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如何答好阅读中“想象联想”类试题

合集下载

中考作文复习技巧:联想和想象

中考作文复习技巧:联想和想象

中考作文复习技巧:联想和想象
中考作文是考察学生写作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联想和想象是写作中的两个重要技巧。

联想是通过对已知信息的创造性思维,将不同的元素联系在一起,以达到丰富写作内
容的目的;想象则是运用想象力,创造新的情境和故事,以丰富写作内容。

下面将详细介
绍中考作文复习中的联想和想象两个技巧。

一、联想
1. 激发联想的方法
(1)观察世界:学会观察身边事物,发现事物背后的联系,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2)阅读拓宽视野:多读书、看报、听讲座等,不断积累知识和信息,丰富联想的素材。

(3)创造性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开展联想,推测可能的结果。

2. 利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的方法
(1)对比联想:通过对比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的异同,推测未知事物的特点,丰富写作内容。

(2)类比联想:将已知事物的特点和未知事物的特点相类比,引申出新的观点和内容。

(3)因果联想:通过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预测可能的结果,丰富写作内容。

二、想象
(1)读书拓宽想象力:多读各类文学作品,尤其是一些奇幻、科幻类的作品,能够激发想象力。

(2)观察世界:细致观察身边的事物和景象,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想象出可能的情景和故事。

(3)自由发挥:无论是看到一幅画、一个物体,还是听到一段音乐,都可以自由发挥,将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肆意挥洒。

(1)创造情节:通过自己的想象力,编织一个完整的情节,使写作内容更加丰富有趣。

(2)刻画人物:通过想象,给人物设定形象、性格、动作等特点,使人物更加栩栩如生。

(3)描绘环境:利用想象力,描绘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想象的作用答题格式

想象的作用答题格式

想象的作用答题格式联想是以事物为基础的,它能使读者更清楚地表现事物的特点,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更充实、更生动活泼。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想法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推理、分析、综合,创造出新思想的思维过程。

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个性更加突出,情节更加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想象的作用答题格式 1一、联想1、联想的特点: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应。

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客观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反映在人脑中,有各种各样的联系,有反映事物外部关系的简单联系和低级联系,有反映事物内部关系的复杂联系,还有2、联想的作用:在空间和时间中同时或相继出现的事物,具有相似或相反的外部特征和意义,反映在人脑中并建立联系。

后来,只要这些东西中的一个出现,就会引起另一个相关的东西在大脑中出现,这就是联想。

二、想象1、想象的特点: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

它与想象思维密切相关,属于高级认知过程。

它们都是从问题的情境中产生的,由个体的需求驱动,可以预见未来。

2、想象的作用:(1)互补性:对人类认知活动的补充。

(2)预见性:预测活动的结果,引导活动的方向。

(3)替代:满足现实中无法实现的需求。

(4)对机体的调节作用。

想象的作用答题格式 2想象力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只要符合逻辑,天上地下古代未来都可以想象。

是指眼前的事物和你想到的事物之间必然的内在联系或关联。

想象是对储存在人们头脑中的图像进行深度加工,通过创新思维设计出一种新的东西。

这个东西是虚构的。

联想就是一个东西想到另一个东西,而这个另一个东西是真实的。

想象是心灵创作的一个心理过程。

联想是思维拓展的一个思维过程。

如何答好阅读中“想象联想”类试题

如何答好阅读中“想象联想”类试题
⑩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那位家长又找到我,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5元钱还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感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⑪我百般推辞,但家长执意要还钱。推让半天之后,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了深秋的风里。
④我另有两个房间,每间里都有电脑,坐在电脑前琢磨:老妈厉害呀,不受委屈。我心里很安慰,这个回合我输掉了,但是高兴。
⑤老妈每天都要问我一个问题:“百合有电话吗?”百合是我女儿,在北京念大二。老妈耳朵背,我附耳回答:“有电话。”过不了多久,老妈又问:“百合有电话吗?”有时我忙着别的事情,有时心里被问得厌烦,就不到她的身边附耳回答了,而是先在脸上堆出笑来,口型做得大大的,表示“有”。耶!老妈居然看懂了,高高兴兴的样子。这样一天下来老妈对这个问题又问了七八遍,我就笑呵呵地回答了她七八遍。可能问到第九遍时,我趋近附耳向她质疑:“妈,您都问了我一千遍了呀。”老妈眼都不眨一下说:“哪有呢,我也就问了八百遍罢了。”
又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这是根据父亲盼望于勒叔叔回国的急切心情而生发的想象,由于菲利普一家生活极端拮据,为了能改变全家贫困的生活状况,“每个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去散步”,目的就是希望能看到在美洲发了财的叔叔回来,于是,小说中的这个情节的想象就有了合理性,尽管它是虚幻的。
【举一反三】
穷人的风骨
马德
①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②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头看过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并不认识他。

阅读理解感想题答题技巧

阅读理解感想题答题技巧

阅读理解感想题答题技巧
1. 哎呀,你得先认真读题呀!就像走路得先看清路一样。

比如题目问“文中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你就得赶紧去文中找相关的表述呀!别瞎猜,要从文章里找依据,不然那不就答错啦?
2. 读文章的时候可得用心啊!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的人物,设身处地去感受。

比如说读个冒险故事,那你就把自己当成那个勇敢的冒险者呀,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呢!
3. 千万别忽略细节啊!细节就像是宝藏,得仔细挖掘。

好比文中提到一个小小的动作或表情,那可能就是解题的关键呀,你不注意不就错过了嘛!
4. 注意文章的结构呀!就像盖房子要有框架一样。

开头、中间、结尾,各自有着不同的作用呢。

比如说开头可能引出主题,中间展开叙述,结尾进行总结,你得明白这些呀,不然怎么答题?
5. 对于一些难理解的词,赶紧去查字典呀!这可不能偷懒,你总不能不懂装懂吧。

比如读到一个生僻词,不查清楚怎么能理解文章意思呢?
6. 要会总结文章主要内容啊,这可是很重要的!就好比把一堆珍珠串成项链。

比如说读完一大段文字,你得能提炼出核心要点呀,不然答题不是没头绪嘛!
7. 做阅读理解的时候要沉得住气呀!别着急忙慌的。

这可不是赛跑,慢慢分析才能答对呀。

比如碰到难题,别急着放弃,多想想多看看,答案可能就出来啦!
8. 多练习啊!练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

就像打球一样,打得多了技术就好了。

平时多做些题,考试的时候不就轻松应对了?
9. 哎呀呀,总之啊,阅读理解就要认真、细心、多练习,这样才能答好题呀!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

中考语文阅读想象描写题解题指导

中考语文阅读想象描写题解题指导

想象描写题解题指导考题解说“想象描写”,就是指通过合理的想象对作品中的情景进行描写。

在中考中,“想象描写”题主要分三类,一是对文中人物心理、情景作想象描写,二是想象自己与文中人物对话,三是展开想象续写故事。

其常见的设问方式如下: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描写当时情境中……的心理。

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出……的话语(神态)。

如果你有机会面对……,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展开合理想象,为故事续写一个结尾。

解题点拨(一)对文中人物心理、情景作想象描写1. 答题格式××:(通过结合文章内容、突出人物特点来组织语言)……2. 举例(1)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连贯的话,具体表现文中画线处小伙子内心的懊悔。

(60字左右)(2013年福建福州中考题)这时,我才看见,他的头上有好多的汗。

他被晒得很黑,其实他大概只有二十出头的年龄。

二十出头的时候,我正在一个农场当知青,也被晒得很黑。

那时,我不能再读书,他现在也读不了书,干着这样一份按人家门铃,打别人手机,可是别人却可能没有听见的职业。

我用手擦擦他额头上的汗,说:“你热吗?”怎么会不热?他没有避开我的手,猛然流泪了,大滴地落下来。

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一个父亲在抚摸孩子。

他的年龄应该比我女儿还小些,是应该叫她姐姐的。

女儿正在法国读书,而他呢,骑着助动车,把一包我喜欢的文学书给我送来。

我有些难受起来。

我摸摸他握着车把的手,说:“我刚才态度不好,谢谢你为我送快递。

你一个人在外面工作,要照顾好自己,让父母放心。

上海人都很感激你们的!”这么说着,我也流泪了。

觉得温暖,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

分析:解题时要根据题干的内容揣摩人物应有的心理,一些修饰语要特别注意,如写小伙子的心理,就要注意句子中“没有避开我的手,猛然流泪”,说明小伙子已经被“我”的举动所感动,需要从原文中找到小伙子感动的原因。

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的“懊悔”,写出符合小伙子身份的心理描写。

谈谈阅读中的想象和联想

谈谈阅读中的想象和联想

2012.02学教育156谈谈阅读中的想象和联想焦新奇(汝州市第三高级中学,河南平顶山467500)人们在读书的时候,看到书本上所写的内容,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们和别的事物联系起来,人们把这种思维活动叫“联想”。

联想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有时候是把书本上所写的事物和道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比如,我们读了白居易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就会由野草的顽强的生命力联想到革命事物也是压迫不倒,摧折不了的。

读了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就会联想到那些具有共产主义精神的人,进而也许还会联想到,自己也应该学习那种公而忘私的高贵品质。

有时,联想是把书本上写的道理和事物与其它书本相联系。

比如,我们读了陆游的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也许会联想到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读了吴敬梓的小说《范进中举》,也许就会联想到鲁迅的小说《孔乙己》等等。

联想活动在读书过程中几乎是随时存在的。

人们在读书的时候,看到书本上的描述,有时头脑里还自觉或不自觉地浮现出书本上所描述的情景,人们把这种思维活动叫想象。

比如,我们读了李白的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们的头脑里就会浮现出一幅长江三峡的宏伟壮丽的图景,仿佛自己也置身于一叶小舟之中,听见了两岸猿猴的啼鸣,看见了两岸高耸的青山,箭一般地飞驶到了江陵。

又比如,我们读了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在我们心目中就会出现一个叱咤风云、纵横驰骋的高大的农民英雄的形象。

随着小说的情节展开,我们和他一起运筹帷幄,一起参加战斗,为他的胜利而高兴,为他的挫折而担忧。

在读书过程中,联想和想象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广泛的联想引起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想象又引起新的联想。

联想和想象在人们的读书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加深我们对读物思想内容的理解。

答题思维想象知识点总结

答题思维想象知识点总结

答题思维想象知识点总结引言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要通过答题的方式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答题不仅是对知识的复述,更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答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本文将对答题思维想象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答题思维想象知识点。

一、答题思维1. 理解题目:在答题之前,首先要充分理解题目。

可以通过反复阅读题目,从中找出关键词,理清题目的要求和限制条件。

只有充分理解了题目,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展开思考和解答。

2. 分析题目: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需要对题目进行分析,掌握问题的结构和逻辑。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找出解题的方法和路径。

3. 运用知识: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

要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抓住知识点的要点,灵活运用,形成问题解答的思维框架。

4. 思考逻辑: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要保持逻辑思维的清晰。

要注意问题的逻辑关系和逻辑推导,做到观点清晰、论据充分、结论有力。

5. 多角度思考: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要多角度思考,不断拓展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力,找出问题的解决途径。

二、思维想象1. 概念之间的联想:在答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概念之间的联想,将一些不同的概念进行联系和对比,从而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

2. 推理和假设: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推理和假设,推理可以通过已知的信息,推导出未知的结论;假设则可以通过对问题的假设,进一步推导出结论。

3. 模型和图像: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构建模型和图像的思维想象,通过模型和图像的构建,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和内在关系。

4. 比喻和类比: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比喻和类比的方式,将问题与其他的知识点进行联系和对比,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答问题。

5. 创造性思维: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创造性思维,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知识点总结1. 数学知识点: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包括了很多不同的知识点,比如数学分析、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

(完整版)如何答好阅读中“想象联想”类试题

(完整版)如何答好阅读中“想象联想”类试题

生活是智慧的源泉——阅读中“联想和想象”类试题解析指南联想和想象都是由此想到与之相关的彼,这是二者相同之处。

所不同的是,联想的事物,在现实生活中通常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想象的事物通常比较虚幻。

联想和想象在记叙文、散文、童话和小小说等记叙类文章中,最为常见。

因此,它们也就成了此类文体的一个重要考点。

那么,怎样才能答好这类试题呢?【授之以渔】1.联想和想象要合乎情理。

无论是联想还是想象,都要合乎情理,合乎生活的逻辑。

联想的对象要与已有内容(人、事、景、物等)有相似性或相关性。

如果两个事物毫无相关性或相似性,就不具备联想和想象的条件。

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这个联想不仅符合作者父亲当时的生活状况,而且与前文的背影相关。

又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这是根据父亲盼望于勒叔叔回国的急切心情而生发的想象,由于菲利普一家生活极端拮据,为了能改变全家贫困的生活状况,“每个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去散步”,目的就是希望能看到在美洲发了财的叔叔回来,于是,小说中的这个情节的想象就有了合理性,尽管它是虚幻的。

2.适当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有时候,为了使联想与想象的两个事物发生关联,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生动性,需要使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

如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里就使用了比喻修辞,把“顶着一髻儿白花”(其实是雪)的树,比作是日本看护妇,联想既形象又生动,非常直观。

再如朱自清散文《春》中,对“迎春图”的描绘:“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是智慧的源泉——阅读中“联想和想象”类试题解析指南联想和想象都是由此想到与之相关的彼,这是二者相同之处。

所不同的是,联想的事物,在现实生活中通常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想象的事物通常比较虚幻。

联想和想象在记叙文、散文、童话和小小说等记叙类文章中,最为常见。

因此,它们也就成了此类文体的一个重要考点。

那么,怎样才能答好这类试题呢?【授之以渔】1.联想和想象要合乎情理。

无论是联想还是想象,都要合乎情理,合乎生活的逻辑。

联想的对象要与已有内容(人、事、景、物等)有相似性或相关性。

如果两个事物毫无相关性或相似性,就不具备联想和想象的条件。

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这个联想不仅符合作者父亲当时的生活状况,而且与前文的背影相关。

又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这是根据父亲盼望于勒叔叔回国的急切心情而生发的想象,由于菲利普一家生活极端拮据,为了能改变全家贫困的生活状况,“每个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去散步”,目的就是希望能看到在美洲发了财的叔叔回来,于是,小说中的这个情节的想象就有了合理性,尽管它是虚幻的。

2.适当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有时候,为了使联想与想象的两个事物发生关联,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生动性,需要使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

如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里就使用了比喻修辞,把“顶着一髻儿白花”(其实是雪)的树,比作是日本看护妇,联想既形象又生动,非常直观。

再如朱自清散文《春》中,对“迎春图”的描绘:“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个想象综合运用了拟人、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呈现在读者面前。

3.注意生活积累。

无论是联想还是想象,其内容都缘自生活,只有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才能让联想和想象贴切生动,才会有艺术的感染力。

上文中所举的例子都是联想和想象生活化的体现。

【例】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在下面文字后续写“百合”与外婆见面时的情景,80字左右。

(2013年上海市中考题)“百合”知道了外婆对她的思念,放假了,“百合”回家见到了外婆。

【原文链接】和老妈过招①老妈89岁,正在人生的第二个童年时期,又活泼又率真。

我正当中年,精力充沛。

可是别以为在耄耋老人的面前你就很强大,和老妈过招,胜算几何呢?②老妈住在我家朝阳的大南屋,家庭公共电视在她的屋里。

晚上老妈总是很早吃饭,很早睡下。

老妈说:“丫头啊,我睡我的,你看你的,我听不见电视的声音,一点儿也不影响我。

”为着诚恳的缘故吧,老妈又说:“听话啊,我的老丫头,你看吧,愿意看到什么时候就看到什么时候。

”③老妈真好,事儿真少,不像我有些同学或朋友的老妈,事儿多。

我于是服侍老妈睡下,然后回到沙发上看电视。

没看上半小时,老妈高亢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丫头啊,别看了,这灯光晃得我心里闹腾得不行了。

”因为声音太过突然,我打个哆嗦,手中的遥控器跌落在沙发上。

打完哆嗦,我赶紧关电视,关灯,关门,乖乖地退出老妈房间。

④我另有两个房间,每间里都有电脑,坐在电脑前琢磨:老妈厉害呀,不受委屈。

我心里很安慰,这个回合我输掉了,但是高兴。

⑤老妈每天都要问我一个问题:“百合有电话吗?”百合是我女儿,在北京念大二。

老妈耳朵背,我附耳回答:“有电话。

”过不了多久,老妈又问:“百合有电话吗?”有时我忙着别的事情,有时心里被问得厌烦,就不到她的身边附耳回答了,而是先在脸上堆出笑来,口型做得大大的,表示“有”。

耶!老妈居然看懂了,高高兴兴的样子。

这样一天下来老妈对这个问题又问了七八遍,我就笑呵呵地回答了她七八遍。

可能问到第九遍时,我趋近附耳向她质疑:“妈,您都问了我一千遍了呀。

”老妈眼都不眨一下说:“哪有呢,我也就问了八百遍罢了。

”⑥我哈哈大笑,老妈真调皮啊。

这个回合我输得甘心。

⑦一天,老妈左侧髋骨突然疼痛,自言快疼哭了。

推老妈去医院拍片子,医生说骨质疏松。

按照医嘱,系统补钙,喝奶,吃药,静养。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骨折,我买了坐便椅,不许老妈再去卫生间。

这样过了几天,老妈的腿依然疼痛难忍,面部常有痛苦不堪的表情。

又过了些日子,老妈平时端坐还好,稍微运动时,表情依然痛苦,躺下歇息的时候,连毛毯都不能自己盖了。

我真的很急啊,可是灵感在此刻也出现了。

我躲在屋外,偷窥老妈,有巨大收获。

老妈独自一人的时候,居然能够比较自如地坐到坐便椅上解决问题,也能自己很轻松地盖好又轻又暖的毛毯。

做这些的时候,老妈十分平静安详。

⑧这一次,老妈当我面微微行动时,又说疼啊疼啊,表情显得很痛苦不堪。

我俯身贴耳揭她老底:“老妈,没有那么疼吧,你其实不怎么疼啊!”老妈仰脸看着我,脸上换上一种如孩童般被揭穿真相的纳罕和羞赧,说:“你怎么知道的啊?”⑨这个回合我赢了,可是呆呆地想了想,又何必揭穿老妈呢?老妈够可怜的啦,她心里不知道有多害怕和无助呢。

我把老妈楼在怀里,很是羞愧,于是这个回合我还是输掉了。

⑩其实,我知道母女之间哪有输赢呢,或者换句话说,我输了,也就是我赢了。

【解析】这一道极具生活化的想象题。

每个人都有外婆,想想平时我们是怎么与外婆相处的,外婆又是怎样对待我们的,再结合选文内容,就不难写出答案。

但要注意,由于是两人见面,所以最好要写出双方各自的反应,并注意细节,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百合”跑到外婆身边,搂着她的脖子,兴奋地说:“外婆,我好想您啊,我连做梦都梦见您呢。

现在我这只小鸟终于又飞回您的身边,我要好好陪您开心!听了“百合”话,外婆笑得合不拢嘴。

【举一反三】穷人的风骨马德①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②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

我扭头看过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并不认识他。

③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

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

他随即从上衣口角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只是想着让他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④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手中的钱。

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元一元的零钞了。

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⑤我问:少了多少呢?⑥5元。

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怎么会少了呢?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⑦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

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

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道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⑧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

给我的学生时,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

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⑨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

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

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一点。

⑩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不料一天上午,那位家长又找到我,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5元钱还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

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感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⑪我百般推辞,但家长执意要还钱。

推让半天之后,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了深秋的风里。

⑫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⑬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灵魂活着的人不多。

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猝然跌倒。

【思考题】1.试想象一下,第⑧段中当“我”把钱转交给女学生时,彼此的心理活动。

“我”的心理:女学生的心理:2.当家长看了女儿寄来的信时,他会怎样想?3.第⑫中“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中的“风骨”指什么?4.对最后一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参考答案1.“我”的心理:总算把这些零钱换成整钱了,这样我的学生就不会再像看到那些零钱一样,想到父亲凑钱的艰难,心里或许会好过一些。

女学生的心理:奇怪,父亲平时送来的钱总有一些零碎的,怎么这次全是整的啊?会不会是老师怕我难堪,帮我换成整的呢?2.女儿的老师真是好心,不但替我垫上了5元钱,还把那些零钱换成了整钱,可能他是不想让我女儿看到那些零钱,想到家里的贫困,心里难受啊!我得好好谢谢他,把钱还上。

3.指的是骨气,人穷志不短。

4.有的人为了一点利益放弃尊严和骨气,使自己失去人格而被人唾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