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及任务共39页文档
名著导读《论语》正式课件

礼制思想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规范,更是一种文化传承,需要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 展和完善。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论语》中重要的哲 学思想之一,主张在处理问题时 应该采取适中的态度和方法,以
达到最佳的效果。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理想的 状态,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
道德修养名言
01
仁爱之心
孔子认为仁爱是道德修养的核心,人们应该具备关爱和同情他人的品质
。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人们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
感受,以宽容和友爱的态度对待他人。
02
谦虚谨慎
孔子认为谦虚谨慎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人们应该虚心学习、谨慎行
事。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人们要时刻保持谦虚的
主要内容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涉及政治、伦理、哲学等方面
结构
分二十篇,每篇若干章,共约492章
《论语》的文学地位与影响
文学地位
儒家经典之一,对中国古代文学 、哲学、文化影响深远
影响
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成为中华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东亚文 化也有深远影响
02
《论语》的核心思 想
仁爱思想
仁爱思想是《论语》的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价值观之 一,主张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关爱、尊 重和帮助,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
困难。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自我修养
孔子强调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和修养,才能成为真正优秀 的人。例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告诉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坦然,不 为私欲和杂念所困扰。
教育理念名言
《论语》导读讲义

《论语》导读讲义一、孔子生平二、《论语》简介三、礼学思想四、仁学思想五、天人鬼神思想六、君子人格的修养七、影响及评价一、孔子生平孔子是我国伟大的人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崇奉为圣人,世界文化伟人。
孔子于公元前551年夏历8月27日,即公历9月28日,生于曲阜市东南尼山下的鲁源村。
于公元前479年夏历2月11日,即公历3月9日,病故于曲阜市阙里故宅,享年73岁。
孟子(前372——前289),小孔子179岁,实龄83岁,虚龄84岁。
孔子诞辰2560周年2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
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3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
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
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
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
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
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
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
《论语》导读课件

论语 地位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后来被尊奉为儒家经典,成为《四书》 (包括《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中的一种,甚至被尊为儒家 之《圣经》。 《论语》从西汉开始就已经成为了 读书人必读的著作,元朝以后,科举考 试都从“四书”中命题,使它在中国古 代显得极其重要。在现代,《论语》对 于研究孔子以及当时的政治、文化等更 是一部重要的文献资 。 料 。
2015-6-30
名著导读《论语》
24
学习规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 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 师了。”
2015-6-30
名著导读《论语》
25
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罔:迷惑、茫然不解;殆:精神疲乏而招致危险。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 令,被管理者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 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纵然三令五申,被管 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2015-6-30
名著导读《论语》
20
2、教育思想
2015-6-30
名著导读《论语》
21
兴办私学
2015-6-30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 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 名著导读《论语》
《论语》的主要内容
第一:儒家的治国理念。
第二: 教育的精辟言论。
第三: 为人的格言警句。
1、治国思想
2015-6-30
名著导读《论语》
14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 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 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 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 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 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 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 只有四年多。
(论语选读)《论语》导读ppt课件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 ?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既来之,则安之。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再 见
思想家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和 ——仁者,慈悲 也、爱人也;恕者,宽容也、宽恕也。表现在国家 上,要求皇帝要以仁爱治国、以礼治国;表现在家 庭上,要求父仁子孝、兄弟姐妹之间仁爱互让,家 庭和睦相处;表现在个人上,要求对人友爱,宽容,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儒家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其 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埃及开罗大学孔子学院口语班授课
看了这么多的孔子学院,发 现我国多所大学与国外大学 合作承办孔子学院,例如由 中国北京工业大学和波兰奥 波莱理工大学合作兴办的孔 子学院2008年10月8日在波 西南部城市奥波莱正式成立。
莫斯科英才学校的学生表演舞蹈“挂红灯 ”
仁 恕
教育家
• 孔子以诗、书、礼(礼节)、乐(音乐)、射(射 箭)、御(驾车)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 者七十二。七十二大弟子。
教育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论教育目标: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 3、论教育内容(道德):仁与礼,孝悌,忠信,自省 自克。 4、论学习方法:学思结合(“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 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饱食终日,无所用 心,难矣哉!”),温故知新, 5、论学习态度:谦虚诚实(“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
小图:大成殿供奉的孔子塑像
上页
《论语》导读及任务

36
阅读任务: ⑤老师选出优秀习作,课上与大家交流, 每交流一次平时成绩加5分,学期最高加分 20分。 ⑥全本通读后,自愿结成五人小组,设计 一份100分的《论语》阅读检测题,题型多 样,设置巧妙,并附答案,被选为优秀检 测题的小组,小组每位成员平时成绩加5分。
2016/10/13 名著导读《论语》 37
20
孔子及儒学的命运
孔子门人及其后学均推尊孔子。亚圣孟子认
为,孔子所行的‚圣人之道‛,是遍及自然 界和社会的至高准则。
2016/10/13
名著导读《论语》
21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16/10/13
臣愚以为:‚诸不在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 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16/10/13
名著导读《论语》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 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 —1998年全世界诺贝尔获奖者集会 巴黎时的宣言
2016/10/13 名著导读《论语》 1
孔子其人
2016/10/13
名著导读《论语》
2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
顿、达尔文、培根、阿奎拿、伏尔泰、康 德。 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 孔子、穆罕默德、耶稣、释迦牟尼
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 在尼丘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 忽然梦见一位垂髫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 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仙女言:“此兽名 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 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天 生圣人,天降音乐。” 结果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发现他与众不同。 怎么与众不同?
《论语》导读讲义

《论语》导读章会垠编写目录:一、题词:1. 纪伯伦《爱》2. 大学之道3. 横渠四句二、说明:1.课程目的2. 教学目标3. 教学方法4. 阅读书目1.《世界人权宣言》2.世界伦理普世宣言([美] 列奥纳德·斯维德勒)3.在诸宗教中寻找共同的底线(保罗·尼特著)四、《论语》导读【封面故事】:有一天傍晚,林肯驾车回家时,看见一头公猪陷于泥淖,拼命挣扎已经下沉到一半,眼看快要灭顶。
林肯想下车把它救起,一低头看到自己穿的是一套仅有的整齐衣服,不免迟疑,便匆匆驾起车走了。
走上半里,耳边似乎一直听到那头猪在呼叫,终于还是调车回头找那泥淖。
林肯费了九牛之力,几乎成了泥人,终于把那头猪救了上来。
事后人们虽称赏他的行为,但都认为这样做不值得。
林肯说:“我不是为那头猪,我为自己的良心。
”●题词1:纪伯伦《爱》(摘)(选自《先知》)清晨,带着一颗雀跃的心醒来感谢又一个充满爱的日子午休,沉思爱的心旷神怡黄昏,带着感激之情回家睡前,为你心中的挚爱祈祷唇间吟诵着赞美诗●题词2:大学之道(选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题词3:横渠四句(选自张载《语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课程目的《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课程宗旨:引领学生在现代文化背景之下,以现代学术眼光研读《论语》文本,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经典的兴趣,提升学生原典阅读水平,准确把握先哲思想精髓,体认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强化学生人文素质,启迪人生智慧,为学生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确立自身的文化定位提供借鉴。
●教学目标(1)对先秦诸子文本有较全面、准确、深入的解读与体认,并籍此把握诸子思想精髓。
(2)以世界文化和现代文化作为参照系,体认中国传统文化在人类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并籍此增强同学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育学生对人类一切优秀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胸襟。
《论语导读完整》课件

深度剖析论语中关于
探讨论语对仁爱和义
解读论语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于礼法
探索论语对知识和修
道德的思考与观点。
理的重视与理解。
和秩序的观点与原则。
养的重要性与指导。
精选论语解读
1
庄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深入解读庄子论语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2
孟子: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详细解析孟子关于天命和道的重要观点。
3
与儒家文化
探究论语与儒家文化的紧密关系,揭示其核心价值观。
论语成书及传播
1
编纂与传世
了解论语的编纂过程和其如何流传至今。
2
传播与影响
探究论语对社会和人们观念的传播与影响。
3
地位与作用
揭示论语在文化和思想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语内容分析
道与德
仁爱与义理 ❤️
礼法与秩序
知识与修养
《论语导读完整》PPT课
件
本PPT课件旨在全面介绍和分析论语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论语简介”、“论
语成书及传播”、“论语内容分析”和“精选论语解读”。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论
语的精神和思想。
论语简介
含义
了解论语的含义,探究其对人们的影响和意义。
作者与起源 ✍️
深入了解论语的作者以及其创作背景和起源。
荀子:性即是命,提高意识,革命尚风
揭示荀子论语中关于性命、提高意识和革命尚风的理念。
结语
本PPT课件只是论语学习的一个简单导读,希望通过此次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论语的精神和思想,进一步实践和传承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教必修1《论语》导读完整课件 (共38张PPT)

4、好学深思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敏而好學,不耻下问,……”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寢,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憤 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將至云尔。” •子曰:“学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学則殆。”
也。”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
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
原因
(四)《论语》思想
➢1、仁礼思想 ➢2、为人处世 ➢3、为政治国 ➢4、好学深思
1、仁礼思想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仁礼思想
•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 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子曰:“上好礼,則民易使也。” •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
丧,与其易也,宁戚。” •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
哉?”
2、为人处世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 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