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所趋“水肥一体化”要突破什么?
水肥一体自动化种植解决方案

水肥一体自动化种植解决方案第1章绪论 (3)1.1 水肥一体自动化种植概述 (3)1.2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1.3 水肥一体自动化种植解决方案的意义 (4)第2章水肥一体自动化种植技术原理 (4)2.1 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 (4)2.1.1 肥料选择与配比 (5)2.1.2 溶肥设备 (5)2.1.3 灌溉系统 (5)2.1.4 控制系统 (5)2.2 自动化控制技术原理 (5)2.2.1 传感器监测 (5)2.2.2 控制策略 (5)2.2.3 执行机构 (5)2.2.4 控制系统 (5)2.3 水肥一体自动化种植系统设计 (5)2.3.1 系统总体布局 (6)2.3.2 传感器布局 (6)2.3.3 控制系统设计 (6)2.3.4 执行机构选型与布局 (6)2.3.5 系统集成与调试 (6)第3章水肥一体自动化种植系统硬件设计 (6)3.1 系统硬件架构 (6)3.2 水肥控制器设计 (6)3.3 传感器及其接口设计 (7)3.4 执行器及其接口设计 (7)第4章水肥一体自动化种植系统软件设计 (7)4.1 系统软件架构 (7)4.1.1 整体架构 (7)4.1.2 数据采集层 (7)4.1.3 数据处理层 (7)4.1.4 控制策略层 (8)4.1.5 用户界面层 (8)4.2 数据处理与分析 (8)4.2.1 数据预处理 (8)4.2.2 数据存储与管理 (8)4.2.3 数据分析 (8)4.3 控制策略与算法 (8)4.3.1 水肥一体化控制策略 (8)4.3.2 智能优化算法 (8)4.3.3 参数自适应调整 (8)4.4.1 实时数据显示 (8)4.4.2 历史数据查询 (8)4.4.3 参数设置 (9)4.4.4 异常报警 (9)4.4.5 系统日志 (9)第5章水肥一体自动化种植关键技术研究 (9)5.1 水肥配比技术 (9)5.1.1 配比原则与依据 (9)5.1.2 配比算法与优化 (9)5.1.3 配比设备与调控 (9)5.2 灌溉控制技术 (9)5.2.1 灌溉模式选择 (9)5.2.2 灌溉制度制定 (9)5.2.3 灌溉控制系统设计 (9)5.3 肥料溶解与输送技术 (10)5.3.1 肥料溶解原理 (10)5.3.2 肥料输送与分配 (10)5.3.3 肥料溶解与输送设备的优化 (10)5.4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 (10)5.4.1 数据采集 (10)5.4.2 数据传输 (10)5.4.3 数据处理与分析 (10)5.4.4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0)第6章水肥一体自动化种植系统应用实例 (10)6.1 系统在蔬菜种植中的应用 (10)6.1.1 系统配置 (10)6.1.2 应用效果 (11)6.2 系统在果树种植中的应用 (11)6.2.1 系统配置 (11)6.2.2 应用效果 (11)6.3 系统在粮食作物种植中的应用 (12)6.3.1 系统配置 (12)6.3.2 应用效果 (12)6.4 系统在其他作物种植中的应用 (12)6.4.1 系统配置 (12)6.4.2 应用效果 (12)第7章水肥一体自动化种植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13)7.1 系统安装要求与步骤 (13)7.1.1 安装要求 (13)7.1.2 安装步骤 (13)7.2 系统调试与优化 (13)7.2.1 调试方法 (13)7.2.2 优化措施 (13)7.3.1 定期检查 (14)7.3.2 保养措施 (14)7.4 系统故障排除与解决方案 (14)7.4.1 常见故障及原因 (14)7.4.2 解决方案 (14)第8章水肥一体自动化种植效益分析 (14)8.1 产量与品质提升 (14)8.2 水肥资源利用效率 (14)8.3 经济效益分析 (15)8.4 社会与生态效益 (15)第9章水肥一体自动化种植技术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15)9.1 技术发展趋势 (15)9.1.1 智能化与精准化 (15)9.1.2 集成化与模块化 (15)9.1.3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16)9.2 政策与产业环境分析 (16)9.2.1 政策支持 (16)9.2.2 产业环境 (16)9.3 技术推广与应用挑战 (16)9.3.1 技术成熟度 (16)9.3.2 成本与投资回报 (16)9.3.3 技术培训与人才储备 (16)9.4 未来研究方向与建议 (16)9.4.1 技术研发 (16)9.4.2 产业应用 (16)9.4.3 政策支持 (17)第10章结论与展望 (17)10.1 研究成果总结 (17)10.2 水肥一体自动化种植技术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 (17)10.3 水肥一体自动化种植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分析 (17)10.4 水肥一体自动化种植技术的未来发展展望 (17)第1章绪论1.1 水肥一体自动化种植概述水肥一体自动化种植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有机结合的一种现代农业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介绍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合理调控水和肥料的供应,以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通过科学施肥和节水灌溉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性质、气候条件、作物品种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施肥和灌溉方案。
在当前农业生产中,水肥一体化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实施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科学管理水肥的供应,可以避免因过量施肥或过度灌溉而导致的土壤污染和水资源浪费。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不断优化技术和推广经验,水肥一体化技术将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的益处,助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探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水肥资源,达到节约资源、增产增效的理念。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环境污染。
探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
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农业生产中肥料使用量大、浪费严重、农田污染等问题。
通过科学调配水肥比例,实现肥料的精准施用,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因施肥不当造成的土壤负荷过重和化肥残留的情况,有效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水肥一体化技术有助于提高作物的吸肥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加作物产量。
通过合理施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避免因施肥不当导致的施肥浪费情况,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还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土壤生态环境的保护。
进一步探讨和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手段,旨在实现水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难点,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索解决对策。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就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技术水平不足水肥一体化技术需要在生产实践中结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精准施肥,要求农业技术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些农业从业人员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和技术操作不当的情况。
这就导致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甚至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2. 土壤条件复杂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不同种类的土壤在肥力、水分、通气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就给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一方面是需要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准施肥,但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土壤的特性对水肥作用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3. 农户接受度不高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就是农户的接受度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施肥方式便捷易操作,受到了农户的习惯和观念的影响,他们往往不愿意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
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农户对新技术的效果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新技术会增加成本而无法增加产量,这就使得推广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二、解决对策1. 提升农业技术人员的水平针对农业技术人员水平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可以通过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组织实地考察和技术交流等方式,帮助农业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2. 加强土壤条件的研究针对土壤条件复杂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土壤的研究和了解,结合土壤的肥力、水分和通气性等方面的特性,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将水肥配合施用,实现水肥协调、高效利用、减少农田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的一项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已经逐渐向水肥一体化技术转变,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水肥利用率不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等。
本文将重点分析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问题分析1. 水肥利用率不高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核心是在农田中将水和肥料配合应用,使作物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养分。
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多农民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施肥和浇水时缺乏科学的依据,导致水肥利用率不高,部分养分被冲走,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但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农民可能会过量施用肥料,尤其是化学肥料,导致土壤中的养分积累过多,一旦发生降雨或灌溉,这些过量的养分就会随水流进入河流湖泊,导致农业面源污染。
3. 技术推广难度大水肥一体化技术涉及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但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文化程度较低,农民的科学素养相对较弱,导致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难度较大。
二、解决对策1. 加强科普宣传,提升农民科学素养为了解决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对农民的科学知识普及和技术培训,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操作技能。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相关的讲座、培训班等方式,向农民传授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项技术,并且加强对农民进行农业面源污染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合理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从而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2. 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政府还可以通过设立补贴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科学施肥技术,如穴施肥、滴灌等,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养分的流失。
加强对肥料的管理和监控,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标准,规范化肥的使用和施用量,确保农民使用的肥料符合国家的标准,并推广环保型有机肥等替代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水肥一体化五大技术要点

水肥一体化五大技术要点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合理利用和调控水和肥料的供应,实现高效农业生产的技术。
它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对水资源和肥料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关键目标是在保证作物充分供应水和肥料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和肥料的损失和浪费。
在农业生产中,水和肥料的供应一直是关键的问题。
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常常出现水资源短缺、肥料过量施用的情况,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水土流失,还有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因此,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出现对于节约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保护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水肥一体化技术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以下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五大技术要点:1.确定合理的灌溉量和灌溉周期:确定合理的灌溉量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关键。
不同的作物对水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应根据作物的需水量来确定灌溉量。
同时,还要根据土壤环境和水源条件来确定合理的灌溉周期。
合理的灌溉量和灌溉周期可以保证作物充分供应水分,提高作物抗旱能力和产量。
2.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另一个关键。
不同的作物对肥料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应根据作物的需肥量来确定施肥量。
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如土壤施肥和叶面施肥等。
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可以保证作物充分供应养分,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
3.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土壤保水是水肥一体化技术中的重点内容。
土壤的保水能力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要采取措施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如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深耕等。
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可以提高土壤的水分利用效率,减少灌溉水的使用量。
4.优化施肥水平和施肥根系分布:施肥水平的优化和施肥根系分布的合理调控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核心内容。
施肥水平的优化要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养分需求来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次数,合理分配养分供应。
在施肥过程中,还要注意施肥的时机和方式,保证施肥养分的有效吸收利用。
水肥一体化发展现状与展望

然而,水肥一体化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水肥一体化设备的 投入成本较高,很多农民难以承担。其次,目前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广 泛,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和山区,受地形、水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应用难度较 大。此外,水肥一体化技术需要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支持,缺乏专业人才的地区在 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项目预期成果
1、提高水肥利用效率30%以上。 2、降低农业生产成本10%以上。 3、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10%以上。
感谢观看
三、项目实施方案
1、设备购置与安装
根据项目需求,购置水肥一体化设备,包括灌溉设备和施肥设备。在设备安 装过程中,要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要考虑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方便。
2、技术培训与指导
对农民进行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和指导,包括灌溉技术、施肥技术、设备操 作等方面。通过培训和指导,使农民掌握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正确操作设备, 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结论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本次演示介绍了水肥一体 化发展的现状和展望,探讨了水肥一体化发展的技术途径和方法以及带来的效益。 针对水肥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措施。随着科 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相信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将会发挥更 加重要的作用,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前水肥一体化发展的现状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 (ICID)的数据,截止到2020年,全球水肥一体化面积已经超过了1.2亿公顷。 在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在水资 源短缺的地区,水肥一体化技术已经成为农业节水的重要手段。
水肥一体化发展的技术探讨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对策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对策随着绿色节水农业的兴起,水肥一体化技术越来越得到国家和各地的重视,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国家农业节水纲要》和《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技术。
农业农村部先后印发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推进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有力推动了全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
为突破干旱地区缺水对农业的制约,启动实施了蔬菜水肥一体化项目,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蔬菜上推广面积达到了1900 hm2,主要应用在番茄、黄瓜、辣椒、硒砂瓜、茄子等经济作物。
水肥一体化技术省水、省力、省工,不仅有效破解了水资源短缺、水肥利用率低的农业生产技术难题,提高了作物水肥管理水平,改变了传统的耕作习俗,实现了精准化、科学灌溉],而且由于其使用方便,有利于蔬菜机械化生产,对于促进蔬菜产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的成效1.1 节本增收效果明显通过对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作物开展试验研究,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水肥利用率,节省劳动用工,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与传统灌溉和施肥技术相比,水肥一体化技术水利用率提高30%-70%,肥利用率提高20-30%(详见表1);亩用工节省10-15个;平均亩产增加20%-28%,亩节本增效1000-5000元(详见表2),节本增效效果显著。
1.2 应用范围逐步拓宽随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日渐成熟和不断完善,其应用范围不断优化、扩大,从最初的设施温室走向露地蔬菜,从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等作物)发展到经济作物(如番茄、黄瓜、辣椒等)、设施果树等;应用范围也从大规模生产基地扩展到小规模、小基地;使用主体也从规模经营的新型经营大农户、大公司,扩展到一家一户;技术装备也从大型水肥一体化设备扩展到单棚单户的简易精量水肥一体机。
1.3 绿色环保安全作用凸显在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中,通过在农田铺设主支管网,作物所需水肥在水压推动下通过毛细管道,直接将水肥流到作物根部,能够保证作物及时得到所需的水肥,做到了缺什么补什么,满足了作物生长期对水肥的不同需要,使作物生长处于适宜状态。
水肥一体化发展现状与展望

水肥一体化发展现状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不断提升,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创新,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深入剖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章将首先介绍水肥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详细阐述当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实践应用,接着分析水肥一体化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最后探讨其面临的技术瓶颈、政策支持和市场前景等问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水肥一体化发展现状水肥一体化,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业技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其核心理念在于将灌溉与施肥两个农业生产过程相结合,通过精准控制水和肥料的供应,实现农作物的高产、高效、优质和环保。
目前,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等地,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技术水平先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在这些地区,精准灌溉和施肥系统已经普及,大大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和化肥的过量使用。
在发展中国家,尽管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
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认识到水肥一体化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纷纷加大投入力度,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例如,在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还显著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然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技术成本较高,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来说,难以承担。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与之相配套的设施和设备,如精准灌溉设备、化肥施用设备等,而这些设施和设备的研发和生产也需要大量的投入。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实施还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操作,这对于一些缺乏农业技术人才的地区来说也是一个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l - , t i i f { / V J 、 f l ; ,
液入l I 处 选 川 过 滤 . 进
f 、 欠 世 。 个 系 I 1
滤
溉 } , 』 < 道 f J .…l f 小
会 帅
水能够
J 液进入 1 水 进m ,l 1 】 f 进
节水上下功夫。 ”
在农 业生产中,什/ 厶是高效节水 ?“ 我 国灌溉用水 占农业用水的 9 0 % 左右 ,因此
一
,
般意义上的
,
高效彳 j 水就是高效利用灌溉 水。 ”水利 部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节水灌溉处 处长 吴玉芹介 绍
通 过发
。
展 高效 节水可以提高化肥利用 率 2 0 %,技术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化肥 利用率甚至可达 4 0 % ~5 0 %
大 量 的 禾 破 利 的 水
灌溉施 肥装置
自动精准灌溉施肥 机组成及主要 l 生能 自动精准灌 溉施肥 山 电机水泵 、施肥装置 、混合装 置 、过滤装置 、E C H榆测峪摔反馈 装置 、 压差恒定装置 、自动控制系统组成。依据输入条件或 壤
度、 蒸发量 、 降雨量和光照强度等传感器 , 全 自动智能调节秆I 控 制 灌溉 施肥 。在施肥过程 中 , 可对灌溉施肥程序进行选择设 定,J f : 据设定好 的程序对灌区作物进行 自动定时定量的灌溉和施肥 : 根据 土壤湿度 、降雨 、光照等因素 ,实现水肥的自动调节 ; 通过 E C / P H
实现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施肥技术需要桐应的供水 、供肥 、门 动精准灌溉施肥 、 灌溉管网等设施 . 其关键核心装 足自动精准滞
溉施肥设备。该设备可在现场编程或外接气象站的控制
制.
通过实时监测 E C ( 电导率 ) 【 酸碱度 l 值, 由注肥 准确地把肥料
养分注入灌溉主管网中 ,执行精确的灌溉施肥 。
现真正的精确施肥 。
地下水免受 肥料及化学药 剂 的污染 ,在灌溉和施肥的方
施肥装置
由文丘里注肥器组威 ,包含 电控阀 、单向阀 、凋节 、吸液软
管和管道管件。文 丘里施肥器的核心部位足 “ 文丘里管” ,义 【 『 『 管为节流 装置 , 其 工作原理是液体流经缩小过流断面的喉 时流速
加大 ,动态压力增加 , 静态压力减小 ,喉部产生负压 ,利用喉 处 的负压吸取开 敞式容器 中的肥液 。
AGRI CULT UR AL MACHl NERY 农 机
农 资 与市 场 渠道 版 2 0 1 6 1 9
8 7
过滤装置
』 1 L I ' I  ̄ : {
,
_ r 液f 1 、 制 , 会 I 『 l 动 父1 " 4 I i 1 .  ̄
我囡《 “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 出,“ 十三五”期 间,“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1 亿亩 ,农田灌
溉水 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 . 5 5以上。 ”农 业部全 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强调 ,随着农村土地流 转
的不断推进 . 在农业 生产发生深刻变革的 背景下, 控制农 业用水量 , 提高灌溉效率 是一个必然选择 。
把施 用的肥料 带走 ,严重浪 费 资源 和能源,引发了农业 生态环境 的污染 。精准的灌 溉 和 施肥 集 成 的水 肥 …体 化, 肥料 随适量的灌水 进入 作物 根系附近 ,不会在深 层
流失 ,既提高了肥效 ,又使
监测系统对灌 区情况实时监测 , 并进行精确和比例均衡的施肥 . 实
,
B 6 农 A 资 G R 与 市 I C U 场 . L 桑 T 道 U 皈 R A 。 L , M 。 A C H I N E R Y 农 机
攻破水肥一体化技术难题
水肥一体化精 准灌溉施肥技 术是将灌溉与施肥 融为一体进行
精准灌溉施肥的农业新技术。该技术借助匪力灌溉 系统 , 将 固体肥料 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 起, 均匀 、 准确地 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 , 并可按照作物生 长需 求, 进行仝 生育剐水分 和养分定量 、定时 ,按比例供应。
AGRl cuL TuR AL M ACHI NERY :  ̄
.
农 资 与 市 场 渠 道 版 2 0 1 6 / 9 8 5
农 资与 市 场 渠道 版
。 。
大势所趋,
整理 / 本 刊记者 郭 英民
\
“ 可以说 我国农 业增产是在长期 ‘ 大水 大肥大药 ’的投 八基础上取得 的,这造 成了很多资源环
料
J
{ 、系统采川 1 i  ̄ , c j 过礼 i 。 . 磔” 』 i l L ' { 液l i  ̄ 7 { i I , A 4 『 会
/ \ 允分 } I ' , J I L  ̄ 计 芟
,
I h N  ̄ t i ; f
f i t B[ I J t ( f " l 川 1『 - . t . X入f 邀 l 流 俐冰 进f 施 水 f " l 、 流入 介 肥 J i [ - i 介 水流址  ̄ J J l f J 入 ,敝液 地 / \ . t . . t 8 安装
道 1 利I 2流 , I ? < y j i 3和1 4 , ' i [ . i hi f t (  ̄ l 、 水,… ¨ , l j J j L ! 液 仃 ‘ 此 体
涨溉水流 义
…流 … / \ ,
卜
, 液J J 从I L ! t ' - F t i
巍问题 随着 ‘ 一控两减 ’政策目标的提 出, 这一粗放的农 业发展模式也将走到尽头 ”中国农 药工业
。
协会理事长孙叔宝 认为。 农 业部种植 业司耕肥处 副处长 仲鹭 表示 ,“ 未来 一个阶段 ,我们面临着农 业生产供 给不 断增长
的』 I 、 力 ,既要淀制农 业用水 量增长,又要保证 主要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就需要在 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