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单元4.3 一亿有多大-精品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亿有多大》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亿有多大》
14、你知道我国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吗?(出示幻灯16)
(1)大家来比较一下,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和1亿张纸的高度是不是差不了太多呀?那么我们站在1亿张纸上就能登上珠穆朗玛峰了!!
15、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对于一亿的认识,我这里还有很多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出示幻灯17)
(1)教师设疑提出问题。你想怎样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探究方案吧!
(2)点击鼠标,出示学生的设计方案。先量出十枚一元硬币的高度,填写下表,最后再计算。我们量得十枚一元硬币的高度是两厘米。
5、(出示幻灯7)
(1)伴随学生的回答,点击鼠标依次出示10枚、100枚、1万枚、1亿枚硬币的高度。
硬币/枚
10
(1)提出问题:我们全国大约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多少克粮食呢?
(2)谁能根据我们刚才所学的知识,独立解答这个问题?
(3)指名回答
(4)教师称100粒大米的重量,是25克。
(5)出示答案。
大米/粒
100
10000
1000000
1亿
质量/克
25
2500
250000
25000000
3、我们应该珍惜粮食,珍惜时间。
板书
1亿有多大
数量/本
100
10000
1000000
100000000
时间/秒
90
900
900000
90000000
90000000÷60=1500000(分
1500000÷60=25000(时)
25000÷24≈1041.7(天)
1041.7÷365=2.85(年)
100000000÷1000=100000(份)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亿有多大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亿有多大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亿有多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一亿的概念,理解一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

2. 培养学生对于大数的感知能力和估算能力。

3. 通过对一亿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一亿的概念和意义2. 一亿的数量级和计数单位3. 一亿的实际应用和举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一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并能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感知一亿的大小。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一亿的数量级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计数单位来表示一亿。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实例来引入一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一亿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明白一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并举例说明一亿的数量级和计数单位。

3. 演示:通过具体的演示或者实验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亿的大小,例如用一亿个多米诺骨牌来表示一亿。

4.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或者估算来加深对一亿的理解和感知。

5.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应用的问题,让学生运用一亿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例如计算一亿个糖果的重量或者一亿个细胞的体积等。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观察学生对于一亿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2. 通过练习题和实际应用问题,评估学生对于一亿的计算和估算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更大的数,例如十亿、百亿等,让学生了解更大的数量级和计数单位。

2.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一亿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人口数量、经济总量等。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书籍或者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一亿的知识和信息。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一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并能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感知一亿的大小。

同时,学生也应该能够灵活运用计数单位来表示一亿,并能够运用一亿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对于大数的感知能力和估算能力,还能够激发对于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四单元 一亿有多大(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四单元 一亿有多大(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四单元:一亿有多大(教案)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名称为“一亿有多大”,主要学习内容是亿位数的认识和读法,包括亿的概念、拆分亿位数、亿的读法等。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1.学生能够理解亿的概念,正确读出亿位数;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亿的相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并扩展到百亿、千亿等更高的数位。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亿的数字以及相关图片,引出亿的概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亿位数。

2. 告诉学生亿的读法学生已经学会了十万、百万、千万的读法,亿的读法又如何呢?可以借助具体的数字和图片来让学生记忆和掌握。

例如,展示1亿的图片,告诉学生1亿的读法是“一百万万”。

3. 拆分亿位数亿位数在数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数字,因此拆分亿位数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亿位数的构成以及如何拆分亿位数。

将亿位数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逐个位数地识别,了解每一位数的含义,然后再拆分和组合,让学生熟练掌握亿位数的构成和拆分方法。

4. 小组讨论将同学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完成相关的亿位数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解亿位数的运算方法,提升他们对亿的认识和理解。

5. 亿位数大比拼此环节可以设置一些亿位数比拼的小游戏来加深学生对亿位数的印象和认识。

例如,将几个亿位数写到黑板上,让学生逐个比较大小,看看哪个小组能够首先完成比拼。

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亿的概念与认识逐渐加深,最后在亿位数的运算与拆分等方面,已经能够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结合实际生活中与亿相关的内容,例如大型活动的人数、资本流量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亿位数的概念,把这种抽象的数字概念和真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亿有多大》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第4课,主要让学生感受一亿这个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理解一亿的概念,能够用一亿来描述一些物体或现象,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亿级别的数的运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认识和简单的运算,但对于一亿这个大数,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感受一亿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一亿的意义,能够用一亿来描述一些物体或现象。

2.培养学生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一亿的概念,能够用一亿来描述一些物体或现象。

2.难点:感受一亿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一亿的大小,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发现一亿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一亿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2.教学素材:一些与一亿相关的物体,如纸币、糖果等。

3.小组合作工具:如白板、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一亿相关的图片,如纸币、糖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么多物品,如果给你一亿,你能数的过来吗?让学生感受到一亿的大小。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亿的概念,让学生试着描述一下一亿是多少,并用一亿来描述一些物体或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利用教学素材,进行小组合作,试着用一亿来描述一些物体或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小组的成果,让学生上台展示,并解释为什么用一亿来描述这些物体或现象。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总结。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一亿相关的问题,如“一亿里面有几个十?有几个百?有几个千?”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第4课时“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第4课时“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第4课时“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第4课时“一亿有多大”主要让学生感知一亿的数量级,理解一亿有多大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一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并能运用一亿进行简单的计数和估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千、万等较大的数。

但一亿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感知一亿的数量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一亿的数量级,知道一亿有多大。

2.培养学生运用一亿进行简单的计数和估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感知一亿的数量级。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一亿进行简单的计数和估算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活实例、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一亿的数量级,培养学生运用一亿进行简单的计数和估算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如购物、运动会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较大的数,如千、万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亿张纸堆叠起来的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亿的数量级。

2.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人口普查、销售额等,让学生了解一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操练(10分钟)1.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模拟购物、运动会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一亿进行计数和估算。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在实践活动中的心得和体会。

巩固(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有关一亿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巩固对一亿的理解。

2.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

拓展(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亿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一亿?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一亿有多大》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一亿有多大》优秀教案

实验步骤和方法
一、 提出实验猜想 谈话:请你猜猜看 1 亿枚 1 元硬币摞起来有多高?会比 30 层楼高吗? 学生猜测。 二、 探讨实验方案 提问:你想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测算出 1 亿枚 1 元硬币摞在一起的高度? 交流:跟数练习本一样,可以先取几枚硬币摞起来量一量有多高,再推算出 1 亿枚 1 元硬 币的高度。 提问:选几枚硬币摞起来量高度呢? 交流:可以选 10 枚 1 元硬币。 师:请每个小组组长负责,共同合作,测出 10 枚 1 元硬币摞起来的高度,完成实验记录 单(三)。 三、开展实验操作 1. 教师安排实验分工及要求。
揭示课题:一亿有多大
(一) 数一数
1.提出问题。
引导:同学们你们数过练习本吗?数一本练习
本的时间很短,如果要数一亿本练习本,你估计
要多长时间?
谈话:要想知道数一亿本练习本大约需要多长
时间,怎么估计才比较接近实际呢?请你开动脑
筋,设计一个实验活动。
个性化修改
实验一:推算数一亿本练习本用了多少秒(见 附件 1) 小结:……板书:数一亿本练习本的时间可真 长啊! (二)量一量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到一亿 有多大,接下来我们通过量一量的活动再感受一 亿有多大。 引导:一般 30 层楼的高度大约有 100 米,如果 把 1 亿枚 1 元硬币摞在一起会有多高呢?会比 30 层楼高吗? 师: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去验证。 实验二:推算 1 亿枚 1 元硬币摞起来的高度(见 附件 2) 小结:一亿枚 1 元硬币的高度真高啊! (三)秤一称 谈话: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 高达 2000 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 2 亿多人一 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还有一 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 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舌尖上的浪费” 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提问:我国大约有 13 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省 1 粒大米,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多少克粮食? 引导:一粒大米的重量很轻,但是 13 亿粒大米 的重量是多少呢? 师:本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先算算 1 亿粒大 米的重量是多少。 实验三:推算 1 亿粒大米的重量(见附件 3)

20春苏教版数学4下---教案--4.3 一亿有多大--(附答案)

20春苏教版数学4下---教案--4.3 一亿有多大--(附答案)

一亿有多大。

(教材第46、第47页)1.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借助推算和计算器的计算,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培养数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猜想、讨论、计算等过程,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发展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有多大。

重点:理解一亿的意义、建立数感;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

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一亿有多大。

课件、10~20本练习本、100粒米、天平、砝码、秒表等等。

师:同学们,1亿是一个很大的数,你能说说1亿有多大吗?生1: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生2:1万个一万是一亿。

生3:1亿枚1元硬币大约重600吨。

师:我们再来看看一些以亿作单位的数。

(课件出示:有关1亿的小资料)·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

·如果每秒钟画1个点,一刻不停地画1亿个点,要画3年零2个月。

·正常人的心脏一年要跳4200万次,那么,跳1亿次要多久?100000000÷42000000≈2.4(年)2.4年就是2年零5个月。

因此,正常人的心脏跳1亿次要2年零5个月。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较大的数,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信息,就有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大数。

你能想象、描述一下“1万”有多大?“1亿”有多大吗?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感受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切实存在,激起学生探究一亿到底有多大的兴趣】1.数一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4单元 用计算器计算 第3课时 1亿有多大 优质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4单元 用计算器计算 第3课时  1亿有多大  优质教案

1亿有多大教学目标:1、通过估计、实验、推算、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培养学生数感,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受到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二、引导学生经历估计——验证的过程,借助时间体验一亿有多大师:这是作业本,老师数一数1、2、3、4、5、6、7、8……照这样的速度数一亿本作业本,你估计要多长时间?(学生估计3小时、5小时、24小时……,师板书)师:同学们估计得怎么样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议一议:怎样能够得到数一亿本作业本的时间呢?小组讨论。

(数100本、50本、20本……作业本的时间,再推算数一亿本作业本的时间)实验: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数本子,数50本,老师记时。

数50本作业本大概是40~50秒,学生得出数100本作业本大概需要80秒~100秒的时间,从中取一个中间值大概90秒。

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推算一下数一亿本作业本所需要的时间。

三、再次经历估计——验证的过程,借助长度体验一亿的大小。

师:课间老师经常发现同学们喜欢手拉手一起玩,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会有多长呢?(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必回答。

师:凭空想象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头道羊岔吧,从学校到头道羊岔的公路长不长,老师告诉你,这条公路全长大概是1千米。

想一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有没有从学校到头道羊岔的公路那么长呢?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个这样的长度?(学生估计2个、4个、3000个……师板书)小组讨论:怎样能得到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呢?(测量5个、10个、100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推算出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亿有多大。

(教材第46、第47页)
1.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借助推算和计算器的计算,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培养数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猜想、讨论、计算等过程,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发展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有多大。

重点:理解一亿的意义、建立数感;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

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一亿有多大。

课件、10~20本练习本、100粒米、天平、砝码、秒表等等。

师:同学们,1亿是一个很大的数,你能说说1亿有多大吗?
生1: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生2:1万个一万是一亿。

生3:1亿枚1元硬币大约重600吨。

师:我们再来看看一些以亿作单位的数。

(课件出示:有关1亿的小资料)
·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

·如果每秒钟画1个点,一刻不停地画1亿个点,要画3年零2个月。

·正常人的心脏一年要跳4200万次,那么,跳1亿次要多久?
100000000÷42000000≈2.4(年)
2.4年就是2年零5个月。

因此,正常人的心脏跳1亿次要2年零5个月。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较大的数,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信息,就有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大数。

你能想象、描述一下“1万”有多大?“1亿”有多大吗?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感受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切实存在,激起学生探究一亿到底有多大的
兴趣】
1.数一数。

师:(出示一摞练习本,教师示范一本一本地数)照这样的速度数1亿本,猜猜看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学生猜测。

师:猜得对不对,我们可以怎样验证?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验证方法,制定策略:拿100本练习本数一数,看要用多少秒,再根据数100本练习本所用的时间进行推算数1亿本练习本所用的时间。

每组准备10~20本,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地从1数到100。

小组内1人用秒表计时,其余人协助数练习本和计时。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数100本练习本所用的大致时间,教师一一记录。

最后用计算器算出全班各组数100本练习本所用时间的平均数(为计算方便,得到的秒数保留整十数),写在黑板上。

师:照这样的速度,我们数1亿本练习本要用多少秒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推算,并将结果填入表格。

(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表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师:x千万秒,这段时间长吗?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秒怎样换算成年?
引导学生将推算出的秒数先转换成多少分(秒数÷60=分数),再转换成多少时(分数÷60=时数),然后转换成多少天(时数÷24=天数),最后转换成多少年(天数÷365=年数)。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

师:看了这个结果,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让学生通过“照这样的速度数1亿本练习本”大约要用3年的事实,在时间上来实际感受“一亿”有多大。

师:刚才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数1亿本练习本需要多长时间的?
师生共同小结:我们刚才采用的是以少推多策略解决数1亿本练习本需要的时间。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通过“数一数”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猜想、推算和验证的过程,掌握逐步推算一亿有多大的方法,为后面自主开展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2.量一量、称一称。

师:30层楼的高度大约有100米,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会比30层楼还高吗?你想怎样来验证你的猜测?
生:我们可以先量出10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的高度,然后采用以少推多的策略,推算出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的高度,就能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先测量出10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的高度,然后进行推算并填写课本第47页表格。

师:算一算,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30层楼高度的多少倍?
学生进行计算后进行汇报交流。

师:谁能用刚才的方法测算出1亿粒大米到底有多重?小组讨论确定方案,完成教材第47页表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师:1亿粒米大约重2吨,我国大约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约13亿粒米,约26吨,用载重量为4吨的货车运送,要运7次!因而,我们要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积少成多、利国利民。

学生在小组内推算,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大约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米克数÷400=可吃天数),是多少年(可吃天数÷365=年数)。

师:看了这个结果你想说什么呢?
生:1亿是一个很大的数,我要节约粮食。

【设计意图:将教材中安排的“量一量”“称一称”两个活动设计成并列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积极参与,通过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说一说,既巩固了对大数的认识,让学生从心灵上受到震撼,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高度关注,又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较好地了解了节约源于生活,加深了学生对一亿的感性认识】
师: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对1亿这个数又有哪些认识?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学生可能会说:
·数1本练习本时间很短,数1亿本练习本要用几年;1粒大米很轻很轻,可是1亿粒大米却有2吨重……
·要知道1亿有多大,可以根据数的大小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推算。

·要珍惜每1粒粮食,每1秒时间,因为积少成多,其实这都很宝贵。

……
师:现在我们感受到了一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

无论它多大,也是由不起眼的1汇集而成的。

学习中,如果我们每天都努力一点,长期坚持效果会让你惊讶的!其他事情也是一样的道理。

从小到大,从有限到无限,惊人的大总是来源于细微的小。

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课后我们还可以借助身边的事物,进一步感受一亿有多大,把探究的过程写成一篇数学日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探究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选取探究的对象,进而提高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亿有多大
这节课,我从时间(数1亿本练习本需要多长时间),高度(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多维度(1亿粒米的重量以及可供一个人吃多长时间)设计了三个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的对象都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事物,但即便如此,学生们还是对数1亿本练习本大约需要3年时间,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是30层楼高度的几倍,1亿粒米大约重2吨等概念难以获得深刻的理解,学生依然是从一个陌生进入另一个陌生,为了化解这种“山外青山楼外楼,模糊概念几时休”的境地。

我课前从多种渠道搜集了大量的相关信息,以帮助学生建立生活中的实体模型,让学生获悉:1亿张纸比珠穆朗玛峰还高,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心跳1亿次要2年多的时间……这样,就使概念由抽象到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其间,思品教育(人口危机意识、节约爱惜粮食、多读书、勤学习),网络学习行为(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亦潜移默化于课堂中。

A类
写出下面的数,并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大洋洲总人口三千二百二十万一千人。

亚洲总人口三十八亿二千三百四十万人。

欧洲总人口七亿二千六百三十万人。

(考查知识点:写数及数的改写、求近似数;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B类
填空题。

(1)10个一万是()万,()个一百万是一千万,()个一千万是一亿。

(2)820567004是一个()位数,它是由()个亿,()个千万,()个十万,()个万,()个千和()个一组成的。

(3)903002040是一个()位数,最高位上是(),表示()个();“3”在()位上,表示3个()。

(4)最大的七位数是(),比它多1的数是()。

最大的十位数是(),比最小的十位数少1的数是()。

(考查知识点:大数的认识;能力要求:认识生活中的大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32201000≈3220万3823400000≈38亿726300000≈7亿
B类:
(1)十1010
(2)九82567 4
(3)九99亿百万百万
(4)9999999100000009999999999999999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