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学科双休日练习题

合集下载

初二语文双休日作业 Microsoft Word 文档

初二语文双休日作业 Microsoft Word 文档

初二语文双休日作业 2010-9-17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A.亵渎.(dú)虬.干(qiú)冗.杂(rǒng)诘.责(jí)B.贮蓄..(zhù)蓦.然(mò)山岚.(lán)阔绰.(chuò)C.怅惘.(wǎng)驯.良(xùn)挑.衅(tiāo)恻.隐(cè)D.隽.永(juàn)栈.桥(zàn)粗犷.(guǎng)濒.危(bīn)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是A.“行啊!”妈妈开心地说:“等到放暑假了,我一定会带你去参观世博园。

”B.江苏大力发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和物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

C.开辟我国海洋事业新局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法》于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D.墨西哥湾油井泄漏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没有成熟技术的保障呢,还是由于缺乏风险忧患意识呢?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是A.2010年4月23日是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社会各界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读一本好书”的倡议。

B.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每一位中学生责无旁贷....的责任。

C.楼房鳞次栉比....,公路平坦通畅,河流重现清澈,这些是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呈现出的新景象。

D.春节期间,在泰州老街、桃园、望海楼等景区内,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让人们流连..忘返..。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玷.污(zhān) 肃穆.(mù) 巧妙绝伦.(1ún) B.无垠.(yín) 畸.形(qí) 相形见绌.(chù)C.迁徙.(xǐ) 干涸.(hé) 一丝不苟.(gǒu) D.凋.零(diāo) 酝酿.(niàng) 参.差不齐(cān)5.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称职气慨销声匿迹B.真谛阔绰妙手回春C.幅射荒谬略胜一筹D.仰慕淳朴心旷神贻6.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以梅花装饰南京花神庙地铁站主题墙,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深受好评。

八年级语文上册双休日作业

八年级语文上册双休日作业

八年级语文双休日作业
1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含义。

2《泊秦淮》中前两句有何作用?
3“僵卧孤村”四个字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
4《过零丁洋》首联写了哪两件事?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5赏析《过零丁洋》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6颈联用地名抒写心情,极为巧妙、新奇,请作简要赏析?
7默写这四首诗中的名句:




8写出这四首诗分别表达的思想感情?




9 给下列生字注音:
诣曷枳
10释下列加点字词:
晏子将使.楚缚者曷.为者也
楚王闻之.齐人固.善盗乎
谓.左右曰.吾欲辱之.
齐之习辞者
...也婴闻之.今方.来得无楚之.…善盗乎
何坐.其实
..味不同坐盗.寡人反取病.焉
吏二缚一人诣.王圣人非所与熙.也11出本文的通假字并解释:
通,
通,
通,
12翻译下列句子:
吏二缚一人诣王
齐人固善盗乎
王曰:者曷为者也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
圣人非所与熙也,人反取病焉。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学科双休日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学科双休日练习题

新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版权全部@新世纪教育网高淳县八年级上语文学科双休日练习题(第六周)[ 本周知识重点 ]1.学习《台阶》,领会意会父亲的感情与性格。

2.学习《老王》,学习把琐碎的资料组织成一个整体的写法;理解本文语言幽默委婉、精练幽默的特点。

[ 基础稳固 ]一、给加点字注音,依据拼音写出汉字凹凼()烟瘾()磕灰()黏性()gān gà()()....攥()伛弯()翳()骷髅()....二、解说词语不足挂齿:光天化日:三、依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呆板蠢笨(2)荒芜荒僻( 3)明令撤消或严禁(4)使对方人品或声誉遇到伤害,承受羞耻四、文学知识本文作者是。

代女作家,家、教授。

著有长篇小说《》等。

五、模仿例句造句他或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或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尔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或许是或许是反正而.........六、阅读《老王》一文“有一天,我在家听到叩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至文章结尾,达成以下问题。

1.以和善体察和善是选文的一大特点。

从文中看,“老王”和“我”的和善各表此刻哪里?2.选文第一句中的“镶嵌”一词可否换成“站立”?并请说明原因。

3.“十个仍是二十个”都能点得清,为何说“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呢?4.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那是一个好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5.细节描绘是最为动人的,请你剖析上文中你以为写得最为优秀的一个细节。

[ 能力提高 ](一)、阅读下文,达成问题。

孤独女儿心新世纪教育网--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全部@新世纪教育网⑴女儿上学此后,正式从母亲那边搬进我们这边的小家。

感情上的疏离,使她对我和她爸爸从没有亲昵的行为,有时她爸爸抱她,她表情别扭极了。

⑵学习成绩向来不理想,100 分起码跟我没有照过面,常常会让我们在不及格的卷子上署名,要不就是留堂,午饭守着饭和菜等着迟迟不归的她。

语文学科八年级第十三周双休日作业

语文学科八年级第十三周双休日作业

语文学科八年级第十三周双休日作业班级姓名家长签字成绩一、把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注音依次填在括号内。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出现一hóng( )水潭。

它叫姊妹潭,传说曾有两姊妹一起在此投水殉.()情而亡……那是静mì()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chán()的世界。

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二、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別字的一项是()A.闲情逸至月白风清梦寐以求无精打采B.无瑕顾及因地治宜情不自禁气势汹汹C.辗转反侧人迹罕至风靡一时失魂落魄D.清描淡写毛骨耸然自出新裁酣然入梦三、名著阅读。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作者是。

(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主人公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典型形象。

B. 在主人公身上,表现了这样的人格特征: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忍的意志。

C.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D. 上面引用的文字,是革命者朱赫来在瓦莉亚等同志墓地上的内心独白。

四、按要求修改下列语段为了加强校车安全管理,①保障乘车幼儿、学生的人身,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分析校车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保障校车安全的主要环节,总结一些地方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的有效做法,征求部分地方、单位和专家的意见,②研究起草了“校车安全条例”。

(1)划线句①缺少宾语,应修改为:(2)划线句②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应修改为:五、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高淳县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学科双休日练习题(5份)(3)

高淳县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学科双休日练习题(5份)(3)

高淳县八年级上语文学科双休日练习题(第八周)[本周知识要点] (学习《桃花源记》和《短文两篇》)1.能背诵课文,理解积累文言实词。

2.认识陶渊明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了解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基础巩固]一、给加点字注音俨.然()黄发垂髫.()诣.()惟吾德馨.()苔痕.()鸿儒.()蕃.()濯.清涟而不妖()二、解释下列加点字悉.如外人缘.溪行寻.病终咸.来问讯便扶.向路欲穷.其林有仙则名.惟吾德馨.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 阡陌交通..古义:今义: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今义:5.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今义:四、文学常识1.《桃花源记》选自《》,作者,又名,字。

是(朝代)时着名的。

2.《陋室铭》的作者是朝的(人名)。

铭在这里指的是一种。

3.《爱莲说》的作者是(朝代)家(人名)。

五、语言积累请写出出自《桃花源记》的四个成语、、、。

六、阅读《桃花源记》第二、三段,完成下列问题。

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交错相通) ..(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C、便要.还家(要求)D、咸.来问讯(都)2、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描写了一幅理想社会中的生活图景,就是常说的“世外桃源”。

B、一进入洞口,眼前就出现了一个开阔敞亮的境界,这就是桃花源。

C、“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中的“乃大惊”写出桃花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D、文中没有具体写出渔人说的话,只用“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带过,这显示了作者行文的简洁凝练。

3、翻译下列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七、阅读《爱莲说》,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高淳县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学科双休日练习题(5份)

高淳县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学科双休日练习题(5份)

高淳县八年级上语文学科双休日练习题(第一周)[本周知识要点]1.学习《新闻两则》,了解并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掌握文中的字词。

2.学习《芦花荡》,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基础巩固]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横.渡( ) 歼.灭( ) 锐不可当.( ) 要塞.( ) 阻遏.( ).绥靖..( ) 寒噤.( ) 仄.歪( ) 转弯抹.角( ) 提.防( ) 淀.里( ) 竹篙.( ) 飒飒.( ) 蹿了一蹿.( )二、指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

A.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 )B.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我没脸见人。

”( )C.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

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苇塘深处。

( )D.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 )E.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 )三、填空。

1.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闻的六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新闻两则》,完成下列问题。

1.用“‖”在下面序号间,隔开导语和主体两个部分,然后用“|”划出主体部分的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12) (13) (14) (15) (16) (17)2.第②句“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不宜改为“东起江阴,西至九江(不含)”,原因是第②句与主体部分介绍西、东两路军渡江情况相______。

3.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A.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的。

B.西路军在东路军之前渡江。

C.为了详写东路军。

D.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4.文中第____句最能反映国民党广大官兵的厌战情绪。

八年级语文双休日练习题试题

八年级语文双休日练习题试题

心尺引州丑巴孔市中潭学校第十八八年级语文双休日练习题〔〕[根底稳固]一、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推chóng( ) 丘hè〔〕cuán 拢( ) 轩xiè〔〕斟酌..〔〕嶙.峋〔〕着.眼〔〕匀称.〔〕二、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肃穆锐不可当张皇失措惟妙惟肖B.消魂转弯抹角当然无存重峦叠嶂C.溃退月明风青应地制宜雅俗之分D.纳凉自出心栽失之毫厘潦绕不绝三、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是〔〕四、 A.西南旱灾警示我们: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持续开展的大事。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预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印象大红袍>的成功演出,有利地推动了闽北茶文化产业的开展。

D.进入2021年南非世界杯赛场,大家就看到五颜六色的彩旗和欢呼声。

四、古诗文默写〔1〕<望岳>中,诗人化用孔子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表达不但要攀登泰山极顶,更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3)<春望>是杜甫的五律名篇,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此诗句以物拟人,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

(4) 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

(5) 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

(6) 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

(7)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比照,<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淳县八年级上语文学科双休日练习题(第二周)
[本周知识要点]
1.学习《蜡烛》,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2.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特色鲜明美的语言。

[基础巩固]
一、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拂.晓()地窖.()瓦砾.() jū gōng()()颤wēi wēi()()晨xī()绸duàn()洗jié()箱qiè()惊hài()
二、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砾()揣()障()腊()缭()
烁()踹()嶂()蜡()僚()
三、填空。

1.《蜡烛》的作者是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______国著名作家_________写的。

他著有闻名于世的《》、《》等作品。

四、阅读《蜡烛》一文第28自然段“做好了坟堆后”至文章结尾,完成下列问题。

1.选文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对蜡烛来历做补充说明呢?
2.文中多次提到老妇人的黑色围巾,对黑色围巾的反复摹写有什么特殊含义呢?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好,请说说理由。

(1)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2)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耶夫的坟头。

4.文中的烛光象征着什么?请写出你的理解。

五、阅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第3段,完成下列问题。

1.雨果对圆明园总的评价是什么?
2.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文中概括性的语句)
3.在讲述园中之物时,作者是按着怎样的顺序进行的?都介绍了哪些内容?(分析“请您想像有……那就是这座名园。

”)
新世纪教育网--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⑴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能力提升]
(一)、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圆明园祭
冯峥
⑴那天很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

朋友们都劝说,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烂石头,我说,你不懂我的心。

⑵北风凄厉,草木萧疏,断壁残垣,一览无余。

⑶然而,在凄厉妁风雨声中,我却分明听到悠悠钟声,百鸟唱啁;透过萧疏草木,我看见了圆明之娇,长春之美,万春之秀,300亩园林春意正浓;断壁中,我看见了乾隆的题诗;残垣中,似见文源阁的浩翰藏书……
⑷我听见了来自法国130年前的一个深情的声音:……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⑸啊,一个惜墨如金的世界文豪,用了无所不极的文字来称赞她!以至100多年后仍引起人们振颤的心共鸣。

⑹然而,对于玉焚香殒了的美人,祭奠者越是抒以赞美,痴情者越是悲伤,正如白居易写《长恨歌》、汤显祖写《还魂》……引得多少痴情男女欲悲欲死!此刻面对圆明园,我就是这种心情。

⑺我的心在哭,悲哀着美的逝去。

⑻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哭了100多年:以至我在遥远的南方也时常听见。

⑼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⑽我和圆明园在同声一哭!
⑾有好心人曾慷慨施舍,要把圆明园重修建。

⑿不管好心人如何慈悲,可我总要与刽子手杀死杨虎成后,在他英骸上建筑花圃这残酷的事实联想;我甚至联想到有人要把马嵬坡上的杨玉环的玉骨支起来,再披上半透明的比基尼。

⒀这是历史的悲哀!
⒁他们看不见圆明园的额头上“耻辱”两个黑字,他们听不到一个在屈辱中哭泣的母亲对她儿孙的声声嘱托以及希望着争气的未来。

⒂站在这写满血字的废墟上,我面对现实,拼搏未来!
⒃我见到了萧疏草木之上有苍郁的青松、冲天傲雪;我见到了熏烟的巨石峥嶙屹立,傲骨常在!
⒄100多年前,方才唱赞诗的雨果坚信:总有这样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⒅而我永远相信:有志气的炎黄子孙,决不会让那屈辱的历史重演!一定会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巍然屹立,奔向辉煌的未来!
1.从全文看,“我”刻意要去圆明园而朋友们劝“我”别去的理由各是什么?
3.第⑹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其中的“这种心情”是指的心情。

5.从全文看,第⒁节中的“他们”是指
(二)作文练习
我们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的年代,但我们却往往忽略和平生活带来的幸福。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们往往忽视身边那些看似平凡的一切,然而一旦失去了之后,才会感新世纪教育网--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到它的可贵。

请你以“就在我们身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有真情实感。

横线上可以填“幸福”、“爱”、“真情”等词。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四、1、补充说明这支蜡烛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烈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2、黑色,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3、原句勾画了经战争破坏后的环境,勾画了烛光的背景,“炮火烧焦了的土地”,“炸弯了的铁器”,“烧死了的树木”,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

原句再次点出这支蜡烛是结婚的花烛,是老妇人惟一珍爱的东西,点出非同寻常的意义,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

原句不写老妇人和烈士的名字,而说“南斯拉夫母亲”和“一个苏联青年”,揭示这种感情的意义,是两国军民感情的集中表现,这种感情达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能就其中一点分析就可判对) 4、烛光,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烛光,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五、1.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2.(1)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2)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3)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3.由概括到具体到再概括。

依次介绍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

4.⑴圆明园是东方艺术的典范。

⑵艺术是没有国界的,随着世界的发展,一切到最后也将没有国界。

[能力提升]
1.我是想去祭圆明园,所以我要去;而朋友们以为我是看风景而那没什么可看的,故劝我别去。

2、雨果3.抒情;悲伤4、因为护花无力和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5.慷慨施舍想把圆明园重建的人。

新世纪教育网--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