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的主题黑板报图片大全
中秋节黑板报内容

中秋节黑板报内容
中秋节黑板报内容(一)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
有一
所以纵使有归宁的女子,也必定於此日返其夫家团聚。
中秋节黑板报内容(三)
河南人极为重视八月十五中秋节。
这一天,新禾入廪,游子当归,合家团聚。
如有家人身居异乡,必在赏月时致以怀念。
老人们向儿孙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故事,共享天伦之乐。
河南开封铁塔燃灯是中秋的一项重要活动。
在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
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
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
在山东,有的地方农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
诸城、临沂、即墨等地除了祭月之外,还上坟祭祖。
中
美味可口的月饼作为吉祥物,除了象征合家团圆、欢聚之外,还有很多丰富的吉祥文化内涵。
中秋节以月饼祭月、拜月还有祈子和求婚姻美满之意。
旧时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女子拜月的主要目的是:已婚者祈求月娘娘送子,未婚者祈求月娘娘使其婚姻美满幸福。
此外,月饼还有象征丰年之意。
中秋节正值五谷丰登的季节,吃月饼也融入了“秋祀”的因素,月饼又成了丰年的象征,借月饼来庆祝丰年,祈望保佑来年风调雨顺,获得更大的收成。
中秋黑板报内容资料

中秋黑板报内容资料中秋也代表着团圆,这一天,各奔东西的家人都会赶回家过节,可是你知道有关中秋的黑板报该怎么做吗?下面我为你整理了一些中秋黑板报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秋黑板报图片鉴赏中秋黑板报图片1中秋黑板报图片2中秋黑板报图片3中秋黑板报相关资料1:中秋节祝福语1 侧头仰望圆圆的月亮,高高悬挂于深邃的苍穹。
有凝重的云块,漂浮在周围,犹如远方在游子,写满相思的泪滴。
那泯灭不了思念的素光,何以寄托心中那沾湿的云彩。
2 小时候,你听着嫦娥的故事,心里却惦记着月饼;长大了,你手里捧着月饼,心里却想着嫦娥。
中秋节到了,愿你再拾童年的快乐,点缀幸福的生活,吃穿无忧,爱情不愁,与好运携手,共花好月圆,幸福长有。
3 去年圆月时,花灯亮如昼;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圆月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天上月儿明,皎皎光华照夜影,照亮您广阔前途的坚定;祝福似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闪着我诚挚不变的真心。
中秋佳节,愿您成功路上不留停。
5 千里试问平安否?且把思念遥相寄。
绵绵爱意与关怀,浓浓情意与祝福,中秋快乐!6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
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7 我拿嫦娥的丝线,刺绣在月亮上面,秀出一对锦鲤,愿你年年有余,秀出一朵牡丹,愿你富贵连连,秀出一条中国龙,愿你今年中秋佳节美梦能圆,好运不断。
8 思念是中秋的味道。
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此节非彼节,但思亲总归是一样的,漂泊在外的游子,在瑟瑟秋风的吹拂下,望在异乡的月亮,月亮很圆很亮,却终究不是自己相看的月亮,道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所以,不管怎么样,那头上月亮都会透露出冷清的感觉。
身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屋内觥筹交错的喧闹声声入耳,更使得夜幕下的游子倍思亲。
思念亲人的音容笑貌,思念亲人的丝丝关怀,思念弥漫在他的心扉,就连苦涩的空气中也涩出思念的味儿来。
介绍中秋节的黑板报_黑板报

介绍中秋节的黑板报
提示:
1.图片经过缩放处理,请点击图片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原图,或将图片存盘至电脑中查看。
2.本黑板报图片为网友推荐而来,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
在本站展示仅为网友借鉴、欣赏他人作品时提供方便。
如有任何疑问,请与本站联系。
3.欢迎您向本站提供推荐优秀的黑板报作品。
介绍中秋节的黑板报相关内容:中秋节十五的月亮黑板报中秋佳节黑板报中秋月圆黑板报图片欣赏八月十五中秋夜黑板报中秋节班级黑板报图片2011年中秋节黑板报欢庆中秋黑板报八月十五中秋节黑板报查看更多>> 中秋节黑板报
1 / 1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迎中秋黑板报内容

迎中秋黑板报内容中秋节,又称为月夕、秋节、仲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学校内通常会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其中之一就是制作迎中秋黑板报。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迎中秋黑板报的内容。
一、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黑板报的第一个内容主题可以是中秋节的由来。
可以简要地介绍历史上相关的传说故事,比如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并配以精美的插图,给人们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
二、家庭团圆、月亮与中秋节中秋节是一个强调家庭团圆的节日。
在黑板报上可以呈现出团员的家庭场景,比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的画面。
同时,黑板报上可以展示中秋节的月亮,以及月亮中的兔子、嫦娥等传统图案,增加节日氛围。
三、中秋传统食品中秋节的美食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黑板报上可以展示中秋传统食品——月饼,包括各种口味的月饼和制作工艺。
可以标注各种月饼的名称、口味和寓意,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月饼文化,也可以考虑添加一些与中秋相关的其他传统美食,如柚子、莲蓉等。
四、中秋习俗与活动在黑板报上可以介绍一些中秋习俗与活动,如赏月、猜灯谜、击鼓传花等。
针对每个习俗或活动,可以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和适当的插图进行说明,以便同学们了解并参与其中。
五、精彩的中秋诗词中秋节是诗人们灵感迸发的节日,无数经典的中秋诗词给了我们美好的想象空间。
黑板报上可以刊登一些经典的中秋诗句,如杜甫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等。
同时,可以鼓励同学们创作自己的中秋诗词,为黑板报增添更多的文化元素。
六、中秋佳节的祝福语在黑板报的最后一部分,可以收录一些中秋佳节的祝福语,为整个作品增添了温馨的氛围,也给同学们带来了祝福与祥和。
比如“愿你中秋节快乐,合家幸福团圆”等祝福语。
总结:迎中秋的黑板报内容可以包括中秋节的由来、家庭团圆、月亮与中秋节、中秋传统食品、中秋习俗与活动、精彩的中秋诗词以及中秋佳节的祝福语。
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感受中秋的美好与温馨。
迎中秋黑板报内容

迎中秋黑板报内容迎中秋黑板报内容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黑板报吧,黑板报具有宣传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黑板报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迎中秋黑板报内容,欢迎大家分享。
迎中秋黑板报1 迎中秋黑板报2 迎中秋黑板报3 迎中秋黑板报4 迎中秋黑板报5 迎中秋黑板报6 迎中秋黑板报7 中秋由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
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
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
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
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
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
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古诗 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中秋月薛莹三十六旬盈复缺,百年堪喜又堪伤。
中秋节黑板报图文素材大全

中秋节黑板报图文素材大全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秋节黑板报图文素材1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天宝初年的一个中秋月夜,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大明宫的蓬莱池畔赏月,“玄宗八月十五日夜,与贵妃临太液池,凭栏望月,不尽,帝意不快。
遂敕令左右:‘于池西岸别筑百尺高台,与吾妃子来年望月。
’”(《开元天宝遗事》)。
大约蓬莱池畔没有一个望月的最佳之处,皇帝不高兴。
这还不要紧,要紧的是一个胡人给先人高祖送来的圆饼一直叫做“胡饼”,这名字也不怎么好听,玄宗的赏月乏味极了。
杨贵妃本来就是一个很有才情的人物,情急之下,她仰望明月,智由心生,随口说出“月饼”这个名字。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
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
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
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
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
中秋节黑板报资料内容

中秋节黑板报资料内容
中秋节黑板报图片1
中秋节黑板报图片2
中秋节黑板报图片3
一天,蓬蒙趁后羿狩猎之时,叫嫦娥交出灵丹,嫦娥当机立断,将丹吞下,于是就飞天成仙,借住月亮上。
后羿回家了解了事情的原委,痛不欲生,他追啊,跑啊,可是,他跑月亮也跑,他停月亮也停。
他知道再也追不回嫦娥了,他举头望着天空中的一轮明月,突然发现月亮里仿佛出现了嫦娥的身影。
后羿赶紧在院子里摆上嫦娥最喜欢的糕点,以此纪念嫦娥。
从此,这一中秋祭月的习俗就这样流传开了。
中秋不仅是一个充满美丽传说的节日,也是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节日,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写下一篇篇不朽的着作,有的咏月颂月,还有借月抒怀。
苏轼的《水调歌头》,王唯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人想起远在异乡的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中秋节与国庆的黑板报内容

中秋节与国庆的黑板报内容标题:中秋节与国庆的黑板报内容一、背景介绍1. 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 国庆节: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即每年的十月一日。
这一天是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也是庆祝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和取得的伟大胜利的日子。
二、庆祝方式1. 中秋节: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多样,主要包括赏月、赏灯、吃月饼、拜月等。
家人团员、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共度佳节,品尝各种美食,传递祝福和快乐。
2. 国庆节:国庆节的庆祝方式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升国旗、游行、文艺演出、焰火晚会等。
人们踊跃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展示自己的爱国热情,共同迎接国庆盛典。
三、文化内涵1. 中秋节:中秋节是传统的家庭团聚节日,象征着团圆、祝福与美好。
除了家人团圆外,中秋节还有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2. 国庆节:国庆节是祖国的生日,象征着独立、自由和团结。
国庆节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成就和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四、共同点与不同点1. 共同点:中秋节与国庆节都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都具有民俗文化内涵,都强调家庭团聚和祝福祈福的传统习俗。
2. 不同点:中秋节更加注重家庭团聚、赏月、品尝美食,强调传统的农耕文化;国庆节则更加注重庆祝国家的成立,展示国家的独立、自由和发展成就。
五、总结中秋节和国庆节都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分别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
通过传承和庆祝这些节日,我们可以增强家庭团聚和国家凝聚力,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也让我们对过去的辉煌充满敬意,并向美好未来充满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秋的主题黑板报图片大全
中秋的主题黑板报图片1
中秋的主题黑板报图片2
中秋的主题黑板报图片3
各地月饼的传说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
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
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
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
人们买了月饼回到
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
来的。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
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
有一年,大
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
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
“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
三家共用一把菜刀。
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
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
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
今犹存。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
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
至今
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1.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2.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半人间,家家团圆。
3.同一个世界,观同一片晴空,赏同一轮满月,拥同一个中秋。
4.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6.墨色沉,月花影,听取月中嫦娥吟,看尽树下水袖舞,赏析宫中笑花靥,尝遍世间园月饼。
7.信寄托情感,言表达欢乐,思念之情却无法遮掩,唯独在那月圆之夜,又被幽月勾起。
8.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9.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
1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11.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
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张煌言《舟次中秋》
1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3.人圆月圆心圆,人和家和国和。
14.香饼形如月,十里共分享。
15.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年,我们的成长,就是祖国的繁荣。
愿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16.送一个圆圆的饼,献一颗圆圆的心,寄一份圆圆的情,圆一个圆圆的梦。
17.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18.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光辉增。
19.庆国庆,齐欢乐,家要和,国要兴,普天同庆。
20.以真诚为半径,以感激为圆心,画中秋圆圆的祝福,赠与家人。
看过此黑板报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