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解决了中国人民吃饱饭的问题
我的偶像作文袁隆平七年级七百字

我的偶像作文袁隆平七年级七百字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我的偶像作文袁隆平七年级七百字篇1袁隆平有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这是袁隆平的心声,一种博大的爱。
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他从成绩与荣誉两个“包袱”中解脱出来,超然于名利之外,对于众多的头衔和兼职,能辞去的坚决辞去,能不参加的会议一般不参加,梦魂萦绕的只有杂交稻。
他希望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国家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解决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袁隆平把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稻当作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事业。
他还受聘担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记者离开三亚基地的时候已是4月7日的黄昏,北国还是春寒料峭,这里已经袁隆平把记者送至路口,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满载着袁隆平的梦想与希望,杂交水稻在中国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种和收获,创造着一个个神话般的厅迹。
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写了一部名著,叫《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书中写到:“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中增长率。
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
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现在,已有2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转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90年代以来专门立项支持在世界一些产稻国家发展杂交水稻。
袁隆平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这些年他每年都出国指导,还派出了许多专家担任顾问,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指导,并为这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从年至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举办了38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15个以上国家的多各科技人员。
年,越南和印度种植面积已分别超过了10万公顷和20万顷,并且取得了每公顷增产1吨—2吨的效果。
我的偶像作文800字初一袁隆平

我的偶像作文800字初一袁隆平篇一说到偶像,在每人心中都有一位令自己敬佩的偶像。
有人的偶像是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的教师;有人的偶像是治病救人,为人们带来健康的白衣天使;还有人的偶像是一线的歌星或影星。
而我的偶像却是让全国人民吃饱饭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爷爷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毕生的追求。
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掌握到自己手上去,我要担当起来!”“我还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他做到了,他实现了自己的梦。
袁爷爷从1960年就开始了对水稻的研究,从那时起他的脚步就从未停止过,他每天都要到田里去,这成了他的生活习惯。
1960年全国遭受了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饥荒,全国上下人民食不果腹,袁爷爷目睹了这样残酷的现实,他日夜难眠,这更加激起了他研究水稻的决心。
从此,他那瘦瘦小小的身影就奔波于田间地头,在风吹日晒中他的皮肤黑黝黝的真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他生活节俭,为人低调,经过不断地努力,他获得过很多奖项,但他从不炫耀,从不骄傲。
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研究和试验,于1970年他在海南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野生稻,从此打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突破口,袁爷爷给它取名为“野败”。
随即他将这些资料上交给国家单位,大家共同研究,在他的眼中只要能让老百姓丰衣足食,可比那些奖项荣誉好得多。
一个人,一件事,一辈子,他在杂交水稻的研究路上一走就是57年。
正是因为他50多载对杂交水稻研究的执着,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守护,对“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初心的坚守。
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研究出了高产水稻,解决了人民的粮食短缺问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是啊!就在2021年5月22日他离开了,他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位人民的英雄倒下了,可是他研究出的杂交水稻却哺育着千千万万的人民,他那种坚持不懈、无私奉献、不图名利、不求回报的精神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纪念袁隆平爷爷作文范文(精选6篇)

纪念袁隆平爷爷作文纪念袁隆平爷爷作文范文(精选6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念袁隆平爷爷作文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纪念袁隆平爷爷作文1当你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的时候,也许你会想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绅,不,我会想到“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平爷爷。
他是解决一个国家吃饭问题的大功臣。
我国政府授予袁隆平“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他金质奖章和“杰出的发明家”荣誉称号。
国际同行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利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袁隆平爷爷是我们最大的贵人,没有他发明的这个技术,我们可能会在今后几十年依然会挨饿。
袁隆平爷爷他说过他买过最贵的衣服是花了70元平常都是30,40块钱。
想想我们现在买一件衣服动不动几百或者上千,可谓是浪费至极。
近代的中国是非常落后的,人们几乎连温饱也达不到。
是他让我们吃饱饭能有力气干活,也是他让我们现在的生活十分美满。
我们要学会感恩,如今他走了我们都很悲痛,我们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报效祖国,为祖国做出贡献。
我们都会像千百年来的那些人们一样,为祖国奉献出自己来换取更美好的生活。
纪念袁隆平爷爷作文2《我有一个梦》这首歌的词是一位老人抒发内心的呈现,他有着伟大的梦想,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给全世界交出了漂亮的成绩!这位老人他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越挫越勇;不因失败而气馁,不因成功而自负,不断的制定目标,不断的进取,不断的超越自己!这位老人他很朴实无华,他就是一颗定海神针,能带给所有人安心!他就是袁隆平爷爷,一位非常慈爱的老人,我曾经看过老人的一篇采访,其中他说:“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啊,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啊,我亲眼见过”主持人接着问:“您是不是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老人连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可知粮食的重要性!”回想老人在采访中的`神情,大有忧天下之忧而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为了让人民不再像他看到的那样食不果腹,他带领着团队开始了漫长的攻坚之路!他瘦瘦小小的一个人,风吹日晒皮肤黑黝黝的,像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为人低调,他的奖项非常的多,但是他从不在意这些,攻坚克难,一丝不苟!还记得老人给自己母亲写的那封信,他为了人民不再饿肚子,却给自己留下了永远的遗憾,自己的母亲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积攒了多少想对母亲说的话,多少的悔,多少的盼,这已成为老人永远的惦念了!这位老人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在他离开的时候有那么多的人主动的去送老人,为老人留下想念的泪水;他一次次向人民交出了漂亮的成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他终于放心的离开了。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介绍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介绍每当看见碗里的米饭,我总是会想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他用自己的汗水让全国人民都可以吃饱饭,是一个大英雄。
可惜,我们却都收到了这样一则新闻:袁隆平爷爷去世了,享年91岁。
袁隆平爷爷从小时候去园艺园看葡萄就对稻田好奇,总是问这问那的,虽然因此遭老师的“讨厌”,但是就靠自己的好奇心,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爷爷靠自己的发现和充足的农业知识,发明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让大家都吃的是好米。
再回头看上个世纪的大饥荒,饿死了许多的人,但我们多了一位英雄:袁隆平爷爷,我们以后再也不怕有这种事情发生。
袁隆平爷爷用自己的一生,换取了世世代代人们美好的生活,因为每片金色的稻田,都可以让我们想到袁隆平爷爷的身影。
他的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了我,用自己的一生为人民做贡献,说起来简单,却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
即便袁隆平爷爷去世了,他也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炎黄子孙将会学习他的精神,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我还看过一本写袁隆平爷爷的绘本,叫《一粒种子改变世界》,里面写了袁隆平爷爷做过一个梦,梦里自己在很高很高的稻谷下乘凉,谷子上的米还有花生那么大,于是袁隆平爷爷励志要完成自己的“禾下乘凉梦”。
他钻研苦学,历来艰辛工作于农务发展,终于,他看到了一个特别好的谷子,谷子上有200多个麦粒!他把这个谷子起名叫鹤立鸡群。
他靠这个谷子开始钻研杂交水稻,取得了惊天动地的成绩。
当我们看见碗里的米饭和美丽的稻田,千万不能忘记,那位伟大的英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这是袁隆平爷爷说的话,但是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意思是: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谁也不知道会长成什么样子,结出怎样的果实,它充满了希望和无限的未来。
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都无法预知未来,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一定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但是总要去努力的成长,就像种子一样喜欢接近阳光和雨露。
袁隆平爷爷是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解决了我国亿万人的温饱问题,是令我们尊敬和敬仰的科学家。
我最敬佩的人1000字作文袁隆平

我最敬佩的人1000字作文袁隆平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我最敬佩的人1000字作文袁隆平篇1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
大学学农的袁隆平因亲身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让他不满足于在农业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于是转向研究杂交水稻。
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平将“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个人梦想与“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几十年来他披星戴月,寒来暑往,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产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等多项国家顶尖荣誉。
按理说,袁隆平专注水稻研究已几十年,早已功成名就,荣誉无数,完全可以光荣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伦之乐。
然而,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
这让我又想起当时已近七十岁的袁隆平在回应有关他落选中科院院士话题时曾说过一句话:“我没当上院士,还是说明我水平不够,所以我今后还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
但是有一点,我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这些年来,袁隆平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
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选择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每天戴着一顶草帽,卷着两只裤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着,继续为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梦想不懈奋斗、辛勤耕耘。
这些年来袁隆平以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为己任,在不断追求的路上,服务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
可以说,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仅向世人诠释了一个农民科学家对粮食问题的理解,而且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实践,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就在不断的追求。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灿烂的星河也确实令人向往,但若不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怎么能到达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处呢?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始终坚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神,并融于岗位、融于日常,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敬业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业追梦路。
我想对您说作文500选取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伟人。

我想对您说作文500选取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伟人袁隆平我想对你说作文篇1我是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
当我知道了袁隆平爷爷的事迹以后,深深的震撼、感动了我!您是我们的骄傲,是您让我们吃上了美味可口的米饭,让我们中国人不再饿肚子。
妈妈告诉我:是袁隆平爷爷让我吃饱饭的。
可是这位可爱的爷爷今天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位可敬可爱的爷爷。
妈妈带着我查阅资料,我终于知道了这位让我吃饱饭的爷爷。
经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原来人竟然还有吃不饱饭的时候,我从来没有为吃的发过愁,我想吃的妈妈都会满足我。
袁隆平爷爷从小的理想竟然就是为了让大家吃饱饭,我猜应该也包括他自己,连做梦都是梦到自己在一人高的稻米下睡觉。
为了“吃饱饭”的理想,爷爷几十年如一日投入到水稻新品种研究当中,扎根农村,扎根水稻田中,经过不懈努力,他实现了当初做的梦,将水稻亩产再提高,如今向着1200Kg/亩发起冲击。
袁隆平爷爷是伟大的,他用自己的一生,解决了全中国的饥荒问题,包括我和我的家庭。
爷爷是您用一把稻谷养活了中国数十亿同胞,是你满怀信心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靠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巨大贡献。
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位让我们吃饱饭的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爷爷把杂交水稻当做理想和终身事业为之奋斗的,正是他的努力和坚持,今天才能人人有饭吃。
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是对全人类的巨大贡献,他是一位值得全世界人民尊敬的英雄!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愿袁隆平爷爷,一路走好!袁隆平我想对你说作文篇2在我的眼里,您是一位可亲的老人,也是一位伟人,永远都是。
在您走的那一刻,那颗以您名字命名的行星在空中格外耀眼,您看得到吗?在您走的那一刻,您的心里,是否还惦记着那片试验田?在您走的那一刻,田野中的稻穗随风摇摆着,似乎也在与您作别。
那一刻,历历在目——灵车过处,车鸣笛,人致意。
臧克家先生曾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毋庸置疑,您是后者。
您虽然已经走了,但灵魂却是永不陨灭的。
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袁隆平爷爷的故事袁隆平爷爷的故事(精选5篇)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为转变中国粮食生产的落后状态打了一个翻身仗;你是否在查找“袁隆平爷爷的故事”?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相关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袁隆平爷爷的故事篇1“让更多的人吃饱”袁隆平91岁离开。
大师陨落,全世界哀悼。
他的去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
“国家的脊梁”将被我们永久牢记。
杰出贡献转变世界。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受人敬重和爱戴的科学家。
他是杂交水稻讨论的先驱,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胜利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
他创造了“三系”杂交籼稻,胜利开发了“两系”杂交水稻,建立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
几十年来,他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讨论、应用和推广,为中国的粮食平安、农业科学进展和世界粮食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
用一粒种子转变世界,解决世界60%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的贡献是显著的,“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学术态度影响深远。
袁隆平是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高校生,饱受困难和挫折。
无论什么状况,他的身体里总是流淌着祖国和世界的血液,他的青春散落在田野里。
他还在孜孜不倦的攀登超级杂交稻的巅峰。
一路走来,袁隆平的科研有许多怀疑、失败、挫折。
他始终埋头苦干,不怕吃苦,闯出一片新天地。
他的那句“科研怎么会失败?”始终激励着很多科学家参加嬉戏科学竞赛;他的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也不要怕别人说你不落俗套”始终激励着青年同学勇闯创新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仰慕。
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
他很多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高薪聘请,由于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
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牢记投身科学讨论的激情与幻想,始终牢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
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
生活中,他既不追赶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宝看成是负担,曾由于多看了几眼豪车上新闻,却依旧选择一般的车子下试验田。
描写袁隆平的优秀作文300字

描写袁隆平的优秀作文300字•相关推荐子,一辈子的梦想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
”听完妈妈的介绍,我心想:袁爷爷一生获得了无数的荣誉,但是这巨大成功背后的辛酸苦辣,又有多少人能体会。
袁爷爷曾说:”自己做过一个梦,梦中超级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袁隆平爷爷将他的一生献给了水稻,献给了人民。
他虽然离开了,但是我们会永远记住他,永远爱戴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为一名小学生,在生活中,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在学习上,以袁爷爷为榜样,刻苦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描写袁隆平的优秀作文300字篇22021年5月22号的下午一点05分,袁隆平爷爷永远离开了人世。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无法接受。
他让我们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不再挨饿。
他是我们全世界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91岁的他因为多功能衰竭而永远的离开人世。
他曾让我们让我们不再挨饿,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80岁的人50岁的身体。
”我觉得他的精神永存。
他不管多少岁,也坚持到农田里看看杂交水稻。
他有很多个爱好,如游泳,台球……游泳曾获第一名的好成绩。
但还是杂交水稻是他的最爱。
一次外交访谈。
有外国人,他觉得让别人翻译是一种麻烦,所以自己现场说起了英文这几句英文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上了热搜,对袁隆平爷爷称赞。
但是袁隆平爷爷却幽默地说“我的英语只是一些破碎的”在杂交水稻这方面,袁隆平爷爷是严肃的,但他也是幽默的。
袁隆平,爷爷虽然你去世了,但我们会像你一样珍惜粮食,热爱祖国,光盘行动我们也会学习你的精神,您的精神永存在我们的心中。
描写袁隆平的优秀作文300字篇3当你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时,你一定会想到让我们中国逃离饥荒,让每个人都能吃上饱饭的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爷爷是解决我们全国温饱的功臣,他一生奉献于杂交水稻,毕生梦想是能够让更多的人吃上饱饭,被誉为是我国第一位“杂交水稻之父”。
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谁解决了中国人民吃饱饭的问题?
远航一号
反毛的人动不动就说毛泽东时代吃不饱饭,是私有化解决了吃饱饭问题。
单从事实上看,毛泽东时代人口由5亿增加到9亿,人均预期寿命又从35岁增加到65岁。
如果吃不饱饭,这额外4亿人,平均额外多活了30年,难道会光合作用不成,会直接转化太阳能?
今天咱们就较个真,认真研究一下吃饱饭的问题。
既然要研究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算吃饱饭。
人为了生存,平均每天需要热量大约2000卡路里,大约相当于一斤粮食。
一年下来,就是180公斤,再考虑粮食加工分配过程中的损耗和分配不均的因素,那么人均粮食消费量大约至少需要250公斤。
这可以说是狭义的吃饱饭,这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期,为了维持其人口生存所必需的。
但是,人要生存,不仅需要热量,还必须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
没有这些,就会营养不良,就会有饥饿感。
为了补充这些其它营养成分所需要的肉类、蛋类、蔬菜可以折合成粮食当量(比如计算用多少粮食可以养一头猪,出多少肉)。
如果是以素食为主的食品结构,保持营养均衡,那么人均直接和间接粮食消费量需要达到400公斤;如果是素肉食搭配的食品结构,需要达到800公斤;如果是肉食为主的食品结构(比如美国),需要达到1500公斤。
所以,就广义来说,人均400公斤粮食可以算解决温饱问题,而只有人均800公斤以上才能算小康、吃得“好”(不一定健康,单从口感来说)。
首先,我们承认,“改革开放”时期,温饱问题确实已经基本上解决了(当然仍有一部分贫困人口没有解决,姑且不论)。
但是,说某某解决了中国人民吃饱饭的问题,说得应当是,经过某某或某种社会制度的努力,原来吃不饱饭的,变成吃饱饭了,而不应当是指在前人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吃饱饭问题以后,坐享前人的成果。
查中国历年人均粮食产量,1950年为239公斤,1956年达到五十年代最高点307公斤。
所以,在人民公社以前的小农经济时代,依据当时的生产条件,人均粮食产量大体上就是在250-300公斤之间
徘徊,勉强解决最低限度吃饭问题,还不能真正实现温饱。
人民公社初期,由于人民群众缺乏经验,组织混乱,又加上走资派搞浮夸风共产风的破坏。
最主要的,人民公社刚刚建立,还来不及对农业的生产条件进行根本改善。
恰逢1959-1961年空前的自然灾害,1960年,人均粮食产量降至建国以来最低点217公斤。
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与自然灾害进行斗争;尽管遇到了大灾,国家没有发生动荡,也没有发生什么群体性事件,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
众所周知,农业是高度依赖于自然条件的生产部门。
农业产量要提高,灌溉、肥料、良种必须成比例提高,缺一不可。
而建国初,农田水利建设尚未开展,石油极度短缺(从而没有化肥农药),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需要时间。
在基本上是继承了小农经济的技术条件下,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极差,是不奇怪的。
1962年以后,人民公社的组织逐步稳定成熟,形成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后来为实践证明高度适合中国农村农业的发展制度。
1962年,人均粮食产量恢复到238公斤,1965年,增加到268公斤,1970年,增加到289公斤,1975年,增加到308公斤,1980年,增加到325公斤。
1982年,全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实行人民公社制度的最后一年(1982年底公布的新宪法废除人民公社),人均粮食产量达到349公斤。
可见,1962年以后,中国农业、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基本上是几年上一个台阶。
1962-1982年,人均粮食产量由约240公斤提高到约350公斤,年均提高5.5公斤。
按照这样的速度,再有10年左右时间,中国的人均粮食产量就可以稳步保持在400公斤以上,彻底解决温饱问题。
为什么在人民公社条件下可以实现粮食稳步增产呢?除了采用良种、化肥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无论是在世界范围,还是在中国,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都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呈高度线形相关。
先看世界,1960年,1970年,1980年,灌溉面积比分别为21%,25%,和29%,同期的每公顷粮食产量分别为1.3吨,1.6吨,和2吨。
基本上是灌溉面积比每上升一个百分点,每公顷粮食产量可以增加100公斤。
再来看中国,1962年,1970年,1980年,灌溉面积比分别为25%,31%,和38%,同期的每公顷粮食产量分别为1.3吨,2吨,和2.7吨。
1960-1980年,世界的灌溉面积比增加了8个百分点,粮食单产增加了700公斤;1962-1980年,中国的灌溉面积比增加了13个百分点,粮食单产增加了1.4吨。
如果不是人民公社,靠小农经济、包产到户,能解决中国人民吃饭问题?
无论是用世界平均数据,还是用中国数据,都可以发现,基本上用灌溉面积比乘三分之二,就大致可得每公顷粮食产量;这足以说明,所谓靠小农经济的那点可怜的自私自利的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的说法,完全是欺世盗名。
吹嘘包产到户的,一般都会引用如下的数据,1977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298公斤,1984年,人均粮食产量390公斤,所以说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吃饱了饭。
大家都知道,农业产量是经常波动的,如果故意挑出一个歉年做起点,再挑一个丰年做终点,都可以制造农业奇迹。
事实是,一方面,直至1982年,中国农村还在普遍实行人民公社制度而不是包产到户。
另一方面,1985年,人均粮食产量就下降到了358公斤。
1996年,中国的人均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点的412公斤,但是2003年又下降到333公斤。
近几年人均粮食产量有所恢复,2010年达到407公斤。
概括来说,在小农经济时代,中国的人均粮食产量大致在250公斤至300公斤之间徘徊,在好年景勉强够吃,谈不上营养,遇到自然灾害就会出现饥荒。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人均粮食产量大致在
350公斤至400公斤之间徘徊,如果不出内忧外患,基本上可以算是温饱无忧。
但是,如果问题是,到底是谁让人民吃饱了饭,或说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那就应该问,是谁或哪种经济制度使中国的人均粮食产量由250-300公斤的台阶上到了350-400公斤的台阶?
这个过程,小农经济没有完成,与小农经济在本质上一致的包产到户也没有完成。
与小农经济不同,包产到户可以坐享人民公社建设的水库、化肥工业以及社会主义科技体制培育的良种。
中国人均粮食产量由250-300公斤的台阶上到350-400公斤的台阶,几乎全部是在人民公社时期完成的(参考附图,可以看得十分清楚,人民公社时期人均粮食产量在波动中上升,而此前此后都是围绕同一水平徘徊)。
所以,有人恬不知耻,说是由他自己让中国人民吃饱了饭,那完全是贪天之功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