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
合集下载
念奴娇赤壁怀古_优秀课件

为何称“周郎赤壁”?
曹操率二十万众顺江而下。东吴的左右督周 瑜、程普各自督领一万五千精兵,与刘备军一起 逆江而上,与曹军相遇在赤壁。黄盖提出了火攻 敌船之计,于是,孙刘联军大破曹军,烧毁了大 量的曹军舟船。
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 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1、上阕,作者看见了哪些景物,以 及由这些景物想到了什么?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比较两个版本,你感觉哪个更好?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更平易自然,同时,“穿”字 写出石在空中飞溅;“拍”写出浪的力度。描摹出山势险要 高峻,水势汹涌澎湃。
——而“乱石崩云,惊涛裂岸”,显得雕砌。 赏析:“卷起千堆雪”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一句中 哪些字用得好?
苏乞儿。眼前见天 下无一个不好人。”
“上可陪玉皇大帝”——儒家士人追求 “下可陪卑田院乞儿”——道家的从容平等潇洒自如 “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好人”—— “众生皆佛”的佛教精神
一个文人得意时未妨做个兼济天下的儒家达士,落魄时却 要学会做一个退居山林的道家达人。同样是达,前者是权力的 发达,后者是精神的通达。在古代的中国,没有这种本事的文 人是很难在中国独有的政治背景里生存和发展的。苏轼比其他 人还要更加从容自如的原因之一,除了儒道之外,他还有一个 叫做“佛教”的精神上的私家花园。
自信乐观
周瑜与诗人
古 周瑜 雄姿英发 谈笑破敌 今 苏轼 早生华发 以酒酹月
古今结合,由周瑜的年轻得志(咏史), 感慨自己人生虚度,壮志难酬(言志)。
《念奴娇· 赤壁怀古》除了着力描写“雄 姿英发”的周瑜外,还描绘了“早生华发” 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两个形象,哪一个为 主呢?
曹操率二十万众顺江而下。东吴的左右督周 瑜、程普各自督领一万五千精兵,与刘备军一起 逆江而上,与曹军相遇在赤壁。黄盖提出了火攻 敌船之计,于是,孙刘联军大破曹军,烧毁了大 量的曹军舟船。
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 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1、上阕,作者看见了哪些景物,以 及由这些景物想到了什么?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比较两个版本,你感觉哪个更好?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更平易自然,同时,“穿”字 写出石在空中飞溅;“拍”写出浪的力度。描摹出山势险要 高峻,水势汹涌澎湃。
——而“乱石崩云,惊涛裂岸”,显得雕砌。 赏析:“卷起千堆雪”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一句中 哪些字用得好?
苏乞儿。眼前见天 下无一个不好人。”
“上可陪玉皇大帝”——儒家士人追求 “下可陪卑田院乞儿”——道家的从容平等潇洒自如 “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好人”—— “众生皆佛”的佛教精神
一个文人得意时未妨做个兼济天下的儒家达士,落魄时却 要学会做一个退居山林的道家达人。同样是达,前者是权力的 发达,后者是精神的通达。在古代的中国,没有这种本事的文 人是很难在中国独有的政治背景里生存和发展的。苏轼比其他 人还要更加从容自如的原因之一,除了儒道之外,他还有一个 叫做“佛教”的精神上的私家花园。
自信乐观
周瑜与诗人
古 周瑜 雄姿英发 谈笑破敌 今 苏轼 早生华发 以酒酹月
古今结合,由周瑜的年轻得志(咏史), 感慨自己人生虚度,壮志难酬(言志)。
《念奴娇· 赤壁怀古》除了着力描写“雄 姿英发”的周瑜外,还描绘了“早生华发” 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两个形象,哪一个为 主呢?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30张

情感
被
贬
1080
《卜算子》
悲伤独居 顾影自怜
黄
州
1082
《念奴娇》
渴望建功 释然洒脱
期
间
1082
《定风波》
不畏坎坷 笑对风雨
1083
《浣溪沙》
积极进取 昂扬乐观
学习任务四:理怀古之思
1.在本词中,我们从眼前的赤壁山川、滚滚长江,到苏 轼想起三国往事,周瑜的英雄事迹,再到自己抒发的感 情,那么由此可以简单概括出咏史怀古诗词的鉴赏思路 是什么呢?每一环节用三个字概括。
学习任务二:忆周郎才俊
1.词下片中想到了哪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周瑜 赤壁之战
学习任务二:忆周郎才俊
2、三国英雄人物众多,为何作者只缅怀周瑜,而 不选择其他人物?请具体分析
周瑜
苏轼
刘
关
备
羽
张
张
飞
飞
孙 权
曹 操
解析人物 词中塑造的周瑜形象
角度 年龄
外貌气质 装束 神态
词中原句
(周瑜结婚时24岁,
小乔初嫁了 赤壁之战时34岁)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形象特点 年轻得意 风姿俊朗 风流儒雅 从容淡定,足智多谋,战果辉煌
年少有为、意气风发的儒将
解析人物 现实中的苏轼
政治生活上
家庭生活上
21岁,进汴京应试得第二
22岁时,母亲病逝
24岁,任福昌县主薄
28岁时,父亲病逝
26岁,任直吏官
30岁时,结发妻子亡故
34岁,经历王安石变法
40岁时仍写词悼念发妻
36岁,批评王安石变法,贬杭州通判
39岁,调密州知州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25张

柒 课堂小结
小结
这首词的上阕词人临古地,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 色,烘托出了苏轼在下阕中所思之人——周瑜,由 周瑜想到自身,最终抒发了自己的壮志难酬之情。
捌 布置作业
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领会咏史怀古诗词的特点,并试着鉴赏《春日 秦国怀古》。
谢谢!
分组讨论
(1)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可称为英雄的有哪 些人呢?
示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曹操;“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诸 葛亮……真是“一时多少豪杰”。
分组讨论
①“遥想公瑾当年”,“当年”指何时?
“当年”对周瑜而言,是他指挥赤壁大战之时,此时的周瑜正意气 风发。而苏轼此时却是被贬黄州,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不免伤感抑郁。
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词的代表作品,朗读时应
该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叁 解释题目,了解文体
解题
念奴娇,词牌名。 赤壁怀古:地点(赤壁) 题材(咏史怀古词)
了解咏史怀古诗词
咏史怀古诗词: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 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或词人以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 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词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用美人衬托周瑜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更显得周瑜年少有为。正如 西楚霸王项羽,身边若没有美人虞姬,便少了些许柔情。一个细微之处, 一个女子的入场,便使整首词有了无限情思。而苏轼被贬黄州之前,早 已经历了丧妻之痛。两相对比,更抒发了苏轼内心的无限感慨。
分组讨论
(3)词人的形象和周瑜的形象构成什么关系?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文意概括
(3)下阕哪些词语写出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 雄姿英发——意气风发,英姿飒爽; • 羽扇纶巾——英俊儒雅;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年轻有为。
文意概括
解读上阙
•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笔下的大江景象蕴含着他什么样的情感? • 豪迈、奔放之情 • 2.面对这样的情景,苏轼想到了什么? • 千古英雄人物,豪杰。 • 3.苏轼专门提到了谁? • 周瑜 • 4.为何苏轼看到大江会联想到这些英雄们?大江这个意象有什么涵义? • 流水象征时间流逝,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句,大河则象征历史长河滚滚
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 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 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 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这句诗蕴含着哪些信息?
东去,向东流去,象征历史洪流滚滚而去;淘尽,意为洗尽,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意思是“千古英雄都随着历史洪流流去了”。
拓展提升
问题引导: 2.追问:仅仅是英雄其人流去吗? • 还有他们的功业。 3.追问:不管多么辉煌的功业,最终都随波而逝,这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价值观? • 淡看功名的价值观。 • 小结:由此可见,在遭受到种种打击之后,苏轼已经看淡功名,产生了超脱的想法。
而去。
文意概括
解读下阙
• 1.大家在之前已经明确了周瑜的形象,苏轼为何要用大量笔墨着力刻画周瑜的形象? • 周瑜年轻有为、意气风发,而作者却早生华发,这是作者有意用周瑜同自己进行对比。 • 2.对比目的是什么? • 作者是被贬官到黄州,写周瑜是借此悲叹自己怀才不遇,有志难骋。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8张PPT)

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任务二:设计视频文案
任务二:设计视频文案
无论何种境地都能让自己快乐起来的能力。换句话说:苏轼具备一个非常强大的内心,他能够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有哀愁,有消极,他都能把自己内心乐观的一面展示出来。
苏轼和羊蝎子的故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如果你要写苏轼,就不能只写苏轼。你要写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你要写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你要写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你要写月有阴晴圆缺的淡然。
图片要素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在被贬黄州时, 据说黄州城南门外一里左右有个风景秀丽的山坡,称 “东坡”。坡黄上绿树成荫,不远处就是滚滚东去的长江。苏轼常到此漫步,曾赋诗词云:“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他很喜爱这个地方,遂以“东坡”自号,在被贬之时, 依然有心情去享受自然,而不是自怨自艾,真不愧是“乐天派苏东坡”。苏轼有诗云:“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将一生贬谪生涯视为功业,其中不乏自嘲意味,却道准了贬谪生涯在他一生中的位置。漂泊万里而眼界开阔历尽忧患却境界升华,对尘世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感悟。黄州、惠州、儋州为其人生政治之低谷,却为其思想性格之高境、文学成就之巅峰。一般人连遭三次贬谪,都会意志消沉,何况苏轼已到人生风烛残年,他却出人意料的“乐天派”,依然自得其乐,不得不令人佩服!
任务二:设计视频文案
参考示例:如果你要写风,就不能只写风。你要写柳条轻轻柔柔飘入你心中。竹筏轻轻飘动,湖面在泛粼光。船上悬挂的铃儿,响呀响呀响叮当。
任务三:选出视频配音代表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情绪激昂,气满声高)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从容平缓的语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语速稍快,读出节奏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语调轻柔,沉醉其中)提示:“雪”字不要读得那么急,吐字要稳、准、清晰,读出“上声”那种抑扬顿挫的感觉来,读出惊叹的感觉。“画”字读的时候口腔要充分打开,读的时候节奏要舒缓悠扬,沉醉其中。
任务二:设计视频文案
任务二:设计视频文案
无论何种境地都能让自己快乐起来的能力。换句话说:苏轼具备一个非常强大的内心,他能够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有哀愁,有消极,他都能把自己内心乐观的一面展示出来。
苏轼和羊蝎子的故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如果你要写苏轼,就不能只写苏轼。你要写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你要写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你要写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你要写月有阴晴圆缺的淡然。
图片要素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在被贬黄州时, 据说黄州城南门外一里左右有个风景秀丽的山坡,称 “东坡”。坡黄上绿树成荫,不远处就是滚滚东去的长江。苏轼常到此漫步,曾赋诗词云:“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他很喜爱这个地方,遂以“东坡”自号,在被贬之时, 依然有心情去享受自然,而不是自怨自艾,真不愧是“乐天派苏东坡”。苏轼有诗云:“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将一生贬谪生涯视为功业,其中不乏自嘲意味,却道准了贬谪生涯在他一生中的位置。漂泊万里而眼界开阔历尽忧患却境界升华,对尘世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感悟。黄州、惠州、儋州为其人生政治之低谷,却为其思想性格之高境、文学成就之巅峰。一般人连遭三次贬谪,都会意志消沉,何况苏轼已到人生风烛残年,他却出人意料的“乐天派”,依然自得其乐,不得不令人佩服!
任务二:设计视频文案
参考示例:如果你要写风,就不能只写风。你要写柳条轻轻柔柔飘入你心中。竹筏轻轻飘动,湖面在泛粼光。船上悬挂的铃儿,响呀响呀响叮当。
任务三:选出视频配音代表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情绪激昂,气满声高)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从容平缓的语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语速稍快,读出节奏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语调轻柔,沉醉其中)提示:“雪”字不要读得那么急,吐字要稳、准、清晰,读出“上声”那种抑扬顿挫的感觉来,读出惊叹的感觉。“画”字读的时候口腔要充分打开,读的时候节奏要舒缓悠扬,沉醉其中。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21张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学习目标: ●1.梳理积累,感受豪放风格 ●2.涵泳品味,体悟作者情感
看题目—— 怀古诗
●题目 ●特点
→ 怀古咏史诗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 件或古代人物为题
材,或,或表达
昔盛今衰的兴替之
→
观眼前之景(临古地)感。这类诗由于多 写历史之人(怀古人)写古人往事,且多
初读诗词,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就叫衬托。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本文多处运用衬托手法,结合本词内容试做分析
正衬
千古英雄, 多少豪杰
美人
周瑜赤壁雄威
英雄周瑜意气风 发
曹军灰飞烟灭
反衬
周瑜事业有成
周瑜用兵如神 我功业无成
羽
扇
词人与周瑜对比:
●4、借代
●5、虚实结合
●6、对比
表现手法
●7、衬托
●8、用典
赏析手法
拟人
比喻
夸张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借 代
夸张
乱:岩石山崖险怪
樯橹灰飞烟灭
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江水之汹涌
气势 磅礴 雄奇
拍:惊涛力度之大
壮美
卷:波涛气势之大
赏析手法(衬托和对比)
《念奴娇 赤壁怀古》ppt课件22张

注释
1.大江:指长江。
6.雪:比喻浪花。
2.淘:冲洗,冲刷。
7.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3.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8.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4.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9.雄姿英发:谓周瑜体貌不凡。
5.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
诗词大意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 物。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 瑜破曹军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 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 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早生华发
古
职务 际遇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团练副使(虚职) 功业未成
伤 今
借周瑜年少有为的形象,表达对英雄的赞颂 和敬仰,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之情。
2、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 积极还是消极?
①苏轼虽遭贬斥,但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虽感慨“人生如 梦”,但情感并不消极。与周瑜的政治功业对比,自己是失败的,上 阕写道“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像周瑜这样的英雄终也随着岁月 流逝而不复存在,从人类历史来看,二者终是“人生如梦”。 ②人生短暂,而江月永恒,“一尊还酹江月”拿一杯酒,且祭奠江中 之月,脱离苦闷,让精神获得自由,表现出的是一种洒脱旷达之风。
两句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
得淋漓尽致。
赤壁怀古:标题。赤壁:此指黄州赤壁, 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怀古: 追怀古昔,追念古代人物或历史事件,常 用作词题、诗题。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 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 四十七岁,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 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黄州已两年余,心 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 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 的赤壁,此处壮丽的风景作者感触良多, 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 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知识补充
“念奴娇”词牌
著名词牌名之一,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善 歌唱……声出於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
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唐玄宗每次辞岁宴会时 间一长,宾客就吵闹,使音乐奏不下去。玄宗叫高力士高呼念奴出来唱歌, 大家才安静下来。念奴色艺双全,其声名一直传至后世。因之取念奴为词 牌名。相传《念奴娇》词调就由她而兴,意在赞美她的演技。前片四十九 字;后片五十一字,本词牌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千百年来,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淘洗干净的 词句是:____大__江__东__去_____,_浪__淘__尽________,千__古__风__流__人__物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情写赤壁的险要地势的词句是: _____乱__石_穿__空_____,___惊__涛__拍__岸____,卷__起__千__堆__雪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江__山__如__画____,一__时__多__少__豪__杰_______”两句, 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不同方面对周瑜的形象进行了刻画, “___小__乔__初_嫁__了_______”以婚事衬托其少年得意;“___羽__扇__纶__巾________”写其装束, 表现了他的儒雅风度。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谈__笑__间_____,_樯__橹__灰__飞__烟__灭______”两句分 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壹·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苏轼(1036---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 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 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豪放派代表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词的上片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 用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写出石壁的陡峭;
“惊”——写出水势的汹涌; “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 “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雪”——写出水色的纯白。
以上几词,从形声色的角度,运用夸张比拟比 喻的修辞,描绘一幅雄奇壮丽的赤壁江山图。
写作背景简介: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 副使(相当于今天的地方分军区的司令员,但“不得签 书公事” ),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念奴骄》是苏轼 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 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 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 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 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 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 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小乔初嫁
(公瑾)
怀古 赤壁之战
下
片
(人物) (抒情)
伤己:
早生华发
现实 人生如梦
感慨:
抒怀:
乱石穿空 咏赤壁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写景
江山如画
念奴娇 怀周瑜 赤壁怀古
抒怀 感人生
人生如梦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对比
抒发了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羡慕古 代英杰,感慨自己华发早生却未能 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下片: 1. 以下几句是怎样塑造周瑜形象?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 笑 间 樯橹灰飞 烟灭
_______
怀古
年轻得意 _______ 英俊潇洒 才干出众
_______
从容娴雅 儒将风度 指挥若定 从容破敌
_______
怀古 2.三国时代人物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要选择周瑜? 苏轼一生 的坎坷遭遇
1、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眉共比高。苏轼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 苏”;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 喻,在艺术方面独具风格,与黄 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 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 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 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 并称“宋四家”;
宋神宗时,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贬黄州(湖北)。宋 哲宗时,他又因反对全部废除新法而被贬惠州(广 东),最后到偏远的儋州(今海南).他在晚年曾用 这样一首诗概括自己的一生: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怀古
年龄 生活 外貌 周瑜 34 幸福美满 英俊儒雅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奋发得意 苏轼 47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就 失意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一、 导入: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 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 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职位
际遇 基调
对比当中,感叹自我
怀古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 得意;
黄州惠州儋州,州州 失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往往是抒怀,他 怀念周瑜的最终目的是抒发感情, 他想抒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呢?
.
仰慕英雄人物, 感叹功业未成。
抒怀:
探究: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壮美的自然成为身处困境的诗人认识人生的凭借,但汹涌的江水 并没有洗尽诗人的无限愁绪和壮志。触景生情,诗人心中激荡不已 ,吟出了一首传诵千古的佳作。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 笋香”。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 山”。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 南人”。 贬到儋(dān)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 游奇绝冠平生”。 “即使在南方那种蛮荒之地死上很多次我也不感到 悔恨 这里能游览到生平所见最奇异与险峻的风景也 足以使我得人生充满精彩”。
绘画方面,喜作枯木怪石, 论画主张神似。
2、从题目入手
念奴娇:词牌名。
怀古诗: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 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这 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古迹,多 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感慨兴 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初读感知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 垒(lěi)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 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qiáng lǔ)灰 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你是如何理解的?
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 。这是此的结尾句,也是词的点睛之笔,是直接表露苏轼情 感的语句。“如梦”正好回应开头的“浪淘尽”,荣辱成败 也都随之东流,沮丧不必,功业难久;江山依旧,人生短暂 。“一尊还酹江月”有壮志难酬的惆怅,有年华易逝、功业 无成的悲慨。更多的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 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阔达 和豪迈。
从内容入手,明确学习要点:
①上片主要写的是什么? ②下片主要写的是什么?
③本词主要思想是什么?
1、结合注释再读词,思考词的上片写了哪些 景物?作者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所见:大江、赤壁、乱石、惊涛 所想:风流人物,豪杰周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采用了什么写法?此句有什么作用?
上 片
大江东去 (壮美)
上片
(写景)
赤壁故垒 (古老)
战 地 风 光 乱石 惊涛
“雪”
险 峻
江 山 如 画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 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 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上阙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 雄人物的缅怀。
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是眼 前江景,用以起兴。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 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 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 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这 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 礴,感情饱满。 “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 地表达出来。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 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 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的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 的感情冲击,斌引发读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