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
2019年高考历史近年考题对比——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2019年高考历史近年考题对比——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选择题2018年题组1.(2018·天津高考·9)“(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
”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右图中()A.①B.②C.③D.④【考点】国共的十年对峙——中共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解析】①为河北平山县西柏坡,1948年党中央移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并在1949年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故A项错误;②为陕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至1948年的根据地,被视为“革命圣地”,故B项错误;③为井冈山,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故C项错误;④为江西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定都,直到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为中共根据地,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8·北京高考·17)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
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
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2017年题组1.(2017·上海高考·16)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建军的标志性事件是()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遵义会议D.渡江战役【考点】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南昌起义【解析】北伐战争的时间是1926—1927年,此时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尚未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故A项错误;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8月1日,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故B项正确;遵义会议的时间是1935年,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渡江战役发生于1949年4月,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人教版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学案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的十年对峙【自主复习】考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清单】【名师点拨】1.五四运动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纲,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为目标。
它基本上照搬苏联经验,是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革命纲领,后来被称为党的“最高纲领”。
中共二大在正确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基础上,提出把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制定出“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
它实际上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纲领。
5.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认知深化】五四运动彰显的时代潮流(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
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典例.(2020江苏卷·9)下图为《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革命火种》。
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
该封面内容()A. 表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B. 寓意着工农大众团结起来C. 明确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D. 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答案】B【解析】《劳动音》创刊于“1920年11月7日”,此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锤子、铁镐、齿轮代表工人阶级,禾苗、稻穗象征着农民阶级,火炬、拳头意在鼓励工农大众要团结起来同发动统治者进行斗争,故选择B项;1898年,在上海出版的《泰国民法志》最早向中国人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排除C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排除D项。
统考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练十四国共的十年对峙训练含解析

专练十四国共的十年对峙1.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
”由此,中国共产党( )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2.1923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十三号通告:“吾党在此次国民党全国大会代表中,希望每省至少当选一人,望各区会与地方会预商当选之同志,此同志必须政治头脑明晰且有口才者,方能在大会中纠正国民党旧的错误观念。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共中央( ) A.注重国共合作中党的独立性问题B.触及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问题C.强调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紧迫性D.准备改组并掌握国民革命的领导权3.在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中规定:党支部建在连上(此前营、连、排没有党组织),排设党小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一九二九年十二月)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上述规定旨在( )A.确立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B.明确革命军队的政治任务C.把发展党员定为中心工作D.强化革命军队的军事纪律4.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10多万地主及其家属。
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5.1929年2月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的信:“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
(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
”这说明( )A.中共中央坚持走苏俄道路B.中共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C.中共当时存在性质转变的危险D.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领导岗位6.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合反对蒋介石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
国共的十年对峙C

全优测控一、选择题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为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据此完成1~7题。
1.(2005广东模拟)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进行了新的探索,其主要内容是()A.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武装斗争B.建立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C.联合各革命阶级建立统一战线D.纠正“左”倾错误促进革命形势发展解析:关键词是“新的探索”,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都相继失败。
后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此后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这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取得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道路。
答案:B2.(2005北京海淀模拟)中国共产党提出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总方针主要是基于()A.二七惨案的教训B.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C.抗日斗争的需要D.建立农村根据地的需要解析:A项二七惨案的教训是要使革命成功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与题干要求的内容不符合;C、D两项的时间在题干内容提出之后。
B项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是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开展武装斗争,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B3.(2005北京东城模拟)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中得到的主要教训是()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中国革命应由城市转向农村C.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解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其基本内容。
这一理论的提出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同时,中外反动势力特别强大,并多集中在城市,力量相对集中,农村是其统治力量薄弱的地方,易于突破。
中国社会性质决定革命任务依然是民主革命,实质是农民革命,因此主要内容应该是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同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了红色区域能够在白色恐怖包围中坚持生存下来。
2020版高三历史《衡中学案》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 14 国共的十年对峙Word版含解析

第14讲国共的十年对峙理一理一、武装起义1.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概况(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二、土地革命1.背景:八七会议(1)内容: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意义:给正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3.意义: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根据地建设1.思想理论: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根据地建设(1)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红色政权。
(2)武装斗争: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三次粉碎敌人的“围剿”。
(3)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
3.成就: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
四、红军长征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经过(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2)转折:1935年1月,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胜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想一想1.哪次起义开启了革命斗争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序幕?提示:秋收起义。
2.中国共产党抛弃了苏俄的城市道路,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革命道路的选择取决于各国具体的国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决定中国革命道路的根本因素。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跟踪检测(15)国共的十年对峙(含答案)

跟踪检测(十五) 国共的十年对峙一、选择题(抓住时空定范围,依据关键信息找对应)1.(2015·烟台质检)下表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 年和b 年分别指( )C .1927年和1928年D .1949年和1950年 2.(2015·济南调研)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下列事件的革命模式与此思想相悖的是()A .北伐战争B .南昌起义C .秋收起义D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3.(2015·汕头模拟)“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
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
”这种“战略”是指( )A .无产阶级革命B .农村包围城市C .国共第一次合作D .开展工人运动4.(2015·南通调研)“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
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
”这一决定的提出( )A .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B .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C .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D .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的重大转折5.(2015·济南模拟)右图是1932年皖西特委与苏维埃政府发放给农民的“合作社社员证”。
这则史料说明( )A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同时试图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过渡B .革命根据地建设受到当时苏联建设模式的影响C .蒋介石的围剿未对根据地造成影响D .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6.(2015·锦州质检)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年高考)(三年联考)精品题库:【中国近现代史】第五章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五章国共的十年对峙第一部分五年高考荟萃2009年高考题1.(09•天津文综历史6)下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
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A.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D.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答案 D2.(09•上海历史21)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A.采取暴力革命B.领导工人运动C.农村包围城市D.国共两党合作答案 C3.(09•上海历史22)“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
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A.一二八事变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答案 B4.(09•山东基本能力30)下列对历史事件发生背景的描述准确的是()A.圆月高悬的夜晚,伟大文学家屈原投汩罗江而记亡B.张骞出使西域时,友人弹奏《阳关三叠》以表达惜别之情C.金田起义发生时,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南昌起义发生时,江淮大地已过了梅雨期答案 D2005—2008年高考题1.(08·山东)民主革命时期的标语宣传了党的政策,播撒了革命火种。
下图的宣传标语应出现于()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 B2.(08四川)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基本原则是()A.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B.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绘农民,不允许土地买卖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D.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答案D3.(07·上海)针对党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A.中央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川陕革命根据地D.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答案 B解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1927年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是1930年建立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川陕甘革命根据地是长征后建立的。
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9讲(人教版)

• (3)意义
• ①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 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 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 ②这一理论来源于革命斗争实践,并从理论 指导上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即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 后夺取城市和全国革命的胜利。这一理论的 创立,推动了当时根据地的建设和红军的发 展。
走向193陕5年北10吴月起,镇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于 ③胜利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与
红一方面军在甘肃 会宁 会师。
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
危为安。
(3)意义②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 长征 精神,
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③开始了革命新局面。
•
史料表明抵抗侵略、追求解放、浓
二 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阶段的探索
• 1.探索历程 • (1)探索期:成立至大革命失败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认 识到了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1922年,中 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第一次在 中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纲领。
• (2)成熟期:土地革命时期
第9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
• [考 纲] 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2.新民 主主义革命。
• [课 标] 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 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概述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 年之前)。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 1.五四风雷 • (1)背景:1919年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 (2)经过
• 【易混易错】 关于红军长征方面理解的误 区
• (1)三大主力会师会宁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 其中“三大主力”没有“红三方面军”;不 应把吴起镇会师与会宁会师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