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速度的计算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十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十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十常用医学计算公式医学资料1. 补钠计算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1.1666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7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03 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96 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③单位换算:钠:mEq/L×2.299=mg/dlmg/dl×0.435=mEq/LmEq/L×1/化合价=mmol/L氯化钠:g×17=mmol或mEq,(mmol)×0.0585=g/L2.补液计算(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脱水性质血Na+mmol/L低渗性脱水>130等渗性脱水130~150高渗性脱水>150(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休克早期800~1200ml/(m2·d);体克晚期1000~1400ml(m2·d);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

关于儿科补液计算方法汇总1

关于儿科补液计算方法汇总1

儿科补液最简单的方法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osm/L,计算时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

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10×1000×每个分子所能离解的离子数)/分子量。

如0.9%NaCl溶液渗透压=(0.9×10×1000×2)/58.5=308mOsm/L(794.2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1,故该溶液张力为1 张。

又如5%NaHCO3 溶液渗透压=(5×10×1000×2)/84=1190.4mOsm/L(3069.7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4,故该溶液张力为4 张。

对以上复杂的计算过程,不要求学生掌握,但要记住张力是物质浓度的一种表达方式,其换算自然亦遵循稀释定律:C1×V1=C2×V2。

然后列出课本上已标明相应张力的几种常用溶液:10%(NaCl)11 张(临床上可按10 张计算)0.9%(NaCl)1 张5%(NaHCO3)4 张10%(KCl)9 张10%(GS)0 张(无张力,相当于水)并指出,临床上多数情况下就是用以上几种溶液配制成其它所需的液体进行治疗,只需记住此几种溶液的张力,便可灵活自如地进行配制与计算所需溶液及张力;而不必去究为什么10%NaCl张力是10 张这一复杂的计算过程。

4、举例说明混合溶液张力的计算例2、10%NaCl(10ml)+10%GS(90ml),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同学们很快能够根据C1×V1=C2×V2 列出算式:10×10=X×100,X=1 张例3、10%NaCl(20ml)+5%NaHCO3(25ml)+10%GS(255ml),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10×20+4×25=X×300,X=1 张。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5里程表(二)(1)-》-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5里程表(二)(1)-》-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5 里程表(二)(1)-》-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3.5 里程表(二)(1)-》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部分。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和简单的测量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里程表情境,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千米和米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里程表的数据来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知识,对千米和米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也见过里程表,对里程表有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可能还不够熟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里程表的数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里程表的数据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熟练运用千米和米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里程表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里程表中的数据表示什么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让学生观察里程表,引导学生发现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里程表的数据。

3.巩固新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千米和米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锯片铣刀切削速度计算【干货经验】

锯片铣刀切削速度计算【干货经验】

锯片铣刀切削速度参数计算: 工序10:铣下端面 1、选择刀具1)根据《切削手册》表1.2,选择YT15硬质合金刀片端铣刀。

据《切削手册》表3.1及实际铣削宽度,取端铣刀直径0d 为200mm ,采用标准硬质合金端铣刀,故齿数z=8。

(《切削手册》表3.15)。

2)铣刀几何形状(《切削手册》表3.2):由于b σ≤600MPa ,故选择r κ=60°,r εκ=30°,r κ'=5°,0α=8°(假定max c α>0.08mm ),0α'=10°,s λ=-15°,0λ=-5°。

2、选择切削用量1)取铣削深度p a =5mm ,1次走刀;2)决定每齿进给量z f 根据《切削手册》表3.5,当使用YT15,铣床功率为10KW (《工艺手册》表4.2-35,X53K 型立铣说明书)时,z f =0.09~0.18mm/z但采用不对称端铣,故取z f =0.18mm/z3)选择铣刀磨钝标准及刀具寿命 根据《切削手册》表3.7,铣刀刀齿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1.2mm ;由于铣刀直径0d =200mm ,故刀具寿命T=240min (《切削手册》表3.8)。

4)决定切削速度c v 和每分钟进给量f v 切削速度c v 根据《切削手册》表3.15,当0d =200mm ,z=8,p a ≤5mm ,z f ≤0.18mm/z 时,t v =129m/min ,t n =206r/min ,ft v =263mm/min 。

各修正系数为:Mv k =Mn k =Mvf k =1.27 sv k =sn k =svf k =0.8故 c v =t v v k =129⨯1.27⨯0.8m/min=131.064m/min n=t n n k =206⨯1.27⨯0.8r/min=209.296r/minf v =ft v vt k =263⨯1.27⨯0.8mm/min=267.208mm/min 根据X53K 型立铣说明书(《工艺手册》表4.2-36)选择c n =190r/min ,fc v =200mm/min 因此实际切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为0c d n 3.14200190v m /min 119.32m /min 10001000π⨯⨯=== fc zc c v 200f mm /z 0.132mm /z n z 1908===⨯5)校验机床功率 根据《切削手册》表3.23,当b σ<560MPa ,e a ≤138mm ,p a ≤5.9mm ,0d =200mm ,z=8,f v =200mm/min ,近视为cc P =7.8KW根据X53K 型立铣说明书(《工艺手册》表4.2-35),机床主轴允许的功率为cM P =10⨯0.85KW=8.5KW故cc P <cM P ,因此所选择的切削用量可以采用,即p a =5mm ,f v =200mm/min ,n=190r/min ,c v =119.32m/min ,z f =0.132mm/z 。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 ——分离器设计计算(两相及旋风式)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 ——分离器设计计算(两相及旋风式)

重庆科技学院《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设计地点(单位)重庆科技学院石油科技大楼设计题目:某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分离器设计计算(两相及旋风式)完成日期: 年月日指导教师评语:成绩(五级记分制):指导教师(签字):摘要天然气是清洁、高效、方便的能源。

天然气按在地下存在的相态可分为游离态、溶解态、吸附态和固态水合物。

只有游离态的天然气经聚集形成天然气藏,才可开发利用。

它的使用在发展世界经济和提高环境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天然气也同原油一样埋藏在地下封闭的地质构造之中,有些和原油储藏在同一层位,有些单独存在。

对于和原油储藏在同一层位的天然气,会伴随原油一起开采出来。

天然气分别通过开采、处理、集输、配气等工艺输送到用户,每一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天然气是从气井采出时均含有液体(水和液烃)和固体物质。

这将对集输管线和设备产生了极大的磨蚀危害,且可能堵塞管道和仪表管线及设备等,因而影响集输系统的运行。

气田集输的目的就是收集天然气和用机械方法尽可能除去天然气中所罕有的液体和固体物质。

本文主要讲述天然气的集输工艺中的低温集输工艺中的分离器的工艺计算。

本次课程设计我们组的课程任务是——某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

每一组中又分为了若干个小组,我所在小组的任务是——低温集气站分离器计算。

在设计之前要查低温两相分离器设计的相应规范,以及注意事项,通过给的数据资料,确定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使用公式,查询图表。

然后计算出天然气、液烃的密度,天然气的温度、压缩因子、粘度、阻力系数、颗粒沉降速度,卧式、立式两相分离器的直径,进出管口直径,以及高度和长度。

把设计的结果与同组的其他设备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工艺流程。

关键字:低温立式分离器压缩因子目录摘要 (1)1.设计说明书 (4)1.1 概述 (4)1.1.1 设计任务 (4)1.1.2 设计内容及要求 (4)1.1.3 设计依据以及遵循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4)1.2 工艺设计说明 (4)1.2.1 工艺方法选择 (4)1.2.2 课题总工艺流程简介 (5)2.计算说明书 (5)2.1 设计的基本参数 (5)2.2 需要计算的参数 (5)3.立式两相分离器的工艺设计 (6)3.1 天然气的相对分子质量 (6)3.2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 (6)3.3 压缩因子的计算 (6)3.4 天然气流量的计算 (9)3.5液滴沉降速度 (10)3.5.1天然气密度的计算 (10)3.5.2临界温度、压力的计算 (11)3.5.3天然气粘度的计算 (11)3.5.4 天然气沉降速度的计算 (13)3.6 立式两相分离器的计算 (14)3.6.1 立式两相分离器直径的计算 (14)3.6.2 立式两相分离器高度的计算 (15)3.6.3 立式两相分离器进出口直径的计算 (15)3.7 管径确定 (16)3.8 壁厚的确定 (16)3.9 丝网捕雾器 (17)3.10 设备选型 (17)4.旋风分离器的工艺设计 (18)4.1.1根据进、出口速度检验K值及最后结果 (19)4.2 压力降的计算 (21)结论 (23)参考文献 (24)1 设计说明书遵循设计任务的要求,完成某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分离器计算(两相及旋风)。

《空中领航学》3.5基本领航计算

《空中领航学》3.5基本领航计算

GS 500 450 120 240
t 9′
8′ 2′30 5′
D 75 60
5
20
KM(NM) t(分)
KM/h(NM/h)

基本领航计算
时间单位为“分”时计算
例 运十二飞机在五凤溪—合川航段飞行,飞机通过五 凤溪后20min到达检查点,已飞距离为98km,从检查点到合 川的未飞距离为89km,求飞机的飞行速度及从检查点到合 川的飞行时间为多少?
⒊换算尺型:(Pmm、Pmb数值缩小10倍)
⒋举例: 752毫米汞柱是多少英寸汞柱?多少毫巴? 29.60inHg=1003mb(hpa)
速度(GS)、时间(t)、距离(D)之间的关系为: D = GS×t
(一)尺算方法 ⒈用三角指标 “ ”进行换算(时间的单位分) ⑴速度、时间和距离三者的关系可表示为:
1km=0.6214SM =0.540NM
1SM=1.609km =0.8690NM
1NM=1.852km =1.1508SM
基本领航计算
距离单位换算
2、米、呎换算
例:飞机在航线上的飞行高度为20700ft,对应为多少米?
1m=3.28ft
1ft=0.305m
6300m
FT

METERS

⒈常用的速度单位有:
飞行速度240km/h,飞行8分钟距离是多少? 32km
基本领航计算
按每分钟的飞行距离心算 不同速度每分钟的飞行距离
V(km/h)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飞行距离/min 2.5 3 3.5 4 4.5 5
V(km/h) 420 480 540 600 660 720 飞行距离/min 7 8 9 10 11 12

吸收塔的相关设计计算

吸收塔的相关设计计算

烟气脱硫工艺主要设备吸收塔设计和选型(2)喷淋塔吸收区高度设计(二)对于喷淋塔,液气比范围在8L/m3-25 L/m3之间[5],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可知液气比选择12.2 L/m3是最佳的数值。

逆流式吸收塔的烟气速度一般在2.5-5m/s范围内[5][6],本设计方案选择烟气速度为3.5m/s。

湿法脱硫反应是在气体、液体、固体三相中进行的,反应条件比较理想,在脱硫效率为90%以上时(本设计反案尾5%),钠硫比(Na/S)一般略微大于1,本次选择的钠硫比(Na/S)为1.02。

(3)喷淋塔吸收区高度的计算含有二氧化硫的烟气通过喷淋塔将此过程中塔内总的二氧化硫吸收量平均到吸收区高度内的塔内容积中,即为吸收塔的平均容积负荷――平均容积吸收率,以ζ表示。

首先给出定义,喷淋塔内总的二氧化硫吸收量除于吸收容积,得到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的二氧化硫吸收量ζ=(3)其中C为标准状态下进口烟气的质量浓度,kg/m3η为给定的二氧化硫吸收率,%;本设计方案为95%h为吸收塔内吸收区高度,mK0为常数,其数值取决于烟气流速u(m/s)和操作温度(℃) ;K 0=3600u ×273/(273+t)按照排放标准,要求脱硫效率至少95%。

二氧化硫质量浓度应该低于580mg/m 3(标状态)ζ的单位换算成kg/( m 2.s),可以写成ζ=3600×h y u t/*273273*4.22641η+ (7) 在喷淋塔操作温度下、烟气流速为 u=3.5m/s 、脱硫效率η=0.95 前面已经求得原来烟气二氧化硫SO 2质量浓度为a (mg/3m )且 a=0.650×103mg/m 3而原来烟气的流量(200C ︒时)为标况20×103(m 3/h) (设为V a )换算成工况25360m3/h 时已经求得 V a =2×103 m 3/h=5.6 m 3/s故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每立方米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质量为 2SO m =5.6×650mg/m 3=3640mg=3.64g V 2SO = 3.6422.4 L/mol 64/g g mol ⨯=1.3L/s=0.0013 m 3/s 则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标准状况下,体积分数和摩尔分数比值相等故 y 1=0.0013100%0.023%5.6⨯= 又 烟气流速u=3.5m/s, y 1=0.023%,C t ︒==75,95.0η总结已经有的经验,容积吸收率范围在5.5-6.5 Kg/(m 3﹒s )之间[7],取ζ=6 kg/(m 3﹒s )代入(7)式可得6=64273(3600 3.50.000230.95)/22.427375h⨯⨯⨯⨯⨯+故吸收区高度h=6.17/6≈1.03m(4)喷淋塔除雾区高度(h3)设计(含除雾器的计算和选型)吸收塔均应装备除雾器,在正常运行状态下除雾器出口烟气中的雾滴浓度应该不大于75mg/m3 [9]。

第03章-5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第03章-5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令 得到
上面两式所表示的是N/2的DFT。
在实际计算中,首先形成序列g(n)和h(n),然后计算h(n)WNn,最后分 别计算g(n) 和h(n)WNn的N/2点DFT,便得到偶数输出点和奇数输出点 的DFT。计算流程图如图3. 24所示。
由于N是2的整数幂,所以N/2仍然是偶数。这样,可以将N/2点DFT 的输出再分为偶数组和奇数组,也就是将N/2点的DFT计算进一步分 解为两个N/4点的DFT计算,其推导过程如下。 将g(n)分为前后两组,得到
图中用n表示自然顺序的标号,用l表示码位倒置的标号。当l=n时, x(n)和x(l)不必互相调换。当l≠n时, 必须将x(l)和x(n)互相调换,但只 能调换一次,为此必须规定每当l>n时,要将x(l)和x(n)相互调换,即 把原来存放x(n)的存储单元中的数据调入存储x(l)的存储单元中,而 把原来存储x(l)的存储单元中的数据调入到存储x(n)的存储单元中。 这样,按自然序输入的数据x(n)经过变址计算后变成了码位倒 置的排列顺序,便可进入第一级的蝶形运算。
3. 5. 3 蝶形、同址和变址计算 1. 蝶形计算 任何一个N为2的整数幂(即N=2M)的DFT,都可以通过M次分解,最 后成为2点的 DFT来计算。M次分解构成了从x(n)到X(k)的M级迭代计 算,每级由N/2个蝶形组成。图3.20表示了蝶形的一般形式表示。 其输入和输出之间满足下列关系:
从上式可以看出完成一个蝶形计 算需一次复数乘法和两次复数加法。 因此,完成N点的时间抽选FFT计 算的总运算量为
大多数情况下复数乘法所花的时间最多,因此下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复数乘 法的计算次数为例来与直接计算进行比较。 直接计算DFT需要的乘法次数为αD=N2,于是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昌三中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主备:侯有平 审核:袁得贵 姓名: 班级:
甲 乙
3.5 速度的计算
学习目标
1、 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灵活的计算
2、 掌握速度计算中的道桥问题、安全问题、图像问题、回声问题及交通标志问题 学习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已知路程、时间求速度,用公式
例题1:一架飞机作匀速直线运动,在5秒内飞行了1000米,求它的速度是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小时?
2、已知速度、路程求时间,用公式
例题2:某同学家道学校的距离是1.2 Km ,他从家到学校步行速度是1.2m/s ,求:他从家到学校的时间
3、已知速度、时间求路程,用公式
例题3:一个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4_____。

它的物理意义是 她以这样的速度从家到学校共花了10分钟,则她家到学校有多远?
二、例题讲解
例题1(过桥、洞问题):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12m/s 的速度通过4000米的大桥,(1)要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2)火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
例题2(比值问题):甲、乙两个运动员爬两个山坡,已知他们的爬山速度比是2:3,两个山坡的长度比是4:3,则他们爬到坡上的时间比是多少?
例题3(安全离开问题):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劈岭,设用一条96cm 长的引火线来点燃炸药,
引火线燃烧速度是0.8cm/s ,点燃引火线后,人以5m/s 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炸药爆炸前跑到离点火处500m 远的安全地带? 例题4(交通标志问题):如图所示为某交通标志牌,(1含义,甲“80”的含义: ,乙“南京市60km ”的含义: 。

(2)按这样的速度到南京还需的时间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例题5(回声问题):某人在轮船上向海底发射声音信号,经过0.54s 接收到反射信号,求此处海
的深度?(当时气温15°C ,海水中的平均声速为1530m/s.)
三、训练案
1、如图10为一小球从A 点沿直线运动到F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 点到F 点
作的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小球从A 点到D 平均速度是 m /s ,小球从D 点到F 平均速度是 m /s ,小球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 /s 。

2、一辆汽车以36km/h 的速度匀速驶向前面的山崖,司机鸣笛后4s 听到了回声,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2)鸣笛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3、一列长为200米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火车通过1.8千米长的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秒.那么,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4、 “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

一路上,小明注意到了如上图所示交通标志牌的标志,则(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用几分钟? (2)如果小明的爸爸驾车通过标志所示的这段路程用时30min ,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
(3)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 ,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 ,最高限速120km/h ,小明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
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

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
5、小明骑自行车,小华跑步,他们运动的图像如右边所示。

请根据运动的图像,(1)请写出至少两条合理的信息。

信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两条线的交点表示此时小明骑自行车的____与小华相等。

(3)若小明骑自行车和小华跑步乙同学同时出发,请你在图中作出小明骑自行车的路程--时间的图像。

(4)根据图中数据,请你自编一道有关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题并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