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论~1

合集下载

南国农先生电化教育理论中系统思想研究

南国农先生电化教育理论中系统思想研究

南国农先生电化教育理论中系统思想研究【摘要】南国农先生电化教育理论中系统思想的研究对于教育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南国农先生电化教育理论的概述,然后深入探讨了其系统思想的内涵,包括系统的构成和运作机制。

接着分析了南国农先生电化教育理论中系统思想的实践应用,探讨了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效果和应用场景。

最后展望了南国农先生电化教育理论中系统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方向。

结论强调了南国农先生电化教育理论中系统思想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为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南国农先生电化教育理论中系统思想的核心概念和价值所在,为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南国农先生、电化教育、系统思想、理论、研究、重要性、概述、内涵、实践应用、发展趋势、总结、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南国农先生电化教育理论中系统思想研究的重要性南国农先生是我国电化教育领域的重要理论家,其电化教育理论中系统思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系统思想是一种综合性思维方式,强调整体性、动态性和多样性,能够有效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复杂的教育现象。

南国农先生电化教育理论中系统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教育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理论指导。

通过对系统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教育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南国农先生电化教育理论中系统思想研究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对于推动电化教育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

系统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整合资源、优化管理、提高效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南国农先生电化教育理论中系统思想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 正文2.1 南国农先生电化教育理论概述南国农先生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在电化教育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小学语文电化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电化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电化教学论文第1篇:小学语文电化教学的作用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心情的愉悦更能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阅读欣赏中使用电教媒体,正是为了发展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

一、电化教学的氛围是学生愉悦心理的基础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电教媒体具有个性化、信息化、多媒化、多元化的特点。

视觉、听觉、视听觉媒体和交互媒体的运用,使得教学内容和方法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变得新颖、多样、充情趣。

同时,增加了知识的容量,扩大了信息的传递范围,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在《池上》的古诗教学中,内容与配套插图的画面完全一致。

用浅显、明快、形象、生动的文字全面反映了图中的景物,蕴含着发自内心的喜爱赞美之情。

使用录像最大的特点在于画面连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语文阅读教学中正越来越多地运用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而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兴趣不浓,读了一遍就感到索然无味,没有再次阅读的欲望。

相反,他们对充满激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却兴趣盎然,而电教媒体在这里就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教学《在大海中永生》时,让学生能够感受大海的澎湃,体会的思想感情,深刻缅怀对于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其中“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

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表达了人们对伟人的无比敬仰和无尽思念。

我们的祖国因为有了邓小平爷爷而日益强蛊,人民的生活因为有了邓小平爷爷而更加美好,表达对伟人的爱戴,对伟人的崇敬,不忍离开这位伟人的痛苦心情。

电教论文 菊花近我心(周娟)

电教论文 菊花近我心(周娟)

课件入课堂菊花近我心中方县中兴学校周娟[摘要]:惊艳的菊花图片,经典的配乐朗诵,详细的作者介绍,精心的古诗赏析,及时的练习巩固,愉快的课外探索。

这些构成了我的《菊花》课件的全部。

享受现代化电教手段的便捷。

带着激情与欢乐走进四年级语文课堂,我和学生一起领略了唐朝诗人元稹的古诗《菊花》的无限魅力,体验了菊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总结生活因用心而美丽。

关键词:课件制作菊花古诗课堂教学反思本学期我在中兴学校担任四年级的语文教学,第五课《古诗三首》的第二首就是唐朝诗人元稹的《菊花》。

诗句是: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这一美丽又常见的花种。

自古以来就受到很多文人的喜爱。

路过城市,有菊花在装点着市容;走过小区,有菊花在阳台娇艳绽放;穿过农家,有菊花在墙角含羞。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菊花盛开场面恢宏壮观。

古往今来,菊花得到了文人墨客的极力欣赏和赞叹。

或呤咏它的铮铮铁骨,傲霜斗雪,如陈毅“本性能耐寒,风霜岂奈何。

”或歌颂它的逍遥处世,悠然自得,如:陶渊明《饮酒歌》“采菊东南下,悠悠见南山。

”或感叹缘起缘灭,“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菊花更有着“梅兰竹菊”画中四君子的美誉。

我从小喜欢种花,当然少不了种生命力强的菊花,我家种有红黄白三色的菊花。

在芷江师范求学的三年中,我喜欢上了国画,并且喜欢画菊花。

白描、写生、工笔、写意,竟很单一很纯粹地画了三年菊。

因为对菊花生长习性的了解和种植经验的积累,以及对菊的题诗作画的心得。

我想把这堂《菊花》的课嵌入更多的知识和美感。

(一)逐步制成课件,把想象变成现实一、图片导入新课秋意正浓,选定古典的背景,能更好的体现菊花盛开的季节,让人感到古色古香。

在百度里搜索菊花的图片,然后选定一些美艳的照片。

我分别从颜色﹑形状﹑造型上选出有代表性照片,存入我的文件夹。

二、经典的配乐朗诵在百度里搜索古诗朗诵元稹《菊花》,试听,选定。

在文件夹里打上古诗全文,设置字体字号。

陶行知电化教育思想与我国早期电教的产生论文

陶行知电化教育思想与我国早期电教的产生论文

陶行知电化教育思想与我国早期电教的产生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外历史上的教育理论,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

在陶行知的一生中,他身体力行,献身于教育实践,先后创立了晓庄师范学院、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重庆社会大学等。

值得一提的是,陶行知也是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先行者,他较早尝试将幻灯、电影、无线电广播等先进的技术手段用于推进平民教育,并利用现代化媒体开展抗日救亡宣传。

陶行知的电教思想与行动,是我国早期电化教育产生与发展的重要篇章。

一、陶行知的电教活动与电教思想南京金陵大学是我国电影教学的前驱。

1903年该校就在教室里使用电影进行教学,并在周末组织同学放映电影用以娱乐,开“校园电影”之先河。

当陶行知于1911年进入金陵大学学习时,均成为“校园电影”活动的积极分子,并由此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后来他远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留学,亲身感受了科学进步的巨大力量。

留学归来后,他就提出“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电化的世界;未来的中国也必定要造成一个电化的中国,这是没有疑义的”。

1923年晏阳初先生在嘉兴开展“千字课”识字运动时,使用了幻灯教学的方式。

当时陶行知前往参观,深受感动。

他注意到“幻灯把字画放大,映于室壁,同时室中熄灯,使全体学生注意集中在影上;然后使大家对壁,看画述故事,见字读字音,目认形,耳听音,耳人而口出,使他口、耳、眼三部分都有练习,所以就能写、能认、能读,并且很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看他们学生的反应,很有精神。

当二个月以前,一字认不得的,到此都能写能认,比在长沙、烟台时,纯用教科书,已快得多”。

在此后的平民教育中,陶行知一直都非常关注幻灯、电影、无线电广播等手段在教育普及中的作用,并成为我们早期电化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力行者。

(电教论文)浅析微博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电教论文)浅析微博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微博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内容摘要] 以微博热点事件为切入点,阐述微博的含义和微博的特性。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实在的教育教学案例,对微博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效益、价值和前景进行浅显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微博;中小学教育;应用现代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信息爆炸性增长,导致人际交往表层化、快捷化,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有机会表达情绪、分享感受、传递信息。

微博作为能实现这一诉求的便捷沟通工具,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在国外,美国总统奥巴马、戴尔、百思买、福布斯、通用汽车、 WholeFoods等众多国际知名个人、组织或公司,通过微博进行营销或与用户交互,国内,以新浪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和腾讯微博为代表的国内微型博客网站已成为时下的热点,虽是受字数限制的言论发表,微博却让网民不约而同地“说”了起来,并使得人们的思想可以瞬间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作为Web 3.0下新兴起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眼务,微博在教育领域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热捧,它已成为网络时代又一次重要的通讯革命。

一、微博的含义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twitter。

2010年中国国内微博迎来了春天,新浪、网易、搜狐和腾讯这四大门户网站均开设了微博。

当前,微博作为新兴的自媒体平台,受到网民的强烈推崇,用户数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中国新闻网2013年1月15日电,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增幅达到23.5%。

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较上年底提升了六个百分点,达到54.7%。

二、微博的特性从博客到微博,虽然两者在很多方面有类似之处,比如在媒介形态上,它们都依赖于发达的互联网技术,都可以发布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片、影音剪辑等,但是微博传播形态的独特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电化教育论文电子技术教学媒体论文

电化教育论文电子技术教学媒体论文

电化教育论文电子技术教学媒体论文摘要:由于电子技术教学媒体自身具有巨大的功能,光学媒体是眼的延伸,能使学生在静止状态下观察扩大了的图像;音响媒体是耳的延伸,能将声音放大,扩大教学面,录了音的磁带,可以长时间存下来,建立有声资料室,并可根据需要重放;声像媒体是眼和耳的共同延伸,能给学生视觉、听觉两方面信息,能给活动的图像逼真地、系统地呈现事物及发展的过程,能重新构成事物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而传统教学媒体,之所以延续至今,是因为它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

因此,电化教学只有在注意使用电子技术教学媒体的同时,又能吸收传统教学媒体中合理的因素,使两者优化整合,才能发挥其教育功能。

一、电化教育的发展历史电化教育这个名词是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出现的[1]。

1935年,江苏镇江民众教育馆将该馆的大会堂定名为“电化教育讲映场”,这是我国最早使用“电化教育”这个名词。

1936年,我国教育界人士在讨论为当时推行的电影、播音教育的定名问题时,提出并确立了“电化教育”这个名词。

同年,南京教育部委托金陵大学举办“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这个名词[2]。

以后,“电化教育”这个名词便逐渐地被引用开来,一直到现在。

“电化教育”是我国的特有名词。

1936年,针对当时出现的利用幻灯、电影和广播进行教育传播的方式,并根据当时国外的“视听教育”的称呼,提出了“电化教育”一词并延用至20世纪90年代[3]。

“电化教育”的定义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

电化教育,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教育领域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自然有它特有的教育方法。

电化教育方法是一种适应教育的高需求,体现教与学的客观规律,显示现代媒体最优化功能的新的教育方法。

它是对传统教育方法的一次重大突破,是现代教育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化教育理论中的重要课题。

二、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电化教学问卷调研基于学生问卷调查,随机抽取13级物理系大一到大四年级的问卷(见附录一)填写,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语文电教论文15篇

语文电教论文15篇

语文电教论文15篇语文电教论文摘要:电化教学手段的出现,有利有弊,但是广大语文教师应该看到其利大于弊的优点,如果一味夸大弊端,势必让这项新生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夭折。

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广大老师要刻苦学习,拥有更多电化教学知识,掌握更多多媒体的操作技术,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编写和制作,真正把电化教学手段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上来。

关键词语文电教语文论文语文语文电教论文:高中语文电教思路探究本文作者:谷守磊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车轴山中学导入篇——一石激起千层浪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带着兴趣走进课堂,无疑会让学生激情万丈,所以设计好导入环节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一步。

笔者讲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播放了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和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孝女当家——孟佩杰的视频,对于理解散文主题起到良好的效果。

甚至有的学生上完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妈妈打电话,说一声“妈妈,我错了”“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我爱您”。

再如,在教学《琵琶行》时,用琵琶曲《十面埋伏》导入,让学生体会琵琶演奏的特点。

这些电教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把握文章的特点和主题。

有了这些做铺垫,上一堂好课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主题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堂教学的主题是新课的讲授,通常语文课堂会进入程式化:介绍背景——朗读课文——结构分析——主题归纳。

长此以往,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陷入课堂沉闷、效率低的误区。

笔者把电教手段运用到教学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让学生看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情节,再和课文讲解联系起来,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兴趣更浓,印象更深,效率更高;教学曹禺的《雷雨》时,放映电影版《雷雨》的有关片断,让学生听其言,观其行,身临其境,直接感受,就能清楚了解周朴园统治的家庭和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很快把握住周朴园自私虚伪、冷酷专横的个性特征,体会到时空集中、矛盾集中的戏剧特点;讲授《南州六月荔枝丹》时,先展示图片,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叫“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甜如醴酪”;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播放录音带和凤凰传奇《荷塘月色》的MTV,给学生以新鲜感和吸引力;讲《从宜宾到重庆》,可以播放《话说长江》“从宜宾到重庆”段的录像带,学生可以一边听着缓慢的、浸润情感的解说词,一边观赏一幅幅风光绮丽的画面,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了解祖国大西南的风物人情,体会课文浓郁的抒情色彩等。

电教论文

电教论文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摘要:电化教育是教育改革,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有效手段。

如何利用电教媒体手段使小学教育教学效果达到优化呢?在教育教学中选择最佳时机、最佳作用点切入电教媒体,才能发挥好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数学新授课科技的迅猛发展带动现代教育媒体功能的不断扩展与延伸。

把电教媒体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

在小学数学新授课中,合理选择电教媒体,合理选择最佳时机、最佳作用点切入具有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限制的,直观形象、色彩鲜明、视听并茂、动静皆宜、生动逼真的电教媒体,可以把高度概括的概念、枯燥的计算、烦琐的应用题、抽象的几何知识等展示出来,以弥补传统手段的不足,优化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的动态组合使用过程,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减轻学业负担,有效提高课的质量与效率。

下面,我就如何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略抒浅见,敬望教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怎样导入,使“序幕”引人入胜,是很值得研究的。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设计巧妙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研究的欲望,形成学习的期待,产生学习的动机。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学生的参与,要求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变不想学为想学,变想学为喜欢学,变喜欢学为以学为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去追求和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兴趣无疑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因此,在新授课的导入阶段恰当地运用某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对一堂课的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利用电教媒体手段,创设一个新颖、别致、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动机,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可以运用Flash,在音乐的背景下设计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站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个顶点上,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着它们的边步行的动画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利用网络充分发挥优势优化语文教学保康县寺坪中心学校秦艳摘要: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

然而,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不会例外。

为了让它向正确的轨道呈良性发展,我们应及时发现它的缺憾,并提出切实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应用、以人为本、相得益彰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确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功不可没。

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语文教学也有其弊端,如:缺少生动形象的直观性,学生感到枯燥单调、不感兴趣。

而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它集声、文、图、形于一身,具有直观形象、活泼生动、时代感强、信息量大、交互简便等特点。

可以说,多媒体介入教学领域,特别是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我在讲《春》时,就用录像来再现课文中的画面,表现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正值深秋,我们播放描绘春天的录像。

教学中,学生从屏幕上见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地、绿绿地;风吹杨柳,柳条摆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相开放;连绵的细雨滋润着农田,农民披着蓑,戴着笠在辛勤地劳作;快乐的孩子们欢跳着,风筝在天空中尽情地飞舞……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春的美景,体会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在导入新课之前或是进行拓展延伸时,我喜欢让学生听一些歌曲或是音乐,从而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教学《智取生辰纲》这篇小说时,我先让学生听《水浒》的主题曲,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带入了小说中创设的社会环境之中,再来学习小说,把握人物形象就比较容易了,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还如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致女儿的一份信》时,教材安排这一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分析完整篇文章之后,我让学生听了一首歌曲《最浪漫的事》,在优美的旋律之中更强化了学生对爱情真谛的理解,让他们说的时候也就能侃侃而谈了。

另外,在学生朗读某些优美的散文和诗歌的时候,再配上恰当的音乐,就营造了浓厚的氛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灵感。

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

教学中,可以把教学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情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

例如古诗的语言非常精炼概括,具有跳跃性,给人留有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

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内容,充分领会诗的美感,并尽情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学习诗歌《蒹葭》的时候,意境优美是诗歌一大特点,但是由于学生眼界狭小,见识短浅,根本想象不出诗歌中间的意境,所以,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欣赏画面,配以柔美的音乐,然后,再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形容,学生说得就头头是道,饶有兴趣。

如:我在教《海燕》这首散文诗的时候,考虑到教材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学生比较难于把握持的主题。

于是采用多媒体循图入文:让学生观看海燕在风卷云集的海面上高翔的画面,感受到海燕矫健、勇猛、不畏强暴、勇于博击的雄姿。

同时,播放朗诵录音,用形象的图像和富于感染力的音乐语言去调动学生感官,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然后,由教师交代高尔基创作此文的背景,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海燕象征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3、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有些文章对比鲜明,细节描写很成功,教学这样课文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突破难点,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如在讲《变色龙》时,依据奥楚蔑洛夫对待小狗的不同态度,设计了几幅图画,运用特写、夸张的写法,重点突出他的动作、神态、表情,课堂中依据相关的情节放映。

这样奥楚蔑洛夫就丑态毕露,文章脉络也显得清晰,学生也兴趣盎然,达到了教学这篇小说的理想效果。

不仅如此,运用多媒体还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

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

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如《藤野先生》一文,在文章中,作者见到藤野先生前对东京的失望;去仙台途中,作者的忧国思想;以及与藤野行政管理相识相交过程和惜别的缘由等,集中起来作进一步的分析,让学生自己体会出作者的爱国思想是贯穿全文的红线,这样也就能把记叙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理解得比较透彻了。

媒体手段这种密集形的信息提供,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4、运用多媒体可以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

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我有时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中,我有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例如语文课本中的有些篇章已拍成了视频片断,如《智取生辰纲》授课时,就可以通过播放,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性格、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的理解和欣赏,有助于化抽象为具体,化古板为鲜活。

小说、戏剧课文,若单靠教师一人在台上讲解,尽管使尽混身解数,由于受自身表演限制难以完全将情感表达出来。

因而学生总是觉得课文干巴,提不起精神。

但如果运用多媒体,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声图并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专业演员表演的逼真,以及演员的语气用得十分恰当,使枯燥的理论和道德规范具体化,将学生的情感细胞都调动了起来,学生就会随着故事的情节而紧张、严肃,时而拍手,时而大笑等。

他们的喜怒哀乐得到尽情的宣泄后,进而从中明白了人生的哲理,体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生活中的甜酸苦辣。

特别是一些容易重复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补充使旧知识增添了新内容,学生不断地有一种新鲜感和历史接近感,就能很好地避免了学生逆反心理。

要使它的作用发挥得更好,对语文课堂的辅助更是锦上添花,笔者认为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设计课件时,始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为指导,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几个重要环节,如: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构建知识结构——知识迁移形成能力——拓展知识开阔视野的实施,并将其编制在课件中,使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并能主动选择学习的内容。

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该着重考虑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课件,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为课件所役。

2、课件的使用应是必要的、灵活的、易用的;我们在制作课件前,首先要考虑的是课件的教学价值,即这堂课是否有使用课件的必要,如果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没有必要化费大量的精力去制作课件。

另外课件在素材的组织上应是灵活的,准备的素材要多,将它用菜单的形式提供出来。

在上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适时调整,确定哪些该用,哪些可以不用;哪些该详细讲,哪些该略讲。

同时,要能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随时调整教学进程。

不宜把素材制作成固定的模式,非那么讲不可。

课件在操作上应是简捷方便的,要确保教师的教学过程不被操作电脑的过程所羁绊,这样可以让教师在上课时把注意力集中在组织教学上。

3、课件应有较强的针对性,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归根到底,制作课件的目的是采用多媒体手段和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加强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从教材中捕捉出重点和难点,从突破重点和难点出发制作课件。

4、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应与传统教学手段相配合。

夸大多媒体的作用,试图以多媒体代替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不现实的。

无论传播媒体怎样先进,不管它的功能如何完善,它们都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

所以,教师在运用媒体时,不是考虑怎样更多地运用媒体,而是应该考虑怎样才能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配合,相得益彰。

好的课件不是看它运用了多少制作手段和科技含量,而是看它是否适合教学,是否能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

也许,我们多一些平常心,少一些功利思想,心平气和的对待它,多媒体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总之,我们应该认识到,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既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又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完美和补充。

我们应该相信,如果我们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能时时注意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这一点,以人为本,扬长避短,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优势。

主要参考书目:1、《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特点与作用》李永前3、《浅谈课堂教学课件制作原则》赵建志周春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