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式计算教案
小学数学《竖式除法》教案(精选3篇)

小学数学《竖式除法》教案(精选3篇)小学数学《竖式除法》篇1详细介绍: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各部分表示的意义.2.使学生初步掌握乘、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能用竖式正确计算乘、除法.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竖式的计算方法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教学难点计算结果积、商的对位及除法每步的含义.教具、学具准备直尺、例7挂图、学生用直尺.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表内乘、除法口算:7385204729873663246379643426562.指名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竖式计算,并口述计算过程和应注意什么.二、探究新知.1.导入:加、减法可以用竖式计算,同样乘、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竖式计算乘、除法.板书课题:乘、除法竖式2.教学例6.【演示竖式】(1)出示例6横式:59=(2)教师启发:乘法竖式的写法与加减法的竖式有相同的地方,被乘数与乘数上下对齐数位写,乘号也与加、减法书写位置相同,下面也用直尺画一横线,横线下写积,一定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最后向横式报告计算结果.(3)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教师巡视.学生可互相讨论.(4)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计算,然后订正.请学生口述书写及计算过程.①先写被乘数5;②再写乘数9,注意相同数位对齐;③在乘数左边空一个字的位置写乘号;④在乘号和乘数下画一横线,两边稍长一点,要用直尺画;⑤5乘以9的积是45,写在横线下面,注意把积的十位上的4写在十位的位置上,积的个位5要与9对齐;⑥在横式等号后面写上积45.(5)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总结乘法竖式计算的六个步骤,重点强调积的数位的写法,一定要相同数位对齐,其关键是积的个位与被乘数和乘数的个位对齐.(6)学生修正做错的题.(7)反馈练习(101页做一做):①独立完成;②集体订正:竖式中各部分名称,写积时注意什么?3.教学例7.【继续演示课件竖式】(1)出示例7挂图①引导学生观察挂图,理解题意:把8个苹果按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成几份?②明确属于平均分的第二种分法,用除法计算.列式82=(2)教学除法竖式的写法.教师讲解:除法竖式的写法与加、减、乘法的竖式不一样.哪不一样呢?①先写,表示是除法计算,被除数写在里,除数写在的左边,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照写.②8除以2商是4,把4对着被除数8写在的上面.同时注明4是商.教师讲明,每2个是一份,可以分成4份,共分掉了(24=8)8个,就把24的积写在被除数8的下面,表示从原来的8里分掉8个,8-8=0,说明正好分完,没有剩余,用0表示,竖式中这样写:在24=8,即分掉的8下面用直尺画一条横线,用被除数8减去24的积8,等于0,写在横线下面,写时注意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逐步写.板书:③引导学生总结写除法竖式的步骤,重点总结商的对位及商和除数乘积的写法.4.教学例8.【继续演示课件竖式】(1)出示例8:,这个算式表示直接让我们求商.(2)被除数是63,除数9,商应是几?(7),商应写在什么置?因为(7)是7个1,所以要把7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3)下一步该怎样计算?把9和7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最后一步怎样算?用减法,63-63=0,画横线,在横线下把0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得0表示正好分完,没有剩余.(4)反馈练习.(101页例8下面的做一做)教师指导做对重点步骤要强调.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后订正.教师要加强计算步骤及书写格式的指导,书写必须规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三、巩固发展.1.竖式计算并口述计算步骤及写法.强调积、商的对位.65=84=279=2.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通过这一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除法竖式的计算步骤、方法、书写格式、特别防止积、商数位对错现象的发生.四、全课小结.1.让学生观看板书,总结今天学的新知识,再次强调重点、难点.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进行小结.五、布置作业.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4563967892.食堂运来24袋米,平均分8天吃,每天吃几袋?(写出横式和竖式)六、板书设计.乘、除法竖式小学数学《竖式除法》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设计(教案) 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

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竖式计算方法解决加减混合运算问题。
3.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
教学重点:1. 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竖式计算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加减混合运算的逻辑思维。
2. 竖式计算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加法和减法有什么关系吗?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解释:加减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数学问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
2. 讲解竖式计算方法。
步骤:a. 将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字按照数位对齐。
b. 从个位开始,依次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
c. 如果某一位相加结果大于等于10,则向前进一位。
d. 如果某一位相减结果小于0,则向前进一位并借位。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讨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竖式计算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游戏,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下一节课中,将继续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方法,并逐步引入更复杂的问题。
六、案例分析(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几个加减混合运算的案例。
2. 引导学生运用竖式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分析案例中的关键步骤和易错点。
七、拓展训练(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加减混合运算的拓展题目。
2. 引导学生运用竖式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鼓励学生分享解题过程中的思路和策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除法竖式计算-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除法竖式计算苏教版教案:除法竖式计算一、教学内容1. 除法竖式的概念和组成部分;2. 除法竖式的写法和计算规则;3. 除法竖式计算的步骤和技巧;4. 除法竖式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除法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除法竖式的写法和计算规则,除法竖式计算的步骤和技巧。
难点:除法竖式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展示一些物品,让学生计算出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个物品。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一些除法竖式的例子,让学生掌握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讲解如何计算24除以3的结果。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除法竖式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核对答案。
例如,计算36除以4的结果。
4. 除法竖式计算的步骤和技巧:5. 实际问题解决: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除法竖式计算方法进行解决。
例如,计算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个苹果。
六、板书设计教师在黑板上设计除法竖式的板书,包括除数、被除数、商的位置,以及试商和调整商的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48除以6(2)54除以9(3)60除以102. 答案:(1)8(2)6(3)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除法竖式计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一种基本的数学计算方法。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尝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将所学的除法竖式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除法竖式计算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我会在课堂上强调除法竖式是一种将除法运算过程可视化的方法。
竖式计算易错题讲解教案

竖式计算易错题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竖式计算中易错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新知识。
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回顾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引出易错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2.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竖式计算中常见的易错题,如进位、借位等问题,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 教师讲解。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对竖式计算中的易错题进行详细讲解,重点讲解解决进位和借位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
4. 练习。
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引导他们掌握竖式计算的正确方法。
5. 拓展。
教师布置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加复杂的竖式计算题目,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6. 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竖式计算中易错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新知识、分组讨论、教师讲解、练习、拓展和总结等环节,全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让他们掌握了竖式计算中易错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对进位和借位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和练习。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竖式计算教案

小学竖式计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竖式计算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竖式计算。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竖式计算的示例题目。
2. 学生准备:练习册、铅笔、橡皮擦。
三、教学过程:
引入:
1. 教师向学生解释竖式计算的概念和意义,简单介绍竖式计算的用途和优势。
2. 教师通过实例向学生展示竖式计算的步骤和基本方法。
讲解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
1. 教师向学生解释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 教师通过示例题目,逐步演示竖式计算的步骤和运算规则。
练习竖式计算:
1.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竖式计算的练习。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巩固与拓展:
1. 教师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竖式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思量。
2. 学生交流答案和解题思路,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教学要点:
1. 理解竖式计算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竖式计算。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竖式计算的概念和基本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
独立进行简单的竖式计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进位、借位等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巩固。
下一节课,我将设计更多的练习题,加强对于竖式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多思量,提高解题的灵便性和创造性。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竖式计算》教案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竖式计算》教案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竖式计算》教案2,主要讲述了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整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整数和小数的竖式计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但对竖式计算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竖式计算的原理,并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整数和小数的竖式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整数和小数的竖式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竖式计算的原理,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展示一幅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购物小票上的价格,并提出问题:“妈妈买了2件衣服,每件衣服的价格是98元,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引出竖式计算的方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整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让学生观察、模仿,并逐步掌握竖式计算的步骤。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竖式计算的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如“竖式计算接力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竖式计算》教案1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竖式计算》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竖式计算》教案1主要介绍了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竖式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例题,引导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步骤和规则,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核心,也是学生后续学习更复杂计算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但对竖式计算还比较陌生。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渴望掌握新的计算方法。
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数学计算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天赋,而部分学生则相对滞后。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竖式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模仿等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竖式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竖式计算的步骤和规则,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如何灵活运用竖式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计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竖式计算。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激励评价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生动插图和例题的PPT,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竖式计算。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竖式计算能力。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如小明的文具盒里有5支铅笔,老师又给了他3支铅笔,问他现在一共有几支铅笔。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竖式计算》教案(三篇)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4.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对除法竖式进一步的学习。
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困难。
【教学重点】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及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课前活动,复习旧知1.课件出示习题,看谁算的快。
2.卡片上最大能填几。
活动2【讲授】二.探究新知。
(一)实际操作,感受新知1. 教学例题3。
(1)利用课件演示例3:一共有16根小棒,摆成正方形的形状,能摆几个?(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6根小棒来摆一摆。
(找学生到前面来演示)(3)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你能列出算式吗?正好分完,没有剩余、(课件演示)16÷4=4(组)(4)加减法都有竖式,除法的竖式会是怎样的?昨天让同学们回家预习了怎样列竖式,找一名同学上黑板列出来。
并结合学生写的竖式,具体说一说写竖式的步骤,写竖式要注意什么,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16÷4=4的竖式和各部分的名称.)2.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竖式。
(1)课件演示例2:这里有13根小棒,每四根分一组,可以摆几组呢?(2)动手操作:拿出13根小棒摆一摆。
每4根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根?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找学生到前面来演示摆的结果)(课件演示)(3)认识余数:13里面最多有几个4?这余下的1根不够再分一组,它的名字叫余数(4)尝试列式:13÷4=3(组)……1(根)(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三位数加法-竖式计算
教学内容:三位数加法(竖式计算)P30—32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探究,掌握三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理解并掌握三位数的竖式加法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
4、发展迁移能力、建模能力,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 三位数竖式计算方法。
难点:两位数竖式计算迁移到三位数竖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9+4= 6+7= 8+6= 4+7= 9+3=
8+509= 124+5= 560+30= 40+680= 500+130
2、游戏情境,引入新课
1、情景引入。
师:请同学们同桌两人,每人编一个两位数,然后把这两个数相加,组成一道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并依此呈现在黑板上。
2、分类整理。
师: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这些加法算式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从计算过程方法考虑。
不进位进位连续进位
3、挑选一道一次进位的加法算式进行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学生说教师板演。
小结两位数竖式计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満十向十位进1.
师:竖式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帮手,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竖式计算?(板书:竖式计算)
二、探究新知
1、从第三类连续进位加法算式中挑选一题进行探究。
学生尝试练习,并观察与上一题的异同。
个位相加満十,向十位进1。
十位相加満十,向百位进1.10个十就是1个百。
师:现在谁来完整地说说该算式的竖式计算方法?(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板书)师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算起,个位上X+X=1X,在个位上写X,向十位进1,再算十位上X+X+X=1X,在十位上写X,向百位进1,最后再将百位上的1 拖下来,在百位上写1.
同桌互说。
2、模仿练习:
从第三类中任选1题,做一做,说一说。
请学生板演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来做的同学的书写步骤。
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从低位向高位写起。
尤其进位时,先写低位上的答案,再书写进位的1. 请同学们按正确的书写步骤完成剩余一道。
小结:我们发现个位相加満十,向十位进1。
十位相加満十,向百位进1。
那么如果百位相加満十呢?也就是说不管哪一位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
板书: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三、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1、改错:
3 6
4 8 6 4
+ 8 3 + 5 2 + 3 8
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小朋友的?
2、列竖式计算:
58+6= 89+28= 186+167=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