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 溶解度考点解析(Word版附答案)经典1
溶解度(讲义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知识点睛溶解度(讲义)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温度下,向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转化对大多数固体(除 Ca(OH)2 外)来说,温度越高,溶质的溶解性越强。
2.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①定义:在一定下,某固态物质在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
②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ω)与溶解度(S)的关系:ω=SS +100 g×100%(2)气体的溶解度①定义:该气体的为101 kPa 和一定时,在水里溶解达到状态时的气体。
②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
3.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数据表、溶解度曲线均可表示固体物质的随的变化情况。
(1)溶解度曲线中的点①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对应的溶液必然是溶液。
②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液,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液(有剩余的溶质)。
③交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中的线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如K NO3。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曲线比较平,如N aCl。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曲线坡度下降,如C a(OH)2。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①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③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或减小)的物质,(或)温度,可将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④确定结晶方法a.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降温结晶)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物质。
b.蒸发溶剂结晶(蒸发结晶)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_的物质。
二、精讲精练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一定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硝酸钾B.温度一定时,析出硝酸钾晶体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温度一定时,在食盐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蔗糖,蔗糖肯定不再溶解2.一定温度下,检验某物质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
最新溶液 溶解度知识点(大全)(word)

最新溶液溶解度知识点(大全)(word)一、溶液选择题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小B.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C.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D.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温度小于t1℃时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小;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0克/130克×100%,小于30%;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故选B.考点:溶解度及其曲线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将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t1℃时,向50g水中加入甲可得80g饱和溶液,则乙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60g 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0℃,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D【解析】【详解】A、t2℃时,将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正确,因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t1℃时,向50g水中加入甲可得80g饱和溶液,则乙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60g正确,因为该温度下50g水溶解了30g溶质,那么100g是就恰好溶解60g溶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0℃,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故选D。
【化学】 溶液 溶解度考点解析(Word版附答案)经典

【化学】溶液溶解度考点解析(Word版附答案)经典一、溶液选择题1.盐场晒盐后所得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KCl和MgSO4两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B.t2℃时,MgSO4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和降低温度都能析出晶体C.t3℃时,1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gMgCl2D.将t3℃时的KCl溶液降温到t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答案】B【解析】A. t1℃时,质量不相等的KCl和MgSO4两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不相等,错误;B. t2℃时,MgSO4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和降低温度溶解度都变小,故都能析出晶体,正确;C. t3℃时,(100+a)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gMgCl2 ,错误;D. 将t3℃时的KCl的饱和溶液溶液降温到t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错误。
故选B。
点睛:考查学生应用溶解度曲线的能力。
2.不含结晶水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 g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答案】B【解析】A、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故A错误;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g,故B正确;C、t2℃时,溶液的饱和状态不确定,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故D错误。
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溶液溶解度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

溶液溶解度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一、溶液选择题1.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将等量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2℃,析出甲的质量大大B .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C .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 .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答案】D 【解析】A 、将相同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从13c 降到12c ,可通过比较甲、乙两物质在 12c 和t 3℃时溶解度的差的大小作出判断,差值大析出晶体多。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 2℃时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而13c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故析出甲的质量大,正确;B 、据 溶解度曲线知,12c 时,甲和乙两种溶液的溶解度相同,故12c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 100g ,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正确;C 、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13c 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由于饱和 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故13c 时甲、乙、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丙;降 温至t 1c,甲、乙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此时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乙>甲,丙降温后 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13c 时相等,而13c 时丙的溶解度小于11c 时甲的溶 解度,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正确;D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40/?100% <40%,错误。
故选D 。
2.下表是KCl 与KNO 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 •••温度/c20 30 40 50KCl 34.0g 37.0g 40.0g 42.6g溶液中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 溶解度+100 ?100% 即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 溶解度+100 ?100% 11c 时,丙的饱和溶液中A .20℃时,KC1的溶解度大于KNO 3的溶解度B .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C 40℃时,5gKCl 中加10g 水可得33.3%溶液D .50C 时,10g KNO 3中加20g 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30℃,有KNO 3固体析出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知20℃时,KNO 3溶解度小于KC1的溶解度,A 正确;由 表格数据可知温度在20〜3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有相同的部分,即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 温度在20〜30℃之间,B 正确;40℃时,KCl 的溶解度为40g ,即该温度下40g 氯化钾溶解 在100g 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10g 水中最多溶解4g 氯化钾,形成的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4g /14g x100%=28.6%, C 错误;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 ,即该温度下 45.8g 硝酸钾溶解在100g 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20g 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9.16g ,即 50℃时,10g KNO 3中加20g 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有KNO 3固体析出,D 正确。
溶液 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

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27.5%,错误;C、在 20℃时,氯化钠的溶
解度为 36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1.6g,NaCl 和 KNO3 固体各 35g 分别加入两只各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氯化钠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硝酸钾形成饱和溶液,正确;D、硝酸钾的溶解
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很大,含有少量 NaCl 的 KNO3 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的 KNO3 晶体,
4.t℃测得某物质(不含结晶水)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该物质的 质量,绘制成如图中斜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40g B.N 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 C.加溶质能使 M 点的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D.图中 4 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N<M<P=Q 【答案】B 【解析】A.由图示可知 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40g,故 A 正确;B.N 点表示 100g 水中
6.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P 点表示物质 A 和 C 的溶解度都为 20g B.若 a 中混有少量 b,可采用蒸发结晶法分离提纯 a C.将 t2℃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时,a 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一定最多 D.将 t1℃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 是 a >b >c 【答案】C 【解析】 A.根据溶解度曲线的交叉点表示的意义解答; B. 据 a、b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 C.根据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析解答。 D. 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分析解答。 解:A. P 点表示 t1℃时物质 a 和 c 的溶解度都为 20g。故错误; B. 由于 a、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 a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
最新溶液 溶解度经典例题(word)

最新溶液 溶解度经典例题(word )一、溶液选择题1.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t 3℃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2B .t 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 .t 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D .t 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 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答案】D【解析】A 、t 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 ,所以甲的饱和溶液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3,故A 错误;B 、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 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B 错误;C 、t 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所以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130g g×100%=23.1%,故C 错误; D 、t 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t 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 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故D 正确。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某温度下,在100g 质量分数为20%的KNO 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 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温度下,KNO 3的溶解度为30gB .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C .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 .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答案】C【解析】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80g 2020g g+=100g x ,x=50g,故A错误;B. 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10050gg g+×100%=33.3%,故B错误;C. 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C正确;D.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D错误。
【化学】 溶液 溶解度考点解析(Word版附答案)1

【化学】溶液溶解度考点解析(Word版附答案)1一、溶液选择题1.请根据右图的溶解度曲线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t1℃时,向20g a固体加入50g 水,充分搅拌后固体能全部溶解C.将t2℃时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b中含有少量a,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b【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只有在℃时两物质溶解度相等;B t 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6g,也就是说此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6g a物质;C 从t2℃降温至t1℃时,两物质溶解度相等,且都为饱和溶液,因此质量分数相等;D a、b两物质溶解度变化随温度变化相差较大,因此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不可以用来提纯b。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双选中出现,得分率不是很高,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粗心。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C.欲使100克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由5%变成10%,可向其中加入5克KNO3固体D.25℃时,将某KNO3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 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A说法正确;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B说法正确;C、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D、如果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饱和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一定相等,如果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不饱和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一定不相等,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3.t℃测得某物质(不含结晶水)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该物质的质量,绘制成如图中斜线。
溶液 溶解度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经典1

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经典1一、溶液选择题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小B.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C.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D.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温度小于t1℃时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小;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0克/130克×100%,小于30%;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故选B.考点:溶解度及其曲线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B.t2℃时,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C.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D.欲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答案】B【解析】【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A正确;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3.3%,故B错误;C、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最大,所以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故C正确;D、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欲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t1℃时,100g 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50g 甲 B.t1℃时,配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相同体积的水 C.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溶液质量仍然相等 D.要从含少量乙的甲中提纯甲,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答案】C 【解析】 A.由图知 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50g,即 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 50g,故 A 错误; B. 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 50g,但是不知道所配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 量是否相等,故需要的水的体积也不一定相等,故此选项错误;C. 因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当 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两溶液都 变为不饱和溶液,故溶液质量仍然相等,此选项正确。D.因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 大,所以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错误。 答案为 C。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 B.NH4NO3 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C.欲使 100 克 KNO3 溶液的质量分数由 5%变成 10%,可向其中加入 5 克 KNO3 固体 D.25℃时,将某 KNO3 溶液蒸发 10 克水析出 a 克晶体,再蒸发 10 克水析出 b 克晶体,a 与 b 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 A 说法正确;B、NH4NO3 溶解过程中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取等质量 ℃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b="c" B.恢复至 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C.恢复至 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 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 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的受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c 的 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由于 t2℃时,Sa>Sb=Sc, 故溶质质量分数 a>b=c;由于温度没有变,因 此 S 不变,故恢复到 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蒸发后,都有固体析出,因此还 是饱和溶液;降温到 t1℃,c 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
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t1℃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至 t1℃,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答案】A 【解析】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 变为饱和溶液,故 A 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 物质的溶解度,故 B 正确;C.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 质量分数相等,故 C 正确;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物质的溶解度次之,较大 温度,甲、乙物质会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 t2℃时的溶解度进行计 算,所以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至 t1℃,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 甲>丙,故 D 正确;故选 A。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 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
10.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 2:5 B.t2℃时甲、乙各 100g 饱和溶液从 t2℃降温到 t1℃,溶液质量仍相等 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 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 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3.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 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 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4.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 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6.如图是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含结晶水,且在同一杯溶液中相互不干扰)。对 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在 20℃时,溶液质量分数相等 B.30℃时,同一杯甲乙二者饱和溶液,甲溶质质量不一定比乙多 C.分别恒温蒸发 30℃时两杯溶液,析出的甲比乙多 D.30℃时,将 60g 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20℃时,析出 5g 甲物质 【答案】D 【解析】A. 甲、乙在 20℃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B. 30℃时,同一杯 甲乙二者饱和溶液,甲溶质质量一定比乙多,错误;C. 分别恒温蒸发 30℃时两杯两种物质 的饱和溶液,析出的甲比乙多,错误;D. 30℃时,将 60g 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20℃时,析 出 5g 甲物质,正确。故选 D。
热,溶液温度降低,故 B 说法正确;C、溶质质量分数:
,
故 C 错;D、如果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饱和溶液,蒸发 10 克水析出 a 克晶体,再蒸 发 10 克水析出 b 克晶体,a 与 b 的质量一定相等,如果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不饱和 溶液,蒸发 10 克水析出 a 克晶体,再蒸发 10 克水析出 b 克晶体,a 与 b 的质量一定不相 等,故 D 说法正确。故选 C。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 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到 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升高温度可将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 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 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详解】 A、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故 A 正确; B、将等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到 t1,析出甲的质量大,故 B 不正确;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故 C 正确; D、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 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故 D 正确。 故选 B。
溶液 溶解度考点解析(Word 版附答案)经典 1
一、溶液选择题
1.KNO3 和 KCl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低于 40℃时,KNO3 的溶解度一定小于 KCl 的溶解度 B.将等质量的 KNO3 和 KCl 的饱和溶液从 60℃降温到 20℃,析出晶体的质量 KNO3 大于 KCl C.将 10℃时 KNO3、KCl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60℃,KNO3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 KCl 大 D.将 20℃时 100gKCl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60℃,需要再加入 11.5gKCl 固体才能使溶液恰 好饱和 【答案】B 【解析】 A、在 30℃-40℃时,两条曲线有交点,此时 KNO3 的溶解度和 KCl 的溶解度相等,故错误; B、将等质量的 KNO3 和 KCl 的饱和溶液从 60℃降温到 20℃,KNO3 的溶解度比 KCl 的溶解度 变化大,析出晶体的质量 KNO3 大于 KCl,故正确; C、将 10℃时 KNO3 的溶解度大于 KCl 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
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将 t2℃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
D.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到 t1℃,析出甲的质量一定大 【答案】B 【解析】A.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分析; B.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C.根据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换分析; D.根据溶液质量是否相等分析。 解: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故错误; B. 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正确;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 t2℃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升高温度, 溶解度变大,此时仍为不饱和溶液,错误; D. 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故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到 t1℃,析 出甲的质量不一定大,错误。 故本题选 B。 点睛: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7.下面是四个实验相关的图象其中对应表示正确的是( )
A.I 是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 ΚNO3 溶液中加 ΚNO3 固体 B.Ⅱ是向一定量的 CuSO4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 C.Ⅲ是将一定量的稀 H2SO4 加水稀释 D.Ⅳ是实验室加热一定量的 ΚMnO4 制取 O2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酸碱溶液的稀释;盐 的化学性质。 A、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为 0%,即图象的起点不能在 0 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后,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 A 错误; B、向一定量的 CuSO4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混合物的总质量应 不断的增加,故 B 错误; C、将一定量的稀 H2SO4 加水稀释,随着水的加入,溶液的 pH 应逐渐增大且无限的接近 7,故 C 错误; 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一段时间后开始生成氧气,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不再生成氧 气,故 D 正确; 故选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