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中西方古典史
史学概论

法国年鉴学派的史学研究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 面: (1)历史时段的划分,即将历史事件划分为短时 段、中时段、长时段,特别强调长时段是把握和认 识历史的关键。 (2)提出问题史学,即历史研究应从现实问题出 发,突出历史学家认识主体的作用,强调史学与其 他各门学科平等而独立的地位。 (3)倡导跨学科研究,出现了历史学融合其他学 科的趋势。
古典时期西方史学特征: 口述的传统与记忆的史学;人的历史与神意的交织;历 史学与修辞学紧密相连。 2 中世纪西方史学:基督教史学 “黑暗的”中世纪? 史学代表人物主要有奥古斯丁、格雷戈里、鄂图等。 中世纪史学的评价: (1)对中世纪史学的批评 上帝在史学实践和史学著作中占据了特殊地位。写历 史就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宗教传说代替了信史实录; 宗教内容支配一切,世俗的历史被摆在从属地位。
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代表了西方史学的两种不同风 格和范式。前者凭借广阔的视野、华丽的文笔成为 社会文化史之祖;后者专注于具体的军政大事,为 政治军事史之父。 他们分别创造了两种不同的史学体裁:叙述史和哲 学的或科学的历史。 希罗多德提出他的任务只是“讲述听到的事情”, 转述流行的故事和传说;修昔底德则庄严宣布,他 的著作不是为了参赛获奖和直接取悦听众而写,却 是为了永远的永恒目标而作。
张广智主编:《西方史学通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郑樑生编著:《史学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杨豫编著:《西方史学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费尔南多.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 中海世界》,商务印书馆,1996。 马克∙布洛克:《历史学家的技艺》,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11。
总结西方史学史

第一章古典史学(希腊史)1、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学家,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
他的传世之作《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
因以记述希波战争为中心,故亦称《希腊波斯战争史》,这部巨著成了后世把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相结合的最早的一个范例。
2、修昔底德:古希腊史学家,被人们称作“政治史之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把编年与记事结合起来,这本书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古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
3、色诺芬:修昔底德之后至“修辞学派”盛行前,最有成就的历史学家。
其代表作是《希腊史》、《长征记》★和《经济论》(西方世界第一部经济专著)。
第二章古典史学(古罗马史)1、恺撒: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和历史学家。
著有《高卢战记》,此书以第三人称记述。
记述了高卢地区战争事的历史回忆录。
战争实录,战争史,高史料文学价值。
2、李维:古罗马三大史学家之一(撒路斯提乌斯和塔西佗),西方第一位通史作家,代表作是《建城以来史》。
他开创了西方史学中的通史体例,他的史学思想有三点:通史体例、垂训思想、文笔优美。
3、波里比阿:希腊人,被后人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
作《通史》(《罗马史》)。
在他身上体现了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也是希腊与罗马文化最初交流的缩影。
他的史学特色是:历史眼界更为开阔,史学思想深化,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
第三章中世纪史学1、圣•奥古斯丁:他是基督教早期神学、哲学和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
其代表作是《上帝之城》和《忏悔录》,其中蕴含的历史哲学思想对整个中世纪史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上帝之城》还确立了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
历史哲学的发端。
2、比德:“英国历史之父”,主要著作是《英吉利教会史》,他重视史料的可靠性,发明和推广以基督出生年份为纪元的计算年代的方法“吾主纪念”。
第四章近代史学(1)1、瓦拉:意大利人,在文献校勘学方面颇有成就,瓦拉认为历史学是一切知识的根基与核心,而且他还认识到将任何事件当作一个主题的演变来看会有助于历史记载的真实。
试论述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

试论述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西方古典史学传统是指在现代史学发展之前,欧洲古代文明地区的历史研究的传统。
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其基础是古希腊人和罗马人对历史的热爱和对历史事件的记录。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古典史学传统经过了不同的发展和变革,但其核心是对历史的研究和理解。
西方古典史学传统的基础是可靠的文献记录。
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历史学家和史诗诗人们通过记录历史事件和人物,刻画了当时社会的面貌。
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和分析成为了后来西方古典史学传统的基础。
在这个传统中,文献记录被视为最可靠的历史证据,历史学家们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分析,推断历史事件的真相。
西方古典史学传统的发展与文艺复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古典文化得到了重新发现和重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历史和文化成为了欧洲学术界的研究重点。
在这个时期,历史学家们开始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和分析,重建古代社会的面貌。
这些历史学家包括贾斯帕尔·坎蒂(Gaspero Conti)、布拉辛·阿尔贝蒂(Bartolomeo Abbati)、弗朗西斯科·佛萨里(Francesco Filelfo)和佛莱明·罗伯特(Flemish Robert)等人,他们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和分析,奠定了西方古典史学的基础。
在18世纪和19世纪,西方古典史学传统经历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变革。
德国历史学家莱奥波德·冯·望霍根(Leopold von Ranke)的研究成果开创了现代史学的先河,他主张历史学家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去研究历史事件,避免主观臆断和价值判断。
这个观点对西方古典史学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学家开始更加注重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和分析,强调史实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从而成为西方古典史学传统的主要特征。
综上所述,西方古典史学传统是一种延续了两千年的历史研究传统。
它的核心是对历史的研究和理解,其基础是可靠的文献记录。
论阿米阿努斯《历史》中的西方古典史学传统

①
有关西方学界对阿米阿努斯及其作品的学术研究回顾参见 The Late Roman World and Its Historian : Interpreting Ammianus Marecellinus,Edited by Jan Willem Drijvers and David Hunt,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5 ,pp. 1 - 9 。 阿米阿努斯曾经的从军经历对主题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 , 参见 Ammianus Marcellinus,Res Gestae, 31. 16. 9 : “miles quondam et Graecus ”,with an English translation by John C. Rofle, Loeb classical Library,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5 。 民族风俗参 见 Ammianus Marcellinus,Res Gestae,14. 4 ,15. 9 ,15. 12 ,22. 8 ,23. 6 ,27. 4 , 31. 2 等; 自然人文地理知识参见 14. 8 ,15. 10 - 11 ,22. 8 ,22. 15 - 16 ,23. 6 ,27. 4 等; 罗 15. 7 , 16. 8 , 19. 10 , 26. 3 , 27. 3 , 27. 9 , 28. 1 , 28. 4 , 29. 6 等; 自然 马城市生活参见 14. 6 , 17. 7 , 19. 4 , 20. 3 , 21. 1 , 23. 4 , 30. 4 等。 人文科学知识参见 17. 4 , 此处将内战与平叛一类的战事计入下文的政治事件 ,因此在统计数字上会有一定差异。
中西音乐史考研题库及答案

中西音乐史考研题库及答案中西音乐史是音乐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它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中西方音乐发展脉络。
以下是一些中西音乐史的考研题目及答案,供参考:# 题目一:简述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
答案: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原始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明清时期。
原始时期,音乐主要体现在劳动号子和祭祀活动中。
夏商周时期,音乐开始形成体系,出现了《诗经》等经典文献。
秦汉时期,音乐与政治、宗教紧密结合,出现了宫廷音乐。
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风格多样化,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品。
隋唐五代时期,音乐艺术达到了高峰,出现了《霓裳羽衣曲》等经典作品。
宋元明清时期,音乐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出现了许多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
# 题目二:西方古典音乐的三个主要时期是什么?答案:西方古典音乐的三个主要时期是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
巴洛克时期(约1600-1750年)以复杂的对位和丰富的装饰音为特点。
古典时期(约1750-1820年)强调清晰、平衡和简洁,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浪漫时期(约1820-1900年)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音乐作品更加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
# 题目三:请列举几位中国近现代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答案:中国近现代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包括: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黄自的《平湖秋月》,贺绿汀的《牧童短笛》等。
这些音乐家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推动中国音乐现代化和民族音乐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 题目四:简述西方音乐史上的“音乐之父”巴赫的贡献。
答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被誉为西方音乐史上的“音乐之父”,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巴赫的作品在形式上具有极高的创新性,如《平均律键盘曲集》;2) 他的作品在技术上要求极高,对后来的音乐家产生了深远影响;3) 巴赫的音乐具有深刻的宗教性和哲学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精神面貌;4) 他的音乐作品在结构上严谨,对西方音乐的和声学和对位法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试论述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

试论述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西方古典史学传统是指西方学者在古代至中世纪时期对历史研究的方法和理论的传统。
这一传统主要受到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的影响。
首先,西方古典史学传统注重研究古代文献及其版本和校订。
古典史学家相信历史研究应该以史料为基础,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来还原历史真相。
他们注重对古代文献的批判性分析,包括谁是作者、文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等。
其次,西方古典史学传统强调对历史事实的客观还原。
古典史学家致力于将历史研究视为对过去事件和人物的客观描述和解释,而非主观的解释和评论。
他们关注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点,以及相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以便真实地还原历史发展。
第三,西方古典史学传统倡导历史家必须具备广泛的古代知识和学问。
古典史学家不仅需要精通历史学,还需要了解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哲学、文学和艺术等领域的知识。
他们相信通过对古代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历史。
此外,西方古典史学传统强调历史学应该具有实用性和道德意义。
古典史学家相信历史研究应该为现实生活提供启示,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当代问题。
他们追求历史学的道德价值,希望通过对过去的理解和反思来提高人们的思考能力和道德水平。
1总而言之,西方古典史学传统是基于对古代文献的深入研究和批判性分析,注重还原历史事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它强调历史学家必须具备广泛的古代知识和学问,并追求历史学的实用性和道德意义。
这一传统对现代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
2。
西方音乐史100题(仅供参考)

西方音乐史100题(仅供参考)1、论述古希腊音乐理论的概貌。
2、试述古希腊的调式音阶理论。
3、请举出两位古希腊音乐理论家,并试述其主要音乐观点。
4、试述中世纪时期教会音乐的发展。
5、试述中世纪时期格里高利圣咏的产生与发展。
6、试述中世纪时期世俗音乐的发展。
7、中世纪教会音乐与世俗音乐的发展状况相比,有何不同?8、试述中世纪教会调式与古希腊调式理论的不同。
9、什么是新艺术?与之对应的古艺术指的是哪个时期的艺术?两者有何不同?10、比较法国游吟诗人特罗巴多与特罗威尔的不同特点,各举出一个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1、试述中世纪时期德国世俗音乐的发展状况。
12、试述文艺复兴时期四大乐派各自的音乐特色。
13、试述佛兰德乐派代表人物拉索的主要贡献,并举出其两首代表作品。
14、试述罗马乐派创始人帕莱斯特里纳的主要创作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15、试述德国宗教改革时期在音乐方面的改革。
16、试述歌剧的诞生及早期发展。
17、试述蒙特威尔第在歌剧创作方面的主要贡献及其代表作品。
18、试述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的在歌剧创作方面的主要贡献及其代表作品。
19、试述早期歌剧两大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创作特点,并举例说明。
20、试述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正歌剧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的贡献。
21、试述巴洛克时期清唱剧和康塔塔是如何诞生的?22、试述意大利清唱剧在巴洛克时期的发展,并举出一位代表作曲家的代表作品。
23、试述德国清唱剧在巴洛克时期的发展,并举出一位代表作曲家的代表作品。
24、试述康塔塔在巴洛克时期的发展,并举出一位代表作曲家的代表作品。
25、试述巴洛克时期法国趣歌剧与和喜歌剧的诞生与发展状况。
26、试比较趣歌剧、喜歌剧与正歌剧的异同。
27、试述巴洛克时期英国民谣剧与德国歌唱剧的发展状况。
28、歌剧《女仆做夫人》与《乞丐歌剧》分别是哪一时期哪国哪位作曲家的作品?它们属于哪种歌剧体裁?它们的产生说明了什么?29、什么是“趣歌剧论战”?30、巴洛克时期的键盘乐器主要有哪几类?分别说明其主要特点。
中西方古典数学的比较及其认识

中西方古典数学的比较及其认识摘要:上了一学期的《中西方文明比较》课,听老师讲了很多内容,收获颇丰,了解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正如老师所说,中西方文明比较,重点在文明,然而何为文明呢,很难下一个完整的定义。
词典是这样解释文明的: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表现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也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
应该有些道理吧。
作为数学专业的学生,我想,数学应该是文明的一个重要侧面吧。
而数学史研究的任务在于,弄清数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史实,再现其本来面貌,同时透过这些历史现象对数学成就、理论体系与发展模式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说明与评价,进而探究数学科学发展的规律与文化本质。
数学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很多研究者根据一定的原则把数学史分成若干时期。
目前学术界通常将数学发展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1.数学萌芽期(公元前600年以前);2.初等数学时期(公元前600年至17世纪中叶);3.变量数学时期(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20年代);4.近代数学时期(19世纪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5.现代数学时期(20世纪40年代以来)。
纵观上述数学史,可以发现数学是个是个很宽泛的范畴,有着博大精深的内容。
只言片语是说不清楚的,所以,学生就此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选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对中西方的古典数学做了一些粗浅的比较,并附带一些自己的拙见,望批评指正。
关键字:古希腊数学中国古典数学代表作数学教学中西方古典数学的比较及其认识在人类数学发展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特点迥异的数学,即古希腊数学与中国古典数学,前者致力于数学理论的研究,创建了几何公理演绎体系,后者则以问题为中心,以算法为本,着重于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两种数学研究倾向均对后世的数学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对这两种数学倾向的特点及优劣性作一些比较和认识。
一、古希腊数学与中国古典数学的比较1、数学产生的自然、社会背景不同。
古希腊由希腊半岛和一群多岩石岛屿组成,土地贫瘠,农业落后,但其三面环海的地理位置十分有利于航海贸易,航海旅行扩大了各种文化的交流,使其可以学习各地文化的精华,并通过展开讨论研究,发展起自己的科学理论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中西方古典史学
在遥远的,不为时人所知的地中海区域,存在着一批“另类”的历史学家。
这些人本身是所谓的异域出身,所居的地方甚至《山海经》里也找不到,他们的史学工作,我们也就只能在如今的时代才能知晓。
一、对历史的贡献
当孔子感慨“春秋无义战”的时候,远方的希波战争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着。
如同孔子为春秋各国撰写编年史一样,希波战争的亲历者希罗多德也在为他们的土地上所发生的事情进行忠实地记录,从而产生了伟大的《缪斯书》。
《缪斯书》的伟大,在于其开创性,就像《春秋》对以后的编年史的贡献一样。
而作者的学识渊博、阅历丰富,以及广泛的行迹,更使其作为司马迁的翻版被现在的东方人所崇拜。
而这位爱奥尼亚方言作家的鲜明的阶级立场、民族观念、天命思想以及政治学说,更是从其本身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以及主体希腊人的心态语境。
他所写的可以称之为序的一个片段如下:
“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尔那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遗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他们的光彩,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
”
从这里可以看到,他撰写历史的主动性,或者说对历史撰写的自觉性,是非常明显的。
也就是说,出于对历史的自觉性,以及对历史上所发生的各种事件的负责,他打算独立承担这项工作。
而在我们看来,这如论如何都是可以和太史公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相比拟的。
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则一定程度上可以和《资治通鉴》相提并论。
两者所共同具有的结构严谨、联系紧密、文笔洗练以及力求精确,都足以使所有的其他史书相形失色。
就像《通鉴》对政治与军事之外的其他因素基本忽略一样,《战争史》对诸如帕德嫩神庙的忽略也是其优点之一。
作者的致力于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探讨,努力把人类历史从神人合一的状态中分离出来,以及试图从经济关系上解释历史发展的成因,都成为了近代史学革命的滥觞。
二、对历史态度的严谨
孔子的《春秋》就是“讳”的典范,比如践土之会周襄王分明是被一个侯爵强行弄去做吹鼓手,孔子就曰“天王狩于河阳”。
修昔底德也说得明白,要“不偏不倚,秉笔直书”。
且不管中国和西方的史学家对各自的修史原则贯彻得如何,依照这两种基本原则发展起来的史学肯定是
完全不同的,就如同以杀人为目的设计的武器跟以制服人为目的设计的武器肯
定是完全不同的。
修昔底德自有他的缺陷,但恐怕没有哪个中国史学家能跟他相比。
一个对古希腊不了解的人看过《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后往往会有斯巴达更民主更人道的印
象。
关于雅典体制的伟大之处,汤因比等人已经说得很好啦,无需俺多嘴。
修
昔底德因为是那场战争的雅典方当事人,对雅典当然更熟悉,因此对雅典的帝
国主义倾向和屠戮行为介绍得很充分,而对斯巴达的***往往描写得很简略。
比如对于雅典彻底摧毁米诺斯事件,书中写得极为详尽,尤其是事前骄横傲慢的雅典使者和绝望但拒绝屈服的米诺斯官员的对话,至今读来还令人震惊。
再
比如雅典官员唆使色雷斯的泰伊雇佣军进入彼奥提亚大肆烧杀的段落,个人以
为这是古典史书中最惨痛的屠城描写。
其实斯巴达人在书中也有相似的***,
只是相对简单,给人的印象不深。
比如斯巴达和底比斯联军摧毁普拉提亚城;
还有斯巴达人以获得自由为诱饵让希洛人(奴隶)为自己作战,之后把这些希
洛人全部秘密杀死,等等。
修昔底德这样做,正是贯彻他“秉笔直书”的宗旨。
波拉西达的远征军进攻安菲波利斯时,修昔底德本人作为最靠近的一支雅典军队的司令官曾率舰队前往
救援。
因救援不力,修昔底德后来遭雅典政府放逐。
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
战争史》描述这一段十分冷静和客观,将波拉西达的军事才能展示无遗。
参考文献:
①《春秋左传序》。
②阎崇东:《司马迁之〈史记〉与希罗多德之〈历史〉》,载《内蒙古师大学报》1992年第4期。
③张广智、张广勇:《史学,文化中的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7页。
④瞿林东:《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中华书局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