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常用数据

合集下载

淋巴瘤petct评分标准

淋巴瘤petct评分标准

淋巴瘤petct评分标准淋巴瘤是一类涉及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中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PET/CT成像在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PET/CT评分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严重程度和疗效,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淋巴瘤PET/CT评分标准。

1. Deauville标准Deauville标准是非霍奇金淋巴瘤PET/CT评分的首选标准。

该系统基于FDG-PET/CT 显像前后病灶的代谢活性变化,使用5分制度量表对淋巴瘤代谢活性的变化进行评估。

评分标准如下:评分1:全身没有发现肿瘤活动评分2:全身发现轻微的肿瘤活动评分3:全身发现中度的肿瘤活动评分4:全身发现高度的肿瘤活动,尤其是在肝脾和骨骼中评分5:出现新的病灶或治疗前病灶持续存在且增强FDG摄取Deauville评分系统能够提供良好的一致性和灵敏性,它对于淋巴结病、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和其他非霍奇金淋巴瘤是适用的。

2. 增强CT评分标准增强CT评分标准适用于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在内的所有淋巴瘤类型。

该评分标准可以评估肿瘤大小、转移病灶分布和淋巴结肿胀程度,以确定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评分标准如下:0级:淋巴结大小正常,无肿大1级:淋巴结轻度肿大或者肿大后瘤内均不透亮2级:淋巴结明显肿大或者肿大后瘤内局部透亮3级:淋巴结肿起3~5个突起,肿大后瘤内全部透亮4级:淋巴结肿起5个以上突起,肿大后瘤内局部或者全部透亮该评分标准对于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有较高的可靠性,因此受到广泛的应用。

3. Cheson标准Cheson标准是MALT淋巴瘤和HCL等淋巴瘤类型的评分系统。

该系统使用5分制度量表,基于影像、临床和实验室学数据来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评分标准如下:评分1:不可见异变评分2:淋巴结明显肿大,病灶基本限于淋巴结区域评分3:非均匀分布的肿瘤,病灶扩散(miliary)评分4:弥漫性增殖,肺部广泛受损,伴有肝脾淋巴结等评分5:局部或全身组织空洞或者溶解该评分标准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临床结局非常有价值,同时还可以帮助确定治疗计划。

肺癌ct诊断报告单的内容

肺癌ct诊断报告单的内容

肺癌ct诊断报告单的内容肺癌CT诊断报告单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四个大章节,每个大章节下分别有三个小章节。

一、病人个人信息1. 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报告单上第一部分通常包括病人个人信息,用于标识病人的身份和基本特征。

2. 既往病史和易感因素:报告单上的第二部分会列出病人的既往病史,包括吸烟史、家族病史等与肺癌相关的易感因素。

3. 症状和体征:此部分会记录病人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如咳嗽、胸痛、疲劳等,以及体检结果。

二、CT扫描结果1. 扫描方法和参数:该部分会详细描述使用的CT扫描方法和具体参数,如层厚、层间距、扫描方式等,以确保扫描结果的准确性。

2. 肿瘤定位和大小:报告单将列出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常用三维坐标或相对于肺部解剖结构的描述方法,如右上叶、左下叶等,以及肿瘤的最大直径。

3. 影像特征分析:该部分会详细描述肿瘤在CT影像上的特征,如形状、边缘、密度、钙化等,有助于医生对肿瘤的类型、恶性程度等进行初步判断。

三、CT诊断结果1. 肿瘤类型和分期:此部分会根据CT扫描结果,结合其他检查数据,确定肿瘤的类型,如鳞状细胞癌、腺瘤等,并对其分期,如TNM分期、国际肺癌联合委员会分期等。

2. 淋巴结和转移情况:报告单将详细描述肿瘤周围淋巴结的状况,如大小、数量、纵隔淋巴结的侵犯情况等,并评估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3. 其他CT所见:此部分可以记录其他与肺癌相关的CT所见,如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并与肺癌的诊断进行关联分析。

四、结论和建议1. 诊断结论:报告单的最后部分会给出一个具体的诊断结论,确诊是否为肺癌,同时可能对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等进行总结。

2. 临床意义和影响:此部分将简要说明肺癌的诊断对病人以及后续治疗的意义和影响。

3. 建议和后续处理:最后,报告单会提供医生对肺癌患者的建议,如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方案,以及后续随访等。

以上是肺癌CT诊断报告单的内容,详细描述了其组成和格式,希望对你的文章撰写有所帮助。

CT各项质量控制指标

CT各项质量控制指标

CT各项质量控制指标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用于诊断和评估疾病。

为了确保CT影像的质量和准确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CT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及其标准,以确保CT影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分辨率:分辨率是衡量CT影像清晰度的指标,表示图像中最小可分辨的物体大小。

通常使用线对线分辨率(LOR)来评估。

标准要求CT系统的LOR应达到0.5mm以下,以确保图像清晰度和细节展示的准确性。

2. 噪声:噪声是CT影像中的随机波动,会影响图像的质量和诊断的准确性。

标准要求CT系统的噪声水平应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一般为小于或等于标准噪声水平的10%。

3. 剂量:剂量是指CT扫描中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为了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CT系统的剂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标准要求CT系统应具备剂量监测和控制功能,并遵循国家和地区的剂量限制标准。

4. 几何失真:几何失真是指CT影像中物体形状和位置的偏差。

标准要求CT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应达到或超过特定数值,以确保图像的几何精度和形状的准确性。

5. 线性度:线性度是指CT系统在不同CT值下的灰度变化的一致性。

标准要求CT系统的线性度误差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图像的灰度准确性和对比度的可比性。

6. 重复性:重复性是指CT系统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扫描所得图像的一致性。

标准要求CT系统的重复性误差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图像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7. 伪影:伪影是指CT影像中的非真实信息,可能由于硬件或软件问题引起。

标准要求CT系统应能够减少伪影的产生,并对伪影进行有效的校正和修复。

8. 校准:校准是指CT系统对图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准确性。

标准要求CT系统应具备校准功能,并能够进行定期的校准和验证,以确保图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9. 图像重建:图像重建是指CT系统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可视化图像的过程。

标准要求CT系统应具备高质量的图像重建算法,并能够提供多种重建方式和参数选择,以满足不同临床需求。

CT检查阳性率检查结果及分析报告

CT检查阳性率检查结果及分析报告

CT检查阳性率检查结果及分析报告一、引言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可以提供身体内部的详细图像,用于诊断和评估疾病。

本报告旨在分析CT检查阳性率的结果,并提供相应的分析报告。

二、方法1.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过去一年内在我们医院进行的CT检查的数据。

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检查部位、检查目的、检查结果等。

2. 数据分析: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CT检查阳性率。

阳性率定义为CT检查中发现阳性结果(如肿瘤、炎症等)的患者比例。

三、结果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CT检查阳性率为XX%。

以下是我们对不同检查部位和目的的阳性率分析:1. 头部CT检查:- 头部CT检查阳性率为XX%。

最常见的阳性结果是脑卒中(XX%)和脑肿瘤(XX%)。

- 具体分析不同年龄组的头部CT检查阳性率,发现XX岁以下患者的阳性率较低,可能与发病率相关。

2. 胸部CT检查:- 胸部CT检查阳性率为XX%。

最常见的阳性结果是肺结节(XX%)和肺炎(XX%)。

- 阳性率在吸烟者中稍高于非吸烟者,提示吸烟与肺部疾病的关联。

3. 腹部CT检查:- 腹部CT检查阳性率为XX%。

最常见的阳性结果是肝脏肿瘤(XX%)和胆囊结石(XX%)。

- 阳性率在XX岁以上的患者中较高,可能与年龄相关的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4. 骨盆CT检查:- 骨盆CT检查阳性率为XX%。

最常见的阳性结果是骨折(XX%)和盆腔肿瘤(XX%)。

- 阳性率在女性中略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盆腔疾病的发病率有关。

四、讨论与结论1. CT检查阳性率的结果反映了各个部位和目的的疾病发生情况。

不同部位和目的的阳性率差异较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临床判断和诊断。

2. 头部CT检查阳性率较高,可能与脑血管疾病和脑肿瘤的高发病率有关。

3. 胸部CT检查阳性率较高,提示肺部疾病的检出率较高,尤其是吸烟者。

4. 腹部CT检查阳性率在老年人中较高,可能与年龄相关的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医学影像常用分割数据集

医学影像常用分割数据集

医学影像常用分割数据集医学影像分割是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可以将医学影像中的不同组织结构分离出来,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而医学影像分割的关键在于数据集的选择,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医学影像分割数据集。

1. MICCAI数据集MICCAI是医学图像计算机辅助诊断和治疗国际会议,其数据集是医学影像分割领域的重要数据集之一。

该数据集包含了多种医学影像,如CT、MRI等,涵盖了不同部位的人体器官,如头颅、肺部、心脏等。

同时,该数据集还提供了多种分割任务,如肺部结节分割、心脏分割等,可供研究者进行不同的实验和比较。

2. LIDC-IDRI数据集LIDC-IDRI是肺部结节CT影像分割的常用数据集,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提供。

该数据集包含了1018个CT影像,其中包含了多种类型的肺部结节,如实性结节、非实性结节等。

该数据集还提供了多种标注信息,如结节位置、大小、形状等,可供研究者进行不同的分割任务和评估。

3. ISBI数据集ISBI是国际生物医学影像会议,其数据集是医学影像分割领域的重要数据集之一。

该数据集包含了多种医学影像,如CT、MRI等,涵盖了不同部位的人体器官,如头颅、肺部、心脏等。

同时,该数据集还提供了多种分割任务,如肝脏分割、肺部分割等,可供研究者进行不同的实验和比较。

4. BraTS数据集BraTS是脑肿瘤分割的常用数据集,由国际脑肿瘤分割挑战赛(BraTS)提供。

该数据集包含了多种脑部影像,如T1加权、T2加权、FLAIR 等,涵盖了不同类型的脑肿瘤,如胶质瘤、脑膜瘤等。

该数据集还提供了多种标注信息,如肿瘤位置、大小、形状等,可供研究者进行不同的分割任务和评估。

以上是医学影像分割常用的几个数据集,它们涵盖了不同类型的医学影像和分割任务,可供研究者进行不同的实验和比较。

当然,除了这些数据集,还有很多其他的医学影像分割数据集可供选择,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

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

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
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是医学影像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它们提供了医生诊断疾病和评估患者健康状况的关键参考。

一般来说,CT扫描可以用于测量人体各个部位的尺寸和密度,以下是一些
常见部位的正常测量标准:
1. 头部,在头部CT扫描中,正常的颅骨厚度约为6-7mm,脑
室的大小和形状也会被评估。

此外,还会测量脑组织的密度和血管
的通畅程度。

2. 胸部,在胸部CT扫描中,医生通常会测量肺部的密度和体积,评估气道和血管的通畅情况,以及心脏的大小和位置。

3. 腹部,腹部CT扫描可以测量肝脏、胰腺、肾脏、脾脏等腹
腔器官的大小、形态和密度,评估有无肿块、结石或其他异常情况。

4. 骨盆和脊柱,在骨盆和脊柱CT扫描中,医生会测量骨骼的
密度、关节的间隙和位置,评估骨折、骨质疏松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性别、体型的人可能会有一定的生
理差异,因此正常测量标准会有所不同。

此外,医生在进行CT测量时还会结合临床症状、病史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总的来说,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是基于大量临床数据和研究得出的参考范围,能够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CT主要技术参数有哪些,详细给您介绍

CT主要技术参数有哪些,详细给您介绍

CT主要技术参数有哪些,详细给您介绍CT从发明至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近年来CT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从早期的单排往复式CT发展到多层螺旋CT,随着CT技术不断进步,CT诊断已成为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检查方式。

但是CT诊断结果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CT技术参数便是影响诊断结果的重要原因,那CT主要技术参数有哪些?下面笔者详细为您介绍CT的主要技术参数。

1、扫描类型实际上,在调整CT参数时首先选择的就是扫描类型。

CT的扫描类型可以分为轴向扫描、螺旋扫描、电影扫描。

(1)轴向扫描,在某一层面得到360°的投影数据后,再进床行下一层面扫描。

可以层面内获取更多更完整的的投影数据,图像质量相对较高。

但是全面观察投影数据时会发现有两个层面信息缺失。

也就是说,轴向扫描可以在轴位层面获取高质量CT图像,但在z轴方向存在断层现象,且这种扫描方法时间较长,比较容易出现运动伪影。

(2)螺旋扫描,即边扫描边进床,最终获得螺旋型的描轨迹,因为扫描和进床同时发生,所以在某一层面内得到的投影数据可能低于360°,图像质量相对较低,同时也可能会导致层厚数据不准确。

但Z轴层面内投影数据连续,故不会出现断层。

(3)电影扫描,是指在某一层面或某范围,进行反复扫描,并将获取的多幅图像连续播放,主要用于动态分析。

螺旋扫描与轴向扫描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螺旋扫描速度快,数据适于扫描后重建,轴向扫描数据不适于重建。

2.螺距螺距(pitch)是指探测器宽度和球管转一圈床进距离的比值,螺距=1时为无间隔扫描,曝光剂量、重建使用的数据量与非螺旋扫描持平;螺距>1时为间隔扫描,图像信噪比降低,扫描速度加快;螺距<1时为重叠扫描,图像质量提升,扫描时间变长。

由此可看出,螺距越小图像质量越高。

但是不能一味追求小螺距,当螺距过小时,扫描时间延长,运动伪影出现的几率也就越高。

3、旋转转速旋转转速是指球管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一般0.5~1.0s/周,最快为0.35s/周,选择较快的扫描速度,能够降低运动伪影出现几率,避免漏扫,且缩短了扫描时间,在心脏扫描中一般将旋转转速调整为机器的最快转速,提高时间分辨率。

影像学数据

影像学数据

CT诊断常用数据一、头颈部眼环厚度2-4mm。

视神经粗3-6mm。

第三脑室宽3-8mm。

顶部脑沟宽度不应超过5mm。

内听道开口前后径正常为3-5mm,大于5mm为增大。

垂体高度正常男性1.4-5.9mm(平均3.5mm),女性2.7-6.7mm(平均4.8mm),青年女性特别是妊娠期高径可达9-10mm (也有人报道达12mm者),其横径较宽约8mm左右,一般认为高径小于10mm的垂体瘤为微腺瘤,大于10mm者为大腺瘤。

脑出血血量的算法:长×宽×高×π/6(单位:ml)。

在脑梗塞2-3w时进入吞噬期,往往可以见到模糊效应。

腔隙性脑梗塞的大小一般小于15mm,小于5mm者CT不易发现,大于15mm者为巨腔隙,最大径达35mm。

颅缝分离:一般认为颅缝双侧相差1mm以上,单侧缝间距大于1-2mm,成人颅缝单侧大于1.5mm即可诊断,儿童有的颅缝较宽,但亦不应超过2mm。

颅内血肿的CT值多高于60Hu,在60-90Hu之间,最大不应超过94Hu(红细胞压积为100%时的CT值)。

脂肪组织的CT值为-80~-130Hu。

硬膜下血肿分期:急性<3d,亚急性4d-3w,慢性>3w。

透明隔囊肿:其横径大于3mm,双侧壁向外膨凸,椭圆形或近球形,脑脊液密度。

眼球突出:在摆位良好的横轴位图像上,于两侧颧突之间作一连线,正常人大约有眼球的1/3位于该线之后,如位于此线后方的眼球面积少于1/3时,指示有意义的眼球突出。

骨性外耳道大约1.5cm长,占据外耳道之内2/3,外侧1/3为软骨部。

颈部食管后上方平第6颈椎下缘,前上方平环状软骨,与咽相接,下平颈静脉切迹至第1胸椎上缘的斜面。

颈部气管上端位于第6颈椎下缘水平,与环状软骨相接,下界前缘平颈静脉切迹,后缘位于第7颈椎下缘水平,向下移行至胸部气管,成人颈部气管长约6.5cm,横径约1.94cm,矢状径约1.87cm,有6-8个气管软骨,仰头或低头时气管上下移动约1.5cm,其上段位置表浅,下段位置较深,距皮肤约4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诊断常用数据一、头颈部眼环厚度2-4mm。

视神经粗3-6mm。

第三脑室宽3-8mm。

顶部脑沟宽度不应超过5mm。

内听道开口前后径正常为3-5mm,大于5mm为增大。

垂体高度正常男性1.4-5.9mm(平均3.5mm),女性2.7-6.7mm(平均4.8mm),青年女性特别是妊娠期高径可达9-10mm(也有人报道达12mm 者),其横径较宽约8mm左右,一般认为高径小于10mm的垂体瘤为微腺瘤,大于10mm者为大腺瘤。

脑出血血量的算法:长×宽×高×π/6(单位:ml)。

在脑梗塞2-3w时进入吞噬期,往往可以见到模糊效应。

腔隙性脑梗塞的大小一般小于15mm,小于5mm者CT不易发现,大于15mm者为巨腔隙,最大径达35mm。

颅缝分离:一般认为颅缝双侧相差1mm以上,单侧缝间距大于1-2mm,成人颅缝单侧大于1.5mm即可诊断,儿童有的颅缝较宽,但亦不应超过2mm。

颅内血肿的CT值多高于60Hu,在60-90Hu之间,最大不应超过94Hu (红细胞压积为100%时的CT值)。

脂肪组织的CT值为-80~-130Hu。

硬膜下血肿分期:急性<3d,亚急性4d-3w,慢性>3w。

透明隔囊肿:其横径大于3mm,双侧壁向外膨凸,椭圆形或近球形,脑脊液密度。

眼球突出:在摆位良好的横轴位图像上,于两侧颧突之间作一连线,正常人大约有眼球的1/3位于该线之后,如位于此线后方的眼球面积少于1/3时,指示有意义的眼球突出。

骨性外耳道大约1.5cm长,占据外耳道之内2/3,外侧1/3为软骨部。

颈部食管后上方平第6颈椎下缘,前上方平环状软骨,与咽相接,下平颈静脉切迹至第1胸椎上缘的斜面。

颈部气管上端位于第6颈椎下缘水平,与环状软骨相接,下界前缘平颈静脉切迹,后缘位于第7颈椎下缘水平,向下移行至胸部气管,成人颈部气管长约6.5cm,横径约1.94cm,矢状径约1.87cm,有6-8个气管软骨,仰头或低头时气管上下移动约1.5cm,其上段位置表浅,下段位置较深,距皮肤约4cm。

颈椎椎管近似一尖端向后的三角形,C1-C3逐渐变小,C4-C7大小一致,前后径在C1为16-27mm,下颈部颈椎椎管为12-21mm。

甲状腺位于颈正中气管两侧,由左右两叶和连接两叶的峡部组成,呈蝴蝶形,左右两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上部,起自甲状软骨,下至第6气管环,相当于第2-4气管软骨的水平,正常甲状腺重10-60g,一般为25-30g。

甲状旁腺有两对,上面一对位于甲状腺左右两叶后面上1/3处,常埋于甲状腺内,下面的一对位于左右甲状腺下极,每个甲状旁腺大小约5×3×1.5mm3重约30-50mg,正常CT上不可见。

甲状切迹是位于两侧甲状软骨结合前上部的切迹,约平颈5平面。

CT上,颈部淋巴结肿大的通行标准是1.5cm以上。

二、胸部升主动脉总是大于降主动脉,两者比例为2.2-1.1:1。

奇静脉淋巴结正常直径可达10mm。

右肺动脉心包内部分正常测量值12-15mm,正常主肺动脉直径不应超过29mm。

胸内气管长约6-9cm,位于中线或稍偏右侧,正常人气管直径约10-27mm 平均男性19.5mm女性17.5mm。

食管壁厚度取决于膨胀程度,一般不超过3mm,纵隔内淋巴结任何径线大于1cm者均视为异常。

胸骨切迹是位于两侧胸锁关节与胸骨之间围成的切迹,约平胸2平面。

肺结节是指直径小于4cm的肺内类圆形病灶,4cm 及其以上者则称为肿块,粟粒结节指4mm以下的点状结节。

空泡征是指病灶内1-2mm(或<5mm)的点状透亮影。

肺内结节或肿块的分叶:弧弦距/弦长≥0.4为深分叶;=0.3为中分叶;≤0.2为浅分叶。

肺内病变小于2cm者80%为良性;大于4cm者绝大多数为恶性。

厚壁空洞其壁厚大于3mm。

肺内小结节或粟粒结节大小约1-2mm。

左斜裂后端位于第3-4胸椎水平,向前下走行抵于前肋膈角;右斜裂后端位于第5胸椎水平,斜向前下方,止于距前胸壁约3-5cm处;横裂平第4肋骨水平内端指向肺门角,后端相当于斜裂中点,外端止于侧胸壁。

正常心包厚度上界为4mm,如大于4mm为异常。

CT扫描很容易发现心包积液,少至50ml液体即可检出,仰卧位少量积液一般位于左室后壁下方,宽度较小,心外侧及心前区仅有少量或无液性暗区,其积液量一般在100ml以下;中等量积液均匀分布于左室后方,心尖、心脏外侧、右室前壁之前,以房室沟处最多,其积液量在100-500ml之间;大量积液,积液暗区较宽,遍布心脏周围,心后最多,左房后壁之后也可见到,有时心脏悬浮于积液中,其积液量在500ml以上。

气胸:如果气带宽度相当于患侧胸廓宽度的1/4时被压缩的肺大约为25%左右;1/3时被压缩的肺约为50%左右;1/2时被压缩的肺约为65%左右。

肺泡壁破裂融合而成含气空腔,大于10mm时称为肺大泡,无壁。

大叶性肺炎的分期:充血水肿期(12-24h);红色肝样变期(2-3d);灰色肝样变期(4-6d);消散期(7-10d)。

三、腹部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成人肝重约1300g,约为体重的2%,肝脏有腹膜包绕,但有3个区域无腹膜:下腔静脉窝、胆囊窝、膈面裸区。

CT上肝脏左右两叶的分界是胆囊窝和下腔静脉窝的连线,即坎特利氏线(Cantlie)。

肝内血管系统有三套:肝静脉、肝动脉、门静脉。

肝脏血供是双重性的,肝动脉20-25%;门静脉75-80%。

由于肝内糖原含量较高,所以平扫时肝实质密度稍高于胰腺、肾和脾,肝平均比脾高7-8Hu。

门静脉正常值:主干长为4.8-8.8cm平均7.3cm,横径0.7-1.6cm平均为1.09cm。

总肝管直径3-5mm,一般不能显示,总肝管和胆囊管和并形成胆总管,胆总管直径<6mm为正常,6-10mm者为可疑扩张,大于10mm者为扩张。

胆囊壁厚薄均匀一致,正常厚度1-2mm(CT上不可见),超过3.5mm 考虑为异常,大于5mm为肯定增厚。

胆囊长径4-5cm,胆囊增大CT表现为长径大于5cm,由于胆囊壁的炎性水肿,充血或肝组织继发性水肿,其壁与胆囊窝及周围肝脏界限模糊或出现低密度环。

通常肝内胆管直径为1-3mm。

肝内胆管扩张依范围可分为3级:仅肝门附近胆管扩张者为轻度扩张;既有肝门有有外周胆管扩张者为中度扩张;肝门及外周均明显扩张者为重度扩张,依肝内胆管Ⅰ-Ⅲ级分支扩张程度分为直径0.5cm为轻度;0.6-0.8cm 为中度;0.9cm以上为重度。

胰腺长约15cm,位于腹膜后腔前肾旁间隙,为凸面向前的弓形软组织影,横跨第1-2腰椎之间,正常胰管内径约2-4mm,在高分辨率的CT图像上,偶可见胰管的1-2个区段,只有扩张的胰管才能在整个胰腺全程显示。

一般来说,胰头大小不超过第2腰椎横径;体尾部不超过第2腰椎横径的2/3,胰头部最大径(前后径)29.3mm;体部最大径25.6mm;尾部最大径21.2mm,对突然超过邻近胰腺3mm以上的隆起变化应予高度重视。

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增高在发病后24小时内可被测得,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500U/dl,(正常值40-80U/dl,Somogyi法),其后7天内逐渐降至正常。

尿淀粉酶测定也为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一项敏感指标,尿淀粉酶升高稍迟但持续时间比血清淀粉酶长,尿淀粉酶明显升高具有诊断价值(正常值80-300U/dl,Somogui法)淀粉酶的值越高,诊断正确率越大,但与病情轻重不成正比。

成人脾重100-250g,长12cm,宽7cm,厚3-4cm,正常脾长度不超过15cm,脾下缘不超过肝右叶最下缘,脾前缘不超过腋中线。

CT横断面以5个肋单元作为脾的正常标准。

正常胃壁在适当膨胀情况下,通常厚度较均匀,约在2-6mm之间,平均为4mm,有两个区域胃壁厚度可超过1cm,一是胃食管连接处,其厚度在0.6-1.8cm之间,形成所谓的“假肿瘤”;二是胃窦部小弯侧。

一般把胃壁的厚度>10mm视为异常,但如发现局限性增厚,即便<10mm 亦视为异常。

小肠、空肠占踞左上腹,可显示羽毛状或环形的粘膜类型;回肠踞右下腹和盆腔,无特征性的粘膜类型。

通常小肠肠腔不小于3cm,正常小肠壁厚度小于3-4mm,小肠皱壁厚度约2-3mm,肠系膜淋巴结正常时不可见,或显示为直径小于5mm的线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

正常结肠在膨胀情况下壁厚不超过3mm,当空虚时不超过5mm,其壁厚度超过5mm,为可疑增厚,超过10mm肯定为异常。

直肠长约12-15cm。

正常肾上腺的厚度不会超过同一扫描层面上同侧膈脚的最厚部分。

成人肾上腺长约1-4cm,宽约1-3.3cm,厚约0.2-0.8cm。

肾脏约3-4个腰椎椎体长,即12-14cm,宽5-7cm。

右肾较左肾低1-2cm,两肾大小差别不应超过1cm。

前列腺30岁以下的男性,上下径为3cm,前后径为2-3cm,左右径为3.1cm;60-70岁上下径达5cm,前后径为3.4cm,左右径为4.8cm。

成人睾丸长3-4cm,厚1-2cm,宽2-3cm。

成人卵巢平均长2-3.5cm,宽1-1.9cm,厚0.5-1cm,35-40岁逐渐缩小,绝经期后可缩小一半以上。

生育期未经产妇子宫长5.5-8.0cm,宽3.5cm,厚2.5cm;经产妇长7.0-9.0cm,宽4.5-6.0cm,厚2.5-3.5cm。

子宫腔为一狭窄的缝样裂隙平均长6cm,子宫肌壁厚1.5-2.5cm。

剑突约平胸10平面。

脐孔约平腰3-4平面。

耻骨联合约平骶尾椎平面。

四、脊柱CT横断位可清楚的显示每个椎弓的7个附属突起,即1个棘突,2个横突及4个关节突,关节间隙正常为2-4mm。

正常椎管前后径15-25mm,横径为20-30mm,侧隐窝前后径(椎体后缘到上关节突前缘的距离)正常大于5mm,黄韧带厚度3-5mm。

CT能提供多种有关椎管形态的测量资料,就临床而言,其中最重要的是测量椎管中央前后径,颈段<10mm为椎管狭窄,腰段12mm应视为比较狭窄,若减到10mm时为绝对狭窄,文献报道腰椎椎体前后径平均为16-17mm,下限为11.5mm,椎弓根间径平均值20-21mm(腰5为24mm),下限为16mm,侧隐窝前后径≤3mm提示侧隐窝狭窄,≤2mm肯定为狭窄。

脊柱主要体表标志:第7颈椎棘突最长;第3胸椎棘突平肩胛冈内侧端;第7胸椎棘突平肩胛骨下角;第4腰椎棘突平两侧髂脊的最高点和脐;硬膜囊终于第2骶椎水平,下端变细附于尾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