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琴独奏曲《百鸟朝凤》

合集下载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中的艺术特色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中的艺术特色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中的艺术特色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是一首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钢琴演奏技巧的艺术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特色。

针对这首曲子,本文从调性、技巧、音乐形式和音乐意境四个方面阐述其艺术特色。

一、调性方面
《百鸟朝凤》选用了中国传统音乐中典型的西洋大调式,将原本以古典器乐演奏为主的曲子与现代钢琴演奏艺术结合,使曲子更富有气氛,音乐更加清新、鲜活。

同时,该曲子中也加入了一些传统民乐中特别的间奏,更深刻地表达了中国文化在音乐中的特点。

二、技巧方面
在该曲子的整个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运用各种不同的演奏技巧,如琴键的轻敲、如泣如诉的“长音”、象征鸟鸣的“颤音”等将中国民乐的曲式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音乐形式方面
《百鸟朝凤》的音乐形式以“半古典半民间”的风格为主题,融合中国传统乐曲和西方钢琴演奏技巧,使该曲子更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高潮部分,该曲子也运用了随着深入节奏的加快和高低音的运用,让整个曲子的情感更加丰富,形成了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感觉。

四、音乐意境方面
《百鸟朝凤》表达出了一种充满希望与幸福的人生态度。

在它的旋律中,可以感到钢琴的流畅与中国民乐的深情,在节奏、音色和音乐力度上充满了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

通过这种充满着景象与生动的音乐,更勾起了人们内心对幸福、对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总之,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是一首完美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钢琴演奏技巧,富有艺术特色的作品。

在调性、技巧、音乐形式和音乐意境方面,该曲子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使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钢琴曲《百鸟朝凤》演奏分析

钢琴曲《百鸟朝凤》演奏分析

10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21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音律个性、音乐的五声性特点,保留了原唢呐名曲的精华部分,如原唢呐名曲中最具特色的“鸟鸣”,通过钢琴演奏创造性地诠释了各种鸟儿的形态与叫声特点,在结构上相互衔接,增强了音乐的叙事性与抒情性,也让整首钢琴曲流畅自然。

钢琴曲《百鸟朝凤》是对钢琴艺术表现形式的扩充,更是对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现代化传承。

改编后的乐曲通过钢琴演奏的表现形式丰富了原唢呐名曲的内容、增强了原曲的画面感。

作曲家在创作中保留原曲的传统韵味,在其中融入了现代化的写作手法与作曲技法,站在当代审美语境中思考如何用钢琴艺术表现出我国传统音乐之神韵,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辩证统一[2]。

(二)继承与创新的大胆突破钢琴曲《百鸟朝凤》被誉为“真正中国化的钢琴作品”,可见此部作品对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审美价值以及民族精神的彰显。

此部钢琴作品由唢呐同名曲改编而来,融入了我国传统戏剧艺术、民歌艺术元素,回归唢呐同名曲创作的历史背景、地域文化场景,保留了唢呐同名曲的润腔特色,体现出唢呐同名曲的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风貌。

在创作此部钢琴曲时,作曲家既有继承,又有大胆的突破性创新。

在该钢琴曲中可以发现唢呐同名曲的特色音调,保持了唢呐同名曲的结构原型以及局部变奏,用钢琴演奏艺术呈现出唢呐同名曲的原汁原味,通过对唢呐同名曲鸟鸣曲调的提炼与加工整理形成了新的鸟鸣段落,所呈现的画面更加丰富、内容也更为详实。

在继承的基础上作曲家提炼精髓、创新求变。

唢呐同名曲为三段式结构,改编后的钢琴曲为五段式结构,将唢呐同名曲的鸟鸣段落与主体段落相结合,每一个乐段都有其自己的节奏变化,对原曲进行了适当的伸缩与节奏调整。

改编后的钢琴曲各个乐段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节奏变化看似随性自然,实则有着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通过对速度与力度的调整与变化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内容,让相对独立的段落形成有机整体、相互照应,体现出作曲家的创新乐思。

试析中国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演奏特征

试析中国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演奏特征

试析中国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演奏特征
中国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是一首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其演奏特征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和声运用巧妙。

《百鸟朝凤》在改编过程中,钢琴演奏者通常会注重和声的运用,通过添加和弦和变化和声进行,使整个曲子音色丰满,旋律优美。

尤其在一些重要的转调
部分,更会采用巧妙的和声变化,产生音乐的层次感。

2. 细腻的音色处理。

在演奏《百鸟朝凤》时,钢琴演奏者通常会注重音色的处理,追求细腻而优美的效果。

一方面,通过右手弹奏旋律线,使其音色圆润而饱满;通过左手弹
奏的和声部分,使其音色明亮而清晰。

还会通过用力轻重的变化和音速度的快慢等手法,
使音色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3. 弹奏技巧的运用。

《百鸟朝凤》在改编过程中注重演奏技巧的运用,使其更加富有艺术感和表现力。

双手的快速分跳和扩张,使得整个曲子更富有活力和节奏感;琶音的运用,使得音符更加流畅和连贯;双音的运用,使得音色更加饱满和丰富。

通过这些技巧的
运用,钢琴演奏者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曲子中的情感和意境。

4. 独特的节奏感。

《百鸟朝凤》在改编过程中,钢琴演奏者通常会强调节奏感的运用。

一方面,通过加入一些打击乐的音效,如仿佛鼓点的音符,使整个曲子更具有活力和韵律感;通过把握曲子的节奏变化,使得音乐的起伏感更加明显,细腻地表现出曲子中的情感
和意境。

《百鸟朝凤》的演奏特征主要体现在和声运用巧妙、细腻的音色处理、弹奏技巧的运
用以及独特的节奏感等方面。

这些特征不仅使曲子更具中国风格,也充分展示了钢琴作为
乐器的表演和表现力。

试析中国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演奏特征

试析中国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演奏特征

试析中国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演奏特征中国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曲目,曲调优美、传神。

它是一首以描绘鸟儿鸣唱为主题的古老曲目,源自中国古代《百鸟朝凤》的民间舞曲。

这首乐曲传承了中国古典音乐的传统,其演奏特征体现了中国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

钢琴改编曲不仅延续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同时也展现了西方音乐元素和钢琴演奏技巧。

本文将会从旋律、和声、节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试析,探讨中国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演奏特征。

我们来谈谈旋律。

《百鸟朝凤》的旋律鲜明、优美动听。

正如一首鸟儿的歌,旋律轻灵飘逸,音符跌宕起伏,如同天空中飞翔的百鸟。

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需准确把握旋律的跌宕起伏,注重表达每个音符的情感。

还要注意音符之间的连贯性和流畅度,使得整首曲子在钢琴上表现得自然、流畅。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旋律中融入了大量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演奏时需要加强音符的力度和韵律感,以展现出旋律的节奏感和情感。

让我们来聊聊和声。

和声是音乐中的基本元素之一,对于整首曲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百鸟朝凤》的和声丰富多彩,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和声特点。

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要对和声变化的位置、跳跃、过渡等方面进行准确把握,以确保和声的连贯性和和谐感。

在演奏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和声的音色与古典特色的塑造,使得整首曲子更具民族风情和韵味。

我们来看一看节奏。

节奏是音乐中最为基本的元素之一,对于乐曲的整体表现力和节奏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百鸟朝凤》的节奏明快、刺激,蕴含着鸟儿欢快歌唱的音符,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准确把握曲目的节奏感,注重节奏的精准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整首曲子节奏的连贯性和流畅度。

在演奏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节奏强弱的把握,避免节奏松驰或者过于生硬,保持整体曲子的节奏感和动感。

让我们说说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运用的手法和技巧,对于整体表现力和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浅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技巧

浅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技巧

浅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技巧钢琴曲《百鸟朝凤》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中的经典曲目,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精妙的演奏技巧而备受推崇。

这首曲子描绘的是壮族的千百年来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饱含浓厚的民族情感和特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百鸟朝凤》的艺术特色和演奏技巧进行浅析,以期更好的理解和欣赏这一经典的钢琴曲目。

一、艺术特色1. 充满浓厚的民族情感《百鸟朝凤》这首曲子是以壮族的民歌为基础的创作,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民族情感而闻名。

曲中音乐旋律优美,富有激情,深深扣人心弦。

整首曲子充满了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能够让人感受到浓烈的民族风情。

2. 独特的节奏和韵律《百鸟朝凤》的韵律多变,旋律婉转悠扬,音乐情感丰富多彩。

曲子中的节奏明快而富有动感,同时也有许多细腻的音乐表达,使得整个曲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种独特的节奏和韵律为曲子增添了灵动和活泼的特质。

3. 丰富的表现手法在演奏时,可以发现《百鸟朝凤》采用了多种丰富的演奏手法,如滚音、跳爪、刁音等等。

这些手法的使用不仅丰富了曲子的表现力,而且也增添了曲子的魅力和吸引力。

二、演奏技巧1. 注重表现情感在演奏钢琴曲《百鸟朝凤》时,演奏者应该注重表现曲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要通过手法的灵活运用和音乐的细微表达,让听众真正感受到曲子中所蕴含的民族风情和情感。

在演奏过程中,要善于运用音色变化,通过轻重缓急的技巧转换来表现曲中的激情与深情。

2. 技术要求高《百鸟朝凤》的演奏难度较高,需要演奏者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

在演奏时需要具备较高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琴键的力度和节奏,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演奏手法,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3. 熟悉民族音乐特色《百鸟朝凤》是一首充满浓厚民族特色的曲子,演奏者需要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只有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韵味,才能更好地演绎这首曲子的独特魅力。

浅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技巧

浅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技巧

浅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技巧
《百鸟朝凤》是一首演奏技巧较为复杂的钢琴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音乐传统中的经
典作品之一。

它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曲调婉转优美,曲式丰富多变。

全曲运用了“序奏-主题A-副题B-展开-再现-
尾声”这样的传统曲式,同时将民歌元素和西方套曲手法相结合,展现出浓郁的民族音乐
风格。

音乐中出现的琴鸣、琴声敲击、葫芦丝、高亢的民乐器等,都填补了传统音乐和钢
琴演奏的巨大空白,在音乐的表现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

其次,曲调富有情感,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内涵。

这首曲子通过对百鸟飞舞、百鸟齐唱、琴声流淌等现象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自然、音乐、生命等方面的喜悦和向往。

此外,它
通过音乐语言和音响效果的运用,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之美,体现了中国文
化的思想精髓和审美理念。

最后,曲子难度较高,演奏技巧要求较高。

首先,在技巧方面,曲子要求演奏者能够
熟练掌握琴键的控制,弹奏出清晰、协调的音乐效果。

其次,在表现方面,演奏者还需要
充分理解曲子的情感内涵,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演奏中,在时间、速度、力度等方面有精
准的掌控力。

最后,在整个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还需要有良好的节奏感、深厚的音乐素养,以及与音乐无限融为一体的心境。

总之,《百鸟朝凤》的艺术特色体现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
是一首经典的钢琴曲,对演奏的技巧要求高,需要演奏者充分理解音乐的情感内涵,并且
在演奏中借鉴传统技巧,加以创新,演奏出具有个人风格的音乐效果。

试析中国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演奏特征

试析中国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演奏特征

试析中国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演奏特征
《百鸟朝凤》是中国著名的民间音乐作品,曾多次被改编为钢琴独奏曲。

这些改编曲
在保留原曲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钢琴演奏的技巧和风格,使曲目呈现出独特的魅力。

本文
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国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演奏特征。

一、和声层次丰富、变化多样
钢琴改编版《百鸟朝凤》中的和声层次丰富、变化多样,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
音乐的结合。

例如,曲子中出现了交错旋律、和弦压缩、和声跳跃等技巧,使钢琴演奏曲
目更具层次感和音乐性。

二、速度快、节奏强烈
钢琴改编版《百鸟朝凤》的演奏速度常常比原曲快,同时节奏也更加强烈。

演奏者常
常采用快速的连续装饰音来增强节奏感,使曲目变得更加欢快、活泼。

三、手指技巧高超、灵活
钢琴演奏《百鸟朝凤》需要演奏者有高超的手指技巧,尤其对于那些快速的连续音和
跳跃的和弦来说,更需要演奏者手指的灵活性和敏捷度。

因此,演奏者在演奏时需要掌握
好手指的力度和节奏感,以达到优美的演奏效果。

四、注重表现音乐情感
钢琴改编版《百鸟朝凤》不仅注重技巧和速度,还非常注重表现音乐情感。

演奏者常
常采用连续的小音符和跳跃的和弦,以表现出曲子中“百鸟朝凤、翩翩起舞”的高兴、欢
快的情感。

而在曲子中的一些节奏变化处,演奏者则会采用较为缓慢、抒情的方式来表现
曲子中的爱情和感人的情感。

总之,中国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演奏特征集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钢琴演奏
技法的优点。

演奏者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和艺术感染力,才能演奏出优美迷人的曲目。

《百鸟朝凤》浅析

《百鸟朝凤》浅析
《百鸟朝凤》在音乐结构上也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曲式结构特点,乐曲五个段落层 层递进,中国特色”。 在和声织体上,钢琴曲《百鸟朝凤》以横向线条的主调写法为主,四度、五度和声的大量运 用,充分体现出民族音调与钢琴特定语言相结合的特点,钢琴织体与乐曲的纵横逻辑结构结 合得天衣无缝。
随着乐曲速度的不断加快,音乐情绪不断推进,第四段(第 174-186 小节)旋律基本保 留了原民乐曲“欢乐歌舞”的段落,旋律主题明快,热情表现了百鸟竞相歌唱的场面。当音乐 戛然而止,第 233 小节再现鸟鸣之声,一连串复附点半音颤音的自由发挥,模仿了唢呐用 花舌音发出的蝉鸣声,别有一番风趣。
5、百鸟朝凤 随着乐曲速度的不断加快和短小音型的反复推进,乐曲进入了第五段高潮(第 234-293
“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宋代《唐书》为后人生动的展 示了一副飞禽啼啭,生机勃勃的“百鸟朝凤图”,不禁让人联想起百鸟之王凤凰接受朝拜的故 事。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民乐曲《百鸟朝凤》就是以这一民间传说为素材, 以丰富的想象力模拟了各种飞禽的啼啭,通过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描绘了一幅 百鸟朝凤的图景,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1973 年王建中先生根据此曲创作改编的 钢琴曲《百鸟朝凤》,在原乐曲旋律律动和百鸟和鸣的音乐基础上,保留了原曲的旋律特色, 插进了豫剧的音调,采用五声调式音阶与和弦作为伴奏基调,综合运用了钢琴这一乐器所特 有的技术性和表现力,以钢琴丰富巧妙的演奏技法,不仅再现了原曲的爽朗活泼、简朴粗犷、 幽默诙谐的音乐特点,并且运用了织体装饰音、倚音、颤音、琶音、泛音、不协和音、变化 音等手法,在钢琴的不同音区用不同的音量、音色,模拟鸟鸣和民族器乐吹打的音响色彩效 果,把唢呐那开朗、活泼、幽默的个性和渲染音乐气氛的能力刻画得入木三分,将百鸟争鸣 的欢跃情景栩栩如生的再现了出来,散发出浓郁的民间艺术情趣的芳香。保留了民乐曲《百 鸟朝凤》的旋律和意境的同时,综合运用了唢呐这一民族乐器所特有的技术性和即兴性,结 合民间唢呐吹奏法创造的钢琴织体,在钢琴上演奏出了乐队演奏的音响效果,展示出了中国 传统音乐的魄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钢琴独奏曲《百鸟朝凤》
作者:张博
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17期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根据传统器乐曲改编的钢琴作品《百鸟朝凤》,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刻的音乐内涵。

这首作品是在原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关键词】《百鸟朝凤》;钢琴独奏曲
一、原曲与钢琴改编曲简介
《百鸟朝凤》原是一首吹打乐合奏曲,流传于鲁西南地区。

此曲通过了鼓吹乐的主要乐器—唢呐的演奏技巧,描绘了白鸟和鸣、大自然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洋溢着诙谐风趣的生活气息。

这首作品被几度修订,使该曲成熟定型,艺术品位极大提升。

70年代,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建中根据吹打合奏曲《百鸟朝凤》创作了同名钢琴独奏曲《百鸟朝凤》。

此曲在保留了原唢呐曲的特点的基础上,又充分运用了钢琴语言,表现出了传统音乐特征和钢琴文化语境。

二、钢琴曲《百鸟朝凤》分析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基本保留了原唢呐曲的旋律特点,运用钢琴独特的技法将乐曲更富有活力以及艺术感染力。

钢琴曲《百鸟朝凤》直接来源于原曲,它没有采用西洋的曲式结构,看不到西方音乐典型的曲式结构和布局,基本保留了原曲AB循环体曲式结构,并有所精简,改编后的曲式结构为:引子—A(连接)B—A1、C—A2—(连接或D)尾声。

乐曲各段间紧密而自然的过度与衔接,巧妙地把原曲的几个段落融合到一起,过度自然,一气呵成。

高潮段借鉴了民间音乐发展手法,运用多次的同音重复,由平静逐步达到力度的最高点。

长期以来,中国民族音乐注重旋律自身的横向型,大部分乐曲都是单一声部音乐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利用钢琴这种多声部乐器的优势,使传统器乐曲单一的曲调有了丰富的背景以及强有力的衬托。

是旋律表现地更加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使乐曲的情绪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钢琴改编曲中,作者还大量地运用了装饰音来模仿民族乐器唢呐特有的吐音、滑音、花舌、指花、颤音、以及吞、吐、垫、打、抹、压等,还有舌冲音、气冲音、反弹音、反双吐、连弹音、气唇同颤音、指气同颤音等特殊的高难度技巧,栩栩如生的模仿了百鸟争鸣以及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

使《百鸟朝凤》这首乐曲的表现力在钢琴演奏中展现的非常充分。

三、《百鸟朝凤》创作方面的艺术特色
钢琴独奏曲《百鸟朝凤》是传统乐曲改编而成的。

它具有鲜明、深刻的音乐形象,是脍炙人口的中国民族钢琴音乐的经典之作。

这首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色是在其原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全曲旋律都是五声性的。

不过,如果改编曲的多声结构都用五个音来写,势必会显得音乐是很单调的。

但是,如果运用五声之外的音会使纯正的中国风格受到影响。

二者如果要很好地结合,就需要具备一定的中西音乐知识和技术修养,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在于要对中国调式风格敏感。

包括横向和纵向两方面。

横向是指对旋律、调式内涵美的深刻感受力。

这种感受力,可以使作曲家们对旋律所容纳的多声材料判断的更为精准。

纵向指的是对纵向结构所形成的风格的感受力。

这种感受力使作曲家在判断特定纵向结构是不是更加的适用于五声性旋律更加的准确。

在风格方面,我认为两者可以完美结合,创作出更有生命力的中国化钢琴作品。

钢琴独奏曲《百鸟朝凤》正是这方面的成功范例。

中国现代作曲家们都研究过西方音乐曲式学。

西方曲式学也却有其自身的逻辑性。

所以,在中国作曲家创作中,或多或少受到西方曲式原则影响,是很自然的事。

钢琴改编曲借鉴了西方的曲式原则但不是简单地照搬。

因为曲式来源于音乐作品,而音乐作品是民族性的,因此曲式也是带有民族性的。

所以,中国作曲家都很重视中国传统音乐的曲式结构特点。

这就实现了曲式结构、乐思展开逻辑当中的现代性与民族性的结合。

《百鸟朝凤》,乐思直接来源于大自然,以欢快的旋律和百鸟争鸣之声表现大自然的生机盎然的景象,标题含义单纯且明确。

乐曲按照意境和情趣可分为:
第一段:山雀啼晓。

第二段:春回大地。

第三段:莺歌燕舞。

第四段:林间嬉戏。

第五段:百鸟朝凤。

第六段:欢乐歌舞。

第七段:凤凰展翅。

第八段:秉持凌空。

钢琴独奏曲《百鸟朝凤》在曲调与和声上并没有毫无创作的生搬硬套,而是作曲家们将已有的曲调的效果与感受很好并充分地统一起来而形成的。

改编曲保留了原有的民族风格,同时使音乐更加的富于变化,增强了层次感,并获得了更为丰富的音响效果。

在作曲手法上它与原曲相互依赖着,相互融合着,作曲家们也探索了民族化多声思维,也尝试着运用了这一手法。

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规范的技法。

作曲家凭借着自己的音乐素养、民族文化的修养和审美对民族风格特征很好的把握。

中国的钢琴音乐是跟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传统音乐紧密相连、互相渗透着的。

无论是从表现内容上还是音乐素材上都充分地表现出我国所特有的民族风格跟审美情趣,都是传统民族特点和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我们对此进行研究不是为了阐释某个乐曲的艺术风格,而是为了能为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提出宝贵的借鉴和有价值的探索跟尝试。

总之,钢琴曲《百鸟朝凤》通过作曲家的改编以及演奏家的二度创作,丰富了钢琴的音色与演奏技法为这一西洋乐器增添了一抹东方的神韵。

尽管用西洋乐器表达中国乐思,但其艺术感却可以跟民间器乐曲相媲美。

改编曲《百鸟朝凤》以其独特的艺术气息和高超的演奏技法、丰富的艺术形象,用钢琴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张博,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