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王朝神秘消失:契丹后裔今在何方?
契丹后裔今何在

契丹后裔今何在
秦岭
【期刊名称】《丝绸之路》
【年(卷),期】2005(000)008
【摘要】契丹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位男子骑着一匹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伦河)而来,一位女子则乘青牛自上河(今老哈河)而来。
两人相遇,结为配偶,生了八个儿子。
他们的八个儿子分别繁衍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契丹。
【总页数】2页(P64-65)
【作者】秦岭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6.1
【相关文献】
1.清代皇室后裔今何在? [J], 南方
2.吴三桂后裔今何在——读《陈圆圆后传》 [J], 杨益茂
3.吐谷浑王族后裔今何在 [J], 刘治立
4.匈奴后裔今何在? [J], 瀚子;
5.云南契丹后裔和契丹姓氏 [J], 黄震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契丹民族哪里去了?——科学家利用DNA技术解开历史之谜_历史课件资料素材

建立过219年辽王朝的契丹民族,自明朝以来突然在历史记载中消失了。
他们到哪里去了呢?这一直是一个令史学家困惑的历史之谜。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
唐代末年,契丹贵族首领耶律阿保机乘机建立了与五代和北宋相始终的辽王朝。
在一些国家的语言例如俄语中至今犹称中国为“契丹”。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也是寻访契丹的副产品。
从中足见契丹民族影响之巨。
这么一个显赫的民族,肯定没有在改朝换代之际被斩尽杀绝。
利用DNA技术研究民族源流问题是新兴起的尖端科学。
研究小组从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墓葬如耶律羽之家族墓出土的契丹人头骨、牙齿和契丹女尸的腕骨中提取DNA。
再去云南宝山地区取阿、莽、蒋姓“本人”和其他民族的血样,还去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和其他旗、县取达斡尔、鄂温客、蒙古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从血样中提取DNA。
然后经过DNA测序等一系列研究程序,终于得出结论:契丹和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
阿、莽、蒋氏“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后裔。
这一结论令相关族群尤其是“本人”甚为满意。
至此我们终于明白:元代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时,连年征战,频繁征兵,能征善战的契丹人被征召殆尽,他们被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着较大的族群如达斡尔人作为民族存续了下来。
有的好比扔在大海里的一块冰,被当地人同化了。
云南“本人”犹如湖南桃源县的维吾尔族人均是元代不同民族的官兵落籍于当地而保存着原来民族的记忆。
契丹人种归属,如今哪里分布有契丹人的后裔?

契丹人种归属,如今哪里分布有契丹人的后裔?契丹是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兴起于唐朝末年,唇寒齿亡命般与北宋几乎同时灭亡。
如果纵观其演变过程,它犹如一棵树上的小树叉,二百余年的建国史也不过枝头上结出的一个果实。
契丹的简单历史唐朝末年,中原陷入内乱,契丹迭剌部夷离堇(首领)耶律阿保机征服室韦、女真等周围各草原部落,并将势力范围扩张到蓟北、代北之地。
之后,阿保机被推举为总领契丹各部军政与行政权于一身的于越。
公元907年,契丹痕德堇可汗去世,临终前立下遗命,将汗位传予英勇善战的耶律阿保机。
公元916年阿保机称“大圣大明皇帝”,定国号契丹。
公元947年,阿保机次子耶律德光宣布国家为“大辽”,当时处于中国北部的后晋,以及南方的南唐、吴越等国都表示臣服,于是耶律德光以全中国的皇帝自居。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辽国实行“以国制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南、北两面官制,给予其治下汉人以崇高的地位。
中原北宋时期,大辽国在太后萧绰的治理下延续了强盛的国力,迫使宋王朝称臣纳贡。
大金国崛起后,辽国的地位受到沉重打击之后,迅速衰落灭亡。
之后,阿保机的八世孙耶律大石于西域(我国新疆及中亚一带)建立西辽。
耶律大石雄心壮志,意图光复祖业,然而在东征途中受挫后选择听命由天,偏安苟且。
由此,辽国盛景成为镜花水月、昨日黄花。
从公元907年阿保机即可汗位算起,到1125年被金国灭亡,辽朝(契丹)共存世219年。
然而,两个世纪的风云岁月让辽朝在当时的世界上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力,以致于同时期欧洲大陆上的许多国家都把契丹当作中国,而如今在斯拉夫语的世界中,契丹依旧是中国。
契丹文字契丹的由来契丹虽是一个文化轮廓独立清晰的民族,但其演变过程很复杂,它的祖先可追溯到发源于辽河上游、战国时期与匈奴并列称霸草原的东胡。
东胡毗邻燕国,入境劫掠成为家常便饭,而以步兵为主的燕军被动挨打、无可奈何。
燕昭王即位后痛定思痛,派大将秦开潜入东胡充当间谍。
秦开不辱使命,在将东胡的地理环境、军事实力、作战部署、战术特点等了熟于心后偷偷潜回燕国。
百万契丹人哪儿去了

靠蒙古人的这部分契丹人,随着蒙古人东征西讨,也随之分散到了全
国各地。而随耶律大石西迁的部分契丹人,在西辽亡后到今伊朗克尔
曼省建立一个起儿漫王朝,俗称后西辽。但这部分契丹人的传统习俗
已不见,被完全?兰斯伊?化了。但他们对西方的影响至今仍在,以至现
在我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曾扶摇而起一个搏击长
空的鹰之族———契丹。这个民族建立的大辽国,雄跨长城内外,以
今我国北方辽河流域为核心地区,在中华大地轰轰烈烈地拓创了200
余年的辉煌,奇迹般地留下一个个惊奇、一个个谜团后,突然消失得
杳无踪影。
120万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从公元91?4211于
姓,耶律始祖阿保机;金齿宣抚抚政史,石甸世袭长官司。祖功宗德
流芳远,子孙后代世泽长;秋霜春露考恩德,源远流长报宗功。”
这首七言诗不仅道出其族源和家族的英雄历史,也点出了“名作
姓”的姓氏变化历程。在这本族谱中还插有一幅“青牛白马图”,描
绘的是有关契丹起源的古老传说。
在施甸县由旺乡木瓜村寨西隅还建有一座祠院,即蒋氏宗祠。祠
此外,辽代把皇帝的宫帐称为“斡尔朵”,守卫斡尔朵和保护皇
帝的军队叫斡尔朵军,皇帝死后,斡尔朵就归守这个皇帝的陵寝。守
卫阿保机的军队就称作“迪斡尔朵”。专家推测,很可能“迪斡尔朵”
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达斡尔”。
云南发现契丹后裔
辽亡时,还有一些契丹人南下或北投大漠,千百年来音信渺茫,
踪迹难寻。上世纪90年代初,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云南
民族研究所突然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在距我国北方万里之外的
契丹集体失踪之谜

集体失踪之谜
金灭辽后,一部分幸存的契丹人在皇室成员耶律大石带领下被迫向西迁移,在今天的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了西辽,又称哈喇契丹国。
这个帝国也一度强盛,但最终又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所灭。
之后,契丹的残余势力又在今天的伊朗南部建立了起儿漫王朝,但不久还是在黄沙弥漫的异国他乡销声匿迹了。
时至今日,在中国56个民族中,却没有当年响当当的大契丹。
辽国灭亡的时候拥有数百万之众。
那么,人们不免要追问:数百万契丹人哪里去了?
一门新兴的技术为解开这个千古悬案带来了希望。
纵然历史已被遗忘,文字已经失传,语言已经改变,在契丹后裔的血液中,总还会有一种记忆在流淌———基因。
现在,考古学家们要用新兴的DNA技术来唤醒这份最后的记忆。
专家们先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在云南保山、施甸等地采集到“本人”的血样;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和县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
在完成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
可变区比较后,他们终于得出了准确的结论:契丹与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而云南“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很可能是蒙古军队中契丹官兵的后裔。
根据这次测定结果,结合史料,历史学家们终于找到了契丹族的下落:元代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时,连年征战,频繁征兵,能征善战的契丹族人被征招殆尽,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较大的族群,如达斡尔族,作为民族续存保留下来,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了,作为“分子意义上的后裔”零星分布在各地。
历史趣谈揭秘 契丹民族为什么会“集体失踪”?他们去哪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契丹民族为什么会“集体失踪”?他们去哪了导语:契丹的本意是“镔铁”,也就是坚固的意思。
这是一个生长在是北方草原上的剽悍勇猛的民族。
他们兵强马壮,骁勇善战。
他们所建立的大辽王朝在...契丹的本意是“镔铁”,也就是坚固的意思。
这是一个生长在是北方草原上的剽悍勇猛的民族。
他们兵强马壮,骁勇善战。
他们所建立的大辽王朝在中国北部持续存在了200多年,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
据《魏书》记载,早在1400多年前,契丹作为一个中国北方民族就已经出现。
契丹最早分为8个部落,部落首领每3年推举一名盟主作为头领。
据说这个习俗还有着一个故事:有一位男子骑着一匹白马自湟河而来,一位女子则乘青牛自上河而来。
二者相遇,结为配偶,生了八个儿子。
后来,他们的8个儿子分别繁衍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契丹。
这就可以算做事契丹民族的“罗曼史”了。
唐太宗时,契丹首领窟哥率领部族向唐朝称臣,唐朝在那里设置了松漠都督府,并把这一地区分为10州管辖,封窟哥为都督赐姓李。
契丹定期向唐政府缴纳贡品,并从那里得到所需的日用品、兵器等。
但是,令人惊异的是自明代以来,契丹人却销声匿迹了,时至今日,在中国56个民族中,却没有当年响当当的大契丹。
契丹国消失了,那么契丹作为一个民族,几百万的人口到哪里去了呢?对此,史学界推测大致有四种可能。
第一,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渐渐忘记了自己的族源,与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
第二,西辽灭亡后,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迁移到了伊朗克尔曼地区,被完全伊斯兰化。
第三,金、蒙战争爆发后,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生活常识分享。
契丹王朝神秘消失:契丹后裔今在何方?

契丹王朝神秘消失:契丹后裔今在何方?导读:契丹民族是古代时期一个战斗力很强大的少数民族,与当时的女真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中原周边。
可是最后契丹民族却集体消失,下落不明。
那么,契丹民族的后裔现在在什么地方呢?像是斩断了原本一望无际的青草原,黄水和土河静静地躺在辽阔的北方大地上,养育着刚毅而又细腻的北方儿女。
契丹民族是古代时期一个战斗力很强大的少数民族有一日,一位来自黄水那边的美丽女子和一位来自土河那边的男子,他们分别骑着青牛和白马,仙衣飘飘地走向两河的交汇之处。
相识相恋,融为一体,繁衍生息。
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讲的是1400年前契丹族起源。
后来经过专家的分析和史料的记载,才对这个传说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契丹原意为“镔铁”,坚固而不可摧毁女子和男子分别代表的是生存于两河流域的两个原始氏族,他们的图腾分别是青牛和白马,之后这两个部落逐渐迁徙到两河的交汇之处,并且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契丹。
契丹原意为“镔铁”,坚固而不可摧毁。
公元628年,契丹归附于唐朝,进贡纳税,期间也不乏争斗。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
辽国疆土广大,是当时宋朝的两倍之多。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东部延伸至海,南部跨越长城,北部濒及大漠,西部触之流沙。
国强民盛,显露一时之威。
契丹王国历经九代帝王之后,公元1125年被金所灭,终于沉寂于世。
契丹王朝拥有200多年的辉煌历史,曾经叱咤风云,声名远和。
宋军的杨家将就曾经和契丹军队拼死沙场。
俄文中的“中国”就是“契丹”,马可·波罗的游记之中也是以“契丹”来代替中国。
契丹王朝拥有200多年的辉煌历史,曾经叱咤风云,声名远和,可见当年契丹声势之浩大,让外国人都认为中国就是由契丹所统治。
契丹人创立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字,有契丹大字和小字之分。
契丹国佛教盛行,在山西应县木塔中就发现了佛经、佛画等瑰宝。
契丹人的服装显示出其族类的特色,长袍窄袖,圆领左衽。
走近契丹后裔——今施甸人

走近契丹后裔——今施甸人2003-11-26 11:49转自:科学探索杂志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八部,建立辽朝,公元1125年,传位天祚帝耶律延延禧,为金所灭。
随后,契丹这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北方民族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219年后,自明代以降就再不见于史迹了。
那么,契丹人究竟去了哪儿?他们的后裔还在吗,如果存在,他们今天的情况又是什么样?这是一个诱人的历史之谜。
施甸,位于云南省保山市的东南部、高黎贡山的东侧,是一个拥有32万人口的山区县,由于地处东南亚与中国内地的交通要道上,施甸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元明清三朝先后在这里发生过激烈的战事;明朝大将邓子龙曾在此设关御敌,古战场的遗址、遗冢至今犹存。
硝烟散尽,岁月流逝,时间似乎要将历史的所有秘密都封存在这块岑寂的土地上;但不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股考古的热潮却在这里悄然兴起,民族学家、考古工作者、历史学家、新闻媒体纷至踏来,人们都冲着一个惊人的发现而来——施甸的契丹人后裔!我们去探寻施甸一带契丹人的始祖阿苏鲁之墓。
阿苏鲁又名阿干,据《明史·云南土司二》记载,“洪武15年(公元1384年),置施甸长官司,以土酋阿干为副长官”。
又于“洪武23年(公元1390年),置凤溪长官司,以永昌通判阿凤为长官。
”阿苏鲁与阿凤是元朝征战西南、素有战功的濮国公忙古代的第三代孙,据民族学者杨毓骧、孟志东的研究,辽亡后,大批契丹人纷纷归附蒙古政权,为其东征西讨,贡献甚大;忙古代的曾祖耶律秃花于恒州(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所在地之北)投附成吉思汗,忙古代从元世祖始,就长期在西南地区频繁平叛征伐,屡立战功,应是契丹云南后裔的始祖。
翻过一座土丘,看见阿苏鲁的墓地,两扇低矮的墓墙围托着一个并不高大的墓门,斑驳的墓体似乎再难以抗衡岁月的侵袭,据老杨介绍,这座墓是后代子孙于清道光年间重修的。
走近墓碑,从明灭模糊的字迹中仔细辨认出“皇清待赠孝友和平——世祖讳阿苏鲁千秋之墓”这几个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契丹王朝神秘消失:契丹后裔今在何方?
导读:契丹民族是古代时期一个战斗力很强大的少数民族,与当时的女真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中原周边。
可是最后契丹民族却集体消失,下落不明。
那么,契丹民族的后裔现在在什么地方呢?
像是斩断了原本一望无际的青草原,黄水和土河静静地躺在辽阔的北方大地上,养育着刚毅而又细腻的北方儿女。
契丹民族是古代时期一个战斗力很强大的少数民族
有一日,一位来自黄水那边的美丽女子和一位来自土河那边的男子,他们分别骑着青牛和白马,仙衣飘飘地走向两河的交汇之处。
相识相恋,融为一体,繁衍生息。
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讲的是1400年前契丹族起源。
后来经过专家的分析和史料的记载,才对这个传说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契丹原意为“镔铁”,坚固而不可摧毁
女子和男子分别代表的是生存于两河流域的两个原始氏族,他们的图腾分别是青牛和白马,之后这两个部落逐渐迁徙到两河的交汇之处,并且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契丹。
契丹原意为“镔铁”,坚固而不可摧毁。
公元628年,契丹归附于唐朝,进贡纳税,期间也不乏争斗。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
辽国疆土广大,是当时宋朝的两倍之多。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
东部延伸至海,南部跨越长城,北部濒及大漠,西部触之流沙。
国强民盛,显露一时之威。
契丹王国历经九代帝王之后,公元1125年被金所灭,终于沉寂于世。
契丹王朝拥有200多年的辉煌历史,曾经叱咤风云,声名远和。
宋军的杨家将就曾经和契丹军队拼死沙场。
俄文中的“中国”就是“契丹”,马可·波罗的游记之中也是以“契丹”来代替中国。
契丹王朝拥有200多年的辉煌历史,曾经叱咤风云,声名远和,可见当年契丹声势之浩大,让外国人都认为中国就是由契丹所统治。
契丹人创立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字,有契丹大字和小字之分。
契丹国佛教盛行,在山西应县木塔中就发现了佛经、佛画等瑰宝。
契丹人的服装显示出其族类的特色,长
袍窄袖,圆领左衽。
总之,除了拥有强大国力之外,契丹民族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艺术。
一位传教士于1922年在内蒙古发现了一座契丹人的墓葬,被发掘时墓葬已经被盗。
墓葬大约有900多年的时间,里面有刻着文字的石碑,后来经过专家认定,这些无人识别的天书就是契丹族早在700年前就失传的文字。
契丹后裔露出冰山一角。
在《辽史》的记载之中,辽国灭亡之后,有一部分契丹末代王室的追随者和一些居住在辽国南部的契丹人存活了下来,他们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
而且,金朝统治时期,契丹人的势力实际上也不示弱,他们投靠于蒙古旗下,并且想要借助蒙古国的力量打败金国,实现契丹民族的伟大复兴。
辽国灭亡之后,有一部分契丹末代王室的追随者和一些居住在辽国南部的契丹人存活了下来
史学界推测出了几种契丹人可能的去向:一种是居住在契丹祖地的人,他们逐渐与其他民族交融,以至于后来忘记了自己的族源;第二种可能是,居于漠北的契丹人在“西辽”的灭亡之后,逐渐迁徙到克尔曼地区,最后转化为伊斯兰信徒;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部分契丹人投靠于蒙古国,散居各地。
史学界推测出了几种契丹人可能的去向
除了史学界的三种推测之外,有人认为如今生活在大兴安岭地区的达斡尔人就是契丹后裔。
专家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惯以及民俗风情判断后,认为达斡尔人继承了很多契丹人的传统,他们有可能是契丹后裔,但是证据尚不确凿。
有人认为如今生活在大兴安岭地区的达斡尔人就是契丹后裔
另外还有在云南施甸县发现的使用契丹文字的“本人”。
而且在那里的一座宗祠里还有一块牌匾,匾上所刻即是“耶律”二字。
但“本人”究竟是不是契丹后裔,还未得到充分证明。
之后又有专家通过DNA对被疑似为契丹后裔的“本人”和达斡尔族人做出了鉴定,但是由于技术等问题,其结果仍是不太明晰。
有专家通过DNA对被疑似为契丹后裔的“本人”和达斡尔族人做出了鉴定
在不断地寻觅和考证中,我们渐渐对契丹民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虽然现在还是没有解开当年的秘密,寻找到契丹族的后裔,但是总有一天会找到人们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