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练习

合集下载

大语文练习题

大语文练习题

大语文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成语“画龙点睛”的解释,正确的是:A. 画蛇添足B. 画龙时在眼睛上点上一点,使龙显得生动C. 画虎不成反类犬D. 画龙不点睛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左传》C. 《史记》D. 《诗经》3. 下列哪个不是《红楼梦》中的人物?A. 林黛玉B. 薛宝钗C. 王熙凤D. 武松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这首诗的体裁是:A. 五言绝句B. 七言绝句C. 五言律诗D. 七言律诗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诗句,其中“婵娟”指的是:A. 美丽的女子B. 月亮C. 花卉D. 云彩二、填空题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________》中的名句。

7. “________,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 “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中的名句。

9. “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

10. “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名句。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故事。

12. 请解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的含义。

13.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概况。

14. 请列举至少三位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诗人,并简要介绍她们的代表作品。

15. 请解释“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个成语的含义,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四、论述题16. 论述《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其对整部作品主题的影响。

17. 论述《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18. 论述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9. 论述《论语》中孔子的“仁爱”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0. 论述《诗经》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语文同步练习题答案

语文同步练习题答案

语文同步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qiè)B. 锲而不舍(qiè)C. 锲而不舍(qiè)D. 锲而不舍(qiè)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优秀。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优秀。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优秀。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优秀。

答案:A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____,____。

”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学习的态度。

答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 请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____,____。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聪明伶俐,才情出众,但同时也较为敏感和脆弱。

她对爱情忠贞不渝,对友情真诚,但因身世的不幸和环境的压抑,常常表现出忧郁和悲观。

四、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章内容略)1.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简要描述其特点。

答案:文章中提到的“他”是张三,他是一个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的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2. 文章中“他”做了哪些事情体现了他的乐于助人?答案:在文章中,“他”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主动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这些都体现了他的乐于助人。

五、作文题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作文题需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创作,此处不提供具体答案。

)【结束语】通过本套语文同步练习题,同学们可以检验自己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练习,不断进步。

语文课文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课文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课文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恣意(zì yì)蹉跎(cuō tuó)B. 箴言(zhēn yán)踌躇(chóu chú)窈窕(yǎo tiǎo)C. 踌躇(chóu tú)恣意(zì yì)窈窕(yǎo tiǎo)D. 箴言(zhēn yán)蹉跎(cuō tuó)窈窕(yǎo tiǎ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仍然保持着年轻时的活力。

B. 由于天气的原因,我们不得不推迟了原定的计划。

C.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让读者了解古代文化的魅力。

D.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体育成绩也很好。

二、填空题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答案:《郑风·子衿》2.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其核心思想,请问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答案: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聪明伶俐,才情出众,但同时也有些尖酸刻薄,敏感多疑。

2. 请分析《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特点。

答案:宋江在《水浒传》中被塑造为一个忠义两全、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

他有强烈的正义感和领导才能,但同时也有软弱和妥协的一面。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1.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答案:作者描绘了月光下荷塘的宁静美景,叶子和花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新,仿佛被牛乳洗过,又如笼着轻纱的梦。

一年级语文专项训练题

一年级语文专项训练题

一年级语文专项训练题
一、拼音
1. 默写23个声母。

2. 默写6个单韵母。

3. 默写9个复韵母。

4. 默写5个前鼻韵母。

5. 默写4个后鼻韵母。

6. 写出音节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

7. 写出音节中的介母。

8. 将音节补充完整。

二、字词
1. 读准字音,选择正确的读音。

2. 拼一拼,写一写。

3. 读一读,连一连。

4. 比一比,再组词。

5. 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6.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7. 照样子,写词语。

8. 选词填空。

三、句子
1. 把句子补充完整。

2. 仿照例句,写句子。

3. 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4. 按要求改写句子。

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四、阅读
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2. 阅读儿歌,回答问题。

3. 阅读故事,理解内容。

五、写话
1. 看图写话。

2. 根据提示,写一段话。

3. 续写故事。

4. 自由发挥,写一篇小短文。

小学语文专项练习

小学语文专项练习

小学语文专项练习目录1. 词语运用练2. 阅读理解训练3. 写作练4. 古诗词欣赏5. 作文评改建议1. 词语运用练练一将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词语填入空白处,使句子通顺正确。

1. 妈妈做了一碗热腾腾的(汤)。

2. 小明学会了用(尺子)量东西的长度。

3. 老师把学生们的作业(批改)完毕后分发了回来。

4. 爸爸给我买了一双漂亮的(鞋子)。

5. 我们要珍惜每一滴宝贵的(水)。

练二根据句子意思,选择合适的一词填入横线上。

1. 小明在水里留下一道浪花。

浪花。

2. 这本书厚厚的,有很多页。

厚厚的,有很多页。

3. 很多燕子在天空中飞翔。

燕子在天空中飞翔。

4. 筷子是一种餐具,用来夹食物。

餐具,用来夹食物。

5. 永远对人友善是一个美好的品质。

品质。

2. 阅读理解训练阅读一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问题要求完成答案。

春天来了,大街小巷都开满了鲜花。

小明和小红约好在公园里看花,他们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公园。

公园里花香四溢,五颜六色的花儿都开得很美。

小明和小红边走边看,边说边笑。

他们看了红色的玫瑰、黄色的水仙、白色的百合、蓝色的紫罗兰,心里乐开了花。

问题:1. 小明和小红约在哪里看花?2. 公园里的花有什么特点?3. 小明和小红看了哪些颜色的花?阅读二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问题要求完成答案。

爸爸带着小妹妹去海边玩。

海水拍打着礁石,发出悦耳的声响。

小妹妹将脚伸向海水里,顿时被冰冷的海水包围。

她开心地笑了起来,与海水玩耍了好一会儿。

问题:1. 爸爸带着谁去海边玩?2. 小妹妹怎样接触到海水?3. 小妹妹在海边玩了多长时间?3. 写作练假设你是一只小小的蝴蝶,请你以蝴蝶的视角,以200字左右的篇幅,描述你飞越花海时的美妙经历。

4. 古诗词欣赏请欣赏以下古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问题:1. 这首古诗词是哪个朝代的作品?2. 这首古诗描绘了什么场景?3. 作者借春节的到来表达了什么寓意?5. 作文评改建议作文一请阅读以下作文,并给予改进建议。

语文综合练习册及答案

语文综合练习册及答案

语文综合练习册及答案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3题。

文章:《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 文章中描述了春天的哪些特点?答案:文章中描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色彩斑斓、气息清新、春雨绵绵等特点。

2. 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春天的景象?答案:作者通过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来表现春天的景象。

3. 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作者对春天的感情是怎样的?答案:根据文章内容,可以认为作者对春天充满了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古诗文赏析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4-5题。

古诗:《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5. 诗中的“明月”象征着什么?答案:诗中的“明月”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

三、作文训练题目:请以“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作文要求:1. 描述这本书的内容和特点。

2. 表达你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

3. 分析这本书对你的影响。

作文示例:(此处应为学生自己撰写的作文内容,此处省略)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语文综合练习册会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教学要求有所变化。

高考语文基础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基础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基础练习题附答案高考语文基础练习题: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游弋(ɡē) 谥号(sh)挫折(cu) 咄咄怪事(duō)B.邂逅(ɡu) 偕老(xi)契约(q) 迥然不同(jiǒnɡ)C.祛除(qū) 殒命(yǔn)铭记(mǐnɡ) 独树一帜(zh)D.毗邻(p) 溘逝(k)生肖(xio) 殚精竭虑(dān)【解析】A项中“弋”音y,易误读为ɡē;B项中“逅”音hu,也需认真识记;C 项中“铭”音mnɡ,易误读为mǐng;D项中“溘”易读为h;“毗”易误读为bǐ。

2.(2013高考湖南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扮靓商贾关怀倍至余音绕梁B.辐员魁梧天花乱坠彪炳千秋C.联袂眈误沧海一粟插科打诨D.寒暄遴选克勤克俭针锋相对【解析】关怀备至:关心得无微不至。

备,表示完全,不是加倍,“倍”字同音错误。

幅员:领土面积,指国家疆域。

宽窄叫幅,周围叫员。

“幅”字与“巾”有关,用于布帛、图画等;“辐”字是连结车辋和车毂的直条,与“车”有关,用于“车辐”“辐射”等,近形混淆。

耽误:因拖延或错过时机而误事,“耽”字从耳,冘声。

本义是耳朵大而且下垂。

眈:注视的样子。

从目,冘声。

视近而志远也。

常用于“虎视眈眈”(凶狠贪婪地看着)。

也属于近形混淆。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据义定形”,从意义入手,确定字形(同音字)或偏旁(近形字) 【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冰岛研究人员发现了首个有助抗老年痴呆的基因变异类型,携带这种基因变异类型的人进入老年后出现痴呆症状的风险大大减少。

这一发现有助于寻找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方法。

B.最新研究发现,每天坐三个小时以导致预期寿命减少两年,就算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没有吸烟等不良嗜好,也无助于改变这一结果。

C.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在吃饭时养成了边吃边用手机上网,然而医生发出警告,这种行为会影响消化,时间长了甚至可能造成消化系统紊乱。

初中练习题语文

初中练习题语文

初中练习题语文初中语文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与“困扰”意思相同的是:A. 疑惑B. 意气风发C. 顺利D. 高兴2. 下列词语中,与“困顿”意思相反的是:A. 困境B. 困苦C. 困难D. 困惑3. “生机勃勃”的意思是:A. 活动繁忙B. 精神矍铄C. 生动有趣D. 充满生气4. “扣人心弦”的意思是:A. 无趣B. 无聊C. 枯燥D. 令人十分感兴趣5. 下列词语中,与“抄写”意思相反的是:A. 粘贴B. 打印C. 抓写D. 摘抄二、填空题1. 还是用笔 __________(填:写)在纸上吧。

2. 我们需要每天保持一颗__________(填:乐观)的心态。

3. 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持之以__________(填:恒心)。

4. 妈妈今天炖了一锅鲜美的__________(填:汤)。

5. 这个故事情节__________(填:扣人心弦),让我一读再读。

三、阅读理解菊花之乡菊花之乡常被人们誉为“中国的菊花王国”,每年九、十月份的时候,成千上万的游客都会涌入这里,游玩观赏各类明艳瑰丽的菊花。

菊花之乡位于美丽的江南地区,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特别是初秋时节,气温适宜,正是菊花生长的最佳时期。

来到菊花之乡,你会被山水相映的美景所吸引。

数十块波光粼粼的湖泊散布其中,湖岸上郁郁葱葱的菊花香气扑鼻。

你可以漫步在菊花园中,欣赏各种品种的菊花,色彩斑斓,形态各异。

此外,菊花之乡还有许多别具一格的文化活动。

当地人会在菊花季期间举办菊花艺术展,吸引了无数艺术家及园艺爱好者前来观摩。

你还可以参加菊花照相大赛,展现自己的摄影才华。

如果你对菊花感兴趣,不妨到菊花之乡一游,你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和热情好客的人们所打动。

1. 菊花之乡位于哪个地区?答:菊花之乡位于江南地区。

2. 什么时候最适合去参观菊花?答:最适合去参观菊花的时间是九、十月份的初秋时节。

3. 菊花之乡有什么特色文化活动?答:菊花之乡举办菊花艺术展和菊花照相大赛等特色文化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练习:
①不识自家
原文
曩有愚者,常于户外县履为志。

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

其妻收履。

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

”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译文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经常在门外悬挂鞋子作为标志.一天他到外面去,等到了中午,忽然下起了雨.他的妻子把鞋子收了进来.到了接近傍晚时分,愚蠢的人回到了家,他没有看见鞋子,惊讶地问:“我家搬迁了吗?”来回走动却不进去.他的妻子看见了他,问道:“这是你的家,为什么不进去呢?”愚蠢的人说:“没有鞋子,这就不是我的家.”妻子说:“你难道不认识我了吗?”愚蠢的人仔细观察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

注释
曩:从前县:通“悬”,悬挂志:标志家:自家履:鞋薄:临近,靠近,迫近薄暮:傍晚及:等到徙:搬迁,迁移审:仔细视:观察悟:恍然大悟室:家暴:猛烈的是:这是乃:才
启示
“不识自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要相信教条,墨守陈规。

要灵活多变,善于变通,而讽刺了那些只迷信教条而不求实际的人。

讽刺人的语句:
1.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2.愚者曰:“无履,非吾室。


3.愚者审视之,乃悟。

4.妻曰:“汝何以不识吾?”
②不怕鬼
原文:
曹司农竹虚言①,其族兄自歙②往扬州,途经友人家。

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

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

”曹强居之。

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

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

曹殊不畏③。

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

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

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

”鬼技穷,倏然④。

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

注释:
①曹司农竹虚言:曹竹虚司农说。

司农,官职名。

②歙(sh ):县名,在安徽省。

③殊不畏:一点儿也不害怕。

④倏(sh )然:很快地。

这里指很快地消失不见了。

译文:
司农曹竹虚说:他的族兄从歙县去扬州,途中经过朋友家。

此时正是盛夏时节,此兄停下行程坐到友人书屋中,觉得这间屋子十分惬意凉爽。

天色晚时想要住在这里,友人说:“这里有鬼,晚上不能住在这里的。

”此人不管,强要住下。

深夜,有东西从门缝间慢慢进入,像夹带的纸一样薄。

进入房间后,便展开化为人的模样,原来是个女子。

曹兄完全不怕。

那女子忽然披散了头发吐出了长舌,变成吊死鬼的样子。

曹笑着说:“同样是头发,只是有些凌乱;同样是舌头,只不过稍稍长了些,有什么好怕的?”那鬼忽然又把自己的头摘下来放到桌子上。

曹又笑着说:“有头的我尚且不怕,何况你这没有头的东西!”鬼的招数出尽了,便一瞬间消失了。

待到曹从扬州回来,再次住到这里,深夜,门缝再次有东西蠕动。

刚露出它的脑袋,曹便唾骂到:“又是那个倒霉的东西吗?”鬼竟然没有进去。

古诗练习:
①越调·天净沙·离愁
敲风修竹珊珊①,润花小雨斑斑,有恨心情懒懒②。

一声长叹,临鸾不画眉山③。

【注释】
①敲风修竹:高高的竹子在风中互相敲击。

珊珊,象声词,形容玉、铃、雨、钟等发出的舒缓的声音,此处形容竹子相互的碰击声。

②恨:指离恨。

③临鸾:临镜。

鸾:指背面铸有鸾凤图案的镜子。

【简析】
这支小令写微风细雨勾起了闺中女子的离情别恨,因而心意懒懒,无心梳妆,唉声叹气。

小令写得情景交融,笔致婉曲。

中吕·山坡羊·冬日写怀
朝三暮四①,昨非今是,痴儿不解荣枯事②。

攒家私③,宠花枝④,黄金壮起荒淫志⑤。

千百锭买张招状纸⑥。

身,已至此;心,犹未死。

注释
①朝三暮四:本指名改实不改,后引申为反复无常。

②痴儿:指傻子、呆子。

指贪财恋色的富而痴之人。

荣枯:此处指世事的兴盛和衰败。

事:道理。

③攒(zǎn)家私:积存家私。

④宠花枝:宠爱女子。

⑤黄金壮起荒淫志:有了金钱便生出荒淫的心思。

⑥锭:金银的量词。

招状纸:指犯人招供认罪的供状文书。

此句意为:贪官污吏收刮钱财,到头来不过等于买到一张招供认罪的状纸。

译文
朝三暮四,贪求无厌,反复无常,昨非今是。

这帮愚蠢的人哪里知道荣枯变化的世事。

奔着命积攒家财,好色宠妓人欲横流,黄金鼓弄起荒淫的情志,用去千百两金银锭买一张做官的招状纸。

已落得个身败名裂,可贪心还不止。

简析
《山坡羊·冬日写怀》小令表现作者世事变迁祸福无常的感慨。

“朝三暮四,昨非今是”,世间万事不可捉摸。

有些人拼命积攒家私,结果横祸上身;有些人沉溺于酒色,走上了荒淫之路。

祸福相依,悲乐相生,正是这首小令的主题。

此曲指斥富人的贪婪、狡诈、荒淫,至身败名裂仍不知悔悟,用语辛辣入骨。

作者写此曲的目的是批判当时社会的道德堕落,但也昭示出作者因果循环的消极思想。

③始得西山宴游记
原文:
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

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jī)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ân)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xi ā)然洼然,若垤(diã)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pǒu)塿(lǒu)为类。

悠悠乎与灏(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shāng)满酌,颓(tuí)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参考译文
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

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和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清幽的泉水,奇形怪状的石头,没有(因为)远而不到的。

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

喝的大醉。

喝醉后便进一步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

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

醒来之后就回家。

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和奇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指点西山并感到它的奇特。

我于是命令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杂乱丛生的草木,烧掉茂盛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

攀援着爬上山顶,像簸箕一样坐着,观赏风景,周围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衽席下。

它高处之下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蚂蚁洞,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层层堆叠,没有一个景象能逃脱(我的眼光)而隐藏起来的。

青山白水相互萦绕,远处与天边交会,从四面望去,浑然一体。

这样以后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

(西山的)高大渺远与天地间的浩瀚大气一样,永无边际;(西山的)广阔无边可与天地自然结友交游,永无尽期.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

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

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

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

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