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66章学习体会:谦下居上 为民居先

合集下载

《道德经》66章: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道德经》66章: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道德经》66章: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一部分: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江海无边广大,之所以成为所有河流之王,正是因为江海善于居于下位,老圣再三用海来比喻,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学问、道德、品格的修养,因为大海是世界上最低的地方,容纳了来自各处的淡水、咸水、清水、脏水等一切的水,而成为土地上最大的海洋,这是物理自然的道理,因此人的修养要像海洋一样,能包容一切
第二部分: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圣人甘愿为世人的仆人,谦下恭敬,这正是圣人居于上位的原因,圣人自身甘居世人之后,紧紧跟随世人,这正是能够引领世人的原因,圣人虽然处于世人之上,世人却感觉不到一丝压力;处于世人前面,世人却不会受到伤害,所以天下人都愿意推举圣人,让圣人处于上位,而圣人并不是因为争才处于上位,反而是因为圣人的不争,才使他人无法与圣人争,这是世人内心的自然拥戴,此段主要讲的是成圣之道,成圣之道就是谦下普敬一切世人,甘为世人的仆人,使之返回自己的本家真宅,返朴归真,恢复本有的和性,而每个人返朴归真后都是圣人,一际平等!。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优秀8篇)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优秀8篇)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优秀8篇)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篇1《道德经》第三十九章说“故贵必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

是其以贱为本也?”意思是说贵要以贱为根本,高要以低为基础,因此王候自称“孤、寡、不谷”,这不正是以贱为本吗?孤的含义是孤立无助。

寡的含义是寡德,道德不足,不称职。

不谷是不善不好的意思。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还说“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意思是说江海所以能成为百川归附的汇聚之所,是因为他们能处在百川的下位。

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这也是在要求我们要学会处下!《道德经》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意思是说已经有了知识,还以为没有知识,只是上等的有知。

没有只是,还以为有了知识,这是有知的弊病。

这也是在教我们要处下,要谦虚!但处下并不是懦弱而是要做到外化内不化。

所谓外化就是要与他人友好和睦相处,对他人谦和礼让,时时以比较低的姿态去应对生活。

体此刻你能够为他人为社会改变和放下多少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外化。

那什么是内不化呢?所谓的内不化就是指在如今纷繁复杂多变而又充满诸多诱惑的社会,你能持续多少内心的世界不变!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持续自己的本色永不变,从而到达内心的宁静与闲和,使自己能够遇事不忧,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无故加之而不怒!进而使自己的内心将不会受外在事物的影响、触动和改变!这就是内不化!只有真正做到了内不化才能做到处下!老子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无为又该怎样理解呢?我认为老子的无为是“以无为之心处有为之事”。

所谓的无为之心就是指对待事物不能看得太重,要淡泊名利不要被功名利禄所羁绊。

以这样一种简单心态去做一些有所作为的大事!古之圣贤就是如此,他们都是以一种无为的心态去处事,但谁又能说老子、庄子、孔子无所作为呢?老子第三章说“为无为,则无不为”意思是说用自然无为的方法去处事,就能无所不成。

“无为”指的是不要去个性地提倡什么、鼓励什么,不去干任何能勾起欲望地事情。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感悟分享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感悟分享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主要讲述了圣人如何领导和管理人民的原则。

在这一章中,老子以江海为比喻,说明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从而能够汇聚百川。

圣人要想领导人民,也要遵循这一原则,以谦下的态度对待百姓,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感悟分享:
1. 谦下为上:在领导和管理过程中,谦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

只有放下身段,真诚地对待下属和百姓,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

领导者应善于倾听民意,关注民生,以谦下的态度汲取人民的智慧,从而更好地为人民谋福祉。

2. 无私为民:圣人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无私地为人民服务。

这意味着领导者要勇于承担责任,勇于牺牲个人利益,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

3. 和谐共生:在领导者与百姓之间,应建立起和谐共生的关系。

领导者要善于协调各方利益,使百姓在和谐的环境中生活。

同时,百姓也要学会支持和配合领导者,共同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努力。

4. 不争之争:领导者应具备“不争”的品质,这意味着不与百姓争夺利益,而是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只有不争,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实现长期稳定的统治。

5. 言传身教:领导者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感染百姓。

只有做到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树立良好的形象。

总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告诉我们,领导者要具备谦下、无私、和谐共生、不争之争和言传身教等品质,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繁荣昌盛。

这对于现代社会的领导者而言,仍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道德经》解析第五十九—六十六章

《道德经》解析第五十九—六十六章

《道德经》解析第五十九—六十六章第五十九章[原文]治人事天①,莫若啬②。

夫唯啬,是以蚤服③。

蚤服是谓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④,可以长久。

是谓根深固柢⑤,长生久视之道也⑥ 。

[注释]①事天:保养天性,此指养生或修身之意。

②啬:吝啬,此指爱惜及储蓄精力。

③蚤:通“早”。

④母:根源,本源,此喻指资本或“本钱”。

⑤柢:树根。

⑥久视:久立,久活,长久存在。

[译文]治理国家,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身体更为重要的了。

因为爱惜身体就能早服务国家,早服务国家就能不断地积德,不断地积德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就无法估量他的能力,无法估量他的能力就可以担负起治国的重任。

这就叫具有了担负治国的本钱,就可以长久发展。

这就叫根深祗固,能够长久发展就可以看做是符合发展之道了。

【解析】第五十九章依道修身前面第十章讲“修身养性”,而该章则专讲“修身”。

(一)修身的目的:“治理国家,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身体更为重要的了。

”——即“治理国家,养护身心”。

如同:为国家而强身健体!(二)修身的意义:“因为爱惜身体就能早服务国家,早服务国家就能不断地积德,不断地积德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就无法估量他的能力,无法估量他的能力就可以担负起治国的重任。

这就叫具有了担负治国的本钱,就可以长久发展。

”——即“担负起治国的重任”或“具有担负治国的本钱”。

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有个好身体!如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三)修身的原则:“这就叫根深祗固,能够长久发展就可以看做是符合发展之道了。

”——即:根深祗固——身体强壮,精力旺盛——合道,“符合发展之道。

”道者,平衡也!平衡,则“精气神”!人的身体,就像一棵大树,水肥、阳光等平衡协调,才能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综上所述:修身的目的——为国家而强身健体!修身的意义——身体是有为的本钱!修身的原则——即根深祗固而合道。

第六十章[原文]治大国若烹小鲜①。

赵妙果老师详解《道德经》第六十六章虚心谦下

赵妙果老师详解《道德经》第六十六章虚心谦下

赵妙果老师详解《道德经》第六十六章虚心谦下亲爱的家人:您好!非常感谢您参与《道德经学用》2016年10月的互联网共修活动。

每月一信的网络共修,是为三界众生安平泰祈福、为地球母亲安平泰祈福、为社会安平泰祈福、为家庭安平泰祈福、为身心安平泰祈福的公益活动。

您每月一信写自己真实故事的分享,您充满爱与感恩的觉知,是对自己的祝福,是与宇宙更高意识的连结,是对众生的奉爱,是对天地的供养!您听到自己心里那个感动的声音了吗?凡能够感动自己的正能量分享,也能感动这个世界——感动,就是我们在收获上天赐予我们的祝福能量!祝福能量,是宇宙意识在包围我们的心智体围墙上打个洞,使得我们可以超越心智体,体验超常的富足、喜悦、祥和的法喜存在。

祝福能量,专注于人类的融合,唤醒我们与宇宙整体的连接,让我们与我们的父母、与我们所爱、与社会大众、与天地众生连接。

祝福能量的主要功能:是激活我们生命三层楼中的创造之爱、广大之爱、平衡之爱的恩典区域;关闭大脑感官中恐惧、嫉妒、自卑和白日梦的区域。

这个过程最终需要被祝福者进入一个稳定的超常意识状态;需要我们生命三层楼中一层楼身体层、二层楼神性层、三层楼的宇宙体进入一个变压转换的超常意识状态,从而带给我们认知和生命的蜕变。

我们走进十月,十月是新生月。

当我们的生命处于新生的状态,我们一定是柔软的、单纯的、抱一的、专注的、简单的、开放的、可爱的、人见人爱的觉醒状态。

当我们的生命处于新生的状态,我们一定是怀着赤子之心来拥抱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上的人也感受到活泼泼的、生机勃勃的、让人舒服的自然状态。

当我们的生命处于新生的状态,我们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平等的、慈爱的、淳朴的;同时又是平凡的、和光同尘的、光而不耀的广大状态。

现在,让我们进入【新生月的祈祷文】。

让我看得到,听得到,感觉到,我知道:我们人类所想的一切都会影响到我们这个宇宙网络;我们人类所说的一切都会运行在我们这个生命系统;我们人类所做的一切都会回到我们自己的身上。

《道德经》六十六章精解及译文

《道德经》六十六章精解及译文

《道德经》六十六章精解及译文开经语道妙德善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此章继续老子宣说“谦下不争”之德,这是《道德经》的主题,所以反复宣说,申申不已。

六祖说:“常行下心”,修行者三门恭敬,行持谦下之德,甘愿服伺众生,做众生的仆人,让众生生起一颗善心,这是功德无量。

谦下恭敬建立在平等法性的基础上,只有实证万法的平等法性,谦下恭敬才能持守到底。

六祖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这是真功德。

古代华人富人施粥,但心中必须有平等心,否则成为“嗟来之食”,毫无功德。

老子在玄同大定中已经实证万法的平等法性,所以宣说“谦下不争”的教法。

谦下与平等是不二的,平等则同体,同体则平等。

《道德经》流行天下,则天下无有争者,如此则道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人道与天道合,“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的理想国重现人间。

老子反复用江海作比喻,江海之德就是水德。

但江海之德还有特别的意义,庄子在《秋水篇》中洋洋洒洒,宣说大海的广大胸襟,宇宙的大小之辩,使老子关于江海的比喻更加有深度。

此章老子只说了江海谦下不争之德,没有展开,庄子展开江海喻的奥义,叹为观止。

庄子第一章就开演《逍遥游》,背景就是大海。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鲲鹏展翅,以大海蓝天为背景。

庄子把渺小的人带到无穷的世界,化腐朽为神奇,精神世界的空间是无限的,大海蓝天是最好的比喻。

老子《道德经》的胸襟是从观海中得来,开悟是在观海中,江海的意义非同一般,所以老子念念不能忘。

庄子的胸襟也是从观海中得来,整部《庄子》都是以大海为背景。

仰望星空一直是哲学家的特征。

大智慧有四个来源,仰望星空,观苍海,登临高山,沙漠闭关。

道德经66章读后感悟

道德经66章读后感悟

道德经66章读后感悟
读完《道德经》第66章,让我有一种深深的悟性和思考。

这章中提到的“江海
所以能为百谷王者”,让我开始思考领导者的职责和作用。

在这一章中,提到了道德经独特的理念,提醒我们领导者应该像水一样,低调
而富有智慧地引导团队。

与其他领导者相比,水以其温和、柔韧、坚韧的特点,成功地成为万物的源头。

这启示我们,作为领导者,我们需要学会放下自我,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思想和需求,与团队共同成长。

道德经中的这一章也提到了领导者需具备的品质,如谦逊、包容、宽容和智慧。

它告诉我们,领导者应该放下功利心态,秉持慈悲、平等和正义的原则,以此为基础为团队提供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

我认为,这一章对于现代社会的领导者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商
业环境中,有些领导者追求个人利益和权力,忽略了团队的整体利益和发展。

然而,我们应该明白,真正的领导力来自于有意识地与他人建立连接,以共同的目标为指引。

读完这一章后,我深深体会到一个领导者的价值,在于能够聚集和引导团队实
现共同的目标。

通过理解和运用道德经中提到的智慧和品质,我相信一个真正的领导者能够在团队中发挥最大的影响力,并带领他人走向成功。

总的来说,道德经第66章给了我关于领导者的思考和悟性。

这一章中的智慧
和道德原则,提醒我们领导者应该像水一样谦逊、包容、智慧,以此与团队一同成长。

这是一个对现代领导者有着深远启示的章节,我希望能将其中的智慧应用到我的领导实践中,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

《道德经》第66章学习体会:谦下居上 为民居先

《道德经》第66章学习体会:谦下居上 为民居先

《道德经》第66章学习体会:谦下居上为民居先原文: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

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

天下乐推而弗猒(厌)也。

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舆争。

一、白话翻译江海之所以能称为千百溪谷之水归顺之处,因为江海善于处于河谷下游,所以能为百谷王。

因此圣人想要处于百姓上位,必须在言语上谦下对待百姓;圣人想要领导百姓,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百姓后面。

所以圣人领导百姓时,百姓不会伤害他;圣人处于高位时,百姓不会觉得重。

天下百姓都乐意推戴而不是厌恶他。

不是因为他不与百姓争名利?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

二、理解、经验和应用(一)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

王,本义:名词:所向无敌的统帅,最高统治者。

谷,造字本义:山岭间涧水汇集的洼地。

百谷王,指千百溪谷归顺之处。

江海为什么能成为溪谷归宿地,因为江海处于海拔较低之处,因为重力的作用,溪谷之水最终汇集江海。

引申一:海纳百川。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之刚。

海纳百川,根本原因在于海与百川相比,处于海拔较低之处。

海拔低是根本,加之容量足够,方能成就海。

(二)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

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

天下乐推而弗猒(厌)也。

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舆争。

有人认为本段是向统治者献计献策,为了统治(上民、先民)百姓,必须用言行欺骗百姓(下子,后之),即“以其言下之”,“以其身后之”是手段,“上民”,“先民”才是目的。

个人认为,“以其言下之”,“以其身后之”不是手段,而是称为好的领导的基本素质要求,只有能真正待人谦和,先公后私,才是有可能成为好领导。

只有真正做到“以其言下之”和“以其身后之”,才能处于高位,百姓不觉得重,不会想推翻他(害),会乐意推戴而不是厌恶他。

正因为好的领导跟江海处于低位一样,谦下,帮助别人,不与百姓争名夺利,反而没有人能取代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第66章学习体会:谦下居上
为民居先
《道德经》第66章学习体会:谦下居上
为民居先
原文: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

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

天下乐推而弗猒(厌)也。

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舆争。

一、白话翻译
江海之所以能称为千百溪谷之水归顺之处,因为江海善于处于河谷下游,所以能为百谷王。

因此圣人想要处于百姓上位,必须在言语上谦下对待百姓;
圣人想要领导百姓,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百姓后面。

所以圣人领导百姓时,百姓不会伤害他;
圣人处于高位时,百姓不会觉得重。

天下百姓都乐意推戴而不是厌恶他。

不是因为他不与百姓争名利?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

二、理解、经验和应用
(一)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

王,本义:名词:所向无敌的统帅,最高统治者。

谷,造字本义:山岭间涧水汇集的洼地。

百谷王,指千百溪谷归顺之处。

江海为什么能成为溪谷归宿地,因为江海处于海拔较低之处,因为重力的作用,溪谷之水最终汇集江海。

引申一:海纳百川。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之刚。

海纳百川,根本原因在于海与百川相比,处于海拔较低之处。

海拔低是根本,加之容量足够,方能成就海。

(二)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

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

天下乐推而弗猒(厌)也。

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舆争。

有人认为本段是向统治者献计献策,为了统治(上民、先民)百姓,必须用言行欺骗百姓(下子,后之),即“以其言下之”,“以其身后之”是手段,“上民”,“先民”才是目的。

个人认为,“以其言下之”,“以其身后之”不是手段,而是称为好的领导的基本素质要求,只有能真正待人谦和,先公后私,才是有可能成为好领导。

只有真正做到“以其言下之”和“以其身后之”,才能处于高位,百姓不觉得重,不会想推翻他(害),会乐意推戴而不是厌恶他。

正因为好的领导跟江海处于低位一样,谦下,帮助别人,不与百姓争名夺利,反而没有人能取代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