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总论-表格

合集下载

针灸学速记歌诀

针灸学速记歌诀

考研针灸学速记歌诀第一部分经络总论详见中医基础部分的论述(十二经脉气血流注顺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胱肾包焦胆肝藏)即,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第二部分腧穴总论腧穴的概念,分类,治疗作用,主治规律,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第三部分治疗总论一.针灸治疗原则的含义及应用举例1.补虚泻实(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

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2.清热温寒(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

)3.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

)4.三因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二、针灸的治疗作用(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三、处方选穴规律1、近部选穴2、远部选穴3、辨证对症选穴四、常用配穴方法1、按经配穴法(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2、按部位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徐氏《针灸大全》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五、特定穴(一)五输穴1、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井荥输经合)简称“五输”。

2、阴井木,阳井金(阴井荥输经合木火土金水,阳井荥输经合金水木火土)3、《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井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井穴急救,荥穴热病,输穴肢节酸痛五脏病,井穴气喘咳嗽,合穴六腑病。

五输穴歌井荥输经合五穴,系由肢端向肘膝,按其脉气小到大,第一所出为井穴,二溜为荥三注输,所行为经入为合。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手太阴肺经】商阳二间接三间,阳溪曲池大肠牵;【手阳明大肠经】厉兑内庭陷谷胃,解溪向上三里随;【足阳明胃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之上阴陵泉;【足太阴脾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手少阴心经】少泽前谷与后溪,阳谷小海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至阴通谷接束骨,昆仑委中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涌泉然谷和太溪,复溜阴谷肾经宜;【足少阴肾经】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少厥阴心包经】关冲液门中渚穴,支沟天井属三焦;【手少阳三焦经】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是胆经;【足少阳胆经】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针灸学表格总结

针灸学表格总结
络穴
丘墟
颈项痛、腋下痛、胸胁痛、外踝肿痛等痛证;足内翻、足下垂
原穴
听会
耳疾
齿痛、面痛、口眼歪斜、口噤
头临泣
头痛;鼻塞、鼻渊;小儿惊痫
完骨
五官病证
颈项强痛;癫痫
侠溪
胸胁胀痛;足跗肿痛;热病
荥穴
足窍阴
五官实热病证
喉痹;胸胁痛、足跗肿痛
井穴
风池
内风;外风;颈强强痛
肩井
妇产科、乳房疾病
瘰疬
带脉
妇科经带病证
疝气;腰痛、胁痛
膀胱之募穴
关元
元气虚损证;肠腑病证;少腹疼痛;疝气
小肠之募穴
气海
肠腑病证
气虚病证;妇科病证;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疝气
肓之原穴
神阙
元是暴脱;水肿、小便不利
下脘
脾胃病证
痞块
建里
水肿
中脘
黄疸;癫狂、脏躁
上脘
胃腑病证;癫痫
膻中
胸中气机不畅的病证;乳部疾患
天突
肺系病证;瘿气、梅核气、噎膈等气机不畅病证
委阳
腹满、小便不利;腰脊强痛,腿足挛痛
三焦下合穴
委中
腰及下肢病证
腹痛、急性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合穴;膀胱下合穴
秩边
小便不利;便秘、痔疾;阴痛
膏肓
肺之虚损证;虚劳诸疾;肩胛痛
志室
肾虚病证;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
承山
痔疾
腿痛拘急、疼痛;
飞扬
头痛、目眩;腰腿疼痛
络穴
昆仑
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等痛证;癫痫;滞产
章门
胃肠病证;肝脾病证
脾之募穴;八会穴之脏会

考研《针灸学》考点精华总结附表格

考研《针灸学》考点精华总结附表格

20XX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
腧穴总论—表 2 常用骨度分寸表
经络腧穴各论—表 1 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 2 手阳明大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 3 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 4 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 5 手少阴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7 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8 足少阴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9 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0 手少阳三焦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1 足少阳胆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2 足厥阴肝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3 督脉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4 任脉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5 下列常用奇穴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治疗总论—表 1 阴经五输穴表
治疗总论—表 2 阳经五输穴表
治疗总论—表 3 十二经脉原穴与络穴表
治疗总论—表 4 六脏六腑背俞穴与募穴表
治疗总论—表 5 八脉交会穴及主治表
治疗总论—表 6 八会穴及归经表
治疗总论—表7 十六经脉郄穴表
治疗总论—表8 下合穴及归经表。

针灸穴位表格-整理

针灸穴位表格-整理

经脉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趾间1肝经风热所致头目病(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痛,青盲,口)2妇科经带病(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3阴中痛,疝气4泌尿系统(遗尿,癃闭,五淋) 5胸胁满痛足厥阴肝经1肝经风热病(中风,癫狂痫,小儿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

13针灸治疗总论

13针灸治疗总论

1.按主病特点取穴
1)主治特点:首推《难经〃六十八难》说: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 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

主要是从阴经五输穴五行属性与五脏属性相关 的角度,说明五输穴主治作用的。

阴经井穴治疗肝的病变,荥穴治疗心的病变,输穴
治疗脾的病变,经穴治疗肺的病变,合穴治疗肾的 病变。

特定穴(Specific points)是指十四经中具 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五输穴(five Shu points),原穴(Yuan-primary points), 络穴(Luo-connecting points),郄穴(Xi-cleft points), 下合穴(lower He-sea points),俞穴(back Shu points),


右胁肋部带状疱疹
处方示例:

主穴:支沟(双)阳陵泉(双) 阿是穴 配穴:期门(右) 日月(右) 大包(右 )太冲(双) 操作:毫针泻法, 阿是穴用电针,留针 20',qd。

一、选穴原则

近部取穴 远部取穴


随证取穴
1.近部取穴

痹症围刺 近部取穴是指选取病痛的所在部位或邻近部位的
腧穴,腧穴特点?。其应用最广泛。
其分布和排列是标本、根结理论的具体体现
(一)五输穴续
五行属性:阴井木阳井金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 难经〃六十四难明确提出五输穴的阴阳属性: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 中膀胱经; 泽肺相连; 认为五输系以五脏为主,六腑为附属,脏与腑相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 表里,阳与阴、刚与柔相对,因而阴经的井穴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 谷肾所宜; 池大肠牵; 木,阳经的井穴属于金,阳经克阴经。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 中冲劳宫心包经,大陵间 余穴依次排列,制中有生,刚柔相济,暗合阴 溪三里随; 使曲泽陈; 阳交泰和阴阳互根。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 陵泉水清; 与生理病理及辩证论治规律发生了特定关系, 沟天井深;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 构成统一的系统 道少海寻;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 辅阳陵泉;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 海小肠探; 大敦行间太冲存,中封曲 泉肝经生。

总论4—针灸处方

总论4—针灸处方

举例
发热可取大椎、曲池、合谷;失眠多梦可取神门、三阴交、心俞; 盗汗可取后溪,阴郄;多汗可取合谷、复溜; 皮肤瘙痒可取曲池、血海、三阴交;昏迷可取水沟、井穴; 虚脱可取足三里、关元等都属于随证取穴的范畴。 经外奇穴:四缝穴、腰痛穴、落枕穴、安眠穴…… 此外,气病取膻中,血病取膈俞,筋病取阳陵泉等都属于此范畴。
举例
风火牙痛:上取合谷,下配内庭 胸腹满闷:上取内关,下配公孙 头项强痛:上取天柱,下配昆仑 子宫脱垂:上取百会,下配气海等 此外,八脉交会穴配合应用也属于本法。
前后配穴法
概念
前后配穴法又称“腹背阴阳配穴法”,是以身体前后部位所在腧穴 相互配伍的方法。
举例
迎风流泪:前取睛明、承泣,后配风池、医明; 胃脘疼痛:前取中脘、梁门,后配胃俞、筋缩 咳嗽、气喘:前取天突、膻中,后配肺俞、定喘 中风失语:前取廉泉、承浆,后配风府、哑门 脊柱强痛:前取水沟、龈交,后配脊中、身柱 遗精、阳痿:前取气海、关元,后配命门、肾俞 《灵枢·官针》所指“偶刺法”以及特定穴中的“募俞配穴法”等均属于
举例
临床上有许多病症,如发热、昏厥、虚脱、癫狂、失眠、 健忘、嗜睡、多梦、贫血、月经不调等均属于全身性病症, 因无法辨位,不能应用上述按部位选穴的方法。
此时,就必须根据病症的性质,进行辨证分析,将病症归 属于某一脏腑或经脉,然后按经选穴。
四、对症选穴
J.MO
概念
对症选穴是根据疾病的特殊症状而选取穴位的原则,是腧 穴特殊治疗作用及临床经验在针灸处方中的具体应用,也 称经验选穴。
引言
故针灸配穴处方必须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针灸治疗原则的指导 下,根据经脉的循行分布、交叉交会和腧穴的分布、功能及特 异性,结合疾病涉及的脏腑、病情的标本缓急进行严密组合。 做到有法有方、配穴精练、酌情加减、灵活多变。从临床实际 情况需要出发,择优选用一种或多种配穴方法组成处方。

中医执业助理针灸复习歌诀

中医执业助理针灸复习歌诀

中医针灸复习歌诀五腧穴歌:歌诀:肺原太渊络列缺,大原合谷络偏历;心包大陵内关络,三焦阳池外关络;心原神门络通里,小肠腕骨支正络;脾原太白络公孙,胃原冲阳络丰隆;肝原太冲蠡沟络,胆原丘墟络光明。

十二募穴歌:歌诀:胃募中脘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膻中气会何经募,心主厥阴心包络;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八脉交会穴歌歌诀: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蹻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蹻照海膈喉咙。

治疗总论—表1 阴经五输穴表治疗总论—表2 阳经五输穴表治疗总论—表3 十二经脉原穴与络穴表歌诀:肺原太渊络列缺,大原合谷络偏历;心包大陵内关络,三焦阳池外关络;心原神门络通里,小肠腕骨支正络;脾原太白络公孙,胃原冲阳络丰隆;肝原太冲蠡沟络,胆原丘墟络光明。

治疗总论—表4 六脏六腑背俞穴与募穴表歌诀:胃募中脘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膻中气会何经募,心主厥阴心包络;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治疗总论—表5 八脉交会穴及主治表歌诀: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蹻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蹻照海膈喉咙。

治疗总论—表6 八会穴及归经表歌诀:腑会中脘脏章门,筋会阳陵髓绝骨,骨会大杼气膻中,血会膈俞脉太渊治疗总论—表7 十六经脉郄穴表歌诀:肺郄孔最大温溜,脾郄地机胃梁丘;心郄阴郄小养老,膀胱金门肾水泉;心包郄门焦会宗,胆郄外丘肝中都;阴蹻交信阳跗阳,阳维阳交阴筑宾。

治疗总论—表8 下合穴及归经表歌诀: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委中胆阳陵,三焦下合是委阳。

经络总论—表1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经络总论—表2 奇经八脉循行分布和功能腧穴总论—表1 十四经穴分经主治规律。

中医助理考试(针灸表格)

中医助理考试(针灸表格)
腘横纹至外踝尖
16
烧伤深度的计算
分度
深度
创面表现
创面无感染的愈合过程
Ⅰ度(红斑)
达表皮角质层
红肿热痛,感觉过敏,表面干燥
2~3天后脱屑痊愈,无瘢痕
Ⅱ度(水疱)
浅Ⅱ度
达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
剧痛,感觉过敏,有水疱,基底部呈均匀红色、潮湿,局部肿胀
1~2周愈合,无瘢痕,有色素沉着
深Ⅱ度
达真皮深层,有皮肤附件残留
②可出现假性尿失禁。
③急性尿潴留,严重者可引起肾功能损伤。
④可并发尿路感染、膀胱结石、疝气或脱肛等。
直肠指检
前列腺正常大小,或稍大或稍小,轻度压痛。也可表现为软硬不均或缩小变硬等异常现象
前列腺常增大,表面光滑,中等硬度而富有弹性,中央沟变浅或消失。
上巨虚
小肠
下巨虚

阳陵泉
膀胱
委中
三焦
委阳
常用骨度分寸表
部位
起止点
折量寸
头部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12
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
3
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至后发际正中
3
眉间(印堂)至后发际正中第7颈椎
18
前额两发角(头维)之间
9
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
9
胸腹
胁部
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歧骨)
9
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至脐中
8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
5
两乳头之间
8
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章门)
12
背腰部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
8
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
3
上肢部
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络系统组成示意图
手三阴经胸走手,手三阳经手走头,足三阳经头走足,足三阴经足走腹胸。

十二经分布规律
〖歌诀〗-手三阴经胸走手,手三阳经手走头,
足三阴经头走足,足三阴经足入腹(胸)。

少阴内后太阴前,厥阴少阳走中线,
外侧太阳与阳明,太阳外后阳明前。

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
足末端交接。

②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
部交接。

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
胸中交接。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三胆肝详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属脾经,太白商丘与阴陵;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属;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须;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要;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肝,中封曲泉五输泉。

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一组腧穴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夏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外关阳维锐毗逢,后溪督脉内毗颈,申脉阳蹻络以通,列缺任脉行肺系,照海阴蹻隔喉咙。

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有一组穴位,称为“背俞穴”
肺俞胸三四厥阴,
心五肝九胆十临,
十一脾俞十二胃,
腰一三焦腰二肾,
腰四骶一大小肠,
膀胱骶二寸半寻。

脏腑经气输注于胸腹部有一组穴位,称为“募穴”
肺募中府大天枢,
胃募中脘脾章门,
心募巨厥小关元,
膀胱中级肾京门,
包络檀中焦石门,
胆募日月肝期门。

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会聚的一组穴位。

共8个腧穴。

脏会章门腑中脘,
筋会阳陵脉太渊,
气会檀中血隔俞,
骨会大杼髓绝骨。

十五络脉在由经脉别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为络穴
列缺偏历肺大肠,
通里支正心小肠,
心包内关三焦外,
公孙丰隆脾胃详,
胆络光明肝蠡沟,
肾络大钟膀飞扬,
脾之大络名大包,
任络鸠尾督长强。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
的阴蹻、阳蹻、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
聚的部位
肺大孔最温溜取,胃郄梁丘脾地机。

小肠养老心阴郄,膀肾金门水泉立。

心包郄门焦会宗,肝胆外丘中都须。

二蹻跗阳与交信,二维阳交筑宾抵。

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曲尺泻二间,胃泻历兑解溪补,脾泻商丘补大都,
心泻神门补少冲,小泻小海后溪生,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寻。

包补中冲泻大陵,焦补中渚泻天井,胆补侠溪泻阳辅,肝泻行间曲泉补。

〖歌诀〗-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口面合谷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