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人物传记细述部分叙事方法浅谈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总结

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总结

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总结
高考文言文的叙事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叙述方式:文言文常见的叙述方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晰;倒叙则是将事件的结局或某个重要环节提前叙述,再逐步展开,造成悬念,吸引读者;插叙是在叙述主线的基础上,插入与主题相关的事件或描述,丰富文章内容。

2. 叙事结构:文言文通常采用“因事命篇”的原则,根据具体的事件来安排叙述的结构。

常见的结构有以事件为主线,次第叙述和围绕同一专题,分段呈现。

前者是以重大事件为主线,按照时间线索叙述事件的全过程,后者则是选取与标题相关的几个历史段落,分段呈现,各段事件彼此独立,但又统一在同一标题之下。

3. 叙事语言:文言文的叙事语言简练、含蓄,常常采用代词、省略等方式,使得语言更加紧凑。

同时,文言文也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4. 叙事主题:文言文的叙事主题多涉及历史事件、人物传记等方面,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政治斗争、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刻画和评价,表达作者的历史观和道德观念。

5. 叙事态度:文言文的叙事态度较为客观,作者通常不会在文中明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而是通过事件的叙述和描写,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命运。

总的来说,高考文言文的叙事特点主要表现在叙述方式、叙事结构、叙事语言、叙事主题和叙事态度等方面。

理解和掌握这些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语文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传记类)

语文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传记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传记类)文言文传记专题复习及阅读技巧文言文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一般都要写到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等。

一、分析历年真题:1.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

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

选文主要出自《史记》《汉书》《后汉书》《新五代史》《新唐书》《晋书》《资治通鉴》《元史》《明史》等。

2.从内容上说,选文主人公多为正面形象。

选文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

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二、传记类文本的四大读点:一是人物: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二是职官: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

要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三是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勤学?清廉?爱民?抗上?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四是品格:文本的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而题目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三、三次审读,完成解题:(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

1、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

2、疏通语句: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

(二)再读文章、推断文意。

1、方法: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于你对文意的推断。

2、要素:弄清叙事脉络,即何人在何地做了何事,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这些事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

3、语言:结合全篇推敲第一步中添加的省略部分是否合适。

(三)核对文章、完成答题。

一、客观题部分1. 文言实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理解加点的文言实词在所给句子中的含义。

从所选择的文言实词来看大多数文言实词属于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2. 文言虚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辨明虚词在所给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

语文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传记类)

语文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传记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传记类)文言文传记专题复习及阅读技巧文言文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一般都要写到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等。

一、分析历年真题:1.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

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

选文主要出自《史记》《汉书》《后汉书》《新五代史》《新唐书》《晋书》《资治通鉴》《元史》《明史》等。

2.从内容上说,选文主人公多为正面形象。

选文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

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二、传记类文本的四大读点:一是人物: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二是职官: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

要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三是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勤学?清廉?爱民?抗上?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四是品格:文本的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而题目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三、三次审读,完成解题:(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

1、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

2、疏通语句: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

(二)再读文章、推断文意。

1、方法: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于你对文意的推断。

2、要素:弄清叙事脉络,即何人在何地做了何事,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这些事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

3、语言:结合全篇推敲第一步中添加的省略部分是否合适。

(三)核对文章、完成答题。

一、客观题部分1. 文言实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理解加点的文言实词在所给句子中的含义。

从所选择的文言实词来看大多数文言实词属于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2. 文言虚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辨明虚词在所给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传记类)+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2)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传记类)+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2)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传记类)文言文传记专题复习及阅读技巧文言文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一般都要写到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等。

一、分析历年真题:1.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

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

选文主要出自《史记》《汉书》《后汉书》《新五代史》《新唐书》《晋书》《资治通鉴》《元史》《明史》等。

2.从内容上说,选文主人公多为正面形象。

选文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

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二、传记类文本的四大读点:一是人物: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二是职官: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

要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三是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勤学?清廉?爱民?抗上?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四是品格:文本的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而题目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三、三次审读,完成解题:(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

1、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

2、疏通语句: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

(二)再读文章、推断文意。

1、方法: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于你对文意的推断。

2、要素:弄清叙事脉络,即何人在何地做了何事,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这些事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

3、语言:结合全篇推敲第一步中添加的省略部分是否合适。

(三)核对文章、完成答题。

一、客观题部分1. 文言实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理解加点的文言实词在所给句子中的含义。

从所选择的文言实词来看大多数文言实词属于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2. 文言虚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辨明虚词在所给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

古代文言文叙事技巧分析

古代文言文叙事技巧分析

古代文言文叙事技巧分析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叙事技巧被广泛运用于史书、小说和诗歌等文学体裁中。

本文将对古代文言文的叙事技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一、叙事的时序安排在古代文言文中,叙事的时序安排非常严谨,经常采用倒叙或插叙的形式。

倒叙是指将故事的发展顺序颠倒,从后往前进行叙述;插叙则是在主线叙事之外,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副线叙事。

这种时序安排能够增加叙事层次,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本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了倒叙的手法,通过回忆的方式,先叙述了贾宝玉的死亡及其前的一系列事件,然后再逐渐展开故事的主线。

这种叙事方式引发读者的好奇心,让人们更加渴望了解贾宝玉的经历和命运。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古代文言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重要。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等方面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形象鲜明。

例如,在《西游记》中,作者吴承恩通过具体的描写和细节,塑造了孙悟空的形象。

他形容孙悟空虽然外貌是个猴子,但却能够变成七十二般变化,身手矫健,智慧超群。

这种对人物形象的精心塑造,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孙悟空的特点和个性,增强故事的魅力。

三、场景的描写古代文言文的叙事技巧中,对场景的描写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环境、气候、建筑等方面的描写,展示出故事中的场景,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的情景。

例如,在《水浒传》中,施耐庵通过描绘梁山泊的山峦环抱、湖泊清泠,以及梁山好汉们聚集的场面,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梁山泊的壮丽和热闹。

这种场景描写不仅能够增加故事的真实感,还能够使读者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四、对话的运用在古代文言文的叙事中,对话是一种常见的叙事手法。

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交流,能够直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际关系,使故事更加生动。

例如,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描写,揭示了刘备、曹操、孙权等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政治智慧。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及散文阅读技巧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及散文阅读技巧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及散文阅读技巧文言文人物传记特点一、定义: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二、分类:自传、评传、回忆录三、人物传记阅读材料的特点1. 所选材料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与官职、法律有关的内容。

2. 所选文章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般肯定赞扬所记人物,弘扬正义,贬斥邪恶。

3. 所选的材料篇幅较短,400字左右,文后有一定量的注释。

注释往往给阅读提供一定的信息,有时是重要的信息。

4. 涉及到的实词和虚词及考题中的例句越来越贴近教材。

四、阅读人物传记必须明确的问题:1. 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 做了什么事?(一般是用叙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有时候写了几件事。

)3. 这个人怎么样?(是好人,还是坏人?一般是好人,主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

)4. 是思路层次,文章是沿着什么思路展开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进式,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等等。

5. 是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这两项内容虽然现在的高考命题很少涉及(今年的湖北卷14题已经涉及),但对它们有个粗略了解,可以帮助理解文本内容。

五、掌握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见词语(见附表)六、感知步骤文言文人物传记一般性的阅读欣赏,当然是从文章入手,从篇名开始。

但应试的情况有所不同。

就目前的文言文阅读命题来看,选择题往往有四道,其中第四道题是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道题一般只有一项错误,而且错误点很小,这就为我们整体感知提供了新的途径。

因此,就应试性文言文人传记阅读的整体感知而言,第一种步骤是,认真通读原文,结合第四道题,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

第二种步骤是,先阅读第四道题,再回头阅读文言文材料,进而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实施这种步骤可能效果更好。

七、感知方法1. 通读。

对于阅读材料,要从头到尾,慢慢读完。

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字斟句酌既没有必要,考试时间也不允许。

语文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传记类)

语文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传记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传记类)文言文传记专题复习及阅读技巧文言文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一般都要写到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等。

一、分析历年真题:1.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

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

选文主要出自《史记》《汉书》《后汉书》《新五代史》《新唐书》《晋书》《资治通鉴》《元史》《明史》等。

2.从内容上说,选文主人公多为正面形象。

选文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

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二、传记类文本的四大读点:一是人物: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二是职官: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

要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三是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勤学?清廉?爱民?抗上?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四是品格:文本的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而题目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三、三次审读,完成解题:(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

1、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

2、疏通语句: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

(二)再读文章、推断文意。

1、方法: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于你对文意的推断。

2、要素:弄清叙事脉络,即何人在何地做了何事,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这些事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

3、语言:结合全篇推敲第一步中添加的省略部分是否合适。

(三)核对文章、完成答题。

一、客观题部分1. 文言实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理解加点的文言实词在所给句子中的含义。

从所选择的文言实词来看大多数文言实词属于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2. 文言虚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辨明虚词在所给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

心得体会语文组田亚珍年月心得体会语文组田亚珍年月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高考中文言文的阅读占百分之二十的比例,考生每年在这个命题上失分很多,总体看来重要的原因是对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把握不好,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一些具体的方法。

一、认真品读题干,抓题干中的题眼。

高考文言文命题核心常表现在题干上,完成文言文的阅读就要抓住这个开门的钥匙,例如: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豫让(人名)“忠义”的一组。

像这样的题干一般变化不大,注意两点:其一,“忠义”。

其二,“全都表现”。

这里的的“忠义”是我们的阅读重点,把握忠义的内涵,对父母、对朋友是不是“忠”,对亲属的爱是不是“义”。

而“全都表现”的表述则是做题的技巧,在这个表述上一定要看是“表现了”“全都表现了”“正面说明”“说明了”这里一定要抓住正面、侧面、表现、全都表现等词的体会。

二、清楚的认识人物及人物关系。

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几乎都考史传类文章,而且多选择历史中廉吏的一生小传,鉴于高考时间的限制,一般都是命题者加工整理了的,也必然带有命题者的主观目的----选择突出人物的某一点,同时为了突出某一点,必然有夹杂其他手段如:人物对比,个人突出的一面等,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人物链,所以阅读时一定要理清这个人物链上的各个人物,其一、明确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对比人物、陪衬人物等。

其二、明确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次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纠葛,对比人物的可比性,陪衬人物的陪衬点。

三、理清文中的线索,高考文言文考题一般是人物的良好品行,在选材上是优秀人物,那么依据人物传记是“整理”而来的原则,这个整理出来的“二手”人物传记的事迹一定比较集中,我们在阅读中一定牢牢抓住这一点信息去体会。

1.人物的职业归属,是地方的还是朝廷官员、征战平虏的将军或是文人墨客高士等。

2.了解那些具体的事件。

主要事件是什么,主要事件下有哪些小事件,比如官场升迁、官场应酬、给帝王进谏、对下属的关爱、从容应对困难,正确应对百姓的燃眉之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人物传记细述部分叙事方法浅谈
发表时间:2013-04-23T13:41:37.3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6月总第136期供稿作者:邢香英[导读] 要谈文言人物传记叙事的基本写法,先要了解它的架构类型。

邢香英北京市第十九中学100089
2013年高考北京卷的新变化有可能体现在文言上。

届时会有12分的选择题,或有4分主观性的翻译或简答题。

或有12分的延伸题,再加上5分的断句,除默写等其它版块涉及有关文言的内容外,此块文言的分值就多达17、21或29分。

可见,文言在高考试卷中的地位之重。

但由于它距现实生活较远,语言又有特殊性,所以学生失分也最多,根本原因在于阅读没过关。

北京卷从自主命题11年来,人物传记就考查了6次,下面我先谈谈文言人物传记细述部分的叙事方法。

一、了解文言人物传记的一般架构类型
要谈文言人物传记叙事的基本写法,先要了解它的架构类型。

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准确全面地理解文章内容,并准确切分事件。

也为分析人物特点和概括事件作铺垫。

我们可由文言人物传记的特点来分析得出其常见的架构类型。

文言人物传记的结构特点形如纺锤,头尾细,中间粗。

开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身世、居处、职业、经济来源、求学经历(才学)、官职(或为官简历)、品性概括等方面的内容。

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二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

结尾部分常交待人物或事件的结局。

文言人物传记常见的架构类型:
基式:概述+细述(几件事/一件复杂的事)
常见类型:概述+几件事(2010年西城一模文言“黄道周”篇);
概述+几件事+概述(2010年朝阳一模文言“唐邕”篇);
概述+几件事+概述+补述(2012年朝阳二模文言“王适”篇);
概述+几件事+议论(2012年北京高考卷文言“李疑”篇);
概述+一件比较复杂的事(2009年北京高考文言“叔孙通”篇);
概述+一件比较复杂的事+议论(2010年西城期末文言“尊卢沙”篇)。

拿到文本,首先快速浏览并确认其属于哪种总体架构类型,边浏览边用双竖线将细述部分所叙述的事区隔开,在头脑中快速生成文章的映像,达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目的。

二、了解文言人物传记细述部分叙事的基本方法:
人物传记的主体是由一件件的事构的,这一件件的事是如何叙述的?
文段一:崇祯元年(时间),起原官(职务)。

明年(时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

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背景),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言行)。

……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言行)。

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结果)。

文段二:文宣频年出塞,邕必陪从,专掌兵机,承受敏速(作者评价)。

自军吏已上劳效由绪,无不谙练,占对如响。

……七年,于羊汾堤讲武(地点),……。

(斜线前为正面描写)//亲执其手,引至太后前,坐于丞相斛律金上。

启太后云:“邕一人当千。

”仍别赐钱采。

邕非唯强济明辩,亦善揣上意,是以委任弥重(作者评价)。

文段三: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

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

(与后文传主行为形成对比)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

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

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文段四:……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

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传中人物对传主的评价)
由上可知,文言传记中一件事可能包括的要素:时间、地点、职务、背景(原因或对比项)、传主言行(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结果(效果、影响,传中人物或作者的评价等)。

事件基式——
事件=(时间+地点+职务+背景)+言行+结果
在正面描写的同时,也常常通过他人来侧面描写传主。

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增强阅读过程中的单位意识,别把“事”给读破了!要与事件“基式”的快速比对,以传主的言行为核心,捕捉关键动词,进而准确切分并理清具体事件,在此基础上概括事件内容及事件所突出的人物特点,应对与此有关的题目,尤其是能有效应对主观题。

三、在把握文言人物传记写作特点的基础上运用
2012年北京高考卷文言“李疑”篇,区所给2013北京卷高考新变化样题:找出文中描写李疑侍奉病中景淳的语段(把该语段开头两字和结尾两字分别写在下面横线上),并用现代汉语写出李疑的行为表现。

①语段: …… ②行为表现:
学生在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准确切分事件。

行为概括像翻译;用人物的品格特点代替行为;内容理解不当。

当指导学生运用架构类型和事件的概括方法“事件=(时间+地点+职务+背景)+言行+结果”来再次答题时,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规避。

四、结束语
帮助学生探索特点规律,阅读做题时可以减少盲目性。

对于人物传记而言,首先要理清文本架构样式;在此基础上,读懂人物、事件及作者等对传主的评价,能很好地解决有关人、事的题。

只要我们能够了解一种文章的基本写法,一般是能够读懂、读清文章的。

读懂了文章,掌握了一定的答题方法,这个版块拿高分自然轻而易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