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dna的原料
生物化学习题

第一部分:各章要点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蛋白质元素组成特点,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分类与结构特点。
二、蛋白质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概念,作用力,主要形式和基本特点,特别是二级结构α-螺旋和β-折叠的特点。
三、熟悉蛋白质重要的理化特性及其与医学的关系,了解蛋白质分离的纯化及测定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一、核酸的分类、分布,掌握种类核酸的功能。
二、核酸的元素组成特点,熟悉核苷酸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掌握DNA和RNA分子组成的异同,了解体内重要的二磷酸核苷、三磷酸核苷以及环化核苷酸的结构和意义。
三、熟悉单核苷酸之间的联结方式、作用力。
掌握DNA的一级结构,了解其表示方法,掌握DNA双螺旋结构的要点和意义,了解其高级结构;熟悉三种RNA的基本特点,掌握mRNA的一级结构特点和意义,掌握tRNA 的二级结构特点和意义。
四、熟悉核酸的性质及相关的重要概念,掌握DNA的此外吸收特性和DNA变性、复性及分子杂交的原理和应用。
第三章:酶一、酶的概念、本质及酶促反应的特点。
二、酶原的概念和酶原激活的化学本质。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及意义,掌握变构酶的概念,了解变构调节的酶促反应动力学特点及意义。
第四章:糖代谢一、糖酵解途经的反应过程、掌握反应部位、重要的酶的ATP的变化;掌握糖解和有氧氧化的概念、过程、特点和意义,熟悉他们的调节方式;了解磷酸戊糖途径概念,过程。
掌握其关键酶和意义。
二、糖异生的概念,器官,原料和基本过程,熟悉关键酶、调节及生理意义。
三、掌握血糖的概念,正常值,血糖的来源与去路,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熟悉血糖测定,糖耐量试验及其临床意义,了解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发生的机制。
第五章:脂类代谢一、甘油的氧化分解,糖异生以及合成脂类的过程、特点和意义。
二、脂肪酸β-氧化的过程和意义,了解其他氧化方式;初步掌握酮体的概念,代谢,生理意义。
三、掌握必须脂肪酸的概念,了解多不饱合酸重要的衍生物及功能。
四、磷脂的概念,分类和结构,了解其合成部位,原料,过程及CTP在其中的作用,熟悉甘油磷脂分解代谢有关的酶及作用。
3.3DNA的复制

一、DNA分子的复制
1、DNA的复制的定义、时间、场所、条件
★定义: 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场所: 真核生物:细胞核(主要) 模板: 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 原料: 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A、G、C、T) ★条件: 能量:ATP (呼吸作用提供)
某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P元素只是32P)。若将 该DNA分子放在只含31P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 复制两次,则子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原来 A.减少1 500 B.增加1 500 C.增加1 000 D.减少1 0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
3、DNA复制的特点、原则 ①是一个 边解旋边复制 的过程
②由于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 DNA的一条链,因此叫 半保留复制
★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准确复制的原因
A G A A C G A G T C T T G C T C A G A A C G A G T C T T G C T C A G A A C G A G T C T T G C T C
+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DNA提供精确的模板。
A G A A C G A G
T C T T G C T C
A G A A C G A G
T C T T G C T C
+
A G A A C G A G
T C T T G C T C
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
5、DNA复制的意义
DNA通过复制,使遗传信
后得到G0 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 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 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下图。
合成dna的原料

合成DNA的原料是
A.A MP、GMP、CMP、TMP
B.dADP、dGDP、dCDP、dTDP
C.d ATP、dGTP、dCTP、dTTP
D.dAMP、dGMP、dCMP、dTMP
E.ADP、GDP、CDP、TDP
正确答案:C
解析:合成DNA的原料为四种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ATP)、鸟嘌呤脱氧核苷酸(dGTP)、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CTP)、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TTP) 。
答案选C 。
脱氧核糖核酸是分子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作为染色体的一个成分而存在于细胞核内。
功能为储藏遗传信息。
DNA 分子巨大,由核苷酸组成。
核苷酸的含氮碱基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及胸腺嘧啶;戊糖为脱氧核糖。
1953 年美国的沃森(James Dewey Watson)、英国的克里克与韦尔金斯描述了DNA 的结构:由一对多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
糖-磷酸链在螺旋形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
两条多核苷酸链通过碱基间的氢键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
分子编码中使用的遗传指令所有已知生物的发展和运作。
高中生物中图版(2023)生物技术实践第六单元蛋白质和DNA技术 第6章第2节

第二节DNA片段的扩增——PCR技术一、DNA在细胞内的复制1.所需的酶:解旋酶、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等。
2.引物:一段RNA。
3.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二、PCR技术的过程1.把PCR缓冲液、DNA模板、一对引物、四种脱氧核苷酸、DNA聚合酶、Mg2+等成分加入到微量离心管中。
2.把离心管置于95℃的高温中,使DNA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DNA双链拆开成为两条单链。
3.将离心管置于55℃的环境中,使一对引物分别结合到两条分开的模板链上。
4.再将离心管转置于72℃的环境中,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从引物的一端进行顺次连接,从而形成两条新的子链。
这样高温变性、低温复性和中温延伸三个步骤便构成了PCR过程的一个循环。
三、实验操作1.准备(1)为了避免外源DNA等因素的污染,PCR实验中使用的离心管、吸头、缓冲液以及蒸馏水等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高压灭菌。
(2)如果没有PCR仪,可以设置3个恒温水浴锅,温度分别为95℃、55℃和72℃,然后按要求在3个水浴锅中来回转移PCR的微量离心管即可。
2.扩增3.检测利用DNA在260nm的紫外线波段的吸收值曲线来测定相应含量。
即:DNA的浓度(μg/mL)=错误!×稀释倍数。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一、DNA复制(体内)与PCR技术(体外)体内复制PCR反应不同点解旋在解旋酶作用下,细胞提供能量,部分解开加热至95 ℃左右,双链全部解开,不需解旋酶引物一小段RNA 单链DNA分子片段合成子链在引物基础上,一条链连续合成,另一条链不连续合成分别从两条链的引物端开始,都是连续合成,控制温度72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体外迅速扩增TaqDNA聚合酶不需要需要循环次数受生物体自身控制30多次温度体内温和条件高温(可变)相同点①需提供DNA复制的模板②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③都需要一定的缓冲溶液④子链延伸的方向都是从5′端到3′端①解旋酶的作用是使DNA两条链的氢键断开,而DNA聚合酶与DNA连接酶都是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
高考新课标I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一、选择题: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答案】B【解析】A核糖体无膜结构,故A选项错误。
B酵母菌细胞核内存在遗传物质DNA,且存在DNA转录过程,即存在转录产物RNA,故B选项正确。
C蓝藻是原核生物,不具有线粒体,其有氧呼吸过程在细胞膜上完成,故C选项错误。
D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进行CO2的固定,光反应过程产生A TP和[H],故D选项错误。
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答案】C【解析】离子泵通过消耗A TP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过程。
一般为逆浓度进行。
故A、B选项错误。
主动运输速率受A TP供应和具有活性的载体数量的限制,C选项中,CO中毒会导致供氧不足,进而导致细胞呼吸作用速率下降,ATP供应减少,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降低,故C选项正确。
D选项中,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具有活性的载体数量,使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降低,故D选项错误。
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答案】C【解析】测定酶活性实验操作中,体积最大的物质一般最先加入;对反应条件最敏感的试剂一般最后加入。
生化知识复习题第二版

1.DNA分子由两条脱氧多核苷酸链组成,两条链通过碱基之间的相连,碱基配对原则是和间有三个氢键,和有两个氢键。
2.核酸是由许多通过键连接起来的多核苷酸链,核酸分子完全水解可得到, , 。
DNA中的碱基是RNA中的是。
DNA中的戊糖是RNA中的戊糖是。
3.RNA链可局部盘曲成结构,tRNA的二级结构为型结构,由, , , 和。
tRNA的氨基酸臂3′-末端最后三个碱基是tRNA反密码环中有三个相连的单核苷酸组成。
氨基酸臂的功能是,反密码环的功能是。
tRNA 的三级结构为型结构。
4.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 , , 。
5.组成RNA的基本单位是, , , 。
6.核酸分子中含有和,所以对波长有强烈吸收。
7.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横向靠维系,纵向则靠维系。
8.DNA变性时断裂。
在260nm处的吸光度,出现。
9.生物细胞中主要含有三种RNA,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种类最多的是、含有稀有碱基最多的是。
半衰期最短的RNA 是,既含外显子又含内含子的RNA是含量最少的RNA是。
10.r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起的作用。
11.嘌呤核苷的糖苷健是12.嘧啶核苷的糖苷键是13.核酸分子中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关键部分是14.成熟的mRNA由经剪接后形成,其上有和序列,5′-末端有结构,3′-末端有。
15.可作为第二信使的核苷酸是和。
16.DNA解链温度(Tm)是指。
DNA的Tm值的大小与其分子中所含的的种类、数量及比例关系有关。
若含有A-T配对较多则Tm 、含有G-C配对较多则Tm 、分子越大则Tm 。
17.作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合成模板的是,负责转运氨基酸的是需与蛋白质共同构成核糖体的RNA是。
18.嘌呤核苷酸合成的原料和、、提供其分子中全部N和C原子合成嘌呤环的氨基酸是,嘌呤核甘酸从头合成时首先生成的是,嘧啶核苷酸合成的原料、和。
共同原料是、和。
脱氧核糖核苷酸生成方式主要是。
19. 尿嘧啶和胞嘧啶分解代谢的产物是、和;胸腺嘧啶分解代谢的产物是、和。
基因的遗传与表达—DNA的生物合成(生物化学课件)

项目一 DNA的生物合成
❖ (二)复制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模板:母链DNA
原料:dNTP(包括dATP、dGTP、dCTP、dTTP) 酶和蛋白质因子: 引物:一小段RNA 能量(ATP)及某些无机离子
项目一 DNA的生物合成 参与DNA复制的酶类与蛋白质因子及其主要作用 1.拓扑异构酶(Topo)
6.DNA连接酶
项目一 DNA的生物合成
作用:在有模板指导的条件下,催化2个DNA片段(两片段间的距离 为1个3' ,5' -磷酸二酯键的键长)的连接。
原理:在一个DNA片段的3' -OH末端和另一个DNA片段的5'-P末端形 成3',5'-磷酸二酯键,从而实现连接。
特点:原核细胞:需辅助因子NAD+ 真核细胞:不需辅助因子NAD+,但需耗能(ATP)
解链酶
项目一 DNA的生物合成
3.单链DNA结合蛋白(DNA结合蛋白)(SSB)
作用:防止重新形成双 链和防止单链模板被核酸酶水解,维持 DNA单链状态和完整性
项目一 DNA的生物合成 4.引物酶 DNA不能从无→有合成,需在一小段RNA基础上合成DNA RNA的合成:需引物酶,它是一种特殊的RNA聚合酶。
项目一 DNA的生物合成 复制起始阶段的特点 真核细胞:具有多个
起始位点
原核细胞:仅有一个复制起始位点,但往往是双向复制
项目一 DNA的生物合成
项目一 DNA的生物合成 链的延长
引物合成后,由DNA polⅢ(真核细胞为DNA聚合酶或)催 化,在引物3'-OH末端逐一添加与模板链对应互补的脱氧核苷 磷酸,使新合成的链不断延长。
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DNA复制

真核生物DNA聚合酶及有关蛋白
表 真核生物五种DNA聚合酶
DNA聚合 酶
位置
功能α核 引发 Nhomakorabeaδ
核 合成
ε
核 修复
βγ
核 线粒体 修复 复制
相对活性 80% 分子量 300K
170-230K
250K
亚基
3’→5’ 外切
催化核心(180K) 催化核心
催化核
两个引物酶(60,50K) (125K)
心
一个未知
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DNA复制
9、单链结合蛋白(SSBP-single-strand binding protein):稳定已被解开的DNA 单链,阻止复性和保护单链不被核酸酶 降解。
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DNA复制
(三)DNA的复制过程(大肠杆菌为例)
双链的解开
RNA引物的合成
DNA链的延伸
切除RNA引物,填补缺口,连接相邻的
5、 DNA聚合酶:以DNA为模板的DNA合成酶 ●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为底物 ●反应需要有模板的指导 ●反应需要有3-OH存在 ●DNA链的合成方向为5 3
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DNA复制
原核生物中的DNA聚合酶(大肠杆菌)
性质
聚合酶Ⅰ 聚合酶Ⅱ 聚合酶 Ⅲ
3' 5 '外切活性 +
+
+
5' 3 '外切活性 +
在DNA复制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一致并 连续合成的链为前导链;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 方向相反,形成许多不连续的片段,最后再连成一 条完整的DNA链为原滞核生后物及链真核。生物DNA复制
在DNA复制过程中,前导链能连续合成, 而滞后链只能是断续的合成53 的多 个短片段,这些不连续的小片段称为冈 崎片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五碳糖),一分子碱基合成一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然后很多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合成DNA。
1、物理性质:DNA是高分子聚合物,DNA溶液为高分子溶液,具有很高的粘度,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
DNA对紫外线(260nm)有吸收作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对DNA进行含量测定。
当核酸变性时,吸光度升高,称为增色效应;当变性核酸重新复性时,吸光度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较高温度、有机溶剂、酸碱试剂、尿素、酰胺等都可以引起DNA分子变性,即DNA双链碱基间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也称为DNA的解螺旋。
2、分子结构:DNA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按一定碱基顺序彼此用3’,5’-磷酸二酯键相连构成的长链。
大多数DNA含有两条这样的长链,也有的DNA为单链,如大肠杆菌噬菌体φX174、G4、M13等。
DNA 有环形DNA和链状DNA之分。
在某些类型的DNA中,5-甲基胞嘧啶可在一定限度内取代胞嘧啶,其中小麦胚DNA的5-甲基胞嘧啶特别丰富。
在某些噬菌体中,5-羟甲基胞嘧啶取代了胞嘧啶。
40年代后期,查加夫(E.Chargaff)发现不同物种DNA的碱基组成比例不同,但其中的腺嘌呤数等于其胸腺嘧啶数(A=T),鸟嘌呤数等于胞嘧啶数(G=C),因而嘌呤数之和等于嘧啶数之和,一般用几个层次描绘DNA的结构。
3、分布功能:原核细胞的染色体是一个长DNA分子,但是原核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真核细胞核中有不止一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只含一个DNA分子。
不过它们一般都比原核细胞中的DNA分子大而且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
DNA分子的功能是贮存决定物种的所有蛋白质和RNA结构的全部遗传信息;策划生物有次序地合成细胞和组织组分的时间和空间;确定生物生命周期自始至终的活性和确定生物的个性。
除染色体DNA外,有极少量结构不同的DNA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