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会部落 关于感情、约会、婚姻的教育——东西方之差别对比

合集下载

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感悟

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感悟

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感悟
由于东西方文化在历史、地理、宗教、哲学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许多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

以下是一些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感悟: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西方文化倾向于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独立和自我实现。

而东方文化更加强调集体主义,注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利益。

2. 直接表达与委婉表达:西方人通常比较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而东方人则倾向于更为委婉、含蓄地表达观点。

3. 时间观念:西方人通常注重准时,遵循严格的时间安排。

而东方人对时间的观念相对较为灵活,更注重人际关系和交流。

4. 饮食文化:东西方的饮食文化也有很大差异。

西方饮食注重营养均衡和食物的原汁原味,而东方饮食则更加讲究色香味俱全,烹饪方法也更为复杂多样。

5. 教育观念:西方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而东方教育更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恋爱指南-东西方爱情的差别

大学生恋爱指南-东西方爱情的差别

据说,在西方国家中,有的男人没死时就为妻子写了征婚启事:称她是一个善良、贤惠难得的好妻子,希望未来的新丈夫能好好对待她;只因这个男人得了绝症,明知自己去日不多……读过这样的爱情故事,我才感到东方人的思维与人家西洋人真是相差甚远。

我们的爱情观同人家的爱情思想简直是无法可比:一个是自私、欲己的狭益之爱,一个是无私、为他人的博大之爱;不比不知道,一比真为东方的同胞们感到害骚。

不信,看看我们的电影、电视剧都是些什么片子?人死了还死打烂缠地抓住旧情人不放,变成鬼也不放弃应属于自己的东西!这难道就是痴情、钟爱吗?狗屁!这是东方人性私欲的明显体现。

我真不知剧本作家和导演按的是什么心?说他们具心叵测,太冤枉他们了;毕竟他们也是出于好意,想歌颂一下爱情,只是好心办不成好事罢了。

也许他们还不服气的问:“我们这么做有何不妥?难道这不是动人的爱情绝唱?”我从不这么认为,讴歌爱的忠贞、爱的不渝是有必要的,可你们干嘛非要弄些疑神疑鬼、误导倾向的“人鬼恋”来欺骗世人呢?明知道人间无这种事,谁还会信这一套?你们懂得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这意味着为他的幸福而高兴,为使他更能够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并从这当中得到快乐。

”可悲的是,我们东方人的思维与此恰恰相反;看看《难得有情人》及一些我们拍的人鬼情未了的片,有哪一部是主人公为他的情人幸福着想的?无不是在宣扬着自私、欲己的狭隘爱情观。

这种卑劣的“虚爱”,是对真爱的一种亵渎,根本不值一提;没想到在我们的大导演眼里,却如获珍宝,大肆渲染,使之发扬广大。

无可否认,爱情具有自私的一面,可它更具有无私的一面——一心一意为其爱的人的幸福着想。

雪莱说过“真正的爱情不同于黄金和泥土,它不怕分给别人,越给越丰富”。

恐怕我们东方人的新思想还赶不上这种旧理论吧!甭说活着把爱分给他人了,就是自己死了做鬼也不能把爱人供手相让。

这种萎缩、丑陋、私欲熏天的爱情观在我们这里比比皆是;同人家西方男子生前为妻写征婚启事的“博爱”相比,简直是自惭形象。

婚姻观的跨文化比较东西方年轻人的差异

婚姻观的跨文化比较东西方年轻人的差异

婚姻观的跨文化比较东西方年轻人的差异婚姻观的跨文化比较:东西方年轻人的差异婚姻观念是反映不同文化价值观和传统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东西方文化中,年轻人对待婚姻的态度和期望常常存在差异。

本文将探讨东西方年轻人在婚姻观上的不同看法,并分析背后的文化因素。

一、社会背景与观念东方国家,如中国和日本等,婚姻被认为是家庭与社会传统的延续。

在这些国家,家族的声誉和传统被视为重要,并且通常会影响到个体婚姻观的形成。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如美国和英国等,更强调个人的自由与幸福追求。

在东方文化中,年轻人更倾向于尊重家庭期望和长辈意见。

他们将婚姻视为责任和义务,注重婚姻的稳定性和家庭的团结。

相比之下,西方年轻人更注重自我实现和个人幸福感。

他们更倾向于自主选择伴侣,寻求更多的个人发展空间。

二、伴侣选择的标准与考量东方年轻人在选择伴侣时更看重经济稳定、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等因素。

这与家族合作和族群认同密切相关。

相比之下,西方年轻人更注重情感或爱情,更倾向于追求个人幸福与情感契合度。

他们更关注伴侣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相处方式等。

三、结婚年龄和婚前恋爱观念在东方国家,尤其是中国,结婚年龄相对较早。

由于家庭压力和社会期待,东方年轻人更倾向于在早期步入婚姻状态。

相比之下,西方年轻人更注重个人事业和婚前恋爱期的发展。

他们更愿意探索多种选择,并在发展个人生活和职业方面保持更长时间的自由。

四、婚姻关系的期望与维持东方年轻人更注重婚姻的稳定性和长久性。

他们更多地接受婚姻中的各种责任和角色,倾向于通过牺牲和忍耐维持婚姻关系。

相比之下,西方年轻人更注重婚姻中的个体满足与平等。

他们更看重婚姻中的共同兴趣和互助关系,更倾向于通过沟通和妥协来维持婚姻。

五、婚姻观念的变革与融合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东西方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也在逐渐趋于融合。

东方年轻人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西方人的个人自由和平等观念,并更加注重自我实现。

同时,西方年轻人也开始关注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责任的承担。

论东西方爱情观差异

论东西方爱情观差异

论东西方爱情观差异受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影响,中国式的爱情婚姻极少数是完美理想化的,一度走向迷失,走向茫然。

本人试图从中西方文化与宗教信仰差异,来探讨中西方的爱情观差异。

由古希腊柏拉图式的爱情演变到近代的骑士爱情,独立、个性解放成为现代西方爱情婚姻的追求主题。

爱情与婚姻的统一,坚持独立、自由,他们互相信任,互相尊重;西方绝大多数人信仰基督教,他们认为婚姻是神圣的,经过神祝福的婚姻是不可以轻易解散的,他们彼此忠诚;宗教的信仰使他们认为人是有罪的,人活着就是为了赎罪,他们的祈祷方式经常带着忏悔或者感恩,将这份感恩的心带入生活,带入婚姻,他们的婚姻注入更多的是宽容与爱,付出得多,索取得少!而中国式的祈祷与祷告与西方恰恰相反,他们很少是忏悔或感恩,而是索取,如:求平安、求富贵、求升官、求发财……无止境的索取与无法满足的现实相互矛盾,相互冲突,信仰便会陷入盲目,迷失方向。

文化的失衡对整个信仰系统产生非常大的冲击力,继而自暴自弃或行为极端、道德平台失衡。

封建理学要求女人三从四德,要求女人从一而终,要求女人做贞女烈妇,逆人性反人道,却大行于世几千年。

事实是,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必须从一而终,不平等是显而易见的,不自由、不民主是显而易见的。

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以来,被视为反道学的经典,受到离经叛道者的推崇,杜丽娘成为几代女性追求的楷模。

剧本的大团圆结局,虽为批评家所诟病,却没有提出问题的实质。

柳梦梅“掘墓开棺”,显示了男性的勇气;皇帝颁旨,代表了男性的权威,无一不在昭示着女性对男性的依赖性和崇拜感。

潜性“贞节”压迫以“有情人终成眷属”结局,披枷戴锁的杜丽娘心存感动,“人格畸形融入女性自传”。

杜丽娘的丫环春香,向杜夫人自请为妾,杜夫人兴高采烈,这飞来之笔亦为“人格畸形融入女性自传”的又一例证。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男人拥有娇妻和美妾,而两个共侍一夫亲如姐妹,轮番侍寝,共同持家,繁衍子嗣,千篇一律。

东西方爱情观

东西方爱情观

东西方爱情观差异西方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

因为他们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同时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

一个人有权选择和他/她最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一旦发现现有的婚姻是一个错误,他/她有权作第二次选择。

如果夫妇一方爱上了第三者,任何一方都不会受谴责。

在他们看来: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

中国的传统婚姻观,一般都讲百年好合,一定终身。

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家庭中出现裂缝甚至解构的也为数不少,小问题可以调解,大问题象原则性的问题,就难说了,硬撑着,于己于人都未见得是好......西方式的的婚姻观,就不一样了,在建立家庭之前后,都始终讲究一个“情”字,有“情”便合在一起,无“情”便分开......在西方人眼里,爱就是爱,很简单。

而且西班牙中产阶级对婚姻的态度是很认真的。

中国会这么“开放”,让杰斯相当吃惊。

杰斯认为流行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必须优美,内容也应当健康,它应该宣扬一些值得提倡的男女情怀。

如果每个新娘在“明天将成为别人的新娘”的时候,还可以“最后一次想别的男人”,是一件让新郎无法接受的事,这样的婚姻将来怎么可能长久。

如果这样的歌曲能广泛流行和传唱,社会的文明度怎么可能提高?如果每个人的行为都像《心雨》那样,家庭怎么可能和谐?家庭是社会的一分子,家庭不和谐,社会就会堕落。

这就是一个西班牙人对中国流行歌曲各位在继续往下看的时候,可否先在心里想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男人,正在参加一个重要的比赛,这时候,你妻子生孩子了,你会退出比赛,赶去陪妻子生孩子吗?如果你是一个女人,你觉得你老公这个时候应该回来吗?想好的话,就请带着你自己的回答继续往下看吧。

不久前,全世界的NBA球迷们都在津津乐道一件事情,火箭队的头号球手麦迪在火箭对爵士的比赛中途突然退场,致使火箭队输给了爵士队。

麦迪中途离开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在火箭对爵士上半场比赛还没有结束的时候,麦迪一位助手打电话给火箭新闻主管内尔松,说小麦的未婚妻哈里斯腹痛难忍,被送往医院生产,他们的儿子即将诞生。

东方和西方爱情文化差异

东方和西方爱情文化差异

东方和西方爱情文化差异爱情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然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东方和西方的爱情文化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东方和西方爱情文化的差异,包括婚姻观念、相亲文化、表达方式以及性别角色等方面。

首先,东方和西方对待婚姻的态度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婚姻被视为家庭的重要基石,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家庭的利益和社会地位往往比个人的感情更为重要。

因此,东方人更倾向于以婚姻为目标,追求结婚和组建家庭。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幸福感。

西方人更倾向于以个人的感情为导向,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

他们更强调个人的幸福和满足感,而不是被家庭和社会的期望所束缚。

其次,东方和西方的相亲文化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相亲是一种传统的婚姻方式。

父母往往会为子女安排相亲,以寻找合适的对象。

相亲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个与自己家庭背景相符合的伴侣,而不是仅仅基于个人的感情。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倾向于自由恋爱。

人们更多地依靠自己的感觉和选择,而不是家庭的安排。

他们更注重个人的情感和相互吸引,而不是家庭的背景和条件。

第三,东方和西方的爱情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往往更加含蓄和保守。

他们不习惯公开表达爱意,而是通过行动和细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送礼物、照顾对方的家庭和生活等。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加开放和直接。

人们习惯于公开表达爱意,通过言语和身体接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们更注重直接的沟通和表达,以及公开展示自己的爱意。

最后,东方和西方的性别角色在爱情中也存在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男性往往扮演着家庭的经济支柱和责任人的角色。

他们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以维护家庭的稳定和幸福。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加强调男女平等。

男性和女性在爱情中扮演着更加平等的角色,分享家庭和责任。

他们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而不是传统的性别角色和分工。

综上所述,东方和西方的爱情文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年轻人婚姻观念的文化差异东西方对比

年轻人婚姻观念的文化差异东西方对比

年轻人婚姻观念的文化差异东西方对比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历史、传统和价值观的不同,年轻人对待婚姻的观念在东西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

本文将以年轻人婚姻观念的文化差异为主线,通过对比东西方的观点和做法,探讨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影响。

一、婚姻观念的传统文化差异在东方文化中,婚姻被看作是一种家族之间的联姻,兼顾经济和社会地位的考虑。

家长往往会扮演着决策者的角色,年轻人往往无权决定自己的婚姻对象。

相反,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自由意志被强调,婚姻是建立在相互爱情和共同理解的基础上。

在东方文化中,婚姻往往是长辈的决策,他们更看重婚礼的隆重程度和仪式感。

与此相反,西方文化则更加重视婚姻的内在品质和夫妻双方的价值观一致性。

二、年轻人婚姻观念的变革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年轻一代的崛起,年轻人对于婚姻的观念在东西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东方文化中,尽管家长的干预依然存在,但年轻一代逐渐追求婚姻的自由选择权。

他们更注重自己的感受和意愿,而不再完全依赖于父母的决策。

与此同时,西方文化中,围绕着婚姻的保持和离婚问题的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自由恋爱的婚姻观念逐渐被接受,并且在一些地区,同性婚姻合法化也成为了现实。

三、婚姻观念的社会经济影响年轻人婚姻观念的文化差异不仅仅影响到个人的生活选择,还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东方文化中,长辈的决策往往基于家族的利益和传统的延续,这可能导致了更大的经济压力和责任感。

与此相反,在西方文化中,婚姻的自由选择权可能会导致婚姻的失败率增加,离婚率上升。

这对家庭和个人的经济状况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此外,婚姻观念还与两种文化中的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在东方文化中,婚姻被视为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往往与职业和经济地位相结合。

而在西方文化中,婚姻被认为是个人选择的一部分,往往与职业和社会地位较为独立。

四、文化差异的互相影响虽然东西方对于婚姻观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融合和互相影响也变得愈发重要。

论中西婚姻观的差异

论中西婚姻观的差异

西方文化中,爱 情是婚姻的基础, 而在东方文化中, 婚姻更注重门当 户对和家族利益
西方文化中,离 婚和再婚较为普 遍,而在东方文 化中,离婚和再 婚可能会受到更 多的社会压力和 道德约束
社会制度的不同
中国社会注重家庭和集体, 婚姻观念较为传统
西方社会注重个人自由和独 立,婚姻观念较为开放
西方社会注重法律和契约精 神,婚姻关系较为明确
素不太重要
婚姻观念的差异
中国传统婚姻观 念:注重家庭、 亲情和责任
西方现代婚姻观 念:注重个人自 由、爱情和独立
中国传统婚姻观 念:强调门当户 对、父母之命媒 妁之言
西方现代婚姻观 念:强调自由恋 爱、自主选择
家庭角色的差异
中国传统婚姻中, 男性通常被视为家 庭的经济支柱,女 性则承担家务和照 顾子女的责任。
近代:工业革命和女性解放运动推动下,婚姻观念逐渐现代化,注重个人 权利和平等
02
中西婚姻观的差异 表现
THEME TEMPLATE
择偶标准的差异
西方:注重个性、兴趣、价 值观等内在因素
中国:注重家庭背景、学历、 职业等现实因素
中国:倾向于选择年龄相仿、 经济条件相当的对象
西方:更注重双方的感情和 默契,年龄、经济条件等因
男尊女卑
儒家思想:强 调家庭伦理,
夫妻关系
封建社会:父 母之命,媒妁
之言
近代婚姻改革: 提倡自由恋爱, 反对包办婚姻
西方婚姻观的形成与发展
古希腊罗马时期:婚姻被视为一种契约,注重家庭和财产的传承
中世纪:基督教影响下,婚姻被视为神圣的结合,强调夫妻之间的忠诚和 奉献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兴起,强调个人自由和幸福,婚姻开始被视 为个人选择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会部落关于感情、约会、婚姻的教育——东西方之差别对比
今天去参加了斯坦福校园里的基督教学生社团的圣经学习活动。

这个社团的大部分同学都是亚裔,父母基本都是中国或者台湾移民过来的,还夹杂着几个韩国后裔。

虽然都是亚裔,大家都说流利的英语,用英语交流完全没有问题。

组织者(讲经人)Scott是韩国裔的麻省理工校友,在硅谷做IT。

今天的讨论主题是感情、约会、婚姻。

Scott将大家分成四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已经结婚和工作的人。

大家分组讨论,讨论的话题包括:(在圣经里)什么是感情,人们为什么约会,你看中对方的什么品质,如何判断时机成熟准备步入婚姻殿堂。

我所在的硕士研究生组回答问题相当常规——有人说约会为了找到真爱,有人说为了婚姻做准备,有人说为了学会相处得到经验;而看重对方的品质不外乎人品好、负责人、真诚待人;而所有条件都满足并且时机成熟则步入婚姻殿堂。

大家讨论结束,Scott组织大家讨论、交流意见。

他问每一组的结论——已婚工作组、博士组、硕士组,最后问到本科生组。

本科生组明显经验不足,而Scott说的一句话让我看到了中西方在此处教育的理念不同——Scott说,“你们没有经验很正常,既然你们不懂,就先认真专注于学业吧”。

这是很典型的亚洲家长的思想——你不会,我保护你,别受伤,该会的时候再学。

这种思想没什么坏处,亚裔在美国生活的也很好,自成体系,大多数都处在社会上层,体面的工作、拿很多工资、买很大房子、大多数人和亚裔结婚、继续给下一代严格又昂贵的教育。

我们再来看看西方的不同。

对于美国小孩,在成人之前,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有恋爱或者约会经历,并且都在摸爬滚打中成长。

而美国的家长很少干涉,而是更多地给孩子信任,让孩子自己去闯荡、去探索、去磨练,去构造他们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

等孩子真正到了该认真、该约会的年龄,很多人就已经从这些恋爱、约会经验中了解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并且什么类型的人最能合拍。

整个一个过程,父母并没有教他们,并没有保护他们,父母做的只有一件事——给他们信任——让他们自己去闯,自己对自己负责。

这难道不是我们常常探讨的“独立精神”的一部分吗?
两个系统自有自的好处坏处——亚洲系统中,孩子得到更多的保护,人生按部就班、更有秩序,但是缺少孩子自己探索、摸爬滚打的过程;西方系统中,对于自我的磨练、对于世界的探索更多,但是孩子受到伤害的概率大大增加,相比缺少规划和秩序。

两个系统各自独立形成体系,自生自灭没有任何问题。

可是问题在哪里?当两个系统交融的时候——美国是一个文化和文化交汇、互动、碰撞很集中的大杂烩国家,难以阻挡各种文化的交流——此时亚洲系统在与西方文化的对抗中明显处于下风。

亚洲小孩从小被父母规划人生,每一步都是乖乖遵循别人的意见,很少有机会思考自己想要什么,也几乎没有经验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在感情中也是一样;而美国小孩从来都被尊重自我的意见,在成长中一步一步训练出发现自我所想、争取自我所要的能力,而在感情中也更加清楚自己的能力和需求。

因此,西方人与东方人的感情,基本都是西方人处于主动方,东方人显得被动。

最后写一个比较有趣的发现,没有科学论证根据,但是以后有机会我会更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在美国亚裔和白人的交往中(大多数是亚洲女孩和白人男孩),本来就在东方文化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亚洲女性更显被动,难以把握自己的感情。

我没有过统计,但是我所认识的在美国国内的亚洲女+白人男的感情中,都是男孩决定交往、男孩掌握节奏、男孩提出分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