非常深刻而又贴切。
乡愁的诗句大全【精彩10篇】

乡愁的诗句大全【精彩10篇】《乡愁》篇一——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创作背景篇二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乡愁的诗句篇三1、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二首》2、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3、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张九龄《西江夜行》4、壮年听雨客舟中。
——蒋捷《虞美人·听雨》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6、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苏轼《蝶恋花·春景》7、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8、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9、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1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12、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13、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李觏《乡思》14、蒹葭苍苍,在水一方,乡愁是诗经的露、风雅的霜,诗滴点点,爱意行行。
楚辞汉赋意境奇幻,唐诗宋词韵味绵长,字字是乡关,句句是村烟。
愁心满怀泪沾襟,乡愁是慈母的手中线、游子的心中吟,是浊酒一杯家万里、日暮乡关烟波愁的长叹。
1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乡愁是诗的泪珠,落地成花,朵朵是心,是少离老归未改的乡音做依稀的辨听,是碧流行舟飞入的柳絮做酸涩的问询,是归鸿声断残云里的忧伤与怨恨,是子规渧血东风里的忠诚与坚贞。
2022年《春日》诗词鉴赏

第3页 共17页
真可谓百感交集了。 换头接着写词人在园中之所见所感。“昼闲度”三字写出词
词的开篇即写废园之景。词人进入园中,但见野花自由地散 发着清香,引他伸手去采摘;丛竹掩映的小径,由于人迹罕至而 长满青苔,显得那样清冷凄寂。这样的景色,不用明言,即是一 个废园之景,梦窗未用“废”字而写出荒废之景,是其高超之处。
词人闲逛来到龟溪之畔,四顾无人,但是沙滩上却留着女子 的脚印(小莲步),还有很多弃掷在地的花草,春来废园亦不是无 人光顾,散落的花草和女子脚印这充溢人间气息的景象引起人的 诸多遐想。也使作者意识到由于是寒食节,当地女子曾来这儿春 游斗草。寒食节春游斗草是当时习俗。眼前所见,引起作者一系 列的遐思。自己远别亲人,客居他乡,逢此节日,不能不触动愁 绪,由此又引出下面“自怜”三句词意。
第8页 共17页
落如糁(sǎn):碎米粒,引申指散粒状的东西,诗中形容飘 落的花瓣。
参军:指谢伯初。 天际万里人:诗人自指。 殊:不同,引申为“生疏”的意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景祐四年(1037 年)。景祐三年(1036 年)十月, 诗人因为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和范仲淹对保守派的斗争,写信 痛斥保守派谏官高若讷,被贬谪为峡州夷陵令。友人谢伯初从许 州寄诗劝慰他,他便写了这首诗作答。 诗文赏析 诗的前四句“西湖春色归, 春水绿于染。群芳烂不收, 东 风落如糁。”写许州西湖春景:春来波绿,群芳烂漫,明媚旖旎, 景致醉人。接下由景及人,转写诗友殷勤多情,特从这漂亮的地 方寄来美妙情意,点明这首诗是回赠之作。“参军 7 春思乱如云, 白发题诗愁送春。”写诗友虽已自发苍苍,但仍多愁善感,春思 如云。谢伯初赠诗中有“多情未老已白发,野思到春乱如云”之 句,诗人特殊观赏,故化用其意,描摹诗人白发多情,寥寥数笔, 却非常生动传神。“遥知湖上一樽酒, 能忆天际万里人。”想象 诗友独酌湖上,静默思念远方被贬的自己。读诗至此,方知前面 写景用意并不仅仅在于咏叹西湖的自然风光,更是以美景烘托诗
梦碎江南 思念故人的作文600字

梦碎江南思念故人的作文600字年少邂逅于绿茵河畔,樱花片片,淫雨霏霏,打湿了斑驳古亭。
你嫣然回眸,彳亍雨帘中,翩跹起舞,独引我怅然,若失。
和你,共游芳丛。
把酒临风,烟雨醉,东风醉,芳草醉,樱花醉满头。
迷离了眼眸,罅隙时光中,与你泛舟河中,步履阡陌。
半城柳絮,你许我梦,我承你无数守。
你曾言金戈铁马,沙场秋点兵。
泪下,眼涔涔,望极春愁。
自此每日,独倚危楼。
朱颜成苍发,泪流负苍穹。
闲时酌酒,深醉,借酒消愁,难越鸿沟。
河畔草迷离,孤鸿苦言殇。
孤舟一人,独倚满池氤氲。
纤指素佳琴,琴声淼淼,碎了一地佳音。
无言,苦煞人。
不知你心,何处?漱石枕流,遥聆落花流水。
胭脂泪,点点沉入河心。
半城花开,柳絮纷飞。
春朝马蹄声,过客乎?归人乎?独不见君影淡淡。
唯我孑然一身。
黯黯草色昏,萧萧烟影沉,太匆匆。
且听风吟,衣袂飘摇,晃乱了春愁;暗香浮动,静影沉璧,点染了黄昏依旧。
琴瑟悠悠,莺雀忧忧,鹿鸣呦呦。
温酒一杯,混杂淋漓细雨。
古城细雨,江南清风,凌乱了守候。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尘世迷离,不若孤陋而寡闻。
唯有心中几次三番,安否?安否?望枯了潺湲流水,等了一朝又一年。
那年韶华,已逝。
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惟有物是,人非。
那年春朝,柳絮满城,泪眼倚楼频独语,烟雨朦胧中,你归来了。
归来了。
你苍颜白发,万兜鍪。
樱花泛泛,泛起君情未殒,喜笑颜开,兼清风玉露。
今夕何夕,再遇良人,烟雨蒙蒙,只是韶华已逝,那年春光,付诸东流。
敢问伊人,安否?青花淡墨,一笔丹青,勾勒出你的印痕。
天高云淡,染湿了水乡。
葳蕤枝间,砚中墨色,吞吐一点新绿,含苞菡萏,娇羞欲滴,淡妆浓抹皆宜。
我如穿梭归去,融入沆瀣,旧人,旧事,旧景。
千转轮回,我在梦中说着呓语。
我用一生的等待,换了个守候。
爱国名人诗篇名作

爱国名人诗篇名作爱国名人诗篇名作1、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范成大《州桥》2、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
——何承天《战城南》3、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李白《登高丘而望远》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5、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6、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李白《清平调·其三》7、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9、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凭箜篌引》10、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11、天相汉,民怀国。
——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12、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13、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国殇》14、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
——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15、汉臣曾此作缧囚,茹血衣毛十九秋。
——汪遵《咏北海》1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7、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龚自珍《漫感》18、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谢灵运《七里濑》1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扬子江》20、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爱国名人古诗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屈原《国殇》3、天厌虏,臣离德。
——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4、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
——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5、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犹自得,阴晴快。
——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高三叙事作文《梦里相思》1500字

高三叙事作文
温馨提示:下载保存,温故而知新。 1500字
悠悠地漫步于闲风中,抓一
把轻柔的云影,给心情裁一
素清凉的霓衣。纤指清舞,
穿过斜风疏云,编织缕缕清浅
淡薄的情绪。
情思 有一种名为牵肠挂肚的
,
掩埋在时光的细水长流里。
姿 缓缓的,以一种似乎完全静止的
势,沉默于月落的清晨,或暗藏
在月下的小轩窗里。
高三叙事作文《梦里相思》
守望的脚步,一直停留于花
开花谢的梦窗之前。守望的眸
光,一直飘摇在红尘阡陌里。
依恋之情,若落花如流水。轻
逝于时节的枝头。
牵挂时的想望,延伸在晨烟
与晓雾间。思念涨潮的时候,
纤影 便瘦了帘里怅然思萦的
。
关键词:脚步,梦窗,眸光,红尘,
阡陌,落花,流水,时节,枝头,晨烟, 思念,涨潮,时候,纤影,守望,停留, 飘摇,依恋,逝于,牵挂,想望,延伸。 词语:脚步 拼音:jiǎobù 解释:指跨步立定时两脚之间的 距离。宋彭大雅《黑鞑事略》: “其步射则八字立,脚步阔而腰 蹲,故能有力而穿札。”《水浒 传》第三七回:“当下宋江见不 是话头,三箇便拽开脚步,望大 路上走着。”...
高三叙事作文《梦里相思》
渴盼与君永世相依,让我用最虔
笔墨 诚的
,写下第一千零一个梦。
思念 坐在
的江水里,盈满怀纤柔
的情思,自荷叶上飘洒而下最
甜美清幽的露水。
你总喜欢把身影隐于柳云深
云烟 处,把自己化成一抹淡绿的
,
或一掬幽翠的轻波。
关键词:笔墨,思念,情思,荷叶,
身影,云烟,轻波,渴盼,写下,坐在, 飘洒,露水,喜欢,隐于,化成,虔诚, 纤柔,甜美。 词语:笔墨 拼音:bǐmò 解释:笔和墨。泛指文具。《汉 书·扬雄传下》:“上《长杨赋》, 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 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曹 禺《北京人》第一幕:“案上放 着笔墨画砚,磁器古董,都极其 古雅而精致。”指文字或书画诗 文作品。...
描写乡愁的诗句经典3篇

描写乡愁的诗句经典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白话文的我为您带来的描写乡愁的诗句经典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乡愁诗句篇一1、天外吴门清霅路。
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2、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
潘希白《大有九日》3、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张九龄《西江夜行》4、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梅尧臣《苏幕遮草》5、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
施耐庵《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6、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元好问《秋怀》7、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
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8、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王沂孙《眉妩新月》9、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王翰《凉州词二首》10、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
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11、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杜牧《题齐安城楼》12、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13、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
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14、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
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15、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16、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17、万里妾心愁更苦,十春和泪看婵娟。
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18、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19、何逊扬州旧事,五更梦半醒,胡调吹彻。
吴文英《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20、莫嫌白发不思量,也须有、思量去里。
辛弃疾《鹊桥仙送粉卿行》乡愁诗句篇二1、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
司马光《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2、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3、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
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古诗词04-明清词

01点绛唇陈子龙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
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
春无语,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
02谒金门陈子龙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
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
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03临江仙吴伟业落拓江湖常载酒,十年重见云英,依然绰约掌中轻。
灯前才一笑,偷解砑罗裙。
薄幸萧郎憔悴甚,此生终负卿卿。
姑苏城外月黄昏。
绿窗人去住,红粉泪纵横。
04醉太平陈维崧钟山后湖,长干夜乌。
齐台宋苑模糊,剩连天绿芜。
估船运租,江楼醉呼。
西风流落丹徒,想刘家寄奴。
06沁园春陈维崧归去来兮,竟别公归,轻帆早张。
看秋方欲雨,诗争人瘦;天其未老,身与名藏。
禅榻吹箫,妓堂说剑,也算男儿意气场。
真愁绝,却心忧似月,鬓秃成霜。
新词填罢苍凉,更暂缓、临歧入醉乡。
况仆本恨人,能无刺骨;公真长者,未免沾裳。
此去荆溪,旧名罨画,拟绕萧斋种白杨。
从今后,莫逢人许我,宋艳班香。
07高阳台朱彝尊桥影流虹,湖光映雪,翠帘不卷春深。
一寸横波,断肠人在楼阴。
游丝不系羊车住,倩何人、传语青禽?最难禁,依遍雕栏,梦遍罗衾。
重来已是朝云散,怅明珠佩冷,紫玉烟沉。
前度桃花,依然开满江浔。
钟情怕到乡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
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08卖花声朱彝尊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
小长干接大长干。
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鱼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
更无人处一凭栏。
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09水龙吟朱彝尊当年博浪金椎,惜乎不中秦皇帝!咸阳大索,下邳亡命,全身非易。
纵汉当兴,使韩成在,肯臣刘季?算论功三杰,封留万户,都未是,平生意。
遗庙彭城旧里,有苍苔、断碑横地。
千盘驿路,满山枫叶,一湾河水。
沧海人归,圯桥石杳,古墙空闭。
怅萧萧白发,经过揽涕,向斜阳里。
10浣溪沙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11a清平乐项廷纪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
出自明代陈子龙的《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
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
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
赏析此词见于《陈忠裕全集》,借惜花怀人,寄托亡国哀痛与复国希望。
正如题中所示,此词是写春日风雨有感。
春日风雨,是当时所处的环境、节候和气氛,而有感则是寄离词人的感慨和情怀。
词之起二句,先扬后抑。
此时词人举目所见,是满眼韶华,一片春光。
继而东风乍起,落红遍地。
这一顿挫,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从而也折射出时代的变化。
陈子龙生当明清易代之际,对明王朝怀有深厚感情。
在他看来,明代江山无限美好,正如满眼韶华。
可是清兵南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犹如骤起狂风,将万紫千红摧残殆尽。
在这里,词人用的是比兴手法。
韶华(春光)和红(花),代表美好事物,代表他所热爱的明代江
山和明代人民;而东风则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也隐喻清兵的南下,东风一辞作贬义者,古已有之,如陆游《钗头凤》东风恶,欢情薄,此处只是移用于词人所憎恶的事物罢了。
下面二句,以几番照应前面的惯字。
说明东风之摧残百花非止一次,而是经常如此。
烟雾’二字,补足前句未及写出的雨字。
春天的风雨连绵无尽,常常呈现烟雾迷蒙的状态。
在东风肆虐、烟雨茫茫的天气中,百卉凋残,一片凄凉,于是词人不禁发出由衷的慨叹:只有花难护!前几句造足蓄势,至此词人的感情迸发而出,力抵千钧。
在生活中,他奔走呼号,出生入死,力求挽救明朝的危亡,结果毫无效果。
因此这一句正是反映了词人内心深处的亡国之痛。
下片宕开一笔,径写对明王朝的系念,但在词的意脉上仍与上片紧密相连。
词人在白天看到风雨摧残的落花,到了晚上便自然联想到惨遭践踏的故国。
梦里相思一句,为艳词中常语,然而此处用以表达爱国之情,却非常深刻而又贴切。
王孙一辞,通常被理解为贵族子弟,如《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但这里的本意却更接近杜甫《哀王孙》中所说
的可怜王孙泣路隅。
在清兵南下之际,朱明的宗室子弟,或流离道路,或辗转沟壑,唯有少数人如唐王朱聿键、鲁王朱以海等仍在企图反抗。
此处作者对明代王孙魂牵梦萦,实际上是将复兴明代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可是梦醒之后,依然风雨如磐,落红成阵。
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他不得不发出春无主的哀叹。
结二句进一步渲染出这种悲哀情绪,哭出了国家将亡的忧思。
句中的杜鹃,又名杜宇,相传是古蜀国的君主望帝之魂所化,它隐于西山,日夜悲啼,口吻常常出血。
后人常用杜鹃啼血借指失国之痛。
这里说泪染胭脂雨系由啼血转化而来,则杜鹃悲鸣时流出血泪,洒在飘飏落花的风雨中,红雨满天,景象壮丽而又悲惨。
词人若非怀有深仇惨痛是写不出这样的句子的。
用胭脂形容雨中落花,前人有杜甫的《曲江对雨》林花着雨胭脂湿;而用以兼喻泪水的有李煜的《乌夜啼》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陈子龙则将这些故实融会贯通,自铸伟词,赋予新意,令人读来便觉有更深刻的意蕴和更强烈的美感。
陈子龙比较重视诗词的寄托,他曾说过他之作诗是为了忧时托志(《六子诗序》)。
此词形式上虽风流婉丽,但词人借以忧时托志则与其诗作是一样
的,阅读时须透过绮丽的表面,去体会深永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