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中地理课时作业2产生时差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

合集下载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地球运动的意义第1节第2课时产生时差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地球运动的意义第1节第2课时产生时差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

第2课时产生时差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结合地球的自转,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综合思维)2.结合生活实际事例,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地理实践力)3.通过时差产生与地方时、区时换算的学习,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人地协调观)产生时差1.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但经度不同的地点看到日出的时刻会有早晚。

2.地方时(1)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

(2)与经度差的关系: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3.时区与区时(1)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2)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4.日界线(1)概念:为避免日期紊乱,规定大致以180°经线为“国际日界线”,简称“日界线”。

(2)日期变更:当由西向东跨越日界线时,必须将日期减去1日;反之,由东向西跨越日界线时,则必须将日期加上1日。

5.特别计时法(1)采用东部时区:目的是充分利用太阳光照。

(2)采用半区时: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的经线的地方时。

(3)采用统一区时:如中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4)采用国际标准时间:即采用中时区区时(0°经线的地方时)。

[图表点拨] 教材第4页图1-1-5,该图展示出:1.全球时区的划分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具体位置。

还可以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是一个球体,球体表面共计360°,自中时区向东西共分为24个时区,时区数和中央经线度数之间的数值关系。

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实际走向—以180°经线为基础,但与其并不完全重合。

2.图中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都是15°的倍数,东西各跨7.5°,因此我们根据经度计算时区时,余数大于7.5°,时区数为商整数加1,余数小于7.5°,时区数为商整数。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第二节 课时2 产生时差 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第二节 课时2 产生时差 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鲁教版必修1

2.区时的换算方法 (1)时区数的确定
公式:所求时区数=某地经度÷15°
说明:①若所得余数小于7.5,所得整数为所在时区数;若所得余数大 于7.5,则所在时区数为所得整数加1。 ②某地在东经度,为东时区;在西经度,为西时区。(7.5°E~7.5°W 为中时区,172.5°E~172.5°W为东西十二区)
日期要
1天;反之,要
1天。
答案
(4)实际应用
①有的国家为充分利用太阳光照,采用本国东部时区
的区时作为
统一区时。

②有的国家考虑本国所跨经度范围,采用 区时。 1个时区
③有的国家领土跨度大,为方便交流与联系,统一采用
的区时。
答案
【思考】 1.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吗?为什么? 答案 不是。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 地方时为经过北京所在的116°E经线的地方时,两者经度相差4°,时刻 上北京时间早于北京的地方时16分钟。
(4)图解日期变更 ①经线展开图
②极地投影图
注意:①自然界线与人为界线有可能重合,即当180°经线地方时为0时时。 ②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一些地区和国家日期的统一,人为日界线避免 通过陆地,有三处偏离了180°经线,从北极点开始通过白令海峡,绕过 阿留申群岛西侧,经过萨摩亚、斐济、汤加群岛之间,经过新西兰东侧, 继续沿180°经线到达南极点。
3.国际日界线和自然日界线的不同 (1)国际日界线的特征
日界线西侧
时区 经度 时刻 日期 日期变更
东十二区 东经度 相同 今天 见图
地球自转方向

日界线东侧
西十二区 西经度
相同 昨天 见图

(2)日期的自然界线:除日界线以外,还有一条日期的分界线,那就是 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此界线两侧日期的变化与日界线恰好相反,即0时 经线以东日期早,以西日期晚。 (3)日期的范围:两条日期界线的存在,使得全球不同日期的范围不同。 由0时经线向东至日界线为今天,则0时经线以西至日界线为昨天。只有 0时经线与日界线(180°经线)重合时,全球处在同一日期,即中时区为 12时,北京时间为20时。

2021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第节 第课时 时差的产生及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课时作业 鲁教版必

2021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第节 第课时 时差的产生及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课时作业 鲁教版必

2021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 时差的产生及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课时作业 鲁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 1.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2.以河流、风、洋流等为例说明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产生的影响。

一、产生时差1.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的地区,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①____。

如图中,同纬度的甲、乙相比,②____地时刻较早。

2.地方时⎩⎪⎨⎪⎧因③ 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④ 。

如图中, ⑤ 两地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地方时差⑥ 小时3.时区与区时(1)时区:全球划分为⑦__________,每时区跨经度⑧____。

(2)区时:每个时区⑨__________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3日期界线⎩⎨⎧ 自然界线:⑩ 经线,如图中⑪ 线即 90°E经线人为界线:⑫ 经线,如图中⑬ 线二、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⑭____________。

2.偏转规律⎩⎨⎧ 北半球向⑮ 偏南半球向⑯偏赤道上不偏转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一产生时差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此时是__________时。

(2)此图表示的日期是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的光照图。

(3)此时与北京同一日期的地区共跨了________个时区。

(4)此时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两个日期。

考查点二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2.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的是物体原来的受力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后物体的运动方向。

A、B、C、D、E五处箭头所表示的物体实际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AB B.BD C.DE D.AE方法技巧练地方时的计算方法读“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已知A的时间为3时,回答问题。

(1)在图中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B点的时间为__________时,C点的时间为________时。

2021学年高中地理等级性学业考试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

2021学年高中地理等级性学业考试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

模块评价(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之下,月球被地球“潮汐锁定”,永远以同一面朝向地球。

2018年12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并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软着陆,揭开月球背面神秘的面纱。

上图为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地形图,其中虚线范围内代表地势相对较高的土丘,周边存在着许多“月坑”。

完成1~3题。

1.站在地球上的人永远看不到月球的背面,是由于地球引力的“潮汐锁定”,造成月球( )A.背面处于高山环绕之中B.背面无法接收到太阳光线C.自转与公转周期同步、方向相反D.自转与公转周期同步、方向相同2.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落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A.地形起伏大B.宇宙辐射强C.太阳光线弱D.土壤层深厚3.与地球相比,月球表面多“月坑”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强B.昼夜温差大C.无大气层保护D.火山喷发多【解析】1选D,2选A,3选C。

第1题,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受地球引力作用而产生了“潮汐锁定”的现象,即月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完全一样,表现为任何时刻,月球都以同一面朝向地球,地球上的人类在观看月球时只能看到固定的一面。

第2题,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背着落选择在艾特肯盆地,该盆地地形比较崎岖,陨石撞击坑大而且分布密集,这对探测器着落区的选择和着落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3题,“月坑”主要是陨石撞击形成,由于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小行星等外来天体可长驱直入,毫无阻拦地冲向月面,撞击后产生“月坑”。

(2020·滁州高一检测)读下图,完成4、5题。

4.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乙>甲>丁>丙D.甲>乙>丁>丙5.若图中甲、乙为近地面,图中的环流表示的是黑夜的山谷风,则表示山坡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解析】4选D,5选A。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第二节 课时2 产生时差、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第二节  课时2  产生时差、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探究导引
探究点二 地转偏向力及其应用
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不断发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公式为F=2 mυωsinφ(m为物体的质量,υ为物体运动的速度,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 大约是15°/h,φ为运动物体所在纬度)。下图为“地球自转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 偏转示意图”。
2.区时计算 (1)公式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 (2)“四步法”计算区时 区时计算时具体步骤类似地方时的计算,同为四定,即:一定区时、二定方向、三 定区差、四定时间,详解如下:
①一定区时:即确定可作为已知条件用的已知区时。 a.区时采用的是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时区中央经线和时区数的关系:时区中央 经线=时区数×15°。 b.常用时区:北京时间(东八区),国际标准时间(中时区),美国时间(西五区),日本时 间(东九区),英国时间(中时区),澳大利亚时间(东十区)等。 ②二定方向(±):即确定所求时区与已知时间的时区之间的相对东、西方向,如东八 区和西五区之间的时刻计算: 东八区时间=西五区时间+13小时。 西五区时间=东八区时间-13小时。 定方向即定公式中“±”的取号。
(3)两条日界线的比较
国际日期变更线
自然日界线
界线 大致是180°经线,固定不变
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
时间
不固定,从0时~24时
固定,0时或24时
日期 日期变更线的东侧为旧的一天; 日界线的东侧为新的一天;日界 日期变更线的西侧为新的一天 线的西侧为旧的一天
(4)日期范围 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 线向西到180°经线。
时,OA地方时为18时,而甲在晨线以东45°,则甲地地方时为9时。

高中地理2产生时差含解析鲁教版1

高中地理2产生时差含解析鲁教版1

产生时差(建议用时:30分钟)2013年2月15日叶卡捷琳堡时间7时15分(世界标准时间3时15分)左右,俄罗斯车里雅宴斯克州发生天体陨落事件。

该天体在穿越大气层时摩擦燃烧,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碎片,形成了所谓的“陨石雨”.据此回答1~2题。

1.叶卡捷琳堡所处的时区为()A.零时区B.东二区C.东四区D.东八区2.“陨石雨”发生时,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正处于()A.午夜前后B.日出时刻前后C.日落时刻前后D.正午前后1.C 2.D[第1题,2013年2月15日叶卡捷琳堡时间7时15分,此时世界标准时间为3时15分(零时区),叶卡捷琳堡时间比世界标准时间早4小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叶卡捷琳堡所处的时区为东四区。

第2题,根据上题可知,叶卡捷琳堡位于东四区,又知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位于东九区,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陨石雨”发生时,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东九区)的时间为12时15分,正处于正午前后。

]北京时间8月19日15时40分,某客机平稳地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

这架客机于纽约时间8月18日14时19分从美国纽约机场起飞,从北极上空直飞而过,抵达北京。

回答3~4题。

3.该客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A.8月18日2时19分B.8月19日14时19分C.8月18日23时19分D.8月19日3时19分4.(易错题)这架飞机起飞时纽约时间为8月18日14时19分,到达北京时为北京时间8月19日15时40分,则飞机的飞行时间为()A.15小时21分B.14小时21分C.13小时21分D.12小时21分3.D 4.D[第3题,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而纽约使用的是西五区的区时,两地相差13个时区,故飞机起飞时的北京时间为8月18日14时19分+13小时=8月19日3时19分。

第4题,据上题可知,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8月19日3时19分,降落时北京时间为8月19日15时40分,故飞机的飞行时间为12小时21分.本题错选原因主要是忽略了北京时间和纽约时间的换算。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重点强化练二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重点强化练二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新教材高中地理重点强化练一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重点强化练(二)一、选择题下图为“某海域2月份的海水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以判断出,各点海水温度高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 )A.A>B>C>DB.B>A>D>CC.D>C>B>AD.C>D>A>B2.造成同纬度大洋两岸水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差异B.海陆位置C.径流注入D.气候差异【解析】1选C,2选A。

第1题,此图为大西洋2月份海水等温线图,等温线的数值自南向北依次减小,即可判断各点海水温度高低的排序D>C>B>A。

第2题,同纬度海区太阳高度角相同,而寒、暖流性质不同,洋流是影响同纬度两岸水温差异的主要因素。

读台湾海峡及附近周边海域连续两年同一日期海水温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造成台湾海峡连续两年同一日期海水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陆地轮廓B.大气环流、洋流C.纬度、大气环流D.洋流、陆地轮廓4.推测图示温度所处季节(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3选B,4选D。

第3题,纬度位置和陆地轮廓具有稳定性,而台湾海峡两年同一日期海水温度有明显差异,主要影响是大气环流与洋流的强度差异。

第4题,图中海水温度在15℃左右,相对较低,是冬季。

(2021·深圳高一检测)如图中海洋上的虚线为“北冰洋9月浮冰界线”。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表层海水水温最高的可能是( )A.甲海域B.乙海域C.丙海域D.丁海域6.丁海域9月没有浮冰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 )A.气温B.太阳辐射C.盛行风D.陆地河流【解析】5选B,6选D。

第5题,由题中图可以看出,丙、丁纬度高于甲、乙处,甲纬度最低,若只考虑纬度因素,甲、乙的水温应该高于丙、丁处,且甲处水温最高;但是甲处受东格陵兰寒流影响,水温降低,乙处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升高,故水温最高处可能是乙海域。

1.1 课时2 产生时差、使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1 课时2 产生时差、使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产生时差
产生时差
1.地方时 (1)产生
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东早西晚
产生时差
1.地方时
(2)规律
自转一周需24小时 = 4min/1°
地球自转一周360°
经度每隔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经度每隔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
产生时差
1.地方时
(3)计算 如图计算E点的地方时,方法如下:
2.时区和区时
(3)特殊计时
特殊计时方法
目的
实例
朝鲜位于东八区和东九区 采用本国东部时区的区时 为了充分利用太阳光照
之间,采用东九区的区时
采用半区时
印度采用东5.5区(东五区与 考虑本国所跨经度范围
东六区的边界)地方时
国家领土跨度大,为方便 中国地跨5个时区,统一采 统一采用1个时区的区时
不同地域间的交流与联系 用“北京时间”
产生时差
3.日界线
日界 国际日界线(人 0时经线(自
线
为界线)
然界线)
大体沿180°经 不固定,可
界线 线穿行的折线, 以是任何一
固定不变
条经线
国际日界线 180˚
自然日界线 0:00

产生时差
3.日界线—日期变化
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界线,
日期要减1日;
国际日界线 +1
自东向西跨过国际日界线,
180˚
产生时差
2.时区和区时
(4)相关计算 ①时区数=某地经度数÷15°(若所得余数小于7.5,则所得整数即为所求时区数;若 所得余数大于7.5,则所求时区数为所得整数加1)。某地在东经度,为东时区;在西 经度,为西时区。7.5°W~7.5°E为中时区,172.5°E~172.5°W为东西十二区。 ②时区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 ③时区差=时区同减异加(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时区相减取其差;两地一个 为东时区,一个为西时区,时区相加取其和)。 ④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时区差×1小时(计算方法与地方时的计算方法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生时差(建议用时:30分钟)2013年2月15日叶卡捷琳堡时间7时15分(世界标准时间3时15分)左右,俄罗斯车里雅宴斯克州发生天体陨落事件。

该天体在穿越大气层时摩擦燃烧,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碎片,形成了所谓的“陨石雨”。

据此回答1~2题。

1.叶卡捷琳堡所处的时区为( )A.零时区B.东二区C.东四区D.东八区2.“陨石雨”发生时,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正处于( )A.午夜前后B.日出时刻前后C.日落时刻前后D.正午前后1.C 2.D [第1题,2013年2月15日叶卡捷琳堡时间7时15分,此时世界标准时间为3时15分(零时区),叶卡捷琳堡时间比世界标准时间早4小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叶卡捷琳堡所处的时区为东四区。

第2题,根据上题可知,叶卡捷琳堡位于东四区,又知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位于东九区,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陨石雨”发生时,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东九区)的时间为12时15分,正处于正午前后。

] 北京时间8月19日15时40分,某客机平稳地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

这架客机于纽约时间8月18日14时19分从美国纽约机场起飞,从北极上空直飞而过,抵达北京。

回答3~4题。

3.该客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 )A.8月18日2时19分B.8月19日14时19分C.8月18日23时19分D.8月19日3时19分4.(易错题)这架飞机起飞时纽约时间为8月18日14时19分,到达北京时为北京时间8月19日15时40分,则飞机的飞行时间为( )A.15小时21分B.14小时21分C.13小时21分D.12小时21分3.D 4.D [第3题,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而纽约使用的是西五区的区时,两地相差13个时区,故飞机起飞时的北京时间为8月18日14时19分+13小时=8月19日3时19分。

第4题,据上题可知,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8月19日3时19分,降落时北京时间为8月19日15时40分,故飞机的飞行时间为12小时21分。

本题错选原因主要是忽略了北京时间和纽约时间的换算。

]根据下图(图中数字表示经纬度,阴影部分表示夜晚),回答5~6题。

5.A点的区时是( )A.某日8时B.某日6时C.某日10时D.某日16时6.“北京时间”是( )A.某日16时B.某日18时C.某日14时D.某日12时5.B 6.C [第5题,A点所在经线是0°经线,其与赤道的交点在晨线上,故地方时为6时。

第6题,根据上题可知,0°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此时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为14时。

]从罗马到北京的某国际航班经过18小时的飞行,于某星期一的17时10分安全降落在北京机场。

此时,飞行员看到一轮红日正在跑道西边的尽头。

据此回答7~8题。

7.飞机降落时,晨昏线的位置应该是下列四图中的( )A B C D8.飞机从罗马(东三区)起飞的时间是当地时间( )A.星期一的18:10 B.星期一的12:10C.星期日的18:10 D.星期日的5:107.D 8.C [第7题,在北京机场17时10分看到日落,说明该日北京昼短夜长且北京正处在昏线上,图D与上述分析相符。

第8题,北京机场位于东八区,飞机降落时为星期一的17:10正是罗马当地时间(东三区)星期一的12:10;飞机从罗马经过18小时飞行到达北京,则在罗马起飞的时间为星期一12:10减去18小时,即星期日的18:10。

] 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示适当位置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并判断图中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

(2)如果图中甲与丙两点纬度数相同,请比较甲、乙、丙、丁四地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

(3)分别计算甲地的地方时和丁地的区时,并判断乙地日出时间。

(4)此时,由________经线和________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

[解析] 第(1)题,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按照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出图中晨昏线是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因此应为晨线。

第(2)题,根据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地都是15°/h即可判断出。

第(3)题,根据图中乙点处在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上,地方时为6时,此时正值日出,结合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甲地的地方时和丁地的区时。

第(4)题,根据全球由0时所在经线和180°经线划分为两个日期,可计算出图中是由60°W和180°经线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

[答案](1)画图略(N点附近画逆时针或S点附近画顺时针箭头)。

晨线。

(2)线速度:乙>甲=丙>丁;角速度:甲=乙=丙=丁(3)甲地:4时丁地:10时乙地:6时(4)60°W 180°[教师备选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肖纪年——鼠年春节联欢晚会于2020年1月24日20时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隆重上演,精彩的节目吸引了全世界华人的目光。

据此回答1~2题。

1.在美国纽约(74°W)的华人华侨开始收看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直播的当地时间(区时)是( )A.1月23日7时B.1月24日7时C.1月25日7时D.1月24日19时2.(易错题)联欢晚会开始时,全球处于1月24日的理论范围是( )A.一半B.三分之一C.四分之三D.全球1.B 2.D [第1题,北京时间采用的是东八区的区时,而美国纽约的经度为74°W,计算可知在西五区,两地相差13个时区,故春节联欢晚会开始时,纽约时间应为1月24日20时-13时=1月24日7时。

第2题,此时东经120°为1月24日20时,180°为24时即0时,两个日界线重合,全球处于同一日期。

本题错选原因主要是没有正确区分0时经线和0°经线。

]我国某中学天文观测地理兴趣活动小组经常观察天空中的恒星运动,该小组某学生于北京时间2019年9月23日21时看到织女星正好位于天顶,此时该地刚刚日落。

如图为此时北极星和织女星的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可能位于( )A.北京B.黑龙江C.新疆D.西藏4.该学生于2019年9月25日在同样的位置再次观测到织女星位于天顶,此时北京时间为( )A.21时整B.21时3分56秒C.20时56分4秒D.20时52分8秒3.C 4.D [第3题,9月23日为秋分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当北京时间21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8时,则其位于75°E。

结合该地位于40°N(图中北极星与地平面的夹角为40°),可知应在新疆。

第4题,地球自转一周(恒星日)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因而在25日再次观测到织女星位于天顶的时间为20时52分8秒。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

据此完成5~6题。

5.P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 )A.90°E,6:00 B.90°W,6:00C.90°E,18:00 D.90°W,18:006.(易错题)此时北京时间为( )A.m日22时B.m日16时C.(m+1)日14时D.(m+1)日8时5.A 6.D [第5题,图中日界线为0时所在经线和180°经线。

空白部分为(m+1)日,为新的一天,根据图中180°经线所处位置,可以判断空白部分对应东经度,180°经线地方时为12时(0°经线为0时所在经线),P点经度为90°E,地方时为6时。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第6题,结合上题信息可知,90°E经线地方时为(m+1)日6时,则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m+1)日8时。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本题错选的原因主要是混淆了0时经线和180°经线的特点。

]7.下图中斜线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晨昏圈与________相重合,图中弧NMS是________,经度是________。

(2)此时,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位于P、Q两点中的________,其经度是_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_。

(3)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所属的时区为________。

(4)如果此时全球分别处于9月22日和9月23日两天,地方时进入9月23日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图中可见,晨昏圈与经线圈相重合,随地球自转,过弧NMS进入夜半球,故此弧为昏线;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时,昏线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即M点所在经线为18时,从图中经线数可知相邻两条经线间相隔30°,推算可知P点地方时为12时,其经度为30°W;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西二区区时为12时,计算可知北京时间为22时;东八区为22时,所以地方时为0(或24)时的经线为东十区中央经线;由以上可知,地方时为0(或24)时的经线为150°E,故自150°E向东至日界线(180°)之间的地区为9月23日。

[答案](1)经线圈昏线60°E(2)P 30°W22时(3)东十区(4)150°E向东至1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