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 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
多媒体在政治教学中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单调的教学模式,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教育平台,让师生有了一个大展身手的舞台。
目前,许多老师把课件应用于课堂,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质量。
我也一直坚持使用多媒体教学,下面我就谈一谈在政治教学中使用课件教学的一点心得和体会。
1.多媒体使用的最佳场合1.1 用于袖珍型课,三言两语,就两三个要点。
例如七年级政治讲怎样做一个自信的人时,只有发现自我、悦纳自我、追求成功三个小要点。
如果老师就用传统模式,空对空教学的话,不到一刻钟就可以把这些问题解释清楚,可是却收效甚微。
学生可能只记得这三个要点,而没有真正理解它。
而我们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一般很重视这节课的教学知识容量,也就是说课堂效果与课堂知识容量有着重要的关系。
所以必须把这三点丰富起来,大大增加课堂知识容量,提高课堂效果。
那么使用多媒体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我是这样操作的:发现自我环节我设计了“自我盘点”(自我认识)、“优点大轰炸”(他人评价)、小品(与潘长江比个大,与帕瓦罗蒂比劈叉,与美国总统克林顿比说中国话,与刘翔比速度,与姚明比高度……引导正确与他人比较)三个步骤;悦纳自我环节我设计了“心理导航”(小明个子矮小,总觉得很自卑,前途一片黑暗,请同学劝说他走向自信)、散文诗《欣赏自我》两个步骤;追求成功环节我用一个函数图像直观地体现成功与自信的关系、而且展示了体育健儿在赛场上的自信与从容,最后夺冠的场景。
这样下来,既有了知识容量,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1.2 用于情感型课,不能象教政治理论一样说教,必须淡化说教,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景,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及其灵魂,震撼其心魄,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验,去升华自己的道德情操。
如讲爱国情操的表现时,我就播放“桂林山水甲天下”、“苏武牧羊”、“南京大屠杀”的视频;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出示陆游的诗歌《示儿》;还引用对联、漫画,再让学生唱国歌,让学生观看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时升旗仪式的录像,介绍历史上岳飞、邓世昌、李四光、钱学森等人的爱国故事。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多媒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多媒体技术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
因此,多媒体日臻融入现在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带来了昂然的生机。
它为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优越性。
1.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造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
因此,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2.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讲解,能充分借助视听优势,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不断丰富教学资源,使教学更具时代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内容新、时代性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局限于教材,那么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知识的需求。
而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更多的切合学生实际又能触动学生“灵魂”的资源,这样就更能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功能。
1.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拓宽师生互动空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在新课标理念下,借助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互动。
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
二、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应用首先要遵循政治教学本身的规律,其次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精心设计、巧妙运用,多媒体才能让你的课堂如虎添翼,达到最佳效果。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笔者从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30余年,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困扰着我。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拓展了教学活动空间,唤起了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实效性。
一、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一位老教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备课,认真上课,总以为自己把所有的知识传授给了学生,但往往没有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般情况下,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
唉,现在的学生真难教呀!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这种方法能改变由老师代劳的旧的教育模式,又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感到新颖、直观、有趣。
例如,在讲七年级下册《唱响自信之歌》一课时,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千手观音》视频。
师:同学们了解这个舞蹈的表演者吗?生:是聋哑人。
师:是什么力量使的这些聋哑人在舞蹈方面获得成功呢?生:是自信、乐观。
师总:这个自信者演绎成功的故事,一定使同学们备受鼓舞,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共同探究,唱响属于我们自己的自信之歌……这节课同学们在快乐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又如,在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人生自强少年始》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时首先出示一个画面由教师介绍,在非洲大草原的一条河两岸同样的生存环境,为什么会出现东岸的羚羊的能力比西岸的能力强?用动物学家的话来解释:是因为在东岸附近生活着一群狼。
面对这样的生存挑战,它们必须使自己强健起来。
通过这一画面使学生懂得人生需自立、人生当自强。
通过这一画面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得到了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实效性教学目标,它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新课程教学目标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我们应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机整合来确立教学目标。
第一,怎样确立知识目标如在讲八年级下册第七课《无形的财产》中,首先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知识产权,有哪些方面的知识产权,知道知识和智慧创造财富,智力成果权受法律的保护。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探讨,探讨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例如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形式的资料。
这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 跨时间与空间的学习信息技术能够实现跨时间与空间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学习,随时随地获取相关学习资源,不再受制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使得学习更加便捷和灵活。
3. 互动性强信息技术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互动学习方式,例如在线答疑、网络讨论、在线互动课堂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方式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
4. 培养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能够培养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检索、筛选、整理和利用的能力,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1.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引入相关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可以通过播放相关案例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案例情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制作教学课件教师可以利用电脑软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将课本中的内容以图文、动画等形式呈现,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件进行互动教学,设计相关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3. 使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例如相关法律法规、案例分析、专家观点等,进行资料检索和分析,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相关网络互动活动,例如在线讨论、网上调查等,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和学习。
4. 创设虚拟实验环境信息技术还可以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提供虚拟实验环境,例如模拟案例、虚拟法庭等,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和模拟演练,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政治课中多媒体运用论文

浅谈初中政治课中多媒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成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的技术。
多媒体教学即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读、可看、可听,信息丰富,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更大的发挥。
本人近几年来对思想政治课的多媒体教学的思考和运用,有比较多的体会,现在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几点认识。
一、运用多媒体于初中政治教学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一本书、一支粉笔,就“独揽天下”,很少有师生互动,没有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没有学生创新的机会,往往是老师上抽象的理论课或大道理堆砌的说教课,整堂的说教式、灌输式教学让学生感觉知识是空洞的、枯燥乏味的,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积极性难以调动。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集声、光、色、像为一体,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配以动画、闪烁效果,变抽象为直观,给学生创造一种亲临其境的情景教学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自我保护“这一内容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现了大量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因意外伤亡的真实画面,这些触目惊心血淋淋的事实敲响了安全的警钟,使学生意识到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这样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本框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于初中政治教学之中,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思想政治课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图片、音乐等电化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直接形象的感知背景,使抽象化、理论化的知识具体化、感性化,,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要求,把书中的一些知识、事例或者故事等制作成相应的动画、图片、图表等课件,并在课堂通过多媒体进行分析。
巧用多媒体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巧用多媒体提高政治教学质量多媒体的使用要注意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要让多媒体为我们思想品德课辅助和服务,那就需要找准教学整合点。
整合点就是常规教学手段支撑其实施存在困难或质量及效率方面存在问题,但多媒体手段能够有效支撑或能够提高实施的质量及效率的教学环节或步骤。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教师应精心构思,确定出所有整合点,针对每一个整合点研究出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方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效果。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积极认识,或趋近的认识倾向。
由于在思想品德学科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现象和规律,它们超出了学生生活的感知范围,而且又没有相应的教学实物模型,这往往形成学生学习的障碍,使得教师的讲解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可信度,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如果我们通过多媒体把这些无法观察和体验到的内容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表现出来,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配上教师简练的讲解,给学生以多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引起注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使得枯燥乏味的学习变的轻松愉快,从而获得极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精选的实例,创设情境,能把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迅速吸引到课堂中来。
同时利用多媒体以声、文、色、形作用于学生的眼、耳、脑等各种感官,达到悦耳、爽目、怡心的效果,这样的效果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渲染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现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富有表现力的画面、音乐、语言,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采用多种手段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渲染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促进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如,在教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课时,我适时播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邓小平接见撒切尔夫人的情景和坚持国家主权不容侵犯的立场;展示1997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和扬眉吐气的雄伟气势;展示澳门各界欢欣鼓舞迎回归的爱国热情。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提高教学质量措施一、加强课堂互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内容较为抽象,因此,加强课堂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播放视频、展示案例等,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注重实践操作,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实践操作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操作,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模拟法庭、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四、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面向的学生层次不一,实施分层教学可以有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分层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五、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能力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是提高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多个方面,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新媒体应用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新媒体应用研究1. 引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新媒体以其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新媒体能够生动形象地呈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2. 拓宽教学渠道,丰富教学内容新媒体具有多媒体融合的特点,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内容呈现,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
利用新媒体,教师可以灵活地选择并使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3. 提升互动性,促进学生思辨新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可以使学生参与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辨和探究。
利用新媒体进行网络讨论、在线答疑、互动问答等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播放教育视频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教育视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潜移默化地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
3. 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资源,进行网络学习、网络讨论等活动,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互动性。
4. 开展互动教学利用新媒体工具(如微信公众号、在线课堂等),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组织讨论、问答等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1. 注意保护学生隐私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避免学生个人信息泄露,建立健全的信息保护机制。
2. 注意信息真实性教师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选择真实可靠的教育资源,避免传播错误信息,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法治意识。
3. 注意合理控制学生上网时间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合理控制学生上网时间,避免学生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和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多媒体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在长期的初中政治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学手段对于教学成效的影响较大,能够较好地改变教学过程枯燥乏味的状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影音展示的良好效果,更是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得力助手。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加以论述。
一、运用信息化手段形象导入新课
教学导入环节经常被许多初中政治教师所忽略,更多的是起到了“提示上课已经开始”的作用,对于激发这一环节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方面不够明显。
笔者针对政治教学实际情况,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入其中,进行形象导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科教兴国》一课时,笔者首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段视频纪录片,简要地向学生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在科教兴国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让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从单纯的文字,转变为形象的画面,一下子就将学生的心扉扣住了,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运用这样新颖的导入方式,能够从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并且相关的信息也会对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活动发挥补充与完善的作用。
许多教师在运用这一方式进行导入之后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这和以往三言两语开火车式的简单导入的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二、运用信息化手段补充教学信息
仔细分析当前的初中政治教材,可以发现其具有两个鲜明的特
点:一是紧贴学生生活与学习实际,二是涉及面较广。
这两个鲜明的特点对政治课堂教学信息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巨大的相关信息作为基础,才能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
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教材内容的形象化与丰富化是提高政治教学成效的重要基础与促进因素。
因此,笔者在政治教学中将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补充教材信息容量,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如教学《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时,笔者为了让学生对教材内容具有更加直观的了解,专门从网络上下载了视频与图片以及大量的数据,进行剪辑加工,制作成教学软件,在教学课堂上进行播放。
一组组高楼林立的画面、前后30年场景的图片对比以及具有最强说服力的数据,让学生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与经济乃至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带来的显著变化,将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演变为一场形象的视觉盛宴,教学成效明显提升。
三、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思维平台
初中政治学科作为一门兼具知识性、思想性与工具性的学科,对于引领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正确人生观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受到自身阅历与认知能力方面的制约,并没有能够完全正确地认识事物、感知社会,此时,教师就应当发挥思维的明晰引导的作用。
笔者在这样的环节,会将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发挥出来,搜集大量的正反两方面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分析,在强烈的对比之中感受震撼,从而增强学生的辨析能力。
如在教学《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时,有学生提出了“改革开放带来
了贪污腐败”这样的片面观点,对此,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了我国近五年以来查处的县处级以上干部数量,以及成克杰、胡长清等高官被处死的案例,让学生明白,贪污腐败是我党一直以来坚决打击与处置的行为,并没有因为改革开放而放松,而且这一现象随着我国监督制度的健全以及法制程度的加快,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有效遏制。
多媒体手段提供的这些生动鲜活的案例,为学生纠正自己的片面观点、深化思想教育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运用信息化手段营造浓厚氛围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情感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营造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与理解程度。
笔者在政治教学中,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实际需要,将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发挥出来,营造与教学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思想震撼程度,提高教学成效。
如教学《人不能选择父母》时,为了让学生更加体谅父母为自己的付出,笔者选取了《我的老父亲》这一首歌曲,在教学讨论活动进入高潮的时候进行播放,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强烈的情绪感染,有的同学满含热泪……此时此刻教师进行的思想教育,达到了入木三分、终身难忘的效果。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需求进行环境与氛围的创设、熏陶,能够将教学活动推向高潮,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思想震撼效果,提升教学渗透力与影响力,尤其是对强化学生思想教育效果方面作用非常明显。
五、运用信息化手段拓展教学空间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与学习的每一方面,初中政治教师应当立足于这一实际,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电脑与互联网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提高政治综合素养。
笔者要求学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经常性上网浏览国家大事以及社会热点新闻,多角度感知我们国家与社会的发展状况,做到身在家中知天下事。
另外,笔者还要求学生建立qq群,以及利用局域网、电子信箱等方式,进行学习的相互交流,教学的探究思考问题也及时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发布,让空间不再成为学生业余政治学习研究的障碍,而是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更好地学习与成长。
实践证明,信息化的手段能够将学生联系得更加紧密,有助于学生健康地成长。
综上所述,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媒体手段的作用,有效促进教学成效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