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创新

合集下载

创新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创新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创新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一、创新的定义与特点1. 创新的定义创新是指针对现有问题或需要,采取全新的方法、思维或技术进行改进或突破,从而带来新的成果或价值。

创新不仅限于科技领域,还包括社会、商业、文化等各个领域。

2. 创新的特点创新具有不确定性、风险性和全新性的特点。

在创新过程中,可能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包括技术可行性、市场需求、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限制和考量。

二、道德的基本原则与应用1. 道德的基本原则道德是人类社会行为准则的核心,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道德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公正公平、善良善行等。

2. 道德在创新中的应用在创新实践中,道德是至关重要的。

创新者应当注重产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道德考量,避免损害他人利益,维护公共利益。

三、法治的基本原则与实践1. 法治的基本原则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公正性、垂直责任、横向制衡等。

法治在社会管理、经济活动、公共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法治在创新中的实践在创新实践中,法治是不可或缺的。

创新者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创新活动的合法合规,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外,也要积极参与法治建设,促进法治精神的贯彻和落实。

四、创新、道德与法治的关系1. 创新与道德的关系创新与道德密切相关。

在创新过程中,创新者应当考虑其行为对他人、社会和环境的影响,遵循道德准则,做出符合道德规范的选择和决策。

2. 创新与法治的关系创新与法治也密不可分。

创新活动必须在法律框架内开展,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创新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同时,法律也为创新提供了保障和支持,促进创新成果的实现和推广。

五、创新道德与法治的挑战与解决策略1. 挑战在实际创新活动中,往往面临道德和法治方面的挑战,例如信息保护、知识产权、竞争规则等方面的问题。

2. 解决策略针对以上挑战,创新者应当建立健全的道德风险管理和法律风险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流程,确保创新活动的道德合规和法律合规。

道德与法治中创新改变生活主要内容

道德与法治中创新改变生活主要内容

道德与法治中创新改变生活主要内容
道德与法治中创新改变生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技创新改变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工作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例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和广泛,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购物、在线学习等方式方便地获得所需的物资和知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和生活更加智能化,例如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居住和出行方式。

2. 法治创新改善社会治理:针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法治创新成为了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手段之一。

例如,在数字经济时代,一些传统法律体系可能无法适应新兴业态的发展,因此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另外,一些新兴问题,如网络犯罪、个人信息保护等,也需要法治机制的创新来加强社会管理和维护公共秩序。

3. 道德创新引领行为规范:道德创新是指对传统道德观念的重构和更新,以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例如,在当前的消费社会中,道德创新涉及到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和消费习惯的塑造,如倡导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等;另外,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普及教育的普及,也需要对传统道德观念进行更新和调整,鼓励人们尊重他人的多样性和权利。

总体来说,道德与法治中的创新改变生活主要体现在科技进步对生活方式、社会互动等方面的影响,法治的创新改善社会治理,以及道德观念的创新引导人们的行为规范。

这些创新的出
现和发展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课,创新与发展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课,创新与发展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课,创新与发展的关系创新与发展的关系1. 创新和发展的定义•创新:指的是对现有事物进行改革、创造,产生新的成果或发现新的规律的行为。

•发展:指的是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进步和扩展,具有积极向前的方向性。

2.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推动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发展,为社会进步提供能量和动力。

•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3.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泉之一,通过不断的创新,可以产生新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带来增长点和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创新还可以促使传统行业进行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带动全行业的发展。

4. 发展需要创新的支持•发展需要创新来解决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可以对现有制度、观念和体制进行改革和优化,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5. 创新与发展的互相促进•创新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为创新提供了土壤和需求。

•创新和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创新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而发展则为创新提供了实践和应用的机会,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中,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我们也要明确创新的规范和道德底线,避免因创新而产生违法、伤害他人或社会的行为。

6. 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创新精神是指具有勇于创新、敢于冒险、追求卓越的品质和态度。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7. 创新与法治的关系•创新必须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不能以违反法律、侵害他人权益的方式实现。

•法治保障了创新的公平和秩序,维护了创新者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8. 创新与道德的关系•创新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底线,不能为了个人利益或追求技术进步而忽视伦理和社会责任。

科学中的知识创新与道德行为

科学中的知识创新与道德行为

科学中的知识创新与道德行为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而知识创新则是科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中,不仅需要有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还必须秉持道德行为来确保科学能够为人类社会带来真正的进步和福祉。

首先,知识创新离不开创新思维。

科学家需要具备开放、敏锐的思维方式,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勇于挑战常规观念,以及运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正是这种创新思维的引导,推动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例如,爱因斯坦对相对论的提出,彻底颠覆了牛顿力学的观念,为物理学打开了新的大门。

创新思维使得科学家能够跳出传统框架,突破现有的思维局限,从而获得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发展。

然而,仅有创新思维是不够的,道德行为同样至关重要。

科学家必须按照科学道德规范进行研究,遵循诚实、可信和公正的原则。

科学家应该尊重科学的基本原则,如尊重事实、遵循实证主义原则、不得弄虚作假等。

这不仅是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也是为了维护科学的信任度和公信力。

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需要进行实证与验证,而这离不开科学家的诚信和道德良心。

此外,知识创新和道德行为之间还存在着关联。

科学家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社会责任。

科学家应该将发现和创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和人类福祉中,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就和荣誉。

例如,生物科学家通过对基因的研究,为人类治疗疾病、提高农作物产量等问题提供了无限可能。

这种知识创新与道德行为的结合,使科学成果能够以更加实际和有益的方式造福社会。

最后,科学中的知识创新和道德行为还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教育机构等应该为科学家提供有益的环境和条件,倡导科学伦理道德,鼓励科学家在创新的基础上遵循道德规范。

同时,大众也应该对科学保持信任,并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

只有社会与科学家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科学创新与道德行为的氛围,才能真正推动科学的发展,实现科学知识对社会的价值贡献。

综上所述,科学中的知识创新与道德行为密不可分。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践与创新道德与法治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课程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道德与法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推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践与创新,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念创新方面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理念应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律意识,更应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培养自主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可以有效地推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创新。

二、课程设计方面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程设计应当注重实践与体验,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通过讲述知识和传授道德准则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而现代的教育需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或模拟法庭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三、教师角色方面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

在实践与创新中,教师应扮演启发和引导学生的角色,积极传授道德思想和法律知识,并通过个案分析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耐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律意识。

四、家庭与社会环境方面家庭和社会环境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基础。

在实践与创新中,家长和社会应当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肩负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责任。

家长应该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活动,并积极参与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社会方面则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邀请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士开展讲座,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等机构,让学生与社会直接接触,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践与创新,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整合与创新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整合与创新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整合与创新道德与法治教育一直被视为培养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道德和法律教育方式并不总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很难使他们真正理解和应用其中的原则。

为了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整合与创新,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法律意识。

一、整合传统教育资源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整合需要利用各种传统教育资源,如课堂教学、教材阅读和校外活动等。

课堂教学是基础,可以通过讲述案例、分析法律案例、相关法律条文的解读等方式,将道德与法律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借助优质教材和学术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增加学生的思考和互动。

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如模拟法庭、参观法院和社区服务等,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到法律的力量和道德的重要性。

二、培养综合素养除了传授法律和道德知识,整合与创新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可以通过开展辩论赛、论文写作和团队合作等活动来实现。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项目,让他们面对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深入了解背后的道德和法律考量。

这些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提高他们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三、运用新兴科技手段随着新兴科技的迅速发展,我们可以运用各种科技手段来创新道德与法治教育。

例如,利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开发在线道德和法律教育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案例研究和互动学习。

通过游戏化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可以提供场景化教育,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道德决策和法律实践,增强学习体验和互动性。

此外,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反馈进行监测和评估,为个性化教育提供支持和指导。

四、社会参与与合作整合与创新的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合作。

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机构应紧密合作,形成多方合力。

例如,学校可以与法院、检察院和法律机构联合开展法律讲座和法制教育活动,让学生与专业人士进行对话和互动。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1创新改变生活课件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1创新改变生活课件
②创新让生活更美好,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 舒适和丰富多彩。
二、创新引擎
为什么要创新?(创新的重要性)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应用
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的第一生产力
世界各国(P18相关链接)
➢2013年, 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
小结知识点
为什么需要创新?(创新的重要性)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 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3、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4、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 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5、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6、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 神
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推进以 科技创新为核心 的全面创新,让 创新成为推动发 展的第一动力, 是适应引领我国 经济发展新常态 的现实需要。
阅读教材第18—19页 “探究与分享”
思考:深圳是一座因改革 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 从深圳的发展你得到了什 么启示?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 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我和同学走进社区, 通过“微心愿墙”帮 助居民实现小愿望。 我给家人做了一道新
菜,他们可开心啦!
思考: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创新乐趣,请分享 你的创新故事。并思考创新对个人的意义?
跟乐队的伙伴儿一起给老 歌配新曲,挑战真大啊!
3.创新的作用 (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对个人)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创新方法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创新方法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创新方法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关键期,教师应该采用创新的方法,让孩子早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创新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方法。

一、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进行教育的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道德和法治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其中扮演角色,体验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例如,在模拟的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扮演家长、老师、学生等角色,面对虚拟的道德和法律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通过这样的情景模拟,学生能够加深对道德和法治问题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游戏来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

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有趣的游戏来进行道德和法治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款道德守则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道德规范;或者设计一款法律知识问答游戏,让学生通过竞赛的方式学习法律法规。

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道德和法治知识,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三、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案例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生活中的道德和法治案例,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例如,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新闻案例,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其中的道德和法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能够理解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社区参与法社区参与是一种将学生与社区结合起来,通过实际参与社区活动来进行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方法。

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文化节或社区服务项目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区中的道德和法治意识。

通过社区参与,学生能够了解社区的规则和法律,培养自觉遵守法律、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

总结起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创新方法主要包括情景模拟法、游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社区参与法。

这些方法所共同具备的特点是注重将学生置于实践的环境中,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来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补考试题与答案:1.(10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阐释的是(A)A. 教师的道德与人格是教育的必备要素和前提,因此为人师者必须有德B. 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根本和基础,因此为人师者必须是人格健全的人C. 教师的人格和学问是教育的基石,因此为人师者首先要具备渊博的学问D. 教师的道德和学问是教育的根本,因此为人师者需有德2.(10分) 办事公道是指职业人员在进行职业活动时要做到(C)。

A. 奉献社会,襟怀坦荡,待人热情,勤俭持家B. 牺牲自我,助人为乐,邻里和睦,正大光明C. 支持真理,公私分明,公平公正,光明磊落D. 原则至上,不徇私情,举贤任能,不避亲疏3.(10分) 以下不属于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处罚措施的是(A)。

A. 不披露、私下审理B. 取消资格、学位、称号C. 撤销项目D. 行政处分4.(10分) 下列关于创新的论述,正确的是(A)。

A.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B. 创新与继承根本对立C. 创新就是独立自主D. 创新与引进国外新技术相矛盾5.(10分) 医务人员道德规范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准则,主要包括(ABCD)。

A. 举止端庄、文明礼貌B. 钻研医术、精益求精C. 尊重病人、一视同仁D. 人道主义、救死扶伤6.(10分) 教师道德的作用是(AD)A. 教师道德对社会文明有促进作用B. 教师道德对社会道德规范起到根本作用C. 教师道德是社会进步唯一推动力D. 教师道德有调节师生、教育事业、人际等关系的作用7.(10分) 尊重病人、一视同仁主要指医生对病人的权益、人格的尊重和关心,并做到平等待人。

尊重病人主要体现在(ABD)。

A. 尊重病人的人格B. 尊重病人的权利C. 尊重病人的义务D. 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8.(10分) 创新的特征有(ABCD)A. 创造性B. 风险性C. 动态性D. 高价值性9.(10分) 俄国教育家车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该当这种人”。

(正确)10.(10分) 医学是以道德为根,以科学技术为专和以人文社会为博的知识体系。

(正确)下午2:40 2017-9-23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教程》题库一(含答案)一、判断题:1、道德属于经济基础范畴。

(×)——P1正:道德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2、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具有能动作用。

(√)——P33、道德具有相对独立性。

(√)——P34、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和对象的特定性。

(√)——P755、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相同的人同样对待,不同的人不同对待”是一种公正的内容原则。

(×)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相同的人同样对待,不同的人不同对待”是一种公正的[形式]原则。

9、尊重学生就必须尊重学生个性。

(√)——P14710、学生是教师的劳动对象,也是劳动成果的体现者。

(√)——P14811、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P15215、对科研过程进行伦理控制能够防止危害人类的因素产生。

(√)——P21716、创新是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

(√)——P23017、创新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结果。

(√)——P23118、有些创新是无效的,有些创新甚至是负效的。

(√)——P23119、发明式创新的前提条件是发现式创新。

(√)——P23620、实验性创新是自发的创新。

(×)——P237正:[经验性]创新是自发的创新。

21、经验性创新是自觉的创新。

(×)——P23722、工艺创新大多属于突破性创新。

(×)——P239正:工艺创新大多属于[渐进性]创新。

23、《大趋势》一书的作者是奈斯比特。

(√)——P24024、第四次浪潮是由托夫勒提出的。

(×)——P242正:第四次浪潮是由[梅纳德]提出的。

25、知道是什么的知识称为归类知识。

(√)——P24326、知道是谁的知识称为沉默知识。

(√)——P24327、在知识经济时代,物质是核心生产要素。

(×)——P244 正: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核心生产要素。

28、经济增长是一个创新—扩散过程。

(×)——P247正:经济增长是一个[创新—扩散—再创新]过程。

29、知识经济就是创新经济。

(√)——P24730、问题是创新的起点。

(√)——P25031、问题来源于钻研精神。

(×)——P252正:问题来源于[想象与质质疑]。

32、问题是一个系统。

(√)——P25333、创新必须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

(√)——P26234、惯性思维对人类是有害的。

(×)——P26335、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思考。

(×)——P267正: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想象]。

36、想象越超脱,越富有创新价值,但包含的谬误也越多。

(√)——P27437、知识与创新能力是统一的,没有矛盾的。

(×)——P278正:知识与创新能力[之间其实是一对矛盾]。

38、思维定势在一定情况是必要的。

(√)——P28839、系统思维是一种模式思维。

(√)——P29440、坚持系统思维必须坚持整体性的原则。

(√)——P29541、辩证思维执行的是一套静态思维法则。

(×)——P297正:辩证思维执行的是一套[动态]思维法则。

42、按思维的内容可把创造性思维分为发散式思维和收敛式思维。

(×)——P303正:按思维的[形式]可把创造性思维分为发散式思维和收敛式思维。

43、灵感思维是一种带有突发性,自觉性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

(×)——P308正:灵感思维是一种带有突发性,[非自觉性]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

44、发散式思维又称扩散式思维。

(√)——P31145、列举事物的缺点是一种纵向思维法。

(×)——P312正:列举事物的缺点是一种[横向]思维法。

46、收敛式思维又称聚合思维。

(√)——P31747、决策思维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只有一个方案时不能决策。

(√)——P32948、理论创新的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P334理论创新的关键是勇于和善于探索。

(√)——P33449、理论创新是人的自然属性最高体现。

(×)——P335正:理论创新是人的本质属性最高体现。

50、理论创新是一种改造世界的活动。

(√)——P33851、理论创新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少到多、由局部到整体发展过程。

(√)——P40052、科技创新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

(√)——P37353、科学实验具有使研究对象趋于复杂化的作用。

(×)——P378正:科学实验具有使研究对象趋于[简单化]的作用。

54、想象的内容是虚构。

(×)——P正:想象的内容是[理性思维]。

55、管理创新的过程既有知识密集型的也有资金密集型的。

(×)——P387 正:管理创新的过程是[知识密集型的]。

56、管理创新具有社会性。

(√)——P38857、金字塔组织形式包括直线制和直线职能制两种。

(×)——P正:金字塔组织形式包括[直线制、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

58、事业部制组织的主要特征是权利下放。

(√)——P40159、知识经济对组织结构的要求是组织结构趋向层次化。

(×)——P402、403 正:知识经济对组织结构的要求是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

60、改变心智模式是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的核心。

(×)——P407正:[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的核心。

二、单选题:1、道德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属于(B、上层建筑)范畴——P12、原始社会的主要道德规范是(互助平等)——P93、资产阶级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B、金钱万能,有钱就有德)——P124、“五爱”的核心是(D、爱社会主义)——P135、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C、集体主义)核心是(为人民服务)——P136、家庭关系的核心是(C、夫妻关系)——P437、(D、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之魂——P478、(B、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总结——P519、以下哪个表述是错误的(A、公平和效率是互相矛盾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P6610、以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表述那个是不正确的(C、市场经济是一种完全自由竞争的经济)[宏观调控]——P6311、职业道德按内容和结构分,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继承性)——P7513、“信息经济”是由(D、奈斯比特)提出的。

[《大趋势》]——P24014、“求异思维法”属于(B、收敛式思维)——P318、31915、理论创新的关键是(B、勇于和善于探索)[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P33416、理论创新的基础是(A、社会实践)——P33317、一个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是(科技创新)——P36018、在世界的人才竞争中,(C、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才引进市场——P36119、目前,我国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约为(D、40%以上)——P36120、未来20年,我国必须保持(C、7%)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P36221、21世纪,科技、经济与生产之间呈现出以下运行关系(D、科学?技术?生产)——P36922、比较法对科技创新的作用的表述哪个是不正确的(C、比较法为模拟实验提供了逻辑基础)[类比法]——P38323、企业创新的核心是(C、技术创新)——P39324、(知识创新)是企业研究与开发能力的基石——P39725、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是由(A、迈克尔?汉默和詹鲁斯.钱皮)提出的——P39426、不同的科学判断之间的前后一致性,是遵循了(B、矛盾律)——P38027、科技创新最本质的特点是(A、首创性)——P36528、1770年至1830年世界科学技术中心是(C、法国)——P36129、金字塔组织不包括(B、网络型组织)30、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是(C、利己主义)——P123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P13A、一般性探索B、功能性探索C、特殊性探索D、持续性探索42、想象形式包括(AC)A、再现性想像B、回忆性想像C、创造性想像D、理性的想像43、日本教育的特点是强化(CD)A、义务教育B、家庭教育C、岗位教育D、社会教育44、当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主要包括(ABC)A、材料B、能源C、信息D、科学原理45、思维定势源于(AB)A、外部定势B、内部定势C、个人定势D、组织定势A、创新的需要B、人类进步的需要C、科学发展的需要D、新事物诞生的需要47、系统思维的内容包括(ABC)A、全局性思维B、结构功能性思维C、协同性思维D、模式思维48、近代管理理论基于人的假设有(ABD)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自由人假设D、决策人假设49、辩证思维的特征有(ABCD)A、独立性思维B、创新性思维C、严密性思维D、实践性思维50、大脑的功能部位可分(ABC)A、感受区B、储存区C、判断区D、分析区51、产品创新思维的方法(ABCD)A、加法B、减法C、乘法D、除法52、创造性思维按内容分为(ABC)A、逻辑思维B、形象思维C、灵感思维D、发散思维53、按思维过程的形式特点,可把创造性思维分成(AD)A、发散式思维B、逻辑思维C、灵感思维D、收敛式思维54、形象思维的特征包括(ABCD)A、具体性B、直观性C、概括性D、创造性55、的基本(ABD)A、突发性B、独创性C、自觉性D、非自觉性56、按激发灵感渠道形式可把灵感思维分(ABCD)A、自发灵感B、诱发灵感C、触发灵感D、逼发灵感A、综合性B、动态性C、多向性D、广泛性58、决策科学化要求决策者(ABCD)A、知识广博B、敏于判断C、巧于整合D、善于观察59、决策思维的原则有(ABC)A、只有一个方案时不能决策B、善于妥协C、迂回前进D、知识广博60、理论创新的层次包括(ABC)A、理论体系创新B、研究内容创新C、研究方法创新D、理论与实践结合61、人的本质属性包括(A、自然属性C、社会属性)62、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以下阶段(ABCD)A、依赖阶段B、顺应阶段C、掠夺阶段D、和谐阶段63、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有(ABCD)A、理论联系实际B、科学性C、先进性D、实践性64、理论创新的特征是(ABCD)A、继承性B、斗争性C、时代性D、加速性65、科技创新包括(A、科学创新C、技术创新)66、科技创新的内容包括(ABCD)A、材料创新B、产品创新C、工艺创新D、工具创新67、科技创新的基本特点包括(ABCD)A、首创性B、自觉性C、开放性D、加速性68、科学观察的原则有(ABCD)A、客观性原则B、辩证性原则C、反复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69、逻辑思维遵循规律包括(ABCD)A、同一律B、矛盾律C、排中律D、充足理由律70、管理创新的特征包括(BCD)A、创新费用高B、创新风险小C、创新周期短D、集成性强71、企业创新的最主要特点是(AD)A、新颖性B、领先性C、实用性D、具有价值72、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有(ABCD)A、观念创新B、技术创新C、管理创新D、组织创新73、企业创新的途径(ABCD)[技术创新、业务流程再造、知识创新、管理创新]74、层级制组织结构包括(ABC)A、直线制B、直线职能制C、事业部制D、横向联合制75、组织创新的基本趋势包括(BC)A、组织结构层级化B、组织结构扁平化C、组织结构网络化D、组织结构多样化76、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特征有(ABCD)A、柔性化B、扁平化C、自主管理D、不断变革77、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主要经过以下的修炼(A、超越自我C、团队力量D、系统思考)78、知识创新的类型包括(ABCD)A、知识递进型B、知识跃迁型C、知识融合型D、知识变换型79、知识的存在方式包括(AD)A、默然知识B、经验知识C、理论知识D、形式知识80、以下对理论创新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BCD)A、理论创新仅包括理论体系及研究内容的创新B、理论创新的关键是要勇于和善于探索C、理论创新是人类本质属性的最高体现D、理论创新的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81、收敛式思维的形式,包括(ABCD)A、求同思维法B、求异思维法C、同中求异法D、同异并用思维法82、发散式思维的形式包括(ABCD)A、横向思维法B、纵向思维法C、逆向思维法D、侧向思维法83、以下哪些对思维定势的表述是正确的(CD)A、所有的思维定势必须突破B、思维定势必须舍弃C、创新就要突破思维定势D、思维定势可以节省精力、提高效率84、以下哪些对“想像”概念阐述是正确的(BCD)A、想像就是不着边际的幻想B、想像高于一般的联想C、想像来源于现有的事物又高于现有事物D、想像可以帮助人们跨越时空限制,自由思考85、以下对知识经济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BCD)A、知识成为核心要素B、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准是知识生产率C、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D、知识经济的实质是创新86、直线职能制组织的缺点是(ABD)A、高层处理日常事务的负担越来越重B、行政机构日益膨胀,组织效率下降C、没有专业化的分工D、不利于发挥中层管理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87、知识创新的类型包括(ABCD)A、知识递进型B、知识跃迁型C、知识融合型D、知识变换型88、管理创新的内容包括(ABCD)A、管理思想的创新B、管理战略的创新C、管理组织的创新D、管理模式与方法的创新89、全方位管理创新包含以下内容(ABCD)A、全球化的“现代意识管理”B、创新化的“技术开发管理”C、知识化的“智能成本管理”D、竞争化的“人才激励管理”90、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特征包括(ABCD)A、组织结构柔性化B、组织层次扁平化C、组织系统开放化D、容许差异四、简答题(本题答案供参考)1、道德有哪些作用?它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发挥作用的?——P6-7答:作用:①社会的主体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