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选修五人教版:专题讲座(含答案)(八)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练习:专题讲座(八)含解析

专题讲座(八) 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一、氧化反应在有机化学反应中,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如:2CH 3CHO +O 2――→催化剂△2CH 3COOH 二、还原反应在有机化学反应中,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
如CH 3CHO +H 2――→Ni △CH 3CH 2OH 三、有机化学中常见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1.氧化反应:①所有的有机物的燃烧均为氧化反应。
②烯烃的催化氧化(加氧,生成醛或酮)、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③炔烃、苯的同系物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如—CH 3―→ —COOH ,去2个氢,加2个氧)。
④醇―→醛―→羧酸。
2.具有还原性的基团主要有、—C≡C—、—OH(醇、酚等)、—CHO 等。
常见的氧化剂有O 2、O 3、酸性KMnO 4溶液、溴水、银氨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等。
(3)还原反应:①烯烃、炔烃等所有含碳碳不饱和键的物质的催化加氢。
②醛、酮的催化加氢。
[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在2HCHO +NaOH(浓)―→HCOONa+CH 3OH 中,HCHO(甲醛)( )A .仅被氧化B .未被氧化,未被还原C .仅被还原D .既被氧化,又被还原解析:在有机反应中,有机物去氢或加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有机物去氧或加氢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答案:D2.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过程中,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既可加入氢原子被还原,又可以加入氧原子被氧化的是( )A .CH 3CH 2OHB .CH 3CHOC .CH 3COOHD .CH 3CH 3解析:据题意可知,符合条件的有机物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一般含有—CHO 或或者碳碳不饱和键。
答案:B。
2017-2018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练习: 专题讲座(十五)

专题讲座(十五)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在高考中常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通常以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关系为载体引入新信息,考查信息接受能力和迁移应用能力。
主要考查方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判断、有机反应类型等。
[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顺丁橡胶、制备醇酸树脂的原料M以及杀菌剂N的合成路线如下:(1)CH2===CH—CH===CH2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Ⅰ的反应类型是(选填字母)________。
a.加聚反应b.缩聚反应(3)顺式聚合物P的结构式是(选填字母)________。
a. b.(4)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①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 mol B完全转化成M所消耗H2的质量是______g。
(5)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CH2===CH—CH===CH2的名称是1,3丁二烯。
(2)反应Ⅰ是二烯烃的加聚反应。
(3)二烯烃加聚时,碳碳双键位置变到2、3号碳之间,所以顺式聚合物P的结构式是b。
(4)反应Ⅱ类似已知i反应,所以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②M中的—OH由—CHO与H2加成所得,所以1 mol B中的3 mol—CHO与6 g H2反应生成1 mol M。
(5)N是HCHO与反应的产物,所以反应为H2O。
答案:(1)1,3丁二烯(2)a (3)b2.氯丁橡胶M是理想的电线电缆材料,工业上可由有机化工原料A或E制得,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CH2===CH—C≡CH由E二聚得到。
完成下列填空:(1)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高二化学选修5课后习题 参考答案(全)

人教化学选修5课后习题部份谜底习题参考谜底之蔡仲巾千创作第一单位、习题参考谜底一1 A、D2 D3 (1)烯烃(2)炔烃(3)酚类(4)醛类(5)酯类(6)卤代烃二1.4 4 共价单键双键三键2.33.B4.C(CH3)45.CH3CH=CH2三1.B2.(1)3,3,4-三甲基己烷(2)3-乙基-1-戊烯(3)1,3,5-三甲基苯3.四1.重结晶(1)杂质在此溶剂中不溶解或溶解度较年夜,易除去(2)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年夜蒸馏30 ℃左右2. C10H8NO2 348 C20H16N2O43. HOCH2CH2OH部份复习题参考谜底4.(1)2,3,4,5-四甲基己烷(2)2-甲基-1-丁烯(3)1,4-二乙基苯或对二乙基苯(4)2,2,5,5-四甲基庚烷5. (1)20 30 1 (2)5 6%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有机化合物命名有俗名、习惯命名法(又称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其中系统命名法最为通用,最为重要.(1)俗名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存在与性质而获得的名称.例如,甲烷又称坑气、沼气;甲醇又称木醇等.(2)普通命名法用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暗示碳原子数在10以内的简单有机化合物,碳原子数在10以上的用汉字数字暗示,如十一、十二、十三……异构体以“正”“异”“新”等词区分.如:直链烷烃或其直链烷烃的衍生物用“正”字暗示,如“正己烷”“正戊醇”等.在烃的碳链末端带有甲基支链的用“异”字暗示,如“异己烷”“异丁烯”等.限于含有五、六个碳原子的烷烃或其衍生物中,具有季碳原子(即连接四个烃基的碳原子)的用“新”字暗示,如“新己烷”“新戊醇”等.上述习惯命名法仅适用于结构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需用系统命名法.在介绍系统命名法之前,先熟悉基的命名.(3)基名一个化合物失去一个一价原子或原子团,余下的部份称为“基”.如烷烃(RH)失去一个氢原子即获得烷基(R-),罕见的烷基有:另外,还有一些罕见的烃基:(4)系统命名法随着有机化合物数目的增多,有需要制定一个公认的命名法.1892年在日内瓦召开了国际化学会议,制定了日内瓦命名法.后由国际纯洁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作了几次修订,并于1979年公布了《有机化学命名法》.中国化学会根据我国文字特点,于1960年制定了《有机化学物质的系统命名原则》,1980年又根据IUPAC命名法作了增补、修订,公布了《有机化学命名原则》.本章第三节就是根据我国《有机化学命名原则》,介绍了烷烃的命名法,也介绍了烯、炔的命名法.其他官能团化合物命名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以下四步:① 选取含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为主链;② 从靠近官能团的一端开始给主链碳原子编号,得出主链上支链或取代基的位次号.编号要遵循“最低系列原则”,即从分歧方向给碳链编号时,获得分歧的编号系列,比力各系列的位次,最先遇到最小位次者,为最低系列.例如:1,3,5-三氯己烷 2,3,5-己三醇(不是2,4,6-三氯己烷)(不是2,4,5-己三醇)③ 确定支链或取代基列出顺序.当主链上有多个分歧的支链或取代基时,应先按“顺序规则”排列支链或取代基的优先次第,命名时“较优”基团后列出.“顺序规则”要点如下:a.比力主链碳原子上所连各支链、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的原子序数的年夜小(同位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的年夜小),原子序数较年夜者为“较优”基团.例如:I>Br>Cl>F>O>N>C>D>Hb.第一个原子相同时,则比力与第一个原子相连的原子的原子序数,以此类推直到比力出年夜小.例如:-CH2Br>-CH3这两个基团的第一个原子相同(均为C原子),则比力C原子上所连的原子,分别是Br,H,H(按原子序数由年夜到小排列)与H,H,H,因为Br>H,所以-CH2Br>-CH3.同样事理,下列烷基的较优顺序为:④ 写出化合物的全称.例如:4-甲基-2-羟基戊酸 3-甲基-5-氯庚烷在教科书中仅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烃类化合物与简单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方法,支链、取代基在化合物命名时,仅要求按“简单在前,复杂在后”的顺序排列,不要求“顺序规则”的内容.这里介绍“顺序规则”仅为便于理解“由简到繁”的列出顺序.如果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可根据“最低系列原则”和“顺序规则”予以处置.2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有机化合物有着非常丰富的同分异构现象,概括如下: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包括三个条理,即构造、构型、构象.构造是指有机物分子中各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的结合顺序或排列顺序;构型是指有机物分子中的各个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构象是指在有机物分子中,由于围绕单键旋转而发生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分歧排列形象.(1)构造异构构造异构就是指那些具有相同的分子式,而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相互结合的顺序分歧而发生的异构现象.构造异构主要有碳链异构、位置异构与官能团异构.① 碳链异构由于碳链骨架分歧而发生的异构现象.例如:环己烷与甲基环戊烷② 位置异构由于取代基或官能团在碳链或碳环上的位置分歧而发生的异构现象.例如:CH3CH2CH2CH2OH 与CH3CH2CHCH3OH1-丁醇 2-丁醇邻溴甲苯间溴甲苯对溴甲苯或2-溴甲苯或3-溴甲苯或4-溴甲苯③ 官能团异构具有相同的分子组成,由于官能团分歧而发生的异构现象,例如:具有相同分子式的烯烃与环烷烃之间也存在异构现象:CH3CH=CH2 (丙烯)与环丙烷另外,还有一种可以互相转变的特殊的官能团异构即互变异构现象,例如乙酰乙酸乙酯存在着酮式与烯醇式两种互变异构体的平衡体系:酮式烯醇式(2)构型异构构型异构是指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分歧而发生的异构现象,有顺反异构和对映异构两类,将分别在第二章与第四章教学资源中介绍.习题参考谜底1.D2.C3.D4.5. 没有.因为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碳链排列是相同的,与氢气加成后均生成正丁烷.1. 4,2. B3 己烷既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1 己烯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邻二甲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因此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鉴别己烷、1 己烯和邻二甲苯.1 A、D2复习题参考谜底1.C2. B、D3. B4. D5. A、C6. A7.CH3CCl=CHCl或CH3CH=CH2 CH3C≡CH 8. C2H6C2H2CO2 9. 2-甲基-2-戊烯 10. 14 L 6 L 11. 2.3 t 12. 160第二单位、习题参考谜底1.D2.C3.D4.5. 没有.因为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碳链排列是相同的,与氢气加成后均生成正丁烷.<习题参考谜底1. 4,2. B3己烷既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1己烯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邻二甲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因此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鉴别己烷、1己烯和邻二甲苯.4四、习题参考谜底1A、D复习题参考谜底1.C2. B、D3. B4. D5. A、C6. A7.CH3CCl=CHCl或CH3CH=CH2 CH3C≡CH 8.C2H6C2H2CO29. 2-甲基-2-戊烯 10. 14 L 6 L 11. 2.3 t 12. 160 g四、习题参考谜底1.C2.3.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增强了其分子间作用力,因此其沸点远高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甲醇、乙醇、丙醇能与水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结合,因此水溶性很好;而碳原子数多的醇,由于疏水基烷基较年夜,削弱了亲水基羟基的作用,水溶性较差.4.C6H6O OH四、习题参考谜底1.有浅蓝色絮状沉淀发生;有红色沉淀发生;2.D3.四、习题参考谜底1.A、C四、习题参考谜底1.A、C四、习题参考谜底2.D3.4 mol4.16.8 t 1.01 t四、习题参考谜底1.C2.A3.D4.B5.D6.1.04 t四、习题参考谜底1.D2.A3.B4.C5.D6.10 000部份复习题参考谜底8.C 9.B 10.C 11.B 12.C 13.B14.B15.16.略17.(1)分别取少量三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1~2滴碘—碘化钾溶液①.溶液酿成蓝色,说明原试管中的溶液为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的为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2)另取两只试管,分别取少量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分别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3~5 min(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反应),有银镜发生的是葡萄糖溶液,无现象的是蔗糖溶液.18.略 19.77.8 g 20.3.8×kg① 碘—碘化钾溶液的配制:取10 g碘化钾,溶于50 mL蒸馏水中,再加入碘5 g,搅拌使其溶解.加碘化钾为提高碘在水中的溶解性.习题参考谜底四、习题参考谜底1.聚合度8×~2.4×9.6×~2.9×4.7×~7.6×1.0×~1.5× 4.6×~5.6×2.9×~5.9×2.C 3.a和d 4.B5.硅橡胶、习题参考谜底1.2.B3.复习题参考谜底。
人教版化学选修5课后习题答案(全)

人教版化学选修5 课后习题答案(全)第一单元、习题参考答案1 A 、D2 D3 (1 )烯烃(2)炔烃(3 )酚类(4)醛类(5 )酯类(6)卤代烃1.4 4 共价单键双键三键2.33.B4.C(CH3)45.CH3CH=CH21.B2. (1)3,3,4- 三甲基己烷(2)3-乙基-1-戊烯(3)1,3,5-三甲基苯四1.重结晶(1)杂质在此溶剂中不溶解或溶解度较大,易除去(2 )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蒸馏30 ℃左右2.C10H8NO2 348 C20H16N2O43.HOCH2CH2OH4.(1)2,3,4,5-四甲基己烷(2)2-甲基-1-丁烯(3)1,4-二乙基苯或对二乙基苯(4)2,2,5,5- 四甲基庚烷5.(1)20 30 1 (2)5 6%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有机化合物命名有俗名、习惯命名法(又称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其中系统命名法最为通用,最为重要。
(1 )俗名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存在与性质而得到的名称。
例如,甲烷又称坑气、沼气;甲醇又称木醇等。
(2 )普通命名法用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在10 以内的简单有机化合物,碳原子数在10以上的用汉字数字表示,如十一、十二、十三,,异构体以“正”异“”新“”等词区分。
如:直链烷烃或其直链烷烃的衍生物用“正”字表示,如“正己烷”正“戊醇”等。
在烃的碳链末端带有甲基支链的用“异”字表示,如“异己烷”异“丁烯”等。
限于含有五、六个碳原子的烷烃或其衍生物中,具有季碳原子(即连接四个烃基的碳原子)的用“新”字表示,如“新己烷”新“戊醇”等。
上述习惯命名法仅适用于结构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需用系统命名法。
在介绍系统命名法之前,先熟悉基的命名。
(3)基名一个化合物失去一个一价原子或原子团,余下的部分称为“基”。
如烷烃(RH )失去一个氢原子即得到烷基(R-),常见的烷基有: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烃基:(4)系统命名法随着有机化合物数目的增多,有必要制定一个公认的命名法。
《金版学案》化学选修5+(人教版)练习:专题讲座(八)(含解析)

专题讲座 (八 )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响与复原反响一、氧化反响在有机化学反响中,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失掉氢原子的反响,如:2CH 3CHO 催化剂+O2――→ 2CH 3COOH△二、复原反响在有机化学反响中,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掉氧原子的反响。
如CH 3CHO +NiH 2――→△ CH 3CH 2OH三、有机化学中常有的氧化反响复原反响1.氧化反响:①全部的有机物的焚烧均为氧化反响。
②烯烃的催化氧化( 加氧,生成醛或酮 )、使酸性KMnO 4溶液退色。
③炔烃、苯的同系物使酸性KMnO 4溶液退色 ( 如— CH3―→— COOH ,去 2 个氢,加 2 个氧 )。
④醇―→醛―→羧酸。
2.拥有复原性的基团主要有、—C≡ C—、—OH(醇、酚等)、—CHO等。
常有的氧化剂有O2、 O3、酸性 KMnO 4溶液、溴水、银氨溶液、新制Cu(OH) 2悬浊液等。
(3)复原反响:①烯烃、炔烃等全部含碳碳不饱和键的物质的催化加氢。
②醛、酮的催化加氢。
[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在 2HCHO +NaOH( 浓 )―→ HCOONa+CH 3OH 中, HCHO( 甲醛 )()A.仅被氧化 B .未被氧化,未被复原C.仅被复原D.既被氧化,又被复原分析:在有机反响中,有机物去氢或加氧的反响是氧化反响,有机物去氧或加氢的反响是复原反响。
答案: D2.在有机物的互相转变过程中,以下物质的分子中既可加入氢原子被复原,又能够加入氧原子被氧化的是()A. CH3CH2OH B .CH 3CHOC. CH 3COOH D. CH 3CH 3分析:据题意可知,切合条件的有机物既能被氧化又能被复原,一般含有—CHO或或许碳碳不饱和键。
答案: B。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本册综合评估 新人教版选修5

本册综合评估作业时限:90分钟作业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由E(金属铁)制备的E(C 5H 5)2的结构如图甲所示,其中氢原子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
但早期人们却错误地认为它的结构如图乙所示。
核磁共振法能区分这两种结构。
甲和乙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分别有几种吸收峰( )A .1种 1种B .1种 2种C .1种 3种D .2种 3种2.从柑橘中可提炼得到1,8萜二烯()。
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C 10H 16B .常温下呈液态,难溶于水C .其一氯代物有8种D .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3.在卤代烃R —CH 2—CH 2—X 中化学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B .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④C .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D .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②和③4.下列分子式所对应的有机物中,不能构建出两种或多种官能团的是( ) A .C 6H 12 B .C 5H 8 C .C 2H 6OD .C 2H 4O 2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核磁共振氢谱所对应的峰个数和峰面积之比的判断错误的是( )A .淀粉[(C 6H 10O 5)n ]与纤维素[(C 6H 10O 5)n ]D .氰酸铵(NH 4CNO)与尿素[CO(NH 2)2]7.下列化学反应发生条件的标注错误的是( )答案1.C 甲中氢原子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其核磁共振氢谱中只有1种吸收峰;乙中与铁相连的2个五元环结构全等,每个五元环中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则其核磁共振氢谱中有3种吸收峰。
2.C 在烃的键线式结构中,端点和交点都是碳原子,不足的键用氢补全,可写出分子中含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3.C 发生水解反应时,—OH取代—X,所以①键断裂,则A项错误,C项正确;发生消去反应时,X原子与相邻C原子上的H消去,所以①③键断裂,B项、D项错误。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练习: 专题讲座(十)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讲座(十)有机合成中碳骨架的构造一、有机成环反应1.有机成环:一种是通过加成反应、聚合反应来实现的;另一种是通过至少含有两个相同或不同官能团的有机物脱去小分子来实现的。
如多元醇、羟基酸、氨基酸通过分子内或分子间脱去小分子水等而成环。
2H 2O(在第四章学习该反应)2.成环反应生成的五元环或六元环比较稳定。
二、碳链的增长有机合成题中碳链的增长,一般会以信息形式给出,常见的方式如下所示。
1.与HCN 加成。
R —CH===CH 2+HCN ――→加成RCH 2CH 2CN ――→水解RCH 2CH 2COOH 2.加聚或缩聚反应。
3.酯化反应。
H 2O三、碳链的减短1.脱羧反应:R —COONa +NaOH ――→CaO△R —H +Na 2CO 3。
3.水解反应:主要包括酯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和多糖的水解。
4.烃的裂化或裂解反应:C 16H 34――→高温C 8H 18+C 8H 16;C 8H 18――→高温C 4H 10+C 4H 8。
[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乙醇在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反应过程中,受反应条件的影响,可发生两类不同的反应类型:1,4二氧六环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它可以通过下列合成路线制得:其中的A 可能是( ) A .乙烯 B .乙醇 C .乙二醇 D .乙酸解析:根据提示信息,可以得出1,4二氧六环是由乙二醇通过分子间脱水反应的方式合成的,结合官能团在各反应条件下变化的特点,各物质的结构可借助于逆向思维的方式得以。
答案:A2.(2015·重庆卷)某“化学鸡尾酒”通过模拟臭虫散发的聚集信息素可高效诱捕臭虫,其中一种组分T 可通过下列反应路线合成(部分反应条件略)。
T(1)A 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A →B 新生成的官能团是________。
(2)D 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峰的组数为________。
人教版化学选修5课后习题参考答案yu剖析

人教版化学选修5课后习题参照答案第一元、参照答案一1A、D2D3〔1〕〔2〕炔〔3〕酚〔4〕〔5〕〔6〕代二1.4 4 共价双三2.33.B4.C(CH3)45.CH3CH=CH2三1.B2. 〔1〕3,3,4-三甲基己〔2〕3-乙基-1-戊〔3〕1,3,5-三甲基苯3.四重晶〔1〕在此溶中不溶解或溶解度大,易撤掉〔2〕被提的有机物在此溶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蒸30℃左右C10H8NO2348C20H16N2O4HOCH2CH2OH部分复参照答案〔1〕2,3,4,5-四甲基己〔2〕2-甲基-1-丁〔3〕1,4-二乙基苯或二乙基苯〔4〕2,2,5,5-四甲基庚5. 〔1〕20 30 1 〔2〕56%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有机化合物命名有俗名、命名法〔又称一般命名法〕和系命名法,此中系命名法最通用,最重要。
〔1〕俗名依占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存在与性而获得的称号。
比如,甲又称坑气、沼气;甲醇又称木醇等。
〔2〕一般命名法用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在10之内的有机化合物,碳原子数在10以上的用字数字表示,如十一、十二、十三⋯⋯异构体以“正”“异”“新”平分别。
如:直或其直的衍生物用“正”字表示,如“正己”“正戊醇”等。
在的碳结尾有甲基支的用“异”字表示,如“异己”“异丁”等。
限于含有五、六个碳原子的或其衍生物中,拥有季碳原子(即接四个基的碳原子)的用“新”字表示,如“新己”“新戊醇”等。
上述命名法合用于构的有机化合物,构复的有机化合物需用系命名法。
在介系命名法以前,先熟习基的命名。
基名一个化合物失掉一个一价原子或原子,余下的部分称“基”。
如〔RH〕失掉一个原子即获得基(R-),常的基有:此外,有一些常的基:〔4〕系命名法跟着有机化合物数量标增加,有必需拟定一个公的命名法。
1892年在日内瓦召开了国化学会,拟定了日内瓦命名法。
后由国学与用化学合会(IUPAC)作了几次修,并于1979年宣布了《有机化学命名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讲座(八) 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与还原
反应
一、氧化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
反应,如:2CH 3CHO +O 2――→催化剂△2CH 3COOH
二、还原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
反应。
如CH 3CHO +H 2――→Ni △
CH 3CH 2OH 三、有机化学中常见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①所有的有机物的燃烧均为氧化反应。
②烯烃的催化氧化(加氧,生成醛或酮)、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③炔烃、苯的同系物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如—CH 3―→ —COOH ,去2个氢,加2个氧)。
④醇―→醛―→羧酸。
2.具有还原性的基团主要有、—C ≡C —、—OH(醇、酚等)、—CHO 等。
常见的氧化剂有O 2、O 3、酸性KMnO 4溶液、溴水、银氨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等。
(3)还原反应:①烯烃、炔烃等所有含碳碳不饱和键的物质的催化加氢。
②醛、酮的催化加氢。
[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在2HCHO +NaOH(浓)―→HCOONa +CH 3OH 中,HCHO(甲醛)( )
A.仅被氧化B.未被氧化,未被还原
C.仅被还原D.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解析:在有机反应中,有机物去氢或加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有机物去氧或加氢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答案:D
2.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过程中,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既可加入氢原子被还原,又可以加入氧原子被氧化的是()
A.CH3CH2OH B.CH3CHO
C.CH3COOH D.CH3CH3
解析:据题意可知,符合条件的有机物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
一般含有—CHO或或者碳碳不饱和键。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