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长生测试题10
初中特长生考试试题

初中特长生考试试题初中特长生考试试题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长生选拔成为了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初中特长生考试试题是评价学生特长和潜力的重要工具。
它不仅考察学生的学科知识,还注重发现学生的特长和兴趣。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初中特长生考试试题的一些例子。
一、语文1. 请你用一篇文章描述你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并解释为什么他/她对你有如此重要的影响。
2. 选择一篇你最喜欢的古诗,并简要解释你为什么喜欢它。
3. 请你用一首诗歌表达你对自然的感悟,并描述你最喜欢的自然景观。
二、数学1. 用数学公式解释你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中的某个动作或技巧。
2. 请你设计一个数学游戏,让其他同学通过解题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3. 分析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方法解决它。
三、英语1. 请你用英语写一篇关于你最喜欢的电影或书籍的影评,并解释为什么它对你有如此深远的影响。
2. 假设你是一名导游,请你用英语给外国游客介绍你所在城市的名胜古迹。
3.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用英语进行演讲,并陈述你的观点。
四、科学1. 请你选择一个科学实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解释你为什么选择这个实验。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解释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科学领域,写一篇小论文,介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五、艺术1. 请你用绘画或摄影的方式,表达你对自然的独特视角。
2. 选择一首你喜欢的音乐作品,用文字描述它给你带来的情感和感受。
3. 请你用舞蹈或表演的方式,展示一个你自己编排的节目。
以上只是初中特长生考试试题的一部分,每个学校和地区的试题可能有所差异。
这些试题旨在发现学生的特长和潜力,帮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通过这些试题,学校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计划。
初中特长生考试试题不仅考察学生的学科知识,更注重学生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这些试题,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特长生物理试题及答案

特长生物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A. 3×10^5 km/sB. 3×10^8 m/sC. 3×10^7 km/sD. 3×10^8 km/s答案:B2.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A. 总是相等的B. 总是相反的C. 总是相等且相反的D. 总是不相等的答案:C3.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a,则在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为()。
A. 1/2at^2B. at^2C. atD. 2at答案:A4.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E=F/q,其中F表示()。
A. 电场力B. 电荷量C. 电势差D. 电流强度答案:A5. 一个完全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动量守恒,而能量()。
A. 守恒B. 不守恒C. 部分守恒D. 不确定答案:A6.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这是()。
A. 能量守恒定律B. 热力学第一定律C. 热力学第二定律D. 热力学第三定律答案:C7. 光的折射定律是()。
A. 斯涅尔定律B. 牛顿定律C. 欧姆定律D. 胡克定律答案:A8. 一个物体的惯性大小取决于()。
A. 物体的质量B. 物体的形状C. 物体的速度D. 物体的位置答案:A9.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和时间成正比,这是()。
A. 欧姆定律B. 焦耳定律C. 库仑定律D. 牛顿第二定律答案:B10.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当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
A. 电压B. 电流C. 电阻D. 电容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它的质量和高度成正比,其公式为:重力势能 = ________。
答案:mgh2. 根据电磁波谱,波长最短的是______。
答案:伽马射线3. 电流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安培4.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______。
初中物理特长生试题及标准答案

初中物理特长生试题及答案————————————————————————————————作者:————————————————————————————————日期:2初四物理 第 页 (共 5页)3 初 四 物 理 试 题温馨提示: 1.答题时间为60分钟.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一、多选择题(每小题5分,多选或者选错不得分,少选得3分,共25分)1.超声波有二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二个是沿直线传播.下列各例中利用超声波沿直线传播的是A .超声波加湿器使药液雾化后让病人吸入治疗咽喉炎症B .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食物及障碍物的位置C .医院利用“B 超”检查体内情况D .用超声波探测水库大坝是否有空隙裂缝2.一般白天有茶色玻璃的汽车内的人能看到车外的人,而在车外的人不容易看到车内的人,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车外射入的光线要被茶色玻璃吸收一部分,车内的人受到较弱的光照射B .车外人反射到茶色玻璃上的光比车内人反射到茶色玻璃上的光强C .车内比车外暗,车内人的瞳孔张开得比车外大D .如果是晚上车内开灯,车外的人也能看到里面的人3.动车组列车进站前的减速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再生刹车”技术,速度从250km/h 减至90km/h ,这期间停止动力供给,列车依靠惯性继续前行,并带动发电机发电;第二阶段采用机械刹车,速度从90km/h 开始不断减小直至停止.关于列车进站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第一阶段减小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电能,即电能等于减小的动能B .第一阶段减小的动能有一部分转化为电能,即电能小于减小的动能C .第二阶段减小的动能主要转化为内能,且内能等于减小的动能D .第二阶段减小的动能主要转化为内能,且内能小于减小的动能题号 1 2 3 4 5 答案初四物理 第 页 (共 5页)4 4.如图1所示,用水平拉力F 拉上表面粗糙程度各处相同的物体A ,使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当物体B 静止不动时,与水平绳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关于该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绳和弹簧测力计重)A .A 对B 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B 对A 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B .B 对A 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C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B 所受摩擦力与水平拉力F 的合力D .弹簧测力计对B 的拉力小于A 对B 的摩擦力图1 图25.如图2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 处,以5cm/s 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 .经过2s ,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60cmC .铅笔相对于它像的速度为10cm/sD .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二、填空和作图题(每空5分,每图5分,共40分)6.自从爱迪生1879年发明电灯以来,在一百多年中经过人们的不断改进,如今白炽灯己成为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照明工具.根据你对白炽灯的了解,请提出一个与电功率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并根据你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做出简要回答.示例如下:问题:断丝的灯泡再“搭上”为什么会比以前更亮?简答:“搭上”灯丝后,灯丝变短,电阻变小,在电压一定时,由P =U 2/R 可知电灯的实际功率增大,所以灯泡比原来更亮.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让电动自行车在平直的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获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5所示,牵引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6所示.已知电动自行车匀速行驶时,电动机输入电初四物理 第 页 (共 5页)5 图5图6压48V ,输入电流5A ,匀速行驶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 %.8.微波炉是人们用来加热食品的常用灶具.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它能穿透陶瓷、玻璃、耐熟塑胶等材料.微波炉使用的微波频率为2450MHz .小明想知道微波炉的热效率,他用电能表(表头如图7所示)、温度计等工具进行了如下实验:A .在杯中装有质量为m 的冷水,测出水的初温为t 0;B .把杯子放进微波炉,并选择高温档;C .将微波炉定时器旋转到两分钟的位置,同时记录电能表指示灯在这个时间内闪烁的次数n ;D .加热结束后,迅速测出水的末温t .①以上实验中,至少还缺少一个步骤,请你补上这个步骤: ; ②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一次,用电器消耗的电能E 0,则微波炉热效率的表达式η= .(用字母表示)9.图8是吊车起吊货物的结构示意图,伸缩撑杆为圆弧状,工作时它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使吊臂绕O 点缓慢转动,从而将货物提起.匀速顶起吊臂,吊臂与水平方向夹角由30°变为60°,伸缩撑杆受到的支持力是原来的 倍.在图中画出动力(支持力)示意图和阻力臂.图8图91 0 7 62 4 DDS425型电子式单相电能表220V 10(20)A 50Hz 3200imp/(kW·h)图7初四物理 第 页 (共 5页)6 10.电梯为居民上下楼带来很大的便利,出于安全考虑,电梯设置了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元件如图9所示,电梯厢底层装有压敏电阻R 1和R 2为保护电阻,K 为动触点,A 、B 为静触点.当出现超载情况时,电铃将发出报警声,电梯停止运行.请完成工作原理电路图连接和电磁铁的绕线,已知电梯工作时电磁铁的上端为S 极,压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减小.三、计算题(11题20分,12题15分,共35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单位,重要的公式及主要的运算过程,只写出结果的不能得分)11.将一个圆柱体A 分别竖直放在水和液体甲中,都能漂浮,并且分别有52和41的体积露出液面.如图10所示,现有一个左右力臂之比为3:1的轻质杠杆.用细线将圆柱体A 悬挂在杠杆左端并放入液体甲中,再用细线在杠杆右端悬挂一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B 并放在水平地面上,当杠杆两端细线均被拉直且平平衡时,圆柱体A 有31的体积露出液面,且该圆柱体底面所受液体压强为800Pa .取g =10N /kg .请解答下列问题:(1)液体甲和圆柱体A 的密度各是多少? (2)圆柱体B 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图10初四物理 第 页 (共 5页)7 12.如图11甲所示为某型号汽车的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量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电源两端的电压恒为24V ,R 0为定值电阻,A 为油量指示表(一只量程为0~0.6A 的电流表),R x 为压敏电阻,它的上表面受力面积为10cm 2,其阻值与所受压力的对应关系如图11乙所示.油箱的上下两部分皆为长方体形状,下半部分的横截面积为30dm 2,高为2dm ,上半部分的横截面积为10dm 2,油箱加满油时油的总体积为80dm 3.当油箱装满油时,油量指示表的示数如图11丙所示.已知:ρ汽油=0.7×103kg /m 3,取g =10N /kg .当油箱内汽油用完时,油量指示表的指针指向某一位置,求此位置所对应的电流值是多少?初四物理 第 页 (共 5页)8 初四物理参考答案一、多选题二、填空题(每空5分,每图5分,共40分) 6.问题1:为什么灯丝较粗的灯泡额定功率较大?简答:普通白炽灯泡的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不同时,灯丝的电阻不同.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可知,越粗的灯丝在长度相同的情况,电阻会越小,由P =U 2/R 可知功率就会越大.问题2:灯泡用过较长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亮度会减弱?简答:灯泡用的时间越久,灯丝会因升华现象而变细,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可知,其电阻会变大,由P =U 2/R 可知功率就会越小,故亮度会变暗. 7.87.58.关闭家中其它用电器(或分别求出水吸收的热量和消耗的电能,根据η=求出效率)00(t t )=cm nE η- 9.3 /3 图略10.如右图题号 1 2 3 4 5 答案B CDABDB DABBCD11.(1)圆柱体A竖直放在水和溶液甲中,都能漂浮,F浮水=F浮甲=G 即:ρ水g(1-)V=ρ甲g(1-)Vρ甲=ρ水=×1×103kg/m3=0.8×103kg/m3……4分ρ水g(1-)V=ρAgVρA=ρ水=×1×103kg/m3=0.6×103kg/m3……4分(2)圆柱体A在液体甲中时底面所受压强为800Pah甲′==0.1m ……2分圆柱体A有的体积露出液面即:h甲′=(1-)h Ah A=h甲′=×0.1m=0.15m ……1分圆柱体A、B的受力示意图如图:则F A=G-F浮……1分F B=G-N……1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 A L1=F B L2……1分(G-F浮)L1=(G-N)L2又L1:L2=3:13(G-F浮)=G-NN=3F浮-2G=3ρ甲g(1-)V-2ρA gV=2gV(ρ甲-ρA)……3分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支持力和压力大小相等所以圆柱体B对地面的压力F=N……1分9初四物理第页(共 5页)初四物理 第 页 (共 5页)10 则压强为:p ==2gh (ρ甲-ρA ) =2×10N/kg×0.15m×(0.8×103kg/m 3-0.6×103kg/m 3)=600Pa ……2分12.解:油箱装满油时,下半部分容积:V 2=30×2×10-3mL =6×10-2m 3 ……1分上半部分容积:V 1=V -V 2=8×10-2m 3-6×10-2m 3=2×10-2m 3 ……1分 上半部分高度:h 1=11V S =2121010--⨯m=2×10-l m ……1分汽油的深度:h =h 1+h 2=2×10-1m+2×10-1m=4×10-1m ……1分汽油对压敏电阻的压强:p =ρ汽油gh =0.7×103×10×4×10-1Pa=2.8×103Pa ……3分 汽油对压敏电阻的压力:F =pS =2.8×103×10×10-4N =2.8N ……2分 由图11乙可知:R x =30Ω ……1分由题意可得:R 0=1U I -R x =240.6Ω-30Ω=10Ω ……2分 汽油用完时,由图11乙可知:R x ′=300Ω …1分通过油量表的电流:I 2=0x U R R '+=2410300+ A =0.08A …2分。
中考特长生试题图片及答案

中考特长生试题图片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中考特长生招生的特长类别?A. 体育B. 艺术C. 科技D. 语言答案:D2. 特长生招生的选拔标准通常包括哪些方面?A. 学术成绩B. 专业技能C. 个人品质D. 所有以上答案:D3. 特长生招生的面试环节通常考察哪些内容?A. 专业知识B. 个人特长C. 团队协作D. 所有以上答案:D4. 特长生招生的考试流程一般包括哪些步骤?A. 报名B. 初试C. 复试D. 所有以上答案:D5. 特长生在中考中通常享有哪些优势?A. 优先录取B. 降分录取C. 奖学金D. 所有以上答案:D6. 特长生招生的报名条件通常包括哪些?A. 年龄要求B. 学历要求C. 特长要求D. 所有以上答案:D7. 特长生招生的考试时间通常安排在什么时候?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B8. 特长生招生的考试地点通常在哪里?A. 学校B. 考试中心C. 体育馆D. 所有以上答案:D9. 特长生招生的考试形式通常有哪些?A. 笔试B. 面试C. 实践操作D. 所有以上答案:D10. 特长生招生的考试结果通常在什么时候公布?A. 考试结束后一周B. 考试结束后一个月C. 考试结束后三个月D. 考试结束后六个月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考特长生招生的特长类别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体育、艺术、科技2. 特长生招生的选拔标准除了专业技能外,还包括_______和_______。
答案:学术成绩、个人品质3. 特长生招生的考试流程通常包括报名、初试和_______。
答案:复试4. 特长生在中考中的优势包括优先录取、降分录取和_______。
答案:奖学金5. 特长生招生的报名条件通常包括年龄要求、学历要求和_______。
答案:特长要求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特长生招生的选拔流程。
初三特长生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特长生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初三特长生测试的科目?A. 数学B. 物理C. 英语D. 体育答案:D2. 特长生测试中,数学科目的满分是多少分?A. 100分B. 120分C. 150分D. 180分答案:C3. 特长生测试的英语科目中,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A. 听力B. 阅读C. 写作D. 口语答案:D4. 特长生测试的物理科目中,以下哪个实验是必考的?A. 光的折射B. 电学实验C. 力学实验D. 热学实验答案:B5. 在特长生测试中,以下哪项是不允许的?A. 携带身份证B. 携带准考证C. 携带手机D. 携带计算器答案:C6. 特长生测试的语文科目中,作文部分的分值是多少?A. 30分B. 40分C. 50分D. 60分答案:B7. 特长生测试的化学科目中,以下哪个实验操作是正确的?A. 直接用手接触化学试剂B. 将化学试剂直接倒入下水道C. 使用酒精灯时不使用防护罩D.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答案:D8. 特长生测试的生物科目中,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B. 所有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C. 病毒不是生物D. 植物不需要呼吸答案:A9. 特长生测试的地理科目中,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行星B.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C.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天D. 地球的赤道周长是4万公里答案:B10. 特长生测试的历史科目中,以下哪个事件是发生在19世纪的?A. 法国大革命B. 工业革命C. 一战D. 二战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特长生测试的数学科目中,代数部分的分值占总分的______%。
答案:402. 特长生测试的英语科目中,听力部分的分值占总分的______%。
答案:203. 特长生测试的物理科目中,实验操作部分的分值占总分的______%。
答案:304. 特长生测试的化学科目中,有机化学部分的分值占总分的______%。
九年级特长生测评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特长生测评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特长在九年级特长生测评中通常被考虑?A. 体育B. 音乐C. 美术D. 所有上述2. 九年级特长生测评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优秀学生进入特长班B.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C. 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D. 以上都是3. 在特长生测评中,以下哪项不是评判标准?A. 技能水平B. 创新能力C. 学业成绩D. 团队合作4. 特长生测评通常在什么时候进行?A. 学年初B. 学年末C. 学期中D. 以上都有可能5. 特长生测评的结果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何影响?A. 影响升学机会B. 影响专业选择C. 提供个人发展指导D. 所有上述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6. 特长生测评只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
()7. 所有九年级学生都必须参加特长生测评。
()8. 特长生测评的成绩会计入学生的总成绩中。
()9. 特长生测评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
()10. 特长生测评的结果仅对校内有效。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1. 特长生测评是针对学生的____和____进行评估的活动。
12. 在特长生测评中,学生的____和____同样重要。
13. 特长生测评不仅关注学生的____,还关注他们的____。
14. 特长生测评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和培养学生在____方面的潜能。
15. 特长生测评通常由____和____两部分组成。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6. 简述特长生测评的重要性。
17. 特长生测评通常包括哪些内容?18. 特长生测评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何影响?19. 你认为特长生测评应该如何改进?20. 请举例说明特长生测评在实践中的应用。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21. 假设你是一名九年级学生,你将如何准备特长生测评?22. 如果你在特长生测评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你将如何利用这个机会?23. 请设计一个特长生测评的宣传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级(下)特长班学习摸底测考试题及答案 .doc

级(下)特长班学习摸底测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5题) 1.下列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眩(xuàn)目 斑斓(làn ) 深湛(zhàn ) 参差(chā)不齐B .恬(tián )雅 委迤 (yí) 矜(jìn)持 炙(zhì)手可热C .瞩(zhǔ)目 热忱(chén ) 圩(wéi)堤 以讹(è)传讹D .斟酌(zuó) 亲躬 (gōng ) 喧器(xiào ) 一劳永逸(yì )【答案】C难度:容易 知识点:字音2.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 .“神舟六号”飞船九成以上润滑用油是中万化长城润滑油重庆一坪分公司提供的,这标志着一批国内顶尖企业已拥有与国际巨头在高技术领域抗衡。
B .我们所说的俩岸关系的坚冰能不能被打破,打破的肘机是否恰当,关键在于我们双方坚持“九二公识”。
C .“八荣八耻”提出了新时期的荣辱观,是新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建设的标杆.D .我们班的李军的家乡是四川人。
【答案】C难度:中等 知识点:成语(熟语)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小说的三要素是指人物、情节和结局B.戏剧,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C.在议论文中论证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D.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讲道理、分类别、下定义等。
【答案】B难度:中等知识点:近代文学4.下列作家全是唐宋八大家的一项是( )(2分)A.杜甫 王安石 杨万里B.韩愈 柳宗元 苏轼C.韩愈 孟浩然 李清照D.白居易 辛弃疾 苏轼【答案】B难度:中等 知识点:作家作品5.句中加点词不含褒义色彩的是( )(2分)A.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____________ 莫愁湖 对 ____________ 总统府 对 ____________【答案】马英九率众声明:罢免陈水扁是台湾民众共识难度:中等知识点:其他2.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要求与上文的话题、句式、修辞手法相同。
特长生考试题

特长生考试题
一、选择题(3×4=12)
1、70等于
A .0
B .1
C .7
D .-7
2.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我国总人口约为1 370 000 000人,1 370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13.7×108
B .1.37×108
C .1.37×109
D .1.371×10-9 3.下列计算准确的是
A .(-3)2=-3
B .(3)2=3
C .9=±3
D .3+2= 5
4.已知⊙O 1和⊙O 2的半径分别为2和5,如果两圆的位置关系为外离,那么圆心距O 1O 2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准确的是
二、填空题(3×4=12)
1、在数轴上表示-5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_ .
2、在4张完全相同的卡片上分别画上图①、②、③、④.在看不见图形的情况下随机抽取
一张,卡片上的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概率是 _ .
3、写出一个正比例函数,使其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_ .
4、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是120º,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 .
三、解答题(6分)
先化简,再求值:(a +1) (a -1)+a (1-a ),其中a =2012.
B .
C .
D . A . ①
① ③ 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长生测试题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考题集锦
1.央视青歌赛的综合知识考核一直倍受关注。
有些歌手给出的错误答案堪称“经典”。
问:“杯水车薪”这一成语是什么意思?
答: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的工钱。
问:“焚书坑儒”是什么朝代的事?
答:宋朝的铁木真。
问:“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何朝代的哪位农民起义领袖写的诗?答:秦朝。
李世民。
问:人类历史上的“两河文明”是指哪两河?
答:黄河、长江。
(1)探究一下,这一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问题?(2分)
(2)对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
有人说,歌手亟需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也有人说,术业有专攻,没必要用这些“综合知识”为难歌手。
你怎么看?(3分)
2“读鲁迅”综合实践题。
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
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走进作品
要求每位同学推荐一篇课外读过的鲁迅作品,并写出一句推荐语。
你推荐的作品:《》你的推荐语:
活动二:认识鲁迅
要求同学谈谈“你心目中的鲁迅”。
下面是同华们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材料。
有的同学建议根据这些材料拟一副对联来概括我们心目中的鲁迅形象。
现在,已有同学拟了一则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材科一:鲁迅先生“关于自己”的话。
◎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随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
倘使这样的也可以做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
◎我觉得古人写在书上的可恶思想,我的心里也常有……
材料二:几个生活细节
◎孙伏园回忆:我随鲁迅先生旅行,如到陕西,到厦门,到广州,我的铺盖常常是鲁迅先生替我打的。
耶稣常为门徒洗脚,我总要记起这个故事。
◎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
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
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
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下联:
活动三:汲取精华
要求同学把鲁迅与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个名句,请你任选一句联系实际谈谈感想。
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
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感想:
3、初三(3)班的方小唐同学,晚上常到网吧玩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班主任召集班干部与小方谈心,让他认识沉迷网游的危害,并请大家都为他题写一句勉词。
假如你是该班干部,请你给小方题写一句劝勉的话(必须用上比喻的修辞方法)。
(2分)
我的题写: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至第5题。
⑴我们每读一本书,每见一件事,都应该多动脑筋、多思考。
这样才能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上发现新的东西,由此锻炼出我们敏锐而正确的观察判断能力;这样才能在知识的学习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此丰富我们的头脑。
⑵苹果落地了,这是多么熟悉的事情,大家习以为常,并不觉得这里边还有什么研究的话题。
一天,牛顿注意了这一现象,并且提出“它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他又思考,又探究,结果发现了其中包含着的“万有引力”定律。
⑶壶水开沸,这也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
瓦特却把它当成了一个大问题来研究,并且根据其原理,发明了蒸汽机,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⑷“缺少知识,就无法思考,缺少思考就不会有知识。
”这个格言说出了思考在知识的学习、运用、积累中是十分重要的。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很多知识的。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逐渐接受一些前人留下的知识,我们要充分利用自己懂得的有限知识,多动脑,多思考。
思考得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发现问题,有了疑问,就会促使我们去探讨、去解决。
“观察--疑问--解决问题”是获得新知识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思考”,即动脑子。
不动脑子也就不会提出什么疑问,没有疑问也就没什么需要探讨、解决的东西,因而也就没有新知识的获得。
(温州市)
1.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⑵、⑶两段证明了动脑的好处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⑵段的事实材料。
(30个字以内)
4.第⑷段画线句子中的“这个过程”是指什么?
5.作者在第⑵、第⑶段中用了两个事实论据论证观点,请你再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活动一:示例《野草》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
活动二:如:幽默谦逊贵在自省
慈祥冷峻缘于爱憎
活动三:名句要点:①读书须博览群书;②做事贵在坚持。
联系实际略。
活动四:答案略。
参考答案八.(1)有些歌手的文化素养堪忧。
(2分)(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且陈述的理由有一定的道理,均可视为正确。
示例:①歌手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因为歌手也可算是“公众”性人物,理应具备起码的文化素质。
②对歌手进行综合素质测试是必要的,但所测试的“综合素质”不宜偏难,因为顾名思义,“歌手”就是擅长歌唱的人,评价歌手的主要标准自然是歌唱好不好。
(3分)
(2)示例一:沉迷游戏好比车陷泥潭,会让人玩物丧志。
示例二:沉迷网游正
如沉醉于诱人的罂粟花。
(劝诫得1分;比喻得1分。
不得体或比喻不当酌扣
1我们每读一本书,每见一件事,都应该多动脑筋、多思考。
2这样才能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上发现新的东西,由此锻炼出我们敏锐而正确的观察判断能力。
3 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4观察——疑问——解决问题。
5例1:阿基米德洗澡时从浴盆水溢出的现象中发现了著名的浮力定律。
例2:鲁班上山爬坡时,手被茅草划破,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