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后人乳头瘤病毒的清除及随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后人乳头瘤病毒的清除及随访
作者:于芝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09期
[摘要]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清除率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治疗前后的变化以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

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实施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并进行2~5年随访,检测治疗前后清除率,并对疾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病毒清除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 0.01),经随访发现病毒的清除率越低,病变的持续存在率和复发率越高。

结论经环形电切术治疗后患者乳头瘤病毒的清除率明显下降,同时病毒的清除率影响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清除率;随访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c)-0036-02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作为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临床上对其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2]。

临床发现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都会检测到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

本研究就本院进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毒清除率进行分析,并进行了2~5年的随访,探讨病毒清除率与预后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05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2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平均年龄为(35.7±2.6)岁,所有患儿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其中107例为
CINⅠ级,55例为CINⅡ级,38例为CINⅢ级。

所有患者均进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

1.2 方法
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术前晚10点后禁食,手术静脉注射小剂量丙泊酚1.5~2.5 mg/kg。

手术使用Model HF-120高频电刀,碘染后于病变部位5 mm处锥形切除宫颈,标本标记后送病理检查,行球形电极电凝止血,约10 min,切除后复方碘液涂抹切除面。

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6、9个月后检测病毒清除率,即患者检测HPV阴性人数百分比。

患者随访采用电话、信件以及家访等方式,同时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随访由专人负责,对患者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当发现异常时对患者行阴道镜检查以及活检。

将治疗半年后CIN病变消失的患者定义为
痊愈;将治疗半年后发现CIN病变存在的患者定义为病变持续存在;将治疗1年后CIN病变存在的患者定义为复发。

所有参与随访的医务人员均经专业培训,对于所有患者要做到标准、方法以及操作的统一。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IN患者治疗前后HPV病毒清除率变化
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6、9个月后检测病毒清除率,HPV病毒清除率明显升高,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患者病毒清除率与病理等级无明显关系(P > 0.05),详见表1。

2.2 CIN患者治疗后随访结果
所有200例CIN患者均经环形电切术治疗,术后病理切缘检查为阴性,所有患者均进行2~5年随访。

结果显示,患者病变治愈率、持续存在率以及复发率方面与病变分级无明显关
系(P > 0.05),但随着病变等级的升高,患者病变持续存在率以及复发率也随着升高,详表2
3 讨论
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且与宫颈癌有着密切的关系。

HPV病毒种类繁多,主要可以分为低危和高危两种,相关研究显示,高危
型HPV-DNA负荷量与CIN分级存在相关性[3]。

而本研究显示,患者体内病毒清除率与患者病变持续存在率以及复发率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随着病变等级的升高,患者病变持续存在率以及复发率也随着升高。

目前临床上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主要采取环形电切术(LEEP),此种方法是采用高频电刀切除,在与组织接触的瞬间,由于组织本身的阻力而吸收此电波,由此产生高热,从而达到切割止血的手术目的[4-6]。

此种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手术过程较短且损伤较小,所以容易被患者接受。

但是临床操作中也发现其具有切除病灶不彻底,对细胞具有灼伤破坏以及影响术后病理诊断等弊端[7]。

本研究所有200例患者术后标本病理切缘均成阴性,从而消除了本研究标本切片受累对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影响。

相关文献研究显示,女性反复感染HPV 后,CIN发展到Ⅱ~Ⅲ级的概率显著增高,而HPV持续表现为阴性或HPV感染一过性的女性,在随访研究中均未发展为CINⅡ~Ⅲ级[8],因此本文认为持续性的HPV感染在宫颈上皮
内瘤变的病变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HPV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在临床随访
研究中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培影,徐侠,王旭波,等. 原位交技术检测与中药干预治疗宫颈高危HPV感染的对比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2):169-171.
[2] 李亚里,杨怡卓. 人乳头瘤病毒亚型检测在宫颈病变分流管理中的意义[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7):501-503.
[3] 熊秀华,吴玉梅. 高频环形电切刀与冷刀锥切在宫颈原位癌诊治方面的价值比较[J]. 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6,7(3):7.
[4] Khunnamornpong S,Raungrongongmorakot K,Siriaukgul S. Loopelect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 at Maharaj Nakon ChiangMai Hospital;problems in pathologic evaluation[J]. J Med AssocTai,2001,84(4):507-514.
[5] 钱德英. 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后人乳头瘤病毒的清除及随访[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5):348-349.
[6] 胡海燕,徐瑾. 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前后人乳头状瘤病毒负荷与疾病预后的关系[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199-200.
[7] A erssensA,Claeys P,G arcia A, et al. Natural history andclearance of HPV after treatment of precancerou s cervical lesions[J]. H istopathology,2008,52:381-386.
[8] 梁惠萍,邱丽容.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48-49..
(收稿日期:2012-12-26 本文编辑:魏玉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