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经适房领域贪腐黑幕:官员助开发商虚抬价格.doc

合集下载

房产商咬出来的买官黑幕有多黑?

房产商咬出来的买官黑幕有多黑?
的亲 身体 验 让 我 明 白一 个 残 酷 的道 理 : 做 “ 房奴 ” 不好 过 ,可 当 “ 奴 ”更 让 租 人 难 受。 两年 之 前 ,我 淘宝 似 地 在 一 所 大学
附 近 “ ” 到 一 个 附 带 一 厨 一 卫 的 单 淘
要 的租 金 不说 ,光 那 “ 啊 找 ” 、 “ 找 搬
次 搬 ,是 因 房 东 说 要 卖 房 ;第 二 次
搬 ,是 房 东要 涨 租 金 。
律 的可 疑 人 员 ” 不 能租 房 ,那 我 岂不要 三 年 搬 了8 家 ,损 失 了大 笔 不 必 遭 遇 露 宿 街 头 之 苦 ? 作 为 “ 奴 ” 一 次 租
房 也 可 以过 一 辈子 。 遗 憾 的 是 ,两 年 多
房 价 月 月飘 红 ,老 百姓 自然 怨言 不
“ 东 ”骗 了 ,他 只 是 个 “ 房 二房 东 ” , 他 以 完 美 的金 蝉 脱 壳 之 招 , 把 此前 半 年 的水 电气 费 全部 转嫁 到 了我头 上 。 交 了这 次 “ 费 ”之 后 ,我 本 以 为 学
出租 ,一 间房只 能 出租 给一 个家庭 或一个
有 一 半 以上 为 企 业 和 公 司 的董 事 长 、 总 经 理 。 这 些 金 主 , 大 多 是 房 地 产 开 发 商 —— 他 们 积 极 为 买 官者 充 当掮 客 ,上
下 活 动。
在 王 金 良 案 中 ,他 受 贿 的 1 1 多 0万
元 ,也 大 多来 自房 地 产 老 板。 除替 这 些
非 如 此 。 我 曾 为租 到 一 个 月 付 3 0 的 5元 大 单 间而 庆 幸 ,可 好 景 不长 , 才住 到 三
个文件 ,那 岂不成 了非法租 住 了?

经济适用房中的贪污受贿案例

经济适用房中的贪污受贿案例

经济适用房中的贪污受贿案例: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中刑初字第号公诉机关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张涛,女,岁。

因涉嫌犯受贿罪于年月日经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检察院决定由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执行刑事拘留,同年月日经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检察院决定,于同年月日由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执行逮捕,同年月日经本院决定被取保候审,年月日经本院决定被监视居住。

辩护人刘德法,河南郑大律师事务所律师。

辩护人王国强,河南晟大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人吴中臣,男,岁。

因涉嫌犯受贿罪于年月日经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检察院决定由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执行刑事拘留,同年月日经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检察院决定,于同年月日由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执行逮捕,同年月日经本院决定被取保候审,年月日经本院决定被监视居住。

辩护人王卫国,河南光法律师事务所律师。

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检察院以郑中检刑诉()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张涛、吴中臣犯受贿罪,于年月日向本院提起公诉。

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于年月日作出()中刑初字第号刑事判决,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年月日作出()郑刑二终字第号刑事裁定,撤销原判,发回本院重审。

本院依法另行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重新审理了本案。

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李红燕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张涛及其辩护人刘德法、王国强,被告人吴中臣及其辩护人王卫国到庭参加诉讼。

现已审理终结。

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检察院指控:年至今,被告人张涛与被告人吴中臣(二人系情人关系)通谋后,利用张涛负责其所管辖区内经济适用房购房资格初审工作及监督、管理开发公司销售经济适用房情况的职务便利,由吴中臣联系购房人,张涛负责为购房人办理经济适用住房购房资格证明并向房屋开发公司协调经济适用房房源,吴中臣收受购房人贿赂款共计元,其中吴中臣得款元,张涛得款元,介绍人张某某甲得款元。

具体事实如下:一、年上半年,被告人张涛利用其职务便利,帮助张某办理了经济适用住房购房资格证明,并通过房屋开发公司在“冠军花园”为张某协调了一套经济适用房,吴中臣收受张某给的好处费万元,分给张涛元,自留元。

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费用列支猫腻多的案例分析

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费用列支猫腻多的案例分析

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费用列支猫腻多的案例分析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往往采取一些不公正的手段来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

这些手段往往包含各种成本费用列支猫腻,给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分析一些典型的案例,揭示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费用列支猫腻以及其背后的动机。

案例一:虚增土地购置费用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购置土地时,往往存在将土地价格虚增的问题。

虚增土地购置费用的方式主要包括与地方政府官员的暗箱操作和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

一些企业与地方政府官员勾结,以高价购买土地并虚增购置费用,然后将剩余部分返还给政府官员,以此获取政府资源和支持。

此外,一些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垄断土地市场,将竞争对手排除在外,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案例二:夸大工程建设费用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有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往往夸大工程建设费用。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夸大施工材料及人工费用、偷工减料以及费用虚增等手段。

一些企业会虚报施工材料、工人工资等费用,将费用拉高,以达到提高工程合同额的目的。

同时,企业也可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偷工减料,降低实际投入,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

另外,一些公司会通过虚增工程质量验收费用等手段,将成本额进行人为提高。

案例三:隐瞒税收和转移利润为了避免高额税收,房地产开发企业常常会通过隐瞒税收和转移利润的方式来降低税收负担。

这些企业往往通过虚构交易、偷逃税收和虚增费用等手段来隐瞒实际盈利,并通过转移利润到海外公司或者他人名下,规避税收的支付。

这不仅导致国家税收的损失,也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大量积累无法充分投入到生产中,从而抑制了经济的发展。

这些案例只是表面现象,背后反映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利益的极度追逐和缺乏诚信的做法。

随着监管政策的日趋严格和社会对企业诚信度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些猫腻也逐渐被揭示出来。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只有遵守法律法规,严守道德底线,才能够赢得市场的信任和声誉。

房地产腐败“潜规则”连贪官都害怕

房地产腐败“潜规则”连贪官都害怕
果 一 开 始 不 予 拒 绝 , 早 晚 都 会 突 破 防 线 。 防 线 一 旦 突 破 , 带 来 的 必 然 只 有
作 为 一 名 手 握 重 权 的 正 厅 级 干
个 红 包 只 有 5元 。 当 时 他 四 顾 无 人 O
部 ,案发 前 的梁晓 琦似 乎 应是春 风得
意 、意 气 风 发 的 。 然 而 , 在 查 阅他 “ 马 ”后 写下 的忏 悔书 时发现 ,实 落 情 并非 如此 。梁 晓琦 自 己也承认 ,在 房 地 产 规 划 、 开 发 领 域 中 存 在 一种
是怎样 的 - f “ , 潜规 则 ”,让 贪 官都 如此害怕 ? 从 “ 脸红心跳 ”到 “ 照单全收”
1 5 年 出 生 的 梁 晓 琦 , 在 “文 97
革” 后恢 复高考 第 一年凭 借 自身 努力 考入 重庆建 筑工 程学 院土 木 系,获 得
来越 大 ,终于 从 “ 小贪 小腐 ”到 “ 日
中单建缀 k
房地产腐败 “ 潜规 则"连贪 官都 害怕
・ 黄 豁 王 晓 磊
2 0 年 以来 ,重 庆揪 出 一系 列震 07 惊全 国 的地 产腐 败 “ 窝案 ” ,近 1名 O 厅级 干 部陆续 因 收受开 发 商 巨额 贿赂 而 落 马。其 中, 重庆市 规 划局原 副 局 长 梁晓琦 受 贿次数 多 ,受 贿金额 超过 18 万 元 ,于 2 0 年底 被 一审 判 处 死 59 08
“潜 规 则 ” , 让 他 感 到 “恐 惧 ” 、 “ 常 惧 怕 ” 、 “ 理 承 受 着 巨 大 压 非 心 力 ” 。 为 摆 脱 这 种 恐 慌 , 梁 晓 琦 甚 至
注意 ,匆匆把红包 放进公文袋 中。 “ 一刻稍有脸 红,只是 一瞬间。” 那 随 着 地位 的不 断上 升 ,他 的胃 口大 了起 来 。据 检察 机 关调 查, 梁晓 琦收 受 的

一批靠倒卖经适房发财的贪官

一批靠倒卖经适房发财的贪官

一批靠倒卖经适房发财的贪官作者:孔力来源:《蓝盾》2012年第04期在过去的几年间,因为缺乏外部监督制约等原因,一些郑州经济适用房指标被官员和职业掮客联手倒卖,黑色交易触目惊心。

从2011年3月开始,郑州市纪委组成调查组,对此展开调查。

于是,包括7名公安人员及郑州市经济适用房管理中心副主任、二七区土地储备中心办公室主任,二七区区委常委、统战部长等在内的17人被查处。

2011年12月27日,涉案的郑州市经济适用房管理中心副主任林连波被判刑1 2年半。

与情妇联手作案今年60岁的林连波,1969年参加工作,1971年入党,从1996年起任郑州市经济适用房管理中心副主任,分管全市经济适用房的销售、经营等工作,在经济适用房领域可谓大权在握。

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出租车的女司机张霞(化名)认识了林连波。

张霞知道了其貌不扬的林连波是郑州市经济适用房管理中心副主任后,就刻意地拉近了自己与林连波的距离。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的关系也变得暧昧起来,张霞成了林连波的情妇。

2006年入春后的一天,张霞的亲戚赵某想买一套经适房,听说她和郑州市经济适用房管理中心的一名领导关系不错,便让她帮忙,于是张霞就找到了林连波。

林连波积极为其协调,通过一名房地产开发商为赵某解决了一套经济适用房,赵某对张霞千恩万谢。

张霞发现倒卖经济适用房指标是个挣钱的好门路,从此便不再开出租车了,瞬间变身为一名倒卖经适房的职业掮客。

在这个倒卖经适房的链条中,相关人员分工明确。

林连波是上线,张霞和她的下线负责寻找想买经适房的人,然后把想买的小区、楼层、户型告知林连波,林连波就与开发商联系,得到房源后由张霞卖出。

从2006年至2010年,张霞通过林连波的帮忙倒卖了大批的经济适用房。

张霞每卖一处经适房,便从中加价2~6万元不等,然后,每套经适房再分给林连波1万元以上的“辛苦费”。

对此,张霞都在笔记本上以“林”或“lin”为代号,详细注明了送钱的金额。

到2009年7月,张霞总共送给林连波49万元。

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彻查“经适房腐败”迫在眉睫

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彻查“经适房腐败”迫在眉睫

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彻查“经适房腐败”迫在眉睫经适房小区为何多了那么多商品房?郑州“房妹”事件是此前郑州市“经适房腐败”的一个缩影,折射出经适房的黑色利益链。

(1月11日新华网)“经适房腐败”有多严重?郑州市房管局提供了一个数可以让人评断。

2005年至2009年,开发商上交至郑州市经适房管理中心供市民公开选购的经适房房源仅占总房源的1/3,其余的都流入“暗渠”。

这种腐败是触目惊心的。

更令人愤怒的是,在这个“1/3”之中,还有许多不符合条件的人违规违法购买了经适房。

郑州有专门代办、更改户口的行当,有个无业人员芦秋利竟然与郑州市区、郊县多个派出所所长或户籍民警勾结,成为“户籍掮客”,大发其财。

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她私自为他人办理郑州市区户口1980个。

而这一年,郑州市向市场一共才推出了6000套经适房房源。

由此不难判断,真正符合条件购买经适房的人群几率到底有多大?“经适房腐败”在流失的“2/3”之中,同样问题丛生,令人气愤。

据调查,流失的房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项目在审批过程中,职能部门强留房源;二是开发企业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自行预留部分房源;三是管理部门个别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索要房源。

无论哪一种行为,都是违规违法行为。

“吞进去的吐出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既定事实就是确凿的证据,速速拿法律来严办,公正公平正义的民意在呼唤,在期盼。

“经适房腐败”是大面积腐败的典型。

2011年9月,翟振锋因“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属牟取利益及其他违纪行为”,被纪委予以“开除党籍、行政撤职”处分。

当年,郑州市因“经适房腐败”党政纪立案14人,移送司法机关12人,涉案金额1.1亿多元,收缴违纪违法资金5200多万元。

一年之后,郑州“房妹”事件表明,此前对“经适房腐败”的惩处远不到位,暴露出的违法事实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是否彻查“经适房腐败”,对执政者是个严峻考验。

在此,必须声明,务必要对所有腐败零容忍,不但对那些骗取经适房资格的人加大惩罚力度,更要对那些负有监管、领导之责的官员“一查到底绝不手软”,千万不可用“培养干部不容易”来冠冕堂皇地庇护官员。

千万要小心开发商哄抬房价的十大骗术

千万要小心开发商哄抬房价的十大骗术

千万要小心开发商哄抬房价的十大骗术
一、雇用民工排队,制造销售紧张气氛。

二、开盘时,让中介或内部员工等虚假客户以高于申报价格10%到20%的价格签订部分房源的合同。

三、中介公司以虚高价格为参考价,到排队的真实购买者中兜售。

当然,要收一定数额的“咨询费”(有的高达10万元)。

这时,真正的买房者中开始有人憋不住“上钩”,以高价或加价从中介手里买进,购房者中随即产生“羊群效应”,引起大批抢购;开发商开始大量出货,中介手中的房子也乘机出手。

等大部分房源售完时,开发商再以各种理由,撤销当初“演戏”时所订的高价合同。

据上海房地资源网的信息,许多楼盘合同撤销率之高让人吃惊:某楼盘499套房子成交了1707次,合同撤销1238次;86套房子成交了349次,合同撤销310次。

四、要求员工去各大网站煽动大家买房。

很多业内员工已经沦为职业枪手,出现了发5篇哄抬房价文章可得50元现金之类荒谬的制度。

五、雇用所谓“学者”发表“房价上涨论”。

六、收买部分记者发布虚假行情,制造繁荣假象。

七、囤积土地,延后若干年再开发(有的项目从得到土地到上市销售相隔十年)。

这样一方面可以在低价得地高价卖出,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供应以制造供不应求假象。

八、虚增成本开支。

这样一方面可以作为高价的借口,另一方面借此冲减税前利润。

九、指责政府土地供应不够、廉租房建设不够,企图推卸自己的责任。

十、自己出马辩称房价高启并将继续涨下去的原因是供不应求的供需关系、土地总是少的而人口总是多的、中国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人民币升值导致热钱涌入、大学生和农民工的购房需求等。

连贪官都害怕的“潜规则”到底有多可怕

连贪官都害怕的“潜规则”到底有多可怕

连贪官都害怕的“潜规则”到底有多可怕作者:来源:《记者观察》2011年第12期新闻背景:近日,重庆举办官员犯罪展览,公开贪官庭上忏悔。

重庆市规划局原副局长梁晓琦受贿金额超过1589万元,于2008年底被一审判处死缓。

他落马后表示“在房地产规划、开发领域中存在的‘潜规则’让我感到害怕”。

先后担任重庆市房地产管理局副局长、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重庆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王斌则称:“一些房地产投资商有着一整套相当讲究的行贿手法:先是小额见面试探求助,事成后再加大筹码感谢;无事也保持小额相送,有事求助更方便;你怕收,他安慰你,甚至对天发誓,其实背后将账记得一清二楚;不收钱送物也行,只要你不推辞。

方法种种,一般立场不坚定的人是很难抵挡的,我就是一个俘虏。

”(5月17日《重庆晚报》)受贿过千万的大贪官居然自称害怕“潜规则”,他到底是发自内心还是为自己狡辩?我觉得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此前据媒体报道,梁晓琦不仅在口头上对房地产领域的“潜规则”感到害怕,为摆脱这种恐慌,他甚至多次酝酿调离规划局副局长这一“肥缺”:“有人劝我留在规划局,不要脱离为官主战场。

实际上,我心里非常惧怕留在那个岗位上。

我很清楚按那种搞法早晚会出事。

”点评:连贪官都害怕的“潜规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潜规则”?一些房地产投资商有着一整套相当讲究的行贿手法。

他们已经将行贿程式化、专业化甚至“科学化”了。

如此高超的行贿手法再加上形同虚设的监管,官员怎能“独善其身”?贪官让人深恶痛绝,造就贪官的“潜规则”更令人痛心。

近三年副部以上贪官:18人无一被判死刑5月9日,深圳市原市长许索衡因受贿3318万元一审被判死缓。

2009年以来,包括许宗衡在内至少有18位副部级或以上官员被判刑,18人中没有一个被判死刑,5人被判无期徒刑,12人被判死缓。

刑期最低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副主席孙瑜,被判18年有期徒刑。

其中,中石化原董事长陈同海涉贿金额最多,高大1.97亿元,许宗衡居第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秘经适房领域贪腐黑幕:官员助开发商虚
抬价格-
近年来, 开宝马住经适房、经适房用地被开发成高档别墅等新闻频频见诸报端。

开发商们究竟是如何绕过层层监管从中渔利, 关系户们又是如何通行道道关卡,轻松拿房,值得有关部门重视并反思。

河南省郑州市一个有393套房源的经济适用房小区,被拿出来参与摇号的仅200套,剩余的193套均神秘地直接落入户主手中。

这批经济适用房在销售以后,被查出购房者中有的伪造户籍信息,有的伪造婚姻信息,有的伪造房产信息,有的能够核实的所有信息全是伪造的。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根据我国《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经济适用房是由政府提供政策优惠,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是适合于低收入家庭承受能力、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房。

但近年来, 开宝马住经适房、经适房用地被开发成高档
别墅等丑闻频频见诸报端。

我们很难理解,开发商们究竟是如何绕过层层监管,从中渔利;关系户们又是如何通行道道关卡,轻松拿房。

经适房领域的监管,究竟弱在哪里?
今年2月,一批涉及郑州市经济适用房建设和管理领域职务犯罪案件,以及与此关联的行贿系列案件在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审结。

随着这组经济适用房领域腐败窝案的公开审判,隐藏在经济适用房市场幕后的惊天黑洞被一点点暴露在阳光之下。

郑州掀经适房领域廉政风暴
2009年曝光的郑州经适房土地建别墅事件,被视为经适房领域违规操作的典型。

据郑州市政府通报,河南天荣置业有限公司于2000年10月和2006年9月分别取得了3万平方米和9.9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但是该公司却在经济适用住房用地上,违法建设14栋124套住宅,其中230.91至292.2平方米的住房58套,336.04至499.03平方米的住房32套,甚至还有502.36平方米的住房。

近年来,郑州市作为省会城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在经济适用房建设上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经适房申请门槛也级级
提高。

2003年以后,随着经适房与商品房差价逐渐拉大,经适房日渐抢手。

2006年,郑州市开始对经适房进行摇号;2010年,郑州市再次抬高购买门槛,对符合条件的人实行轮候制。

然而,《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当地群众对经适房管理混乱、分配不公、以权谋私等问题依旧反映强烈,各种形式的举报信件和线索落到省、市领导的办公桌上。

经济适用房指标倒卖行为,一度在郑州泛滥,在全国也屡见不鲜。

郑州市一个有393套房源的经济适用房小区,被拿出来参与摇号的仅200套,剩余的193套均神秘地直接落入户主手中。

这批经济适用房在销售以后,被查出购房者中有的伪造户籍信息,有的伪造婚姻信息,有的伪造房产信息,有的能够核实的所有信息全是伪造的。

2011年初,河南省召开专门会议,责成郑州市纪委监察局牵头,以解决经适房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1年3月开始,郑州市纪委、检察机关组成调查组,对经济适用房领域存在的职务违纪违法犯罪问题进行彻查,一场经适房领域的廉政风暴就此拉开。

包括当地土地、建设、房管、规划、物价、乡镇政府、村组干部等在内的13起案件17名违法分子先后落网并被判处刑罚。

郑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武专门撰文对该系列案件进行剖析: 这13起经济适用房领域的职务犯罪,一方面暴露出不法开发商和贪腐分子见缝插针、见钱就捞的贪婪本性,另一方面暴露出经济适用房在建设和管理上的漏洞急需完善。

利益链条环环相扣,官商勾结节节腐败。

二七区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陈书冉如此评价。

而这场经适房廉政风暴在全国的标本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揭开了经适房领域那些最难解开的谜团黑幕无端虚高的价格、神秘消失的房源和不符合条件的申购者
副区长助开发商虚抬价格
国家为鼓励保障性住房建设,给予开发商诸多优惠政策,同时限制其利润,但一些开发商在享受优惠政策同时却不择手段牟取非法暴利。

在郑州市开展的经适房领域专项检查中,市内3家开发商被发现在经适房建设中伪造征地协议、虚抬土地造价、虚列土地成本,非法获取暴利,每家非法获利近4000万元。

在此巨大的黑洞中,第一个浮出水面的官员是郑州市二七区原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曲连文,其在担任副区长期间,在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中,为开发商提供便利,收受贿赂总额达1032万余元被查处。

引起郑州市纪委调查组注意的最初线索来自开发商提供的《征地协议》。

该协议上登记的征地价格远远低于在物价局备案的征地价格。

根据这一细节,调查组顺藤摸瓜,最终查明该开发商在经济适用房建设中,通过伪造征地协议,将每亩30万元的征地价格改成65万元,致使征地成本虚增近4000万元。

在时任二七区副区长曲连文的协调下,开发商从该区土地储备中心开出了虚列部分的收据,并用于物价部门核算房价。

物价部门以此为依据核算出的房价,自然满足了开发商的暴利需求,为此买单的却是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低收入群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