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新人教必修(1)
(教师参考)高中地理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1

澧水
精选ppt
22
澧水源头
精选ppt
23
澧水河畔
精选ppt
24
娄水
精选ppt
25
茅岩河段
精选ppt
26
澧水
精选ppt
27
课堂活动
欣赏张家界的美丽风景,并结合这节 课所学习的内容,参考课后的活动题, 试分析张家界地貌的形成原因。
精选ppt
28
14
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
降水、沟 沟 冰雪 谷 下蚀 谷 融水 流 溯源
汇聚 水 侵蚀
河谷
初期
成熟期
沟 谷 加 深 和 延
V 地下水 字
形
补给 河 谷
侧 蚀
U
槽
形 侵蚀 形
河 谷
堆积
河 谷
长
精选ppt
15
比较河谷发育不同阶段的特征
河谷形成 阶段
主要侵蚀 方式
初期
中期
成熟期
河谷形态 特征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精选ppt
1
一、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类型
溯源侵
下蚀
蚀
向河流源头 垂直于地面的
方向的侵蚀 侵蚀
概
念
对 伸长 河 流 的
加深
精选ppt
侧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 的侵蚀
展宽
2
二、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河谷
精选ppt
3
精选ppt
4
精选ppt
5
分组讨论: (1)什么是河谷? (2)河谷是如何发育而来?
Hale Waihona Puke 精选ppt16河谷发育不同阶段的特征比较
河谷 形成 阶段
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优质课件

“U”型(槽型)。
河谷的演变 初期 河谷横剖面呈__V_形 __下__蚀__和__溯__源__侵蚀为主
中期 河谷展宽 __下_蚀__侵蚀减弱,_侧__蚀__侵 蚀加强
成熟期 河谷横剖面呈_槽__形 _侧__蚀__侵蚀为主
不同时期河流的侵蚀地貌
阶段
初期
中期
地形区 聚落分布
原因
聚落形状
高原
深切河谷两岸狭 窄的河漫滩平原
地势低、气候 温暖,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狭长的 条带状
山区
洪积扇、冲积扇 和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土壤 肥沃,地下水或 地表水较丰富
成熟期
图例
侵蚀 向下、 方向、 源头侵蚀 影响 加深和延长
形状
V形
向两岸侵蚀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拓宽
向两岸侵蚀 拓宽
U形
3、河谷的发育
河谷
初期
成熟期
沟
沟 谷
沟 谷 流 水
下蚀 溯源侵蚀
谷 加 深 和 延
地下水 补给
V 字 形 侧蚀 峡 谷
出
槽
现 侧蚀 形
河 堆积 河
湾
谷
长
长江不同河段河谷形态的差异
地理人教版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 育》课 件 (共48张PPT) 地理人教版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 育》课 件 (共48张PPT)
地理人教版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 育》课 件 (共48张PPT) 地理人教版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 育》课 件 (共48张PPT)
地理人教版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 育》课 件 (共48张PPT) 地理人教版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 育》课 件 (共48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PPT课件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凹岸
凸岸
ab
a
b
河流的侧蚀作用对凹岸凸岸的影响
凹 岸
凸 岸
凸 岸
凹 岸
凹
凸
岸
岸
思考:凹岸与凸岸相比,哪里更适合建码头?
(3)成熟期:
①以侧蚀为主 ②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 横断面呈槽型,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
归纳
(二)河流堆积地貌(典型地貌:冲积平原) 1、(山区谷口的)洪积—冲积平原
原因: •高原为高寒地区。深切河谷地势低,较温暖;
•河漫滩平原上地平、土肥、水丰。
2、山区:
(1)聚落多分布在 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上 (2)多呈 条带状分布,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 河流两岸发展。
原因: 地平、土肥、地下和地表水丰富。
3、冲积平原地区: 沿河、沿海分布,聚落最密集区。
原因: 地平、土肥、水丰,便捷的河、海运输。
(山区谷口) 地势趋于平缓 ,河道变宽
(水速降低 ,搬运能力 减弱 )
形成洪积扇、冲积扇
(若干个连接)
粗重
细轻
思考:
冲积扇组成物质的颗粒从顶端 到边缘怎样变化?
洪积—冲积平原
2、(中下游的)河漫滩平原
(中下游)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形成水下堆积体 并逐渐扩大
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形成河漫滩
(洪水时淹没沉积增多)
思考:凹岸与凸岸相比,哪里更适合建码头?
(3)成熟期:
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 或地表水资源比较 丰富,而且河网
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丰富,并淤积有肥 密布,有便捷的
水资源丰富
沃的土
内河航运和海上
运输
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 洪积扇、冲积扇和 沿河发展,形成
【人教版】2019年高中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1 地理: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件(共48张PPT)

[合作探究]
A
B
1、河流的上游在山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A地位 于河谷地区,地势低,气候温暖,而且土壤肥沃,水资 源丰富。在河流中下游,水量大,易出现洪涝灾害,聚 落宜建在地势较高的B地。
2、B地位于河流干、支流汇合处,便于人、物流的集 聚和中转;为城市提供充足水源;而且B地周围地形开阔 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洪积--冲积平原。
2.河漫滩平原——多个河漫滩
河流的中下游
河流下蚀作用 减弱,侧蚀作 用较强;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形成水下堆积体; 枯水季节露出河面, 形成河漫滩。
河漫滩
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
河流入海处水下 坡度平缓; 河水流速减慢; 河水搬运能力减弱。
河流入海口处
知识拓展:形成三角洲的有利条件
1.丰富的泥沙来源。为河口三角洲的发育提供了充 足的物质条件。 2.海洋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小。使得河流携带的大量 泥沙,不被波浪和海流带走,在河、海相互作用的 河口地区沉积,促使三角洲的成长。 3.河口外海滨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利于泥沙的 堆积和三角洲的发育。
总结
洪积-冲积平原
思维导图——自主总结
三角洲平原
河漫滩平原
总结
名称 出现位置
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山前
河流中下游 河口
形成原因
山前,地势平 缓开阔,水流 速低,搬运能 力下降,堆积 而成
凸岸堆积, 入海口,河
形成河漫滩,道开阔,水
河流改道, 流速低,搬
河漫滩连成 运能力下降,
平原
堆积而成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高原地区 1
高中地理 4.3河流地貌的发育(公开课 共26张PPT)人教版必修一

22
? A、B两地的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
B地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B地聚落位于两河交汇处,有大量的 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 河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 此地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 是城市发育的较理想环境。
A.南岸,人类破坏植被所致
B.南岸,河流的侵蚀作用所致 C.北岸,人类开垦荒地所致
B
D.北岸,河流的侵蚀作用所致
3.图中的“桑落洲”具备哪些有利条件,使得人们在此建
23
【探究三】下面是我国唐朝诗人胡玢的一首题为“庐山桑落洲”的诗,请结合长江中游某河段江心
小岛的演变图,回答下列问题: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1.诗中“数家新住处”可能位于丁图中的 ② 处(填序 号2.“)古,岸该崩位欲置尽靠”的近“长古江岸的”是凸指长(江凹哪/凸一)岸岸,。其形成原因是
1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 侵蚀地貌。
3
河谷的形成 1 发育初期
向源头侵蚀(溯源侵蚀)
河谷延长
形成 V 型谷
河谷深且窄
向下侵蚀(下蚀)
河谷变深
4
河谷的形成 2 发育中期
下蚀作用减弱 河流更为弯曲 河谷拓宽
AB
向河谷两岸侵蚀(侧蚀)
A. 凹岸(侵蚀) B. 凸岸(堆积)
不利条件 易遭受洪水的威胁
华北
聚
平原
落
规
河流稀少地区,
模
耕地连片,聚
落规模较大
江南 水乡
河网密布地区, 耕地破碎,聚 落规模较小
高一地理必修一新课标4.3《河流地貌的发育》ppt

L -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武汉枝城陵矶鄱阳湖洞宜宾3洞庭湖必w永£_h 浩轉的长江育4箕金水道•’乏称雅碧江长江上游最大的城市长江下游最大的城市——4、长江干流流经地形区长江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举, 能革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卞和向源矣侵椒为主,使河谷不珈深挺长河深而窄・谷瞇峭・横剖面呈v_”型。
一、河流侵蚀地貌a-J问题探究二:B处河流以侵蚀为主,A处河流以堆积为主。
即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一、河流侵蚀地貌上游 下蚀和溯源侵蚀 下蚀减弱 中游 下游 侧蚀增强 U 型谷 河谷宽而浅 V 型谷 河谷深而窄 谷壁陡峭11■ 1 11 1■%1 ■-二■二-请画出若干年后,河床由于下蚀可能形成的新的河床纵剖面线。
万里长江9荆江Ching River 亦作Ching Ch i ang 或Ji ng Jiang 中国长江自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
全长360公里。
藕池口以上称上荆江,以荆江。
下荆江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肠」荆江以北是古云梦大泽范围,以南是洞庭湖,地势低洼,长江带来的泥沙在此大量沉积。
1600年前的东晋时代开始筑堤防水,围垦云梦大泽,至明代形成北岸荆江大堤。
由於泥沙不断沉积,河床已高出两岸平原,成了地上河。
北岸靠180多公里的荆江大堤保卫富饶的江汉平原。
大堤经多次全面整修,防洪能力有了提高。
为解除洪水威胁,保护荆江大堤,1952 年兴建荆江分洪工程。
1966-1968年又在中洲子和上车湾进行人工截弯取直,而在1972年沙滩子发生自然裁弯,使荆江河道缩短约78公里,提高了泄洪能力o活动题湖南张家界*%5忙紘:谕• ■根据关键词可以推测张家界河谷的形成是受地壳运动枱升的作用。
溪流下切,石英砂岩被侵蚀,河谷开始形成,由被河流搬运的物质L在河流搬运紡减弱的情况下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冲癡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包括洪积歴、河漫滩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人教版必修1)PPT课件

溯源侵蚀 下蚀
概念 向河流源 头方向的
侵蚀
垂直于地 面的侵蚀
对河 不断向源 使河床加深,
流的 头方向伸 河流向纵深方
影响 长
向发展
特别 强调 伸长
加深
侧蚀
垂直于两 侧河岸的 侵蚀 使谷底展宽、 谷坡后退,河 流向横向发展
展宽
5
千沟万壑
6
2 河谷的形成
河谷
初期 中期 成熟期
沟 谷
沟
降水 沟 下蚀 谷 地下水
解析 聚落的分布受河流的影响较大,越往河流中下游,城 市越密集;平原地区的聚落一般沿河成带状分布;江南水乡, 由于耕地破碎,乡村规模相对较小。
答案 C
25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图,读图分析并完成(1)~(2)题。
26
(1)图示村落按形态而言属于( ) A.多边形聚落 B.带状聚落 C.环状聚落 D.团状聚落 (2)图中 a,b,c,d 四城市沿河分布,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 况下,发展速度较慢的城市是( ) A.a B.b C.c D.d
14
1、黄淮海平原的西部是太行山脉,因此平原的 西部是由洪积和冲积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在 渤海之滨是地势最低的滨海平原。正是这个原因 所以黄淮海平原的土壤在水分条件和土质方面的 差异很大。
2、山前倾斜平原地势较高,水质较好,土壤 排水性能好,不易盐碱化,是高产农业区。
冲积低平原地形平坦,多为黏土,夏季容易积 水发生洪涝灾害,地下水的矿化程度较高,土 壤有不同 程度的盐碱化问题。土地生产力一 般低于山前倾斜平原。
地势平坦,土壤 肥沃,水资源丰 富;河网密布, 有便捷的内河航 运和海上运输
呈带状、 团状
23
活动
1、河流的上游在山区,地势较为陡峭,A地海拔相对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 补给
V 字 形 侧蚀 峡 谷
出 现 河 湾
侧蚀 堆积
槽 形 河 谷
长
河流的侵蚀地貌—----河谷 阶段 初期 上游 中期 中游
后期 下游
图例
侵 蚀 方 向 、 影 响
形状
向下、源头侵蚀 向两岸侵蚀
加深和延长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拓宽
V形
向两岸侵蚀
拓宽
U形
问题探究:长江不同河段河谷形态的差异
自公元前602年至1128年的1730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
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
1855年的727年间,黄河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
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
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
历史上黄河有过多年入黄海的事实,说明现代黄河是完
沱沱 河
通天 河 玉树
金
沙 江
江 川
宜宾
武汉
荆
枝城 江 长
洞庭湖 城陵矶
扬子江 扬州 镇江
南京
江
鄱阳湖
洪积扇/冲积扇
二、河流堆积地貌
A
B
河漫滩扩大,多个河漫滩连成一片
河漫滩
河漫滩平原
河 漫 滩 平 原
三 角 洲
洪积——冲积平 原发育于山前
三角洲平原形成于 河流入海的口外海 滨地区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 河流中下游
认为,现代黄河应尽快改道再入黄海,愈早愈好,
刻不容缓。(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徐鸿儒)
河流的侵蚀地貌对聚落没有很强的吸引力,堆积地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 聚落的分布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故并非所有的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如亚马 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
一般而言,河流在上游多为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 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图所示)。
平原 ,沿河聚落带, 肥沃,水源丰富,
沿海聚落带
交通便捷
带状 团状
新闻(2008年12月18日): 中科院专家建议:让黄河改道入黄海
讨论:黄河入海口改道后可能带来那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请列举。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和黄淮
海平原,在山东省东营市注入渤海。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
当然,黄河改由黄海入海,也会带来许多不利。
例如,山东省的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淡水将会受到影
响;又如,铁路、公路交通会暂时受到影响;再如,
改道后可能会干扰淮河水系,而形成不良影响等。
但这都可以设法避免、弥补,或减轻。从大局和长
远考虑,改道与不改道相比,是利大于弊。
让现代黄河再入黄海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
济意义,将大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发展。我们
()
C
A.鲸 B.海豚 C.珊瑚 D.海藻
[知识总结]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作用力
上游
侵蚀
下蚀 溯源侵蚀
搬运
V形谷
中游 侧蚀
河谷 展宽
下游 侧蚀
槽形谷
堆积
洪积—冲积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平原
[知识总结]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区
聚落分布
聚落形状
高原
深切河谷两岸狭 窄的河漫滩平原
下图为某沿海地带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海域面积与古地质时期相比,应该是
( A)
A.缩小 B.增大 C.没有变化 D.以上都不对
2、岩层的古老程度为 )
C
(
A. a层最老 B. b层最老 C. c层最老 D.一样老
3、已知该地区地理环境为温暖的浅海环境.该海域代表性的生物种类应该是
全能够改道再入黄海的。如果让黄河改道再入黄海,在黄海
为我们中华民族淤造新领土,其意义要远比注入渤海重大得
多。
十多年前,又有专家提出“海水西调”的战略设 想。就是要把渤海水抽调到大兴安岭南端和燕山西 北角之间,然后让海水自然向西流至大西北,用以 根治那里的干旱和沙漠化。近年来,不断有专家学 者对此进行论证,并已向国家提出建议。基于此,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还提出了“引海水淡化开发 草原生态产业项目”,正待国家审批。但是如果专 家们想到2500年内渤海将变成陆地,是否现在就该 考虑直接调黄海水呢?
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便筑堤防洪。而行洪河道
不断淤积抬高,人们又不断加高堤坝,使黄河成为高出两岸
的“地上河”,极易决堤泛滥改走新道。事实上,黄河下游
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世界无双。据统计,自公元前602年
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溢达1590多次,因泛滥令
河道大改道26次,重大改道7次。
河流堆积地貌示意
长 江 下 游 的 冲 积 平 原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区 聚落分布
原因
聚落形状
深切河谷两岸狭 地势低、气候
狭长的
高原
窄的河漫滩平原
温暖,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条带状
洪积扇、冲积扇 地势平坦、土壤 山区 和河漫滩平原 肥沃,地下水或
地表水较丰富
条带状
聚落分布最密集 地势平坦、土壤
[合作探究]
1、河流的上游在山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A地位 于河谷地区,地势低,气候温暖,而且土壤肥沃,水资 源丰富。 在河流中下游,水量大,易出现洪涝灾害, 聚落宜建在地势较高的B地。
2、河流干、支流汇合处,便于人、物流的集聚和中 转;地势平坦,利于农耕和基建;为城市提供充足水源
[跟踪练习]
使河床 加深,河流向 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 后退, 河流向横向发展
问题探究:图中A、B哪一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
A
B
凸岸 A
B 凹岸
B处河流以侵蚀为主,A处河流以堆积为主。
即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一)河流侵蚀地貌
3、河谷的发育
河谷
初期
成熟期
沟
沟 谷
沟 谷 流 水
下蚀 溯源侵蚀
谷 加 深 和 延
溯源侵蚀
侧蚀
下蚀
河源背后的松散岩石被冲走。
河流把河道两岸的岩石冲走。
河源向 后退 (后退/前进)
侧蚀使河谷 展宽 。
河谷的 长度 增加。
河流把河床上的岩石沖走。
下蚀使河谷 加深。
[跟踪练习]
侵蚀作用
概念
溯源侵蚀 向河流 源头方 向的侵蚀
下蚀 垂直于地面的 侵蚀
侧蚀
垂直于 两侧. 河岸的侵蚀
对河流的影响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 伸长
[知识目标]
1、认识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2、理解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 地表形态的影响和河谷的形成过程。 3、联系实际,理解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 地貌的发育过程。 4、理解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对聚落 分布的影响。 5、培养探究各种河流地貌成因的兴趣。
河流侵蚀作用的三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