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军势 精品
军旅生涯的古代诗词

军旅生涯的古代诗词唐•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唐•西鄙人《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唐•卢纶《塞下曲•四首》(其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杨新令,千营共一呼。
(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四)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唐•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卢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戴叔伦《塞上曲》汉家旌旗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宋•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宋•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禄,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沙场点兵:那些历史上雄赳赳、气昂昂的军旅诗词

沙场点兵:那些历史上雄赳赳、气昂昂的军旅诗词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屈原(战国·楚)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荆轲(战国·卫)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刘邦(西汉)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曹植(三国·魏)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阮籍(三国·魏)咏怀(其三十九)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鲍照(南朝·宋)代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北朝民歌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关于战争的古诗_诗词

《关于战争的古诗》关于战争的古诗:1、《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4、《凉州词》唐王翰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七律长征》现代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己亥岁》唐曹松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7、《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9、《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群黄金台上意,但携玉龙为君死。
10、《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1、《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2、《淮村兵后》宋戴复古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
关于长征的诗词大全15首

关于长征的诗词大全15首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马铁索寒,大渡桥横。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解析:毛主席这首诗超牛的。
一上来就说红军不怕远征难,那口气就很豪迈。
“万水千山只等闲”,就好像那些艰难险阻在红军眼里都不算啥。
你看五岭山脉那么长,他说像翻腾的小细浪;乌蒙山那么雄伟,在红军脚下就像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江的铁索桥看起来很险,大渡河上的桥也不好过,可红军都克服了。
最后到了岷山,看到那千里雪,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
这诗把红军长征的那种英勇无畏、乐观向上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解析:“东方欲晓”,就像在说天快亮了,有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
“莫道君行早”,有点小俏皮呢,好像在说别以为你出发得早,我们红军早就开始奋斗啦。
“踏遍青山人未老”,红军战士们到处征战,但是精神头十足。
“风景这边独好”,会昌这儿的风景好,也暗示着红军的革命事业有着美好的前景。
后面描写会昌城外的高峰,连接着大海,战士们还看着南粤,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也展现出红军战士广阔的视野和对未来充满信心。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解析:这三首小令可有意思了。
第一首里,红军战士骑马在山间飞奔,“快马加鞭未下鞍”,那速度,等到惊回首的时候,感觉都快碰到天了。
第二首呢,把山比作翻江倒海的巨大波浪,就像万马奔腾在战斗一样,很有画面感。
第三首说山像剑一样能刺破青天,而且剑刃还完好无损,这天要是塌下来,还得靠这山撑着呢。
毛主席用山来象征红军的英勇和强大,很有创意。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解析:“西风烈”,一开头就感觉风刮得很猛,环境很严酷。
经典诗词五首,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九秩烽烟万里红,军魂铸就史册中。
铁马冰河翻战浪,金戈铁壁守长城。
江山如画英雄血,战旗猎猎映苍穹。
八千里路云和月,铸就中华铁军功。
【五律·军旅情深】
军旅情深似海深,戎装铁甲映星辰。
枪林弹雨忠心铸,沙场烽火赤胆耕。
三更灯火五更鸡,血战沙场志未沉。
万里江山谁为主,英雄豪杰铸军魂。
【七绝·军歌嘹亮】
军歌嘹亮振中华,铁马冰河气吞山。
万里江山万里情,军魂永驻天地间。
【五绝·军魂不朽】
军魂不朽照苍穹,铁血铸就英雄名。
万里江山谁为主,英雄豪杰铸军魂。
【七律·解放军赞】
解放军中多豪杰,九十春秋铸辉煌。
万里江山铁壁固,千秋伟业永流传。
风雨同舟渡险阻,烽火连天映辉煌。
军魂不朽昭天地,万里江山共荣光。
【五律·军魂颂】
军魂颂千古,铁血铸军魂。
万里江山固,英雄气贯云。
沙场烽火起,战旗映日新。
忠魂昭天地,永驻中华魂。
现代励志军旅诗词军旅题材现代诗歌

现代励志军旅诗词军旅题材现代诗歌
现代军事素材之丰富远非古代军旅诗人所能想见,有心的诗人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方天地。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励志诗句,希望能帮到你!
励志诗句精选一:西江月·忆军旅
清风苍穹小月,薄纱残红弄晚。
桂花煮酒独孤怜,谁来杏林院前。
洞庭浅蓝一色,燕山浓翠万千。
戎装军旅紫菱远,梦回兰亭幽现。
励志诗句精选二:军旅诗情·从军
投笔披征衣,
壮哉别故里。
三载秦汉歌,
一赋唐宋曲。
挽剑酒方酣,
跨马甲正寒。
生死何须顾,
肝胆照长天。
励志诗句精选三:军旅生涯
再回首
两年的青春泼洒在我的第二故乡-龙城默默的奉献着光和热
无怨无悔的驻守着一份平凡
两年,让我习惯了三点一线的生活
那齐步正步的1234
那豪迈激昂的军歌嘹亮
身在和平年代的军人
我想我是幸福的
没有撕杀与侵略
没有战场生离死别的跨越
然而我更真爱这份和平
默默地坚守着对祖国忠诚和责任的承诺转瞬间
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日日夜夜已成往事而在这片热土上
流下的每一滴血和汗
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永恒的辉煌经历过军营生活磨砺的人
即使面对风雨的肆虐
都会勇往向前走向阳光..........。
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

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11、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诗经-君子于役》)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4、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6、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7、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10、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陈毅《梅岭三章》)11、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杜甫《石壕吏》)1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21、《古征战》唐·于濆高峰凌青冥,深穴万丈坑。
皇天自山谷,焉得人心平。
齐鲁足兵甲,燕赵多娉婷。
仍闻丽水中,日日黄金生。
苟非夷齐心,岂得无战争。
2、《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塞下曲》唐·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篙。
5、《从军北征》唐·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6、《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关于军队的诗句

关于军队的诗句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李贺《雁门太守行》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荆轲《渡易水歌》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8.“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佚名《木兰诗/ 木兰辞》9.“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高适《燕歌行》10.“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李贺《雁门太守行》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王维《使至塞上》12.“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16.“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7.“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 ——李商隐《马嵬·其二》18.“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
” ——王涯《塞下曲二首·其二》19.“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 ——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20.“旌旗蔽日入云霄,战士生擒颉利归。
” ——李隆基《旋师喜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势
提示本篇论述的是作战指挥的一般原则。
有以下几个要点:一是因敌因情用兵,灵活机动,不拘一格,即势因于敌家之动,变生于两阵之间,奇正发于无穷之源。
这样才能争取战争的主动权。
二是未战先胜,不战而屈人之兵,即善战者,不待张军,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
三是把握作战指挥中事、用、动、谋四个环节。
事莫大于必克,用莫大于玄默,动莫神于不意,谋莫善于不识。
四是侦察判断弄清敌情,否则,未见形而战,虽众必败。
五是指出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莫过狐疑。
作战的指挥者必须见利不失,遇时不疑,紧紧把握住战机。
六是兵贵神速,进攻速胜,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这样就能当之者破,近之者亡,无人能够抵御。
译文武王问太公说:进攻作战的原则是什么?太公答道:作战的态势要根据敌人的行动而决定,战术的变化产生于敌我双方的临阵对垒,奇正的运用来源于将帅无穷的智慧和思考。
所以,最重要的机密不能泄露,用兵的谋略不可言传,况且机密极为重要只能藏于心中而不能表现为论论,军队的部署和运用只能隐秘而不可暴露于敌。
倏然而去,忽然而来,独断专行而不受制于人,这就是用兵的原则。
敌人听说我军兴兵,就会商议应对之策;敌人发现我军行动,就会设计对我算计图谋;敌人了解我军企图,我军就会陷入困境;敌人摸清我军规律,我军就会遭遇危险。
所以善于用兵的,取胜于军队动用之前;善于消除祸患的,能够消除祸患于未然;善于打胜仗的,能够取胜于无形之中。
最高明的作战是不战而使敌人屈服。
因此,经过白刃相交殊死拚搏而取胜的,不是良将;在失败之后再来设置守备的,不是智士;智慧与一般人相同的,不能称为国师;技艺与一般人相同的,不能称为国工。
用兵最重要的莫过于所攻必克,作战最重要的莫过于保守机密,行动最重要的莫过于出其不意,计谋最重要的莫过于神妙难测。
凡是未战而先胜的,都是先示弱于敌,然后进行决战。
这样便可事半而功倍。
圣人观察天地的变化,反复探求其运行的规律,根据日月的运行,季节的变化,昼夜的长短,推断出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
万物的生死,取决于天地的变化。
所以说,没有弄清战争的形势就贸然作战,虽然军队众多,也必定失败。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按兵待机不被假象所干扰,看到有胜利把握就进攻,没有获胜的可能就停止。
所以说,不要恐惧,不要犹豫。
用兵的害处,最大的是犹豫;军队的灾难,最大的是狐疑。
善于打仗的人,看到有利的情况决不放过,遇到有利的战机决不迟疑。
否则,失掉有利条件放过有利战机,自己反而会遭受祸殃。
所以,明智的指挥者抓住战机就不放过,机智的指挥者一经决定就绝不迟疑。
所以投入战斗才能象迅雷使人不及掩耳,象闪电使人不及闭目,前进有如惊马奔驰,作战有如狂风迅猛。
阻挡它的就被击破,靠近它的都被消灭,这样的军队谁还能抵抗呢?将帅用兵,能不动声色而胸有成竹的叫做神,情况未明而洞察端倪的叫做明。
所以,掌握了神明的道理,作战就没有势均力敌的对手,天下就没有敢于作对的敌国。
武王说:您说得好啊!原文武王问太公曰:攻伐之道奈何?太公曰:势①因于敌家之动,变生于两陈之间,奇正发于无穷之源。
故至事不语,用兵不言。
且事之至者,其言不足听也;兵之用者,其状不足见也。
倏②而往,忽而来,能独专而不制者,兵也。
夫兵,闻则议,见则图,知则困。
辨则危。
故善战者,不待张军③;善除患者,理于未生④;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上
战,无与战。
故争胜于白刃之前者,非良将也;设备于已失之后者,非上圣也;智与众同,非国师也:技与众同,非国工⑤也。
事莫大于必克,用莫大于玄默⑥,动莫神于不意,谋莫善于不识。
夫先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倍焉。
圣人征⑦于天地之动,孰知其纪,循阴阳之道而从其候⑧,当天地盈缩⑨因以为常。
物有死生,因天地之形。
故曰,未见形而战,虽众必败。
善战者,居之不扰,见胜则起,不胜则止。
故曰,无恐惧,无犹豫。
用兵之害,犹豫最大。
三军之灾,莫过狐疑。
善战看见利不失,遇时不疑。
失利后时,反受其殃。
故智者从之而不释⑩,巧者一决而不犹豫。
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赴之若惊;用之若狂;当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夫将,有所不言而守者⑾,神也;有所不见而视者,明也。
故知神明之道者,野无衡敌,对无立国。
武王曰:善哉!注释①势:底本作资,疑误,据《武经七书汇解》校改。
②倏:忽然。
③张军:展开军队,列阵变质。
张,伸展,展开。
④理于未生:意为防患于未然。
理,治理,处理。
⑤国工:一国的能工巧匠。
⑥玄默:缄默不言,即保守秘密,不暴露自己的企图。
⑦征:征候。
引申为观察,揣度。
⑧候:征兆,契机。
⑨天地盈缩:指自然界的盛衰变化,如四季的更迭、日月的盈亏等等。
⑩释:放开,放过。
⑾山守:保守,指胸有成竹,老谋深算。
例证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莫过狐疑,这是历代兵家极为重视的至理名言。
将领在指挥作战时,能否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沉着,冷静、果断正确地下定决心、对部队的行动和作战的胜负有着重大的关系。
如果将领优柔寡断,当断不断,必然坐失良机。
因此,犹豫不决是作战指挥的大忌,而刚毅果断则是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
只有见利不失,遇时不疑,紧紧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战机,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
李世民击败刘武周的事例,充分说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大业十三年二月,刘武周杀马邑太守王仁恭,起兵依据突厥,被突厥封为定杨可汗。
刘武周自称皇帝,改元天兴。
武德二年(年)三月,在突厥的支持下,刘武周南侵并州(治晋阳),四月接受大将宋金刚的建议,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
宋金刚率兵两万,又引突厥之众,兵锋甚盛。
相继攻陷唐并州、介州、浍州、晋州等地,关中大震,人情崩骇,莫有固志。
在此险恶形势下,李渊打算放弃河东之地,谨守关西。
李世民坚决反对,认为太原工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殷实,京邑所资,不能举而弃之,并主动请缨,率师三万前往讨伐。
十一月,正值隆冬季节,李世民率军自龙门渡河,在柏壁(绛州西南)扎营,与宋金刚对垒相持。
针对敌悬军千里,深入吾地,精兵骁将,皆在于此的实际情况,李世民采取了坚壁不战以挫其锐的方针,仅令偏师乘间抄掠敌军。
经过长达五个月的对垒相持,敌军气势日衰,供应困难,运输线又被唐军切
断。
武德三年二月,宋金刚被迫后撤,李世民率军尾追,一昼夜行军二百余里,战斗为数十回合。
进至高壁岭时,由于长途奔袭,连续作战,士卒饥疲交加。
总管刘弘基执马而谏说:糇粮已竭,士卒疲顿,愿且停营,待兵粮咸集而后决战。
但是李世民却说:功者,难成易败;机者,难得易失。
金刚走到汾州,众心己沮。
我反其未定,当定其势逐之,此破竹之义也。
如更迟留,贼必生计,此失机之道。
于是李世民策马而去,诸军乃进,最后直驱金刚,贼众大溃。
刘武周得知全军溃败,便带了百余骑亲信,从太原逃走,投奔突厥,唐失地全部收复。
此战,李世民坚壁待机,当战机出现时,又能坚决抓住,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