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七年级上册地理备课组活动记录

七年级上册地理备课组活动记录【七年级上册地理备课组活动记录】日期:2022年9月15日地点:学校教研室参与人员:地理备课组全体成员活动主题:研讨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与策略活动纪要:1. 活动开场:由备课组长主持会议,强调本学期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要求各成员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 教材分析:各位教师对《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概况、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等内容。
重点讨论了“经纬度的认知”、“地形地貌特征”、“气候类型的划分”等章节的教学设计。
3. 教学计划制定:根据学情分析及教材内容,大家共同制定了详实的教学进度表,确保在学期结束前顺利完成全部教学任务。
同时,将实践活动、探究学习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元教学方法融入到每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中。
4. 教学策略研讨:讨论并确定了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倡导情境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力求使抽象的地理知识生动化、形象化。
5. 作业布置与评价体系构建:对于课后作业的设计,决定采用层次化、实践性强的作业形式,并提出定期进行作业检查与反馈,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
6. 资源共享与协作机制:备课组内分享各自的教学资源,如PPT、教学视频、案例分析等,并商定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与交流活动,以促进团队协作,共享教学经验。
7. 后续工作安排:安排了下一次备课组活动的主题为“地理实验教学法探讨”,并请每位成员提前准备相关案例或思考点。
通过本次备课组活动,大家进一步明确了教学方向,优化了教学方案,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为新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地理备课组活动记录

包科教干意见
组别
七年级地理组
集备内容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主备教师
相静
从备教师
相静、荣学武
时间
5.11
地点
教研组一(七年级)
主
要
内
容
记
要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黑种人的故乡
2、经济特点: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3、人口、粮食与环境
理解一个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不协调带来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地协调观念,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第一节中东
第二节欧洲西部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第四节澳大利亚
了解一个地区对当地和世界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2、了解某一区域性国际组织在地区或世界中的影响。3、学会说明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或其他产业的优势。4、理解一个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不协调带来的问题。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6、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地协调观念,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包科教干意见
组别
七年级地理组
集备内容
巴西
主备教师
相静
从备教师
相静、荣学武
时间
6.9
地点
教研组一(七年级)
主
要
内
容
记
要
能说出巴西种族的构成特征和形成过程;
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及主要气候特征;
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特征、以及主要城市名称和分布地区;
知道巴西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产生的环境问题。
七年级地理备课组活动记录

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掌握地形地势特点;阅读亚洲气候图分析气候特点;会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包科教干意见
组别
七年级地理组
集备内容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主备教师
相静
从备教师
相静、荣学武
时 间
3.23
地点
教研组一(七年级)
主
要
内
容
记
要
本章主要是通过对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学习研究区域地里的方法。本单元共四部分: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
第1节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征2、经济特征 3、民族与文化特征
第2节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2、热带气候与物产
3、地形与城市分布4、华人华侨集中地
第三节印度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2、地形和气候
3、发展中的工业4、工业城市及工业中心的分布
第四节俄罗斯
1、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2、地形特征3、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发达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进口原料,出口制成品,主要工业区分布。
3、发达的农业——传统的畜牧业:自然环境条件。
4、发达的旅游业:多种多样的自然条件,居民、文化、风土人情,丰富的旅游资源
1、了解某一区域性国际组织在地区或世界中的影响。
2、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说明某地区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并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特征
包科教干意见
组别
七年级地理组
集备内容
东半球的国家和地区
主备教师
相静
从备教师
相静、荣学武
初中地理集体备课记录表内容

初中地理集体备课记录表内容初中地理集体备课记录表内容: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 km,两极半径约为6357 km。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是指地球自身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
3. 地图的制作:地图是对地球表面的缩小和简化,制作地图需要进行投影、标注等过程。
二、宇宙中的地球1. 太阳系: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太阳运行的八大行星组成,它们分别是水金火木土天王地外。
2. 星座和人造卫星:星座是人们观测到的一些固定的星群,人造卫星是人类发射到太空中用于通信、导航等目的的人造物体。
三、地球的内部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地壳最外层,地幔位于地壳下面,地核位于地幔的中心。
2. 地壳的构造:地壳主要由岩石构成,分为板块和地震带,板块是地壳的大块状构造,地震带是地壳板块相互碰撞所产生的带状地区。
四、地表的塑造1. 地表的特征:地表的特征包括山脉、高原、平原、丘陵、河流、湖泊、海洋等,它们是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
2. 内外力对地表的改造:内力是指地壳板块的运动所产生的地震和火山活动,外力是指水力、风力、冰力等自然力对地表的侵蚀和堆积作用。
五、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利用方式有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
2. 水资源的保护:水资源保护包括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等措施。
六、气候与天气1. 气候的形成: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它受纬度、海洋、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2. 天气的变化: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状况,受气压、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七、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别,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生物群落是指各种生物在一定区域内共同生活的群体,非生物因素包括土壤、水、气候等。
地理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8篇

地理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8篇地理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8篇1. 集体备课主题:地球的结构与地壳运动正文:本次集体备课主题为地球的结构与地壳运动。
我们首先探讨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然后,我们研究了地壳运动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如地震、火山喷发和地质构造变动等。
通过这次集体备课,我们加深了对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的理解,为今后的地理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集体备课主题: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正文:本次集体备课主题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分享了使用GIS进行地理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们还介绍了如何利用GIS制作地图、进行地理空间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
通过这次集体备课,我们探讨了如何将GIS技术与地理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
3. 集体备课主题: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正文:本次集体备课主题是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
我们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并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同时,我们还分享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可行的措施,如减少碳排放、提倡可再生能源和推广低碳生活方式等。
通过这次集体备课,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促进环境保护行动的开展。
4. 集体备课主题:人口与城市发展正文:本次集体备课主题是人口与城市发展。
我们首先探讨了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人口统计学指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然后,我们研究了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包括城市扩张、城市规划和城市问题等方面。
通过这次集体备课,我们加深了对人口与城市发展的理解,并为学生提供了更全面的城市知识。
5. 集体备课主题:水资源与水污染治理正文:本次集体备课主题是水资源与水污染治理。
我们讨论了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同时,我们还分享了水污染治理的方法和技术,如水质监测、水处理和环境规划等。
通过这次集体备课,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水资源意识,并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中学地理组集体备课记录

备课时间
第1周(9月3日)
备课内容
地球和地球仪国土辽阔和34个省级行政区
参与教师
说课教师
重
点
难
点
及
处
理
方
法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
1、经纬度的划分
继续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学生说有无数条。为了区别出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规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经度。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度和180度经线,由0度经线向东西各划分出180度。分别称为东经度和西经度。观察0度和18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同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哪一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大?哪一个小?(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线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小)。
2、如何辨认各省区的轮廓?
根据形状单个记忆:如黑龙江省似昂首的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展翅的雄鹰;山东省像跪着的骆驼(或乌龟);陕西省像一个跪着的兵马俑;山西省像一片树叶,或不太规则的平行四边形;江西省近似倒三角;广东省有向南伸出的长鼻子,似大象在喝水;台湾省像香蕉;海南省像菠萝;云南省状似开屏的孔雀;青海省像奔跑的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甘肃省形状很特别,中部狭长,两头大,有学生说像米老鼠,等等。亦可根据自己意愿想象。
备课组活动安排
周次
教研活动内容
承担人
一
地球和地球仪辽阔的疆域
二
地球的运动众多的人口
三
地图多名族的大家庭
四
大洲和大洋地势和地形
五
多变的天气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六
海陆的变迁河流和湖泊
七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八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土地资源
九
世界的气候水资源
初中地理教研情况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地理学科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加强地理教师队伍建设,我校地理教研组于2022年9月正式成立。
自成立以来,地理教研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现将活动情况记录如下。
二、教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为了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地理教研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活动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研读教材:教师们共同研读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2)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3)交流教学经验:教师们分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4)集体试讲:教师们轮流进行试讲,其他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教学观摩为了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地理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
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公开课:邀请优秀地理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2)研讨课:针对某个具体教学内容,组织教师进行研讨课,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
(3)示范课:邀请有经验的地理教师进行示范课,其他教师学习借鉴。
3. 教学研讨地理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研讨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题讲座:邀请专家或优秀地理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分享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
(2)教学案例分析:教师们针对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共同提高教学能力。
(3)教学反思:教师们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 教研论文撰写地理教研组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论文撰写,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具体措施如下:(1)组织论文写作培训:邀请专家进行论文写作培训,提高教师论文写作能力。
(2)提供论文写作支持:为教师提供论文写作素材和参考资料,帮助教师顺利完成论文。
(3)组织论文评选活动:定期举办论文评选活动,激发教师撰写论文的积极性。
地理初中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地理学科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地理素养,我校地理教研组于2021年11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教研组长组织全体地理教师进行了集体备课。
针对即将到来的地理公开课,教师们共同探讨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内容:以“我国的地形地貌”为主题,通过图片、视频、地图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及其分布。
(3)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实例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 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结束后,一位经验丰富的地理教师展示了公开课《我国的地形地貌》。
在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国地形地貌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3. 研讨交流公开课结束后,全体地理教师进行了研讨交流。
首先,公开课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分析了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随后,其他教师针对公开课进行了点评,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
(1)优点: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2)不足:部分教学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课堂氛围略显紧张;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部分教师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 教研总结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10年09月17日
作者: 李成名
这个学期初一地理备课组共有4名成员,组长:李成名;是这些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全部集中一次不容易,但是我们依然坚持每周集体备课.备课时间为:每周四上午第三节课;
地点:初一年级办公室.
备课内容:第二章认识地球一共3节课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认识地球(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以及地球仪中的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及经纬网.)
教学重点及抓重点的方法:
一,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及规律.
二,经纬网的确定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因为缺乏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主要运用地球仪或篮球来讲解,并让学生运用篮球画出经线与纬线并理解划分的方法.
作业布置:经纬网地图的运用与方向的确定
初二地理备课组第1、2周集体备课情况记录
时间:第一周9月3日
第二周9月10日
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
中心发言:李成名
参加人员:本年级地理任课教师
内容:
第一周:
1.学习初中地理课标。
2.探讨“中国的疆域”与“中国的行政区划”两节重点教学内容的处理办法,我们决定充分运用地图落实重点,着实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第二周:
1.探讨如何处理课堂时间紧与记忆知识点多的矛盾,例如课标要求学生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但是不太可能在两节课里全部学生全部
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所以我们决定在这个月、这个学期,甚至这一年里,让学生逐步记住这些内容。
2.探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设计在课堂中开展接龙、拼图等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3.确定由四位老师轮流命制单元测试题,各自批阅任教班级试卷。
初二地理备课组第3周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9月17日第二节
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本年级四位地理任课教师
中心发言:李成名
主要内容:
1.学习与本周教学内容相关的地理课标部分。
2.确定教材重点为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民族风情。
通过设计旅游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从资料中查找代表性少数民族的分布位置,并归纳民族分布特征。
3.确定的教材难点是通过服饰特点判断民族。
我们决定运用图片资料,采用对比、拼图、扮演的方法进行难点突破。
4.集体审定第一单元测试题。
初二地理备课组第4周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10年9月24日
作者:李成名
时间:9月24日
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本年级地理任课教师
中心发言:尚中华
主要内容:
1.探讨《中国的地形》一节重点、难点,我们认为本课教学过程中,填图读图是重点,难点在于要记忆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名称、特征、位置内容多,需要学生用好《地理填充图册》,加强填图训练。
2.交流了各班第一单元测试结果。
初二地理备课组第9周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10月29日第二节
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本年级地理任课教师
中心发言人:李成名
中心议题:《长江、黄河》教学设计
1.落实长江和黄河的源流概况
2.长江、黄河的利用
3.“长江水系图”、“地形图”与“我国年降水量图”相结合。
4.黄河的治理:水患的成因;治理的措施;结合地图记忆水电站。
初二地理备课组第7周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10年10月21日
作者: 李成名
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本年级地理任课教师
中心发言人:尚中华
中心话题:如何处理“季风气候显著”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是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季风的影响,难点是季风气候的成因。
要抓住重点内容,我们认为要在学生对海南气候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冬夏气温差异、海陆冬夏气压差异、冬夏季风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分析出季风气候的成因。
在分析季风成因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冬、夏季风的源地、性质、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季风的活动规律、季风区的分布等。
初二地理备课组第8周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10月22日第二节
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本年级地理任课教师
中心发言人:李成名
中心话题:《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
本节第一课时的重点是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我们认为要让学生能较好地掌握重点内容,首先需要学生理解好“流域、水系、外流区、内流区、外流河、内流河”等几个概念。
对于“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的教学一定要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学会读图、练习填图。
初二地理备课组第9周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10月29日第二节
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本年级地理任课教师
中心发言人:李成名
中心议题:《长江、黄河》教学设计
1.落实长江和黄河的源流概况
2.长江、黄河的利用
3.“长江水系图”、“地形图”与“我国年降水量图”相结合。
4.黄河的治理:水患的成因;治理的措施;结合地图记忆水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