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合集下载

20052005年江苏省高考

20052005年江苏省高考

. . . ....2005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第一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是以下哪个朝代的百姓诅咒统治者的话?A 夏朝B 商朝C.西周D.秦朝2.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3.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六朝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A 全国经济重心南移B.寺院经济衰落C.城市中出现了柜坊D。

南北经济趋向平衡4.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辽代的是A.猛安谋克制B.“蕃汉分治” C 察举制度D.行省制度5.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是A 《永乐大典》B.《古今图书集成》C《天工开物》D.《四库全书》6.下列史实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现象的是A 春秋时期道相孙叔敖修芍陂B。

隋唐时期成为粮食重要产地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7。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其内容与今天的江苏直接有关的是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A 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8.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A.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与愿望B.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D.是太平天国的反帝革命纲领9.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于A 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百日维新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10.下列选项中属于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是①列强扶植袁世凯世凯②袁世凯掌握清政府的实权③临时政府对袁世凯没有约束措施④革命营垒内部意见分歧A.①②③D.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2.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对其后中国革命的发展仍具重要作用。

2005文综

2005文综

2005年地理二轮备考讲座提纲王树声2005.4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与解读信息(1)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2)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3)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1)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2)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3)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3、描述和阐释事物(1)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结实事物的特征;(2)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地阐释;(3)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4、论证和探讨问题(1)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2)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3)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对能力要求变化的体会(1)过去的“记忆、理解、应用”是学习的基本能力要求,比较空泛一般,不能作为高考的能力考查要求;(2)高考属于选拔性考试,要求反映区分度,区分高考能力的差异,必须有适应选拔功能的较高标准(每项分三个层次);(3)能力要求的安排是从审题—思考—组织答案—回答问题,符合考生的答题思维顺序。

二、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及内容变化1、对地理事实、地理数据的识记、了解、空间定位能力;2、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区分、应用能力;3、对地理图表、地图、图像的判读、绘制、分析能力;4、对地理事物进行概括、描述、对地理事物间联系进行分析的能力;5、对地理规律、原理进行认识、分析、理解、推导、阐释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对地理信息资料进行提取、认定、判断、反思的能力;7、对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对区域差异的类比、判断能力;8、其他如计算、比较、评价、表述等。

内容变化:增加标准时间、地球运动速度、锋面气旋、等深线及海底地形、资源能源跨地区调配、中国工业中心、工业基地的特点及形成条件等。

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

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

绝密*启用前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l至6页,第Ⅱ卷7至14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0:16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注意事项1.答第工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本卷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家兔等高等动物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是A.营养生殖B.出芽生殖C.有性生殖D.孢子生殖2.细胞内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A.DNAB.脂肪C.蛋白质D.氨基酸3、下列腺体中,既能分泌生长激素,又能分泌多种其他激素的腺体是A.甲状腺B.垂体C.唾液腺D.卵巢4、在适宜的条件下,用含有过氧化氢酶的鲜猪肝研磨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比用 FeCl2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快得多,这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的特性是A.专一性 B.多样性 C.高效性 D.适应性5.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与A(腺嘌呤)配对的碱基是A.G(鸟嘌呤)B.C(胞嘧啶)C.A(腺嘌呤)D.T(胸腺嘧啶)6.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7.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A.磷B.铁C.钙D.碘8.在下列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含硫物质被氧化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B.铜片与浓硫酸共热C.红热的木炭与浓硫酸反应D.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9.下列有关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钠的还原性很强,可以用来冶炼金属钛、锆、铌等B.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钠元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C.钠是一种灰黑色的固体D.钠的质地软,可用小刀切割10.下列对物质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浓硫酸可用于干燥NH3、H2、02等气体B.二氧化硫可用来漂白纸浆、毛、丝等C.氟化钠可用于预防龋齿D.铝可用于冶炼某些熔点较高的金属11.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0表示的反应是A.稀醋酸和稀氨水反应B,稀硫酸和烧碱溶液反应C.稀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D.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12.有下列四组物质,如果把某组物质中的后者逐滴加入到前者中至过量,将出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溶解”的现象,这组物质是A,稀硫酸、氯化钡溶液 B.硫酸亚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C.氯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D.氯化铝溶液、氢氧化钠溶液13.某有机化合物X,经过下列变化后可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乙酸乙酯.则有机物X是A.C2H5OHB.C2H4C.CH3CHOD.CH3COOH14.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浓硝酸保存在五色玻璃试剂瓶中B.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C.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具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D.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15.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人1molN2和3mol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 H3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16.在一定条件下,l体积气体A2和3体积气体B2完全反应生成了2体积气体(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X的化学式是A.ABB.A2B3C.AB2D. AB3,17.有两个共点力,F1=2N,F2=4N,它们的合力F的大小可能是A.1NB.5NC.7ND.9N18.关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线速度方向始终相同B.与线速度方向始终相反C.始终指向圆心D.始终保持不变19.利用打点计时器验证自由落体机械能守恒时,下列器材中不必要的是A.重物B.纸带C.天平D.低压电源20.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下列过程可以实现的是A.温度升高,体积增大B.温度升高,体积减小C.温度不变,体积增大D.温度不变,体积减小21.关于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是假想的,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B.描述电场的电场线是客观存在的C.电场对放人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D.电场对放人其中的电荷没有力的作用 ]22.光电效应现象证明了光具有A.粒子性B.波动性C.衍射的特性D.干涉的特性23.下列四个方程中,表示重核裂变的是24.30°,则入射角等于A.30°B.45°C.60°D.75°2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丑和厂,当闭合开关S,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C.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D.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8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二、本卷共11题,共75分.26.(6分)无土栽培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栽培技术,其方法是把植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矿质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营养液,并用这种营养液来栽培植物,请分析回答问题:(1)用无土栽培营养液培养花卉等植物时,往往要给营养液通人空气,这一措施的目的主要是促进根的__________作用,以利于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这一生理过程主要发生在植物根细胞的___________(填一种细胞器)中.(2)植物在吸收营养液中的矿质离子一段时间后,检测到营养液中留存的 Ca2+较多而NO3-较少,这说明植物根细胞的细胞膜是一种__________膜.(3)如果植物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萎蔫现象,其原因很可能是营养液浓度 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液浓度,27.(6分)下图为与白化病有关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致病基因用a表示,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该遗传病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2005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部分)解析

2005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部分)解析

2005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部分)解析2005年全国文综I卷(河北、河南、山西、安徽、浙江.福建)其中选择题考了三大板块,13-24题,共12小题48分。

我国西南地区自古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央政府在该地区执行了许多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政策。

回答13—16题。

13、考古出土的一方汉点击浏览该文件印[“滇王之印”]的印文。

该印是A、刘邦所封异姓诸侯王的王印B、汉朝赐予百越首领的印信C、汉朝管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D、汉朝封夜郎侯为王时所赐印信14、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A、在西藏设立行省B、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C、在西藏设置卫所D、设置驻藏大臣15、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政策A、规定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B、在当地推广土司制度C、康熙时为平息“三藩之乱”而加以大规模推行D、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官员实施直接统治1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在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的主要任务是①废除剥削制度②消灭阶级压迫③统一国家财政经济④建立社会主义经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文学作品的风格、形式和内容,反映时代的特点。

回答17—20小题。

17、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是A、慷慨苍凉B、朴实恬淡C、缠绵婉转D、浮艳华丽1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

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A、陈子昂B、孟浩然C、杜甫D、杜牧19、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20、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

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A、北伐军进军湖南B、八一南昌起义C、湘赣边秋收起义D、红这第五次反“围剿”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美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

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II)

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II)

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05年6月8日9:00-11:30】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Ι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055’N,11056’,E)建成。

据此回答1-2题。

1.从黄河站往正南方,将到达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B.西伯利亚C.阿拉斯加D.大不列颊岛2.黄河站至北极点的距离约为A.600千米B.900千米C.1200千米D.1500千米2005平3月28日23时9分(东7区区时),印度尼西亚的尼亚斯岛附近海域发生8.7级强烈地震。

不久又相继在该岛西略偏北l00千来海底和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发生强烈余震,这些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姨界线的地方。

据此回答3-5题。

3.该8.7级地震发生时,纽约(西5区)为A.29日10时9分B.27日11时9分C.29日12时g分D.28日11时9分4.该岛附近作为板块边界的海沟的走向为A.东西向B.东北—西南向C.南北向D.西北—东南向5.该海沟两侧的板块是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D.印度详板块、非洲板块图1表示世界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

据此回答6-9题。

6.位于热带气候区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7.位于南半球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8.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地点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位于中高纬度大陆东岸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总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0页。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内容填写完整。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填写在第Ⅱ卷卷头处。

3.本卷共35小题,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海域图,图中曲线为等年降水量线,AB为晨线。

完成1—4题。

1.图示时刻国际标准时间为A.0∶40B.11∶20C.11∶40D.19∶202.从图示等值线分析,甲海域年降水量较少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安第斯山脉的阻挡C.秘鲁寒流的影响D.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3.甲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B.表层海水远离海岸流动,海水上泛C.秘鲁寒流与赤道逆流交汇D.墨西哥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4.当α角为一年中最大时A.我国东部盛行东南风B.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流动C.黄河站考察最佳季节D.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读太湖表层水温日变化图,完成5—6题。

5.太湖水的热量主要来源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6.9日与10日的两条气温日变化曲线有较大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A.测量误差B.9日是阴天,10日是晴天C.太阳辐射差异D.10日有台风影响在德国,政府鼓励民众使用自行车。

统计数据表明,德国每1 000名居民拥有自行车814辆,其中38%的人骑车上班。

读后完成7—8题。

7.德国交通发达,除铁路运输外,内河航运发达并实现了网络化。

沟通北海与波罗的海的运河是A.基尔运河B.莱茵河—多瑙河运河C.中部运河D.南部运河8.德国政府鼓励民众使用自行车主要是因为A.世界石油价格再度上涨B.减少城市交通环境污染C.德国传统工业发展趋缓D.减少国内酸雨发生频率读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9—11题。

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特点解析

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特点解析

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特点解析宋玉亮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总的特点是历史主干知识与社会热点结合的更为密切,具体表现为试题具有命题创新性、知识基础性、学科综合性、能力专题性、答案开放性、历史时代性等几个特点。

1.命题创新性命题侧重于对历史知识理解和运用的考查,以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如第39题对万隆会议相关知识的考查涉及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知识,总分60分,占整个试卷分数的五分之一。

2.知识基础性试卷更加重视对历史现象的考查,展示人类发展过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中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文学作品与当时社会现实的关系,中国近代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世界各国不同历史条件下对民族主义的认识,万隆会议的内容及作用等。

3.学科综合性47综合性表现在学科内综合和学科间综合,学科内综合如第17~20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风格、形式和内容的理解及与所处时代政治、经济、军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文学作品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这一历史结论;第37题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关于民族主义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时期的目标和历史作用。

学科间综合如第39题,则是对政史地三科知识的综合考查。

4.能力专题性历史试题的显著特点就是重专题、轻覆盖,完全不顾知识点的覆盖,也不管五本高中历史课本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如2005年高考历史试题主要考查中国历代中央政府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国文学与所处时代关系,中美关系,欧洲民族主义,新中国五十年代中期外交成就等五个专题历史知识线索。

5.答案开放性即允许考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作答,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个性发展,同时也克服了长期以来高考标准答案的设置刚性(下转第96页)(上接第47页)有余而弹性不足及活题死判的现象。

如2005年第37题第(4)问:依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试卷就没有给参考答案,考生只要能从民族主义的积极和消极作用两方面去论述,凡观点正确,持之有据,言之有理,条理清楚,均可酌情给分。

2005年高考江苏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2005年高考江苏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1、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2、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3、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理论的两层基本内涵: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4、区位条件的概念: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概念: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5、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包括土地因子、原材料因子、能源因子、资本因子、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6、技术与知识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技术与知识已经成为影响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技术与知识的区域差异,在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区域尺度都广泛存在,且研究开发活动往往比人口和产业活动显示出更加明显的地理集中;同其他要素一样,对于不同的经济活动,技术与知识在区位选择方面的影响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如高新技术产业极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通过技术交流等知识共享方式,可以使相关企业从新信息的生产价值中获得相当的利润。

7、交通网的密度: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交通网连结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计算方法:β=E(边数)/V(节点数)交通网通达度: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可以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通达指数计算方法n Ai——顶点i在网络中的通达度;Ai = ∑Dij i =1, 2, 3, ... , ni=1 Dij——顶点i到顶点j的最短距离分散指数: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n nD =∑∑Dij (Dij同上式)分散指数越小,说明网络内部联系水平越高,i=1 j=1 通达性越好8、杜能的研究方法:“孤立化的方法”: 排除其它要素(像土质条件、土地肥力、河流等)的干扰,而只探讨一个要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

即不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差异,而只是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文科综合试卷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4页,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76分)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本卷共38小题,每小题2分,共76分。

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A.地球B.水星C.金星D.火星2.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是天气变化重要角色的物质是A.二氧化碳和臭氧B.氩和氖C.水汽和杂质D.氮和氧3.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季出现“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是由于受A.暖锋影响B.冷锋影响C.低压系统的控制D.高压系统的控制随着人类生存空间和活动范围不断向海洋拓展,海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日益重要。

据此回答4—5题:4.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A.大洋底部B.热带洋面C.沿海大陆架海域D.高纬度大洋中部5.围海造陆主要是为了A.开发海上石油资源B.进行海洋捕捞C.防治海洋污染D.缓解沿海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据此回答6—7题:6.影响陆地上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A.气候B.地貌C.土壤D.水文7.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是A.土壤B.岩石C.矿物质D.成土母质8.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是A.俄罗斯B.阿根廷C.美国D.加拿大9.我国在铁矿石产地发展起来的城市A.大同B.鞍山C.石家庄D.扬州10.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A.严格限制私家车的发展B.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C.扩大湿地面积D.广泛植树造林11.1853年,太平军占领下列哪个城市后改名天京,定为都城?A.天津B.南京C.安庆D.扬州12.中国近代史上,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的洋务派代表是A.洪秀全B.李鸿章C.康有为D.蒋介石13.19世纪末,台湾人民爆发的反割台斗争,是由下列哪个条约引起的?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4.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被推举为该组织总理的是A.黄兴B.孙中山C.章炳麟D.赵声15.清王朝统治结束的标志是A.鸦片战争的失败B.八国联军攻占北京C.宣统帝下诏退位D.护国运动的兴起16.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袁世凯称帝D.五卅惨案的发生17.中共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三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18.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C.美蒋勾结,发动内战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对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罪行,采取了坚决回击的方针,其主要举措是A.发动南昌起义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重建新四军军部D.举行战略大反攻20.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完全胜利的战争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21.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实施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是①孟良崮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22.下列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是A.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B.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2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三大改造的完成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4.“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解决下列哪个问题上得到了成功的运用?A.台湾问题B.香港问题C.澳门问题D.中美关系问题25,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两个基本属性。

A.价格B.价值C.质量D.交换价值26.下列属于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是A.依靠科技进步B.依赖广告宣传C.单纯增加投入D.一味增加产品数量27.我国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A.收费B.罚款C.国债D.税收28.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天灾人祸随时都可能导致人们财产的损失和生命的伤亡。

人们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是’A.购买股票B.购买公司债券C.定期存款D.购买商业保险时下,补钙广告布满银屏,给人以钙能预防和包治百病的错觉。

而医学专家指出:“补钙要因人而异,且补充过度有害无益。

”据此回答29—30题:29.“补钙要因人而异”,从哲学上讲就是要A.重视外因的作用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承认矛盾的普遍性30.钙“补充过度有害无益”,启示我们要A.坚持适度原则B.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C.增加量的积累D,抓主要矛盾3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出发。

A.实际B.意愿C.制度D.主观32.“揠苗助长”,其结果事与愿违。

这说明A.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规律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人们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3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C.全局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34.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状态的简单重复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事物数量的增减D.事物位置的变更35.“居安思危”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的次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B.外部环境决定事物的变化发展C.联系是绝对的、五条件的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6.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A.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还是复合制B.生产力发展水平是高还是低C.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D.社会各阶级的构成状况如何,哪个阶级的人口占多数37.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_______建设的决定》。

A.工作作风B.思想道德C.管理能力D.执政能力38.在2004年------第28届奥运会上,中国军团以32枚金牌历史性地名列金牌榜第位。

A.东京一B.汉城二C.雅典二D.悉尼一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4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8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本卷共7小题,共74分。

39.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图1),回答下列问题:(9分)(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6分)(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

(1分)(3)除地震和泥石流外,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还有、等。

(2分)40.简述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

(6分)4l.阅读下列材料: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

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①“卢沟桥事变”发生在哪一年?(2分)②卢沟桥事变后,为实现全民族抗战,中共与国民党达成协议,实现了红军的改编。

当时的红军被改编为哪两支军队?(4分)③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我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作战,史称什么战役?(2分)④抗战相持阶段,为克服经济困难,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什么运动?当时,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成为这场运动的模范。

(2分)4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各阶层仁人志士为反抗外来侵略,争取国家富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与抗争。

依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①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发动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2分)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解决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一部分人以“自强”、“求富”为旗号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分)③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救亡图存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2分)④19世纪末,农民阶级掀起了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斗争,史称什么运动?(2分)⑤20世纪初,在孙中山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一场什么革命?这场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分)⑥1919年,中国人民掀起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哪个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2分)43.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的同时,部分行业出现了投资过热的现象。

针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宏观调控。

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回答:(12分)(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6分)(2)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6分)44.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些朴实无华而寓意深远的话语,成为当今最响亮、最实在、最激动人心的语言。

请阅读材料,回答:(10分)(1)中国共产党应该始终做到哪“三个代表”?(6分)(2)“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里?(4分)45.长江下游是我国城市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15分)图2长江下游地区示意图(1)读“长江下游地区示意图”(图2),简要回答长江对下游沿江城市工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2)长江下游地区近代历史是中国百年巨变的缩影。

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长江下游的哪个城市签订的?该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什么性质的社会?(2分)②近代上海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

1915年,陈独秀在此创办《新青年》,标志着什么运动的兴起?(1分)③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打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史称什么会战?(1分)④哪一年的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了?(1分)(3)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江苏省,根据自身的具体实际,确立了“在全国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这一发展目标确立的哲学依据主要有哪些?(6分)(4)长江下游沿江地区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可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和改善长江的生态环境?(2分)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文科综合试卷(答案)一、选择题:本卷共38小题,每小题2分,共7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