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平时作业答案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在线作业答案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在线练习答案第1题: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解放后)。
A、战国时期B、明代C、清代D、解放后第2题:正确答案:正确贵州向北的旅游路线是以长征文化、名酒文化和丹霞桫椤生态为主的贵阳一息烽一遵义一仁怀一赤水,延伸至重庆、长江三峡的黔北旅游线。
第3题:黔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烤烟)。
A、苎麻B、芭蕉C、烤烟D、西瓜第4题:贵州旅游网络是西南地区旅游网络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与华中华南相联。
贵州境外东有张家界风景区、南有桂林山水、西有路南石林、北有长江三峡,旅游发展势头良好。
第5题: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共有56个民族成分。
其中,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羌18个民族为贵州的世居民族。
在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36.11%。
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苗族。
第6题:1949年11月28日,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报《新黔日报》正式出版发行。
第7题:从点上看,全省最低点是:黎平水口河出省处A、赫章韭菜坪B、铜仁梵净山C、威宁草海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第8题:下列矿产中,贵州2011年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重晶石、磷矿)。
A、重晶石B、铝土矿C、磷矿D、黄金第9题:黔东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花生)。
A、花生B、芭蕉C、核桃D、柑橘第10题:贵州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下列:(化工产品、矿产品、机械电子产品、橡胶制品)A、化工产品B、矿产品C、机械电子产品D、橡胶制品第11题:明初,元宵唱灯、跳灯、说书、唱书等娱乐形式以及地戏、花灯舞、傩舞等扎根贵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屯堡文化”第12题:下列城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的城市是(贵阳)。
A、遵义B、凯里C、贵阳D、都匀第13题:贵州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断探索符合贵州省情的发展道路,工业重点发展的消费品生产是:(卷烟、酿酒)A、土特产B、棉布C、卷烟D、酿酒第14题: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侗族大歌、苗族蜡染、茅台酒制作技艺)A、侗族大歌B、苗族蜡染C、茅台酒制作技艺D、彝文习俗。
贵州省情作业及答案

贵州省情作业及答案第一篇:贵州省情作业及答案贵州省情作业及答案作业一一、填空题:1、省情是一个省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
3、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4、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
5、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千米。
在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
6、贵州的史前文化是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
7、为了扭转“大跃进”造成的被动局面,从1961年开始,贵州贯彻中央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8、贵州的行政区划截止2003年12月31日共设了(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和(87)个县(市、自治县、区、特区)。
二、单项选择题1、从面上看,全省最高处是(A)A、赫章B、玉屏C、威宁D、黎平2、贵州从面上看,全省最低处是:(B)A、赫章B、玉屏C、威宁D、黎平3、贵州从点上看,全省最低处是:(D)A、赫章韭菜坪B、玉屏C、威宁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4、贵州最大的河流是:(B)A、綦江B、乌江C、南盘江D、清水江5、贵州省内危害最大的灾害性气候是(A)A、干旱B、秋风C、凌冻D、冰雹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D)A赫章 B 玉屏 C 威宁D 铜仁7、(B)是贵州自然条件的基本特点。
A、自然生态比较脆弱B、喀斯特地貌发育C、高原山地D、盆地8、贵州水资源丰富,居全国第(D)位 A、7 B、8 C、9 D、69、在贵州省总面积中耕地面积占(C)。
A、43、55% B、9.38%C、26.68%D、3.6%10、贵州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在:(C)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11、(C)文化能证明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
贵州省情教育平时作业及答案(带题目)

《贵州省情》平时作业册第一次平时作业一、填空题(每空分,共分).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欠发达)和(欠开发)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
.(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贵州平均海拔在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和(丘陵)。
.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
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贵州森林资源丰富,年,森林覆盖率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根据《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贵州煤炭资源基础储量达亿吨,居全国第()位。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
. 截至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个地级市、()个自治州、()个地区和()个县级单位。
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
.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
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1)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平时作业册教师签名:▁▁▁▁▁▁▁▁所属院校:▁▁▁▁▁▁▁▁▁▁▁▁▁▁▁▁▁▁▁所学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第一次平时作业(第一、二、三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人”),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开发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
3. 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和(丘陵)。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9.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为亿吨,列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山西、内蒙、新疆和陕西,相当于南方12个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贵阳市)。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在线作业答案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在线考试答案一填空。
(50小题共50分)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
2、贵州中部有苗岭,山脉呈东西走向横亘贵州中南部,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是雷公山,被誉为中亚热带宝贵的“物种基因库”。
3、职业教育是指给予学生或在职人员从事某种生产、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4、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5、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夜郎置牂牁郡,夜郎地区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的行政建置。
当时所设的边郡既有郡守都尉、县令等官,又封部落首领为王、侯、邑长等,实行“土流并治”。
6、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东南主要有水稻、油菜、椪柑、西瓜7、贵州解放后全省工业加快发展,形成了许多特色行业。
主要是以西电东送为标志的能和资源深加工工业、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以民族药品开发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
8、贵州解放后全省工业加快发展,形成了许多特色行业。
主要是以西电东送为标志的能和资源深加工工业、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以民族药品开发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
9、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达488.64亿吨,居全国第5位。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市。
10、金融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
11、贵州境内的国防科技工业,以航空工业、航天工业和国防电子工业三大工业为主,并有航空机械、军需军械、核燃料等工业部门组成。
12、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西北主要有玉米、荞麦、马铃薯、大豆、芸豆、烤烟、梨、苹果、核桃、板栗等。
1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贵州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大力发展消费品生产,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地域文化(专)2015贵州省情考试及答案

地域文化(专)2015贵州省情考试及答案一、填空题1.(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2.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3.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 山地)和(丘陵)。
4.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5.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
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6. 截至2008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4 )个地级市、(3 )个自治州、(2 )个地区和(88 )个县级单位。
7、(黔东南州)的重晶石储量居全省第一,具有“中国重晶石之乡”的美称。
8、贵阳市的市树为樟树和(竹子)9、(息烽集中营)与重庆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江西上饶集中营同为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立的四大集中营。
10、贵阳市被称为(森林之城),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超过34%,有长70千米的环城林带,林木苍翠,成为城市的绿色生态屏障。
11、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古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镇。
12、遵义市素有(黔北粮仓)之称,粮食产量大致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
13、(娄山关)在遵义、桐梓两县的交界处,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为黔北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
14、(乌江)是贵州第一大河。
15、六盘水市,即取(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特区字头而得名。
16、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因其境内煤矿资源丰富,素有(西南煤海)之称。
17、气象学家对六盘水市夏季气候特点进行科学分析,认为六盘水夏季“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具有唯一性,可称(凉都)。
18、安顺蜡染被誉为(东方第一染); 安顺地戏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
贵州地域文化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从面上看,贵州最高地区是:(C )。
(P2)A、赫章B、玉屏C、威宁D、黎平2.从面上看,贵州最低地区是:(B )。
(P2)A、赫章B、玉屏C、威宁D、黎平3.从点上看,贵州的最高点是(A )。
(P2)A、赫章韭菜坪B、铜仁梵净山C、威宁草海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4.从点上看,贵州最低点是:(D )。
(P2)A、赫章韭菜坪B、铜仁梵净山C、威宁草海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5.贵州地势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A )。
(P2)A、大方、织金、普安一线B、威宁、赫章、纳雍一线C、沿河、思南、锦屏一线D、荔波、平塘、罗甸一线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曾经出现在(D )(P5)A、赫章B、玉屏C、威宁D、铜仁7.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A )。
(P5)A、威宁B、玉屏C、赫章D、铜仁8.贵州最大的河流是(B )。
(P8)A、綦江B、乌江C、南盘江D、清水江9.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B )位。
(P17)A、5B、6C、7D、810.贵州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按单位面积占有量计,每平方千米就有1069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全国排名第(C )位。
(P17)A、一B、二C、三D、四11.贵州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其多年平均水量居全国第(D )位。
(P8)A、6B、7C、8D、912.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全省煤炭资源保有储量居全国第(A )位。
(P18)A、五B、六C、七D、八13.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其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D )%。
(P2)A、50B、72.8C、80D、61.914.贵州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地域文化(本、专)【贵州省情】答案版(1)

《贵州省情教程》第三版平时作业册教师签名:▁▁▁▁▁▁▁▁所属院校:▁▁▁▁▁▁▁▁▁▁▁▁▁▁▁▁▁▁▁所学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第一次平时作业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 经过解放60多年,贵州(“人无三分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但是目前贵州在全国整体发展中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2. “十二五”时期贵州重点实施的两大战略是(“ 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和带动”)战略。
3.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 )和(丘陵 )。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9.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 4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11.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贵州煤炭资源基础储量达128.1亿吨,居全国第(五)位。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和(毕节地区)。
12.贵州是中国第一个发现卡林型金矿的省份,这类金矿主要分布在(织金)地区。
13.贵州的(黄果树)景区和(龙宫)风景名胜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第一次平时作业(第一、二、三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人”),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开发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
3. 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和(丘陵 )。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9.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为488.64亿吨,列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山西、内蒙、新疆和陕西,相当于南方12个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贵阳市)。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 4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11. 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景区和(龙宫)风景名胜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2. 截至2011年,全省共设( 9 )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6 )个地级市、( 3 )个自治州。
88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56个县、11个自治县、7个县级市、13个市辖区、1个特区。
一般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
13. 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
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每题1分,共10分)1.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 A )A、赫章韭菜坪B、铜仁梵净山C、威宁草海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2.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C)A、赫章B、玉屏C、威宁D、铜仁3.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D )A、红水河B、乌江C、北盘江D、赤水河4.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 A )A、黄壤B、石灰土C、紫色土D、水稻土5.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
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A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6.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 B )位。
A、5B、6C、7D、87.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 D)。
A、广西B、云南C、四川D、贵州8.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 D )。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9.从( C )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
A、1949B、1950C、1953D、197810.下列城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的城市是( C )。
A、遵义B、水城C、贵阳D、都匀三、多项选择题(所列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
每题1分,共10分)1.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下列中的( ABCD )。
A、干旱B、秋风C、凌冻D、冰雹2.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以下特点( ABCD )。
A、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B、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C、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D、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3.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AC )。
A、珙桐B、桫椤C、银杉D、扇蕨4.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
属于珍稀名贵药用植物的下列有(ABD )。
A、珠子参B、三尖杉C、何首乌D、冬虫夏草5.下列矿产中,贵州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 ABC )。
A、重晶石B、铝土矿C、磷矿D、黄金6.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是( ABD )。
A、北京周口店B、山西西候度C、盘县的大洞遗址D、贵州黔西观音洞7.本世纪中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ABC )。
A、青岩教案B、遵义教案C、开州教案D、安庆教案8.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是( ABD )。
A、黎平会议会址B、遵义会议会址C、息烽集中营旧址D、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9.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下列有(ABD )。
A、梵净山B、赤水桫椤C、百里杜鹃D、威宁草海10.20世纪90年代,贵州实施“三大战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体是指( ABD )。
A、科教兴黔战略B、开放带动战略C、计划生育战略D、可持续发展战略四、问答题(共50分)1、贵州具有悠久的开发历史,为什么在全国长期处于落后地位?(10分)答:贵州具有悠久的开发历史,但在全国长期处于落后地位,其主要原因是贵州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
由于封闭,贵州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有效开放利用,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不能转换为商品,因此也就不能形成现实的社会财富。
这就是贵州真正落后的原因。
2、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0分)答: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原因有两个:1)、在明代,贵州建立了行省,使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2)在明代,贵州大规模推行屯田,加快了贵州的开放,使贵州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试从贵州的自然旅游资源特点说明成为令人神往的理想旅游观光胜地。
(15分)答:贵州的自然旅游资源有“五多”的特点。
A、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
大娄山耸立、梵净山雄奇、石林数不胜数……B、瀑布与峡谷景观多儿壮丽。
其中黄果树瀑布是中国第一大瀑布,列入了世界吉尼斯记录……C、洞穴多、数量大、洞景美。
D、森林美景多。
E、河湖、泉水景观多,水质好,景色美。
这些自然景观如宝石,五光十色,是自然旅游的宝贵资源,再加上红军长征文化、民族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等等,使贵州成为令人神往的理想旅游观光胜地。
4、试述“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5分)答:“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三线建设”改变了贵州的产业结构:经过“三线建设”,在贵州建成了航天、航空、电子三大国防技工业基地,形成了煤电结合、水火电互济的能源工业体系和以有色金属、冶金、化工、建筑材料为主的原材料工业基础,使贵州的工业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2)“三线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贵州的交通通信条件:在交通运输方面,在1959年初黔桂铁路全线通车的基础上,川黔、贵昆、湘黔3条铁路干线和一些省内支线、厂矿专用线相继建成通车,4条铁路干线在贵阳成十字形交汇;在邮电通信方面,建成了一级干线微波通信系统,开通了贵阳至铜仁、兴义的12路载波长途电话。
3)“三线建设”改变了贵州生产力布局:“三线建设”以贵阳为中心沿铁路干线展开,逐步形成了六盘水、遵义、安顺、都匀、凯里等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和若干工矿集镇,从而加速了贵州城镇化进程。
4)“三线建设”极大地增强了贵州的科技实力:由于一部分科研单位、教学单位和一大批工业企业迁入贵州,给贵州带来了大批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较为先进的科研、生产设备,使贵州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第二次平时作业(第四、五章)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30分)1.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城镇人口为1174.81万人,占总人口的(33.81% )%,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49.68%的平均水平,说明贵州的工业化程度不高,城镇化进程任重道远。
2. 贵州民族的居住特点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
3.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4. 贵州的民族节日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祭祀)性节日,如“鼓社节”等;第二类是(生产)性节日,如“吃新节”等;第三类是(社交)性节日,如“姊妹节”等。
(社交)性节日最多,几乎占全部节日的80%。
5.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三都水族)自治县。
6.苗族有一种流行最广、最具特色的舞蹈形式是(芦笙舞)舞。
7. 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酒和茶分别是(茅台酒)和(都匀毛尖)。
8. 解放时贵州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为一、二、三,第一产业占有绝对优势。
在(1992)年第二产业超过第一产业,使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变化为二、一、三。
9.贵州在(1998)年实现了自1957年以来全省农村粮食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
10. 贵州工业的结构比例1978年是资源开发型的重工业占优势,到2011年从轻重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来看,(重工业)仍占优势。
11. 1949~2010年,贵州已探索出一条与轻工业相协调的(资源)型、(资源转换)型相结合的重化学工业道路。
12.贵州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根据山区实际,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小城市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13.贵州的交通运输以陆路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电气化干线铁路)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支线铁路相配合,以内河航道、民用航空为延伸的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南下出海大通道。
14. 贵州电信业,已具备有完善的包括装备网、业务网和支撑管理网的电信通信网络,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并以国际接轨,以(光导纤维电缆)传输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传输为辅的,综合化、立体化、数字化的现代电信通信网络。
15.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已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颇受旅游者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