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考作业1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形考作业1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形考作业1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考作业1答案一、名词解释(共2题,每题4分)1、叠咏体:“叠咏体”亦称重章复唱,指篇章结构上章节回环复沓、反复咏唱的民歌体。

该体式在《诗经》中非常显著。

一首诗往往由若干章构成,而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

据统计,这种重章复唱的形式在《诗经》的305篇中,占了一半以上,并多集中在《国风》、《小雅》部分。

2、二南独立说:“二南独立”说也称“四诗”说,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

北宋苏辙于其《诗集传》中首倡“二南独立说”,认为《诗经》应分《风》、《雅》、《颂》、《南》四类,即把《周南》、《召南》从《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

教材认为“二南独立说”难以成立。

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1、《毛诗序》是如何解释风雅颂的?谈谈你对这种解释的看法。

答:《毛诗序》解释“风”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把《风》作为教化、讽谏的政治工具,并以此出发,断章取义,强作结实,以为《风》诗句句关涉美刺政治。

这对《国风》的解释与诗义相去最远。

《毛诗序》解释“雅”说:雅者,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

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认为《雅》是专门陈述政治的利弊得失,并以政事的大小区分大小雅,这与《雅》诗的内容也不尽吻合。

2、《诗经》为中国诗歌的创作和批评确立了什么样的艺术原则?《诗经》所确立的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1)风雅,要求诗歌创作具有高尚的意义和严肃的情感内容;(2)比兴,要求诗歌在艺术表现上要托物以讽。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1、何谓讽喻精神?讽喻精神对后世文学有什么影响?讽谏精神,又称讽喻精神,是从《诗经》以来形成的一种诗歌品格。

这是由一批有良好文化教养的优秀分子,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造就的精神品格。

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二是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

比如《诗经·大雅·十月之交》中对于王室的忧心忡忡;比如《诗经·大雅·荡》中的对殷纣王因失德而亡国的告诫等,都表现出这种精神。

奥鹏云南开放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1)(20秋)形考作业1.doc

奥鹏云南开放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1)(20秋)形考作业1.doc

1.()是秦统一前由召集门客集体编纂的一部著作,实际上仍属先秦子书的范畴。

A.《左传》B.《尚书》C.《九章》D.《吕氏春秋》【参考答案】: D2.游于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即()A.快乐游B.逍遥游C.枕中记D.游仙窟【参考答案】: B3.沈佺期与()齐名,号称“沈宋”。

A.宋问之B.宋远之C.宋之问D.宋问【参考答案】: C4.《吕氏春秋》为秦相()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

A.崔颢B.高适C.岑参D.吕不韦【参考答案】: D5.《霍小玉传》的作者是()。

A.高适B.干宝C.江总D.蒋防【参考答案】: D6.《老子》是道家学派开山的理论著作,又名A.《史记》B.《金刚经》C.《道德经》D.《诗经》【参考答案】: C7.被誉为“西汉鸿文”的篇目是。

A.《琵琶行》B.《过秦论》C.《拜月亭》D.《白免记》【参考答案】: B8.《在狱咏蝉》的作者是()。

A.李商隐B.温庭筠C.杜荀鹤D.骆宾王【参考答案】: D9.清人俞宁世评()为“《国策》第一篇文字。

”A.《鲁仲连义不帝秦》B.《登幽州台歌》C.《长安古意》D.《冯谖客孟尝君》【参考答案】: A10.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A.崔颢B.高适C.周邦彦D.李白【参考答案】: C11.汉乐府的艺术特色A.叙事成分相对增多,具有较强的故事性。

B.抒情真挚浓郁,表现出民间作品的本色C.篇章句式灵活多样,语言浅白质朴D.加重了作品抒情言志的份量。

【参考答案】: ABC12.前七子A.境界清新,内蕴飘逸风神B.出现于明弘治、正德年间,代表人物是李梦阳、何景明C.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反对台阁休诗风中起过重要作用,但也将文学创作引向了拟古主义的道路。

D.句式参差,韵律跌宕舒展【参考答案】: BC13.出现于元末的南戏作品为()A.《琵琶行》B.《拜月亭》C.《白免记》D.《荆钗记》E.《杀狗记》【参考答案】: ABCDE14.直接以明清时期的重大社会事件为题材的戏曲是()A.《浣纱记》B.《鸣凤记》C.《牡丹亭》D.《清忠谱》E.《桃花扇》【参考答案】: BCE15.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的同步发展同样呈现出的阶段有:A.夏商原始宗教文化与文学共同发展阶段B.周代礼乐文化与文学共同发展阶段C.战国百家争鸣与文学共同发展阶段D.西周初年,中国历史进入早期封建社会阶段。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古代文学(B)(1)》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古代文学(B)(1)》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B)(1)形成性考核任务一先秦文学本次形考任务按百分制计,实际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2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战国时期的文学,从中原地区来说主要是散文,而当时的散文又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两大类。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春秋时代,人们称它为《诗》或《诗三百》3.《诗经》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艺术上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4.《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血雨霏霏”,是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佳作。

5.在《诗经》反映战争的诗歌中,《载驰》和《无衣》是最具爱国思想的两篇。

6.“风”“雅”和“颂”是从音乐方面对《诗经》的分类。

7.《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

8.《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的成熟,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9.《孟子》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巧妙的论辩艺术、宏放豪迈的文风和善用比喻三方面。

10.孟子提出了一些可贵的文艺见解,其中最重要的是“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11.《庄子》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

12.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利用楚国民歌形式,运用楚国方言,创造了“楚辞”。

13.《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是他带有自传体的抒情长诗。

14.屈原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广泛采用“铺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

15.宋玉的以赋为名的作品有《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和《神女赋》等。

二、默写和填句题(每句1分,共10分)1.默写《诗经·秦风·蒹葭》第一章的八句。

(8分)答: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填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形考作业1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形考作业1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第一讲——先秦部分(说明:本辅导参考了秦皇岛电大在线的资料,内容全面系统,是自学的一套不错的资料。

)(一)基础知识一、神话我国现存远古时期著名的神话传说《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是原始人以幻想的形式对所接触的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进行艺术的解释和描述,表现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愿望。

二、《诗经》1、《诗经》的概念:它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305篇作品。

《诗经》中的作品,本是配乐的歌词,根据乐调分为《风》《雅》《颂》三类。

《诗经》中十五个地方的歌谣称作《风》,又称《国风》,共160篇。

《诗经》中周天子王城地区的乐歌称作《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诗经》中,用于王室诸侯宗庙祭祀的乐歌称作《颂》,共40篇;宋代以后通行的《诗经》注本是朱熹的《诗集传》。

2、诗经的内容:(1)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反抗精神。

如《豳风·七月》以哀哀倾诉的语气叙写了农夫全家一年到头各种繁重的劳动和无衣无食的穷困生活,还会受到人身侵凌。

(2)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兵役和徭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

如《豳风·东山》、《魏风·伯兮》等。

(3)恋爱、婚姻题材的作品,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

如《秦风·蒹葭》、《卫风·氓》等,都是其中的名篇。

(4)此外,《周南·芣苢》等诗篇反映了劳动的情景。

3、《诗经》表现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古人概括为赋、比、兴:赋,是对事物作直接的陈述和描写;比,即打比方,是对事物作形象的比况;兴,是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事物。

《诗经》创始的赋、比、兴手法,成为我国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

(注意:兴是一种最具民族特色表现手法,在《诗经》中除了用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起发端作用外,还具有引起联想、比喻、寓意、象征、渲染、烘托等多种微妙的意味,使诗歌更加耐人寻味。

河北开放大学2024年秋中国古代文学形考任务1

河北开放大学2024年秋中国古代文学形考任务1

河北开放大学2024年秋中国古代文学形考任务1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1.宋初诗坛的西昆体诗人学习唐代诗人_____,诗歌艺术上以雕章丽句为宗旨,内容上比较单调。

A.李白B.杜甫C.李商隐D.杜牧2.“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宋代诗人黄庭坚《_____》一诗中的名句。

A.寄黄几复B.登快阁C.戏呈孔毅父D.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3.江西诗派所谓的“一祖三宗”中“一祖”指的是唐代诗人_____。

A.李商隐B.柳宗元C.杜甫D.韩愈4.北宋词人_____擅长在咏物词中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如他的名作《兰陵王·柳》《六丑·蔷薇谢后作》等。

A.秦观B.贺铸C.柳永D.周邦彦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宋代诗人_____《临安春雨初霁》诗中的句子。

A.谢翱B.陆游C.谢枋得D.戴复古6.宋代诗人_____以“活法”作诗,创作了轻快活脱的“诚斋体”。

A.范成大B.赵师秀C.梅尧臣D.杨万里7.宋代词人_____擅长采用比兴寄托的方式创作,如他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就以香草美人寄托政治寓意。

A.晏几道B.苏轼C.辛弃疾D.吴文英8.登临咏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词作的重要题材,下列作品中_____即是这一类代表作。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B.《贺新郎》(甚矣吾衰矣)C.《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D.《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9.著名的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是宋代词人_____的代表作。

A.周密B.吴文英C.姜夔D.周邦彦10.南宋后期的_____学习晚唐诗人贾岛、姚合,标榜野逸清瘦的诗风。

A.江湖诗派B.江西诗派C.竟陵诗派D.四灵诗派1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宋代作家_____《渔家傲》词中的句子。

A.苏轼B.欧阳修C.范仲淹D.辛弃疾12.北宋词人_____的一些词作展现了北宋的都市生活和市井风情,“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即是其描写杭州风景的名句。

国开电大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形考任务1+4答案

国开电大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形考任务1+4答案

国开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1+4答案形考任务1答案1. 《古诗十九首》是南朝梁代诗人陈子昂所创作的一组诗作,内容涵盖了生活、自然、人情等各个方面。

这些诗作在形式上秉持了五言绝句的格律,语言简练明了,意境深远,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山之作,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雅二部分主要记录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感情和社会状况,而颂则是歌颂君主的功德和政绩。

这些诗歌以古朴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心声。

3.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为主线,描绘了封建社会的荣华和人物命运的变迁。

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以独特的写作手法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

4.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一部浪漫神话小说,被誉为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组成的取经团为主线,讲述了他们西天取经的艰辛历程以及与妖魔鬼怪的斗争。

小说结构宏大、寓意深远,融入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哲理,展现了作者出色的文学才华。

形考任务4答案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思想、艺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诗、古文、古小说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研读《古诗十九首》,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生活、自然、人情的深刻体悟,同时也可以欣赏到他们纯熟的诗歌创作技巧。

《诗经》则从风、雅、颂三个方面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感情和社会风貌,为我们还原了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

《红楼梦》作为一部长篇小说,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绘,展现了人物的命运和社会的变迁。

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丰满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社会的窗口。

《西游记》则通过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和寓意深远的哲理,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和思考空间。

通过研读《西游记》,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民对于善恶、正义和报应的思考,以及他们对于自由、和追求的渴望。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古代文学(B)(1)》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古代文学(B)(1)》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B)(1)形成性考核任务一先秦文学本次形考任务按百分制计,实际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2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战国时期的文学,从中原地区来说主要是散文,而当时的散文又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两大类。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春秋时代,人们称它为《诗》或《诗三百》3.《诗经》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艺术上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4.《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血雨霏霏”,是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佳作。

5.在《诗经》反映战争的诗歌中,《载驰》和《无衣》是最具爱国思想的两篇。

6.“风”“雅”和“颂”是从音乐方面对《诗经》的分类。

7.《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

8.《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的成熟,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9.《孟子》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巧妙的论辩艺术、宏放豪迈的文风和善用比喻三方面。

10.孟子提出了一些可贵的文艺见解,其中最重要的是“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11.《庄子》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

12.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利用楚国民歌形式,运用楚国方言,创造了“楚辞”。

13.《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是他带有自传体的抒情长诗。

14.屈原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广泛采用“铺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

15.宋玉的以赋为名的作品有《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和《神女赋》等。

二、默写和填句题(每句1分,共10分)1.默写《诗经·秦风·蒹葭》第一章的八句。

(8分)答: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填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古代文学(B)(1)》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古代文学(B)(1)》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古代文学(B)(1)》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中国古代文学(B)(1)形成性考核任务一先秦文学本次形考任务按百分制计,实际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2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战国时期的文学,从中原地区来说主要是散文,而当时的散文又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两大类。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春秋时代,人们称它为《诗》或《诗三百》3.《诗经》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艺术上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4.《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血雨霏霏”,是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佳作。

5.在《诗经》反映战争的诗歌中,《载驰》和《无衣》是最具爱国思想的两篇。

6.“风”“雅”和“颂”是从音乐方面对《诗经》的分类。

7.《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

8.《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的成熟,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9.《孟子》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目前奇妙的论辩艺术、宏放宏放的文风和蔼用比喻三方面。

10.孟子提出了一些可贵的文艺见解,个中最重要的是“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11.《庄子》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局部,普通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

12.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使用楚国民歌形式,运用楚国方言,创造了“楚辞”。

13.《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是他带有自传体的抒情长诗。

14.屈原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诗经》赋、比、兴的表现伎俩,特别是广泛采用“铺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

15.宋玉的以赋为名的作品有《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和《神女赋》等。

二、默写和填句题(每句1分,共10分)1.默写《诗经·秦风·蒹葭》第一章的八句。

(8分)答: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考作业1答案一、名词解释(共2题,每题4分)1、叠咏体:“叠咏体”亦称重章复唱,指篇章结构上章节回环复沓、反复咏唱的民歌体。

该体式在《诗经》中非常显著。

一首诗往往由若干章构成,而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

据统计,这种重章复唱的形式在《诗经》的305篇中,占了一半以上,并多集中在《国风》、《小雅》部分。

2、二南独立说:“二南独立”说也称“四诗”说,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

北宋苏辙于其《诗集传》中首倡“二南独立说”,认为《诗经》应分《风》、《雅》、《颂》、《南》四类,即把《周南》、《召南》从《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

教材认为“二南独立说”难以成立。

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1、《毛诗序》是如何解释风雅颂的?谈谈你对这种解释的看法。

答:《毛诗序》解释“风”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把《风》作为教化、讽谏的政治工具,并以此出发,断章取义,强作结实,以为《风》诗句句关涉美刺政治。

这对《国风》的解释与诗义相去最远。

《毛诗序》解释“雅”说:雅者,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

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认为《雅》是专门陈述政治的利弊得失,并以政事的大小区分大小雅,这与《雅》诗的内容也不尽吻合。

2、《诗经》为中国诗歌的创作和批评确立了什么样的艺术原则?《诗经》所确立的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1)风雅,要求诗歌创作具有高尚的意义和严肃的情感内容;(2)比兴,要求诗歌在艺术表现上要托物以讽。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1、何谓讽喻精神?讽喻精神对后世文学有什么影响?讽谏精神,又称讽喻精神,是从《诗经》以来形成的一种诗歌品格。

这是由一批有良好文化教养的优秀分子,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造就的精神品格。

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二是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

比如《诗经·大雅·十月之交》中对于王室的忧心忡忡;比如《诗经·大雅·荡》中的对殷纣王因失德而亡国的告诫等,都表现出这种精神。

《诗经》开创了讽谏精神的传统,后来在楚辞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生发,此后的杜甫,白居易等人就是继承的这中精神。

2、以《鹿鸣》、《宾之初筵》、《伐木》等诗为例,分析《诗经》燕飨诗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艺术价值。

(1) 燕飨诗的主要内容燕飨诗的主要内容是直接反映嘉礼中的飨礼,燕礼,乡饮酒礼等礼仪活动.①反映飨礼活动.飨礼是周天子在太庙举行的一种象征性的宴会.如《小雅?鹿鸣》描写了周王大宴群臣嘉宾的盛况;《小雅?彤弓》是写周王宴飨,赏赐有功的诸侯;《小雅?桑扈》是写周王宴飨诸侯时对他们的赞美及劝戒;《小雅?鱼藻》,《大雅?泂酌》是写周王宴飨诸侯时,诸侯对周王的赞美.②反映燕礼活动.燕飨诗反映燕礼活动的最多,如《小雅?南有嘉鱼》是写封建领主设宴款待嘉宾,"兼叙宾主绸缪之情";《小雅?宾之初筵》描写了领主贵族宴饮的全过程,并讽刺他们饮酒无度失礼丧德;《小雅?湛露》是写同姓王侯贵族夜燕祝颂;《小雅?鱼丽》是写领主贵族宴饮席上美酒佳肴的丰盛;《鲁颂?有駜》是写鲁国君臣宴饮公室,庆祝丰收,颂德祝福.③反映乡饮酒礼活动.乡饮酒礼多指诸侯乡大夫的宴饮之礼.如《小雅?常棣》写宴请同族兄弟,并反复申述兄弟应该相互扶持团结友爱;《小雅?伐木》写宴请亲友故旧,歌颂友谊;《大雅?行苇》是写贵族宴请族人,兼行射礼.(2)燕飨诗思想艺术价值①燕飨诗的政治价值:联络情谊,巩固统治周代统治者将燕飨诗作为和睦九族,沟通上下,巩固统治秩序的政治手段.燕飨之礼只是手段,巩固政权才是根本目的.燕飨诗的写作目的也并非纯是表现欢聚宴饮的活动场面,而是用诗歌的形式告诫人们要遵循燕飨礼仪,重在突出燕飨能够联络情谊,巩固统治的政治功利作用.如《小雅?鹿鸣》中"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是写群臣嘉宾赞美惠爱周王,并向周王进谏有益的治国之道;"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则是写周王夸赞君臣嘉宾道德高尚,美名远扬.君臣之间相敬以礼,相爱以德,相互赞扬称颂自然会有益于消除隔阂,融洽关系,有益于治理国家.②燕飨诗的历史价值:记载古代燕飨礼的程序仪式燕飨诗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们记载了许多燕飨之礼的程序和仪式,是研究周代礼制的重要史料.如《小雅?瓠叶》用三章分别写到"酌言献之","酌言酢之","酌言酬之".古人合称之为"一献之礼",又称之为"三爵之礼".这是燕飨中必经的程序.《小雅?宾之初筵》中"三爵不识,矧敢多又"便是指此,不过这里又特指以三为度的臣侍君小宴之礼.《小雅?鹿鸣》中"承筐是将"则是写酬币之礼,即飨礼中以筐承币帛作为礼品酬宾劝酒之札.③燕飨诗的审美价值:和谐欢快的风格;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燕飨诗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一组单纯反映古代燕飨活动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首先,它们真实地展现了燕飨活动的场面,表现出燕飨活动中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气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如《小雅?鹿鸣》反映了宾主之间的和谐融洽,而《小雅?常棣》则描写了众多兄弟欢聚一堂的喜悦和睦.其次,燕飨诗还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燕飨席上的贵族形象,如《宾之初筵》就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群腐朽虚伪,丑态百出的贵族醉鬼的形象.题四、讨论题(共1题,30分)(2)《诗经》爱情婚姻诗的艺术成就爱情婚姻诗是《诗经》艺术价值最高的部分之一,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

爱情婚姻诗真实地传达了男女之间深挚的感情,再现了周代社会婚姻爱情生活的情况。

②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

爱情婚姻诗还通过直接的情感倾诉,塑造了许多鲜活生动的少男少女形象,少女的天真烂漫、窈窕妩媚、庄重矜持,少男的孔武有力、倜傥潇洒甚至嬉皮笑脸,都栩栩如生。

③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

《诗经》爱情婚姻诗的景物描写也颇具特色,其中多有兴寄,如《蒹葭》用凄清的秋景衬托求而不得的惆怅感伤,《桃夭》用绚烂的桃花暗示婚礼的热烈气氛和新嫁娘如花的美丽。

这些具有象征意味的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含有婉转不尽的情蕴,对后世影响极大。

④生动活泼的语言。

爱情婚姻诗多是民歌,其语言风格也非常生动活泼,如《郑风•溱洧》写男女间的调笑,《搴裳》写女子对男子的戏謔,都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民歌风味。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考作业2答案一、填空(共10分,每空1分)1、屈原《九歌·国殇》中“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礼赞了勇武刚强、为国捐躯的将士,充满了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2、《橘颂》是诗人屈原早期创作的一首咏物述志诗,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赞美橘树“受命不迁”、“秉德无私”的品性,并将它作为自己的师表。

3、“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是屈原的《哀郢》一诗中的句子,这首诗大约作于楚国国都沦陷之后,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哀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4、鲁迅在评价《离骚》时曾说:“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

”5、古人赞誉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是写景的妙句,“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两句是写情的妙句,两者互相生发,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6、诗人屈原在长诗《离骚》中用“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明了自己誓死坚持理想、保持高尚人格的决心。

7、“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这是《楚辞·九歌·山鬼》一诗中对山中女神的描写,这种描写充满了山林的气息。

8、屈原的是《天问》一首别开生面的咏史诗,诗通过对宇宙万物以及夏、商、周兴亡的历史和楚国现状的探问,表现了诗人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

9、我们今天能够看到最早的《楚词》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他以刘向辑本为底本,又加上了自己作为的《九思》,就成为了今传的十七卷本。

二、词解释(共2题,每题4分)1、乱词:乱词也称之为乱,乱本来是音乐的结尾,后来很多诗歌如楚辞、乐府等也都有乱,基本上是位于诗歌的结尾,作用是“发理词旨,总撮其要”,也就是归纳、说明诗歌的主旨。

2、楚辞:是战国时候产生在楚地的由屈原吸取楚神巫文化和民间歌谣的特色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宏伟繁复的体制、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运用。

楚辞体作家主要有屈原、宋玉等。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体的代表。

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1、简述屈原生活时代的特征原生活时代特点1、变法运动在当时各主要诸侯国相递进行。

2、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空前激烈,重新统一的局面行将出现。

2、简述《天问》一诗的主要内容。

别开生面的咏史诗,它的前半部分通过对自然史的诘问,表现了诗人对宏观宇宙的思考,对古信仰的怀疑;后半部分通过对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回顾反思,流露出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

3、组诗《九章》是怎样反映诗人屈原的一生的?《九章》各篇是对屈原一生悲惨遭遇和苦难历程的记载。

P217-2244、《九歌·东君》是怎样塑造一位英雄神的形象的?《九歌·东君》描写的是自然神日神的形象,是对自然神日神的礼赞,被描写成光明、正义的象征。

诗中所描写的歌舞场面,是从日神出现,到他的除暴安良,直至杳然离去。

而这正是从旭日东升,到日丽中天,最后到日落这一景观的全过程。

诗中采用了拟人化的自然神形象,所描写的神的容貌体态,无不符合它们自然物的特点,同时有具有人的特征、人的性格;善于把周围环境的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思想感情融合起来写,因而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语言十分单纯,又非常优美,极富含蕴,通过这些艺术特色来塑造一位英雄神的形象。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1.试以《九歌》为例,分析楚辞与楚地神巫文化之间的关系。

从楚辞体的艺术形式特色来看,它与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觋、工祝的有关宗教活动就有着密切的关系。

屈原的诗歌创作除《九章》以外,其他如《九歌》、《招魂》、《离骚》、《天问》等,无不在这方面有着鲜明的烙印。

楚人信神好巫,直到屈原时代流传和保存下来的神话是比较多的。

神话和古老的宗教信仰巫术,在本质意义上本来是有所不同的,前者产生于原始初民对大自然的幼稚解释和幻想,表达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

后者则产生于人类某些超自然的幻想,企图依靠某种神秘的手段(符咒、降神、占卜等)和仪式,来驱鬼降神,以达到祈福消祸的目的。

但两者又有某些共同的基础,即同是原始幼稚思维的产物,都是把自然意识化、人格化,即同为万物有灵论。

这样巫术往往利用和凭借某些神话而施展,神话又借巫术得以生存和流传。

可以说作为原始宗教信仰的巫术是对神话的消极利用和延伸,而作为“不自觉的艺术方式”而存在的古代神话,又往往给巫术活动带来某种文化、文学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