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焊接性
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性

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性焊接是指将两个或多个金属材料通过加热或施加压力等方式连接在一起的工艺。
常用的金属材料包括钢铁、铝、铜、镍、钛等。
这些金属材料在焊接时拥有不同的特性和焊接性能。
下面将针对常见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进行详细介绍。
1.钢铁焊接性钢铁是最常见的金属材料之一,其焊接性能较好。
在钢铁焊接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电弧焊、气焊、激光焊等。
其中,电弧焊是最常见的焊接方法,在焊接钢铁时通常使用熔化电极和熔化极性相同的焊条。
钢铁的焊接性能取决于其成分、组织结构以及焊接方法等因素。
2.铝焊接性铝是一种常见的轻金属,其焊接性能较差。
由于铝的氧化膜容易形成,这会降低焊接接头的强度和质量。
为了提高铝的焊接性能,可以采用预处理、焊接保护气体等方法。
常见的铝焊接方法有气焊、TIG焊等。
在气焊中需要使用钡剂等预处理剂来清除氧化膜,而TIG焊则可以通过惰性气体的保护来减少氧化膜的生成。
3.铜焊接性铜是一种良好的导电材料,其焊接性能较好。
常见的铜焊接方法有气焊、TIG焊、电弧焊等。
在铜焊接中,氧化膜的清除很重要,可以使用钝化剂等预处理剂来清除氧化膜。
TIG焊和电弧焊是常用的铜焊接方法,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和控制焊接参数来获得理想的焊接接头。
4.镍焊接性镍是一种耐腐蚀性较好的金属材料,其焊接性能较好。
常见的镍焊接方法有电弧焊、TIG焊等。
镍焊接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和适当的焊接参数来获得理想的焊接接头。
在镍焊接中,尤其需要注意焊接电缆和接地端之间的电气连接,以避免电弧腐蚀。
5.钛焊接性钛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其焊接性能较好。
常用的钛焊接方法有电弧焊、激光焊等。
在钛焊接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和适当的焊接参数,以避免产生气泡和裂纹等缺陷。
此外,钛焊接还需要进行保护气体的控制,以避免氧化等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因成分、组织结构以及焊接方法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了解和掌握这些材料的焊接性能对于实际应用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
金属的焊接性

金属的焊接性一、金属焊接性1.概念:金属焊接性就是金属是否能适应焊接加工而形成完整的、具备一定使用性能的焊接接头的特性。
含义:一是金属在焊接加工中是否容易形成缺陷;二是焊成的接头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可靠运行的能力。
评价标准:如果某种金属采用简单的焊接工艺就可获得优质焊接接头并且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或满足技术条件的要求,就称其焊接性好;如果只有采用特殊的焊接工艺才能不出缺陷,或者焊接热过程会使接头热影响区性能显著变坏以至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则称其焊接性差。
2.影响焊接性的因素1)材料因素材料是指用于制造结构的金属材料及焊接所消耗的材料。
前者称为母材或基本金属,即被焊金属。
后者称为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剂、保护气体等。
材料因素包括化学成分、冶炼轧制状态、热处理状态、组织状态和力学性能等。
其中化学成分(包括杂质的分布与含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碳对钢的焊接性影响最大。
含碳量越高,焊接热影响区的淬硬倾向越大,焊接裂纹的敏感性越大。
也就是说,含碳量越高焊接性越差。
除碳外钢中的一些杂质如氧、硫、磷、氢、氮以及合金钢中常用的合金元素锰、铬、钴、铜、硅、钼、钛、铌、钒、硼等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钢的淬硬倾向使焊接性变差。
若焊接材料选择不当或成分不合格,焊接时也会出现裂纹、气孔等缺陷,甚至会使接头的强度、塑性、耐蚀性等使用性能变差。
2)设计因素设计因素是指焊接结构在使用中的安全性不但受到材料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结构形式的影响。
例如结构刚度过大或过小,断面突然变化,焊接接头的缺口效应,过大的焊缝体积以及过于密集的焊缝数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应力集中,造成多向应力状态而使结构或焊接接头脆断敏感性增加。
3)工艺因素工艺因素包括施焊方法(如手工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焊接工艺(包括焊接规范参数、焊接材料、预热、后热、装配焊接顺序)和焊后热处理等。
在结构材料和焊接材料选择正确、结构设计合理的情况下工艺因素是对结构焊接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11-1金属的焊接性

工艺措施对防止焊接接头的缺陷也起到重要作用 焊前预热、焊后缓冷和消氢处理对防止热影响区的 淬硬变脆降低焊接应力防止裂纹是比较有效的措施。 构件类型方面: 焊接构件的结构设计会影响应力状态,从而影响焊接性。 接头处于刚度较小的状态,能自由收缩。可防止裂纹 注意避免缺口、截面突变、焊缝余高过大、交叉焊缝 不必增大焊件厚度和焊缝体积,否则产生多向应力。 使用条件方面: 高温工作时,易产生蠕变。 低温工作或冲击载荷时,容易发生脆性破坏。 在腐蚀介质下工作时,接头要求具有耐腐蚀性。
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目的与要求: ①掌握金属焊接性的含义、内容、影响因素。 ②掌握碳当量的含义、计算公式及评定方法。 重点: ①碳当量焊接性的含义、焊接性的评定方法及工艺的拟订。 ②掌握碳当量的含义、计算公式及评定方法。 难点: 焊接性能的影响因素及碳当量的计算公式和评定方法。
一、焊接性概念 金属的焊接性:指金属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也就是 说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获得优质焊 接接头的难易程度。 内容:包括接合性能和使用性能。 接合性能: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的金属形成 焊接缺陷的敏感性。 使用性能: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的金属的焊 接接头对使用要求的适应性。
同时具有预期的使用性能。
焊接性细分 工艺焊接性——金属材料对各种焊接方法的适应能力。 金属材料本身、焊接热源、工艺措施。 使用焊接性——焊接接头满足技术条件中所规定的使用 性能的能力。
焊接性还可以分为:冶金焊接性和热焊接性。
二、焊接性影响因素 主要有四个方面:材料方面、焊接方法及工艺方面、 构件类型方面、使用条件方面。 材料方面: 母材和焊接材料(如:焊条、焊丝、焊剂、保护气体等)。 母材的性质起决定性影响 焊接材料起关键性作用 如母材与焊接材料匹配不当时,就会造成焊缝金属的化 学成分不合格,力学性能和其他使用性能降低。 焊接方法及工艺方面: 焊接方法对焊接性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 焊接热源的特点 影响热循环 对熔池和接头的保护 影响焊接冶金过程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

第三节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1. 焊接性的概念—定焊接技术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即金属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称为金属材料的焊接性。
2.焊接性的评价1) 碳当量法碳当量是把钢中的合金元素(包括碳)的含量,按其作用换算成碳的相对含量。
国际焊接学会推荐的碳当量(CE)公式为:%)++++++=10015)Cu ()Ni (5)V ()Mo ()Cr (6)Mn ()C ([CE ⨯ωωωωωωω 式中,ω(C)、ω(Mn)等-碳、锰等相应成分的质量分数(%)。
当CE<0.4%时,钢材的塑性良好,淬硬倾向不明显,焊接性良好。
在一般的焊接技术条件下,焊接接头不会产生裂纹,但对厚大件或在低温下焊接,应考虑预热;当CE 在0.4~0.6%时,钢材的塑性下降,淬硬倾向逐渐增加,焊接性较差。
焊前工件需适当预热,焊后注意缓冷,才能防止裂纹;当CE>0.6%时,钢材的塑性变差。
淬硬倾向和冷裂倾向大,焊接性更差。
工件必须预热到较高的温度,要采取减少焊接应力和防止开裂的技术措施,焊后还要进行适当的热处理。
2)冷裂纹敏感系数法 冷裂纹敏感系数的其计算式为:%++++++=100]60060]H [)B (510)V (15)Mo (60)Ni (20)Cu ()Mn ()Cr (30)Si ()C ([⨯++++h P W ωωωωωωωωω式中P W -冷裂纹敏感系数;h -板厚;[H]-100g 焊缝金属扩散氢的含量(mL)。
冷裂纹敏感系数越大,则产生冷裂纹的可能性越大,焊接性越差。
3.低碳钢的焊接低碳钢的CE 小于0.4%,塑性好,一般没有淬硬倾向,对焊接热过程不敏感,焊接性良好。
4.中、高碳钢的焊接中碳钢的CE 一般为0.4%~0.6%,随着CE 的增加,焊接性能逐渐变差。
高碳钢的CE 一般大于0.6%,焊接性能更差,这类钢的焊接—般只用于修补工作。
为了保证中、高碳钢焊件焊后不产生裂纹,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通常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焊前预热、焊后缓冷 焊前预热和焊后缓冷的主要目的是减小焊接前后的温差,降低冷却速度,减少焊接应力,从而防止焊接裂纹的产生。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一、焊接性的概念焊接性是指金属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
主要指在一定焊接工艺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接合性能:即在一定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的金属形成焊接缺陷的敏感性;其二是指使用性能:即在一定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金属的焊接接头对使用要求的适应性。
金属的焊接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反应的过程。
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几乎出现所有的冶金现象,如熔化、结晶、蒸发、金属反应、熔渣与金属的反应、固态相变等;此外焊缝和热影响区各不同位置,由于加热、冷却、相变都是不均匀的。
这样就会造成很大的内应力和集中应力,甚至可以导致各种类型的裂纹或形成焊接接头的其它缺陷。
一般低碳钢焊接,不需要复杂的工艺措施就能获得良好的焊接质量,因而说低碳钢的焊接性良好。
但如果用同样的工艺焊接铸铁,则会出现裂纹、断裂等严重缺陷,得不到完好的焊接接头。
从这个意义上讲,铸铁的焊接性能差。
但是,在焊接铸铁时,如果使用适当的气焊丝和气焊熔剂(焊接材料)并采取相适应的焊接工艺,如高温预热、缓冷、锤击等工艺措施,就能获得满意的焊接接头。
由此可见,金属材料的焊接性不仅与母材本身的化学成分及性能有关,而且还与焊接材料、焊接工艺措施有关。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包括接合、使用两方面的性能。
有时,完整的无缺陷的焊接接头并不一定具备满足要求的使用性能。
例如,镍钼不锈钢的焊接,比较容易获得接合性能良好的焊接接头,但如果焊接方法和工艺措旋不合适,则焊缝金属和焊接热影响区的抗腐蚀性就有可能达不到使用性能的要求,造成使用上的不合格。
总之,影响焊接性的因素包括:(一)母材、焊接材料母材和焊接材料(如气焊丝、气焊熔剂等),它们直接影响焊接性,所以正确选用母材是保证焊接性良好的重要基础。
(二)焊接工艺对同一母材采用不同的工艺方法和措施,所表现的焊接性就不同。
例如,钛合金对氧、氮、氢极为敏感,用气焊和手工电弧焊很难实现焊接,而用氩弧焊或等离子孤焊则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金属焊接性

试验焊缝在各种温度下施焊,焊后静置24小时再检测 和解剖,计算表面裂纹率,根部裂纹率和断面裂纹率。
表面裂纹率
C f
l f 100 % L
根部裂纹率
Cr
lr 100 % L
断面裂纹率(在试样焊缝上切下4-6试片,检查5个断面上裂纹
横向拘束主要用于测试焊缝中央结晶裂纹和高温失塑裂 纹;纵向拘束主要用于测试结晶裂纹和液化裂纹。
Cr 5
Mo 4
V 14
(%)
适用于低合金调质钢,其成分范围:
C≤0.20 Si≤0.55 Mn≤1.50 Cu≤0.50
Cr≤1.25 Mo≤0.70 V≤0.10 B≤0.006
Ni≤2.50
δ<25mm,手弧焊E=17kJ/cm,预热范围
σb=500MPa σb=600MPa σb=700MPa σb=800MPa
当于若干碳量折合并叠加起来评估其综合影响的方法。
CE( W )
C
Mn 6
Cu Ni 15
Cr
MoV 5
(%)
适用于非调质低合金高强钢,CE 0.45% 25mm
可不预热;CE 0.41% C 0207 % 37mm 可
不预热。
日本JIS和WES采用
Ceq
C
Mn 6
Si 24
Ni 40
H
Pc C 30
20
5B %
60 15 10
600 60
适用条件
C=0.07~0.22 Si≤0.60 Mn=0.4~1.40 Mo≤0.70
Cu≤0.50 V≤0.12
Ni≤1.20 Cr≤1.20 Nb≤0.04 Ti≤0.05
7-第七章 金属材料焊接性分析方法(焊工工艺-第3版)

图7-3 采用焊条电弧焊时,试验焊缝位置
第二节 金属焊接性评定与试验
图7-4 采用焊条自动送进装置焊接试验焊缝位置
第一节 金属的焊接性
第二节 金属焊接性评定与试验
二、常用的焊接性试验方法 由前述可知,焊接性试验方法种类很多,因抗裂性能是衡量金
属焊接性的主要标志,所以在生产中还是常用焊接裂纹试验来表征 材料的焊接性。以下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的焊接性试验方法。 1.间接试验法
碳当量鉴定法是判断焊接性的最简便的间接法,常用作焊接冷 裂纹的间接评定。所谓碳当量法,就是将包括碳在内的其他合金元 素对硬化(脆化和冷裂等)的影响折合成碳的影响。
第一节 金属的焊接性
(3)结构因素 焊接接头和结构设计会影响应力状态,从而对焊 接性也发生影响。
这里主要从结构的刚度、应力集中和多向应力等方面来考虑。 使焊接接头处于刚度较小的状态,能够自由收缩,有利于防止焊接 裂纹。缺口、截面突变、焊缝余高过大、交叉焊缝等容易引起应力 集中,要尽量避免。不必要地增大母材厚度或焊缝体积,会产生多 向应力,也应注意防止。
第七章 金属材料 焊接性分析方法
第一节 金属的焊接性
一、金属焊接性的概念 1.定义:金属焊接性是指材料在限定的施工条件下焊接成按规定设 计要求的构件,并满足预定服役要求的能力,即金属材料对焊接加 工时适应性。 2.特点:焊接性受材料、焊接方法、构件类型及使用要求四个因素 的影响。根据上述定义,优质的焊接接头应具备两个特点:即接头 中不允许存在超过质量标准规定的缺陷;同时具有预期的使用性能。 根据讨论问题的着眼点不同,焊接性又分为工艺焊接性和使用焊接 性。
金属焊接性及其试验方法

• (3)合理安排焊接顺序 大件或复杂形状的工件焊接时,为减少应力及变 形,必须安排好各条焊缝的焊接次序。焊接次序安排不当,会影响接头 性能,甚至引起焊接缺陷,从而使焊接性变差。
• (4)正确制定焊接规范 只有焊接规范适当时,才能保证良好的熔合比 和焊缝形状系数。这不仅对防止产生裂纹等缺陷是必要的,而且对保证 接头性能也是十分重要的。除了控制线能量外,还要控制焊接电流、电 弧电压及焊接速度,使之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此外,预热温度和层间 温度的控制也是不可忽视的。
• 二、烽接性试验方法分类
• 评定焊接性的方法有许多种,按照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 几种类别:
• (一)直接模拟试验类
• 这类焊接性评定方法一般是仿照实际焊接的条件,通过焊 接过程观察是否发生某种焊接缺陷或发生缺陷的程度,直 观地评价焊接性的优劣,有时还可以从中确定必要的焊接 条件。
• (1)焊接冷裂纹试验 常用的有插销试验、斜Y坡口对接裂 纹试验、拉伸拘束裂纹试验(TRC)、刚性拘束裂纹试验 (RRC)等。
• (2)焊接热裂纹试验 常用的有可调拘束裂纹试险、压板对 接(FISCO)焊接裂纹试验、窗形拘束对接裂纹试验、刚 性固定对接裂纹试验等
• (3)再热裂纹试验 有H型拘束试验、缺口试棒应力松弛试 验、U形弯曲试验等。还可以利用插销试验进行再热裂纹 试验。
• (4) 层状撕裂试验 常用的有Z向拉伸试验、Z向窗口试验、 Cranfield试验等。
通常是通过热裂纹试验来进行的。
(二)焊缝及热影响区金属抵抗产生冷裂纹的能力
•
焊缝及热影响区金属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由于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 , 了使钽一 为 钢复 合板 钒层在 焊接 过程 中不 出现熔
化 , 证 焊 接 接 头 质 量 , 层 厚 度 要 达 到 2 5mm, 保 钽 . 这
一
模 拟 结 果 得 到 了试 验 验 证 。 图 4参 6
个阶段主要是 测定奥 氏体均 匀性水 平及 其进 一步转
2 0 5 3 焊 接 热 循环 对微 钙 钢 组 织 性 能 的影 响 / 0706 贾
对 流 使得 熔 池 迅 速 凝 固 。水 深 增 加 时 , 于 电 弧 收 由 缩 , 源 模 型 尺 寸 应 减 小 。采 用有 限 元 技 术 来 求 解 温 热
度场模型, ANS S软 件 用 作 有 限 元 工 具 , 用 AN Y 应 —
S YS程 序 设 计 语 言 编 写 了 运 动 热 源 加 载 和对 流 系 数 2 0 5 3 钽 换 热 器 管 板 焊 接 接 头 温 度 场 数 值 模 拟/ 0705 李 臻 / 压 力 容 器 .2 0 ,44 :9 2 / 一0 72 () 1  ̄ 3 分析 了 利用 钽 做 换 热 管 、 / 6 R 复 合 板 做 管 Ta1 Mn 变 化 子程 序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用 双 椭 圆 体 高 斯 模 型 采
( eT ) 引 起 焊 缝 开 裂 的 主 要 原 因 。对 四 种 尺寸 组 Fz a是
影 响[ ]C BⅡ H … / ABo a.cax.2 0 俄 / aMK 亩A M / :  ̄ r Bpa 一0 5 r
( ): 9 2 1 1~ 1
合焊接 接头的温度 场进行 了数 值模 拟。结果表 明, 合
元 呈 弥 散 分 布 ; 随 着 冷 却 速 率 的减 小 , 氏 体 比 例 但 贝
逐 渐 减 小 , 素 体 比 例逐 渐增 大 , 粒 明 显 长 大 , 能 铁 晶 性
恶 化 。在 实 际 焊 接 中 将 热 输 入 控 制 在 9 3 1 . J . ~ 8 6k/ e ( 厚 1 . m) 获 得 强 韧 性 良好 的 焊 接 热 影 响 a r壁 4 6r 可 a 区 组 织 。图 4 6 参
维普资讯
变组织/ 刘 宇 …/ 机 械 工 程 材 料 .20 , 1 4 :4 / -0 7 3 ( ) 1
~
进 行 有 限 元 分 析 , 到 了 熔 池 的 几 何 尺 寸 。 计算 结 果 得 与试 验结 果 吻 合 良好 。 图 4 4 参
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小 。图 9表 4参 7
2 0 5 3 加 热 步 骤 对 淬 火 钢 焊 接 接 头 组 织 形 成 的 07 0 9
板 的管 板式 换热器 , 影响管板焊接接头焊接质量 的关
键 因 素 。在 焊 接过 程 中 , 温 下 形 成 的 金 属 阅 化 合 物 高
件 下 实 现 , 弧 激 活 能 够 在 热 输 入 降 低 到 3 ~ 电 7
坤 宁 … / 钢 铁 研 究 .2 0 ,5 2 :7 2 / 一0 7 3 ( )1 ~ 1 研 究 了 焊 接 热 模 拟 工 艺 参 数 ( 值 温 度 、 后 峰 焊 冷 却 时 间 ts和 真 实 焊 接 对 微 钙 钢 热 影 响 区 显 微 组 S) I 织 和 性 能 的 影 响 。 用 L p r 着 色 腐 蚀 剂 腐 蚀 粒 状 贝 eea 氏体 中 的 M— 组 元 , A 观察 和研 究 了不 同 t 8 的热 模 拟 / 条 件 下 粒 状 贝 氏 体 中 M— 组 元 的形 态 、 量 及 分 布 A 数
刘 习 文 …/ C iaWe ig 一 0 7 1 ( ) 5 ~ 6 / hn l n . 2 0 ,6 2 :9 5 d
1 5℃ / 时 , 接 热影 响 区组 织 由板 条 状 贝 氏体 、 状 s 焊 粒
贝 氏体 和 少 量 铁 素 体 组 成 , 小 的 马 氏 体一 氏体 组 细 奥
变 的 运 动 学 。 冷 却 阶 段 的 这 个 过 程 由 过 冷 奥 氏 体 转 变来 完成 。焊 缝 加 热 速 度 的 升 高 伴 随 有 A 温 度 的 a 提 高 、 氏体 均 匀 化 温 度 间 隔 的 缩 小 和 及 其 均 匀 化 水 奥 平 的 降低 , 此 , 冷 奥 氏体 的转 变 移 到 较 高 温 度 区 。 因 过 由 于加 热 速 度 取 决 于 焊 接 热 输 入 , 随 焊 接 热 输 入 的 并 减小 而 增 加 , 以 , 了改 善 焊 缝 组 织 的成 形 条 件 , 所 为 最 好 降 低 热 输 入 。降 低 焊 接 热 输 入 最 好 在 电弧 激 活 条
理 选 择 钽 一 复 合 板 的 钽 层 厚 度 可 以避 免 F z a的形 钢 eT
研究采用特殊高强钢(0 4 XH) 样 通 过 不 同 加 热 试 速 度 和 固 定 冷 却 速 度 电 弧 焊 接热 循 环 的模 拟 而 进 行 。 在 加 热 和 冷 却 过 程 中 , 定 了 Ac和 A 。 测 c 临界 点 温 度 值 。试 样 以 5 0 0 0  ̄31 0℃ / s的速 度 加 热 。 焊 缝 组 织 的形 成 开始 于 焊缝 在高 于 A 。 度 下 的加 热 阶 段 , c温 这
建 立 了运 动 热 源 作 用 下 水 下 焊 接 三 维 温 度 场 数 学 模 型 。采 用 双 椭 圆体 高 斯 热 源 模 型 , 析 了影 响 水 分 下焊 接 温 度 场 的 几 个 因 素 。水 的 焊 接 热 效 率 影 响 较
小 , 对流系数随着水 和工 件温度 差变 合组织分析和硬度测试 , 测
定 出 X7 线 钢 焊 接 热 影 响 区 连 续 冷 却 转 变 曲 线 并 0管
研 究 其 组 织 转 变 规 律 。 结 果 表 明 : 冷 却 速 率 大 于 当
20 5 3 水 下 焊 接 三 维 温 度 场 有 限 元 模 拟 [ ] 0708 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