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制品激素药物用药评价记录
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

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处方点评的管理依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我院依此,建立了医院的处方点评和超常预警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医院《处方管理制度》、《处方质量评价制度》、《处方点评制度》、《合理用药制度》、《药品使用动态监控和超常预警制度》等等。
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处方点评管理工作的目标是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
我院的处方点评管理组织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务科、质量管理部、药剂科处方点评工作小组,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一、处方点评抽样办法(一)处方的抽样率为总处方量的1‰,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少于100张,记入《处方点评工作表》(见下表)(二)每月抽查出院病历医嘱单,抽查数不低于总出院病例数的1%,绝对数不应少于30份。
(三)随机抽样,兼顾各科。
二、处方评价结果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颁布前,我院将处方的评价结果在格式上合格处方和不合格处方(医务科、质管部从处方书写管理的角度上评价),在用药上分合理和不合理处方(药剂科点评小组从用药上进行评价),不合理处方又分为不适宜处方、不当处方、超常处方。
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颁布,按照《规范》的要求,我们修改了医院的处方点评评价标准,只将处方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激素类处方点评总结表

存在问题
小结:本次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共选取门诊激素类药物处方50张,其中不合理处方5张,处方合格 率为90%。主要存在问题有:1、无适应症用药;2、个别医师为自己开具处方。3、所开药物给药 途径不适宜。其中无适应症用药导致处方不合格的情况最多,主要原因可能是个别医师在为同时 患有两种以上疾病的患者开具处方时只写了一种。因此医师在为患者开具处方时一定要将临床诊 断写全写清。
药学三甲评审标准

【B】符合“C”,并
有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
【A】符合“B”,并
1.查看抗菌药物遴选、调整、采购管理及临床应用相关管理制度。2.查看对医师的培训课件、内容、考卷及没参加培训人员名单,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授予名单。3.查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评估报告。4.查看专项点评制度及点评结果和整改措施报告。5.住院患者、门诊、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符合整治方案要求,使用强度在50个DDD以内,HIS可控制处方权和预防用药天数
5.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1.现场查看中药房与中药煎药室(如中药房与中药煎药室实行外包,查合同及相关内容)。2.查中药房与中药煎药室相关制度,中药饮片调剂室≥100㎡。3.从花名册抽查2名中药技术人员,应知晓相关要求。4.查药学部门的监督检查制度和记录,有分析反馈材料。
5.访谈中医科及患者,询问是否经常缺药,患者对煎药是否满意。
【B】符合“C”,并
1.Ⅰ类切口(手术时间≤2小时)手术,预防性抗菌药使用比例≤30%。
2.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
【A】符合“B”,并
手术预防性抗菌药使用符合相关规范。
十一、中医管理与持续改进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检查方法
4.11.3医院根据医疗资源情况设置中药房与中药煎药室,应当符合卫生部《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等法规的要求。
1.对激素类药物及血液制品使用管理有效,无滥用现象。2.有对激素类药物、血液制剂使用实施分级管理。
某院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用药情况及点评分析

1.2 方法 从 所抽取 的病历 中随机 抽取 糖皮质 激素 类药 物 使用数量排名 前五的品种 中共 600例病历 ,以覆盖 内、外 、妇 、 儿为原则 ,依据 《指 导原则 》以及药 物说 明书 ,对该 类药 物 进 行点评 ,采用 自制 Excel表 的形式 ,统计病 历 中患者 的基本 资 料 、用 药品种 、用 药剂量、给药途径 及联合用药情 况、不合理用 药情况等 。 2 结 果 2.1 一般情 况 600份病历 中,男 315例 ,女 285例 ,年龄 0 — 85岁 ,糖 皮质激素类药物 给药 途径包括 口服 (吸入 )、静 脉 、 肌 肉和皮下 注射。 2.2 糖皮 质激 素使用 品种及 金额 我院住 院患 者糖 皮质激 素类药 品使用 量排前 5位 的依 次是 吸入用 布地奈 德混悬 液 、 注射用 甲泼尼 龙琥玻 酸钠 40mg、地 塞米 松磷 酸钠注 射液 、甲 泼尼龙 片、醋酸泼尼松 片 ;使用金额排名 第一的是吸入用布地 奈德混悬 液 ,其次为 注射用 甲泼 尼龙琥 玻酸钠 、甲泼尼龙 片 、 地塞米松磷 酸钠注射液 (见表 1)。
3 讨 论
3.1 无 指征用药 主要 为儿科 及 呼吸 内科 无指 征使 用布 地 奈德混悬 液 ,根据 《糖 皮质 激 素雾 化 吸入疗 法 在儿 科应 用 的 专家共识 》 (2014年修订版 )推荐 的适应症 为 :支气 管哮喘 、 咳嗽变异性哮喘 、感 染后 咳嗽 、婴幼 儿喘 息性支 气管 炎 、肺 炎 支原 体肺 炎 、急 性喉 气管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发育不 良等 。其 他 皆不推荐常规使 用糖皮 质激 素 ,包 括吸 入剂 型。某些 儿科 治疗感 冒、上呼吸道感染 、扁桃 体炎 、咽炎 、急性支气管 炎等常 规使 用糖皮质 激 素 ;上 呼吸道 感 染 、支气 管炎 等 多为 病毒 感 染 ,糖皮质 激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用后反 而减低 机体 的防御 能力 ,使感染 扩散 J。呼吸 内科无 哮喘 、咳嗽 、肺炎 等情况 下 使用布地奈德 吸入 ,多数 医师将布地奈德 当做化 痰药物使用 ; 某些外科亦 常规用 ,对 于麻醉使用激素雾化使用 指证应该为 : 患者 既往有 COPD、哮 喘等病 史 、肺 炎 ,咳 嗽咳 痰等 会影 响 气 道通气情 况下 使用 ,若 患者无使用激素雾化指证 ,且术后 患者 无气道 高反应 ,喉头水 肿 等情况 ,能 自主排痰 时 ,无需 常规 使 用糖皮质 激素雾化 。 3.2 给药途径及疗程不 适宜 给药 途径 应 由患者病 情 的缓 急轻 重程 度 以及用药 目的决 定 。轻 症患者 可选 用 口服用药 ,
单县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特殊药品(肿瘤化疗药物,激素类药物,血液制剂等)用药评价分析

特殊药品用药评价分析记录(激素类药物,血液制剂,肿瘤化疗药物等)科室:神经内科启用时间:2012年1月.截至时间:2012年12月单县中心医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
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
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
(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临床适应证尤其是相对适应证较广的药物,但是,临床应用的随意性较大,未严格按照适应证给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如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中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
糖皮质激素有抑制自身免疫的药理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自身免疫病治疗如慢性淋巴细胞浸润性甲状腺炎(桥本病)、1型糖尿病、寻常型银屑病等。
(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及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等。
本《指导原则》中除非明确指出给药途径,皆为全身用药即口服或静脉给药。
1.品种选择:各种糖皮质激素的药效学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应根据不同疾病和各种糖皮质激素的特点正确选用糖皮质激素品种。
2.给药剂量:生理剂量和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不同的作用,应按不同治疗目的选择剂量。
一般认为给药剂量(以泼尼松为例)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长期服用维持剂量:2.5~15.0 mg/d;(2)小剂量:<0.5mg·kg-1·d-1;(3)中等剂量:0.5~1.0 mg·kg-1·d-1;(4)大剂量:大于1.0 mg·kg-1·d-1;(5)冲击剂量:(以甲泼尼龙为例)7.5~30.0 mg·kg-1·d-1。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分析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分析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其意义重大。
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以及药品说明书,本着促进我院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适度之目的,对处方实行综合评价。
现将我院2013年典型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点评分析如下:一、用法用量不适宜门诊号:08507300 性别:女年龄:29 临床诊断:早期人工流产R:莫西沙星片400mg*3 德国拜耳用法:1*400mg po qd盐酸克林霉素葡萄糖注射液200ml 四川美大用法:1*200ml ivgtt qd分析:按照盐酸克林霉素葡萄糖注射液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成人每天0.6-1.2g,分2-4次应用,此方200ml盐酸克林霉素葡萄糖注射液药含1.0g克林霉素且1次给予,1次给药剂量偏大可增加对皮肤和静脉的刺激,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1天只给药1次难以达到治疗的血药浓度,因盐酸克林霉素葡萄糖注射液为时间依赖性药物,其成人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约为3h,血消除半衰期约为3h,如减少给药次数,将无法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大于细菌MIC(最小抑菌浓度)时间的百分率,此时不但不能将细菌杀死(这时药物浓度可能使细菌处于亚致死水平),反而可使细菌菌株产生选择耐药,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故此方用法用量不适宜。
建议:用法用量每天0.6-1.2g,分2-4次应用。
二、配伍禁忌门诊号:J139153 性别:女年龄:18 临床诊断:肠炎R: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0.5g 西安万隆用法:1*0.3g ivgtt qd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 1.5g 威尔曼用法:1*1.5g ivgtt qd0.9%氯化钠注射液(双塞式)100ml 青岛首和用法:1*100ml ivgtt qd分析: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是第三代硝基咪唑类药物,《国家药品质量标准》中规定其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pH:3.0~4.5。
新三甲医院评审标准-药学部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 年版)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部印发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 年版)》(卫医管发〔2011〕33号)。
为增强评审标准的操作性,指导医院加强日常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行业监管与评审工作提供依据,制定本细则。
一、本细则适用范围《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 年版)》适用于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其余各级各类医院可参照使用。
本细则共设置7 章73 节378 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7 节342 条636 款标准,用于对三级综合医院实地评审,并作为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在本说明的各章节中带“★”为“核心条款”,共48 项。
第七章共 6 节36 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三级综合医院的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
二、细则的项目分类(一)基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三级综合医院。
(二)核心条款为保持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对那些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必须做好的标准条款,且若未达到合格以上要求,势必影响医疗安全与患者权益的标准,列为“核心条款”,带有★标志。
(三)可选项目主要是指可能由于区域卫生规划与医院功能任务的限制,或是由政府特别控制,需要审批,而不能由医院自行决定即可开展的项目。
表1 第一章至第六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章节条款核心条款(★)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 6 31 33 4第二章医院服务8 33 38 5第三章患者安全10 25 26 4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27 163 379 27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5 30 53 2第六章医院管理11 60 107 6合计67 342 636 48三、评审表述方式(一)评审采用A、B、C、D、E 五档表述方式。
2019年门诊处方使用情况及其用药合理性分析

价,如给药途径、药物选择、配伍禁忌等,找出存在或潜在用药 问题,制定相关改进措施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过 程〔2,3〕。
《处方管理方法》指出,需对处方进行规范、标准、严格化管理
以提升医疗质量,其对于处方的点评、书写、审核等均提出高 要求〔4〕。为此,本研究就我院 2019年接收的 1236张门诊处
方展开分析。过程如下。
StraitPharmaceuticalJournalVol33No62021
术后切口感染率,反而增加感染机会,诱发细菌耐药的产生, 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另外,如何控制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时 机,可能与护士执行医嘱的时间有关 。 〔12〕 对此,临床医生和 护士都应该提高对术前预防用药和合理化使用抗菌药物的正 确认识,并重视术前给药时机和预防用药疗程。 36 用法用量 在本次调查中抗菌药物给药剂量或给药次 数不当占 302%,主要表现为单次用药剂量偏大(如头孢唑 林 3g、头孢呋辛 3g)。2009年卫生部 38号文件规定:头孢唑 林的单次剂量为 1~2g,头孢呋辛为 15g。大剂量或超剂量 情况下容易出现 ADR,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或肾功能不全患者 等特殊人群。局部或口服使用抗菌药物对手术部位感染无明 确的预防效果,建议首选静脉给药。临床医生需严格按照规 定,个体化给药,以确保达到更好的用药效果。 37 联合用药和更换药品不当 预防用药时,建议首选单一 抗菌药物,防止不必要的联合。如患者受到严重感染且尚未 查明病原体,其中包括严重的免疫缺陷感染时,可联合用药, 但不推荐使用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在联用多种抗菌药物 时,须权衡利弊,选择最合适的组合方案,真正做到协同效应, 提高疗效。另外,在无明确换药指征下随意更换抗菌药物,容 易缺乏抗菌药物应用连续性,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选择合 适的抗菌药物、适当的用药疗程即可达到预防用药的目的,无 充分理由不建议频繁更换抗菌药物。所以,我院骨科医生需 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以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 低 ADR和细菌耐药性。 4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